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息陬村位于曲阜城东南,京沪高铁曲阜东站西邻,属息陬社区搬迁规划村庄之一。现户籍人口1168人,总户数368户,党员39人,村两委班子6人,计生专职人员1人,现有耕地面积860亩。
村集体在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合力,努力奋进,坚持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考核,长期坚持两委干部轮流值班,及时反映村内热点、难点问题,在问题初期及时合理处理,达到群众满意。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原则,召开支部会议、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村重点事项。近年来,投资8万余元建设村委大院、增加办公室、新增变压器并配备相关器材,为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打130米深水井,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村委班子的领导下,村内现有3家养鸡大户,2家养兔大户,养猪养羊户若干。另,新增苗木基地100余亩,村民年人均收入7100元。村内建有建材管理站,获村集体收入12万元。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村民享受到切实实惠,村每年对八十岁以上老人进行资金补贴,各项公益活动有声有色,工作井然有序。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881109 | 272100 | 0537 | 查看 东息陬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息陬村 |
曲阜市息陬镇西息陬村位于息陬镇驻地西1公里处。全村共有384户,1243口人。其中党员38人,高中以上学历15人。支委3人,村委5人。现有农业用地953亩,其中小麦、玉米760亩,林地面积150亩。蔬菜面积20亩。至2012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 村两委班子成员素质不断提高,领导能力持续增强,不断带领西息陬全体村民共同致富。西息陬村村民搞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种植,畜牧业养殖,建养猪场、獭兔养殖基地;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他们在村内主要街道路口安装电子监控,加强夜间值班巡逻,近年来,西息陬村无刑事犯罪人员,村民安居乐业;在发展党员方面,该村积极培养、发展要求进步的村民入党,2013年发展0党员1 名;在民主管理方面,东夏侯村内大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民主理财方面,该村做到账务按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
东陬村 |
宋代,徐卢氏由汶上迁此定居,名徐卢村,因村居孔子做春秋处息陬东,故改为东陬,1946年由邹县划归曲阜。东陬村现有761户,人口3216人,全境东西为1.2公里,南北为2.2公里,总面积2.64平方公里。1990年开始村庄规划,现已盖新房688口,村中主要街道都以硬化。 2008年2月,为配合京沪高铁曲阜东站建设,东陬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顺利实现清障、征地。2010年8月,所辖自然村郭庄实现整体搬迁,使高铁曲阜东站按计划竣工,2011年5月,村投资80多万元,硬化村庄东西两条大街,并修建排水沟,解决了因高铁施工造成的道路损毁,出行难问题。村集体统一为每名村民办理2000元养老保险,村民合作医疗、吃水、路灯照明等费用全部由村集体承担。 下一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村两委班子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
大辛庄村 |
息陬镇大辛庄村位于息陬镇东南,日兰高速横穿东西,曲尼公路贯通南北,交通条件便利。居民360户1400人,党员46人,村干部7人。人均耕地0.7亩,人均年收入5100元。 该村水利灌溉方便,村民通过改良种植品种,实现了多种经济作物增产增收。村集体的土地、坑塘等资源进行合理承包,林地实行林权改革。该村有400亩土地被纳入息陬镇大成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目前,村内已硬化道路主街2条,长909米,次街2条,长719米。在村北建设的加气站占该村土地33亩,给予村补偿款153万元,村委补偿村民100万元,其他用作村集体公共支出。该村每年支出18万余元,代村民支付全部水费、路灯照明费、电损费。成立专业维修队,对损坏的变压器、路灯、水泵等民生设施及时修复。村委支出25万元,对村内环境进行改造。下一步,大辛庄村支“两委”将认真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以“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班子团结,凝聚全村力量,为把大辛庄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幸福和谐的村庄而不断努力。 |
东夏侯村 |
东夏侯村位于息陬镇东南部,北靠辽河,现有户籍人口3956人,总户数1100户,党员106人,村两委班子10人,专职计生人员4人,村土地面积4040亩。 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执行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切实落实农业产业化调整,发展蔬菜基地300多亩,解决了村内剩余劳动力飞就业,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目前,村内发展养鸡场3处,年出售肉鸡两万余只,百头养牛场1处,500头养猪场3处,食用菌生产基地现已达到20多亩,协会合作社成立4处。 经过上级部门的资助和村两委努力,村内五条大街和十三条南北小巷投资200多万元,现已全部硬化。2013年,基于村里的排水难问题,村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修复村内排水沟。该工作共投资30万,现已基本完工。 现任村两委积极为村民服务,对环境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多为村民提供创业的路子,为下一步打造百强村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一张曲村 |
一张曲村位于曲阜市东南部,现有人口1778人,党员43名,耕地面积1200亩,截止到2010年底,全村集体资产累计达1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200元,该村连续多年被息陬镇党委、政府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村委会等荣誉称号。 该村截止2010年已完成地下线路改造6000多米。地下管道7000多米,打机井26眼。水浇面积达100%,全村整修生产路8条,植树4.5千棵,达到了地成方,路成网的建设标准。2011年投资17万元新修一条长700米宽6米的水泥路。目前京沪高铁已经开通,孔子大道贯穿该村3.5里,地理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更加突出。 全村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民保险制度,参加率均达到100%.,投资24万元建成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高标准卫生室。健全和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村正呈现一片欣欣向上、蒸蒸日上的发展之势。 |
二张曲村 |
二张曲村位于息陬镇西北部,与城关的葛庄、南泉、防山镇的南河套北临。与小雪镇的姜家村南邻,处于城乡结合部。现有户籍人口1565人,总户数520户,党员56名,村两委班子7人,计生专职人员2人,村土地面积1710亩。 自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及全体成员通过调查研究,对村内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解决了十几年来由于添人减人造成的土地不平均问题,村两委利用半个月时间重新对土地进行了调整。村支两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采取捐款方式,自筹资金10余万元,更换维修自来水管,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 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道路多年未得到维护,村内硬化路面较少,雨雪天气时会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2012年村多方筹集资金维护前后两条柏油路,1000多米。新修水泥路面2100多米,共投资60余万元疏通排水沟,硬化路面。 下一步,村支“两委”将认真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以“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班子团结,凝聚全村力量,把本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幸福和谐的村庄。 |
三张曲村 |
曲阜市息陬镇三张曲村位于息陬镇政府西北。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420户,1512口人。其中党员37人,高中以上学历12人。现有农业用地1400亩,其中小麦、玉米1230亩,园地65亩;蔬菜面积115亩,其中塑料大棚29亩。至2012年底全村工农业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37名,支委3人,村委3人,平均年龄45.8岁。党支部书记江少祯1998年入党,曾在村担任过民兵连长、副主任等职务,年富力强,熟悉本村的实际情况,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村支两委班子民主团结,村财务、重大事项定期通过公开栏张榜公布,全村社会形势稳定。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 三张曲村基本上以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为主,林地以栽植速生杨为主,十年左右基本成材就能获得收益,村办企业有四氟配件厂、家俱厂、木材加工厂等企业,有蛋鸡养殖厂两个,养殖规模都在10000只以上,养猪在80头以上的户有7户,养羊户12家,养殖量在200头左右,粮油加工1家,在外个体工商户20余家,这一切都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在村支两委带领下共建灌溉机井井32眼,潜水泵30台,有效解决了村民灌溉,确保了庄稼旱涝丰产丰收。村集体有50马力拖拉机6台,联合收割机、秸杆还田机、播种机、深耕犁、旋耕机各4台,村实行耕、耙、播、收割、灌溉一条龙。 在新农合的优惠政策下,全村参加新农合率100%,低保户23户,根据义务教育法,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无缀学现象,村加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育龄妇女定期进行孕检检查,无计划外生育。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在村委大院前修建600余平方米的健身广场,配备器材有篮球架1个,健身器材5个,每年请唱两台戏,过年举办戏曲大赛、卡拉OK大赛、拔河等项目比赛,通过活动丰富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每年开展“好儿媳、好婆婆”和“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有力地促进家庭和村风和谐,焕然一新。 村全部通上水、电、路、医,家家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主要街道路面都已水泥面硬化,解决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卫生所位于村委会院前,卫生整洁,相应医疗设备齐全,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方便了群众的就医。村分片建设垃圾池,并定期派人转运垃圾,并安排人定期清扫道路,保持了村容村貌的整洁。 |
四张曲村 |
息陬镇四张曲村位于曲阜市东南部,京沪高铁车站以西,西临104国道,北依沂河,南接曲尼路,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离城区3公里,孔子出生地15公里,孔子作春秋处3公里,现已被纳入“高铁新城”建设规划。此村原居于沂河北岸,明初迁于此地,因近张曲习称小张曲,1953年改名为四张曲。该村辖4个村民小组、220户、人口789人,耕地面积700余亩,党员32名。2012年集体经营收入1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连续多年被曲阜市评为生态文明村、小康村,被曲阜市、息陬镇党委政府评为“五好村党支部”、“社会治安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杜庄村 |
杜庄村位于京沪高铁曲阜东站站东一公里,村总人口1130人呢,286户,党员38人,村两委成员共6人,计生专职人员1人,现有耕地面积1426亩。 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合力、努力奋进,坚持以民生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制定各项工作计划,严格考核,长期坚持两委班子轮流值班和夜间巡逻,及时反映村民热点难点问题,将问题在萌芽状态下进行合理处理和化解,达到群众满意。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近年来,投资25万余元建设村委大院增加办公科室,新增两台变压器和电器设备,大街安装11个监控摄像头,保障村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村投资8万余元建设沂河大堤1200米,村民吃水常年不收费,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村两委班子的指导下新增养鸡大棚2户,养羊大户1户,村民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近年利用东河滩有利资源预计年底收入150万元,充分解决资金难题,各项公益活动有声有色,总体工作有条不紊。 |
北夏宋村 |
北夏宋村位于息陬镇东南部。村辖8个村民组,现有468户,1710口人,党员42名,村支两委成员4人。耕地面积2123亩,林地500多亩。原曲尼公路,及日兰高速,京沪高铁途经我村,交通方便,经济发展迅速。村经济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现有桑园100亩,去年实现人均收入6100元。目前,村内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村内党建、治保、民政、计生、农业等工作有条不紊,蒸蒸日上,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
西夏宋村 |
西夏宋村位于息陬镇东南部。村辖6个村民组,现有326户,1256口人,党员42名,村支两委成员5人,100%交叉任职。耕地面积1125亩,林地130多亩。原曲尼公路,及日兰高速,京沪高铁途经我村,交通方便,经济发展迅速。村内现有苗木花卉种植基地100亩,家禽饲养基地10户,崇德电子、德鑫金属、昌圣家俱等多家民营企业,去年实现利税23万多元,村民人均收入5980元。村容整洁,村内街道全部实现硬质化,体育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内党建、治保、民政、计生、农业等工作有条不紊,蒸蒸日上,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市、县“先进单位”、“十佳村”、“社会治安先进村”、“村镇建设明星村”、“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市尊老爱幼示范村”,村党支部被市、县委授予“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
南元疃村 |
南元疃村地处息陬镇政府东南5.3公里,北临曲尼公路,东靠沂河,村庄占地654亩,该村下设7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205人,624户,党员72名,耕地面积2740亩。 明嘉靖年间重修关帝庙碑记:此地为“古邾之国,亚圣之邦颜疃”,后演变为元疃,原属邹县夏侯社,1964年划属曲阜县第五区,1958年归属息陬人民公社,现属息陬镇。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劳动生产力,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近年来,本村农、林、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均收入7300余元,比70年代增长50多倍。文化教育有了明显提高,现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30余人,初中900余人,高中600余人。水电设施大幅度增加,安装变压器6台,机井45眼,埋设地下管道6000米,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自1990年实行村庄规划,冲扩主干街道8条,修铺南北大街700米,已完成规划任务的100%,现安装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400余户。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全村呈现了家庭和睦、团结奋进、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新景象。 |
东息陬村 |
东息陬村位于曲阜城东南,京沪高铁曲阜东站西邻,属息陬社区搬迁规划村庄之一。现户籍人口1168人,总户数368户,党员39人,村两委班子6人,计生专职人员1人,现有耕地面积860亩。 村集体在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合力,努力奋进,坚持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考核,长期坚持两委干部轮流值班,及时反映村内热点、难点问题,在问题初期及时合理处理,达到群众满意。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原则,召开支部会议、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村重点事项。近年来,投资8万余元建设村委大院、增加办公室、新增变压器并配备相关器材,为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打130米深水井,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村委班子的领导下,村内现有3家养鸡大户,2家养兔大户,养猪养羊户若干。另,新增苗木基地100余亩,村民年人均收入7100元。村内建有建材管理站,获村集体收入12万元。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村民享受到切实实惠,村每年对八十岁以上老人进行资金补贴,各项公益活动有声有色,工作井然有序。 |
南息陬村 |
南息陬村为息陬镇政府驻地。该村东临京沪高铁曲阜东站,村北有孔子大道从经过,村南紧靠曲尼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市“2711”工程建设项目中息陬社区合村并居建设村。该村总人口1890人,总户数520 余户。该村耕地面积1337亩,主要种植玉米和优质小麦、蔬菜等。 南息陬村现有村支部成员5人,村委4人。目前,全村有党员48名,其中女党员3名。自换届以来,该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组织建设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认真做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村发展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将按照“有好带头人、有集体经济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五有”保障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提-部素质和能力。 下步工作中,按照规划,南息陬作为合村并居村庄将在息陬社区建设完成后在住房条件、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方面获得极大改善。需要进一步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围绕高铁新城建设,积极培养创业带头人,着力从第三产业上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创业、就业竞争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
小峪村 |
小峪村位于曲阜市东南部,面对云山,南邻邹城市的方山营,西与小雪街道后西庄接壤,东靠大峪,属半山区。相传,明洪武年间,董、翟、洪三姓人家迁此居住,故称“官庄”。明嘉庆年间,改称小峪,因处山峪之中故名。村南建有小水库一座,容量20万立方米。可耕地面积2145亩,山林地近1000亩。总人口2100人,517户,村两委共7人,全村共有党员51名。 建设高标准活动场所,2009年7月,严格按照“三室五有”标准,投入80多万元新建了两层占地面积约为7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为促进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生产提供了必要保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村与镇派出所联合成立治安联防值班室,共有人员4名,24小时值班巡逻,确保村庄稳定祥和。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村-积极协调帮助下,与曲阜泰和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蔬菜大棚。通过一事一议成功流转土地300亩,建设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65座,不仅增加的村民的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还解决了部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 铁腕整治环境卫生,去年村两委积极响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资17万元,动用大型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和大量人力清理全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结合村村通工程,对村内所有街道进行硬化,使全村的村容村貌有一个新的提升。 积极倡树文明新风,村两委为丰富群众生活,倡树文明新风,在村内建设孝贤文化教育长廊,建设文明卫生一条街,常年开展“优秀党员”、“好媳妇、好婆婆”、“美洁净雅”示范户评选,村民形成了文明礼貌的新风尚。 |
北息陬村 |
北息陬村地处息陬镇政府驻地北约一华里,“孔子作春秋处”碑刻坐落于村中央。该村东临京沪高铁曲阜东站,村南有孔子大道从经过,村北紧靠正在建设的滨河大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市“2711”工程建设项目中息陬社区合村并居建设村。该村总人口1801人,总户数550 余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300多,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该村耕地面积1800亩,主要种植玉米和优质小麦、蔬菜等。 自村两委换届以来,该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组织建设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村发展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将按照“有好带头人、有集体经济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五有”保障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提-部素质和能力。 下一步按照规划,随着息陬社区、高铁新城等周边基础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各方资金的注入,北息陬村将在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文化娱乐形式等方面极大地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
店子村 |
店子村位于-以西,孔子大道以北,是高铁新城中心地段,属息陬社区搬迁规划村庄。现有户籍人口1513人,总户数412户,党员58人,村两委班子5人,计生专职人员2人,土地面积1700余亩。 2011年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通过摸底了解,对常年存在问题和群众反映大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理顺。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西大街多年未能整修,道路泥泞难行,交通十分不便,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2011年冬,村两委成员协调筹集资金20万元,硬化面积达到15160平米。其中中心大街硬化面积为6660平米,西大街硬化面积为3500平米,东街小巷硬化面积达到5000平米,基本实现主要道路硬化的全覆盖,便于村民开展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同时对大街小巷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并全部装上了路灯。 村两委干部决心抓住社区建设、高铁新城的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土地流转,发展私营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
杨辛庄村 |
杨辛庄北依市区,南接新区,西临会展中心,东靠京沪高铁曲阜东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特别发达。据传,清朝初年,始祖从南泉村迁于此地居住立村。继有孔、李、王等户迁来,初名新庄,后因重名较多,不易分辨,遂更名杨辛庄。 全村共有住户220多家,762人,0党员27人,长期在外务工人员100多人。共有农业用地650余亩,全部为水浇地。人均年收入5200余元。在发展经济方面,历年来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战略,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为目标,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业。通过了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辣椒、黄瓜、西红柿、白菜、洋葱、马铃薯等六个产品获得无公害蔬菜生产证书,申请注册了“儒源”牌商标,成立了“翠玉”蔬菜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蔬菜大棚种植面积逐步增加,生产的各种新鲜蔬菜供不应求。家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出栏率年年攀高。在创建精神文明新农村方面,全村坚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新风户”、“好媳妇、好婆婆”、“科技带头户”等评选活动。全村大部分家庭达到了“十星级文明户”的标准。成立了协调队,调解邻里、家庭纠纷,促进村庄和谐。投资10万元,完善了村阅览室、图书室、道德展室及文化大院建设。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了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投资30多万元,铺设了三条水泥路,并安装了12个摄像头及40盏路灯。去年市教体局出资2万元为村委更换了办公室门窗,完善了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全村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精神生活丰富的大环境。 |
东终吉村 |
息陬镇东终吉村位于曲阜市东南部,离城区7公里,孔子作春秋处1公里。现有村民622户,2026人,耕地面积1300亩,有8个村民小组。2012年村民人均所得7000元。连续多年被曲阜市、息陬镇党委、政府评为 “先进村委会”、“社会治安先进单位”、“财务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东终吉村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把基层党建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争创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为目标,认真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发展经济是根本,村民增收是关键。东终吉村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这一条主线,实施项目带动。成立了鑫泰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原有蔬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增加洋葱种植面积,发展蔬菜种植业。 在新的阶段,东终吉村支“两委”努力按照曲阜市委、市政府,镇党委、政府部署,抢抓高铁建设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我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西夏侯村 |
西夏侯村位于息陬镇南3公里处,北依廖河,西向云山,村西北里许是管勾山,山不高而有名。相传孔府孔庙孔林等滚龙柱、石碑等大石料多出此山,故明朝皇帝封此山为“管勾山”。现有人口2632人,738户,党员6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计生专职人员3人,土地面积2897人。 2011年7月,本村进行了村庄规划清理工作,拆除旧房20多座,疏通村内所有胡同,每户筹集400元,新打吃水井,完成地下供水管道改造工程。 2012年6月,按照镇政府要求,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每户筹集资金500元,完成了13条胡同路面的硬化工作,解决了村民雨天出行难的问题。 2013年3月,在山东鲁泰煤业公司的全力支持下,驻村工作组首先为村里安装路灯100盏,现在,正为村里打深水井一眼,9月份群众就可以吃上高质量的放心水。 下一步工作中,计划完成村委大院、文化广场的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
西终吉村 |
西终吉村位于曲阜市东南方向,现有户籍人口4005人,总户数1086户,党员97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计生专职队伍4人,村土地面积3986亩。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其部将追赶刘秀至此,刘秀无处藏身,喜遇农夫在田间耕作,让刘秀躺在深沟,被犁子翻土埋上。追兵至此,刘秀已无“踪迹”,故名。初名踪迹,后改为终吉。本村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洼。村北为沙壤,疏松,适种棉花、花生等;村南是轻壤褐土,粘状结构,水源充足,适种小麦、玉米等。 为解决村面增收的途径,搞活地方经济,1998年,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筹备自己,成立了西终吉农贸市场,使村民得到实惠。下一步,东终吉村将以高铁为起点,以社区建设为契机,逐步完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人力资源市场,增加村集体收入。 |
南夏宋村 |
南夏宋村位于息陬镇东部,是由原刘家行、张家行、李家行、王家胡同组成。现有户籍人口2027人,总户数580户,村庄刘姓占人口的50%。党员53人,村两委成员7人,计生专职人员1人,村土地面积2017亩。 自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开会讨论,入户调查,了解民情民意,解决村道路修整问题。村两委成员积极协调资金90余万元,开通并硬化南北大街长约600米宽15米,东西大街长500米宽12米,目前已完成排水沟的疏通和路面硬化。 今年在济宁市体育局和镇政府的帮扶下决心完成村委大院的建设。依靠高铁新城的发展及新区工业园在村西部的开发,调整思路,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好村内经济。 |
中元疃村 |
息陬镇中元疃村位于曲阜市东南方向12公里处,曲尼路以南,属平原地区,距离孔子出生地10公里。1958年由邹城划归曲阜,由原来村名赵家寨更名为中元疃村。现有耕地面积924亩,党员25人,农户210户,总人口750人。多年来被上级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针对土地进行的改革,实行了联户承包制,村民提高了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物质生活、精神文明上获得了双丰收。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从1997年开始,全村进行高标准村庄规划,现已完成80%,村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四化”工程建设,修建了生活垃圾箱。2008年建设了高标准的组织活动场所及卫生室,架设了有线电视网,提升了村民居住环境。 在农田建设中,增加三台变压器、铺设机井地埋线6000米、地下管道10000米、治理荒滩荒地150余亩、修筑河堤1500米、改良土地150余亩、速生林50余亩,大力扶持种养殖大户20余户,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 在精神文明中,评选文明星级户、优秀党员干部、好媳妇、好婆婆、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活动,提倡发扬优良传统,提高村民素质,努力创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村庄。 |
冷庄村 |
冷庄村位于息陬镇政府驻地南2公里,人口1100人,320户,耕地面积1260亩,村支两位成员7人,主导产业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约8000元。相传,冷姓人家于明朝初年定于此地,名冷家庄。 冷庄村现有村支部成员3人,村委4人。目前,全村有党员39名,其中女党员2名。自去年村两委换届以来,该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任务和要求,认真分析村情,谋求发展之路,积极作为,为村集体发展想路子,想办法。 当前,冷庄村立足实际,结合本村优势,确立了“稳定基础,实现增产;创新思路,促进增收;实事求是,保持稳定”的总体发展思路。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引进高产良种,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粮食逐年增产。同时,借鉴其他村镇发展经验,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先富带动后富,带动农民群众“放心干,大胆干,务实干”。村集体主动发挥领导、组织协调作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模式,积极与相关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沟通,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专家、技术人员,开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等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实现村民外出劳务、从事养殖、加工等副业实现经济效益,达到增收的目的。聘请老师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提供场所,并聘请专家对农户进行指导服务,及时对动物疫情进行防治,并建立农户档案,为农户提高销售服务,保证销路畅通。 维护村领导班子团结,维护群众利益,加强治安,为企业生产,农民生活创造一个稳定有序的良好发展环境。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增强村民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完善治安值班站岗制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加大“旧村改造”工程、“一池三改”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力度,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环境,对村内主干道进行硬化和绿化,不断地美化村容村貌。2013年,我村将新建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一处,面积800余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集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村级活动中心。 |
步庄村 |
步庄位于曲阜市东南部,距城区10公里,东、北邻大沂河,西依京沪高铁曲阜东站。清初,李氏在此居住,后步姓几户来此定居遂成村落,故名步家庄。沂河从村东南流至村东北绕弯西流,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洼。现全村共310户,1194人,耕地面积1120亩。村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包括种地、打工、工资、种植、养殖等多途径。 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在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 步庄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公开承诺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制度措施,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以开展群众满意度活动为契机,组织评选表彰了“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文明新风户”、“致富标兵”等先进家庭、先进个人,让文明新风进入每个家庭,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村通和村内通全面完成。投资60多万元硬化村庄主要街道5条,4纵1横,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全村共有机井25眼,地埋线10000米,生活用变压器2台,生产用变压器3台,水利设施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
大峪村 |
大峪村位于息陬镇最南端,现有户籍人口2100人,总户数582户,党员50人,村两委班子7人,计生专职人员2人,村土地面积1900亩,山林1500亩。 大峪村村民多年从事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农闲时多数人外出务工,又有从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机械加工等个体工商户,带动一方经济发展。2012年人均年收入8000元。村内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差。两委换届以来,新的村支两委成员根据村里情况,走村入户,充分听取群众心意,通过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一系列的发展规划。首先对村内已经使用了三十年的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打吃水岩石深井一眼,使每家每户均吃上了清澈甘甜的卫生水。接着,村两委根据村民意决定对全村路面进行硬化。资金采取村民集一点,上级支持一点,村集体招标投资方,共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对全村5000余米路面进行全部硬化,建设村内排水沟1000余米,更新路灯60盏。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成立了便民服务室,由村两委成员轮流值班,并委派了一名民生-,为村民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得到村民一致赞扬。 为增加村民收入,村两委鼓励村民办起了两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一家家庭农场,免费为村民指导科学种田知识,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在搞好基础经济建设的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两委决定,今年内,建设体育文化广场和高标准卫生室各一处,由此使广大村民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
北元疃村 |
北元疃村位于曲阜市东南部12公里处,东依孔子出生地尼山,西邻孔子作春秋处息陬,属息陬镇管辖。现有10个村民小组、525户、1936人,党员48名,耕地面积306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自1993年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佃壮上任以后,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走出了一条以村庄规划为基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为根本的强村富民之路。该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06年,全村512户全部和谐整体拆迁,在原址重新规划建起新村,先后建成2条宽18米的南北、东西中心大街,12条宽8米的南北街和3条宽12米的东西街,共硬化路面3万平方米,修排水沟13000余米,绿化2万平方米,安装60盏路灯,在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的同时,配套有着北元疃特色的专人保洁制度,形成了现在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农村老百姓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以沂河千亩河滩治理复垦为基础,将复垦河滩竞标承包到个人,发展速生林600亩,同时搞林下养殖,形成林业养殖业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模式;另外380亩发展优质果树种植,已形成果品规模。大力鼓励全民创业,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大力支持种植、养殖业,目前全村有40个蘑菇大棚、26座养鸡大鹏棚、260亩蚕桑养殖,成为村民增收重要来源;建成大型养殖场15家,村民养殖年创收达100多万元;同时,大搞招商引资,已有投资1500万元、年产5000吨的同心淀粉制品有限公司落地,为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现在,该村已初步形成林果、食用菌、养殖三大主导产业。 2008年,投资70万元建设占地10亩集休闲、娱乐、健身一体的景泰广场。2011年,投资30万元建设了两层楼共50间的社区服务中心,其中部分将用于安置村鳏寡孤独老人;投资50万元建设高标准元疃浴池,免费为本村居民提供洗浴;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健康指数,投资6万元安装饮用水净化设备,为村民提供低偿纯净水。 村里每年拿出3-5万元开展“五好家庭”、“美、洁、净、雅”、“致富标兵”等“上榜争先”评选活动;建设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二十四孝”孝贤文化长廊,弘扬真、善、美,营造和谐好氛围。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投资6万元安装闭路电视实时监控,让村民生活的更有安全感。2011年12月4日,0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到北元疃村考察指导工作。 今后,北元疃村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村情、多产业、多样化发展,努力打造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元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