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街村位于机场路西,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852人,耕地面积1606.66亩,全村有党28名。该村以山石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村两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乡村民传授致富科学知识。同时,鼓励妇联、协会、青年团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支持本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推行阳光工程,改进工作方法,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829108 | 272100 | 0537 | 查看 刘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冯李村 |
冯李村位于马集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10里。村内的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全村共267人,全村耕地面积414亩,全村共有党员9名。该村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村委会为增加村民收入,积极引导村民改善产业结构,种植大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1、2011—2013年,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4500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以上;2、扩充集体资产,盘活现有资产,增加集体收入;3、加强村道路建设和水渠等水利设施整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4、结合村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发动群众打扫房钱屋后卫生,不留死角,争当县级文明村。 |
翟庄村 |
翟庄村地处马集镇东部,总人口880人,总户数251户,耕地面积1024亩,属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村庄。近年来,该村响应上级号召,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新农合入户率100%,通油路2.5公里,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都达90%以上,承建了沼气池国债项目村,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乡前列,因此该村多次获得“优秀党支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陈新运同志也多次获得优秀支部书记、优秀0员等光荣称号。 该村现在正筹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行旧村改造总设计共七排楼房,可容纳住户200多户,一期工程预建三排楼房,现正在酝酿中。总之,现在的翟庄村人心齐、风气正,正朝着和谐美好新翟庄而阔步前进。 |
刘庄村 |
刘庄村位于马集镇东北部约4.3公里处,全村总人口537人,123户,全村总种地面积为570亩,以粮食种植为主。村里交通便利,村村通了柏油路。 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村里安装有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 |
寺后李村 |
寺后李村位于洙水河东,沈河路路南,距机场路4公里,是马集镇的“鱼米之乡”。该村共有377人,耕地484.5亩,党员18人。该村主要以农业为主,重要种植小麦、水稻、鱼米、大蒜、棉花等。该村村两委团结务实,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级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建立和健全民兵连、团支部、妇代会、治安民调、红白理事会等组织,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战斗与凝聚力。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大环境下,村两委“双待”强,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告别了原来的脏、乱、差。干村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院落”评比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无不体现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
下花林村 |
下花林村位于机场路东,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660人,耕地面积1600亩,全村有党36名。该村以石材加工为主导产业。村两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乡村民传授致富科学知识。同时,鼓励妇联、协会、青年团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支持本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推行阳光工程,改进工作方法,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
李庄村 |
李庄村位于马集镇南部约3.5公里处,全村共920人,228户,全村总种地面积1580亩,以粮食种植为主,农业是主导产业。 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团结,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全村上下呈现出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
邵庄村 |
邵庄村位于马集镇南部约2.5公里处,全村共320人,80户,全村总种地面积580亩,以粮食种植为主,农业是主导产业。村里交通便利,村村通柏油路。 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村里安装了有线电视、通了自来水。 |
杏花村 |
杏花村行政村位于马集镇北部约1.1公里处,全村总人口为1184人,338户,全村总种地面积为1989亩,以大蒜、粮食种植为主,村里交通便利,村村通柏油路。村内现有企业2户,以木器加工为主。 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团结稳定,安装有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 |
赵庄村 |
赵庄村位于机场路西,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188人,耕地面积855.33亩,全村有党20名。该村以山石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村两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乡村民传授致富科学知识。同时,鼓励妇联、协会、青年团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支持本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推行阳光工程,改进工作方法,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
鸭子李村 |
鸭子李村位于马集镇中部,离镇政府驻地1公里,东临洙水河,南临沈河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985人,310户,全村有耕地1350亩。全村有党员18人。我村以种植业为主小麦、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目前,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养殖业,养鸭是鸭子李村民的又一项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目前养殖量逐渐增加,现存量大幅增加 。 |
乔庄村 |
马集镇乔庄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现有人口453人,耕地面积500亩。该村现有党员17人,35岁以下党员2人,60岁以上党员4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1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3人。2011年,乔庄村实现人均收入7800元,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并安装了路灯。全村有105户,85户通自来水,90户通有线电视,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到2011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63人,占人口总数的8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53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人员17人。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嘉祥建设先进单位”、“强村富民党支部”、“平安建设先进村居”、“先进村委会”等荣誉称号。 |
吴庄村 |
吴庄村位于马集镇东北部,东临郝庄村,南临翟庄村,北临疃里镇,距镇驻地5公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在外做生意多达30户。全村共有150户,55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多达100人,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耕地700亩,其中涝洼地人均0.8亩左右,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吴庄村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创建县级文明村活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成立领导小组、组建村民理事会、召开动员大会、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举办培训班、与每户签订承诺书、按照“四无、-、六勤”的活动要求、将村两委成员、妇女主任、村卫生工作人员及部分群众家庭确定为示范户、以点带面、将活动全面推开。 近年来,吴庄村积极筹备,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一、强化群众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郝庄村始终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思想理念,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精神动力入手,教育群众,指导农民搞好生产;积极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积极改变村容村貌。 二、狠抓公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该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村规民约》和《评选十星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 三、发挥核心作用,建设文明新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文明村建设的实践中,郝庄村始终把村干部班子制度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从不松懈。在工作中要走在前,干在前,不接受吃请,不以权谋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村民。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盘,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
西大李村 |
马集镇西大李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4公里。现有人口869人,耕地面积1100亩。该村现有党员14人,45岁以下党员2人,60岁以上党员6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2人。2012年,西大李村实现人均收入6500元,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并安装了路灯。全村有145户通自来水,120户通有线电视,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该村有农户249户,人口869人,其中劳动力560人。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96人,占人口总数的8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69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人员30人。 |
沈庄村 |
沈庄村位于马集镇政府南500米,机场专用线东侧,该村共有560人,耕地430亩,党员15人。以石材加工为主导产业,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该村村两委团结务实,迎难而上,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级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建立和健全民兵连、团支部、妇代会、治安民调、红白理事会等组织,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战斗与凝聚力。为促进全村经济发展,该村结合本村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村有养殖鸡、兔等牲畜专业户12家,该村积极争取项目,紧跟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
孟庄村 |
孟庄村位于机场路西,距镇政府驻地南约3.5公里处。该村共有人口244人,耕地为226.63亩,有党员7人。该村以山石加工为主导产业。孟庄村抓好党支部建设工作,切实强化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加强队伍建设,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利用村远程教育与,向村民传授科学致富知识发挥村妇联、协会、青年团体组织在发展经济、优化环境、推进阳光工程、改进工作方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
张蔡村 |
张蔡村位于马集镇南部约1.5公里处,全村总人口为290人,92户,全村总种地面积为243亩,以粮食种植为主。村内交通便利,村村通了柏油路。 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村里安装有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 |
任山村 |
任山村地处孔孟之乡、曾子故里的嘉祥县城南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639人,党员48人,耕地面积600亩。 任山村拥有丰富的山石资源,石材加工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出口板材、石雕为代表的天青石产品加工体系,以生产水泥、石子、石灰为代表的建材加工体系。 农业资源也较丰富,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团结稳定,安装有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 |
三皇庙村 |
三皇庙村位于马集镇北部1.5公里处,全村人口342人,80户,全村总种地面积202亩,以粮食种植为主,兼营石材加工,村里交通便利,修了柏油路。 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团结稳定,安装有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 |
马集村 |
马集村地处孔孟之乡、曾子故里的山东省嘉祥县城南6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马集乡政府驻地。全村共有450户,人口1618人,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2人,耕地面积1329.13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 马集村拥有丰富的山石资源,石材加工已初具规模,以山石资源的开发、加工、生产为主,分别形成了以出口板材、石雕为代表的天青石产品加工体系,以生产水泥、石子、石灰为代表的建材加工体系,并且已经建成了数家有一定规模的石灰厂,石灰窑及石板加工厂。农业资源也较为丰富,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一红皮大蒜为主。马集村的畜牧、养殖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最近几年发展了数家养殖场,主要以鸡、鸭的养殖为主。 马集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境内新修建了柏油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里95%以上都通上了有线电视、自来水,农民都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建设已昂首阔步向城镇化迈进。 马集村村两委班子团结,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在全县表现突出,率先在全乡实现了视频监控联网,取得了良好的治安效果,全村上下呈现出了风气正、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在优良的环境下,全村经济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
云山村 |
云山村位于马集镇政府驻地500米处,全村现有人口1001人,耕地1080亩,共有党员19名。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兼营石材加工、车辆运输、畜禽养殖等副业。云山村现有村级办公场所一处,面积达105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2011年和2012年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文明一条街初见成效 。 |
郝庄村 |
郝庄村位于马集镇的东部,东临冯翟村,北邻付庄村,南临刘庄村。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交通便利,村内的主要街道都进行了硬化。全村共有167户,700人。耕地面积720亩。该村两委班子齐全,村两委成员自上任以来,干劲十足,多次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及群众大会,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积极为村级发展寻找思路,想方设法为改善民生,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村委会先后安转路灯、监控,村内的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武街村 |
武街村简介 武街村位于马集镇南部约2公里处,全村总人口1141人,278户,全村总种地面积为931亩,以粮食种植为主。村中特色是石材加工,村内交通便利,村村通柏油路。 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村里安装有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 |
长坦纸坊村 |
长坦纸坊村位于马集镇东部,洙水河畔,东临西大李村,西临洙水河,北有冯李村,南接薄店村。全村共有1506人,412户。耕地2000余亩,一类地1000亩,二类地580亩,三类地470亩。共有党员18人,党支部村委会健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6﹪。蔬菜协会一个。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种植大蒜、蔬菜等经济作物,鸡舍林立。运输业发达,斯太尔、客货两用车比比皆是,一派繁荣景象。 长坦纸坊村民风淳朴,民心向党,婚丧嫁娶从简,传统节日、个性化闹婚等一批婚俗风气独具特色。长坦纸坊村村民重视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国家需要人才,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为村增光添彩。 |
于桥村 |
于桥村位于马集镇政府北部,西北与杏花村相邻,东临洙水河,南与马集村相邻。该村现已通电、通电话、通公路、通有线、通邮,村民小组4个,常用耕地面积2080亩,林地面积50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人。全村人口共有1437人,耕地面积1720亩,党员32人,其中女党员2人,主导产业以小麦子为主,部分群众种有蘑菇大棚和养殖生猪。民风朴实。 |
戏楼街村 |
戏楼街村位于马集镇南部约3公里处,全村总人口为1506人,405户,全村总种地面积为1298亩,以种植粮食为主。村里交通便利,村村通柏油路。 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村里安装有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 |
东秦村 |
东秦村位于马集镇的最东部,东靠赵王河,西临冯翟村,南临唐口镇。据镇驻地6公里。全村共有150户,626人,耕地面积650亩。村民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其中还种植一部分水稻。村委会班子健全,村级配套设施齐全,村支部书记任职多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思路清晰,视野开阔,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村委成员以老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作工作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村委会积极改善民生,村内主要街道都进行了硬化,安装了监控。村委会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农田水利设施排灌站、沟渠重新进行了整修,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
刘街村 |
刘街村位于机场路西,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852人,耕地面积1606.66亩,全村有党28名。该村以山石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村两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乡村民传授致富科学知识。同时,鼓励妇联、协会、青年团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支持本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推行阳光工程,改进工作方法,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 |
磨山村 |
磨山村位于马集镇驻地西北邻,据镇政府驻地1公里,西靠山脉,东临济宁机场路和山水水泥厂,地理位置优越;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经济特色,该村主要以山石开采和运输为主导产业,随着封山禁采工程的开展,该村经济面临转型期,以第三产业和加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该村人口1458人,耕地面积405亩,共有党员33人,有集体收入,民情淳朴;因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是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 |
冯庄村 |
马集镇冯庄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4公里。现有人口392人,耕地面积400亩。该村现有党员13人,35岁以下党员0人,60岁以上党员5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1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2人。2012年,冯庄村实现人均收入6200元,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并安装了路灯。全村有78户通自来水,90户通有限电视,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17人,占人口总数的8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92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人员9人。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嘉祥建设先进单位”、“强村富民党支部”、“平安建设先进村居”、“先进村委会”等荣誉称号。 |
薄店村 |
薄店村位于马集镇东南部,洙水河畔东南3公里处,西临洙水河,北临西大李村,全村共有696人,201户。耕地面积1328亩,一类地836亩,二类地164亩,三类地328亩。共有党员16人,党支部村委会健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种植大蒜、蔬菜等经济作物。该村有肉鸡大棚10处,家庭养兔8户,采取了包保、能人引导、党员促进等方式,积极打通销售渠道,采取和肉联厂联合订单,努力实现本村制定的养殖目标。2012年修建生产路800米,保证群众进的来,出的去,旱涝保收。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使村内的每条街道都全部清理干净,村里的主要街道全部硬化,使全村达到宜居的标准。为本村群众争取各种优惠政策,扩大养殖规模,达到为群众增收的目的。 薄店村民风淳朴,民心向党,婚丧嫁娶从简,传统节日、个性化闹婚等一批婚俗独具特色。薄店村民重视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国家需要人才,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为薄店村增光添彩。 |
冯翟村 |
冯翟村位于马集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群村共有耕地面积400.1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拥有林地80亩,其中经济林地70亩,主要种植速生杨等经济林木。该村截止到2012年底,已经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共有农户103户,人口419人,其中劳动力203人。该村民族均为汉族。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100﹪,享受低保的人员有11人。该村垃圾集中堆放场地2处,村内生活用水排水沟渠设施基本得到清理。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上花林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马集镇中学。该村距离小学2公里,距离中学7.5公里。 |
朱庄村 |
朱庄村位于马集镇政府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有14里。东接唐口镇,西边是寺后李,南接关南李,北临刘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村内主要道路已经全部硬化完毕。全村共527人,耕地573亩,全村有党员16名。该村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村委会为增加村民收入,积极引导村民改善产业结构,种植大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1、2011—2013年村集体经济年增长7000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300元以上;2、扩充集体资产,盘活现有资产,增加集体收入;3、加强村道路建设和水渠等水利设施整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4、结合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发动群众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卫生,积极创建镇级文明村活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成立领导小组、组建村民理事会、召开动员大会、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举办培训班,与每户签订承诺书,按照“四无、-、六勤”的活动要求,将村两委成员、妇女主任、村卫生工作人员及部分群众家庭确定为示范户,以点带面,将活动全面推开。利用科普宣传栏、图书室、远程教育等广泛开展学习活动,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种养水平、法律意识得到普遍提升,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了确保“生态文明村”创建取得实效,嘉庆宣传力度,村支部建立宣传教育组,不定期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学习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有关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召开各类宣传活动和培训班,共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树立了村民自觉保护生态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素质,受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
阙里村 |
阙里村位于马集镇政府驻地北侧,327国道机场专用线,山水水泥厂东侧,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全村总人口629人,耕地面积286亩。 该村大部分村民在村两委的组织带领下以山水水泥厂为依托,结合本乡山石资源丰富的优越环境和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运输业,全村共发展运输车辆110部,9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0%,从事运输业人口共有230名。 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村级基础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全体干部和村民代表、全体党员会议,理清思路,鼓足干劲,带领全村村民同心同德,多方筹集资金,硬化村内村外的路面。在主街道上青石料的路崖石,又绿化街道,然后安装上路灯,施行了明亮工程。全村在几年前就通上了有线电视、自来水,全村95%的户都已经安装完毕,新农合参合率每年达100%。 该村现在村两委班子团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乡全县都受到表彰,连续几年都无一治安案件发生,无刑事案件。在优良的环境下,全村经济比往年增长20个百分点。 在07年村里就建设了文化大院,群众图书室、党员活动室,每周都在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再加上新上一个小型水泥厂,两个养鸭大棚,总之在上一年的基础上,阙里村正朝着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阔步快速地赶超。 |
杨庄村 |
山东省嘉祥县马集镇杨庄村,地处鲁西北平原,地理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构成十分便利的交通网,是洽谈业务、观光旅游的理想胜地。东杨庄村有人口800多人,党员17人。从事石材加工雕刻人员达到90%以上,有锯石机二百多台,大型石材厂十多家。 村里实行村务公开、目标责任明确、监督严格、操作规范的管理机制。村里安装了有线电视、通了自来水。 |
薛庄村 |
薛庄村位于机场路西,距镇政府驻地南约3公里处。该村共有人口733人,耕地为482.19亩,有党员19人。该村以山石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村两委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行“两推一选”制度,选好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改进领导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向村民传授致富科学知识。鼓励村妇联、协会、青年团体组织在发展经济、优化环境、推进阳光工程、改进工作方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
马海村 |
马海村简介 马海村地处东部,总人口1292人,总户数331户,耕地面积1350亩,该村两委班子健全,战斗力强,能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 近年来,该村积极落实上级惠农政策,通有线电视率80%以上,新农合入户率年年100%,主要街道全部硬化,自来水入户率95%以上马集,两个供水站。其中一处就座落马海村,因此,该村多次获得优秀党支部先进村据等荣誉称号。 在带领村民致富方面,马海村两委,根据村里较多的实际情况,大力支持个体经济发展,原来,村里各木工专业户都以木制播种机为主要产口。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木制耧逐渐被淘汰,村两委成员积极给村民出主意,找路子,引导村民向家俱方面发展,使马海村又成了远近文明的家俱专业村。 总之,现在马海村人心齐、风气正,已朝和谐美好的新马海而阔步前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