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济宁 >> 鱼台县 >> 张黄镇 >> 大陈村

大陈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陈村简介

  大陈村全村共有人口519人,耕地面积720亩,年人均收入6500元。村“两委”成员5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党员共18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大陈村村“两委”一班人紧紧围绕“提升农村党员素质、牢筑基层战斗堡垒、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主题,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班子,强队伍,树典型,重承诺,积极发挥三情访谈和村级事务参议员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加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827104 272100 0537 查看 大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陈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陈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袁洼村

  袁洼村共有人口1675人,耕地1640亩,年人均收入达8200元。“两委”成员共7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38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近年来,袁洼村注重发展经济,大力提高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全面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杨庄村

  杨庄村现有人口693人,耕地面积1054亩,党员25人,女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两委”成员4人,交叉任职2人。近年来,杨庄村注重发展经济,大力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时俱进,全面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现在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杨庄村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开辟劳务输出多元化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功能;全面落实“一号文件”,增加村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该村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了妥善解决。   

后杜村

  后杜村全村共有人口1430人,耕地面积1920亩,年人均收入6000元。村”两委“成员共7人,交叉任职3人,全村党员共21人,其中女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近年来,后杜村注重发展经济,大力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时俱进,全面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现在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大闵村

  大闵村全村共有人口860人,耕地面积794亩,年人均收入7600元。村”两委“成员共5人,交叉任职3人,全村党员共20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目前,村里已通公路,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卫生室,有宣传栏、公开栏。   

南林村

  南林村共有人口634人,耕地面积680亩,年人均收入7000元。村”两委“5人,交叉任职3人,全村共有党员20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   近年来,南林村注重发展经济,大力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时俱进,全面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现在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龙潭村

  龙潭村共有人口874人,耕地面积1172亩,年人均收入7000元。村”两委“成员共6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   龙潭村党支部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村级公益事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杨楼村

  杨楼村共有人口889人,耕地面积1264亩,年人均收入5800元。村“两委”成员5人,交叉任职2人,共有党员31人,其中女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   杨楼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建设生态农业,开展农业无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建成一个“蓝天、碧水、绿地的优美环境,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大安村

  大安村共有人口1018人,耕地1212亩,年人均收入7000元。村“两委”成员共8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29人,其中女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大安村在张黄镇政府、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村级公益事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梁岗村

  梁岗村共有人口1433人,耕地面积1889亩,年人均收入7600元。村“两委”成员共4人,交叉任职3人,党员共30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梁岗村农业结构以小麦、水稻良种培育,畜牧养殖为主,现已成为小麦、水稻良种培育专业村。 该村在注重物质文明的同时,始终注重文化建设,与创建“和谐”、“富裕”新农村结合起来,在全村深入开展“文明标兵”、“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道德新风,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把群众的文化需求同群众的富裕水平结合起来,充分达到了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目的。   

强家村

  强家村共有人口857人,耕地面积1199亩,年人均收入6800元。村“两委”成员5人,交叉任职3人,全村党员共33人,其中女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强家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东张村

  东张村共有人口941人,耕地面积1194亩,年人均收入6520亩。村“两委”成员6人,交叉任职3人,党员共30人,其中女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东张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建设生态农业,开展农业无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建成一个“蓝天、碧水、绿地的优美环境,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殷王村

  殷王村共有人口1460人,耕地面积2256亩,年人均收入6700元。村“两委”成员11人,交叉任职1人,党员共40人,其中女党员共5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殷王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村级公益事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白庙村

  白庙村全村共有人口788人,耕地面积1187亩,以小麦、水稻和畜牧养殖为主,2012年人均收入7400元。村“两委”6人。全村共有党员29名,女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分子2人。   近年来,白庙村注重发展经济,大力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时俱进,全面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现在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大陈村

  大陈村全村共有人口519人,耕地面积720亩,年人均收入6500元。村“两委”成员5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党员共18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大陈村村“两委”一班人紧紧围绕“提升农村党员素质、牢筑基层战斗堡垒、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主题,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班子,强队伍,树典型,重承诺,积极发挥三情访谈和村级事务参议员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加强。   

于梅村

  于梅村位于张黄镇西南部,包括张宝、于梅、朱集、赵庄4个自然村,全村共298户,总人口1192人,党员33人,耕地总面积2450亩,该村连年被县评为“先进党支部”,被市评为“文明生态村”。   近年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走出了一条由小变大规模生产的路子,目前全村地栽木耳680多亩,种植大棚430个,棚植1118万袋,总产量8400吨,总产值13600万元,仅此一项菇农纯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   毛木耳生产以棉籽壳、玉米芯为原料,在入冬前备料,春节后装袋、灭菌、发菌,春天放入棚中,经过两个多月的管理,从五月开始采摘,到九月上旬结束,期间共采摘5—7茬,每袋产鲜木耳1.6—1.8斤,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鲜毛木耳每市斤在1.5—1.6元,干毛木耳达到12.5元左右,每袋纯收入达到1.2元,投入产出比为1:1,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镇村两级在做好资金协调,搞好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引导村民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了该项产业的迅速发展,河北、安徽、江苏、上海、枣庄的客户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   

军城村

  军城村共有人口647人,耕地705亩,年人均收入达7600元。“两委”成员共5人,交叉任职1人。全村共有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2人,积极入党分子3人。   军城村为了切实达到强班子、树形象的目的,“两委”班子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村委大院内全部进行了绿化、硬化。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图书室,购买了电视机、电脑、音响等电教设备。依托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团结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使全村的各项工作连年先进,多次获得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小吴村

  小吴村共有1768人,耕地2513亩,年人均收入达7800元。“两委”成员9人,交叉任职为1人。全村现有党员共44人,其中女党员5人,积极入党分子6人。   近年来,小吴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该村从“两委”班子自身建设着手,狠抓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各项生产、生活活动为载体,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了一支“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的先锋队伍,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朱庄村

  朱庄村位于张黄镇西北角,全村共有840人,党员23人,耕地1104亩,年人均纯收入8200元。近年来,朱庄村注重发展经济,大力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时俱进,全面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现在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迟别村

  迟别村共有人口3103人,耕地面积2423亩,年人均收入7600元。村“两委”成员共8人,交叉任职2人。共有党员52人,其中女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迟别村近年来生产发展快速,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被授予“市工会安全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张黄村

  张黄村共有人口1253人,耕地面积1160亩,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村“两委”成员共5人,交叉任职2人。共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张黄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村级公益事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李早村

  李早村位于鱼台县张黄镇西北部,全村共有1603人,党员38人,耕地2713亩。年人均纯收入7920元,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全镇名列前茅。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完成了村主街道和小巷路面硬化工作。 2006年、2008年先后被授予“五好党支部”、“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大田村

  大田村全村共有人口876人,耕地面积1288亩,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村“两委”5人,全部交叉任职。全村共有党员24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   大田村党支部在张黄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村级公益事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计划生育工作乃国家大事,综治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两项工作一齐抓,计生工作100%到位,不拖全镇后腿,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为此,大田村多次荣获“全县计划生育一等奖”。   

崔武村

  崔武村共有人口804人,耕地面积1022亩,以水稻、小麦为主要作物,轮番耕作,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村“两委”成员共4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16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崔武村两委将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各项工作,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的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侯堂村

  侯堂村全村共有人口961人,耕地面积1100亩,年人均收入7400元。村”两委“5人,交叉任职2人,党员共25人,其中女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候堂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提升农村党员素质、牢筑基层战斗堡垒、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主题,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班子,强队伍,树典型,重承诺,积极发挥三情访谈和村级事务参议员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加强。   

车楼村

  车楼村位于张黄镇正北部,全村共有1158人,耕地1717亩,年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有党员34人(其中女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现有“两委”成员6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2人。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全村经济发展,民心稳定,社会安定,村容村貌改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赵庙村

  赵庙村共有人口854人,耕地面积932亩,以小麦、水稻和畜牧养殖为主,人均收入7700元。村“两委”7人,其中交叉任职1人。全村共有党员33名,女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分子3人。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递进培养”、“三创四强争五好”工程,“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明显加强。   

陈店村

  陈店村总人口1656人,耕地总面积2000亩,年人均收入6750元。村“两委”成员5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29人,其中女党员1人,积极入党分子5人。   陈店村在张黄镇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建设生态农业,开展农业无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建成一个“蓝天、碧水、绿地的优美环境,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后解村

  后解村共有人口719人,耕地764亩,年人均纯收入6520元。村“两委”成员4人,交叉任职2人。共有党员24人,其中女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近几年来,后解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以群众富裕、建设“和谐”社会为己任,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全村经济发展,民心稳定,社会安定,村容村貌整洁,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村民安居乐业,已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宋湾村

  宋湾村全村共有人口664人,耕地面积750亩,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村“两委”成员共6人,全村党员共31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宋湾村领导班子正凝心聚力,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现村民综合素质大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西刘村

  西刘村全村共有人口1044人,耕地面积1200亩,以水稻、小麦为主要作物,稻麦轮作,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村“两委”成员共6人,交叉任职4人,全村党员共33人,其中女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我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重新改造了厕所,最近还要新建沼气池,电网改造,我村成了标准化的电化村、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杈王村

  杈王村共有人口1032人,耕地面积1208亩,年人均收入6400元。村”两委“成员共5人,交叉任职1人,全村党员共19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杈王村党支部在张黄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村级公益事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丁闫村

  丁闫村共有人口1035人,耕地面积1351亩,以水稻、小麦为主要作物,轮番耕作,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村“两委”成员共6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35人,其中女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丁闫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全村经济发展,民心稳定,社会安定,村容村貌改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崔屯村

  崔屯村共有人口967人,耕地面积999亩,以水稻、小麦为主要作物,轮番耕作,年人均纯收入7300元。村“两委”成员共5人,全部交叉任职。全村共有党员40人,其中女党员6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崔屯村领导班子将不断增强村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现村民综合素质大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武台村

  武台村共有人口1184人,耕地面积1303亩,年人均纯收入7500元。村“两委”4人,交叉任职3人。全村党员共31人,其中女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   武台村党支部在张黄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村级公益事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杨庙村

  杨庙村共有人口1590人,耕地面积2114亩,年人均收入7000元。村“两委”成员共8人,交叉任职2人,党员共33人,其中女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近几年来,杨庙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以群众富裕、建设“和谐”社会为己任,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全村经济发展,民心稳定,社会安定,村容村貌整洁,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村民安居乐业,已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大翟村

  大翟村共有人口1375人,耕地面积1983亩,年人均收入6900元。村“两委”成员共5人,交叉任职1人,全村党员共33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   大翟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大翟村与赵庙村、车楼村、侯堂村、崔武村、大田村、杨庄村、后杜村、强家村、梁岗村、大安村、杨楼村、龙潭村、东张村、大闵村、袁洼村、南林村、殷王村、白庙村、大陈村、于梅村、军城村、小吴村、朱庄村、迟别村、张黄村、李早村、陈店村、后解村、宋湾村、西刘村、杈王村、丁闫村、崔屯村、武台村、杨庙村、阚家村、仁祖庙村、南陈村、鉴家村、张集村、王庄村、刘楼村、夏家村、常柳行村、卞李村、樊庄村、吴马村、小于村、大王村、齐楼村、高庙村、吴家村、三里屯村相邻。  

阚家村

  阚家村共有1169人,耕地面积1749亩。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5人,村“两委”成员8人。近年来生产发展快速,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次被授予“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   

仁祖庙村

  仁祖庙村共有人口1211人,耕地面积1219亩,年人均收入7400元。村"两委“成员共7人,党员共31人,其中女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仁祖庙村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开辟劳务输出多元化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功能;全面落实“一号文件”,增加村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该村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了妥善解决。   

南陈村

  南陈村位于张黄镇西北部,全村共596人,耕地958亩,有党员17人,年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全村经济发展,民心稳定,社会安定,村容村貌改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鉴家村

  鉴家村共有人口755人,耕地1021亩,年人均收入7000元。村“两委”成员共6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21人,其中女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鉴家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提升农村党员素质、牢筑基层战斗堡垒、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主题,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班子,强队伍,树典型,重承诺,积极发挥三情访谈和村级事务参议员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加强。   

张集村

  张集村位于张黄镇的东部,全村共有人口863人,耕地835亩,年人均纯收入6970元。全村现有党员26名,女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3人,村“两委”成员5人,交叉任职1人。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递进培养”、“三创四强争五好”工程,“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同时带领全村党员,按市、县、镇三级联创要求,重点抓好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制度建设、保障建设。   

王庄村

  王庄村位于张黄镇西北部,全村共有1639人,党员27人,耕地2544亩,由王庄和北刘楼两个自然村组成,年人均纯收入达7900元。近年来,王庄村注重发展经济,大力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时俱进,全面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现在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王庄村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开辟劳务输出多元化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功能;全面落实“一号文件”,增加村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该村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了妥善解决。   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完成了村主街道和小巷路面硬化工作。目前,村里已通公路,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卫生室,有宣传栏、公开栏。村容村貌基本上达到了硬化、亮化、美化、净化、绿化“五化”标准。在全村深入开展“文明标兵”、“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道德新风,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小康事业发展。大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协调和引导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开展,建起了文艺宣传队。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保证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9%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6‰以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农村逐步形成。   

刘楼村

  刘楼村位于张黄镇的西部,全村共有人口1083人,耕地1404亩,年人均收入6520元。全村共有党员36人,其中女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村“两委”成员共6人,交叉任职1人。   刘楼村积极筹措资金,切实为民办事。积极发动广大百姓家庭,开展“两化、三清、四改”,村容村貌整治率达90%,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改善。   计划生育工作乃国家大事,综治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两项工作一齐抓,计生工作100%到位,不拖全镇后腿,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今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刘楼村全体干部将继续努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再创新业绩。   

夏家村

  夏家村共有人口1132人,耕地面积1347亩,以水稻、小麦为主要作物,轮番耕作,年人均纯收入7100元。村“两委”成员共6人,交叉任职4人。全村共有党员34人,其中女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夏家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全力推进全村经济发展,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的环境。   

常柳行村

  常柳行村位于鱼台县张黄镇南部,由常柳行和常李寨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016人,423余户,党员37名。村民受“五里三贤”特别是闵子骞忠孝思想影响,具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全镇75名“好子媳”中,常柳行村24名。2007年,济宁曲艺家协会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编成相声、小品、快板、戏曲等曲艺节目,在全市进行了“孝贤专场”文艺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该村先后被评为鱼台县“尊老敬老教育基地”、“济宁市孝贤文化教育基地”、“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忠孝文化创作基地”、“山东省第一个村级孝贤文化教育基地”和“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专为其书写“孝贤故里”。原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也欣然赋词:“物华天宝万福寨,人杰地灵忠孝村”。    常柳行村的孝贤文化大院,又称红色村院,占地600平方米,以前是一个木工作坊,受马列主义影响,1938年在此成立了鱼台县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是赵芳洲,故原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称其为“红色村院”。该文化大院,是集党的政策教育、文化艺术、科技普及推广、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文化阵地,每年开办惠农政策讲座、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等宣教活动,也是青年人学习、交流思想的阵地。湖西抗日英雄的精神和战斗历程、古代24孝的故事以及本村老党员、老干部、老英雄的先进事迹、全村24例好子媳的孝贤事迹和历届镇“十大孝子”“好子媳”优秀事迹被制成图片展板,陈列于内。大门对过的墙上,是“孝看常李寨”第二届孝星光荣榜,在这个文化大院里,已经评选了三届孝贤人物。   为彰显教化作用,营造浓厚的孝贤文化氛围,村南修建了“德行桥”,上画24孝图。先后投资50多万元,整修纵横5条主要街道,并设立孝贤宣传橱窗、感动墙和孝贤柱。《孝看常李寨人》一书于2007年1月出版,王玉玺并专为其书写了“孝看常李寨人”。常柳行村的孝贤传统给全镇带来焕然一新的社会风气。目前,全村孝贤人物层出不穷,孝贤之风广为流传。在良好社会风气的不断推广和延伸下,全村社会稳定、政治安定、人心思上,为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按照县委和镇党委的统一部署,村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县里和镇上对基层党员收听收看-开幕式进行了安排,并于11月8日上午,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在远教站点进行了集中收看,第二天,又召集全体党员在办公室一起学习了《济宁日报》上的大会报告摘登,并以“学报告、话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都围绕如何推动常柳行科学发展,弘扬孝贤文化,建成小康社会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大会闭幕后,村党支部对镇党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精神的《通知》作了安排,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电视新闻、报纸、远程教育网多角度、全方位地学习-精神。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会计参加了镇上举办的-精神学习培训班。   

卞李村

  卞李村全村共有人口954人,耕地面积1266亩,以小麦、水稻和畜牧养殖为主, 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村“两委”成员共6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该村领导班子正凝心聚力,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现村民综合素质大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樊庄村

  樊庄村共有人口600人,耕地面积755亩,以水稻、小麦为主要作物,轮番耕作,年人均纯收入6776元。村“两委”成员共5人,交叉任职1人。全村共有党员14人,其中女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樊庄村在张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吴马村

  吴马村全村共有人口1500人,耕地面积1721亩,年人均纯收入6900元。村“两委”成员共8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党员共46人,其中女党员10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吴马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领导班子将不断增强村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小于村

  小于村全村共有人口569人,耕地面积770亩,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两委”6人,全村党员共12人,其中女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我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重新改造了厕所,最近还要新建沼气池,电网改造,我村成了标准化的电化村、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小于村与赵庙村、车楼村、侯堂村、崔武村、大田村、杨庄村、后杜村、强家村、梁岗村、大安村、杨楼村、龙潭村、东张村、大闵村、袁洼村、南林村、殷王村、白庙村、大陈村、于梅村、军城村、小吴村、朱庄村、迟别村、张黄村、李早村、陈店村、后解村、宋湾村、西刘村、杈王村、丁闫村、崔屯村、武台村、杨庙村、大翟村、阚家村、仁祖庙村、南陈村、鉴家村、张集村、王庄村、刘楼村、夏家村、常柳行村、卞李村、樊庄村、吴马村、大王村、齐楼村、高庙村、吴家村、三里屯村相邻。  

大王村

  大王村全村共有人口929人,耕地面积720亩,以水稻、小麦为主要作物,稻麦轮作。村“两委”成员共6人,党员共20人,其中女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村党支部始终注重支部班子建设,在群众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扬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取信于民。几年来,大王村党支部不断加强学习,先后学习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中国0纪律处分条例》以及“-”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的学习。用镇干部的话说,大王村是学习型的支部班子;在学习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首先完善了支部“一课三会”制度,建立了《民主生活会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等。经过努力,大王村党支部建设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作风硬、谋大事、干实事的领导班子。多次荣获“市优秀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齐楼村

  齐楼村共有人口1077人,耕地面积1164亩,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村“两委”6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齐楼村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开辟劳务输出多元化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功能;全面落实“一号文件”,增加村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该村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了妥善解决。   

高庙村

  高庙村全村共有人口924人,耕地面积1367亩,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村“两委”成员共4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党员共34人,其中女党员3人。   近几年来,高庙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以群众富裕、建设“和谐”社会为己任,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全村经济发展,民心稳定,社会安定,村容村貌整洁,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村民安居乐业,已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吴家村

  吴家村全村共有人口1023人,耕地面积1259亩,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村“两委”成员共6人,交叉任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29人,其中女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吴家村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开辟劳务输出多元化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功能;全面落实“一号文件”,增加村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该村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里屯村

  三里屯村全村共有人口1745人,耕地面积2602亩,以小麦、水稻和畜牧养殖为主, 年人均收入7400元。村”两委“9人,交叉任职1人,全村党员共45人,其中女党员8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   几年来,三里屯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村民,坚持党的领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产,进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得到上级肯定和群众拥护,多次被县、镇表彰。面对现实,勤劳智慧的三里屯人毫不满足于现状,一如既往地走“经济强村、科学兴村、文化活村”的强村富民之路,为开创三里屯村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大陈村特产大全




大陈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