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济宁 >> 曲阜市 >> 时庄街道

时庄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时庄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时庄街道简介

  曲阜市时庄街道位于曲阜市西部,东临鲁城街道办事处,西隔泗河与兖州相望,南与陵城镇以沂河为界,北与姚村镇以泗河为界,327国道横穿东西,西外环纵贯南北,东西约12.5公里,南北约7公里,1996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万亩,总人口5.1万人,5个管理区,48个行政村。时庄街道境属泰沂蒙山前,泗沂河冲积扇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北部略高、南部略低。河流方向随地势而行,东西流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历史上即是人群生息之宝地。据《阙里志》记载:“在周代鲁城归德门外,今名犁铧店,神农试耕之所也。旧有木坊,额‘粟食之源’”。相传汉代木坊已废,由此可知早在五千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生息。境内文物古迹有霍家村遗址、八里庙遗址、古柳村遗址、刘家村遗址、孔村窑址、孔继汾墓群、孔继涑墓群,皆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1万人 75平方公里 370881003 272100 0537 查看 时庄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时庄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李官庄社区 - -

----

查看 李官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安庄村 - -

----

查看 安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代村 - -

----

查看 前代村谷歌卫星地图
古柳村 - -

----

查看 古柳村谷歌卫星地图
郑家村 - -

----

查看 郑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单村村 - -

----

查看 单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楼村 - -

----

查看 红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时村 - -

----

查看 后时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颜村 - -

----

查看 西颜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店村 - -

----

查看 李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田村 - -

----

查看 新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村村 - -

----

查看 黄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孔村 - -

----

查看 小孔村谷歌卫星地图
郭庄村 - -

----

查看 郭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坊村 - -

----

查看 东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霍村村 - -

----

查看 霍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时村 - -

----

查看 前时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颜村 - -

----

查看 东颜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庙村 - -

----

查看 大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辛村 - -

----

查看 西辛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庙村 - -

----

查看 双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安村 - -

----

查看 小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代村 - -

----

查看 后代村谷歌卫星地图
犁铧村 - -

----

查看 犁铧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辛村 - -

----

查看 东辛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村村 - -

----

查看 马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村村 - -

----

查看 张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纪村村 - -

----

查看 纪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伊村村 - -

----

查看 伊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坊村 - -

----

查看 西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坊村 - -

----

查看 前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村村 - -

----

查看 刘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土坡村 - -

----

查看 土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薛村村 - -

----

查看 薛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八里村 - -

----

查看 八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坊西村 - -

----

查看 坊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村村 - -

----

查看 高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罗汉村 - -

----

查看 罗汉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辛村 - -

----

查看 北辛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孔村 - -

----

查看 前孔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孔村 - -

----

查看 后孔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堂村 - -

----

查看 王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杨村 - -

----

查看 后杨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杨村 - -

----

查看 前杨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庄村 - -

----

查看 张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柳村 - -

----

查看 大柳村谷歌卫星地图
孟林村 - -

----

查看 孟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吕村 - -

----

查看 后吕村谷歌卫星地图

时庄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鲁城街道

    鲁城街道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明故城之中,是曲阜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面积28.3平方公里,辖26个村(社区),有9760户,28622人。现有基层党组织112个,其中村级党委1个(南 池党委),党总支14个,党支部97个,党员1964人。2376年,全街道完成财政收入1.1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89万元,增长26.3%和23.7%。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鲁城为主线,以“确保济宁第一方阵、力争位次逐年前移”为目标,突出平衡发展和创新发展两个关键,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抢抓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三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人文、资源三大优势,实施工业立街、民营强街、旅游商贸兴街三大战略,突出工业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大重点,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旧城改造、旅游商贸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个突破,全力推进平安鲁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项建设,形成了三大重点支撑、四大突破牵动、五项建设平衡推进的发展格局,全街道呈现出政治安定稳定、社会和谐进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居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齐鲁乡镇之星、省社会文化先进单位、济宁市经济强乡镇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获“平安济宁”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四年被命名为济宁市“五个好”党工委。   -   经济发展   按照“三二一”为序的发展思路,坚持一手抓顶天立地上规模,一手抓铺天盖地扩总量,大力发展拓展旅游商贸业,积极改造提升主导工业,进一步巩固提高生态农业。现已形成了“四纵四横”商贸街,通过改造,提升了阙里宾舍和曲阜国际大酒店的接待水平;引进了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孔子展览馆等文化产业项目和旅游商贸项 星盛木香屋木业公司目。坚持政策倾斜、精力倾斜、财力倾斜,实行副科级领导干部包保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前民营企业发展到43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1家,重点骨干企业39家,出口创汇企业26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700多户。形成了包装彩印、新型建材、高档造纸、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元件和房地产开发等七大优势主导产业。为突破发展空间受限的制约,于2373年底着手实施鲁城工业园规划,在曲阜工业园征地1500亩,建成“园中园”。南池、大庄、仓巷、红星、南泉等居委充分发挥在集体积累方面的优势,积极创办“园中园”、“区中园”,以此为依托,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和城区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引导优势产业链项目向园区集聚,连片发展。目前,入园项目达到8个,总投资4亿多元。全部投产达产后可新增利税3600多万元。深圳投资5000多万元的加德彩印项目于2376年9月份投产;大庄引进的嘉禾油脂项目投资6628万元,年消化玉米胚芽15万吨,已于去年12月下旬正式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8亿元,利税2600万元。红星引进的中日合资星盛木香屋木业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主导产品木制门全部出口,去年又与美国欧迈支公司合作,新上整体橱柜生产线,产品全部出口。元月7号,又与邹城精益煤化工公司合作,投资1237万元新上涂管生产线,已正式签约。   -   党的建设   坚持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以“两推一选”等办法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目前社区党组织-、居委主任一人兼的18个,“两委”成员交叉任职96人,占总数的68%。“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3岁,高 中以上文化程度94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3人,女干部24人,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坚持因居制宜,分类指导,对各社区居委全年工作实行千分制量化考核,每年初定指标、签订责任书,年中现场观摩点评,年末综合述职考核、兑现奖惩,形成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大体系,充分调动了各居委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积极性。2376年,全街道上缴税收过100万元的居委达13个,其中1237万元以上的1个,600万元以上的1个,237万元以上的6个。南池居委上缴税收1239万元;南关居委上缴税收610多万元。红星、通相圃等规模较小的居委上缴税收在150万元以上。形成了大居委跨越发展、中间居委强力突破、小居委奋力赶超的大好局面。自2376年元月份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根据各社区规模和千分制考核结果,对各社区在职党组织-工资实行统筹,由街道财政统一发放,既解除了党组织-的后顾之忧,又使支部-工资更加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此举使各居党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   -   城市建设   本着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适度超前、永续利用的原则,鼓励城区居委和企业积极参与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在参与城市建设中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2376年,南池、南关、北关、大庄、西关等居委,围绕“两线一 点”(两线:327国道城区段,春秋西路;一点:大庄村庄改造),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旧村居改造的优惠政策,积极对接市里确定的13个城市建设项目,全年新增住宅小区和商业用房30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多元。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各居委共投入1500多万元,大力开展小街巷治理和主要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改善了城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南关商城三期已完成主体工程近半,大庄教授花园、苗孔中瑞酒店、池涯百意四期已立项,西关327路北商业改造等项目正在积极进行之中。在市里确定的5个示范居委的基础上,又确定6个居委为鲁城街道示范居委。目前“十个一”建设任务已高标准完成。 “三级联创”活动和“三学三创”活动代表曲阜接受了济宁的评估验收,南池居委代表山东省承接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场会和苏鲁豫皖四省计划生育现场会;池涯居委代表省委接待了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赵白鸽一行的调研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   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及社会事业。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层次、平衡推进”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文化建设和文明街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街达到90多条,标准文化大院 达90%以上,新增群众文体活动场所6个,共1.2万平方米。救助各类-246人,发放救助金15万元。教育投入持续增加,资助并减免贫困生杂费3万多元。初中升高中升学率达85%以上;各居委用于升学奖励的费用达100多万元。田家炳小学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成为全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乡镇学校。苗孔投资300万元的春秋小学已开始招生。新型合作医疗平衡推进,覆盖率达100%,全年报销医药费80多万元;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发展到48个;2376年度被省扶贫办、省卫生厅命名为全市唯一医疗救助医院,被评为全市卫生先进单位、新型合作医疗先进单位。国防教育、拥军优抚、养老托老、扶弱助残等工作继续保持了全市领先水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层层监管、定期排查、及时化解的原则,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矛盾化解在了萌芽状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预防为主,建立健全了“三位一体”、警-动的防范网络,积极推广了电子监控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安全感。目前,全街道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   名胜古迹   曲阜是我国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籍中有“鲁有大庭氏之虚”,黄帝、炎帝、少昊生于曲阜的记载。考古探掘中,曲阜境内先后发现2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量文物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是人口相对稠密、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域。商代南庚至盘庚初于此建都。周初封鲁,在此建都800余载。此后3000多年间,历代王朝一直在这里兴邦建国,或设郡置县。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历代帝王对孔子加封追谥、增广庙宇、扩大陵地,对其后代广施恩荣,营建府第,赏赐珍品异物。贤儒名宦竞相云集,顶礼膜拜,赋诗留言,留下不可胜数的文物古迹。   古城遗址   周鲁国故城始建于西周早期。城近于扁方形,南垣较直,东垣长2.53公里,西垣2.43公里,南垣3.25公里,北垣3.56公里,周长11.77公里。墙基宽40米左右,墙高10米左右。周以护城河环绕,河宽30米左右。已发现城门11座,门道宽8~14米,长30~42米不等,都有直通城内的交通干道。城内东西及南北向干道各5条,与若干衢道,将宫殿、作坊、市井、居住区连成一体。城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的排水道,东连东城外壕,向西流入洙水。   故城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宫宅建在城中心高阜上,宫宅东南及西南为贵族官宦居区,北面为市贾区,居民区散布于城四周近城墙处。这种城市格局,完全符合“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的周代礼制。宫宅东西长约55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约27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夯土墙,宅南有干道直通城南东门,门南三里处有舞雩台,宫宅、城门、祭坛连成故城的中轴线。城内发现手工业作坊11处,冶铁4处,冶铜2处,制骨2处,制陶3处。城东、西、北三面靠近城门处,有居住遗址11处。城内西部有墓地4处,发掘墓葬137座,其中周代墓葬128座,出土了大量随葬品。现地面尚存周鲁国故城部分残迹。有残存城墙、舞雩台址、望父台址、战国大墓封土、斗鸡台址等。   汉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周鲁国故城的西南部,西汉时建。城为扁长方形,东墙长1.88公里,西墙长1.46公里, 南墙长2.5公里,北墙长2.56公里,城垣周长8.4公里,面积约4.2平方公里。汉城西、南两面仍沿用周鲁故城旧垣及城门。东、北两面城垣新筑,墙宽约10米,每面各开城门一座,门道长15米左右,宽7米左右。护城河宽18~23米,深1.8~2.7米不等。城内新辟干道3条,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曾出土有陶、玉、石、铜、铁器物及五铢钱等汉代遗物。   宋仙源县城遗址。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下诏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徒治于寿丘,并在寿丘旁营建了新县城。城垣为“土筑卑隘”,明嘉靖间废弃后,逐渐坍塌。据所留遗,城东垣609米,西垣687米,南垣502米,北垣531米,城区面积约0.376平方公里。四面皆有门,东、西门存铺地石,西门两侧有部分残垣,北门至1960年代初期尚保存完好。北门为砖砌拱形门洞,高4米,长12.80米,宽10.60米,门洞顶横铺圆木11条,呈宋元时代建筑风格。城门上建有门楼3间,四梁八柱,单檐灰瓦前出厦。城门里外门额镶石匾二块,北面刻有“望岳门”,南面刻有“瞻峄”,下款为“雍正八年敬书”。城内有石砌十字形路通往四门,北门内路东为县衙署,路西为监狱。衙署址内遗有元代石碑三通。   明曲阜县城位于周鲁故城西南隅。明正德八年(1513年)至明嘉靖元年(1522年)为护卫孔庙而建。城高约6米,宽约3米,东墙长1.2公里,南墙1.4公里,西墙0.7公里,北墙1.5公里,城区面积约1.41平方公里。护城河宽、深均约3.3米。城有5门,均建有瓮城。孔庙、孔府居城中部,将城区隔成东、西两部分。城内街道多呈丁字形,有跨街牌坊30余座。官署多集中于西部,店铺多集中于东部。孔庙、孔府、颜庙及30多座贵族府第展现明清时代小城风貌。   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l.5公里处,又名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墓地。初不过顷余,后经历代增广,面积达2平方公里。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2400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坟冢已约10万余座。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仪。孔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周筑有围墙,前有至圣林坊及二道林门。门内有一南北林道,长1266米,宽44米。林道西侧,偏南处为 孔子墓葬区。过洙水桥及坊,有思堂、享殿,后为孔子墓。孔子墓东有孔鲤墓,南有孔伋墓,形成“携子抱孙”之势。孔子墓葬区周围多为战国时代墓葬,再北多为汉代墓葬。明代衍圣公墓群在孔子墓西北1公里处。其它均散布林内,穿插而葬。林内现存石碑4千余块,树近10万株,出土许多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林内较有影响的孔氏后裔墓还有汉博陵太守孔彪墓、宋兵部尚书袭封文宣公孔仁玉墓、宋四十六代衍圣公孔宗愿墓、清代戏曲《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墓等。   孔林建筑。东汉永寿三年(157年)重修孔子墓时,造神门,建斋宿,元至顺二年(1331年)始建林墙,筑林门,明弘治七年(1494年)建享殿,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洙水桥坊,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扩林地,筑新墙,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门坊、林墙等。孔林林墙高3.30米,厚1.10米,长达6834米,石基砖砌。现存元、明、清建造的殿、堂、坊等116间。   万古长春坊位于曲城北门与孔林之间的神道中部。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修。石质,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柱方形抹棱。中二柱雕云龙,柱下以抱鼓石相夹,石上蹲幼狮。明间坊额中间刻“万古长春”四字,旁雕二龙戏珠,次间雕双凤朝阳,稍间雕行龙。坊东西各有碑亭一座,均为明万历年间建。亭为重檐绿瓦歇山顶,东亭内立“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碑”,西亭内立“阙里重修林庙碑”。林内古建筑有至圣林坊、大林门、二林门、洙水桥与洙水桥坊、思堂、享殿、楷亭、驻跸亭、鸾音褒德坊等。   至圣林坊位于神道北端,大林门之前。木坊三间,四柱三楼绿瓦顶,柱以石鼓夹抱,明间透雕云龙花板,中刻“至圣林”三字。坊始建于明中期,清康熙年间重修。“文革”中被破坏,1980年重修。   大林门位于至圣林坊后,两侧出八字墙。门三间,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绿瓦悬山顶,台基周围以木栏,明间为车辆人马来往通道。始建于元至顺年间,明崇祯、清康熙年间重修。   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区的中心,又称至圣庙。孔子殁后,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岁时奉祀。隋朝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已有正殿、两庑等建筑30余间。北宋天禧年间建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殿堂廊庑316间,明弘治年间奠定现存规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后重建,正殿及大门改用黄色琉璃瓦和金龙合玺彩绘。孔庙南北东侧637米,西 侧651.7米;东西南侧141米,中部153米;面积约9.6万平方米。共九进院落,第六进以后分为左、中、右三路布局。整体建筑疏密有致,布局严谨,中贯轴线,左右对称。现存殿、堂、亭、门、坊等104座,466间,建筑面积达1.6万余平方米。分别建于金、元、明、清诸朝及民国时期。庙内还存有两汉以来的历代碑碣一千余块,是历史、文化、书法等研究的珍品。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重要建筑前向后依次为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德侔天地及道冠古今坊、圣时门、壁水桥、同文门、奎文阁、金代碑亭、元代碑亭、大成门、杏坛、大成殿、东西庑、寝殿、圣迹殿、诗礼堂、崇圣祠、金丝堂、孔子故宅门、阙里坊。   奎文阁位于同文门后,系收藏帝王所赠书籍、字画之处。始建于北宋初年,为五间重檐,金代改为三檐,明弘治时扩为七间三檐,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覆黄琉璃瓦。阁高24.35米,阔30.10米,深17.62米,歇山黄琉璃瓦顶,施四层斗拱。阁内部上下两层,中还夹有暗层,木构架为层叠式,上层柱立于下层的斗拱之上。下层南一间为廊,后四间为阁身。外用24根八棱石柱,内用22根木柱。柱头以额枋相连,上施五踩品字斗拱,斗拱承梁,梁上安天花。暗层及上层用通柱,外金柱直达腰檐斗拱,内金柱承梁,童柱立于下层的挑尖梁上,穿过平坐直达腰檐斗拱,系中国古建筑中罕见的结构。   大成殿。因尊崇孔子集先贤先圣之大成而名,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在庙中最高、最大,规格超群。始建于宋天僖二年(1018年),现存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殿高24.80米,阔45.69米,深24.85米。殿立于2.1米的台基上,前与月台,后与寝殿相连。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黄瓦歇山顶,金龙和玺彩画。柱架结构简洁整齐。外围为28根石檐柱,高近6米,承下檐斗拱及围廊天花。前檐下的10根深浮雕石柱,每柱有二龙上下对翔,争戏宝珠,龙周遍刻云朵,柱下端刻山石波涛,是我国稀有的石刻艺术品。余18根为八棱水磨石柱,每面浅雕9条团龙,每柱72条,总计1296条。中圈为16根木金柱,高约15米,承上檐斗拱及殿中的外槽天花。内圈也为16根金柱,高约18米,承殿中的内槽天花。殿内正中为斗八藻井,内额枋及小额枋间为一斗六升斗拱。殿外下檐用七踩单翘重昂斗拱,上檐用九踩单翘三昂斗拱,斗拱用材超过北京故宫太和殿9厘米的斗口。殿内正中木制神龛内为孔子坐像,高3.35米。龛上施十三踩斗拱,龛前为垂莲柱罩,柱雕降龙。其前面有4个神龛,再外还有6对神龛,供奉四配十二哲。殿内悬有清朝历代皇帝所题匾额、对联等。   孔府   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孔府占地约7.5万平方米,九进院落,楼房厅堂463间。三路布局,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五间等,最后为花园。东路为东学,有家庙、慕恩堂、一贯堂等。西路为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等。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拓广,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扩修。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遭火焚的内宅七座楼房。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重修,现保存良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庙   周公庙位于曲阜城东1公里的高阜上,南北长230米,南端宽68.20米,北端宽71.20米,面积1.6万余平方米。原有殿亭门坊等2l座,现存13座,57间,建筑面积941平方米,均为明清建筑。庙内还存有宋、元、明、清石碑35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周公为文宪王时,敕在鲁太庙旧址重新建庙。元及明时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大修,其后又多次重修。于1953年、1978年两次大修。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重要建筑有棂星门、经天纬地与制礼作乐坊、康熙御碑亭、元圣殿等。   元圣殿位于周公庙三门内的中心院落,是该庙主体建筑。高11.8l米,阔五间23.7米,深三间12.26米。绿瓦歇山顶,前出廊,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拱,二朵,布局稀疏,用材粗大。殿内正中为周公塑像,木雕神龛上悬清高宗书“明德勤施”匾额,东侧神龛内为伯禽塑像,西侧站立金人塑像。   颜子庙   颜子庙是祭祀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庙宇,位于曲阜城北门内东侧。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元延祐四年(1317年)移建于陋巷故宅处,致和元年(1328年)落成。明代多次重修,明正德二年(1507年)鼎新修建,奠定了现存规模。其后又多次修葺,1979年进行了大修。庙南北长247.3米,东西南端104.5米,北端87.5米,占地约2.5万平方米。五进庭院,第一进庭院,由石坊和石柱组成,自第三进庭院分成东、中、西三路。现存元、明、清建筑24座,159间。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建筑有陋巷坊、卓冠贤科及优入圣域坊、复圣门、陋巷井亭、御碑亭、乐亭、复圣殿、杞国公殿等。   复圣殿为颜庙的正殿,位于第三进庭院内。元代时为五间重檐,明正德二年(1507年)重建时扩为七间。殿高17.48米,阔31.22米,深17.10米。重檐绿瓦歇山顶,下檐斗拱五踩重昂,上檐七踩单翘重昂,平身科明间六攒,次间四攒,稍间下檐四攒,上檐三攒,两山明间各五攒。殿内东西向一列中柱,顶有天花,绘团龙,明间有藻井。殿有回廊,擎檐用26根石柱。前檐下中四柱深浮雕一条降龙,周刻云朵,底衬山石,外二八棱石柱减地平镌升降龙,最外二八棱石柱刻凤凰及花卉,此八柱为明正德遗构。   杞国公殿位于西路正门内,是祭祀颜子父亲颜路的地方,元代始建专祠。殿五间,高8米,阔15.60米,深7.33米。单檐庑殿顶,灰瓦绿琉璃剪边。四柱五檩前后廊式木架,前出廊,宋代建筑特点,又有元代特色,是颜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碑刻   汉魏及北朝碑刻。曲阜现存西汉碑刻6石,东汉19石。汉碑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另有魏碑1石,北朝碑刻4石。这些碑刻书法浑厚严谨,气势磅薄,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及字体演变具有重大价值。原多分存于孔庙、孔林内,为加强保护,1978年多数已移入孔庙东庑内。重要碑刻文物有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孔羡碑、贾使君碑及多通名人碑刻。   乙瑛碑全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亦称《百石卒史碑》或《鲁相置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兴元年 百石卒史碑(153年)刻立。高198厘米,宽91.5厘米,厚22厘米,两侧刻有缠枝花纹,间以灵芝形纹。无额,碑文18行,每行40字,记述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的公文及对乙瑛的赞颂。字体属成熟的汉隶,对研究孔庙沿革及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   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东汉永寿二年 (156年)刻立,圆首,高170厘米,宽78.5厘米,厚20厘米。碑四面刻字,均为隶书阴刻。碑阳16行,每行32字,记述韩敕修孔庙和制作礼器等活动。其他三面均刻立碑人姓名及资助钱数。其书法艺术被推为汉碑第一杰作。   史晨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又称《鲁相晨孔子庙碑》。碑文17行,每行36字,为史晨请祀孔子的奏本,东汉建宁二年 (169年)刻。碑阴为《史晨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子庙碑》,又称《汉鲁相晨谒孔子冢文》,碑文14行,每行36字,记述祭孔盛况及修治遗迹等。碑阳、阴均为隶书阴刻,端正典雅,含蓄自然,是汉隶的代表碑刻之一。   贾使君碑又称《贾思伯碑》,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刻立。碑方首,浮雕双龙。高215厘米,宽84厘米,厚20厘米。额题“魏兖州贾使君之碑”,碑文24行,每行40字,记述贾思伯在充州任内的政绩。题文均为阴刻楷书,笔法高古,遒劲浑厚,为魏体名碑。宋、元两度复出,1951年自兖州移入曲阜孔庙。   隋唐碑刻。孔庙中原存隋碑1块,唐碑14块。后由于种种原因,现有原存及1957年以来新出土的隋碑1块,唐碑6块,墓志5石,-题记9则。   赠太师鲁先圣孔宣尼碑。唐仪凤二年(677年)刻立,高360厘米,宽127厘米,厚32.5厘米。半圆首,额题为篆书。碑文为隶书阴刻,有唐武德九年(626年)封孔子后裔为褒圣侯诏书,乾封元年(666年)赠孔子太师诏书,还有致祭祝文和请立碑孔庙奏文。碑原有龟趺,金明昌二年(1191年)断为二,即改为方座。   鲁孔夫子庙碑。李邕撰文,张庭珪书。唐开元七年(719年)刻立。高402厘米,宽145.5厘米,厚61.2厘米。半圆首,篆书额题。正文19行,每行60字。   文宣王庙门记碑。唐大历八年年(773)立。裴孝智撰文,裴平书丹并篆额。高168厘米,宽72厘米,厚14厘米。碑首浮雕龙纹,有额、篆书。碑文隶书,20行,每行35字,记述新修孔子庙门事。碑阴刻有贞元十五年(799年)、咸通九年(868年)的两则题记。   独孤景墓志。书丹及刻石年月不详。墓主葬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志盖60.5厘米见方,顶39厘米见方,盖通厚4厘米,上正书阴刻“唐故任城县令独孤公墓志铭”。志石60厘米见方,厚9厘米,已残为三块。李华宗撰文,楷书19行,每行18至25字不等。民国年间于伊家村出土。   宋金元碑刻。宋金元时期,曲阜碑刻逐渐增多,以谒林庙题诗、题名、题记等专门刻石为多。孔庙现存宋代碑刻9块,刻石11块,孔子画像刻石4块,明代重刻宋碑5块,另有宋人题记16则。较为著名的有吕蒙正撰重修兖州文宣王庙碑铭,米芾书孔圣手植桧赞、玄圣文宣王赞等碑及杜衍书札刻石。孔林除墓碑外,有刻石10块,题记2则。周公庙有宋真宗撰书的“文宪王赞”碑。   金代碑刻较少,孔庙现存党怀英撰“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题“杏坛”碑,赫铣谒词题记,及幸存下来的“大乘寺铸钟铭碑”,其它碑刻上还有高德裔等人的题记11则。   元代是谒庙题记刻石的最丰时期,现存刻石6l块,题记42则,碑石共存70余块。有著名书法家赵孟頫、虞集等人书写的碑刻,有著名学者杨奂、郭守敬等人的题诗、题记。这些碑刻现多存于孔庙、孔林内。   米芾孔圣手植桧赞碑 宋崇宁二年(1103年)刻立。碑圆首,高148.5厘米,宽6l厘米,厚19厘米。正文四行,题、款各一行。均为行草,充分体现米芾的书法特点。原在手植桧侧,后移入孔庙十三碑亭院内。   金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 金承安二年(1197年)刻立。高

书院街道

  书院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驻有市、区直单位100多个,居民5万余人,经区文体局促成,市图书馆延伸服务触角,在书院社区兴办了首个服务点。   书院街道于1965年建区,1968年改为东风公社,1980年复原名书院公社,1984年社改区,1986年区改乡,1997年乡改镇,2000年镇改街道。   -   由来   书院街道因洙泗书院而得名。   -   古迹   洙泗书院   位于曲阜城东北2公里的泗河南岸,原名先师讲堂,传说是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曾在此设馆讲学,册诗书,定礼乐,整理古籍。汉代至宋金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东汉时“诸弟子房舍井瓮犹存”。元初已毁。元至元三年(1337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修。现洙泗书院南北长136米,东西宽99.4米,院前神道长193.4米,宽30.35米,总面积约1.94万平方米。院分东、中、西三区,中为两进庭院,有讲堂、大成殿等,东有更衣厅,西有礼器库等。院内建筑均为明代所建,有讲堂、大成殿、两庑等,元、明、清各代碑刻。有殿、堂、门、房41间。院内古柏参天,深幽雅静。其中,讲堂三间,单檐灰瓦悬山顶,五檩抬梁式木架,无斗拱。大成殿五间,单檐绿瓦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木架,前为廊,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洙泗书院1985年公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灵宫建筑群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考证认为黄帝出生在曲阜城东八里。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并于寿丘起建景灵宫、太极观进行祭祀。景灵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间,占地1800亩,是今天曲阜孔庙的三倍还多,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推崇黄帝,再次考证确认黄帝出生地在曲阜寿丘,下令重修景灵宫,准许汉人祭祀黄帝,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目前仅留“万人愁”碑和庆寿碑两块巨碑以及周围少许建筑。   “万人愁”碑于宋宣和年间景灵宫整修时建。因为石料沉重难运,人称“万人愁”。时碑帽蛟龙已经刻成,但工程未竣而金兵至,后人慨叹“丰碑不书字,遗恨宣和年”。《曲阜县志》记载:“清圣祖东巡,山东大吏因碑无字,恐触圣怒,击碑埋土中,”碎为140多块。1991年修复后,碑高16.95米,宽3.74米,厚1.14米,为我国最大的一块古代石碑。碑额浮雕六条盘龙,昂首向天,雄壮生动,两侧各雕一尊护神力士。   庆寿碑长约7米,宽3.6米,厚0.6米,现残为三块,刻有“庆寿”两个,劈巢大字,书法遒劲。碑上原有小篆题跋16字,惜已漫灭无存,“庆”字右旁刻“燕山任筠时七十五岁”,“寿”字左边刻字一行,“至圣五十五代孙世袭曲阜县尹”监刻。刻字年代为元末。   在景灵宫遗址北1公里旧县村东北隅,是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少昊陵。《曲阜县志》记载:“少昊金天氏。姓己,名挚,黄帝之子玄嚣也。”登帝于穷桑,迁都于曲阜。当登帝位时,凤鸟适至,故以鸟纪官。据传少昊在位14年,卒时百岁,葬于云阳山。据考少昊陵墓后面的小土山,即为云阳山。   少昊陵   少昊陵平地突兀而起,呈金字塔形,全部以青石覆盖,计二十五级。上下皆呈正方形。底部边长约28米,顶部边长约9.4米,坡高15.2米,底面积786.8平方米,顶面积90.82平方米,总体积为3017.27立方米。上建小庙,内供守山神石像。少昊陵何时建筑,已不可考。门前为少昊陵石坊,大门里有享殿五间,两旁各三间配殿,整个陵院面积为125亩。   1978年,在少昊陵院西约80米,深1.5米处,发掘出石斧、石铲、红陶鼎、钵等文物,均属大汶口文化时期。据此可知,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确已有人在此劳动生息。   -   传说   曲阜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诞生地。《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黄帝生于曲阜东书院街道旧县村寿丘的说法,是目前为止学术界证据最为充分的一个。《帝王世纪》云:“黄帝生于寿丘。”《路史》记载:寿丘“在曲阜东北六里”。《史记》说:“舜作什器于寿丘,”均指此地。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考证认为黄帝出生在曲阜城东八里。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  

时庄街道

  曲阜市时庄街道位于曲阜市西部,东临鲁城街道办事处,西隔泗河与兖州相望,南与陵城镇以沂河为界,北与姚村镇以泗河为界,327国道横穿东西,西外环纵贯南北,东西约12.5公里,南北约7公里,1996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万亩,总人口5.1万人,5个管理区,48个行政村。时庄街道境属泰沂蒙山前,泗沂河冲积扇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北部略高、南部略低。河流方向随地势而行,东西流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历史上即是人群生息之宝地。据《阙里志》记载:“在周代鲁城归德门外,今名犁铧店,神农试耕之所也。旧有木坊,额‘粟食之源’”。相传汉代木坊已废,由此可知早在五千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生息。境内文物古迹有霍家村遗址、八里庙遗址、古柳村遗址、刘家村遗址、孔村窑址、孔继汾墓群、孔继涑墓群,皆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雪街道

  " 小雪镇地处曲阜城南,北隔大沂河与城区相望。全镇下设4个管区,36个行政村,215个村民小组,共有11662户,41921人。土地面积56315亩。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1931万元,财政收入289万元,比1994年翻一番,农民人均收入1888元,比1994年增加635元。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199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7927万元。粮食总产4285万公斤,单产937公斤。全年绿化荒山400亩,植树10.5万株,新增果园572亩,水果产量78万公斤,林业收入95万元。高产高效农业初具规模,塑料大棚达2020个,蔬菜面积10440亩,全年创收1476万元。畜牧业强乡镇地位进一步巩固。1995年底大牲畜存栏3948头,生猪存栏25586头,羊22400只,家禽40万只。年内出栏生猪5.41万头,肉类总产量6482.5吨,禽蛋3007吨,畜牧业产值7786万元,占农业收入的51.3%。投资150万元,新建畜产品加工厂1处,畜牧业形成了供、养、加一条龙格局。全镇大型农机具821台(套),联合收割机达48部,机械化作业率达9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3%。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全镇镇办企业6个,村办企业41个,镇村两级企业从业人员4855人,主要从事建筑、建材、酒类包装、酿造、化工等。主要产品有棉纱、石灰、石料、石雕、砖瓦、玻璃制品、化工、三合板、风雨衣等。1995年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全镇15个骨干企业无一亏损。濒临倒闭的玻璃厂实行租赁承包后,当年上交税费34万多元。武家村石雕制品走出国门远销南韩。乡镇企业全年实现利税400万元。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镇有中学2处,小学13处,共17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1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教师职工464人。1995年投资460万元为2处中学各建可容纳24个班的大型教学楼1处,并完成15处中小学教学器材的配套工作,通过了省“双基”达标验收,全年升入中专、重点高中97人,普通高中89人,职工中专187人。投资80万元,为卫生院新建门诊楼1栋。全镇36个卫生室有27个创甲级标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多方融资600万元,对镇驻地1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综合开发,使其初具小城镇规模。.  

吴村镇

  吴村镇地处曲阜市的西北部,总面积76.8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104国道傍东而行,京沪铁路贯穿南北,曲宁公路横跨东西。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9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32万元,农民纯收入2583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600万元。    吴村镇党委政府以"建生态经济强镇、林果大镇"为目标,借助"九仙山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机遇,把林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新优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扩大产业规模,使全镇的林果面积达到2万多亩。    天下名山无数。拔地而起的吴村九仙山以其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素有"鲁南小泰山"之称。自古以来,吸引着四海游客朝拜如云。九仙山主峰海拔548米,它以钟灵毓秀而驰名,战国时期的凤凰城、吴王城、碧霞祠、十八盘、南天门,象征圣贤遗迹的孔子石、颜子洞、孟母石、仙盘石等散见于明山秀水之间,层峦叠翠,名气四溢。近年来,吴村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山区开发力度,恢复了夏历三月三"九山庙会",开辟了民俗游、花果游、田园游等多条旅游线路。旅游资源得到了保护与开发。新修的盘山公路在风谷中蜿蜒,如诗如画,风姿迷人。.  

姚村镇

  姚村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9公里,面积71.48平方公里。辖72个自然村,有27个村民委员会;至2002年,有11580户,42449人;其中女18960人,非农业人口22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6%。近年来,姚村镇党委、政府按照“农业稳镇,民营经济强镇,骨干企业立镇”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通过抓结构调整、抓体制创新和各类创建活动,全镇两大文明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据统计,2000年、2001年、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56800万元、64750万元、84152万元,财政收入分别是1169万元、1432万元、18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3356元、3546元、3746元。被省政府首批为全省25个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之一,被曲阜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民营经济工业园,被济宁、曲阜两级市命名为“文明乡镇”,农村初级卫生达标、民政优抚、农业科技推广、老干部工作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信访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济宁市级文明单位,社会文化工作被济宁市评为先进乡镇。       曲阜市姚村镇土壤是钙质褐土,所产蟋蟀个大、好斗,每年吸引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众多蟋蟀爱好者。由于效益较高,一个蟋蟀最高价达1万元,中等价3000-5000元/个,一般30-100元/个。交易额每年在200万元左右。给当地农民带来不少的农闲收入。目前,正是蟋蟀交易旺季,镇党委、政府及时制订了保护蟋蟀生态环境措施。三秋生产即将来临,要求各村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磷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不建设有任何污染的乡镇企业,确保一方净土,给蟋蟀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陵城镇

  "  陵城镇位于曲阜市西南部,距市区9.5公里,面积73平方公里。辖51个自然村,有33个村民委员会;至2002年,有14362户,53185人,其中女26581人,非农业人口245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3‰。   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为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494万元、630万元和74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22%和26%。2002年为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201万元、2930万元和1195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7%和15%。工业总产值1999~2002年分别为0.1995亿元、0.6485亿元、0.8375亿元和1.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25%、29%和25%,四年分别实现利税388万元、509万元、751万元和798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四年分别为21200万元、25029万元、22550万元和20492万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02公顷,四年总产分别为5.9万吨、5.8万吨、4.8万吨和4.6万吨;瓜菜717公顷,四年总产分别为4.2万吨、4.5万吨、6.9万吨和1.9万吨;棉花7公顷,四年总产分别为42吨、45吨、11吨和6吨;种植业产值四年分别为9783万元、9722万元、11638万元和9609万元。四年造林分别为106公顷、102公顷、80公顷和70公顷,森林覆盖率2002年达17.8%,林业产值四年分别为559万元、367万元、666万元和340万元。2002年末,大牲畜存栏740头,猪存栏1.95万头,羊存栏1.7万只,家禽存栏6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四年分别为9523万元、12826万元、10027万元和10332万元。2002年,水产品总量138吨,渔业总产值86万元。200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5695千瓦,农村用电量1604万千瓦时。乡镇企业总产值四年分别为0.19亿元、0.65亿元、0.84亿元和1.47亿元,利税分别为388万元、509万元、751万元和781万元,财政收入四年分别为614万元、707万元、718万元和8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四年分别为3065元、3125元、3129元和3269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3元、60元、4元和140元。有中学3处,小学14处,2002年,在校学生共6800人..  

尼山镇

   南辛镇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诞生地,是2000年12月因乡镇规模调整由原尼山乡、原南辛镇合并组成的新乡镇。合并后的南辛镇位于曲阜市东南部,西距曲阜市区15公里,南、东接邹城市,东北邻泗水县,为三县市交界处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4万亩,辖6个管理片,4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    南辛镇南、北、东三面环山,中西部为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洼。主要有尼山、昌平山、四基山、盘龙山、柴山等,境内有沂河、响河、洪河、蓼河4条主要河流。土壤土层厚,粘性大,水位深,且大部分为蒙金土壤,不粘不散,抗旱耐涝,保肥保水,宜耕性好,水利设施齐全,宜于瓜果、蔬菜等多种作物种植。境内有日东高速公路、曲尼公路、张土公路等三条主要道路,交通便利,建有电视差转台和2个35千伏变电所。通讯设施齐全,有邮政和电信支局,建有程控电话交换机和全球通移动电话中转发射塔。科教文化卫生机构齐全,建有市人民医院南辛分院,有3处中学,21处小学。    南辛镇河沙、矿石资源丰富,辛庄村矿山可生产700号高标号水泥,储量1亿立方米。官庄村产优质天然矿泉水,年开采量50万吨,已通过国家地质矿产部批准生产,并以地环矿水发[1994]205号文公布。 特产主要有彭庄石榴、日本大葱、罗非鱼、尼山砚等。现正于尼山风景区开发建设中国圣水城。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碧水清山,尼山水库总蓄水能力1.2亿立方米,是曲阜市兖州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南辛镇是休闲旅游、投资兴业、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王庄镇

   王庄镇位于曲阜市北部,距市区5公里,土地面积76.22平方公里,辖46个自然村,23个行政村,总户数14266户,总人口48191人,其中,女23675人,非农业人口32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6‰。    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9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一、二、三ntf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236万元、6658万元和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6%、53.1%和22.2%。工业总产值1999—2002年分别为0.8185亿元、1.1302亿元、1.4385亿元和2.22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3%、27%和55%,分别实现利税 1265万元、1377万元 、1658万元和2022万元,分别增长 19%、12% 、20%和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四年分别为16448万元、16311万元、20306万元和14606万元。财政收入四年分别为1067万元、1167万元、1145万元和10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四年分别为2517元、2629元、2771元和2905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5元、112元、142元和134元。   ".  

息陬镇

   全镇土地总面积83151.5亩,耕地面积54555亩,其中粮田面积36757亩。两年来,全乡坚持稳粮保棉上畜牧,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路子,在全乡基本形成“西部蔬菜、南部果园,中东地带搞桑蚕”的格局。1995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15329万元,比1993年增长109%,粮食总产达到3700万公斤,单产达到1007公斤,人均占有粮食794公斤,完成粮食定购任务635万公斤。全乡共栽植各类树木18万棵,造林1185亩,果园面积达到3470亩。1995年果品总产量110.3万公斤,林业总产值561万元。全乡现有中浅水井803眼,深水井12眼,地下输水管道39750米,机井房686座,潜水泵780个,灌溉面积4.2万亩。全乡共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86台,播种机54台,脱粒机527台,大型联合收割机14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4046千瓦。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年出栏大牲畜1200头,猪32000头,羊10000只,家禽194万只;大牲畜存养量1800头,猪存养量18000头,羊存养量14000只,家禽存养量37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79.5万公斤,禽蛋260万公斤,牧业总产值672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8%。   第二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村企业长足发展。1995年底,全乡集体企业28个,其中乡属企业5个,村办企业23个,个体私营、联营企业达到447户(个),初步形成了塑料、化工、中药、建筑、建材、农机等生产体系。1994年企业总产值49300万元,创利税1543万元,财政收入187万元。1995年企业总产值68213万元,创利税2141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9个,新上大小项目26个,从业人数达到14615人。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5年全乡商业网点达到413个,销售总额1700万元。息陬、夏宋两处农贸市场,年上市总人数达33万人,商品成交额1320万元。   乡村规划建设步伐加快。1995年底,全乡33个行政村有29个村完成村庄规划,有5个村已完成80%的旧房改造。息陬商业街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总投资120万元,投工2万个,铺设1020米长、24米宽的柏油路面。1994年投资120万元,新建一座邮电程控大楼。1995年底,全乡开通程控电话185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石门山镇

  石门山镇位于曲阜市东北部,北依泰安,东临泗水,总面积84.2平方公里,辖54个自然村,35个行政村,全乡4.8万人。    北部以山区丘陵为主,群山连绵,适宜林果和畜牧业的发展,南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立足实际、努力践行“-”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乡人民改革开放、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4000万元,财政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58元。全乡上下气正风顺、同心同德,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大好局面,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嘉奖表扬,2003年被济宁市委授予“五好党委”光荣称号。   ".  

防山镇

  防山镇位于曲阜东部,全乡总面积8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466公顷,山区丘陵面积4533公顷,下设4个管理区,34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共有11739户,总人口43639人,其中女性21099人,非农业人口2269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33‰。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1999年以来,乡党委认真开展了“-”学教活动,提出了搞好“五个结合”,大兴“五种新风”,切实解决五个方面问题的具体要求。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以创建“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为总抓手,建立完善党委会等工作条例,成立了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了对农村党支部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对软弱散班子进行了调整。34个村配齐了“两机一室”,实行了电化教育,齐王坡、马庄等村建立起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乡党委对机关干部提出了“为人老实、作风朴实、工作扎实”的三实精神和做“精明、开明、聪明、文明”的“四明”要求。通过以上措施,增强了全体干部的服务意识,改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  


时庄街道特产大全




时庄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