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济宁 >> 汶上县 >> 刘楼镇 >> 吴堂村

吴堂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吴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吴堂村简介

  吴堂村位于刘楼镇东部。全村共1个村民小组,76户,346口人,其中党员15人。该村现有农业用地370亩,其中大多为种植小麦、玉米。该村无集体经济,村民多数在外务工,有私营家具厂一家,小型养殖户数家。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5人,支委3人,村委3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秀为退休教师,村文书吴则旺。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吴堂村“两委”班子工作开展顺利,制定了制度,落实了活动场所。吴堂村大多数青壮年在外务工,在家的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少数几户发展了家畜养殖业。目前有两条主干道,道路交通情况较好,整体村容整洁保:有小学一处,解决了附近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村和谐稳定,近几年未发现-户,无矛盾纠纷未化解情况。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830112 272100 0537 查看 吴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吴堂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吴堂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孔庄村

  孔庄村位于刘楼镇东北部,共有耕地1437亩,306户,1393口人,6个村民小组,党员44人,2012年被授予市级文明村、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   近年来,在刘楼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狠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廉政图书室、红色e站、廉洁教育课堂为阵地,对全村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会、座谈会、讲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种党性教育活动。利用百姓大舞台等,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市级留守儿童活动站,组织“爱心妈妈”、“爱心党员”开展对全村40多名留守儿童开展志愿帮扶活动。注重发展村集体经济,想方设法寻求村级经济的增长点,把村办公室多余的房屋租赁给一家服装厂,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给本村留守妇女提供了一条赚钱的门路。同时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发展加工、养殖、种植等,村内现有服装加工点2处,养殖户17家,种植户5家。   

黄庄村

  黄庄村地处汶上县刘楼镇西北,是一个拥有960亩耕地,270户,1020口人的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3名。近年来,黄庄村党支部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工作,村党支部在干部和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黄庄村大力发展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生猪养殖户、獭兔养殖户达50多家, 每年都组织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前往大城市去打工,家庭妇女在附近服装厂打工,他们为全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善饮水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整治村庄环境,不断提高整体水平。2012年,全村投资50余万元,完成小胡同硬化、下水道铺设、花砖铺设、绿化、主街道粉刷等,进一步完善整治村容村貌工作,使全村的环境更加整洁。被授予“市级文明村”、“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示范村”、“计划生育自治模范村”、“五个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新河头村

  新河头村概况   新河头村位于刘楼镇南部,毗邻南旺东北部,全村223户,1006人,年人均收入8360元,劳动力600人,7个生产组,耕地面积910亩,全村共有党员21人。村两委班子进行承诺,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两委成员接受了镇党委组织的专题警示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党纪政纪意识,做到公正办事、廉洁办事。同时,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人组成述廉评议小组,成立纪检小组,对村干部思想、作风、廉洁等方面进行无记名廉政测评,提出整改意见,激发村干部自我监督意识。村干部廉洁自律,为民服务,坚持执政为民,党群关系融洽,群众满意度高,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着力建立健全惩防并重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机制。积极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上王村

  上王村位于刘楼镇西北部,北邻次丘镇,全村636人,749亩耕地,村庄占地面积168亩,环乡路纵贯南北。上王村两委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在今年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计划总投资310万元。全村已新修主街道1.2公里,新修胡同巷5.4公里,铺设渗水砖7200㎡,疏挖排水沟3800m,粉刷墙壁12000㎡。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中,我们不等不靠,积极动员群众捐资捐劳,全村群众及在外人员共捐资30多万元,同时用好“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县镇财政扶持政策,解决资金难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出义务工,清理村内卫生,并让党员群众代表全程监督,村两委成员全部靠在工地,把好质量,让群众满意。在下步工作中,我们村两委一定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吴堂村

  吴堂村位于刘楼镇东部。全村共1个村民小组,76户,346口人,其中党员15人。该村现有农业用地370亩,其中大多为种植小麦、玉米。该村无集体经济,村民多数在外务工,有私营家具厂一家,小型养殖户数家。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5人,支委3人,村委3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秀为退休教师,村文书吴则旺。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吴堂村“两委”班子工作开展顺利,制定了制度,落实了活动场所。吴堂村大多数青壮年在外务工,在家的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少数几户发展了家畜养殖业。目前有两条主干道,道路交通情况较好,整体村容整洁保:有小学一处,解决了附近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村和谐稳定,近几年未发现-户,无矛盾纠纷未化解情况。   

张庄村

  张庄村位于刘楼镇东南约5公里处。全村共四个村民小组,165户,752口人,其中党员17人。该村现有农业用地814亩,其中小麦、玉米791亩,园地0亩;林地面积17亩,蔬菜面积6亩,其中塑料大棚6亩。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2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00元。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7人,支委3人,村委3人,大学生村干部0人,其中有2人是兼职。全村人均收入5700元,主要靠外出打工和种地,副业方面,只有12家生猪养殖户,存栏量约110头,其中母猪30头   村内道路已经硬化,但因过往车辆较多,已经严重毁坏;水、电、广电、网络均已接通;有保收田814亩;致富项目主要是有12家生猪养殖户;村内建设了两委办公室、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室;村内曾有村容保洁员,但因工作拖欠,该岗位已空缺;健身广场已有场地,正积极争取教体局健身器材;村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就业措施,全村社会稳定情况总体较好   

前岗村

  前岗村位于刘楼镇东南部,毗邻泉河西岸,全村186户,726人,年人均收入8360元,7个生产组,耕地面积789亩,全村共有党员14人。   自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工作以来,我村在县级机关和镇党委的指导帮助下,根据本村工作实际、突出重点,不断加强村级各项组织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结合本村发展的各个阶段,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整个农村工作始未,通过党风廉政建设,使干部党员受教育、村庄得发展、农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推动和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进程。   

后岗村

  后岗村位于刘楼镇东部,总人口889人,243户,党员28人,预备党员3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0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洁化,绿树成荫,自然环境优美,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创建了文明、富裕、稳定、和谐的新农村。   

邵老庄村

  刘楼镇邵老庄村有4个村民小组,790人,180户,1140亩耕地。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突出抓好村庄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建设和村级班子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经多方筹集资金,投资15余万元将村内主要道路和出村道路进行硬化,投资3万元新修道路1条600米,维修道路2条1500米,栽植绿化树500余颗,并铺设了下水道。村投资近6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的文明一条街,设立了宣传栏、政务公开栏、计生宣传栏等栏目,清除了路面“三堆”,粉刷了墙壁,安装了路灯,通过卫生综合整治,使我村更加亮化、美化。   利用文明一条街和村科技技术文化大院积极开展“学科技、树立文明新风”活动,坚持“十星级”文明户摘挂牌制度,大力开展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维护社会公德活动,坚持依法依德治村,教育村民做合格优秀村民,始终坚持了党员、村民参政、议事制度,村里重大事情先请党员、村民代表讨论参与,然后村两委审定。村里的收支情况定期张榜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村未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事件。   狠抓村两委自身建设,用县委《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使党支部成为群众的领头雁、贴心人、引路人。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约束两委成员的规章制度,建立了一支能打善拼、团结奋进、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好队伍。   

刘楼村

  刘楼村位于刘楼乡政府驻地,全村254户,1007人,耕地950亩,共有3个村民生产组,全村有党员21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级班子健全,村两委成员共4人,其中,村“两委”交叉任职3人,村里各项事业发展较快,村内现有箱包厂1处,农贸商城1处,村内道路硬化、美化、绿化,村风淳朴,社会稳定,社区建设走在全乡前列,刘楼社区二期工程已完工,可安置群众257户,刘楼村各项工作都走在全乡前列。   

苑村村

  刘楼镇苑村地处镇驻地东南,村风朴实,总人口728人,全村5个村民小组,183户,户数较多的姓氏是杜姓140户;全村耕地面积920亩。村两委成员人数3人,党员总数16人,其中女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3人。   农业种植方面,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大多是自家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种植;养殖方面,以养猪为主,全村大约有60户左右;约40%的劳动力在外务工,主要从事建筑、服装行业,2012年村人均纯收入8114元,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苑村计划生育工作在全镇属于先进村,2012年9月承办了县规范化村级档簿板资料现场会 。信访工作稳定,无重大事故、无重点-户。   该村是镇环境综合整治第二批重点村,主要问题是资金缺口,由于无村集体经济收入,所以资金正筹备中;文化广场场地面积大约500平米,已安装了健身器材,有待进一步完善。   

辛海村

  辛海村基本情况    辛海村位于刘楼乡东部,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6亩;全村共780户3036人;一个党支部,105名党员,党支部支委5人。辛海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一是种小麦、玉米、花生、黄豆、蕃薯等农作物收入;二是养猪、鸡等禽畜收入、三是外出务工收入;四是种粮补贴等。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种养停留在传统方式上,效率低下。2012年村民年人均收入5685元。村民民风淳朴,精神面貌较好。      

陈村村

  陈村简介   陈村村地处刘楼镇驻地东部,该村辖4个村民小组,235户1025人,现有耕地1106 亩。村设1个党支部,全村共有正式党员3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里主要发展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产业,目前村“两委”成员共4人,班子健全、稳定,带富能力强,村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实现了机械化,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五通”和村容村貌“五化”,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   

大坝口村

  大坝口村座落在汶嘉线公路以西,刘楼镇西南,距镇中心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3个村民组,共469户,1533口人,24名0员,村两委成员4人,全部交叉任职,班子坚强有力,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880余亩、窑地80亩,荒片地100亩,群众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本村先后荣获县“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镇“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李大庄村

  李大庄村位于刘楼镇西北部,全村267户,1106人,5个生产组,耕地面积1500多亩,党员28名。李大庄党支部多年来带领全村所有党员学习在新时期下党的廉政自律知识,-以来,我们认真对照“整整衣、照照镜、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支部书记以身作则,支部委员率先垂范,支部成员争当模范,党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大大改善。召开支部大会,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方针、运用及时刻提醒全体党员。实行财务公开、透明,从源头上解决易影响党风廉政的问题。结合县工作组开展工作。多方面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设立了意见箱,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   

下王村

  下王村位于刘楼镇西北部,全村总户数350多户,人口1500余人,全村有劳动力950人,其中,从事种植业380人,从事养殖业350人,外出务工220人,分别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3 %、25.6 %、15.1%,常年和季节性务工经商达650人次。全村有耕地1600亩,林地300亩,土壤黑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合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   1、村内主导产业特色明显。下王村的主导产业为养殖业,种植业和劳动力输出稳定发展。全村有养殖专业户150户,蛋鸡饲养量5000多只,生猪饲养量800头,养殖业产值达100万元。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0%,该村引进的速生杨长势良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种植业产值为330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0%。全村共有运输车30台,其中大型长途运输车2台,运输业正在蓬勃发展。   2、农业产业化经营具备一定基础。下王村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一批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种粮专业户、运输专业户。   3、少年儿童入学问题基本解决。河西小学坐落该村南部,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该村还建设了幼儿园,适龄少年儿童已全部入学接受正规教育,辍学率为零。   4、村民看病问题基本解决。村内有一个卫生所(两个卫生室),3名镇村医生,可以保证诊治村民常见病。镇卫生院距本村很近,村民就医方便。   5、村民文化活动场所较完备。村内有红砖场地篮球场一处,综合活动室两个,可供村民看书学习、开展科普教育和文体活动。村民还组织了两个农民乐队,农闲和逢年过节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6、村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村民住房砖瓦化率95%,人均居住面积23平方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该村自筹资金对全村路面进行了统一硬化,路两旁修建了排水沟,排水通畅。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88%。村内街道进行了绿化。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实现了亮化。   7、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全村有98%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20户30人纳入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   

小坝口村

  小坝口村简介   小坝口村地处刘楼镇驻地南邻,村内有省道汶金线南北穿过,南与南旺镇相邻,人文荟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该村辖10个村民小组,420户1625人,现有耕地1536亩。村设1个党支部,全村共有正式党员4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   近年来,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深入开展党建工作、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改革发展不动摇,开拓创新,不懈追求,实现了四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和协调发展。    该村有着深厚的书法渊源,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法名家辈出。1990年该村被命名为“全国书法村”,著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忠祥曾亲自为该村作电视讲解,山东电视台、《济宁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该村进行了专题报道。现成立了农民书画,社多年来,小坝口村继承了优良的书法传统,并不断把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优良的传统,感染了一批又一批书法爱好者,涌现出了一大批老、中、青、少农民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习文练字,翰墨飘香成了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陈庄村

  汶上县刘楼镇陈庄村位于汶金线东侧,刘楼镇北部,全村总人口2063人,总户数590户,耕地2025 亩,村支两委成员8名,党员45名。   一、村内领导班子健全有力。按照“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村两委班子做到团结务实、勤政爱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   二、村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主要街道已得到硬化、绿化和美化。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积极推行“三改”,改水、改厕、改厨工作得到落实,“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经完善,98%以上的农户用上自来水。村内雇用了2名保洁员,使村街道路得到了日常维护、环境卫生保持了清洁,建立了长效防治机制,做到了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管理有序。   三、村内经济蓬勃发展。陈庄村围绕农民增收做文章,积极与县园林处洽谈,使100余亩的花卉苗圃园落户我村,恒福食品厂、金华食品厂、济宁牧鑫饲料有限公司、济宁景泰服饰、济宁汇文服饰、济宁好兄妹服饰等企业和向阳惠客超市等相续在我村落户。同时,积极鼓励致富群众实施家庭创业, 现已发展服装加工厂4处,解决了我村及附近35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我村积极做群众工作,号召群众转变思想,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发展种植高价值、高收入经济作物。2010年以来,号召全村群众进行小麦良种培育,每年使全村增加收入23余万元,人均增收180多元。我村现已发展百头养猪场4户,50头养猪场25户,散养户150余户,提高了群众的收入。   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素质全面提高。村两委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抓经济的同时,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握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我村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革除陋习。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建立了市级留守儿童活动站,健全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活动站设有视频聊天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配备了电脑、电视、亲情电话、图书、档案橱、文体活动器材等,制定了管理制度和活动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娱乐场所。。   六、社会治安良好,科教文卫协调发展。我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无刑事案件,无影响恶劣的村民纠纷,无黑恶势力,无-和非法宗教活动,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村内和谐稳定,无造成重大影响的不稳定事件,无越级-或集体-事件。我村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0%。积极开展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阵地建设有力,村内显著处建有宣传栏、公开栏,村民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设施完备,有线或无线电视入户率达95%。村内卫生室医疗设备良好,医务人员合格,服务功能完备。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和计划生育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基本达标。   

罗庄村

  刘楼镇罗庄村现有农户486户,常住人口2010人,是刘楼镇的大村。驻地面积约1000亩,耕地面积1867亩,上年人均纯收入约为6000元,主导产业主要是豆制品加工,主要种植农作物是小麦、玉米。村里近60%的农户都外出打工,农民生活不断富裕。罗庄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里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庄事务的正常运转基本全靠财政转移支付,无力开展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形象短时间内难以取得质的提升,资金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障碍。农户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农业种植,增收致富途径比较狭窄。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猛增。在物资生活等到满足的同时,农民更加追求精神上的需求,对文化和技术的需要略显紧迫。   

徐老庄村

  徐老庄概述   徐老庄村隶属于蜀山花园社区,位于刘楼镇南部,与南旺镇接壤,南郭线贯穿南北,全村741户、2831人,耕地面积3669亩,旧村占地1184.5亩。加大投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该村目前形成了四横四纵道路网络,全村道路里程8.6公里,全村741户,人人喝上了甘甜爽口的自来水。为彻底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位 ,在提倡清洁能源推广利用的同时,全村还开展了人人都是“清洁卫士“活动,家庭卫生、公共环境得到根本改观。   

徐牛村

  徐牛村位于刘楼镇东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648户1690人,现有耕地2408亩,全村共有正式党员42名,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徐牛村认真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大事项经集体研究,村级事务做到办理有依据、决策按程序、管理合规定、过程民参与、结果全公开,按照规定流程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优质服务。村务监督委员成员列席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开支的村民委员会会议,对村级收支、村主职干部履行职责、村内财务收支等行为情况进行监督。鼓励村干部充分用好县、镇有关党员创业政策,鼓励村干部带头创办各种新经济组织,发展农村经济。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抓好党员形象示范工程建设,设岗定责,重点培养一批带头党员户,充分应用示范典型引路、示范推动的龙头作用,形成“比、学、赶、超、帮”的良好氛围。   

天庙村

  天庙村位于刘楼镇政府驻地东2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73户,总人口741人,其中党员17名。该村现有农业用地1050多亩,其中小麦、玉米1050 亩,园地0亩;林地面积0亩,蔬菜面积0亩,无塑料大棚。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1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1500元。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7人,支委3 人,村委3人,大学生村干部0人,其中有0 人兼职。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收入在农民的总收入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种植业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农网改造和道路村村通工程已经全面覆盖本村,电话、手机进户率较高,村内主要路段都已硬化,交通较便利,安全饮水工程也已经完工,户户通有自来水。村支书在村中威望较高,镇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能够不折不扣的落实,对减轻农民负担、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各项惠农政策,大多数农户都表示满意和支持;该村邻里和谐、社会稳定。   


吴堂村特产大全




吴堂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