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岭村简介
岳家岭村位于杨柳镇镇西南部,地处丘陵,村地理位置相对落后。全村共有2个村民生产小组,150户,总人口540人。其中党员19人,高中以上学历9人。现有农业用地1137亩,其中小麦、玉米900亩,花生60亩;林地面积157亩,蔬菜面积20亩,其中塑料大棚0亩。至2012年底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26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9元。村中一主干道为水泥路,未实现村户户通的目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831107 | 272100 | 0537 | 查看 岳家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家沟园村 |
家沟园村位于杨柳镇正西方向,距杨柳镇驻地1.5公里,是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的村。全村共有105户,现有人口430人,其中耕地面积700亩。该村全村党员10人,其中有1名女党员,有2名支部委员,村支部书记为张佑文。 本村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其中农业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少部分村民种植陆地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农民年人均收入约6520元。该村村集体收入很少。由于距离镇驻地较近,该村商贸业不发达。目前,还有2个小型超市和2个便利小店。 |
东琴柏村 |
东琴柏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1、该村位于镇驻地东南2公里处,地处泗河平原,土地肥沃,全村共有426户,1710人,其中劳动力1135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06人。 2、该村现有农业用地3450亩,其中小麦、玉米1500亩,林地面积300亩,蔬菜面积1300亩。 3、该村2012年全村播种面积3252亩,粮食总产量1328吨,单产409公斤,农业总产值28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950元。 二、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1、该村共有党员43名(高中以上学历8人),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1人兼职。 2、党支部书记张吉兵兼任村主任。该同志1969年生人,高中文化,2001年加入中国0,2004年至今继续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 3、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该村两委班子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他村级组织健全,坚持四民主三公开,村理财小组、议事小组定期对村内财务、事务进行研究,对群众公开,积极探索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形成了村级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村民收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该村是一个平原村,以农业收入为主,近年来,重点以种植西瓜、土豆、白菜、萝卜等高效农业为主。现有农业用地3000亩,其中小麦、玉米1500亩,林地面积300亩,蔬菜面积1300亩,其中塑料大棚900亩。 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该村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实现户户通硬化路,村容村貌良好。电力设施良好,100%村民通了电。90%的村民饮用县城自来水。完成了电话村建设并接通宽带。所有耕地均能浇水,实现旱涝保守。有高效农业致富项目,人均一亩棚,户均存款20000元。有办公场所、卫生室。有一处幼儿园。有一处文化室。有一处群众健身场所。通过协调为该村安装卫星直播电视接收机300套,大多数群众看上了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3、农村和谐稳定情况。 该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良好,无刑事治安案件,无-等不安定因素。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未出现计划外或婚外生育情况。该村村务财务公开情况良好,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小麦补贴已发放到村民手中,新农合参保90%以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社会救助、抚恤金发放等均对村民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
乔家村 |
1、泗水县杨柳镇乔家村位于杨柳镇驻地以东5公里处。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340户,1430口人。党员32人。 2、现有农业用地1980亩,其中小麦、玉米800亩;林果地面积920亩,蔬菜面积30亩,塑料大棚60亩。 3、2012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
仓上村 |
仓上村基本情况 1、泗水县杨柳镇仓上村位于杨柳镇东南方泗河北岸,土地平整,环境优美。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397户,共1274人,其中残疾人10人,65岁以上老年人220人(百岁老人1人),孕产妇11人,0-6岁儿童71人,重大疾病患者5人。 2、现有耕地1950亩,人均1.3亩,其中小麦、玉米500亩,林地面积200亩,蔬菜面积200亩,西瓜、大蒜1000余亩。村里水利条件好,所有农田均可水利灌溉。 3、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40余万元,劳务输出200余人,其中30人出国务工,其他收入为农作物为主,农民人均收入4000元。 |
山河西村 |
杨柳镇山河西村位于泗水县城西北,全村4个村民小组,180户,人口683人。其中党员23人,高中以上学历20人。现有农业用地1100亩,均为小麦、玉米用地。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
山河东村 |
山河东村,位于杨柳镇镇驻地西南,全村共有63户,人口324人。据统计,我村共有耕地788亩。村民以种植粮食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该村劳务经济发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该村经济状况较好。外出务工人员不但带来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从而也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全村富民强村目标的实现。 |
吴家庄村 |
吴家庄村位于杨柳镇南部2公里处,全村91户346口人,耕地面积1023亩,全村共有党员15名,两委班子成员4名,“两委”班子健全,战斗力较强,西瓜种植是该村传统产业。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13600元。2013年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和文化娱乐广场,村级活动场所内办公电话、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图书等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规章制度上墙。充分发挥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为村民学习、了解信息提供便利。发挥了活动场所的功能,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农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的中心,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技术培训的阵地。 |
东里仁村 |
东里仁村位于杨柳镇东南方向3公里处,全村180户711口人,耕地面积1392亩,全村共有党员23名,两委班子成员4名。瓜菜种植成效较好,以种西瓜闻名远近。畜牧业以羊、猪为主。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16500元。村级活动场所内办公电话、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图书等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规章制度上墙,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特别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学习、了解信息提供了便利。发挥了活动场所的功能,使村级活动真正成为农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的中心,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技术培训的阵地,凝集民心的载体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
西里仁村 |
杨柳镇西里仁村基本情况。该村位于杨柳镇驻地西南6华里,全村共有人口1206人,350户,拥有耕地1550亩,主要种植西瓜.小麦等农作物,去年人均纯收入5600 元,一处完全小学,一处卫生室,5处小卖铺。有空心砖厂.养猪场和一处制衣厂,年收入均在10万左右。村有党员45名,支部书记刘凯,委员郭伟.刘兴同,班子成员学历都是高中文化,村里没有集体收入。 |
小厂村 |
小厂村是我县仅有的平原乡镇杨柳镇的一个普通行政村,位于我县西北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和水利设施比较完好,全村共296户人家,总人囗1054人。全村总面积2124亩,耕地面积1884亩,人均土地1.79亩,人均年收入在三千元左右,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花生,全村只有几户人家种植西瓜,绝大部分人家没有种植经济作物。集体经济薄弱,没有集体企业。全村有45%左右的年青人外出打工。 |
大颜庙村 |
杨柳镇大颜庙村位于杨柳镇西南,总人口约560人,140余户,党员9名,土地500余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少量种植花生。村民多外出打工,部分在杨柳镇打工。在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该村支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村经济得到显著的提升。 |
田家庄村 |
杨柳镇田家庄村,位于杨柳镇驻地东南部3公里处,耕地面积671亩。全村共有住户89户,人口385人,党员12人,2011年人均收入8866元。村两委成员3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杨立壮,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能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该村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及西瓜等经济作物。近年来,田家庄村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村内实现了主要街道硬化、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网覆盖全村。全村农业生产持续增加,形成了以西瓜种植为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积极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文明宣传教育,形成了积极向上、淳朴的村风民风,村内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发展。 |
于家泉村 |
于家泉村位于杨柳镇南部,全村共158户,总人口578人,耕地面积1260亩,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外出打工人员150人,长期在外打工人员80人,困难户30户,低保户20户。 |
杨柳村 |
杨柳村位于杨柳镇驻地,全村现有住户240户,人口930人,党员41人,党支部成员5人。该村村支部书记为朱瑞平。 本村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其中农业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年人均收入约6720元。村里集体收入很少。目前,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6%,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在新农合政策下,全村约有98%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这让村民有了更坚实的医疗保障。 |
郝家村 |
郝家村,位于杨柳镇镇驻地西南,全村共有232户,人口756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280亩。近几年来,杨柳镇郝家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郝家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下,以自身条件为出发,大力发展肉鸭养殖业和土豆种植业,在郝家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郝家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肉鸭养殖和土豆种植专业村。 |
小颜庙村 |
小颜庙村位于杨柳镇西南方向2公里处,全村71户360口人,耕地面积694 亩,全村共有党员16名,两委班子成员3名。以小麦、花生等农业作物种植为主,畜牧业以羊、猪为主。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 元,村集体收入12000 元。村级活动场所内办公电话、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图书等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规章制度上墙,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特别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学习、了解信息提供了便利。发挥了活动场所的功能,使村级活动真正成为农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的中心,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技术培训的阵地,凝集民心的载体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原0曲泗工委会址(钱杰东烈士故居)始建于80年代中期,位于小颜庙村,是我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20年来,在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广大群众开展政治、文化、科技学习和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0年被中国文化扶贫委命名为“万村书库工程”,其中征集了2000余册(件)党史、藏书和纪念文物,2007年被授予“济宁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大白沟村 |
大白沟村,位于杨柳镇镇驻地西南,全村共有173户,人口629人。据统计,我村共有耕地1686亩。村民以种植粮食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该村劳务经济发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该村经济状况较好。外出务工人员不但带来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从而也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全村富民强村目标的实现。 |
小白沟村 |
小白沟村位于杨柳镇西南部,小白沟村属于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村落,现有耕地面积562亩,大部分种植玉米和小麦,花生61亩。该村共有12户,人口总数526人,有党员14名。村支两委成员4人,贫困户7家,150名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从事加工、建筑等行业。 |
西朱村 |
西朱村共有人口660人,耕地1100亩,主要种植花生、小麦、玉米,去年年人均纯收入约为3200元,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村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缺少学习场所和学习书籍。该村土地虽为平原地形,但水利设施较差,灌溉条件一般。通过村户通工程,已对村内道路完成硬化。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村中闲置土坯房较多,道路两旁垃圾还没有实现全部入池,严重影响了该村的整体环境。该村无集体收入。 |
东朱村 |
东朱村位于杨柳镇西北部,地处我县平原地区。现有农户424户,人口2306人,耕地面积2100亩,年人均收入3000元,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养殖业为辅,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5%以上,但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才刚起步,普遍还不够富裕。 |
孔家村 |
孔家村全村共有550户,2140人。是济宁市委、市政府命名的第一批“小康模式村”。村党支部多次被泗水县委、镇党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多次被县、镇授予“爱国卫生先进村”、“农村经济强村”、“社会治安先进村”、“精神文明先进村”、“村庄规划先进村”、“乡镇企业明星村”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杨柳镇孔家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村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注重班子队伍建设 多年的工作经验证明,一个村的工作如何,关键要看这个村“两委”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孔家村狠抓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实了村支两委班子,建立健全民兵连、团支部、妇代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基本达到知识化、年轻化、革命化的要求。在建立健全有关组织的同时,根据孔家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奖惩制度等,将职责制度挂牌上墙,按制度对村组干部进行分工并相互监督。对村的党务、村务、财务实行按月召开党员、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公开、公示,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使全村上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群众的领路人,孔家村两委成员把“为官一任,造富一方,村里的经济发展了,条件改善了,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作为自已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村集体筹集资金30余万元完成了村里3000米路面硬化工作,村内道路全部安装了路灯,村内建有三纵五横八条主要街道,墙面全部粉刷了文明宣传标语;投资10多万元架设了自来水管网,解决了群众的清洁用水问题。同时,在村内新建了占地600平方的文化广场,并购置了健身器材,广场集休闲、文明宣传为一体,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生活。 经过艰苦探索,孔家村的各项工作已步入规范,村级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群众素质明显提升,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紧跟”的良好风气,有力的促进了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孔家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基地。 |
中里仁村 |
杨柳镇中里仁村是位于杨柳镇政府驻地南部,全村共259户,1070人,全村耕地面积2103亩,是杨柳镇西瓜种植基地。近几年来,特别是开展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中里仁村党支部一班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几年以来,中里仁村先后获得县级“生态文明村”、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杨柳镇政府授予“农业生产先进单位”。 中里仁村具有悠久的西瓜种植传统,但由于种植方式传统,技术含量不高,再加之销售渠道不畅通,所以村民的效益非常低。为破解群众增收难的困局,村党支部组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水源条件好、土地适宜等优势,通过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经验,通过党员带头的方式,在全村推广了大棚西瓜种植,使原有的种植模式向新型的种植模式发展。同时,村两委应对销售难的问题,通过村两委牵头成立了西瓜销售协会,协会成员以西瓜种植大户和经济能人为主,有力的促进了西瓜的销售,每年西瓜丰收季节,外地客商络绎不绝的到地头收购西瓜。几年下来,中里仁村形成了大规模的大棚绿色西瓜种植基地,从而带动了周边村庄的西瓜种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中里仁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以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铸就了整体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支部班子。中里仁村大力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凡属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体财物、宅基地安排、救灾款项分配、兴办公益事业、发展党员、推荐先进、二胎准生指标等重大问题都毫不保留向群众公开。全村党员干部严格按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办事,用党纪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财经制度、不用公款接待上级领导和相互吃请。近几年,全村做到了零招待,密切了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称赞。近两年来,无一起集体-事件发生,村内呈现出安定、向上的发展状态。 |
郭家庄村 |
郭家庄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1、该村位于镇驻地东北3.5公里处,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239户,830口人,其中外出务工79人。 2、该村现有农业用地1300亩,其中小麦、玉米200亩,林地面积100亩,蔬菜面积1000亩(塑料大棚900余亩)。 3、该村201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9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 二、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1、该村共有党员13名(高中以上学历3人),支委3人,村委3人,其中1人兼职。 2、党支部书记邵代平兼任村主任。该同志1967年生人,1987年12月参军,1990年加入中国0,1992年退伍,1995年-1997年任该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2003年自谋职业,2004年至今继续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 3、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该村两委班子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他村级组织健全,坚持四民主三公开,村理财小组、议事小组定期对村内财务、事务进行研究,对群众公开,积极探索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形成了村级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
楚夏寺村 |
楚夏寺村简介 楚夏寺村位于杨柳镇南部,全村共404户,总人口1560人,耕地面积1340亩,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外出打工人员400人,长期在外打工人员300人,困难户50。低保户 |
岳家岭村 |
岳家岭村简介 岳家岭村位于杨柳镇镇西南部,地处丘陵,村地理位置相对落后。全村共有2个村民生产小组,150户,总人口540人。其中党员19人,高中以上学历9人。现有农业用地1137亩,其中小麦、玉米900亩,花生60亩;林地面积157亩,蔬菜面积20亩,其中塑料大棚0亩。至2012年底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26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9元。村中一主干道为水泥路,未实现村户户通的目标。 |
河套园村 |
河套园村简介 河套园村,位于杨柳镇西南方向,距杨柳镇政府驻地4.5公里。全村共有210户,804口人,党员22名,低保户6户,其中外出务工120人,主要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为主,从事装修行业。主要姓氏有孙、姜、孔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1600亩,人均1.99亩。2009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架桥一座,修建蓄水库,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现有农业用地146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2012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96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 |
滕家庄村 |
滕家庄村简介 泗水县杨柳镇滕家庄位于杨柳镇西南方向,全村共 2 个村民小组195户,805口人,其中党员 21 人。该村现有农业用地1570 亩,其中小麦、玉米1570亩,园地 0亩;林地面积 0 亩,蔬菜面积0亩,其中塑料大棚0亩。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2512000 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 0 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2100 元。 |
周家庄村 |
周家庄村简介 周家庄村位于杨柳镇西南部,东北临河套园村,西北靠滕家庄村,西接曲阜,距镇政府6.5公里。全村共有192户,总人口687人,耕地面积约1258亩。村里无矿产资源,土地平整,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与外出打工。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和花生。村民家庭养殖鸡、鸭、鹅等动物家禽,但没有形成规模。村里只有一处养殖场,规模小,吸收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有限。村里的中学毕业的年青人几乎都外出打工。 该村村委共有2名村委委员,在支书陈少杰的带领下,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大岭村 |
大岭村简介 大岭村位于杨柳镇西南,与曲阜接壤。全村共有135户,560人。有耕地1000亩,以农业种植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村集体经济薄弱,除拥有110亩集体承包地外,无其他集体经济来源。据了解,该村集体承包地已对外承包,期限21年,承包费共40余万元,其中30万已做为村户户通配套资金上交镇,剩余10万余元偿还以前历届村集体债务。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全村100多名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以干装修或其他零工为主,另有一户养鸭,若干零散养猪户,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 |
小岭村 |
小岭村简介 小岭村位于杨柳镇西南10公里,全村共有49户,129人。耕地面积288亩,多为山岭地,每人1.7亩,机动地14.72亩。属于传统农业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常年平均产量1100斤/亩,灌溉以小土井为主,全村有60多个。村内共有贫困户4户,目前缺健身广场,约需1.7万元。 |
小辛庄村 |
小辛庄村简介 小辛庄位于杨柳镇正南偏西方向,北靠西柳,南临岳岭。全村共有76户,现有人口203人,其中耕地面积798亩。该村村支部书记为高化龙。 本村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其中农业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年人均收入约6720元。村里集体收入很少。目前,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6%,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在新农合政策下,全村约有98%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这让村民有了更坚实的医疗保障。 |
张刘庄村 |
杨柳镇张刘庄村,位于杨柳镇驻地北部2公里处,耕地面积433亩。全村共有住户100户,人口347人,党员7人,2011年人均收入2263元。村两委成员3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庆洋,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发挥作用明显。 该村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及蔬菜等经济作物。近年来,张刘庄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实现了主要街道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农业生产持续增加,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向高效农业转变,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同时积极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村内建设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等文体设施,对村民长期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民风村俗,为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
前琴柏村 |
前琴柏村简介 泗水县杨柳镇前琴柏村位于镇驻地东南3公里,柘沟河西岸。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468户,1731口人,其中党员43人。该村现有农业用地2222亩,其中小麦、玉米1980亩,蔬菜面积240亩,其中塑料大棚60亩。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 |
郭家铺村 |
郭家铺村简介 杨柳镇郭家铺村,位于杨柳镇驻地东部0.5公里处,耕地面积1099亩。全村共有党员25人,住户200户,人口553人,村“两委”成员3人。该村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
后琴柏村 |
后琴柏村简介 后琴柏村位于金线河以西柳镇政府驻地以东,全村总人口有365户1434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938亩。近几年来,杨柳镇后琴柏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后琴柏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下,以自身条件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带领广大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一、注重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为使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召集党员及群众代表会议,讨论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计划生育工作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完善了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并逐一抓好落实,使村级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二是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精密部署,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的党员教育活动,在干部党员中开展了联户帮带创建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对贫困户、残疾人、老年人、有困难的学生送温暖、献爱心。全村党员致富个人与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子帮扶关系,使4名贫困户摆脱了贫困现状。在建党纪念日,按照镇党委的安排,在全体党员中集中组织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实施了大规模的富民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党员带头、群众致富”等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后琴柏村开展了道德评议活动,各村民小组集中对不赡养父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务正业的人群进行了评议和教育。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村内环境整治活动,对村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整顿,达到了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2011年,被杨柳镇人民政府授予“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注重理论武装工作 后琴柏村党支部把理论学习纳入村支部工作的总盘,使此项工作能够常抓不懈,逐步做到正规化。以党支部中心组学心为重点,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专题督查,督促完善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推进了理论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努力探索理论教育方法,分层次、多形式开展了宣讲辅导、理论对谈、专题报告,进一步扩大了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增强了理论教育效果。 |
谷家庄村 |
杨柳镇谷家庄村,位于杨柳镇驻地东北部3公里处,耕地面积293亩。全村共有住户72户,人口327人,党员15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2382元。村“两委”成员3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守华,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发挥作用明显。 该村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及土豆、西瓜、大葱等经济作物。近年来,谷家庄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勤劳致富,开拓进取,不断进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村实现了主要街道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全村农业生产持续增加,形成了以土豆种植为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积极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民风村俗。该村先后荣获“县级文明村”、“五个好农村党支部”、“连续十年无违法生育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
潘家庄村 |
潘家庄位于杨柳镇驻地东约800米处,全村96户,373人,居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是泗水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里各种组织健全,现有党员20人,党支部3人,支部书记1人,支部委员2人,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一、组织健全,管理民主 潘家庄村在依法选举的前提下,选举村中的能人、勤人担任村两委成员,村级领导班子健全,班子成员个个政治觉悟高、工作作风硬。村委会严格发挥民主议政日的重要作用,实行民主决策,建立起了规范地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融洽,领导班子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威望。 二、村庄整治,美化环境 在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该村从2009年起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达到全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六化标准。以丰富群众生活为载体,建设了农家书屋一处,在村中部建成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配备了健身器材10套,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社会秩序和谐安定 几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先安定、再致富”的工作方针,将安定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本村在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人口学校为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主法制教育活动,成立了村治安小组,效果显著。村民遵纪守法的意识增强了。 近年来,村委会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领导班子成员以签名的方式向居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
老泉四村 |
老泉四村简介 杨柳镇老泉四村,位于杨柳镇驻地北部2公里处,耕地面积1217亩。全村共有住户165户,人口624人,党员14人,2011年人均收入2298元。村两委成员3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新平,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发挥带头作用明显,群众评价较高。 该村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及蔬菜等经济作物。近年来,老泉四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村实现了主要街道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户户通有线电视。同时积极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对村民开展了文明宣传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为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老泉三村 |
老泉三村简介 杨柳镇老泉三村,位于杨柳镇驻地北部2公里处,耕地面积1020亩。全村共有住户153户,人口592人,党员18人,2011年人均收入2245元。村“两委”成员3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新明,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能积极发挥带头作用。 该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及少量蔬菜作物。在新农村建设中,老泉三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注重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内主要街道实行了道路硬化,并实施了户户通自来水工程,村内有线电视网覆盖全村。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村内主要街道粉刷了文明宣传标语,对村民进行了文明宣传教育,村内形成了良好的民风,为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平稳、向上的环境。 |
老泉二村 |
杨柳镇老泉二村,位于杨柳镇驻地北部2公里处,耕地面积1572亩。全村共有住户200户,人口809人,党员21人,2011年人均收入2294元。村两委成员3人,党支部书记:刘果,村主任:张庆新,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带头作用明显。 该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和肉鸭养殖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间或种植少量蔬菜作物。近年来,老泉二村重视加强新农村建设,全村实现了主要街道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户户通有线电视。农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形成了以肉鸭养殖为特色的养殖专业村。同时村内积极进行了文明生态村建设,主要街道粉刷了文明宣传标语,对村民进行了文明宣传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
老泉一村 |
老泉一村简介 老泉一村位于泗水县杨柳镇驻地北部2公里处,人口居住集中,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水利设施,农田大部分得不到灌溉,基本上靠天吃饭,加上该村以传统农业(小麦、玉米等)种植为主,耕地产出效益较低,农业纯收入每亩地1000元左右,有三分之二的农民靠外出打工为生。目前老泉一村农户164户,人口579人(其中党员13人),耕地1476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94元;村两委班子健全,村两委成员5人。 |
相公店村 |
相公店村简介 相公店村位于杨柳镇东部,属于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村落,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大部分种植西瓜、大蒜。该村共有420户,人口总数1538人,有党员13名。村支两委成员4人,贫困户7家,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主要从事加工、建筑等行业。 |
许家庄村 |
许家庄村简介 杨柳镇许家庄村,位于杨柳镇驻地东南部3公里处,耕地面积601亩。全村共有住户52户,人口261人,党员11人,2011年人均收入8679元。村两委成员3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许兴明,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能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该村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及西瓜等经济作物。许家庄村近年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村内实现了主要街道硬化、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网覆盖全村。全村农业生产持续增加,形成了以西瓜种植为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积极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文明宣传教育,形成了积极向上、淳朴的村风民风,村内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发展。 |
夏李庄村 |
夏李庄村位于杨柳镇东南部,全村耕地面积2391亩,总户数324户,人口1370人。近年来,夏李庄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勤政为民,按照“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拓进取,不断转变观念,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先后多次受到镇党委的表彰。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创造新型康居示范村庄 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中,村党支部围绕夏李庄村建设的规划,认真组织群众加快村庄改造的步伐,加大村庄绿化力度,努力提升村庄品位。首先是抓好村容村貌建设,对村庄道路进行整修,对乱搭乱建进行整理,共整修村内道路5条,清理生活垃圾500方,整理乱搭乱建7处。其次是结合本村实际抓绿化,对村庄沟塘、道路进行全面绿化,栽植了树木。第三是制定了村庄各种制度,提高村民的文化道德修养,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俗。通过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了全体村民的素质,为推动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抓党建促团结,塑造党支形象,不断提高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地位。近年来,夏李庄村党支部坚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思想建设方面,重点抓好骨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他们要服从于大局、服务于大局,号召他们先富快富,引导他们做农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经过努力,该村党员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勤劳致富的本领大大增强。村两委的各项工作,在全体党员的大力配合下,得到了全面发展。 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村党支部坚持公正、公开的民主原则,大力加强和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内的财务和大小事情及时向群众公开,认真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村内重大事情都由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及全体党员共同商定办理,真正实现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使百姓气顺心平,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农村稳定。 |
老官庄村 |
老官庄村简介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23名,支委3人,村委3人,暂无大学生干部。王富生,出生于1956年,于1998年任职于山河西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多次受乡党委好评。近年来,在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积极开展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优势,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主线,带领群众致富。培育和发展了一些区域性特色农业,不断开发优势产品、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科教兴农战略,不断探索新的农业运行机制,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村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农业生产取得了可惜的成效。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