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镇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北10公里处,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耕地面积4.5万亩,辖38个行政村和一个湖滨办事处。省道济董公路、日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柏油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马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围绕“水泥制品专业镇、线路器材专业镇、商贸中心镇”的发展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纲”、“统筹发展”的原则,立足优势,抢抓机遇,负重拼搏,干事创业,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注重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农业经济有特色。全镇农作物年总种植面积9.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6万亩,棉花0.5万亩,瓜菜0.6万亩,油料作物0.4万亩,近年来,围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这一思路,努力培植蔬菜种植、木业加工、畜禽养殖三大产业,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河南刘黑木耳栽培基地、绿色大蒜种植基地、山前金银花种植基地、湖滨速生丰产林基地,遵福种鸭厂,李北蛋鸡养殖小区等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工业经济上规模。现有民营企业145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28家,私营企业117家)个体工商户2234户。今年1-3月份,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增加值0.87亿元,利税2650万元。形成了以水泥制品、电器制造、铜铝型材等为主的二十多个产业。其中,水泥制品、电器制造、铜铝型材是马村镇的传统产业。
目前,全镇水泥制品企业94家,占地面积230000余平方米,总资产600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100万元。其中水泥电杆生产企业36家;Ф200mm∽2000mm水泥管道生产企业54家,其他水泥制品企业4家。在现有94家水泥制品经营业户中,按注册性质分,有限责任公司5户,个体经营户89家;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有15户,其余79户或是营业执照到期被注销,或是无照经营。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4家。主要产品有:7-15米水泥电杆,水泥管道,水泥楼板、梁、门窗,机井水泥管、水泥空心砖、水泥围栏、盖板等。按产品用途分,水泥电杆主要应用在通信、电力架设中;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水泥电杆年生产能力达35万棵,水泥预制件33万件,水泥管道20万米。年产值约1.1亿元,利税1500万元,上交税金30多万元。从业人员700多人,带动运输业40家,近十年,累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销售市场:水泥制品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半径200公里以内的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及我省各地市,也有部分企业向东北、西北、西南等省发展,先后在省外建厂30多家。
铜铝型材加工企业5家,总资产3800万元。主要产品有铝棒、铝排、铜棒、铜排等。铝型材年生产能力3000吨,铜型材年生产能力2000吨。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嘉祥县恒达铜铝制品有限公司、嘉祥县中信铜铝制品有限公司等,产品市场已覆盖河南、上海、天津等省市的有色金属批发市场。带动运输专业户120多家,安置社会就业人员280多人。胡楼村成为马村镇的铜铝型材加工专业村。
线路器材产业:马村镇现有线路器材制造企业5家,产品主要有热镀锌铁塔、高低压线路铁件、跌落开关、避雷器、穿墙套管、隔离开关、线材等12大类,100多个品种。热镀锌铁塔年生产能力1万吨,跌落开关、避雷器等产品年生产5万组。产品主要销售我省及河南、河北附近各省市。
马村镇胶合板加工企业现有3家,总投资3600万元,主要产品有多层胶合板、细木工板、地板基材等,年生产能力2.1万立方米。产品主要销往吉林、天津、广州、上海及我省各地市。
马村镇面粉加工企业3家,总资产4200万元,以生产民用粉为主、专用粉生产为辅,形成了以“宏运”牌为主导,高、中、低档相配合的产品格局。年生产能力16000吨。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地区及周边地县市区。
电焊机产业已成为马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年产各类电焊机5000台。主要产品有:CO2气体保护焊机、、IGB手工焊机、逆变式氩弧焊机、逆变式手工焊机、CT多功能电焊机、等离子切割机等产品20多个品种。并已通过国家CCC认证。产品科技含量高,在国内、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产品具有节材、节能等特点。产品主要销售我省各地市及江苏、河南等地区。
马村镇现有铸件加工企业2家,总资产460万元。主要有矿山机械铸件、空调设备铸件等产品,年生产能力3000吨。主要销售天津、江苏及我省各地市。
马村镇是传统生产铁杈、农机具的专业镇,刘桐梧村是其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专业村。主要产品有多功能机播耧、铁杈、压膜器等中小农机具。全镇有300户以上的农户长年进行加工,年生产中小农机具20余万台、铁杈80万把。主要销售到菏泽、泰安、聊城、商丘、范县、台前等县市区。
目前,全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9家,其中4家胶合板加工企业,3家面粉加工企业,2家棉籽加工企业。
去年济宁天虹食品厂已落户经济开发区,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今春我们已于威海迪尚集团达成投资意向,总投资1.2亿元的服装加工项目即将落户我镇。目前,该项目已在我镇完成初步选址,土地征用和规划工作正在进行,拟于5月份签订合同,6月份正式开工。
社会文化事业大发展。河南刘村以“三区同建”为契机,形成了别墅区、公共健身区、休闲娱乐区为一体的新农村居住格局,目前,2013年李楼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我们还在全镇选取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16个,进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各类文化事业亮点纷呈,伊双来唢呐艺术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花布印染等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村箭包、西常绘画在省内外都享有很好的声誉。
2013年,我们高点定位、精心谋划第一季度已实现镇GDP4.6亿、固定资产投资1.4亿、财政总收入107万的任务目标。同时,我们投资150余万元积极进行镇驻地改造、开展了水泥制品入园退路活动、超额完成了大绿化目标,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我们相信,2013年定能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5万人 | 47.1平方公里 | 370829105 | 272100 | 0537 | 查看 马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张垓村 | - | - |
---- |
查看 张垓村谷歌卫星地图 |
马东村 | - | - |
---- |
查看 马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碾王村 | - | - |
---- |
查看 大碾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陈庄村 | - | - |
---- |
查看 陈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梨行村 | - | - |
---- |
查看 梨行村谷歌卫星地图 |
铁庄村 | - | - |
---- |
查看 铁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河南刘村 | - | - |
---- |
查看 河南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山前村 | - | - |
---- |
查看 山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
邓庄村 | - | - |
---- |
查看 邓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山北村 | - | - |
---- |
查看 山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
霍庙村 | - | - |
---- |
查看 霍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刘村 | - | - |
---- |
查看 西刘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陆村 | - | - |
---- |
查看 西陆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王营村 | - | - |
---- |
查看 王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黄庄村 | - | - |
---- |
查看 黄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胡楼村 | - | - |
---- |
查看 胡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马西村 | - | - |
---- |
查看 马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楚营村 | - | - |
---- |
查看 楚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郭楼村 | - | - |
---- |
查看 郭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李西村 | - | - |
---- |
查看 李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李北村 | - | - |
---- |
查看 李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李中村 | - | - |
---- |
查看 李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常村 | - | - |
---- |
查看 西常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吕楼村 | - | - |
---- |
查看 吕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陆村 | - | - |
---- |
查看 南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山西村 | - | - |
---- |
查看 山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曾店村 | - | - |
---- |
查看 曾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刘桐悟村 | - | - |
---- |
查看 刘桐悟村谷歌卫星地图 |
董王村 | - | - |
---- |
查看 董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前常村 | - | - |
---- |
查看 前常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杨刘村 | - | - |
---- |
查看 杨刘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陈楼村 | - | - |
---- |
查看 陈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韩寺村 | - | - |
---- |
查看 韩寺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李庄村 | - | - |
---- |
查看 李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苗家堂村 | - | - |
---- |
查看 苗家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后常村 | - | - |
---- |
查看 后常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嘉祥街道 |
嘉祥街道地处嘉祥县城,面积45平方公里。辖56个自然村,45个村民委员会;有2.21万户,9.3万人;其中女4.7万人,非农业人口5.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牢固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街道党员干部群众,咬定目标,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奋力争先,全街道经济社会保持强势快速发展。2010年全街道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8亿元,比2006年增长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比2006年增长62.6%;财政总收入完成14215万元,比2006年增长135.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248元,比上年增加2808元。总体实力跻身全省百强、全市第一方阵。2011年1-10月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3亿元,比去年增长28.7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 亿元、12.8亿元、5.2亿元,产业比重为6.7:66.3 :27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53亿元,比去年增长26%;全街道财政总收入完成17957万元,占全年计划的95.3%,其中国税收入9471万元,占年计划的92.4%,地税收入8486万元,占年计划的98.7%。五年来,先后荣获“全省文明乡镇”、“山东省特色产业乡镇”、“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乡镇”“全市经济强乡镇”、“全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全市卫生先进乡镇”、“全市社会综和治理先进乡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乡镇”、“全县孝心示范乡镇”、“宣传思想工作连续五年获得全县先进”。 【三产服务业增势强劲】 立足座落在县城区的区位优势,牢牢把握嘉祥城市化全面加速重大机遇,依托新城区全面发展、优质资源快速集聚、创新要素高效投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谋求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中长期发展定位:集聚一核、强化四心、培育五街、推进六业,“一核”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四心”即嘉西区汽车服务中心、嘉东区钢材商贸中心、嘉北区国际商贸中心、嘉南区临港物流中心,“五街”即创立美食、品牌服饰、金融电子信息、家居装饰、娱乐休闲五条特色街道,“六业”即扶持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餐饮休闲业、社区服务业、物流配送业、新型服务业六大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2010年,街道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0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 【民营经济亮点纷呈】 立足区位资源优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的首要战略,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撑起了全镇经济的“半壁江山”。201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7478个,从业人员13856人,民营企业416家,街道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27.9 %;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3.9 亿元,同比增长25.1%。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紧抓鲁西经济带和济宁市区西跨机遇,按照县委、县政府“以呈祥大道为轴线,旧城区、新城区、高新区梯次推进”的总体布局,加速膨胀城市规模,扎实推进城乡建设,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花园式小区如雨后春笋,村庄道路四通八达,城乡建设突飞发展。主动对接县城区开发改造,高起点规划,抢先发展。按照嘉祥县新一轮规划定位,老城区的改造,新城的开发给街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重点配合县委、县政府推进实施了老赵王河治理、洪山路、获麟街建设、萌山公园二期开发、顺河小区一期改造、府西片区、城区石雕产业园加工区与展销区分离、新汽车站建设、环城河三期工程、南湖扩挖工程、铁水联运片区、棚户区、建兰片区等30多项“三重”工作项目,目前,各线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以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在抓好2008年启动的柏山社区、孔庄社区成果巩固提高,功能完善,抓好2009年启动的杜庄片区、王楼片区等城郊村改造,着力抓了2010年启动的北关片区、西关片区、满杜庄社区和毛李庄片区续建,抓了2011年新启动的洪山片区和南关铁水联运片区改造,目前,12个城中村和城郊村连片开发改造工作都已全面铺开,正在有序推进中。实施村庄清洁工程,对环境卫生治理出重拳,打造最干净城乡,为百姓打造和谐优美新家园。 【中国“石雕艺术之乡”】 嘉祥街道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石雕加工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以天青石雕刻为主,中国最早的汉代石狮和被称为世界文化艺术瑰宝的武氏墓群石刻,均出于嘉祥。石雕产品经过数代人的开发、挖掘和创新,现已形成了十大系列,几百个品种,作品既保持发扬了传统的艺术风格,又富有现代艺术风韵,在全国工艺品行业中独树一帜。1998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石雕之乡”。目前,艺术城内企业发展到82家,从业人员达到5000余人,年产值1.6亿元,利税3000万元。出口日本足利市的被誉为世界之最的“孔子行教像”、出口泰国的“麒麟”等作品,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艺术城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2010年申报“全国石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县委的领导下,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使嘉祥石雕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
卧龙山街道 |
卧龙山镇是嘉祥县城的临城近郊,从镇中心街向东距离嘉祥县城2.97公里,面积76.4平方公里,辖52 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6.7万人,1.6万户,耕地面积7.8万亩。2011年财政收入完成1052万元,人均纯收入8416元。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安全文明乡镇”、“省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市经济强乡镇”。 卧龙山镇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毗邻济宁机场,日东高速、日菏铁路、327国道横贯东西,嘉金公路、济董公路纵穿南北,洙水河、前进河、牛官屯河棋布全境。特色产业以紫皮大蒜、酒姚牌西瓜、灵芝为主,形成了以罗庄、雷山为中心的蔬菜区,以贾海为中心的苗木花卉区和以酒庄、姚庄为中心的西瓜套种区为核心三大特色农业种植区;工业以精细化工、机械加工、纺织服装为主,拥有大中小企业96家,固定资产总值10.9亿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通讯、电力、供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备,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素有“人杰地灵”之美誉。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结合邻城近郊地理优势,提出了“主攻东移、融入县城”的发展思路,确立了“特色产业大镇、生态旅游强镇、现代化新型小城镇”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卧龙湖景区、济宁卧龙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双凤民俗生态村、申科汽销4S店、327国道和中心街美化亮化工程、大黄线拓宽等重点项目工程,以此实现全镇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崛起。 |
纸坊镇 |
纸坊镇位于济宁市西南部30公里处,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1.9万户、8.3万人、耕地面积6.8万亩。北临日荷高速公路,新石铁路横贯东西,省道嘉金线纵贯南北,济宁机场坐落境内;南北横跨洙水河、洙赵新河、蔡河三大河流,水、陆、空交通便利。境内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小山头48座,属鲁西南唯一的小山群,有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氏祠、有闻名遐迩的青山寺、以及有“天下神,数法云”之说的法云寺等文化旅游景点。 近年来,纸坊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特色产业富镇,民营经济强镇,重大项目立镇、休闲旅游兴镇”的战略部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旅游产业、中药材种植等重点工作,全镇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1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财政总收入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72元,是嘉祥县旅游大镇、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山东省特色产业乡镇。 |
马集镇 |
马集镇位于嘉祥县城东南6公里,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辖37个行政村,人口3.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9120元,是著名的“石雕艺术之乡”,建设嘉祥高新区马集工业园1处和嘉祥县石雕文化产业园1处。交通便利,机场专用线贯穿南北,洙水河航道贯穿全境,嘉祥南外环、嘉山绿道、疏港路等路网纵横交错,交通非常便利。经济蓬勃发展,2013年1-4月份全镇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29万元。马集工业园落地3000万元以上项目11家,投产8家,在建项目2个,再谈项目5个,其中投资1.25亿元的山东瑞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支架项目5月底可竣工试产。石雕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齐备,落户“退城进园”项目6家。今年1-4月份全镇工业生产总产值9.64亿元,出口总额实现290万美元。资源丰富,山石资源储量大,境内共有大小山头26座,石灰岩储量1.1亿立方米。农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经济作物以贡品红皮大蒜、棉花、杏树、核桃为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刘庄千亩反季节蔬菜基地1处,以东运合作社为引领,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千亩苗木花卉基地1处。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以南部山区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持续实施生态环境大提升工程,封停大型石子机28部,石灰窑14座,粘土砖窑15座,关停石粉厂、灰粉厂39家,4座山头106盘山锯全部下山,下山转型业户386家,机场路两侧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7.2千米,荒山绿化2480亩,2012年年底全面实现了封山禁采,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全面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村内通”工程中全镇道路硬化 28个村,硬化街巷10.2公里,各村按照“三清”标准,不间断实施了环境整治集中突击活动,清理三堆18万方,粉刷墙壁9.2万平方米。城镇化水平大规模提升,规划建设纵横路网4条,安装太阳能路灯79盏,建设现代化商业街1条,建设7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处,镇驻地群众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惠民服务大厅、文化广场全面投入使用,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大规模进村入户成效显著,全镇领导干部全部包村、包企业、每位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全部包村、包户、包致富能手,向每户发放了驻村入户挂历,张贴了驻村联系卡。各村“-”、市县驻村工作组,走访困难户126户,结成帮扶对子179个,协调、拨付专项帮扶资金30余万元,解决群众修路、场所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难题28件,深受群众赞誉。 |
梁宝寺镇 |
梁宝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4.5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辖82个自然村,79个村民委员会;有20121户,70339人;其中女34663人,非农业人口82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0。 国内生产总值3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3600万元、140100万元和100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29.62%和26.33%。工业总产值35.0837亿元,增长13.05%;实现利税70065万元,增长19.0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420万元,增长1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67公顷,总产4.9万吨;瓜菜1133公顷,总产3.6万吨;棉花1400公顷,总产0.4万吨;种植业产值34820万元。全年造林8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林果总产106吨,林业产值26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2.24万头,猪存栏3.2万头,羊存栏5.19万只、家禽存栏93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2000万元。水产品总量2000吨,渔业总产值2000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374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39.8729亿元,利税83732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39.8729亿元,利税83732万元。财政收入33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56元,比上年增加1167元。有中学1处,小学10处,在校学生共860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2部。 |
疃里镇 |
疃里镇位于嘉祥县东部,东邻济宁市中区,西依嘉祥县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国道338线、呈祥大道、日兰高速贯穿东西。现辖67个行政村,总人口7.6万人,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镇”、“济宁市30强乡镇”、“平安建设先进乡镇”、“济宁市新农村建设六大重点工程先进乡镇”。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疃里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项目立镇、富民强镇、和谐兴镇、创新活镇”发展战略,充分整合镇内资源,不断取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优化和新农村建设新成果。 镇内经济蓬勃发展。2011年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亿元;财税收入完成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83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爱克森服饰、乐意印务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建成投产,济宁高山商品混凝土、祥和园林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为疃里的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发展后劲。 平台优势日益凸显。高庙、疃里、大王等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建设居民楼40余栋。2011年完成迎宾路南延等多条道路工程建设,修整建设乡村道路10余公里。不间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域内实现了全天候保洁。“生态家园”工程加快建设,新增沼气池800余户,建成文明一条街、孝文化一条街、平安和谐一条街30余条。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大幅提升。 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瓜果400余亩,细毛长山药2000余亩、蔬菜大棚1000余亩。2012年在高庙村规划建设了占地240亩的祥和园林苗木基地。审批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规模流转土地5000余亩。组建绿生源、明豆等各类农民合作社30余个。改造中低产田2万余亩,新打机井50余眼。高标准完成马家山、南卧龙山山体及高速公路两侧绿化任务,栽植树木10万余棵。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抓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孤寡老人保障率达98%以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了进士张、高庙等5处群众健身广场,群众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不断加大,疃里新中学、高庙中心小学、大王小学顺利建设,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大刘小学被授予全省第一家关注留守儿童“集善之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新型养老保险工作成效显著。高度重视群众利益,进一步完善了“平安夜会”制度和一线工作法,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前景鼓舞人心。今后几年,疃里镇党委、政府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会和人代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抢抓机遇,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加快对接城市东进,全力支持园区发展,大力培育特色农业,着力保障改 善民生,为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马村镇 |
马村镇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北10公里处,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耕地面积4.5万亩,辖38个行政村和一个湖滨办事处。省道济董公路、日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柏油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马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围绕“水泥制品专业镇、线路器材专业镇、商贸中心镇”的发展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纲”、“统筹发展”的原则,立足优势,抢抓机遇,负重拼搏,干事创业,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注重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农业经济有特色。全镇农作物年总种植面积9.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6万亩,棉花0.5万亩,瓜菜0.6万亩,油料作物0.4万亩,近年来,围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这一思路,努力培植蔬菜种植、木业加工、畜禽养殖三大产业,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河南刘黑木耳栽培基地、绿色大蒜种植基地、山前金银花种植基地、湖滨速生丰产林基地,遵福种鸭厂,李北蛋鸡养殖小区等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工业经济上规模。现有民营企业145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28家,私营企业117家)个体工商户2234户。今年1-3月份,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增加值0.87亿元,利税2650万元。形成了以水泥制品、电器制造、铜铝型材等为主的二十多个产业。其中,水泥制品、电器制造、铜铝型材是马村镇的传统产业。 目前,全镇水泥制品企业94家,占地面积230000余平方米,总资产600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100万元。其中水泥电杆生产企业36家;Ф200mm∽2000mm水泥管道生产企业54家,其他水泥制品企业4家。在现有94家水泥制品经营业户中,按注册性质分,有限责任公司5户,个体经营户89家;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有15户,其余79户或是营业执照到期被注销,或是无照经营。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4家。主要产品有:7-15米水泥电杆,水泥管道,水泥楼板、梁、门窗,机井水泥管、水泥空心砖、水泥围栏、盖板等。按产品用途分,水泥电杆主要应用在通信、电力架设中;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水泥电杆年生产能力达35万棵,水泥预制件33万件,水泥管道20万米。年产值约1.1亿元,利税1500万元,上交税金30多万元。从业人员700多人,带动运输业40家,近十年,累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销售市场:水泥制品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半径200公里以内的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及我省各地市,也有部分企业向东北、西北、西南等省发展,先后在省外建厂30多家。 铜铝型材加工企业5家,总资产3800万元。主要产品有铝棒、铝排、铜棒、铜排等。铝型材年生产能力3000吨,铜型材年生产能力2000吨。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嘉祥县恒达铜铝制品有限公司、嘉祥县中信铜铝制品有限公司等,产品市场已覆盖河南、上海、天津等省市的有色金属批发市场。带动运输专业户120多家,安置社会就业人员280多人。胡楼村成为马村镇的铜铝型材加工专业村。 线路器材产业:马村镇现有线路器材制造企业5家,产品主要有热镀锌铁塔、高低压线路铁件、跌落开关、避雷器、穿墙套管、隔离开关、线材等12大类,100多个品种。热镀锌铁塔年生产能力1万吨,跌落开关、避雷器等产品年生产5万组。产品主要销售我省及河南、河北附近各省市。 马村镇胶合板加工企业现有3家,总投资3600万元,主要产品有多层胶合板、细木工板、地板基材等,年生产能力2.1万立方米。产品主要销往吉林、天津、广州、上海及我省各地市。 马村镇面粉加工企业3家,总资产4200万元,以生产民用粉为主、专用粉生产为辅,形成了以“宏运”牌为主导,高、中、低档相配合的产品格局。年生产能力16000吨。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地区及周边地县市区。 电焊机产业已成为马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年产各类电焊机5000台。主要产品有:CO2气体保护焊机、、IGB手工焊机、逆变式氩弧焊机、逆变式手工焊机、CT多功能电焊机、等离子切割机等产品20多个品种。并已通过国家CCC认证。产品科技含量高,在国内、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产品具有节材、节能等特点。产品主要销售我省各地市及江苏、河南等地区。 马村镇现有铸件加工企业2家,总资产460万元。主要有矿山机械铸件、空调设备铸件等产品,年生产能力3000吨。主要销售天津、江苏及我省各地市。 马村镇是传统生产铁杈、农机具的专业镇,刘桐梧村是其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专业村。主要产品有多功能机播耧、铁杈、压膜器等中小农机具。全镇有300户以上的农户长年进行加工,年生产中小农机具20余万台、铁杈80万把。主要销售到菏泽、泰安、聊城、商丘、范县、台前等县市区。 目前,全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9家,其中4家胶合板加工企业,3家面粉加工企业,2家棉籽加工企业。 去年济宁天虹食品厂已落户经济开发区,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今春我们已于威海迪尚集团达成投资意向,总投资1.2亿元的服装加工项目即将落户我镇。目前,该项目已在我镇完成初步选址,土地征用和规划工作正在进行,拟于5月份签订合同,6月份正式开工。 社会文化事业大发展。河南刘村以“三区同建”为契机,形成了别墅区、公共健身区、休闲娱乐区为一体的新农村居住格局,目前,2013年李楼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我们还在全镇选取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16个,进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各类文化事业亮点纷呈,伊双来唢呐艺术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花布印染等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村箭包、西常绘画在省内外都享有很好的声誉。 2013年,我们高点定位、精心谋划第一季度已实现镇GDP4.6亿、固定资产投资1.4亿、财政总收入107万的任务目标。同时,我们投资150余万元积极进行镇驻地改造、开展了水泥制品入园退路活动、超额完成了大绿化目标,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我们相信,2013年定能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
金屯镇 |
金屯镇位于山东省嘉祥县东南部,总面积92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6.6万人,是中国优质粳米生产加工基地、鲁西南最大的棉花收购加工基地、农业部绿色香瓜种植基地、鲁西南最大的合同鸡养殖基地。目前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石材加工、棉花收购加工、仓储物流四大产业体系。济宁金利顿服饰、金鲁棉业、金通化工、欧亚特电碳、友邦航运物流、金顺运输、德润包装、晶玉经贸等项目三年来已在金屯投产兴业。2011年,被评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区位优越:金屯镇北依三级航道洙水河,与石材之乡马集乡相邻;南临济宁市化工园区,与大蒜之都金乡相邻;东傍嘉祥港金屯作业区,与市中区香瓜名镇喻屯镇相邻;西靠济宁机场,与文化旅游名镇纸坊镇相邻。按照济宁“南延、北连、东拓、西跨”的发展规划,南二环已与机场、峄山连成一体,使金屯镇的发展更快地融入济宁市区。 交通优良:济徐高速及机场路出口、105国道出口的建设,105国道、滨河大道、机场路、邹菏大道以及王满路、王王路、嘉喻路、中心路、张王路五纵五横交通网络在境内交织而成,座落于镇境内的济宁机场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五条航线,洙水河三级河道2010年即可通航以及嘉祥港金屯作业区、徐庄港的规划建设,使我镇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资源优厚:境内煤炭存储量达2亿多吨,具有低硫、低铁、高热能等优点。周边金桥煤矿、唐口煤矿和新河煤矿煤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水资源丰富,洙水河、洙赵新河、小王河、蔡河等7条河纵横交错。相邻的纸坊镇、马集乡石材丰富,品质优良,五公里内有山水水泥、鲁西水泥,上百家的石子石材、石雕玉雕加工基地,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丰富的原材料。每年将有上百万吨石材通过港口运出境外。电力资源充沛,有里彦电厂、济宁电厂。 环境优美:金屯镇有山有水,山青水碧,天蓝地绿,教育争先,卫生争优,勤劳智慧的金屯人民思想活跃,感情朴实,向来支持经济的发展和党委政府的工作;党委政府勤政为民,只争朝夕,为金屯的发展创造了优美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招商优先:济宁市空港经济园区座落在我镇两河(南有洙赵新河,北有洙水河)、两港(东有水港嘉祥港金屯作业区,西有空港济宁曲阜机场)、两出口(南有济徐高速105国道出口、北有济徐高速机场出口)、四条路(东有105国道,南有滨河大道,西有济徐高速,北有济徐高速机场连接线)的怀抱中,优越的区位、优良的交通、优美的环境、优厚的政策,为有志之士构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了投资兴业的乐园。 |
大张楼镇 |
大张楼镇位于曾子故里、石雕之乡--山东省嘉祥县北部,属压煤搬迁重点镇,是重点规划建设的省级中心镇。距县城17公里,面积70.72平方公里,现辖49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总人口3.9万人。镇域土地平阔,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41%以上,河涌碧波五谷香,淳朴的民风,厚重的文化底蕴,尽显生态宜居之美。随着周边地区压煤搬迁村庄相继搬迁,将迅速实现中心镇的人口聚集。 |
万张镇 |
万张镇位于曾子故里——嘉祥县城北6公里处,全乡总面积54平方公里,下辖38个行政村,共有耕地5.7万亩,人口4.1万,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1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25元,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曾先后被省、市、县命名为“全省‘二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安全文明乡镇”、“全市经济腾飞乡镇”和“全县民展经济外向型先进单位”。 ——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极为便利。乡驻地距济宁机场18公里,嘉祥港、新石铁路、327国道均为8公里,北有曲菏高速公路,并在我乡设有出口,两条交通的大动脉嘉汶路、济董线分别从东西两则纵贯南北,327国道从南部横穿而过,曲菏高速公路在境内东西绵延 公里,并在距县城7公里处与嘉汶线交界并留有出口,形成了两纵两横的“井”字形交通框架已在境内基本形成。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按照“稳粮、保菜、增畜、上加工”的总体思路,坚持“品质调高、产量调大、结构优化、牌子叫响、销路拓宽”的原则,农业经济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蔬菜生产、畜禽养殖、良种繁育三大主导产业的地位得到有效巩固,粮经作物种植比达到36:5,“万张西瓜,郭庄、元王大葱、反季节西红柿”等名牌产品逐渐叫响,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波尔山羊、新西兰长毛免、塞北肉免、约克牙猪”等为主导产品的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八大基地”、“三处小区”、“十个重点村”的总体格局,2008年实现畜牧总产值9000万元,农副产品加工业迅速倔起,现有海泉油业、亚星油业油业,鹏程油业、鲁鑫油厂、玉泉油厂,康利油厂五处食用油加工企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500万元,使万张一跃成为全县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特色养殖基地和具有本地特色的良用油加工基地。 ——工业持续发展,支柱作用凸现。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化工、棉纺、建材”等为主导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电焊设备、晶莹化工、红光纺织、宏盛玻璃、亚星油业、麒麟制杆、等骨干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推出的乙酰杰酸、药用、糖用、工业用活性炭、“万”字牌焊机、7米、8米、10米、12米水泥电杆等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占有率连年攀升,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出现了“集体、民营、合资、合作、独资”百家争鸣的局面。电焊设备制造厂生产的Bx1-300、Bx1-315、Bx1-250、Bx1-200型焊机年产量达2000台,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民营经济比重逐步加大;仅水泥电杆制造厂家就达43个,食用油加工业企业5家,并逐步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土方工程施工专业村1个,拥有推土机200辆,曾成功承揽并0完成过多个子国家大型水利、公路工程建设任务。2008年全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500万元,销售收入18200万元,实现利税7050万元,成为了全乡经济的支柱产业。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整体服务功能齐全。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村镇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道路、供水、供电、水利、通讯、文化、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力供应充足,方便快捷的通讯网络覆盖全乡,9000门的程控电话直拨海、内外,自来水普及,道路铺设正向高标准发展,万发、万康及济董线、嘉汶段路域经济的开发,万张、陈楼、梁海、王桥四大集贸市场的规划,为加快城镇建设的步伐奠定了基础,坚持“集中规划、连片建设、规模发展”的原则,构筑了“个体、私营经济园区”、“精细化学工业区”、“食用油生产加工区”等多个专业小区,制订了优惠政策,完善了配套设施,增强了服务功能,营造了宽松环境,促进了全乡经济的蓬勃健康发展。 欢迎社会各界及海内外客商来万张投资兴业,共建发展,开创未来。 |
孟姑集镇 |
孟姑集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44.9平方公里,辖42个自然村,35个村民委员会;有9556户,36310人;其中女17532人,非农业人口133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2002年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825万元、8000万元和2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8%、21%。工业总产值0.9亿元,增长27%,实现利税1012万元,增长2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58万元,增长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40公顷,总产1.7万吨;瓜菜433公顷,总产1.1万吨;棉花933公顷,总产1190万吨;种植业产值3979万元。全年造林4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林果总产500吨;林业产值223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200头,猪存栏1万头,羊存栏1.2万只,家禽存栏1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3117万元。 水产品总量358吨,渔业总产值215万元. 孟姑集镇地处鲁西南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光照条件好,适合农作物生长,种植养殖发展迅速。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抓特色,育龙头,促规模,增效益”为总体调整思路,以农民增效为目标,转变传统种养观念,调优产业结构,狠抓了万亩大蒜、5000亩特种蔬菜、万只小尾寒羊,万头优质生猪、千只狐狸为主的种植养殖业,着力建设林、牧、菜强乡。 以富华有机肥为龙头,择优扶强,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力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乡民营 企业发展到38家,主要有有机肥、活性炭、石墨制品、机械加工、面粉加工、橡胶制品等二十多个品种,年产值8212万元,销售收入7801万元,创利润800万元。 ". |
老僧堂镇 |
老僧堂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2.5公里,面积59平方公里。辖46个自然村,38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有13395户,42942人;其中女20497人,非农业人口20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4‰。 国内生产总值5.8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00万元、45858万元和1134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7%、11.1%和11.7%。工业总产值15.34亿元,增长18%;实现利税12885.6万元,增长2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0万元,增长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68公顷,总产41697万吨;瓜菜4067公顷,总产10.5万吨;棉花1333公顷,总产1853吨;种植业总产值9000万元。全年造林3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0.32%,林果总产300吨;林业产值8500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5985头,猪存栏4.6万头,羊存栏5.9万只,家禽存栏4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8500万元。水产品总量417吨,渔业总产值500万元。有水库0座,总蓄水能力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64000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18.75亿元,利税11485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18.75亿元、利税11485万元。财政收入2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56元,比上年增加1456元。有中学1处,小学10处,在校学生共38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5%,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部。 |
仲山镇 |
仲山镇位于嘉祥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80.2平公方里。辖34个自然村,36个村民委员会;有17336户,63793人;其中女31033人,非农业户口43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 国内生产总值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4050万元、33966万元和266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17.6%、28%。工业总产值11.32亿元,增长17.6%;实现利税2538万元,增长1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00万元,增长12.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06公顷,总产3.33吨;瓜菜1918公顷,总产9.75万吨;棉花2213公顷,总产2774吨;种植业产值12558万元。全年造林5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5.6%,林果总产960吨;林业产值1315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270头,猪存栏1.32万头,羊存栏0.88万只,家禽存栏35.7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4526万元。水产品总量990吨,渔业总产值518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2万千瓦。乡镇企业总产值5.6亿元,利税2416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值4.2亿元、利税2080万元。财政收入3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747元。中学2处,小学16处,在校学生共543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56部。近年来,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六好乡镇党委”、“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村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积极打造“瓜菜之镇”品牌,实现“富民强镇”之路。确立“瓜菜之镇”的发展定位,瞄准“富民强镇”的发展目标,以现代农业的理念,打响“品牌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围绕培植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区域瓜菜生产基地,形成以狼山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以西部为中心的甜瓜生产基地;以北部为中心的畜禽生产基地;以布山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两年来,引导帮助群众发展“红将军”、“嘎啦”、“美8”等6个优质品种,发展优质苹果基地6个,面积达到4000亩,成为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 二、做活“土地”文章,激活乡村经济。建设高标准山水名门家园,实现仲山突变。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实现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的发展新格局。通过招引浙江湖州客商在我镇创建千亩“杭白菊”种植基地,引资300万元新上年产值800万的杭白菊深加工农业龙头加工企业。依托仲山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实现万亩土地托管。目前,全镇已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24个,发展会员(社员)3600余名,带动农户8600余户,拉动规模种植2万余亩,发展加工项目6个。坚定不移地强势推进“手套进村工程”,大力引导百姓创家业,鼓励能人办企业,激励干部干事业,激活全民创业细胞,促使手套加工业成为加快推进我乡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推进乡镇经济的振兴。 |
满硐镇 |
满硐乡位于嘉祥县南部,地处金乡、嘉祥、巨野三县交界,距嘉祥县城25公里,距金乡县城20公里,济宁机场南10公里,距离鲁西南战役纪念馆9公里,省道252线贯穿南北,蔡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辖区面积40平方公里。是宗圣曾子的故里,曾庙曾林分别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庙被评委AAAA级景区。辖区内26个行政村,8439户,31012人;全乡38个基层党组织,1031名党员;耕地面积3.8万亩;有中学1处,定点小学5处,在校学生255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乡卫生院1处,农民人均纯收入7860元。属典型的山区乡镇,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山石资源和经济作物种植。大蒜、圆葱、棉花及各类蔬菜是主要经济作物,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全乡有恒温库13座,容量约2万吨;蔬菜流通加工企业5家。 辖区内主要有七日山、关山、鹰山、肖氏山、恨虎山、南武山、青龙山等山头16座,以南武山最高,海拔211米。蔡河自西向东贯穿辖区,向东流入微山湖。 目前,所有山头停止山石开采,在荒山上修建梯田,发展荒山育林,栽植各类果蔬,发展旅游采摘业,增加群众收入。 |
黄垓镇 |
黄垓镇位于嘉祥县西北部,北与武术之镇梁山毗邻,西与宋江故里郓城接壤,总面积35.6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冉子的故里,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 黄垓镇东邻梁宝寺煤矿,资源丰富;境内有50万千伏和9千伏两条高压输电线路,电力充足;济荷高速公路和省道338线纵横穿境而过,镇驻地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北邻郓城新河,直通京杭运河,水陆交通条件优越。 黄垓镇物阜民丰,是鲁西南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棉花生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独具特色的纯手工“鲁锦”制品畅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堪称“国宝”小尾寒羊的主产地,是鲁西黄牛、济宁青山羊的保种、育种基地,建有400亩的规模养殖园区和200余亩的畜牧交易专业市场,建设规模养殖场16个,畜牧养殖专业村发展到30个,畜牧业已成为立镇主导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