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四村位于镇政府南9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2173.5亩,279户,1099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6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92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四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0%;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6%;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3.8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2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35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20吨/天,其中约14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寺前四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200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铺四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寺前铺四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830102 | 272100 | 0537 | 查看 寺前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柳林一村 |
柳林一村简介 柳林闸一村位于南旺镇中部,南郭公路西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3016.5亩,417户,1639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24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2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柳林闸一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5%;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91%;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4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3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3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40吨/天,其中约36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柳林闸一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近几年又投资修建了多条水泥路,实现村内主街道的基本硬化。目前全村334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柳林闸一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柳林闸一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南旺二村 |
南旺二村基本情况 南旺二村位于南旺镇驻地中心位置,也是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所在地,历史悠久、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6个生产小组,耕地面积1030亩,人口1367人,其中0党员31名。 该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步较早,自2010年10月份开始南旺二村实施了全村整体搬迁改造工作,拆迁376户,拆迁腾出土地474亩。南旺观音阁社区南旺二村片区建设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总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3万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今年五一之前将启动南旺二村回迁安置工作。 该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农业基础设施齐全,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排灌体系。该村经济发展较快,长期外出务工人员800余人,主要从事建筑、服装加工等行业。该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其中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委员5人,干部团结,群众基础较好。 |
南旺四村 |
南旺四村位于南旺镇中部,全村土地面积1105亩,350户,1400人口,交通便捷,物产资源丰富。2010年全村社会总产值893.8元,村财政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0元。 南旺四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9 %;美化清洁家园,成立了一支5人保洁队伍,设立4 个垃圾,垃圾清扫器具齐全,并配备三部垃圾运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村农户已全部用上自来水。现在全村基本实现水泥路硬化,2010年硬化村主干道3公里,一改过去晴天尘土飞、雨天路泥泞的局面,方便了群众出行。2009年投资35万元,新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内设远程教育设备,涉农图书及娱乐设施。建成了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培训等学习实用阵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 经过近几年努力创建及整治,该村实现了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三里卜一村 |
三里卜一村情况简介 南旺镇三里卜一村共6个生产组,391户,1880人,耕地面积共1737亩,人均占有耕地0.92亩,该村的工作一直走在全镇前列,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村。 |
三里堡二村 |
三里堡二村简介 三里堡二村位于镇驻地北1公里,西临337省道,老济梁公路横贯南北,全村土地面积1458亩,208户,848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三里堡二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1%;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9%;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3.2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2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2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18吨/天,其中约14.76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2%;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三里堡二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156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三里堡二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三里堡二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十里闸南村 |
十里闸南村简介 十里闸南村位于南旺镇西北部,济梁路东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2538亩,464户,1896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27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5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十里闸南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0%;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90%;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5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4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3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31吨/天,其中约23.56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6%;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十里闸南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近几年又投资修建了2条水泥路,实现村内主街道的基本硬化。目前全村362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十里闸南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十里闸南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十闸北村 |
十闸北村简介 十里闸北村位于南旺镇西北部,西临济梁路,全村土地面积3388.5亩,550户,2257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33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9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十里闸北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1%;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90%;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5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4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4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29吨/天,其中约22.6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8%;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十里闸北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440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十里闸北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十里闸北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十闸东村 |
十闸东村简介 十里闸东村位于南旺镇西北部,西临济梁路,全村土地面积4542亩,808户,3230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47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71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十里闸东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0%;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7%;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6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6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6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35吨/天,其中约27.65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9%;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十里闸东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630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十里闸东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十里闸东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田楼村 |
田楼村位于镇政府南旺镇东北角,南临252省道。全村共有290户,1160人。村庄占地面积198亩,东西街10条,南北街4条,现已硬化道路3条,长度1450米,宽度3.5米。 |
杏林村 |
杏林情况简介 杏林村位于南旺镇驻地东北部,西邻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汶嘉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人口3300人,770户,党员51人,村庄占地面积650亩,耕地面积2100余亩,去年人均收入6500元,自来水用户率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65%以上。 自实施农村六大重点工程以来,该村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出动人员900余人次,清理垃圾20余吨,新建垃圾池5个,新购置垃圾箱12个,聘任保洁人员3名,全村环境卫生综合状况有了较大改观。该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步较早,嘉苑社区一期工程住宅楼面积达2万平方米,可容纳220户居民居住。 该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小农水开发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治理中低产田面积2100亩,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排灌体系。2011年春季植树造林800余亩。该村经济发展较快,村内有小型服装加工厂2处、规模养殖场8处及运输大户4户,长期外出务工人员800余人,主要从事建筑、服装加工等行业。 杏林村村两委已成功换届,班子健全,干部团结,群众基础较好。 |
宋庄村 |
宋庄村简介 宋庄村位于南旺镇东南部,济梁路东侧,老运河穿庄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3724.5亩,906户,2718人。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4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宋庄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7%;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6%;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6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5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4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29吨/天,其中约21.2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3%;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宋庄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860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宋庄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宋庄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南旺一村 |
南旺一村基本情况 南旺一村位于南旺镇驻地中心位置,也是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所在地,历史悠久、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人口1293人,367户,村庄占地面积280亩,耕地面积1100亩,年人均收入6500元。 该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步较早,自2010年10月份开始南旺一村实施了全村整体搬迁改造工作。南旺观音阁社区南旺一村片区建设项目总投资8007万元,总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1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建设基本完工,今年五一之前南旺一村可完成回迁安置。 该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农业基础设施齐全,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排灌体系。该村经济发展较快,长期外出务工人员800余人,主要从事建筑、服装加工等行业。该村村“两委”已于去年成功换届,班子健全,干部团结,群众基础较好。 |
白庄村 |
白庄村简介 白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东临337省道。全村共有276户,1189人,村庄占地面积1849.5亩。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84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白庄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2%;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9%;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4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2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3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25吨/天,其中约18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白庄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2012年又投资115.6万元,硬化道路4.68公里。目前全村193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白庄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白庄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寺前四村 |
寺前四村位于镇政府南9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2173.5亩,279户,1099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6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92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四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0%;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6%;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3.8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2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35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20吨/天,其中约14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寺前四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200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铺四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寺前铺四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柳林二村 |
柳林二村简介 柳林闸二村位于古运河东,郭南公路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2562亩,489户,2058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30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01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柳林闸二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5%;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5%;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5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4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4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30吨/天,其中约24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柳林闸二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342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柳林闸二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柳林闸二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柳林三村 |
柳林三村简介 柳林三村位于新济梁公路东侧,南郭公路以西,处于南旺镇中心位置,古运河、老济梁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耕地总面积1620亩,共有400余户,1689人。蜀山寺以及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柳林闸均处于该村。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柳林三村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及农田水利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和平安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全体村民的幸福指数。截止目前,该村完成了对全村涝洼地的改造,新建了高标准、高产农业开发方,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桥涵闸全面配套的农业基础新格局,并对农田路权、树权进行了公开拍卖。完成了对全村主干道的硬化和绿化,对部分路段进行了粉刷涂白,成立了一支6人的保洁队伍,新建垃圾池6个,配置清扫车3辆,坚持全村垃圾日产日清。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275户村民家中建设了沼气池,有线电视入户率到达79%,实现了新农合、新农保全覆盖。沿老济梁公路新建了60余间整齐划一的双层商业门面,投资10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25亩的民盟健身广场,经常组织开展农民群众篮球比赛。依托蜀山寺,该村联合周边村庄恢复了蜀山古庙会,组织村民参加泉河老年俱乐部,让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鞭笞丑恶,弘扬新风,极大地丰富了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成立了村庄巡防队伍,部分路段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全村无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无黄、赌、毒等现象。群众生活方式健康文明,村风民俗积极向上,树立了“孝亲敬老、扶危济困、热爱文化、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全村形成了白铁加工、畜牧养殖等富民产业,部分群众在南旺工业园实现了就近就业,群众收入明显提高。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与民盟建立了帮扶关系,帮助全村改善生产基础,招商引资。全村群众对村两委满意度较高。 |
柳林四村 |
柳林闸四村位于南旺镇西北部,济梁路东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3568.5亩,755户,3217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47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75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柳林闸四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5%;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5%;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6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6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6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38吨/天,其中约26.6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柳林闸四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566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我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柳林闸四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柳林闸四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我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小店子一村 |
小店子一村位于南旺镇东南部,济梁路东侧,老运河穿庄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4765.5亩,811户,3356人。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4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小店子一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6%;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6%;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6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7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5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40吨/天,其中约28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小店子一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460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村两委成员有决心、信心把小店子一村建设成花园式村庄。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把小店子一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我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小店子二村 |
小店子二村位于南旺镇南部,济梁路东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3522亩,563户,2384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34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78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小店子二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0%;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5%;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5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5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45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30吨/天,其中约21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小店子二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2005年硬化道路550米。目前全村338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村两委成员有决心、信心把小店子二村建设成花园式村庄。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把小店子二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我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大店子一村 |
大店子一村位于南旺镇东南部,济梁路东侧,老运河穿庄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4860亩,642户,3108人。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45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8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大店子一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5%;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91%;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6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7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6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30吨/天,其中约21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大店子一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390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大店子一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大店子一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大店子二村 |
大店子二村位于南旺镇南部,济梁路东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4300.5亩,659户,2653人。201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43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70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大店子二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0%;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7%;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5.5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5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45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25吨/天,其中约20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大店子二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目前全村400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大店子二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大店子二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太平村 |
太平村位于南旺镇南部,济梁路东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2100亩,403户,人口1612人。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23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6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太平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2%;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7%;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3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4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4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20吨/天,其中约14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太平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2005年、2009年硬化道路2.45公里。目前全村298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太平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太平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寺前一村 |
寺前铺一村位于南旺镇东南部,济梁路东侧,老运河穿庄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5296.5亩,882户,3745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5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88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铺一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0%;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93%;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6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8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6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40吨/天,其中约28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寺前铺一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2009年又投资50多万元,硬化道路2.2公里。目前全村617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铺一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寺前铺一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寺前二村 |
寺前铺二村位于南旺镇东南部,济梁路沿线东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2554.5亩,359户,1542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22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71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铺二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1%;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7%;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4.5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3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4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20吨/天,其中约14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寺前铺二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2009年又投资50多万元,硬化道路2.2公里。目前全村251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铺二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寺前铺二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寺前三村 |
寺前铺三村位于南旺镇东南部,济梁路东侧,老运河穿庄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3715.5亩,544户,2243人口。201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32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90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铺三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72%;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8%;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5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5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50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9%;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25吨/天,其中约18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寺前铺三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2008、2011年,硬化道路2760米。目前全村380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寺前铺三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寺前铺三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我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林庄村 |
林庄村简介 南旺镇林庄村位于南旺镇东北角,刘楼乡交界处,汶金线北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土地面积1065亩,共189户,745人口。2012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0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83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创建济宁市生态村的活动,严格对照济宁市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林庄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进入千家万户,目前普及率已达到80%;大力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秸秆还田率84%;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每年投入资金3.5万多元,用于开展家园卫生清洁工作,家家户户有清洁桶,村里成立了一支2人保洁队伍,全村配备垃圾箱15个、垃圾清扫车1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同时本村历来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生活污水排放量17吨/天,其中约13.6吨/天进入沼气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同时为实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立相应的道路、绿化及村庄的保洁制度,制定卫生公约和村规民约,切实地把林庄村打造成美好家园。2006年根根据县村村通自来水指挥部要求,当年底全村100%农户用上自来水。2008年投资100多万元修建2公里三级水泥路,改善了村容村貌。目前全村145户村民建设了沼气池,此举既节约资源又美化环境。该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林庄村群众全力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环境建设,逐步把林庄村打造成为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该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