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镇翟庙村位于鸡黍镇政府北0.5公里处。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28户,428人。其中党员15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747亩,其中大蒜700亩,小麦玉米20亩;蔬菜面积47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5名,支委3人,村委3人。
党支部书记:李建军,男,0党员,年龄:42岁,文化程度:中专。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我村村民勤劳认干,具有不怕吃苦,不怕劳累,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所以我村在外工作人员也因此受同事拥护。
现在外工作人员为5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内多人先后走上了致富之路,村内成立了,棉花大蒜等种植基地,供销一条龙的服务,让村民的种植不再有后顾之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828104 | 272100 | 0537 | 查看 翟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牛庄村 |
鸡黍镇牛庄村位于镇驻地南2公里。全村共175户,591口人。其中党员14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现有农业用地720亩,其中大蒜710亩。小麦玉米32亩,园地面积2亩,林地面积9亩,蔬菜面积26亩,其中塑料大棚22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8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4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耿贞亮,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0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0%和14.3%;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2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4.3%和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了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调整布局,以此来增加村民的收入。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72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该村争取上级资金新建92平方米村级办公室一处,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铺修村内道路1000米,目前村里通电、通水、通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唯有村东至105国道断头路年久失修,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无打架斗殴行为,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0%,新农合为93%,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本村群众自发组建秧歌队一支,茶余饭后表演节目,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另外村内配有健身器材一套,方面群众锻炼身体。 本村每年都按照标准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倡树了新风,净化了社会风气。 村里现有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目前全村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较少共11人,且都为一般工作人员,无较大成绩者。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大蒜、棉花等农副产品加工,有5家从事蔬菜大棚种植,主要种植油豆,年收入5万元以上。 |
周官庄村 |
鸡黍镇周官庄村位于镇政府东南部,石马路西侧。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02户,389人。其中党员13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540亩,其中大蒜500亩,林地面积43亩,蔬菜面积56亩,蔬菜大棚12亩。至2011年6月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3名,支委3人,村委3人。 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时秀梅,女,0党员,38岁,高中文化程度。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1人和4人,所占比重分别为7.1%和28.6%;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1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7.1%和7.1%。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大力发展养殖业,但由于该村基础薄弱,目前经济发展情况不甚明显,且无任何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该村借助上级资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硬化了村内两条主街道,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建设了一个医疗室。 (四)民主管理、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情况 该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0%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获得县政府奖金3000元。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人员40人,主要在烟台从事海产品养殖,都为一般打工人员。 (七)村致富能手情况 本村地处金乡、单县交界处,经济基础薄弱,目前村较富的6人主要从事大蒜收购,带富能力一般。 |
孔庄村 |
鸡黍镇孔庄村位于镇驻地东北4公里。全村共160户,575口人。其中党员12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现有农业用地630亩,其中大蒜590亩,小麦玉米23亩,园地面积2亩,林地面积13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8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2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孔令平,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并且带富能力较强。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0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0%和16.7%;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4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33.3%和8.3%。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牡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有63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高效生态农业,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羊,存栏160只,养猪,60只,组织劳务输出30人,目前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且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文化大院也已经建成,农家书屋,健身广场都充分发挥着巨大作用,村级环境整治效果初显,整体来说本村基础设施较好。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0%,新农合为92%,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本村每年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发放一定的物质奖励,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倡树文明新风,另外本村组建秧歌队一支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1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大蒜、棉花加工产业,本村有冷库的有8人,其中村支部书记孔令平、村主任孔祥坤、村文书孔祥真都从事大蒜收购、加工,都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带富能力很强。 |
田口村 |
鸡黍镇田口村位于镇驻地东北4公里。全村共267户,992口人。其中党员25人,高中以上学历9人。现有农业用地1140亩,其中大蒜960亩,小麦玉米70亩,园地8亩;林地面积36亩,蔬菜面积16亩,其中塑料大棚14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7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5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李民堂,现年49岁,高中文化程度。 村主任李天鹏,现年27岁,初中文化程度。 他们二人都是2011年换届新选出的村干部。自换完届以来,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立足本村实际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牡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改变了“难点村”的面貌。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14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任何集体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7个,配有保洁员两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0%,新农合为93%,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1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
王庄村 |
鸡黍镇王庄村位于石马路中部北侧。全村共1个村民小组,76户,324人。其中党员11人,高中以上学历5人。现有农业用地420亩,其中大蒜210亩,小麦玉米90亩,园地0亩;林地面积0亩,蔬菜面积120亩,其中塑料大棚24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1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王艳春,现年41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实干精神较强。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该村42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山药、辣椒种植,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集体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生活用电得到了保障,小型超市一处。村内配有保洁员一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率为91%,新农合为91%,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三人,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8人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和加工。 |
刘楼村 |
鸡黍镇刘楼村位于镇驻地东面2公里,枣曹线南。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30户,全村人口1336人。其中党员16人,预备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人。高中学历党员5人。现有农业用地1280亩,越冬作物为大蒜。玉米面积26亩,大棚蔬菜20亩,大蒜套种菠菜、芫荽1060亩。至2010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左右。 (一)村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6名,支委3人,村委4人,其中4人均为兼职。 刘新华,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0党员,45岁,中专学历,89年进入村委,94年担任村支部书记至今。 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班子系四届连任,相对比较稳定。目前,该村社会稳定,连续6年无-和群访现象,村务公开标准规范,透明度较高,群众比较满意。 (二)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情况 该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系我县木材专业村,后由于竞争激烈,市场行情不好,-下马。现在随着市场复苏,拟振兴木制品产业。目前,该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以大蒜、棉花种植为主。下步,扶持发展一批养殖大户,鼓励青壮年劳力积极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该村新农合参保率为99%,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没有出现适龄儿童辍学现象。管区建有中心小学,校舍完好。该村晚婚晚育率比较高,无计划外和非婚生育现象。该村建有图书阅览室,经常举办篮球、乒乓球比赛,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四)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建设情况 该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通过积极争取,去年该村已经电改完毕,总投入达200余万元.村内有6条街道,均已铺油,但系98年铺设,破损严重,路基尚可,拟通过“一事一议”,重新铺设一遍;目前打算重修一条大街,1000米计划已批准,群众集资部分已上缴。村内有中心卫生室,专业医师2人。该村建有垃圾集中处理点4处,有专职环卫保洁员2人,卫生状况较以前有较大改观。 (五)民主管理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比较团结,村务、财务公开比较好,很多涉农惠农资金都在公开栏定期公开,坚持“三公开,一透明”,群众满意率较高。村内没有信访和刑事案件,群众安全感强。 |
张寨村 |
鸡黍镇张寨村位于镇政府东2000米枣曹线两侧。全村共十个村民小组、429户、1298人,其中党员24人、低保户16户(二月份)36人、五保户3户3人、新农合参合率97%、新农保参保率91%,本村可耕地2603亩,预计2012年种植大蒜2400亩,小麦3亩,蔬菜面积200亩,夏季预计种植辣椒面积1700亩,棉花面积56亩,玉米面积34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3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4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辛六运,现年49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在2010年并且组织了一只全县唯一强有力的“柔力球”队,和“名扬秧歌队”这两只队伍成多次在市县两级评为2等奖,为我镇在文艺宣传方面夺得了好名次。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张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引种山药、扩大辣椒面积的种植,加大木材的深加工,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和养牛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牡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1298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辣椒、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山药,扩大辣椒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还有我村枣曹线以南的耕地,全部变成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受益群众达到了60%、受益面积810亩,实行了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的高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的配套非常齐全,新设变压器2处、新打机井5眼、维修机井12眼、铺设地下电缆2000米、铺设地下输水管道3000米,生产桥12坐。鸡黍镇党委政府改造中低产田这一举措,得到全镇受益群众的高度赞评。本村现有市级达标学校一处有教室六排、每排八间、门卫两间,高标准体育场所一处占地4600平方米,教学设施非常齐全,上级配备高学历老师12名,暨于这种情况很好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本村有卫生所一处医生3人,房屋七间,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配有保洁员两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案件,社会治安非常稳定。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1%,新农合参合率97%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301人,一孩户169户,双女户17户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东,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36人,一般工作人员32人,其中张峰同志为山东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工程项目部经理13335126537,袁领同志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13997136528,张学生同志南京军区后勤部(原处长)正师级干部13382005290,袁亚平同志中建八局上海分局项目部经理13826139379。 (七)、本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加工的户5户,木材购销及加工的户129、占全村总户数的30%,辣椒购销加工的户21户,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干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向经济收入。 |
袁庄村 |
鸡黍镇袁庄村位于石马路吉兴路交叉处。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252户,976人。其中党员22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1050亩,其中大蒜960亩,小麦玉米70亩,园地8亩;林地面积36亩,蔬菜面积16亩,其中塑料大棚14亩。至201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收入82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2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袁佰平,现年48岁,初中文化程度。主任:刘于峰:现年47岁。班子成员团结而有活力。表现出积极进取、敢闯敢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村党支部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开展的党员依岗承诺、民主议政日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中发挥了较好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该村105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山药、辣椒种植,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集体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村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安装了有限电视,大部分农户还安装了电脑网络,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已经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总体上来说村民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7%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94%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保。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7人,其中,周存祥在加拿大工作;周国伟在天津九龙纸业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其余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和加工,通过他们建厂搞加工,给村里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促进了群众增收。 |
朱楼村 |
鸡黍镇朱楼村位于镇政府南2公里,105国道东侧,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92户,647人,其中党员14人,积极分子2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现有农业用地820亩,其中大蒜790亩,小麦18.9亩,园地10亩;塑料大棚4亩。至2012年上半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00多万元。我们包该 村已一年多。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4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主任王洪娟,现年40岁,大专文化程度,待人热情大方,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她在工作中带领村“两委”班子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思路,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了怎样能使群众提高收入,首先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做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利用好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村村民公布。为了增加村民的安全感,村里组织了民兵和壮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 (二)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情况。 现全村820亩耕地绝大部分种植大蒜和棉花,为了增加群众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向有机大蒜和下茬作物棉花、辣椒、西瓜等套种方面发展。 (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率达到95%,新农合为98.5%,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 村里有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发生。 (四)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97%的农户都通上了自来水。2011年教体局帮助村内路面全部硬化,教体局为朱楼村新建了村办公共场所,村活动场所,并配上了两套健身器材及篮球架两个和乒乓球台两个。村里建有垃圾池4个,并有一名保洁员,目前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五)民主管理及社会治安治理情况 村民公开栏每月向全村村民公布帐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查补,良种查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目前看该村村民和谐、社会稳定,没有不安定因素。 |
后盐村 |
鸡黍镇后盐村位于金乡县西侧与成武县搭界。全村共2 个村民小组,119户,403口人。其中党员18 人,高中以上学历6人。现有农业用地800.6亩,其中棉花698.7亩,大棚蔬菜面积30亩。至2010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村两委在村支书朱兰海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2011年朱兰海被金乡县委金乡县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村支部书记”。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800.6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13余万元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委组织部的帮助与村里集资的情况下,盖起了村级活动场所一处,配套设施齐全。改修电缆线路3000米,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18盏,并安装变压器一台。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与前盐村共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 村级道路干净整洁,沿街房屋美观整洁,建垃圾池5个,一名保洁员也已正常开展工作。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案件,社会治安非常稳定。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2%,新农合参合率96%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70人,独生子女户17户,一女孩户6户,双女户3户,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正在安装中。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35人,一般工作人员32人,其中朱严成同志,1951年11月12日出生,现于南京市信用社主任。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5户,经销点2户,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经济收入。 |
石佛村 |
鸡黍镇石佛村位于全镇的东南。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354户,1139口人。其中党员40人,高中以上学历25人。现有农业用地1260亩,其中大蒜面积1050亩,林地面积300亩,套种蔬菜面积760亩,其中大棚面积3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1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40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曾宪森;现年46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4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0%和5%;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20人和5人,所占比重分别为50%和12.5%。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增加农村的收入。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26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该村是周边村庄的集市,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齐全,2010年该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党员阵地建设较好。目前该村最大的问题就是本村至石佛路段年久失修,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2%,新农合为94%,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本村有幼儿园一处,现在学校建设良好学校设施完好。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21人,但都为一般工作人,没有较为突出者。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能手主要是从事副食、五金等经营销售,属于家庭式经营模式、没有很突出的。 |
董楼村 |
鸡黍镇董楼村位于全镇的东南端。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06户,835口人。其中党员13人,高中以上学历50余人。现有农业用地1300亩,其中大蒜1100亩、小麦、玉米148亩,;林地面积36亩,蔬菜面积60余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一)村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3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曾现存,现年49岁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山药、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和养牛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董楼村以种植大蒜和棉花为主,村内有一处恒温冷藏企业,畜牧养殖专业户二家,其中:猪100余头,鸭2000余只。外出务工人员约50人,冬季农闲时期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将有200人。 (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生活居住环境较好,定期组织村民义务打扫村道,清理水沟、清理乱堆乱放。该村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定期召开计生工作会议,认真做好计生宣传工作,按时组织育龄妇女查体,截至目前,该村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60%,新农合为80%,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本村学生在附近的张寨,薛庄两村内的小学就读,现在学校建设良好,学校设施完好。 (四)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基本实现了家家通自来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该村还有一段机耕路已经不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硬化新建成为当务之急。该村无学校。 (五)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外出务工人员约50人,冬季农闲时期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
王黄村 |
鸡黍镇王黄村位于镇驻地东南3公里。全村共150户,515口人。其中党员15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现有农业用地645亩,其中大蒜615亩,小麦32亩,蔬菜面积68亩,其中蔬菜大棚58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8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5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学明,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2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1.8%和5.9%;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8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47.1%和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牡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64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该村借助上级政策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方面了党员群众议事、娱乐。另外该村家家通水、通电,主要街道基本硬化,唯有王黄——石佛道路年久失修,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0%,新农合为91%,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40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能手5人主要从事货车运输,1人从事化肥等农资产品销售,收入较高,且致富能手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村内其他群众发家致富。 |
南荣楼村 |
鸡黍镇南荣楼村位于镇驻地东4公里、栆曹路南侧。全村共 5 个村民小组,157户,623口人。其中党员 11 人,高中以上学历27人。现有农业用地623亩,其中大蒜面积593亩,小麦面积36亩,林地面积60亩,蔬菜面积27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2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1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2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基本情况:赵方民,男,0党员, 38岁,中专文化。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1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8.3%和16.7%;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6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50%和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村“两委”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牛,存栏120只,养兔,1600 只,帮扶发展2个大蒜加工企业,组织劳务输出27人,目前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硬化了主干街道,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2011年又借助上级政策修缮了村级活动场所,总体来说基础设施较好。 (四)民主管理、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情况 该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
南李村 |
鸡黍镇南李村位于镇驻地东南2公里。全村共210户,809口人。其中党员19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现有农业用地1065亩,其中大蒜面积936亩,小麦面积27亩,园地面积18亩,林地面积26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8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9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李汝峰,55岁,高中文化程度。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0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0%和10%;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2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0%和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新一届村干部上任以来制定了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群众满意度较高。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06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无工业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该村借助上级政策修缮本村办公室一处;由于本村处于金乡、单县交界处,受历史原因,村内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内主要街道由于年久失修,村内小街还未硬化,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0%,新农合为91%,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办公室外,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45人,其中李晓峰现任广东省广州市体育局-,其余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货物运输,共计22人,收入可观,带富能力强。 |
鸡黍村 |
鸡黍镇鸡黍村位于济宁、菏泽,单县、成武金乡两地市三县交界处,105国道纵贯南北,327枣曹公路横穿东西,村庄辖地2.3平方公里,为鸡黍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13个生产小组,1016户,4026人。其中党员 90余人,高中以上学历28人。现有农业用地2976亩。古有鸡黍之约范式和张勋的故事流芳后世,后在其村内又发现二贤饲遗址等名胜古迹。 |
耿楼村 |
鸡黍镇耿楼村位于镇政府东2000米枣曹线两侧。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98户、706人,其中党员13人、低保户8户(二月份)16人、五保户1人、新农合参合率97%、新农保参保率91%,本村可耕地850亩,预计2012年种植大蒜2400亩,小麦0.6亩,,夏季预计种植辣椒面积50亩,棉花面积72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3元。 (一)村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3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耿际文现年58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在2010年并且组织了一只强有力的“舞蹈队,和“秧歌队”这两只队伍成多次在市县两级获得好评,为我镇在文艺宣传方面夺得了好名次。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耿楼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引种山药、扩大辣椒面积的种植,加大木材的深加工,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和养牛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牡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85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辣椒、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山药,扩大辣椒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还有我村枣曹线以南的耕地,全部变成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受益群众达到了60%、受益面积810亩,实行了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的高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的配套非常齐全,新设变压器2处、新打机井5眼、维修机井12眼、铺设地下电缆2000米、铺设地下输水管道3000米,生产桥10坐。鸡黍镇党委政府改造中低产田这一举措,得到全镇受益群众的高度赞评。本村现有市级达标幼儿学校一处有教室六排、每排八间、门卫两间,高标准体育场所一处占地4600平方米,教学设施非常齐全,上级配备高学历老师12名,暨于这种情况很好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本村有卫生所一处医生3人,房屋七间,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配有保洁员两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案件,社会治安非常稳定。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1%,新农合参合率97%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301人,一孩户169户,双女户17户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东,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30人,一般工作人员30人,(七)、本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加工的户5户,木材购销及加工的户129、占全村总户数的30%,辣椒购销加工的户21户,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干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向经济收入。 |
徐庄村 |
鸡黍镇徐庄村位于全镇的西北部,北面和西面分别与马庙镇的洪庙村、杨官村接壤。全村共4个自然村,分别是徐庄村、孙庄村、江庄村和王庄村,7个村民小组,265户,846口人。其中党员30人,高中以上学历10人。现有农业用地1530亩,其中:种植大蒜1400亩,小麦120亩,棉花1100亩,辣椒70亩,玉米100亩。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0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芮芳重;现年50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实干精神较强。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2人和6人,所占比重分别为6.9%和20.7%;高中以上学历10人,所占比重为31.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该村153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辣椒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集体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生活用电得到了保障。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中型超市一处。农田埋设地下暗管550余米,受益面积近300亩。村内配有保洁员1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率为85%,新农合为90%,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30人,其中:周占先,原嘉祥县县长,现已退休;徐继瑞,邹城市委组织部部长;芮芳月,金乡县政府党组成员,县一中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刘之彬,金乡县原农机局局长。其余26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7人从事农副产品收购,5人从事畜禽养殖。 |
李楼村 |
鸡黍镇李楼村位于镇政府西一公里327省道北。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377户,1160口人。其中党员 23人,高中以上学历5人。现有农业用地164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3名,支委3人,村委4人。 党支部书记:李队元,男,0党员,年龄:45文化程度:高中。村主任基本情况:李明洲,男,年龄:45岁,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党员队伍情况:该村现有党员23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3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2.5%和4.2%;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2人和3人,所占比重分别为8.3%和12.5%。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村班子队伍情况:该村班子成员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及时、执行到位。群众关心的低保、助学、粮棉补贴等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当,群众对班子满意度高。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村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帮扶发展1个大蒜加工企业,,组织劳务输出60人,目前村内无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村近年新修2条村内道路。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安装了有限电视,大部分农户还安装了电脑网络,村级办公室、健身器材都正常使用,基础设施总体较好。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7%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李楼村在外务工人员60人,其中李-最为突出,1996年建立起济宁蓄电池厂,现为厂长,村里很多人员都奔他而去。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能手:李宪国,1990年开始创建料场,2001年又搞投资养殖,2008年投资水泥制管厂。李来元在高速公路上做打桩生意。李东其,从1990年开始做电焊生意,现在已成立了一家规模很大的电焊部。致富能手们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致富。 |
侯楼村 |
侯楼村位于鸡黍镇政府西一公里枣曹线南0.5公里处。全村共4 个村民小组,260户,858口人。其中党员 22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1280亩,其中大蒜1100亩,小麦玉米30亩,园地面积9亩,林地面积18亩,蔬菜面积16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2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侯遵业,男,0党员,年龄:42岁,文化程度:中专,兼村主任。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2人和3人,所占比重分别为9.1%和13.6%;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4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8.2%和9.1%。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但本村目前无任何集体收入。 (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村今年正修建2条村内道路,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已经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今年力争达到县五化标准。 (五)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侯楼村在外务工人员30人,其中侯遵龙最为突出,从县粮食局转行干冶金,已经在国外有了分公司,而且还安排村里的人员到他公司工作。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在当今改革开放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形势下,出现了一批致富人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本村村民的侯遵国同志,因为热衷于建筑行业,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而且带动村内许多多余劳动力到自己的公司就职,自己也因此发家致富,在城里买了房子,开上了小汽车。 |
南楼村 |
鸡黍镇南楼村位于105国道西。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47户,816口人。其中党员 16人,高中以上学历8人。现有农业用地850亩,其中大蒜793亩,小麦17亩,园地面积2亩,林地面积6亩,蔬菜面积5亩,其中塑料大棚3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6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成彦,男,0党员,年龄:43岁,文化程度:中专,为本村致富能手。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2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4.3%和0%;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7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50%和7.1%。 (二)经济发展和村级集体收入情况 村“两委”干部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发家致富,在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发展种鸡养殖业,另外,依托村内群众特长,大力发展打井事业,生产排水管道,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目前村内无集体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村今年新修1000米村内道路,并重修我村至105国道路面。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内建有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处,满足广大党员群众议事、娱乐的需求,整体来说基础设施较好。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不多,主要在家从事商业活动,在外的20人中成绩比较突出的是李晗,现为济宁党校副校长。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较多,大多数从事打井、生产下水管道行业,目前,打井合作社2家,下水管道生产企业3家。比如:李宪国,1990年开始创建料场,2001年又搞投资养殖,2008年投资水泥制管厂。李来元在高速公路上做打桩生意。李东其,从1990年开始做电焊生意,现在已成立了一家规模很大的电焊部。致富带头人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村内公益事业出资出力,群众反映良好。 |
丁庙村 |
鸡黍镇丁庙村位于镇北2公里,105国道西。全村共343户,1035口人。其中党员28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1920亩,蔬菜面积235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8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8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宪标;现年44岁,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牡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92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无工业,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6个,配有保洁员两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0%,新农合为93%,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本村有学校一处,现在学校建设良好学校设施完好。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21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6人从事农副产品加工,2人从事副食销售,收入较高,带富能力较强。 |
翟庙村 |
鸡黍镇翟庙村位于鸡黍镇政府北0.5公里处。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28户,428人。其中党员15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747亩,其中大蒜700亩,小麦玉米20亩;蔬菜面积47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5名,支委3人,村委3人。 党支部书记:李建军,男,0党员,年龄:42岁,文化程度:中专。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我村村民勤劳认干,具有不怕吃苦,不怕劳累,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所以我村在外工作人员也因此受同事拥护。 现在外工作人员为5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内多人先后走上了致富之路,村内成立了,棉花大蒜等种植基地,供销一条龙的服务,让村民的种植不再有后顾之忧。 |
周莲池村 |
鸡黍镇周莲池村位于镇政府西北一公里。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04户,704口人。其中党员20人,高中以上学历6人。现有农业用地1256亩,其中大蒜100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0名,支委3人,村委4人。 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周东华,男,0党员,年龄:48文化程度:高中。 村委:周东华、周洪建、周明科、李素红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帮扶发展1个铸造厂,组织劳务输出40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村今年新修6条村内道路。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安装了有限电视,大部分农户还安装了电脑网络。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已经具备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标准。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村办公室及服务场所,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7%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我村村民勤劳认干,具有不怕吃苦,不怕劳累,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所以我村在外工作人员也因此受同事拥护。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内多人先后走上了致富之路,村内成立了棉花大蒜等种植基地,供销一条龙的服务,让村民的种植不再有后顾之忧。 现在我村正在筹备建设铸造厂,在建成投产后,将解决我村少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
李小楼村 |
鸡黍镇李小楼村位于全镇的东北。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98户,620口人。其中党员27人,高中以上学历9人。现有农业用地720亩,其中大蒜面积690亩,小麦玉米面积160亩,林地面积30亩,套种蔬菜面积10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2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本村党支部正式党员30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4名,村民小组8组,村民代表45名。 李小楼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共谋全村发展大计,特别是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保垒作用,大胆解放思想,改善村居环境,引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奔小康。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县“优秀党支部”、“文明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综合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今村69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辣椒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集体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该村近几年来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为目标,抓基础、改环境,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村党支部一班人不畏艰难多方筹集资金28万余元新修村里东西3条,共计1200多米的水泥路面,彻底解决了困扰该村多年的行路难问题,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二是实施了“明亮工程”。全村安装路灯75盏,一到夜晚,灯火通明,社会治安大为好转,群众有了安全感。三是新修生产水渠5000余米,大大改善了农田水利设施,做到旱涝保收。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内修建了一座高标准村级文化大院,文化大院内有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电教室,还有健身器材场、篮球场等活动场地,同时组建了一支文艺宣传队。使群众在享受到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分享受到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如今李小楼村文化大院已成为全镇农民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该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9%,新农合为98%,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26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无成绩较为突出者。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有3人从事畜牧养殖,1人从事电焊作业,6人从事货车运输。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振军开办了一处幼儿园,购买了2套耕种机械为群众犁地、耙地,是本村致富的榜样。 |
大李庄村 |
鸡黍镇大李庄村位于105国道西1公里处,镇驻地北部。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45户,902人。党员31人,高中以上学历10人。现有农业用地1340亩,大蒜面积1275亩,小麦65亩,棉花面积1102亩,玉米272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7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村两委在村支书李宪启的带领下,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1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李宪启,男,0党员,年龄51岁,文化程度:大专。 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134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来解决群众田间排水的问题。已疏通村东1000米沟渠,准备修通村北1700米沟渠,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我村在县委组织部援助下投资6万元建造一处村委办公活动室,并进行了整修,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已经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今年力争达到县五化标准。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5%,新农合参合率96%,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由村干部组织了48人的两支农村秧歌队,在农闲时带领群众跳舞健身,在节庆日挑选20个跳舞较好的人员进行表演,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内,使用保管良好。 |
杨瓦屋村 |
鸡黍镇杨瓦屋村位于全镇的东南。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14户,462口人。其中党员23人,高中以上学历6人。现有农业用地660亩,其中大蒜590亩,小麦32亩,林地面积22亩,蔬菜面积19亩,其中蔬菜大棚11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3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杨光杰;现年52岁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1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4.2%和4.2%;高中以上党员6人,所占比重为41.7%。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今村66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辣椒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我村耕地,全部变成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受益群众达到了80%、受益面积500亩,实行了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的高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的配套非常齐全,新设变压器1处、新打机井5眼、铺设地下电缆2000米、铺设地下输水管道2000米、生产桥12坐。鸡黍镇党委政府改造中低产田这一举措,得到全镇受益群众的高度赞评。2010年该村新建高标准办公场所一处,满足了广大党员干部议事、娱乐的需求。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2%,新农合为94%,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6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相对较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大蒜、棉花等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带富能力较好。 |
张胡同村 |
鸡黍镇张胡同村由枣曹线穿过,交通便利,393户,1247口人。其中党员29人,高中以上学历6人。现有农业用地1847亩,大蒜面积1771亩,其中套种菠菜45亩,小麦面积76亩林地面积102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村两委在村支书张国强村主任张登环的带领下,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9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2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张宪刚,男,0党员,年龄35岁,文化程度:初中。 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1847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3万余元疏通田间沟渠建设, 村南南北沟1500米基本解决了群众田间排水的问题。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并建有一处幼儿园,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我村在县委组织部援助下投资7万元建造一处村委办公活动室,并进行了整修,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村今年中修1条通往村内的道路,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已经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今年力争达到县五化标准。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案件,社会治安非常稳定。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2%,新农合参合率97%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297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由计生专职张海燕组织了约60人的农村秧歌队,在农闲时带领群众跳舞健身,在节庆日挑选20个跳舞较好的人员进行各村轮回演出,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38人,一般工作人员32人属于打工者,其中张登峰同志为济宁交通集团副董事长,张连印同志在北京开办电脑公司,张继东同志在济宁一汽奔腾企业为董事长。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户12户,其中张国强书记同志开办了一个料厂,经营餐饮业5户,开代销点的有6户,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向经济收入。 |
苏楼村 |
鸡黍镇苏楼村位于镇西部,马鸡路西侧,交通便利。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38户,512口人。其中党员30人,高中以上学历7人。现有农业用地763亩,大蒜面积741亩,小麦面积22亩,蔬菜面积89亩,林地面积56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7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村两委在村支书苏成民的带领下,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0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苏成民,男,0党员,年龄48岁,文化程度:高中。 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763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来解决群众田间排水的问题。修通了村北村西1600米沟渠,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我村在县委组织部援助下投资6万元建造一处村委办公活动室,并进行了整修,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村今年安装了路灯30盏,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已经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今年力争达到县五化标准。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3%,新农合参合率95%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105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由村干部组织了35人的农村秧歌队,在农闲时带领群众跳舞健身,在节庆日挑选20个跳舞较好的人员进行表演,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内,使用保管良好。 |
褚庄村 |
鸡黍镇褚庄村位于马鸡路南段西侧,南邻李楼、张古洞,西邻苏楼。全村共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60户,207口人。其中党员10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现有农业用地330亩,其中:种植大蒜300亩、小麦39亩,其中有150亩蒜地在田埂、地头套种菠菜。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71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0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褚思杰,现年51岁,中专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实干精神较强。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该村33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集体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生活用电得到了保障,小型超市一处。村内配有保洁员一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村里基本上没有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率为95%,新农合为92%,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务工人员10人,主要是在车间做工人。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村绝大部分人从事田间体力劳动,缺乏致富人才。 |
赵庄村 |
鸡黍镇赵庄村位于全镇的西北部。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32户,507口人。其中党员20人,高中以上学历5人。现有农业用地752亩,大蒜面积623亩,有小麦245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7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村两委在村支书李立朋的带领下,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0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李立朋,男,0党员,年龄38岁,文化程度:大专。 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623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来解决群众田间排水的问题。准备修通村北2300米沟渠,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我村在县委组织部援助下投资6万元建造一处村委办公活动室,并进行了整修,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村今年安装了路灯23盏,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已经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今年力争达到县五化标准。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新农合参合率90%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107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由村干部组织了30人的农村秧歌队,在农闲时带领群众跳舞健身,在节庆日挑选20个跳舞较好的人员进行表演,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30人,其中赵云启同志在金乡开办台鑫亮袋公司为董事长,村里青壮年就在打工,李士贯在广西开办电脑品公司。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户12户,其中李立朋书记有农机具3辆,经营代销点,餐饮业1户,带领了群众共同致富,苏成彦养殖羊100多只,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加工大蒜,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向经济收入。 |
赵马村 |
鸡黍镇赵马村位于鸡黍镇西北处,105国道西4公里处,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44户,548口人。党员22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734亩,其中大蒜635亩,小麦96亩,大棚蔬菜3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张连振:男,0党员,年龄:48岁,文化程度:中专毕业,兼村主任。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村两委在村支部书记带领下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里党员共22名,今年又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名,后备干部2名,所有党员精诚团结,务实创新,共同为村里各项工作出谋划策,为全村百姓致富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就本村党员整体情况来看,老龄化比较严重,且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734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小麦、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部分群众在蒜地套种菠菜,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发展养殖业,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村两委多方协-育基础工程,目前正在商量筹资中修赵楼村至马庄500多米的道路,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3月份由群众筹资1万余元疏通了村北村东两处沟渠,为群众灌溉防汛打好了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建设了1处医疗室,方便群众就医,并能通过新农合直接报销,并建有一处小学,大大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去年8月份已通过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合格,现建有3处垃圾池大大方便群众倒垃圾,配有保洁员一名来清理垃圾,保持了环境整洁。 我村在县委组织部援助下2007年投资5万元建造一处村委办公活动室,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村村通公路已基本实现。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实行村务、财务公开,严格落实“421工作法”,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了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每月一次组织群众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并组织村里20余人成立了一支秧歌队,出资购买了音乐器材,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1%以上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95%以上农民参加了新农保,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我村建有幼儿园一处,方便了群众接送孩子。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117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务工人员共18人,大部分是因为家里耕地面积少,文化水平低,在外打工维持家里生活,少部分是大学毕业在城市一些企业打工。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户有5户,经营代销点的有3户,张来运在105国道东建有两个冷库,张登伟、张登艳有5辆农机具,为群众犁地,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项经济收入。 |
前盐村 |
鸡黍镇前盐村位于鸡黍镇西北角,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55户,557口人。其中党员19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现有农业用地816亩,其中大蒜776亩,小麦40亩,林地面积4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79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胡玉强:男,0党员,年龄:40岁,文化程度:中专毕业,兼村主任。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村两委在村支部书记带领下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里党员共19名,今年又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名,后备干部2名,所有党员精诚团结,务实创新,共同为村里各项工作出谋划策,为全村百姓致富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就本村党员整体情况来看,老龄化比较严重,且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816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小麦、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部分群众在蒜地套种菠菜,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发展养殖业,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40余万元加强村级道路建设,其中村东村西两条南北路东西路共1500米,基本解决了群众走路湿鞋的问题。村两委多方协-育基础工程,目前正在商量筹资修建村南头350米的道路,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3月份由群众筹资3万余元挖通了村北村东两处沟渠,长1400米,宽3米,深1.5米,为群众灌溉防汛打好了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建设了1处医疗室,方便群众就医,并能通过新农合直接报销。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去年8月份已通过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合格,现建有3处垃圾池大大方便群众倒垃圾,配有保洁员一名来清理垃圾,保持了环境整洁。 我村在县委组织部援助下去年六月份投资近7万元建造一处村委办公活动室,并进行了整修,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村村通公路已基本实现。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实行村务、财务公开,严格落实“421工作法”,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了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委干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每月一次组织群众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并组织村里20余人成立了一支秧歌队,出资购买了音乐器材,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1%以上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95%以上农民参加了新农保,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我村建有幼儿园一处,方便了群众接送孩子。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109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务工人员共18人,大部分是因为家里耕地面积少,文化水平低,在外打工维持家里生活,少部分是大学毕业在城市一些企业打工,没有特别出色的人才在外地办企业。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户有5户,经营代销点的有3户,胡庆民在苏楼村东一品公司办了一个大蒜加工企业,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项经济收入。 |
周草庙村 |
鸡黍镇周草庙村位于马鸡路沿线,与马庙镇接壤。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180户,726口人。其中党员23人,高中以上学78人。现有农业用地1156亩,其中小麦18亩、玉米27亩、园地15亩、林地面积260亩、套种蔬菜面积1124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2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0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周志昂现年48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有机大蒜300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现全村1124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山药和辣椒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目前村内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不过由于修路管道受到了损害不能正常使用希望施工工程队尽快修复。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还有一部分耕地浇水电路在前几年被盗自今没有修复,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 (四)民主管理、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可谓是丰富多彩,现有一支秧歌队、一支腰鼓队,经常在茶余饭后为群众演出,另外,本村还建有文化广场一处,为群众娱乐提供了平台。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67%,新农合为94%,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本村外出人员情况 本村外出人员16名,都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大蒜、棉花销售、加工,6人为全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带富能力强。 |
杜河村 |
鸡黍镇杜河村位于鸡黍镇西南方向,北至鱼山镇吴庙村,南接吕庙村,西临宗营村。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333户,1180口人。其中党员29人,高中以上学历8人。现有农业用地1900亩,主要经济农作物为大蒜和棉花。2011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一)村级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2名,支委3人,村委3人,暂无大学生村干部。 2011年5月,通过的换届选举,武文胜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1975年5月生人,2007年入党,大学本科毕业,是目前为止该村最年轻、学历最高的村支书;杜传福同志当选为杜河村村主任,该同志生于1954年7月,1976年入党,至1975年当选第一届村主任以来,至今已连任了12届村主任,获得县级优秀0员2次,镇级优秀0员5次。 村两委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大跑办力度,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2011年5月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之后,积极与镇领导及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全面客观的让领导知道杜河村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得到镇领导的关注与支持;二是公开村内账务,让群众了解杜河村的收支情况,为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三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道路问题。杜河村5个自然村,村内街道硬化工作已全部完成,村级公路也已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四是村级活动场所修建完毕。 (二)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情况 杜河村产业结构单一,除农业之外,目前是暂无其他产业。杜河村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以及外出务工。在种植业方面,主要是种植大蒜和棉花,高效经济农作物在本村尚无规模种植。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年轻人。 (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一、杜河村的新农合参保率达到了95%,另有20人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农村义务教育普较好,无缀学现象。 二、计划生育情况 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对计划生育的大力宣传,各项计生政策的落实,并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照要求,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没有超生现象。但是仍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 (四)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建设情况 近年来,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基本实现了村的全覆盖,电动车、摩托车也走入寻常百姓家,手机的普及率较高。电脑也走进了杜河村,但仍属的稀罕物,大部分的村民不知道如何上网。农家书屋及远程教育设备目前还没有配备。村容村貌方面,村内墙体已粉刷,垃圾池已建好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造,棉花材、大蒜杆及生活垃圾堆积现象还较严重。 (五)民主管理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村内公开场所设置了村务、财务公开栏,将村务、财务公开给群众;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到位,新农合参保率达96%,另有20人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村内有伤残老兵一人,抚恤金每年都按程序及时发放;农村低保现有20人已公布在公开栏内,接受群众监督。该村民风淳朴,社会治安良好,村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无不安定因素,民主管理及综合治理情况较好。 |
刘口村 |
鸡黍镇刘口村位于鸡黍镇的东南部。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174户,585口人。其中党员20人,高中以上学历9人。现有农业用地960亩,其中大蒜870亩,玉米126亩,园地面积68亩,林地面积85亩,蔬菜面积32亩,其中大棚面积18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0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刘照亮;现年54岁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3人和4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5%和20%;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7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35%和1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牡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村“两委”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牛养羊养猪,猪存栏120只,牛存栏26头,帮扶发展1个大蒜加工企业,组织劳务输出60人。现村集体无工业无任何集体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我村耕地,全部变成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受益群众达到了80%、受益面积800亩,实行了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的高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的配套非常齐全,新设变压器1处、新打机井12眼、铺设地下电缆3000米、铺设地下输水管道3000米、生产桥16坐。鸡黍镇党委政府改造中低产田这一举措,得到全镇受益群众的高度赞评。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6%,新农合为94%,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本村现有秧歌队一支,参加人员13人,经常在茶余饭后为群众送上精彩的文艺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村里每年都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比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另外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27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12人从事大棚蔬菜种植,3人从事畜牧养殖,1人从事电焊作业,且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
大杨庄村 |
鸡黍镇大杨庄村位于镇政府东北7.5公里处。全村共6个自然村,1022户,3036人。其中党员68 人,高中以上学历19人。现有农业用地3467亩,其中大蒜面积2800亩,山药面积300亩,林地面积70亩,套种蔬菜面积316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79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68名,支委5人,村委5人。该村68名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3人和5人,所占比重分别为4.4%和7.4%;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17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5%和2.9%。党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杨端来:男,0党员,年龄:57岁,文化程度:高中毕业。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村“两委”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山药,有机蔬菜,目前全村种植山药300余亩,发展蔬菜大棚10余个;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发展养鸡户8家,养兔户5家,养牛户2家,养猪户4家;帮扶发展18个大蒜加工企业,组织劳务输出48人,目前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该村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去年硬化了两纵两横4条街道,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建设了一个医疗室,2010年建设多功能村级办公场所一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另外,2012年该村结合“全县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计划铺修全村5条东西街,4条南北街,全长7公里,彻底改变基础设施现状。 (四)民主管理、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另外该村645名育龄妇女全部纳入管理,该村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完成较好。 (六)外出人员情况 本村外出人员60余人,其中李振高为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杨玉玲为济宁味精厂厂长,杨玉振原济宁市水利局副局长,其余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本村致富能手情况 本村致富能手主要从事大蒜、棉花、蔬菜的收购,现全村有冷库的18人、有棉花加工厂的4人,另外本村还有养鸡户8家,养兔户5家,养牛户2家,养猪户4家,收入都很可观。 |
张庄村 |
鸡黍镇张庄村位于马集村东一公里处。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79户,1031人。其中党员17 名,建国前老党员1名,高中以上学历的6名。现有农业用地1100亩,其中大蒜面积800亩,蔬菜面积300亩,其中塑料大棚20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张庄村两委在村支书张根言、村主任张玉成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该村共有党员17名,支部委员会3人,村委会3人。党员队伍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全村1100亩耕地,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大蒜、棉花、瓜果、大棚蔬菜等农作物。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下一步将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并鼓励农民经商办企业和外出务工,帮扶发展2个大蒜加工企业,增加农民收入。现村集体经济属于空壳村,没有额外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整治主要街道的环境卫生。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建设了2个医疗室。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组建了农民秧歌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在民生方面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95%的村民参加了新农保。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张庄村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在外工作人员共16人,一般工作人员8人。其中张庆华任山东鲁能房地产厦门总部工程总指挥、技术总监,李树胜任中国航天部第三研究院-,张鸿飞任交通部高速公路设计院工程总部。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户8户,经营餐饮业3户,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蔬菜的加工与销售,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该村农民带来了一大项经济收入。 |
王门楼村 |
鸡黍镇王门楼村位于镇的北面。全村共4 个村民小组,210户,749 口人。其中党员14人,高中以上学历1 人。现有农业用地962 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6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 元。 (一)村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4 名,支委3 人,村委3 人。 村支部书记朱世贤;现年60 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牡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今村962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蔬菜大棚,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集体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安装了有线电视。基本上我村耕地,全部变成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受益群众达到了80%、受益面积700亩,实行了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的高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的配套非常齐全,新打机井、铺设了地下电缆和地下输水管道。鸡黍镇党委政府改造中低产田这一举措,得到全镇受益群众的高度赞评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2个,配有保洁员一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100%,新农合为100%,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3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政富人才情况 从事大棚蔬菜种植6人。 |
辛庄村 |
鸡黍镇辛庄村位于105国道东侧。全村共3 个村民小组,206户,776口人。其中党员16 人,高中以上学历11人。现有农业用地1100亩,其中玉米10亩,林地面积20亩,蔬菜面积7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3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6名,支委3人,村委3人。 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刘玉珍:男,0党员,年龄:59岁,文化程度:高中毕业。 村主任:窦淑义,男,现年42岁。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2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2.5%和6.2%;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2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2.5%和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兔,260只,帮扶发展4个大蒜加工企业,组织劳务输出120人。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硬化了两纵两横4条街道,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已经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合格。 (四)民主管理、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组织农民群众学习科学种植养殖知识,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全村99.9%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
胡庄村 |
鸡黍镇胡庄村位于105国道东侧。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91户,340口人。其中党员 12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现有农业用地420亩,其中大蒜396亩,小麦3亩,林地面积8亩,蔬菜面积16亩,其中蔬菜大棚1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2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2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胡雪路,男,0党员,年龄30岁,高中毕业。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组织劳务输出30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已经县综合治理办公室验收。 (四)民主管理、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外出人员情况 本村外出人员30余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本村致富能手情况 本村致富能手主要从事大蒜、棉花、蔬菜的收购,在村内带富能力较强。 |
东李村 |
金乡县鸡黍镇东李村位于县城南9公里105国道东侧。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460户,1628口人。其中党员58 人,高中以上学历160人。现有农业用地2000亩,其中玉米200亩、棉花600亩、山药800亩,园地40亩;林地面积160亩,蔬菜面积200亩,其中塑料大棚15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58名,支委3人,村委5人,大学生村干部1人,其中有3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广印,男,1959年7月生人,2003年入党,2003年4月当选为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2005年当选金乡县人大代表,2003年-2005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东李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执行上级党委的决定,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民主管理、民主理财,积极培养入党先进分子,注重党员队伍建设。 (二)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情况 加快大蒜、菠菜、山药、棉花等产业开发,是东李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决策,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上述产业经济效益良好,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是东李村的特色主导产业。东李村的经济发展在鸡黍镇名列前茅。(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全村新农保参保率99.5%、参加新农合达到100%;农村义务教育普及达到100%,无缀学现象;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 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健全,制度落实到位,宣传力度大服务好。现有育龄妇女360人,每次育龄妇女查体率100%,节育措施达到100%,获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管理先进村。制定一系列配套奖励,优惠、优先、扶持和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政策体系通过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放弃二孩生育奖励5户。全村无1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现有文化大院400多平方米,健身场所2处,民间业余秧歌队26人,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各10人,农家书屋1处,去年获得省级文明村,在县“争先创优”活动中,获先进村。 (四)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建设情况 全村户户用上自来水和电。村级路硬化率达到95%,村级硬化路面7000多米,建有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有村级卫生室1所,40%的户进行了“一池三改” ,荣获市级节能村称号。村容村貌较为整洁,坑塘卫生较差。农田水利设施陈旧,不能满足现有农田灌溉。 (五)民主管理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村务、财务全部实行公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全部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良好,安装监控系统一套。无不安定因素。 |
宗营村 |
鸡黍镇宗营村位于鸡黍镇西北部,105国道西2公里。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382户,1345人。其中党员44人,高中以上学历17人。现有农业用地2250亩,其中大蒜2170亩,小麦玉米80亩;林地面积45亩,蔬菜面积7亩,其中塑料大棚5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宗营村两委在村支书宗世臻、村主任宗东升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共有党员44名,流出务工党员6名,获多次殊荣。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225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50余万元加强村级道路建设,其中村南北路1.5公里新修水泥路,东西路及西宗营、郝庄等自然村主要路面进行砂石铺垫,基本解决了群众走路湿鞋的问题。村两委多方协-育基础工程,由教体局建设的幼儿园近期开工建设。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 我村在县教体局援助下投资5万元建造一处村委办公活动室,并进行了整修,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案件,社会治安非常稳定。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1%,新农合参合率97%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管理全村育龄妇女298人,一孩户141户,独生子女户94户,一女孩户47户,两孩户102户,双女户14户,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规定已全部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36人,一般工作人员32人,其中宗艳民同志为济南天业集团董事长,宗海英同志在中央电视台,宗浩同志为北京智拓仁和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如密同志北海舰队师政委。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户15户,经营餐饮业5户,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向经济收入。 |
大刘村 |
鸡黍镇大刘村位于马集南一公里,105国道西侧。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310户,1051人。其中党员38人,高中以上学历9人。现有农业用地1150亩,其中大蒜1020亩,小麦玉米亩,园地10亩;林地面积30亩,蔬菜面积20亩,其中塑料大棚六个,约4亩。至201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大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健全。 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兆东,男,50岁,1993年入党,连任七届支部书记。 村委副主任刘效举,男,33岁,群众。 村文书张玉英,女,30岁,群众,工作积极热情。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大刘村临近马集,依靠华光集团,经济发展快速稳定。主要依靠大蒜种植、储藏、加工;冬季大蒜套种菠菜、芫荽,土地产出较高。村民大多以给临近大蒜加工厂打工,收入稳定。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大刘村基础设施较好。2011年法院帮助新建了党员活动室,新建村民健身广场。今年计划帮扶修建村南街800米。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大刘村严格落实“421”工作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和谐,无信访事件。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近几年,大刘村民子女学习风气浓厚,考出的学子较多。大多正在求学和创业阶段。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刘明帅,男22岁,从事大蒜储存、加工。 刘兆东,支部书记,从事大蒜储存加工。 |
吕庙村 |
鸡黍镇吕庙村位于鸡黍镇北部,105国道西1公里。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52户,848人。其中党员24人,高中以上学历6人。现有农业用地1170亩,其中大蒜2168亩,小麦玉米20亩;蔬菜面积6亩,其中塑料大棚4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吕庙村两委在村支书吴成才、村主任任立保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共有党员24名,流出务工党员2名,获多次殊荣。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117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10余万元加强村级道路建设,其中三关路0.5公里新修水泥路,基本解决了群众走路湿鞋的问题。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案件,社会治安非常稳定。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0%,新农合参合率100%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0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户15户,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向经济收入。 |
郭庄村 |
鸡黍镇郭庄村位于一〇五国道西一公里。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355户,1329口人。其中党员 37人,高中以上学历20人。现有农业用地2235亩,其中大蒜2170亩,小麦玉米80亩;林地面积45亩,蔬菜面积13亩,其中塑料大棚1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7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2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刘玉坤,男,0党员,年龄:44,文化程度:初中。村主任基本情况:郭迎春:男,年龄:32岁,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村主任:郭迎春:男,年龄:32岁,文化程度:初中 。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村两委班子能够和上级保持一致,按时、保量的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近三年的工作考核都处于全镇的上游。2011年新班子上任之后,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等经济林,努力开辟出一条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目前全村发展核桃种植200余亩,银杏树20余亩。苹果树10亩,蔬菜大棚10余亩;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全村发展养鸡户6家,养猪户2家,都已初具规模。帮扶发展大蒜加工企业1家,组织劳务输出50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环境工作已经县“六大工程指挥部”验收;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2010年借助上级政策新建110平米村级活动场所一处,改变了全村“路边听会”的落后状况;加强村内道路建设,2012年借助“全县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筹资30余万元铺修郑楼—105路段,该项工程近日可开工建设。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大力推行“421”工作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计50人,大多数为建筑工人,收入一般。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养鸡户6家,养猪户2家,大蒜加工企业1家,都能积极带动村内其他群众发家致富。 |
郑楼村 |
鸡黍镇郑楼村位于鸡黍镇西北部,105国道西4公里。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37户,772人。其中党员26人,高中以上学历7人。现有农业用地1455亩,其中大蒜1350亩,小麦玉米80亩;蔬菜面积12亩,其中塑料大棚6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郑楼村两委在村支书周以星、村主任胡芳建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共有党员26名,流出务工党员4名。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145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5余万元修建活动场所,基本解决了群众无活动场地的问题。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案件,社会治安非常稳定。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2%,新农合参合率96%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24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户5户,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向经济收入。 |
南刘楼村 |
鸡黍镇南刘楼村位于全镇的最北端。全村共六个村民小组,112户,448口人。其中党员16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现有农业用地670亩,其中大蒜642庙,小麦2亩、玉米1亩,园地21亩;林地面积1亩,蔬菜面积3亩,至2010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6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保全现年52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结合本村实际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山药、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和养牛等养殖产业,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让群众充分发挥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重点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64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山药和辣椒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还有一部分耕地浇水电路在前几年受盗自今没有修复,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本村三面环河交通闭塞这也是制约村里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村到柴园1100米机耕路现在已经不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硬化新建成为当务之急。本村现有卫生院一处有医生4人占地1000平方米房屋八间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配有保洁员两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产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 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2%,新农合为90%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本村学生在才元小学就读现在学校建设良好学校设施完好。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6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1人从事农富产品加工,1人从事医疗服务成绩较为突出,1人从事社会保险。 |
马集村 |
鸡黍镇马集村位于金乡县城南105国道贯穿而过。全村共 4 个村民小组,285户,1150人。其中党员35 人,高中以上学历10人。现有农业用地720亩,其中棉花650亩,玉米7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5名,支委3人,村委3人。 党支部书记、孟凡兵:男,0党员,年龄:40岁,文化程度:高中毕业。村主任基本情况:李亚运:36岁,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6人和9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6.7%和25%;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10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7.8%和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帮扶发展6个大蒜加工企业,集加工冷藏于一体的民营企业,40余亩的金马纺织一处,总体解决用工800余人,村内集体经济收入较少。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硬化了三纵两横五条街道,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主要街道都已安装好路灯,变压器也已安装好,线路改造也已达到标准。 (四)民主管理、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通过远程教育设备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100%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育龄妇女查体率每季度都达百分百,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
焦杭村 |
鸡黍镇焦杭村位于105国道西侧。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408户,1412口人。其中党员17 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现有农业用地1800亩,其中大蒜1670亩,小麦9亩,林地面积12亩,套种蔬菜面积340亩。至2010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4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7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3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基本情况:焦存福,男,0党员, 46岁,高中毕业。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该村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帮扶发展4个大蒜加工企业,解决劳动力200余人。落实恒基硅业1处,整体经济水平较高,群众生活富足,但村中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该村2011年借助上级政策新建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一处,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绝大多数街道已经硬化,群众出行比较方便。 (四)民主管理、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本村外出务工人员35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焦卫峰:中国石油济南分公司经理;焦太纪:枣庄矿务局才理矿宣传部长,其他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大蒜、棉花加工、销售,共计50余人,为村里2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富能力强。 |
孙菜园村 |
鸡黍镇孙菜园村位于鸡黍镇北部,105国道西3公里。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396户,1269人。其中党员30人,高中以上学历9人。现有农业用地2130亩,其中大蒜2120亩,小麦玉米35亩;蔬菜面积10亩,其中塑料大棚6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孙菜园村两委在村支书孙振波、村主任孙留喜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共有党员30名,流出务工党员4名。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213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玉米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级没有企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村两委抓住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10余万元安装路灯60余盏,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问题。实现了电视入户率达95%,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案件,社会治安非常稳定。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本村新农保参保率90%,新农合参合率95%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26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从事农富产品收购、加工的户25户,由于以上致富能手的带动,我村闲散劳动力进行装卸车和加工,每年给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给我村农民带来了一大向经济收入。 |
东风村 |
鸡黍镇东风村位于镇东1公里。全村共210户,755口人。其中党员27人,高中以上学历6人。现有农业用地990亩,其中大蒜590亩,玉米小麦210亩,林地面积135亩,蔬菜面积22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8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5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周福元,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该村现有党员25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5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0%和8%;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4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6%和4%。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99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7个,配有保洁员2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0%,新农合为91%,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1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1人从事农富产品加工,1人从事医疗服务成绩较为突出,1人从事社会保险。 |
薛庄村 |
鸡黍镇薛庄村位于镇政府东南部,石马路西侧。全村共2个村民小组,44户,188人。其中党员14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450亩,其中玉米60 亩,林地面积26亩,蔬菜面积442亩。至2011年6月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4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李洪生,男,0党员, 47岁,高中毕业。 村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牛养羊养猪,,羊存栏30只,组织劳务输出24人,但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0几年未出现超生现象,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四)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硬化了两条主街道,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建设了一个医疗室。 (五)民主管理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
周楼村 |
鸡黍镇周楼村位于镇驻地东南3公里。全村共175户,602口人。其中党员20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现有农业用地980亩,其中大蒜900亩,小麦面积16亩,园地面积2亩,蔬菜面积60亩,蔬菜大棚54亩,主要种植油豆。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8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0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周彦军,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规划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的收入增长,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来增加村民的收入,计划增加辣椒种植,大力发展养羊、养猪、养兔增加农村的收入。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作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帐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里为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组织民兵和村里的青牡年劳力开展义务巡逻队重点对农作物收获季节和节日作好防盗防灾工作。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98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无工业无任何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7个,配有保洁员1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0%,新农合为93%,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4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经济基础薄弱,有4户靠种植蔬菜大棚发家致富,带富能力一般。 |
土楼村 |
鸡黍镇土楼村位于镇驻地东南8公里。全村共4 个村民小组,106 户,425口人。其中党员22 人,高中以上学历5人。现有农业用地550 亩,其中冬春季大蒜面积415亩,油豆蔬菜大棚120 亩,林地面积15 亩;夏秋季种植棉花及玉米,棉花面积约大于玉米种植面积。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2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2 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胡振岑,现年40岁,中专文化程度,待人热情大方,敢想敢干,在村民中具有较高威信。他在工作中带领村“两委”干部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思路,为土楼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带头引路。 村委会主任杨连金,现年47岁,初中文化程度。作为新选上来的村干部,他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加上干信贷员的有利条件,和群众接触多,利于开展工作。 土楼村现有预备党员一名,名叫周静霞,是去年村里才选上来的计生专职主任。该同志高中文化,孝敬公婆,善待群众,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还有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胡明珠正在培养。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全村550亩耕地,秋冬季种植大蒜和油豆、白菜、菠菜大棚,春夏季种植玉米和棉花。蔬菜大棚的种植,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95%的农户通上了自来水,村内电路2009年改造完毕。中心街路况较差,急需修缮。村内无卫生室,小病到临近的石佛村去看,大病到乡镇或县医院去看。村内有新建办公场所一处,场所院落及办公设备齐全,维护良好。中心街安装了三个路灯。村容村貌方面,村内墙体已粉刷,垃圾池已建好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造,棉花材、大蒜杆及生活垃圾堆积现象还较严重。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制定了怎样能使群众收入提高,在农业种植上积极进行调整布局。在村里重大事情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大事有群众做主,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权利。充分利用好村务公开栏,村里的账目和上级的各种补贴及低保户等一律在公开栏上公布。 村民公开栏每月向全村村民公布账目支出等粮食及农资查补、良种查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目前来看,土楼村群众致力于发展,人心思上,无大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由于临近荷泽地区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新农保参保率为80%,新农合参合率为90%,处于全镇平均水平。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 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对计划生育的大力宣传,各项计生政策的落实,并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照要求,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没有超生现象。但是仍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在要求上报的海内外人才中,土楼村没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因土楼村西是砖窑厂,村里闲散劳动力多数到窑上打工,外出务工者较少。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村里种植蔬菜大棚,农民收入相对附近几个村多一点,但没有收入明显太高的。 |
东桥村 |
鸡黍镇东桥村位于镇北2公里,105国道西。全村共88户,318口人。其中党员16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现有农业用地495亩,其中大蒜386亩,玉米35亩,林地面积76 亩,蔬菜面积5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80元。 (一)村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5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登君;现年54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该村现有党员15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5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33.3%和6.7%;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3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0%和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49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全村基础设施整体较好,村干部立足群众需要,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硬化了2条街道,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建设了一个医疗室。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6个,配有保洁员2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4%,新农合为99%,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本村有学校一处,现在学校建设良好学校设施完好。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8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村内致富人才主要是从事大蒜经营加工,在村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西桥村 |
鸡黍镇西桥村位于镇北2公里。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88户,629口人。其中党员18人,高中以上学历5人。现有农业用地765亩,其中大蒜711亩,玉米50亩,林地面积126亩,蔬菜面积2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8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8名,支委3人,村委3人。 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孟玉梅:女,0党员,年龄:60岁,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该村班子成员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及时、执行到位。群众关心的低保、助学、粮棉补贴等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当,另外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羊,存栏170只,养兔,2000只,帮扶发展1个大蒜加工企业,组织劳务输出20人。 该村现有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3人和6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5.8%和31.6%;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3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5.8%和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76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内绝大部分街道已经硬化,交通便利,唯有村东道路年久失修,给群众出行带来一定困难;现该村建有村级活动场所一处,功能设施完善,作用发挥较好;村内建有垃圾池6个,配有保洁员1人,街面卫生保持较好。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2%,新农合为94%,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本村有幼儿园一处,现在学校建设良好学校设施完好。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安在村南广场,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22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农富产品加工、医疗服务以及保险业,收入情况较高。 |
柳园村 |
鸡黍镇柳园村位于镇北2.5公里,105国道东。全村共208户,767口人。其中党员25人,高中以上学历6人。现有农业用地1275亩,其中大蒜921亩,玉米160亩,林地面积105 亩,蔬菜面积5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8元。 (一)村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5名,支委3人,村委3人。 党支部书记基本情况:李保来,男,0党员,年龄50岁,文化程度高中毕业。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党员队伍情况: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0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0%和8%;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5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0%和4%。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27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7个,配有保洁员两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4%,新农合为99%,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1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6人从事农富产品加工,且收入相当可观。 |
西李村 |
鸡黍镇西李村位于该镇马集村南105国道东。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65户,1089口人。其中党员32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现有农业田地1060亩。其中小麦、玉米80亩,园地12亩,林地201亩,蔬菜80亩。至2010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 一、西李村基本情况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2名,委员3人,村委4人,大学文化程度1人,其中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敬峰,男,1961年出生,1993年4月入党,现为金乡县华光集团董事长。 村两委班子4人均为民营企业法人代表。 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敬峰 村委副主任:李敬久 村委委员:王建军 村文书:李广东 村社会稳定领导小组长兼民调主任:李敬久 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7 人 组长:李敬峰 该村支部2010年发展党员1名 2012年计划发展党员3人。 (二)产业结构调及经济发展情况 村里因历史原因,暂时没有集体收入,从2011年开始,由原与东李村临时合并,现分开工作。春季该村与华光集团进行土地转让股260亩,采取的方法是入股农民每亩保底收入3000元,其华光集团规模经营受益50%支付给农户。2012年计划与农民签订300亩土地留转合同,进行有机大蒜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种植。预计亩效益在5000元左右。 经济发展情况:现有农副产品储存加工企业5家,产值11.5亿元左右。 (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该村有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领导小组组长。村由秧歌队一个29人,每年该村由民营企业主出资慰问贫困村民。村现有乒乓球室6个。全村69%的村民参加了各种保险,新农合参保达到了100%。西李村与东李村筹资合办完小一处,无失学现象。 计划生育工作:现有已婚育龄妇女238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情况:其中男扎72人,女扎17人、放环115人,用药具9人,新婚2人,待孕15人。 (四)基础设施及环境卫生建设情况 该村与东李村合建卫生室一处。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6%,通电率100%,该村有6个沼气池。 (五)民主管理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村务财务按要求全部公开,上级惠民政策全部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 |
郭庙村 |
鸡黍镇郭庙村位于镇北2.5公里,105国道东。全村共322户,1089口人。其中党员28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1575亩,蔬菜1956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98元。 (一)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4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侯成明,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该村现有党员24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4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6.7%和0%;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3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2.5%和4.2%。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57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无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7个,配有保洁员两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4%,新农合为99%,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1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政富人才情况 一人从事农富产品加工,一人从事医疗服务成绩较为突出,一人从事社会保险。 |
徐庙村 |
鸡黍镇徐庙村位于鸡黍到介庙路中段,西邻小沙河。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56户,1018口人。其中党员35 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1425亩,其中大蒜面积1230亩,玉米89亩,林地面积50亩,蔬菜面积5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1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5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1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基本情况:赵玉平,男,0党员,48岁,高中文化程度。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0人和3人,所占比重分别为0%和8.6%;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4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1.4%和0%。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羊,存栏150只,组织劳务输出45人。目前村内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 (四)民主管理、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修建文化健身广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7%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本村外出务工人员26人,主要在昆山、江苏等电子厂务工,也有部分在河南干建筑,没有成绩较为突出的。 (七)本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大蒜、棉花收购加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玉平,近几年靠大蒜收购加工收入上百万,为村里群众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
任楼村 |
鸡黍镇任楼村位于镇驻地。全村共336户,1165口人。其中党员35人,高中以上学历13人。现有农业用地1275亩,蔬菜169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58元。 (一)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5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周焕忠,高中文化程度,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3人和3人,所占比重分别为8.6%和8.6%;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9人和4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5.7%和11.4%。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27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办公场所是2007年建设,目前使用正常。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3%,新农合为95%,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办公室外安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35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是大蒜、棉花加工商,面粉厂老板,以及沿105国道小卖铺经营者,收入相对较高,但收入不均衡。 |
太山庙村 |
鸡黍镇太山庙村位于镇驻地北3公里,105国道两侧。全村共233户,786口人。其中党员30人,高中以上学历6人。现有农业用地1005亩,其中大蒜837亩,小麦玉米16亩,林地面积13亩,蔬菜面积6亩,其中塑料大棚5个。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8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0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申晓易,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村级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羊,存栏180只,帮扶发展1个大蒜加工企业,组织劳务输出30人。 该村现有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1人和5人,所占比重分别为3.3%和16.7%;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1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3.3%和6.7%。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00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实现了通水、通电,村内道路均已硬化,交通便利;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该村2010年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处,建筑面积96平方米,功能设施完善。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建设了图书室,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96%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1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政富人才情况 8人从事农富产品加工,1人从事医疗服务成绩较为突出。 |
李行楼村 |
鸡黍镇李行楼村位于镇北3公里,105国道东。全村共196户,688口人。其中党员23人,高中以上学历7人。现有农业用地1140亩,其中玉米130亩,林地面积95 亩,蔬菜面积5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98元。 (一)村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3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韩兆峰,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该村现有党员23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0人和9人,所占比重分别为0%和39.1%;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7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30.4%和4.3%。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140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本村现有办公场所面积96平方米,党员活动室、远教室等科室设置齐全,有明显标识,使用率高。村建有垃圾池7个,配有保洁员1人,环境整治情况较好。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4%,新农合为99%,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8人,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等地,主要是打工,都为一般从业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大蒜、棉花等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农药、化肥销售,在村内有一定影响。 |
李堌堆村 |
鸡黍镇李堌堆村位于镇北2公里,105国道东。全村共226户,826口人。其中党员21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1095亩,其中大蒜926亩,玉米小麦139亩,林地面积80亩,蔬菜面积28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98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1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李军龙,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该村现有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1人和4人,所占比重分别为4.5%和18.2%;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7人和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31.2%和9.1%。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1095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羊业,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村里大部分线路由于使用年限以满存在着老化问题也需要电改。本村现有卫生室一处,是本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基本上满足了本村的就医需要。村建有垃圾池7个,配有保洁员两人。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4%,新农合为97%,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32人,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等地,主要是打工,都为一般从业人员。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本村致富人才主要从事大蒜、棉花等农副产品加工,在村内有一定影响。 |
小李庄村 |
鸡黍镇小李庄村位于镇北2公里,105国道西。全村共142户,512口人。其中党员14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现有农业用地512亩,蔬菜面积696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8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4名,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有3人是兼职。 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基本情况:李明辉,男,0党员,年龄62岁,初中毕业。 该村班子成员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及时、执行到位。群众关心的低保、助学、粮棉补贴等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当,群众对班子满意度高。 该村现有党员14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和30-40岁党员分别为3人和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1.4%和0%;高中及大专学历党员分别为4人和1人,所占比重分别为28.6%和7.1%。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512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村里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总体上来说村民用电得到了保障,本村道路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本村建有村级办公室1处,目前能正常使用,村建有垃圾池6个,配有保洁员2人,村内卫生条件较好。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4%,新农合为99%,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主要街道旁边,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11人,均为一般工作人员。 (七)、村政富人才情况 一人从事农富产品加工,一人从事医疗服务成绩较为突出,一人从事社会保险。 |
单楼村 |
鸡黍镇单楼村位于金乡县城南105国道西侧。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228户,852人。其中党员18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现有农业用地736亩,其中棉花680亩,玉米56亩,其中塑料大棚16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40元。 (一)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8名,支委3人,村委3人。 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基本情况:单衍亮,男,0党员,年龄,43岁,初中毕业。 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情况 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目前该村群众生活富足,但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立足群众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硬化了三纵两横五条街道,现在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主要街道都已安装好路灯,变压器也已安装好,线路改造也已达到标准。 (四)民主管理、信访稳定及社会治安情况 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每项都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现无-;抓好平安乡村建设,健全治安联防体系,提高一线防范化解能力。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通过远程教育设备使村民更好的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知识。 除外出打工人员外,100%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育龄妇女查体率每季度都达百分百,出生率、性别比等各项指标都符合上级要求。 |
季庄村 |
鸡黍镇季庄村位于镇北2公里,105国道东。全村共171户,543口人。其中党员20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现有农业用地810亩,其中大蒜面积710亩,玉米小麦面积160亩,林地面积85 亩,蔬菜面积50亩。至2011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98元。 (一)村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0名,支委3人,村委3人。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韩素玲,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待人热情,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他善于团结村民在村中倡导新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干。平时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在村的工作中实干精神较强。 (二)经济发展和集体收入情况 现金村543亩耕地绝大部分为大蒜和棉花的种植模式,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下一步在种植上进行产业调整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和种植,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种植有机大蒜,有机蔬菜,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养羊业,这样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收入,现村内无无任何集体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村里通电、通水情况达100%,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村内道路未硬化,给群众带来严重的不便,计划今年借助“公路网化示范县”奖补政策,铺修村内道路,目前资金已筹齐,近日可开工建设。村建有垃圾池7个,配有保洁员两人村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较好。 (四)民主管理信访和社会稳定情况 村务公开栏每月一次向全体村民公布账目支出、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参保、社会求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本村没有信访事件,全村无打架斗殴行为。目前来看村里基本上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五)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为90%,新农合为96%,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为100%。 村里设一名计划生育专职村干部目前执行计划生育状况良好无超生现象。 现有健身器材一套设在村卫生院内,使用保管良好。 (六)在外工作人员情况 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共23人,主要在江苏、无锡等地电子厂工作。 (七)村致富人才情况 村内经济能人主要是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收购,以大蒜、棉花加工为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