龙桥街道五里庄社区位于兖州市西城区,2003年8月通过村企共建的模式实施旧村改造,2005年6月回迁,现有有住宅楼22栋,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居民816 户,2417 人。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系统有效、彰显特色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运行体系,先后被授予兖州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社区”、济宁市“廉政文化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围绕干部廉洁,创建廉政示范社区。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聘请社区内责任心强、办事公道的党员群众代表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倾听居民的呼声和意见。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制定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与街道党工委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了“一岗双责”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三是教育引导到位。在社区服务中心楼梯、走廊内悬挂张贴廉政公约、廉政警句格言、廉政公益广告等营造氛围;以图书室、电教室为廉政教育基地,播放廉政警示教育片,组织开展廉政学习活动;依托社区腰鼓队开展廉政文化演出,搭建宣传平台;组织社区80余名新老党员赴台儿庄、南京雨花台等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二、围绕决策民主,完善两项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健全议事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每年召开由上级包保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社区干部述职述廉会议,接受与会人员的民主评议。二是健全事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成立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围绕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补偿款发放及工程招投标等重点岗位和工作环节,建立了风险防范机制,权力运行日益规范。在投资4000万元的社区农贸市场建设问题上,多次征求监督委员会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并采纳“以租代售”的建议,规避了集体资产流失贱卖的风险,真正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
三、围绕群众知情,深化“三务”公开。成立了社区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党务、居务、财务“三公开”,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场所“五落实”。高标准制作了党务居务综合性公开栏,设置征求意见箱,推行点题公开模式,设立党务公开工作“回音壁”,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优酷网站开通了社区党务公开工作视频空间,方便群众了解和参与党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了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动态内容定期公开,专项内容适时公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
四、围绕服务创新,优化便民平台建设。一是与转变作风相结合。高标准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开辟了便民服务大厅,推行民生-制度,集中受理群众委托办理事项,变群众“分头跑”为社区干部“集中办”, 确保居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办、急难问题有人排解。二是与强化服务相结合。大力推行“群众点题,社区破题”的服务模式,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先后完成了社区南大门建设,硬化路面2万平方米,安装高标准路灯78盏,社区安保实行24小时监控。免费为社区居民办理新型合作医疗,每月按时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社区群众安居乐业。三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深入开展社区管理“30户联创”活动,以30户家庭为一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推选一名党员中心户长,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围绕“创先争优、卫生监督、邻里互助、文明共建、增收致富、平安社区”6项内容开展联建联创活动,有效增强了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区建设的主体意识,形成了“社区共建、文明共创、成果共享”的良好格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882003 | 272100 | 0537 | 查看 五里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牛旺社区 |
龙桥街道牛旺社区位于兖州市新老城区结合部,社区管辖范围为牛旺小区、地质队宿舍、怡和花园小区,现总户数为2157户,入住人口约7230人。目前,怡和花园小区已完工25栋楼,计划再建设31栋楼。牛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党员14人,管辖范围为牛旺小区、地质队宿舍、怡和花园小区等。社区服务中心约2138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3000平方米,牛旺社区超市、卫生室面积达300平方米,先后购置了电脑23台,建立完善了科普阅览室、党员活动室、配备了投影仪和远程教育设备,常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社区无集体经营性收入,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万2千元。牛旺社区两委成员共3人,聘用工作人员3人,5名党员。 牛旺社区两委班子定时召开会议,制订任期发展目标,继续保持经济发展,动员、扶持个体工商户5家,组织居民劳动技能培训2次,为提高居民收入提供了保证。社区班子加强学习,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确立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财务、政务定期向群众公开,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对居委会的满意率提高。 牛旺社区已建好的牛旺小区、地质队宿舍小区基础设施良好,小区内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五化”标准,全面实现了路、水、电、气、暖、污、公交、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十通”,新建的怡和花园辖区内的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已近完成。通过居委会这几年的引导和规范,社区逐步形成了个体经商、劳务输出、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致富项目,物业公司组织专门队伍对小区内的卫生进行日常打扫清理,安排人员对小区内的树木、冬青进行日常维护,健全了文化室、图书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场所、学前教育等便民设施的建设,动员、组织居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居民就业措施。 |
九州方圆社区 |
龙桥街道九州方圆社区位于兖州市西部。社区管辖范围为九州方圆小区、扬州路、海情康城小区,现总户数4000多户,入住人口约10000多人。属居委会管理的党员14人。社区无集体经营性收入,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约13000元。九州方圆社区居委会共有6人,其中大学学历2人。 九州方圆社区两委班子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订任期发展目标,继续保持经济发展,动员、扶持个体工商户5家,组织居民劳动技能培训2次,为提高居民收入提供了保证。社区班子加强学习,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确立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财务、政务定期向群众公开,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对居委会的满意率提高。 目前,九州方圆社区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九州方圆社区居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主要分布在2万元—8万元。其中,有16%的受访村民家庭的年纯收入在8万元以上,这部分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工资和个体经商收入;有7%的受访居民的年纯收入在5千元—1万元。 九州方圆社区内基础设施良好,小区内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五化”标准,全面实现了路、水、电、气、暖、污、公交、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十通”。通过居委会这几年的引导和规范,社区逐步形成了个体经商、劳务输出、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致富项目,物业公司组织专门队伍对小区内的卫生进行日常打扫清理,安排人员对小区内的树木、冬青进行日常维护,学前教育等便民设施的建设,动员、组织村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居民就业的措施。 |
新龙社区 |
龙桥街道新龙社区位于兖州市城乡结合部。社区管辖范围为农业局宿舍、阳光花园、教研室宿舍、大安镇宿舍、和馨家园东西区、海韵豪庭、太阳花园、公路局宿舍、市委三宿舍、华勤紫金城,现总户数约为5100户,入住人口约15000人,新龙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党员为20人。新龙社区建立完善了科普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多部健身器材、常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新龙社区居委会共有党员20人,其中大学学历2人。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4名。 新龙社区定时召开会议,制订工作计划。社区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确立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对居委会的满意率提高。 新龙社区内基础设施良好,小区内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五化”标准,全面实现了路、水、电、气、暖、污、公交、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十通”。通过居委会这几年的引导和规范,社区结合物业公司安排人员对小区内的树木、冬青进行日常维护,健全了文化室、图书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场所、学前教育等便民设施的建设,动员、组织村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居民就业的措施。 社区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预防和管理措施,保障了社区的安全稳定。成立4年来,新龙社区无居民-事件。 |
维多利亚社区 |
龙桥街道维多利亚社区位于兖州市西部。社区管辖范围为维多利亚小区、君临华庭小区、海情丽都小区和中央公馆小区。现总户数为3821户,已入住人口约1630人,维多利亚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党员6人。社区服务中心约150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3000平方米,建立完善了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乒乓球活动室,常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社区无集体经营性收入,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万3千元。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4名。 维多利亚社区两委班子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订任期发展目标,继续保持经济发展,为提高居民收入提供了保证。社区班子加强学习,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确立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财务、政务定期向群众公开,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对居委会的满意率提高。 目前,维多利亚社区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维多利亚社区居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主要分布在2万元—7万元。其中,有16%的受访居民家庭的年纯收入在7万元以上,这部分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工资和个体经商收入;有7%的受访居民的年纯收入在5千元—1万元。在调查中,居民表示最近几年他们的收入都在增加, 维多利亚社区内基础设施良好,小区内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五化”标准,全面实现了路、水、电、气、暖、污、公交、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十通”。通过居委会这几年的引导和规范,社区逐步形成了个体经商、劳务输出、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致富项目,物业公司组织专门队伍对小区内的卫生进行日常打扫清理,安排人员对小区内的树木、冬青进行日常维护,健全了文化室、图书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场所、学前教育等便民设施的建设。 |
五里庄社区 |
龙桥街道五里庄社区位于兖州市西城区,2003年8月通过村企共建的模式实施旧村改造,2005年6月回迁,现有有住宅楼22栋,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居民816 户,2417 人。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系统有效、彰显特色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运行体系,先后被授予兖州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社区”、济宁市“廉政文化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围绕干部廉洁,创建廉政示范社区。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聘请社区内责任心强、办事公道的党员群众代表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倾听居民的呼声和意见。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制定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与街道党工委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了“一岗双责”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三是教育引导到位。在社区服务中心楼梯、走廊内悬挂张贴廉政公约、廉政警句格言、廉政公益广告等营造氛围;以图书室、电教室为廉政教育基地,播放廉政警示教育片,组织开展廉政学习活动;依托社区腰鼓队开展廉政文化演出,搭建宣传平台;组织社区80余名新老党员赴台儿庄、南京雨花台等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二、围绕决策民主,完善两项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健全议事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每年召开由上级包保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社区干部述职述廉会议,接受与会人员的民主评议。二是健全事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成立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围绕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补偿款发放及工程招投标等重点岗位和工作环节,建立了风险防范机制,权力运行日益规范。在投资4000万元的社区农贸市场建设问题上,多次征求监督委员会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并采纳“以租代售”的建议,规避了集体资产流失贱卖的风险,真正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 三、围绕群众知情,深化“三务”公开。成立了社区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党务、居务、财务“三公开”,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场所“五落实”。高标准制作了党务居务综合性公开栏,设置征求意见箱,推行点题公开模式,设立党务公开工作“回音壁”,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优酷网站开通了社区党务公开工作视频空间,方便群众了解和参与党务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了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动态内容定期公开,专项内容适时公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 四、围绕服务创新,优化便民平台建设。一是与转变作风相结合。高标准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开辟了便民服务大厅,推行民生-制度,集中受理群众委托办理事项,变群众“分头跑”为社区干部“集中办”, 确保居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办、急难问题有人排解。二是与强化服务相结合。大力推行“群众点题,社区破题”的服务模式,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先后完成了社区南大门建设,硬化路面2万平方米,安装高标准路灯78盏,社区安保实行24小时监控。免费为社区居民办理新型合作医疗,每月按时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社区群众安居乐业。三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深入开展社区管理“30户联创”活动,以30户家庭为一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推选一名党员中心户长,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围绕“创先争优、卫生监督、邻里互助、文明共建、增收致富、平安社区”6项内容开展联建联创活动,有效增强了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区建设的主体意识,形成了“社区共建、文明共创、成果共享”的良好格局。 |
旧关村 |
旧关村位于龙桥北路,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160户,5630口人,其中党员103人。该村现有农业用地860亩,林地面积860亩。近年来,旧关村“两委”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工作目标,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亿2千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370元。2010年起实施旧村改造,预计今年年底回迁上房。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为民服务意识。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03人,支委5人,村委7人,大学生村干部3人,其中有5人是兼职。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良好。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党员示范户、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形式,开展党员争星践行活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拓宽群众监督党员渠道,鞭策激励党员创先进、争优秀。 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夯实民主监督基础。村两委制度健全、管理民主,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各负其责。确立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了村规民约,实现了“一事一议”,财务、政务定期向群众公开,村民对村两委的满意率不断提升。 狠抓民生改善工作,切实提升村民福利。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并实现参保费用村集体出资,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每年按时为村民发放失地农民面粉款,每人每年520元。开展“银龄安康工程”,由村财务出资为5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积极推进城乡基础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实现我村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为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成立了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计生协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每年向育龄妇女发放100元查体费。近年来,旧关村计划生育绝育率达到100%,2012年全村无一例计划生育违法案件。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了 “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氛围。充分利用村文化大院,组织开展送戏进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范庄村 |
龙桥街道范庄村位于文化西路西延与327国道交汇处。全村共90户,356口人,其中党员18人。村两委成员5人,1人交叉任职。该村现有农业用地90亩,其中小麦、玉米70亩,蔬菜面积20亩。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6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471元。村民基本都在外打工,民风民情良好,少有矛盾冲突发生,无重大事(案)件发生,干群关系良好,生活环境和谐稳定。 健全组织,为民服务。村“两委”班子成员共五人,有一名女性,班子成员以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在特色活动开展、岗位承诺践诺方面促进党员作用发挥。在村庄搬迁工作、新社区建设等工作中团结协作,0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以“30户联创”活动为平台,围绕“创先争优、卫生监督、邻里互助、文明共建、增收致富、平安村居”6项联创内容,突出党员中心户长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热情。 完善设施,于民谋利。村两委现于李庙社区范庄村住宅楼内办公,办公面积约105平米。村内基础设施完善,路、电、水、有线电视、暖、网络设施齐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集中清理“三堆”和乱搭乱建行为,实现村庄卫生长效保洁、动态保洁。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利用集体资金垫付村民生活水费、生产电费,免费为群众耕耙地、收割粮食。 公开村务,受民监督。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村庄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健全“三会一课”、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公开制度,固定时间、固定地方、固定形式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和事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
范堂村 |
龙桥街道范堂村位于建设路北,新人民医院北邻,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368户,1512口人,其中党员41人。该村现有农业用地1298亩,其中小麦玉米1100亩,园地60亩,林地(包括果园、苗木种植)138亩。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750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万元。 村两委班子健全,积极奋进、团结向上,支委5人,村委5人,其中3人交叉任职。村两委班子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管理规定,确立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财务、政务定期向群众公开,实现了“一事一议”。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村集体每年二十多万元经济收入,全部用于村民:新农合参合费每年9万多元,秸秆还田补贴每年14000多元,村民吃水费每年18000多元,机井水泵电缆维修每年2-3万元;村办公活动场所整洁实用,各项工作有制度,为民服务热情周到全方位。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确保活动开展有抓手、有平台,该村率先开展了 “创先争优比奉献、农户联创共文明”的“30户联创”活动,科学划分了五个区,每个区推选一名德高望重、热心服务的党员同志担任中心户长,围绕“创先争优、卫生监督、邻里互助、文明共建、增收致富、平安村居”6项联创内容开展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扩大“30户联创”活动外延,除了发挥广大党员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作用外,还创新推行“计生中心户长”负责制和“30户联防、联调、联查”工作机制等,使党员中心户长的职责逐步向计生、维稳甚至是经济发展等方面延伸,不断推进“30户联创”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
六里井村 |
龙桥街道六里井村位于兖州市西城区。现有村民124户,人口476人。村“两委”成员3人,全部交叉任职。全村共有党员24名,入党积极分子3人。2012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11461元。全村多年社会治安情况良好,无违法乱纪、刑事案件及访事件发生,计划生育合格率达100%,妇代会、团组织、人民调解、民兵连等组织健全,作用发挥良好,村党支部多次获得“五好村”荣誉称号。 一、抓组织建设。村党支部制度健全、管理民主,村两委一班人能够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团结一致,各负其责。全体党员队伍团结进取,积极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党建工作制度健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各项活动开展规范有序。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制定了村规民约,村中定期进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实现了“一事一议”。村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等各项阵地设施齐全。 二、抓经济发展。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努力为村中民营企业、大型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对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受广大村民的好评。 三、抓社区建设。六里井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堡垒作用,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工作,0完成薛庙社区征地拆迁任务。目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进展良好,今年下半年将实现村民回迁上房。 四、抓民生改善。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并实现参保费用村集体出资,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开展“银龄安康工程”,由村财务出资为5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免费为7岁一下儿童发放手足口病预防药物。积极推进城乡基础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实现我村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为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成立了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计生协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计划生育绝育率达到100%,2012年全村无一例计划生育和刑事案件。 |
刘官庄村 |
刘官庄村位于龙桥街道办事处西南部,现有耕地892亩,205户、733人,党员27名。201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万元。村“两委”干部共4人,支部3人,村委2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不断强化班子建设,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庄发展日新月异。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党员示范户、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形式,开展党员争星践行活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拓宽群众监督党员渠道,鞭策激励党员创先进、争优秀。 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夯实民主监督基础。村两委制度健全、管理民主,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各负其责。确立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了村规民约,实现了“一事一议”,财务、政务定期向群众公开,村民对村两委的满意率不断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和谐村庄。以农村六大工程建设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搞好村级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投资十余万元,建设文化广场一处,铺设排水沟1300米,栽植玉兰树130余棵,极大的改善了村级基础设施;同时积极建立软环境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村民打扫环境卫生,保洁员每日清运生活垃圾,做到了日常保洁、长效保洁。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了 “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氛围。充分利用村文化广场,组织开展“消夏晚会”、老年健身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李湾村 |
龙桥街道李湾村地处兖州市西城区,位于大禹路西、丰兖路以南,北邻瑞士小镇、新一中,全村共有526人、163户,耕地380亩,201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600元。近年来,李湾村“两委”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工作目标,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村两委班子健全,积极奋进、团结向上,2003年率先实施了旧村改造、新楼建设工程。到目前,村民住宅楼三期工程竣工后,全村95%的村民入住高层楼,基本完成了新村改造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齐全,村民安居乐业。确立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财务、政务定期向群众公开,实现了“一事一议”。 2012年李湾村连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基础党组织”、“兖州市文明村居”、“全市普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兖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居”、“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连续被龙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评为“村居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该村先后投资10余万元完善新楼区基础设施,新建1000平方米农民文化广场一处,配套建设了石雕景观亭、十二生肖,购买配置了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高标准设置了财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并在显著位置张贴了村民公约和“文明示范户”评选标准,评选出了17个“文明楼栋”,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为进一步美化村民住宅环境,村“两委”成员带领群众栽植花树300余棵、瓜子黄杨15000棵,种植草坪5000平方米,为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贡献了一份力量。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确保活动开展有抓手、有平台,该村率先开展了 “创先争优比奉献、农户联创共文明”的“30户联创”活动,科学划分了五个区,每个区推选一名德高望重、热心服务的党员同志担任中心户长,围绕“创先争优、卫生监督、邻里互助、文明共建、增收致富、平安村居”6项联创内容开展工作。同时,主动将“30户联创”活动触角延伸到团建工作中去,在现有党员中心户长的基础上,从村里选拔一批团员青年担任“党员中心户长助理”,让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活力和热情,不断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精细化,巩固提升“30户联创”活动既有成果,有效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另外,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扩大“30户联创”活动外延,除了发挥广大党员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作用外,创新推行“计生中心户长”负责制和“30户联防、联调、联查”工作机制等,使党员中心户长的职责逐步向计生、维稳甚至是经济发展等方面延伸,不断推进“30户联创”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
薛庙村 |
薛庙村位于兖州城区1.5公里,东临327国道。现有人口2722人,705户,男1300人,女1422人。9个生产小组。村两委共6人,支委5人,村委6人,交叉任职5人,村党总支共有党员81名,分9个党小组,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分别为农业党支部,个体私营党支部,企业党支部。近年来,薛庙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农业及种植业,2012年人均纯收入1.13万元,村曾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党员先进活动室”“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济宁市、兖州市授予“五好村党总支”“民主法治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发扬民主议事、推进民主政治建搞好各项公开,重点抓好村级财务的公开与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重点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全面公开中,我村坚持以公开为平台,做到村情民知、村事民治,发扬民主议事、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使村组织建设成“民主议事场所”、“透明化办公”,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薛庙村重新制作了村务、财务公开栏,对新农村建设中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土地征地补偿及分配筹资等群众关心或疑虑的事项定期公开。并制作了村务、财务、政务公开幻灯片,利用大家学习远程知识的间隙向群众公开,增强了村两委开展工作的透明度。严格执行市规定每季度的10日,即1月10日、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进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每月5日,即1月5日、7月5日。除了民主“公开日”的公开外,每月对村务公开栏的政务、财务、事务等工作内容及时准确地公开,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可信,项目全面详细,程序清晰完善,推进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把定期公开和及时公开相结合,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政策及群众关系事项及时公开。在村务、政务、财务公开中,大家最关心的是村里财务的民主管理,村集体收入逐步增加,但来之不易,要维持正常运转必须精打细算。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和议事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把关,审查收支单据是否合理。合理的入账,不合理的抽出,谁接手谁负责,然后写月份张榜内容,签署村级财务管理民主意见书和财务张榜情况表,张榜定榜,最后再找阅榜村民在调查表上签字,每月3日由村理财小组成员审查签字张榜公布,每月5日到街道经管站报账,现在村帐镇管,花一分钱申请一分,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自治活动,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和谐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民主自治能力和水平。 今年六月份,村两委对九个生产小组的账目全部进行了审查核对,并张榜公布。真正使财务管理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干部群众满意”。 |
西关村 |
龙桥街道西关村位于兖州城区西部。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332户,1168人。现有农业用地100亩,均为林业用地,无其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100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73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1379元。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9人,其中正式党员36人,预备3人,支委5人,村委5人,其中交叉任职两人。 西关村两委现于600平方米大楼内办公,该楼竣工于2000年。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实行分工负责,重大问题决策一律进行民主表决,实行民主集中制。该村制订有支部学习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制定施行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收支双公开。村两委经营管理现有资源,保证了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该村两委班子倾力服务村民,为村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得到广大村民的满意和认可。 西关村集体土地大部分以租赁的方式流转,村集体拥有门面房多处。以上两项为村集体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在临村企业就业和集体经营租金分配获得。西关村为典型的“城中村”,基础设施大部分已由市政部门负责管理维护。村中各项通信、网络、广电设施齐全。在村办公楼内设有村民活动室,党员组织生活活动室等活动场所。村中拥有卫生局备案管理的村级卫生室,村中有指定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工作,在村中建有1处文体休闲小型广场。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地缘优势,解决促进村民在临村企业的就业问题。村民民风民情良好,干群关系和谐。2012年以来,全村社会治安情况良好,无违法乱纪、刑事案件及访事件发生,妇代会、团组织、人民调解、民兵连等组织健全,作用发挥良好,村党支部多次获得“五好村”荣誉称号。 |
牛旺村 |
龙桥街道牛旺村位于兖州市西城区,牛旺立交桥北侧。全村共1个村民小组,88户,369口人,其中党员16人。该村现有农业用地35亩,其中小麦、玉米18亩,园地17亩;林地面积20亩,蔬菜面积25亩。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8万元,2012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300元。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6人,支委3人,村委4人。2011年,牛旺村委新一届班子上任后,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制订任期发展目标,继续保持经济发展,动员、先后扶持个体工商户9家,组织农民专业技能培训3次,维修灌溉机井3眼,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保证。村班子加强学习,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确立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了村规民约,实现了“一事一议”,财务、政务定期向群众公开,村民对村委的满意率不断提升。 牛旺村属于兖州市较早实施旧村改造的村庄,于2008年3月开始拆迁改造,2009年初实现全部回迁。村内基础设施良好,小区内道路高标准硬化、绿化,统一供电供水。在办事处和村两委的指导帮助下,村民依托区位优势逐步形成了个体经商、劳务输出、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主导产业,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村两委健全了文化室、图书室、卫生室、超市、健身场所、学前教育等便民基础设施,为每户村民都办理了水电费卡,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
李庙村 |
龙桥街道李庙村位于兖州市西城区北部,兖州市委党校北边。现有92户,人口346人,土地225亩,其中可耕地70亩,苗圃70亩,毛白杨85亩。村“两委”成员3人,全部交叉任职。全村共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5名。2012年村人均收入约合11615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余元。2012年以来,全村社会治安情况良好,无违法乱纪、刑事案件及访事件发生,计划生育合格率达100%,妇代会、团组织、人民调解、民兵连等组织健全,作用发挥良好,村党支部多次获得“五好村”荣誉称号。 一、抓组织建设。村党支部制度健全、管理民主,村两委一班人能够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团结一致,各负其责。全体党员队伍团结进取,积极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党建工作制度健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各项活动开展规范有序。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名党员。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制定了村规民约,村中定期进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一事一议”在推进各项事务中充分开展,并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村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等各项阵地设施齐全。 二、抓经济发展。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努力为村中民营企业、大型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协调为村民李爱虎、李爱芝、李爱东、李金平等提供场地发展牛羊养殖业,为村民李芝苓提供场地搞花卉苗木种植,为村民李艳伟、李芝宽、单代祥提供场地搞门窗加工与纺织、建筑材料制造。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对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受广大村民的好评。 三、抓社区建设。李庙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堡垒作用,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工作,0完成李庙社区征地拆迁任务。实际工作中,做到结合村情、不推不让、一线落实、包保到人,制定党员干部分工包片责任制,将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到人到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113户村民的搬迁工作。目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进展良好,今年下半年实现村民回迁上房。 四、抓民生改善。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并实现参保费用村集体出资,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开展“银龄安康工程”,由村财务出资为5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免费为7岁一下儿童发放手足口病预防药物。积极推进城乡基础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实现我村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为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成立村保洁保安队伍,安排专人清理街道卫生和负责夜间值班巡逻,确保村民良好居住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成立了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计生协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计划生育绝育率达到100%,2012年全村无一例计划生育和刑事案件。 |
东韩村 |
东韩村位于龙桥街道西北部,现有耕地200亩,116户,469人,党员30名。201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元。村“两委”干部共4人,支部3人,村委3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一人兼”。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济宁市级文明村”、“兖州市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健全组织,为民服务。以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在特色活动开展、岗位承诺践诺方面促进党员作用发挥。以“30户联创”活动为平台,围绕“创先争优、卫生监督、邻里互助、文明共建、增收致富、平安村居”6项联创内容,突出党员中心户长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热情。 完善设施,于民谋利。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集中清理“三堆”和乱搭乱建行为,实现村庄卫生长效保洁、动态保洁。开展绿化活动,在街巷两旁、房前房后植树布绿,提升宜居水平。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利用集体资金垫付村民生活水费、生产电费,免费为群众耕耙地、收割粮食,为村庄困难群众每人每年发放补贴200元。开展文化演出活动,组建村庄唢呐队,开展文化展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公开村务,受民监督。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村庄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健全“三会一课”、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公开制度,固定时间、固定地方、固定形式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和事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
韩楼村 |
龙桥街道韩楼村位于兖州市西城区北部,市委党校以北。文化路横贯东西,徐州路、扬州路纵贯南北。现有村民188户,825人,党员40名。村两委班子5人,支部3人、村委3人,一人交叉任职。2012年村人均收入约合1.13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余元。妇代会、团组织、人民调解、民兵连等组织健全,作用发挥良好,村党支部多次获得“五好村”荣誉称号。 一、抓组织建设。村党支部制度健全、管理民主,村两委一班人能够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团结一致,各负其责。全体党员队伍团结进取,积极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党建工作制度健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各项活动开展规范有序。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名党员。成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制定了村规民约,村中定期进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一事一议”在推进各项事务中充分开展,并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村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等各项阵地设施齐全。 二、抓经济发展。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努力为村中民营企业、大型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协调为村民供场牛羊养殖技术和场所,提供场地搞花卉苗木种植。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对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受广大村民的好评。 三、抓民生改善。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利用村集体资金垫付村民生活水费,为生活困难家庭每年每户发放补贴200元。村集体花费4万余元进行水电改造,提高村民用水、用电质量。积极推进城乡基础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实现我村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为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成立村保洁保安队伍,安排专人清理街道卫生和负责夜间值班巡逻,确保村民良好居住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成立了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计生协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计划生育绝育率达到100%,2012年全村无一例计划生育和刑事案件。 |
龙桥村 |
龙桥街道龙桥村位于兖州市新老城区结合部。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722户,2500口人,其中党员93 人。本村现有25亩绿色通道,无其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村经济总收入21990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328元。目前该村共有党员93人,支部5人,村委5人,其中3人交叉任职,并大学生村干部1人,任支部书记助理。 龙桥村两委现于1273.6平方米大楼内办公,该楼竣工于2010年。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实行分工负责,重大问题决策一律进行民主表决,实行民主集中制。该村制订有支部学习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制定施行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收支双公开。村两委经营管理现有资源,保证了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该村两委班子倾力服务村民,为村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得到广大村民的满意和认可。 龙桥村集体土地大部分以租赁的方式流转,以上为村集体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在临村企业就业和个体经营获得。龙桥村为典型的“城中村”,基础设施大部分已由市政部门负责管理维护。村中各项通信、网络、广电设施齐全。在村办公楼内设有村民活动室,党员组织生活活动室,村民图书室等活动场所。村中拥有卫生局备案管理的村级卫生室2处,在村中建有2处文体休闲小型广场,村中有指定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工作。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地缘优势,解决促进村民在临村企业的就业问题。 大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了 “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氛围。充分利用村文化广场,组织开展“消夏晚会”、老年健身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