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街道办事处位于田家庵区西部,东接舜耕镇,南邻淮阜铁路,西北与安成镇接壤,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下设东苑、西苑、泉山3个社居委,现有常住人口23046人,街道境内有全国重点化工企业安徽淮化集团、省示范中学淮南二中、泉山运输分公司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近年来,泉山街道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做好社区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劳动保障、离退休人员管理、拥军优属、民政救助等各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先后荣获了“全市计划生育先进街道”、“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街道”等光荣称号。街道现党政一班人,决心团结拼搏、开拓奋进、争先进位,努力做好各项中心工作,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田家庵做出新的成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3万人 | 1平方公里 | 340403009 | 232000 | -- | 查看 泉山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泉山社区 | 0 | .3平方公里 |
---- |
查看 泉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安化社区 | 0 | .3平方公里 |
---- |
查看 安化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西苑社区 | 0 | 5平方公里 |
---- |
查看 西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田东街道 |
田东街道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最东部,南靠206国道,北至淮河之滨,东邻淮南市洛河经济开发区,西与新淮街道接壤。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44140人,下设7个社区居委会。曾是淮南市的重工作业区,辖区内有安徽省电建一公司、安徽省送变电公司、江苏德邦(淮南)分公司、大唐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安徽造纸厂、大海淮南肉食品公司、淮南华联机械总公司、淮南华宫胶管有限公司、淮南第三制药厂、田家庵区第四小学、田家庵区第八小学、淮南市二十三中、淮南卫生技术职业学院、淮南联大东校园、田东法庭、田东派出所、电厂路派出所等36家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设于电厂东路中部,与田八小为邻。二000年以来,街道一班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胆开展工作,在创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创建、民政优抚工作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三次荣获淮南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街道,淮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街道,安徽省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淮南市低保工作先进街道,淮南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上级部门、辖区单位和居民的广泛好评。 |
新淮街道 |
新淮街道位于田家庵区东部,始建于70年代初,辖区东与田东街道接壤,西至人民北路,南至永安建材大市场以北,北到淮滨东路,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区居民4800户,常住人口19299人,流动人口2256人,下设三个社居委,地区单位24家,其中县级单位3家,是田家庵区经济、文化、商贸、金融等事业的发源地。街道办事处驻新淮菜市场东50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武装工作、创建工作分别荣获市“综治模范街道”及“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辖区内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秩序良好,社会安定,社区青少年教育开展有声有色,“阳光工程”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市区领导及部门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市示范单位推广,三个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
国庆街道 |
国庆街道位于淮南市田家庵的中心城区,下辖七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域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六万人。辖区内设三个公安派出所(国庆路派出所、长途汽车站派出所、六里站派出所)三个工商管理所(国庆工商所、淮舜工商所、南岗工商所)。辖区内交通便捷,商贸繁荣,驻有法人和产业单位570余家,个体工商户1500家。 国庆街道于1977年建街,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争先进位”的要求,扎根于群众沃土,服务于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社区群众体育文化、新颖别致,丰富多彩,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庆街道群众体育文化现象”,在省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1998年和2005年曾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街道党政一班人,注重思想建设,廉政勤政,开拓进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街道社区政通人和,职工人心向上,富有朝气,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2005年5月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社区党建示范街道”,综治、计生、民政、妇联、共青团、民兵、科普、工会以及创建等各项工作和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多次受到省、市、区的表彰。百花园社区继2004年被省文明委授予全省首批“文明社区”之后,2005年5月又被团中央和国家文明委联合授予“全国青年文明社区”荣誉称号。 国庆街道的工作目标是“凝一方人心、鼓一方士气、树一方形象、促一方发展”。 |
淮滨街道 |
淮滨街道地处淮河之滨,东到田家庵电厂火车专用线,西至小岛,南到淮滨路,北到淮河大坝。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6500余人,共有家庭7800户,现设有社区4个,地区单位20余家。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一班人团结一致、创新思路、扎实工作,艰苦拼搏,在计划生育、创建文明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政优抚、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服务等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建设和谐、诚信、文明的田家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朝阳街道 |
朝阳街道位于田家庵区市区西南角,旧属凤台县王姚乡,建国后归属洞山乡,6 0 年代始兴,先后分属洞山、公园街道办事处。经安徽省民政厅地名委员会批准,1 9 8 9 年从洞山街道、公园街道各划出一部分成立朝阳街道,1 9 9 0 年5 月建立机构。辖区东起人民路西侧,西至省工贸学校、建材一厂,南至阜淮线铁路北侧,北到国庆路南侧,面积6 . 5 平方公里。辖区居民1 5 6 5 0 户,人口95915 人,下设9个社居委,地区单位1 3 8 家,其中县级单位5 1 家,地级单位6 家,是田家庵区经济、文化、商贸、金融中心。 境内占地约8 0 亩的市政广场正在建设中。街道办事处驻舜耕小区。1 9 9 9 年,街道社区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被省体委命名为第二批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市“综治模范街道”及“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扎实深入,成为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科普宣传有声有色,被市科协授予先进单位称号;人大代表活动正常有序,受到市人大通报表彰,并被评为全市先进人大代表活动室。 |
公园街道 |
公园街道位于田家庵区北部,原属淮滨街道办事处,1 9 7 9 年从淮滨街道划出,成立公园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东至人民北路西侧,南至国庆中路(西段),西与舜耕镇赵店村,曹咀村相邻,北至淮河大坝,面积2 . 1 5 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田寿路中段与学院北路交接处。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有居民7 2 5 3 户、人口3 2 4 7 1 人,副县以上单位2 6 个,科级单位2 9 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率为1 0 0 % ,并获市委市0授予的模范单位称号;创建文明城区工作被评为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先进单位”;拥军优属工作连续三年被市委、市0、淮南军分区联合命名为“拥军优属模范单位”;殡改工作获“全市殡改工作先进单位”;社区体育工作跻身“全国社区体育先进单位”行列。劳动和再就业工作于2006年元月获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授予的“优质服务窗口”光荣称号。街道党工委2003—2005年获市委表彰的先进组织。2003年获省委组织部表彰的先进党工委。 |
洞山街道 |
洞山街道位于美丽的舜耕山脚下,东至矿业集团大通林场,西至三座窑路,北至淮南铁路,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 1957年4月,田家庵区设立洞山街道办事处。1960年5月田家庵区成立城市人民公社,撤销洞山街道办事处,建置田家庵人民公社洞山分社。1963年7月撤销洞山分社,恢复洞山街道办事处。2000年街道成立党工委。 洞山街道下辖5个社区,即中兴、军民、新村、小街和黎明社区,社区工作人员60人。街道下设4个党总支和25个党支部,党员855人。街道下设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站等机构。辖区居民11552户,常住人口34739人,流动人口615人。 洞山街道辖区内共有行政、企事业单位295家,淮南市委、市0、淮南矿业集团、淮南军分区、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等均在辖区范围之内,是淮南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多年来,洞山街道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类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均在全区前列。先后获得“安徽省先进街道办事处”、安徽省计划生育“示范街道”、淮南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淮南市综合治理“先进街道”、淮南市文明创建“先进集体”、淮南市打传“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街道将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奋勇争先,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使洞山的明天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
龙泉街道 |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龙泉街道 龙泉街道位于田家庵区南部偏西,北倚泉山、对面山刘家山、金家岭、长山、罗山、围山、刺山、火石山,东西狭长。因境内有老龙眼水库、泉山水库,故名龙泉。旧属凤台县王姚乡,解放后先后划属安成乡、黑泥洼乡。又先后分属洞山街道办事处、泉山街道办事处。1 9 8 9 年经安徽省民政厅地名委员会批准,从泉山街道、洞山街道各划出一部分,成立龙泉街道,1 9 9 0 年5 月正式设立机构。 辖区东至市人民0西围墙马路,以路为界,西至望峰岗镇,南至山脊,以分水岭为界,北至淮南铁路南侧,面积1 3 . 6 平方公里。下设10个社区居委会,有居民24652户,78521人。 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原设在东淮村院内,1 9 9 2 年元月迁至柳郢路北端西侧,化三建与市公交公司交界处。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政策符合率均达1 0 0 % ,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创建文明城区工作,被评为市“卫生先进单位”。2003年,龙泉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辖区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充分发挥街道职工和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团结奋进,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继续推进社区改革,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街道党工委被田家庵区委、区0授予“2001—200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两个社区党支部被授予”优秀0中员“称号。 |
泉山街道 |
泉山街道办事处位于田家庵区西部,东接舜耕镇,南邻淮阜铁路,西北与安成镇接壤,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下设东苑、西苑、泉山3个社居委,现有常住人口23046人,街道境内有全国重点化工企业安徽淮化集团、省示范中学淮南二中、泉山运输分公司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近年来,泉山街道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做好社区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劳动保障、离退休人员管理、拥军优属、民政救助等各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先后荣获了“全市计划生育先进街道”、“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街道”等光荣称号。街道现党政一班人,决心团结拼搏、开拓奋进、争先进位,努力做好各项中心工作,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田家庵做出新的成绩。 |
舜耕镇 |
舜耕镇辖2个行政村,11个社居委,9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4568人,拥有乡镇企业1247家,其中集体企业19家,私营企业227家,个体企业1001家,5000万元产值的企业5家,500万元产值的企业19家,2003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2.17亿元,同比增长10%,增加值6.78亿元,实现营销收入22.18亿元,同比增长10%,利税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5.41亿元,同比增长6%,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全年完成项目投资额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2元。党委下设26个党总支(支部),党员706名,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市乡镇企业发展第一镇,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百强镇名列第二的荣誉,获得全国计生工作协会乡级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市综治工作模范乡镇,全省内审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民健身先进乡镇,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全市双拥工作模范镇,全市新建企业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党员电化教育先进集体。镇党委被评为全市“六个好”乡镇党委,被省委命名为全省农村“-”学教活动先进集体,2002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9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抗洪抢险工作先进集体。 |
安成镇 |
安成镇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西部,南依舜耕山、北靠淮河,处于承东启西的显要位置。全镇土地总面积39.9平方公里,人口31743人,下辖7个行政村、7个社区和林场、渔场2个农业经济实体。拥有企业250家,固定资产原值6.16亿元。近年来,全镇人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胆探索,扎实工作,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一步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大跨跃”。2004年全镇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6.6亿元,利税2.13亿元,企业增加值5.04亿元,全市经济运行考核第四名。镇内有淮化集 团、化三建、铁三处、望峰岗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有发强玻璃有限公司、安成树脂厂、东升化工集团等骨干企业。淮南师范学院新校区、省级示范中学淮南二中、淮南市国防指挥中心、省级民营科技园都坐落于此。处于大开放、大发展中的安成镇正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信用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致力于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 |
曹庵镇 |
曹庵镇是淮南市的南大门,北距市区17公里,206国道、311省道和合淮阜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并贯穿全镇。全镇辖11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万,总面积56.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 曹庵镇历史悠久,据史碑记载,建庵于明朝,至清朝光绪甲辰捐修,至于为何命名已无从考查,当时全庵前后大殿两层,东西均有廊房,前殿为泰山殿,后殿为观音殿,殿内均有塑像,每年古历二月十九逢会,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鼎盛时期,庵内有尼姑二十余人,拥有土地数十亩,每年雇佣二、三 十人。至抗战前香火不绝,1939年本地沦陷,尼姑大多避难它乡,庵内只剩几人,至解放后,老尼姑有的已故,青年尼姑还俗,所有庙宇残破倒塌,仅剩有古刹数间,面目全非了。随着庵中能拥、冉庭两尼姑于1988年秋相继去逝后,残破庙宇于1990年春被拆,在原址现建成为曹庵镇人民政府办公楼。 曹庵东北有仁家集,西南方向有张家集,当时仁、张两集集贸市场较为繁荣,1932年,-将寿县三、四两区合并为曹庵区,区署设在曹家庵,并另设新集古。阴历一、三、五、七、九逢集,集市贸易兴隆,仁、张两集逐渐衰落,不在逢集上人。 解放前,曹庵属寿县曹庵区、曹庵乡,解放后乡政府驻地曹庵仍属曹庵区。1958年撤乡建社,改名为东方红公社,1965年划归长丰县隶属杨公区,1983年机构改革,撤销东方红公社,改为曹庵乡政府,1992年3月体制改革撤区并乡,成立曹庵镇。2004年6月,经国务院国函[2004]39号文件批准,将曹庵镇划归淮南市田家庵区管辖。 曹庵民风淳厚,资源、物产丰富,素称“中国草莓第一镇”。境内有毛洼、滚庄两座小型水库,有风景秀丽的宋庄林场,有美丽传说的大孤堆古墓,有无公害干亩桃园和万亩草莓基地,有“玩在黄山、吃在曹庵”之誉的美食城……自2005年4月,曹庵镇整合境内“农家乐”旅游资源,连续每年举办一届淮南曹庵桃花·草莓节,实现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推介草莓、促进发展”这一主题,扩大了曹庵对外交流,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曹庵是农业大镇,这里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特色农产品有:草莓、桃子、蔬菜、西瓜等无公害农产品为主的种植业;有以鸡、鹅为主的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有经济实惠的餐饮服务业和以货运为主交通运输业。. |
三和镇 |
三和镇位于舜耕山脚下,与市区仅一山之隔,东与大通区孔店乡一线,南与曹庵镇毗邻,西于谢家集区杨公镇、孤堆乡接壤。全乡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耕地4.8万亩,辖13个村,147个村民组。 三和原名五叉路。相传吴、邹、徐三姓相争,后经和解成为睦邻,故名三和。解放前,三和乡地区隶属寿县,1965年长丰县建县,划归长丰县管辖。1970年成立三和公社,隶属杨公区。1992年撤区并乡,设立三和乡,辖18个村,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2001年三和乡划鲁岗、金岭、益城三村归长丰县金岭工业区管辖,后经并村减员为11个村。2004年6月三和乡划归淮南市田家庵区管辖,同时金岭工业区解体,岭南、舜耕两村由鲁岗、金岭、益城三村合并成,重新归属三和乡管辖。 该乡属丘陵,由于北靠舜耕山,南接瓦埠湖,地势北高南低,岗涧交错,缺水易旱。平均海拔高58米,土质为褐黏土,兼少量黄土。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4--17度,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年无霜期为200--250天。 全乡耕地4.8万亩,粮食作物以稻、麦为大宗,玉米、豆类、山芋次之,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棉花、大棚蔬菜、西瓜等,养殖业比较发达,享有淮南市“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肉案子、鱼池子”美誉。 206国道贯穿其境,村村通砂石路,北距淮河4公里,南离合肥骆岗机场97公里,水陆空交通较为便捷。 国有、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淮南市伟业家具有限公司、淮南市山河木业有限公司、顺辉锚固有限公司、金翔工贸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入驻三和,矿业集团、淮化集团、联华集团、金大陆集团、淮南市建筑公司、路桥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也在三和投资兴业。个私经济异军突起,带动了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集镇规模急剧扩大。2004年,全乡实现财政收入2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9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800万元。 划入淮南后,三和乡作为淮南市“东进南扩”战略的主阵地,大规模建设即将拉开帷幕,三和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正积极优化经济环境,蓄势待发,迎接即将到来的投资热潮。同时,三和人民真诚热烈欢迎四海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 |
史院乡 |
一、史院乡行政概况 史院乡坐落在自然湖泊——瓦埠湖畔,东距206国道3公里,北距泉山20公里。北面与谢家集区杨公镇接壤,西面与谢家集区孙庙乡相接,东面与曹庵镇和长丰县徐庙乡毗邻。全乡辖9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庄,161个村民组,总人口20481人,其中农业人口20110人,贫困人口868人。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0亩。 史院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农作物主要以优质水稻、小麦、棉花为主,是优质粮生产基地, 特色作物有草莓、花卉、大白桃、反季节蔬菜等。现已基本建立了瓦埠湖水产养殖、养猪、养鸭、养鹅四大养殖基地、涧坝村王下郢草莓栽培基地和史院村东下郢花卉苗木经果林种植基地,并已形成规模,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外地客商主动上门求购,产品很受欢迎。 史院乡水资源十分丰富,南部以鸭舌状逐入瓦埠湖,正常水面面积7500亩,水产资源极其丰富,其中的银鱼、瓦虾和毛刀鱼素称“瓦埠湖三秀”,远近闻名。在瓦埠湖边已形成10万只蛋鸭养殖、万只大白鹅养殖、千亩毛蟹养殖和千亩红菱、芡实水生经济作物等四大养(种)植基地。 2003年,全乡遭遇特大洪水的侵害,大面积农田被淹,大批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惨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我们抢抓机遇,实施了保庄圩建设和移民迁建两大改变湾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1265户灾民移居到安全区内,10余公里防洪大堤将彻底根治洪水灾害。10.5公里的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2005年10月底将如期竣工。不久一个风景秀丽,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鱼米之乡,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自然条件 乡内地形北高南低,多为洼冲坡地。本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全年无霜期230天,年降雨量900毫米左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易涝。流经我乡的瓦埠湖和乡内的杨大塘、联合湖为全乡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了保证。 三、经济情况 2004年水稻种植面积23566亩,小麦种植面积12506亩,粮食产量16046吨;油料种植面积12236亩,产量14630吨;棉花种植面积1028亩,产量450吨;家禽出栏数17万只,生猪出栏数8200头,农村牧渔总产值539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632万元;完成财政收入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47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