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联镇由原永丰、流潭乡整建制合并而成,下辖21个村民委员会,乡域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2.44万人,乡政府驻毛桥。我乡地处圩区,北滨长江黄金水道,南邻铜陵县金桥工业园区,地理位置较优越。全乡水土资源丰富,有耕地25260亩,山场1000亩,水面18000亩。
我乡农业发达,盛产优质粮棉油、经济作物和四大家鱼等水产品,淡水珍珠、螃蟹、獭兔、莲藕等无公害水生蔬菜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工业经济逐步显现后发优势,先后踊现出桐乡建材、百通科贸等十多家实力较强的企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广泛分布于商品零售、餐饮服务等行业,从业人员激增,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
2004年,全乡油料总产量达2970吨,粮食总产量达12441吨。实现财政收入32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500余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600万元,农业总产值29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8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44万人 | 53平方公里 | 340706105 | 244000 | 0562 | 查看 东联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毛桥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毛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联合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联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
莲西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莲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水浒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水浒村谷歌卫星地图 |
莲湖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莲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合兴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合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玉楼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玉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河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新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郎丰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郎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墩上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墩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复兴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复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永丰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永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埂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东埂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埂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西埂村谷歌卫星地图 |
长河村 | ·义安区旅游·义安区特产·义安区十大特产·义安区十景·义安区 | 0 |
---- |
查看 长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凤凰山社区 |
铜陵市狮子山区凤凰山社区新建村的前身是铜化集团公司新桥矿业下属单位,是1987年市政府将原新桥乡新丰村的朱冲、明月、天桥、管山四个生产队和新桥乡盛冲村的六房队共五个生产队以“以矿带队”的形式划归新桥矿管辖整整二十年。2008年元月1日为理顺体制,更名为新建村,现隶属铜陵市狮子山区凤凰山社区。全村下辖五个村民组(即朱冲、明月、天桥、六房、管山),人口共1365人(截止2010年底),现有耕地398.095亩,山林面积3390亩。 因大宗土地被矿山征用或借用,所剩耕地支离破碎,不便机械耕作,且污染严重,地力贫瘠,土壤保湿性差,农业基础非常薄弱,农业收入极其匮乏。 |
五松镇 |
2004年5月,根据铜陵县区划调整统一部署,保留城关镇,更名为五松镇。五松镇座落在天井湖畔、笠帽山下,是铜陵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3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人。近年来,城市建设加快,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齐备,一座山美、水秀、亮丽的新城镶嵌在长江之滨。 2004年,五松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004年底,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3.72亿元,营业收入3.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1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教育、民政、人口与计划生育、维护社会稳定、文明创建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镇党委政府在全县“双百分”考核中获一等奖,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和奖励。 |
顺安镇 |
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顺安镇(由原顺安镇和原新桥镇合并而成),位于中国古铜都——铜陵市中东部,距铜陵市区12公里,距芜湖市区60公里。全镇辖27个村、1个社区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5.2万余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6万余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镇区境内有各类企事业单位数百家,全市的一些大型企业如铜化集团新桥硫铁矿、有色凤矿、铜陵车辆厂、合成氨厂和县水泥总厂等座落于此。 顺安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宁铜铁路、沿江快速通道、沿江高速(在建)穿境而过,铜陵火车站新址距镇区仅仅8公里,顺凤旅游公路、湖马路、铜南路等境内道路连接景区各主要景点。全市最大的人工河顺安河直通长江主航道,四季通航。 顺安镇历史悠久,唐初设陆驿“临津驿”于此,曾是定陵、义安、铜陵县治所在地。早在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于此炼丹修道,留下丹井、炼丹台等诸多名胜遗迹。北宋期间,宰相王安石曾在顺安大明寺游学讲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赞美顺安诗篇《题顺安临津驿》:“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可见顺安当时之繁华。 顺安镇境内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金、铜、铁、硫、煤、锰、石灰石等多种矿产资源,西汉时期古人就在此采矿冶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牛洞采矿遗址座落于此。顺安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由于凤凰山地区盛产丹皮,该地区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药用牡丹之乡”和“中国南方牡丹基地”。 顺安镇经济实力强,多年来通过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承接市属厂矿企业辐射,筑巢引凤,借资发展,构筑了特色明显的七大版块经济,即以农业大市场为龙头的小城镇商贸经济;新桥矿业经济;两山(陶山、长山)建材经济;凤凰山、晃灵山、大城山旅游经济;以农业示范园、凤丹基地、马铃薯基地、西瓜基地为主的农业经济;金桥工业园经济;金山工业园经济,特别是近年来金桥工业园、金山工业园发展迅速,已成为顺安镇招商引资的两大战略性平台,正日益发挥着蓄势待发、昂首起航的经济航母作用。 |
钟鸣镇 |
钟鸣地处皖江南畔,铜陵的东部,东南与芜湖、繁昌、南陵交界,北面与无为县隔江而望,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辖24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4.7万人。全镇地域广袤,物藏丰富,是铜陵八宝盛产之地。近年来,随着沿江快道、沿江高速、铜南公路、铜宣高速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的建成,钟鸣区位优势日益显观。 钟鸣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自古以“击钟而鸣,百里有声”而得其名。唐宋时此地便是商贾云集,市贸繁荣,素有“九井十三街”著称。古镇历史载有千年,至今“老街遗韵”古风犹存,历史人文源远流长。境内清凉寺、西明寺梵刹钟声、佛历久远。其“出木井”、“叶金佛”、“九郎庙”、“姑嫂石”传说神奇遗趣。北宋林学家陈翥墓园和育桐著书址,早年被安徽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陵县志》曰:其公(陈翥)常以“召山叟、让场师”,垦山数亩,“几数百株”,撰著了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桐谱》。 钟鸣自然神秀,山水旖旎,以狮子山、马仁山、水龙山、牡丹山、金山等奇丽风光,构成铜陵东部生态旅游的重要部分。尤其金榔区域生态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奇特,其千年紫藤、公孙神韵、桂花王、杉木王等景观誉传皖江。这里的古木、秀水、林幽、洞奥宛若置身于独具江南魅力的“世外桃源”。 钟鸣不仅以奇山秀水著称,还是一方红色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新四军三支队曾进驻本镇,谭震林、项英等重要人物曾在此活动。“皖南行政专员公署”、“大江银行”等一批抗战机构,曾驻落于本域内。三条冲里流传的许多“猎户队”英勇抗战故事,为钟鸣这片神圣土地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 近年来,钟鸣镇立足于资源和区位优势,强抓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牢树科学发展观,围绕可持续发展和构建自然和谐的目标,强化实施“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商贸富镇”的战略,大力创办纺织、服装、电子、铸造四大支柱产业,着力开发狮子山、水龙山、牡丹山、太阳冲等景区的“农家乐”旅游,全力支持集镇商贸和个私经济的壮大,使之全镇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欣欣向荣,经济总量与日俱增,基础建设日臻完善。1994年被列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6年列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列为安徽省中心建制镇。 |
天门镇 |
2004年5月份,根据市县统一部署和要求,原朱村镇和原董店镇撤并为天门镇。天门镇地处铜陵县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地区,南与青阳交界,东与顺安镇接壤,西与大通镇相邻,是铜陵的南大门。镇域面积166平方公里,为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总人口4.44万人,辖25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360个村民小组,13694户,全镇耕地面积4万余亩,人均耕地约1亩。境内资源较为丰富,石灰石、煤储量丰富;总投资16亿元的上峰水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拥有孙冲、小岭、东山等合法煤矿13家,枫华、敕山等金属和非金属矿山20余家,镇内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双龙洞、十里长冲、天目湖等尚待开发利用;生姜、茶叶等特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规模较大的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有和平生姜厂、臣浩牌精米加工中心、华鹏姜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镇内交通条件较为便利,顺牌路、铜青路穿境而过,沿江高速、铜汤高速、铜九铁路正在建设之中。距大通水运码头6.5公里,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2亿元,财政收入85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3.24%,全年引进资金9000余万元,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2004年共引进企业11家,实际到位资金9000万元,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目标任务,其中投资款500万元以上项目4个,新引进2个,即铜陵金丰经贸公司和上海申粹建材公司。 基础设施步伐加快。2004年我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除铜汤、沿江高速及铜九铁路等国债工程外,镇村投资的朱郎路工程已完成修基工程,南洪村修建了1公里的水泥路,病库除险工程已完成大山门、官塘冲、簸箕冲3座水库,戴冲、牛角冲、张冲、金冲、焦冲5座水库的除险已全面施工,1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抓紧实施。 重点工程项目稳定推进。投资16亿元上峰水泥项目自开工以来,工程进展顺利,前期已完成一期投资4.1亿元,预计2005年6月底投产,铜汤、沿江高速和铜九铁路等国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以新政府驻地建设为中心的小集镇建设正在规划筹备当中。 |
西联镇 |
西联镇成立于2004年5月,由原钟仓乡、和平乡、太平乡合并而成,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钟仓、团进、东城、山东、东湖、西湖、水桥、再兴、星光、姚汪、姚滩、沿船沟、上丰、万丰、北埂、钟汪、棋杆、垅上、斗门、三义、林丰、明塘、汀洲、官上、全兴、钱湾、全加、加兴、老兴、老观、观兴、柳洲),2个街道居委会(钟仓、太平),3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7万人,耕地面积3.35万亩。 2004年全乡完成社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694元。2005年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产值1.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6元。 西联乡是农业之乡,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蔬菜和水产品。 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工业发展比较迅速。目前,落户西联的上规模工业企业有:铜陵杭天阀门有限公司、天源科技铜陵锰业公司、铜陵铜太砂业、铜陵江南油脂有限公司、铜陵浙湖石料厂、皖粮春酒业、铜陵耀伟纺织有限公司等。 西联乡交通便利,水陆通达,境内公路有铜胥路、沿新路、钟古路、汀犁路、顺钟路等,水运线有长江和顺安河。 今后西联乡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突出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条”主线,牢固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大工作创新和工作落实力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稳定,努力打造学习型乡村,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乡”的目标。 |
东联镇 |
东联镇由原永丰、流潭乡整建制合并而成,下辖21个村民委员会,乡域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2.44万人,乡政府驻毛桥。我乡地处圩区,北滨长江黄金水道,南邻铜陵县金桥工业园区,地理位置较优越。全乡水土资源丰富,有耕地25260亩,山场1000亩,水面18000亩。 我乡农业发达,盛产优质粮棉油、经济作物和四大家鱼等水产品,淡水珍珠、螃蟹、獭兔、莲藕等无公害水生蔬菜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工业经济逐步显现后发优势,先后踊现出桐乡建材、百通科贸等十多家实力较强的企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广泛分布于商品零售、餐饮服务等行业,从业人员激增,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 2004年,全乡油料总产量达2970吨,粮食总产量达12441吨。实现财政收入32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500余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600万元,农业总产值29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80元。 |
老洲乡 |
老洲乡四面环水,属独立江心洲,东与铜陵县城隔江相望,西无为县、枞阳县隔江相邻,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123个村民组,3774户,耕地面积13108.25亩,总人口13670人.乡内有三大圩口,其中老洲大圩堤长17.5公里,0幸福成德两个独立圩口.洲内交通发达,东西、南北公路纵横交错。盛产蔬菜、棉花、油菜和花生。 近年来,老洲乡党委、政府在“-”重要思想、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农科富农、旅游兴乡”战略,“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基本形成了棉花、意杨林、油菜、无公害蔬菜四大基地。目前,棉花种植面积达7000亩,意杨林面积达7000亩,油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 蔬菜“111”工程扎实推进。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抓手,精心实施蔬菜“111”工程,即建立10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1000亩特色蔬菜精品园,10000亩无公害蔬菜观光园。2003年,老洲乡被评为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乡农业科技示范园被评为市级“双培双带”先锋示范基地。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以江洲制毯、圣庆农贸、玉松板厂等为代表的加工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截止2004年底,全乡个私企业达450家,实现总产值4760万元,营业收入4300万元,利税559万元,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乡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由2003年的2798元迅速增加到3090元,递增了12%。人均居住面积27平方米,卫生厕所1358座,程控电话1972门,自来水普及率95%,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90%。 旅游业前景看好。“太阳岛”是我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已经纳入市旅游总体规划。“太阳岛”三面临江,自大堤向南依次为牧草1000亩,意杨林1000亩和金沙滩1500亩。岛内九丫神树、草原牧歌、红花碧海、翠鸟晓晨、江滩沙浴、江豚戏浪、风堤唱晚、绿洲春满等“八景”风光如画,闻名遐尔。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
胥坝乡 |
胥坝乡位于安徽省铜陵县城北17公里处,由原安平、胥坝两乡整建制撤并而成,四面环江,是全省最大的的江心洲。有“中国第四大岛”美誉。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本县西联乡、五松镇、老洲乡隔江相望,北与无为县隔江相对。全乡总面积86平方公里,主要由安平圩、文沙圩、子胥圩和铁锚洲四部分组成,可耕地面积3.9万多亩,可养水面1.21万亩,林地2万余亩。主要种植棉花、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是全县重要的棉花、油菜生产基地。乡辖1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户数1.022万户,总人口3.6万人。 - 农业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按“ 新洲村优质棉花特色+规模”的发展思路,全乡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扩大到100余亩;小拱棚西瓜种植面积已扩大至5000亩;意杨林面积已增至2万余亩;优质高产棉在全乡得到全面推广;网箱特种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网箱个数已达1000余个,主要集中在群心村和新洲村,渔业大户十余家,主要有李大勇螃蟹(已成为铜陵周边地区重要江蟹输出商)、养殖大户有葛为三鲫鱼、河豚等;劳务输出工作扎实有效,劳务输出人数已增至8250人,劳务收入达4125万元,实现劳务输出人数和收入的稳定增长。 水产养殖 -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乡村水泥路全乡共有两所中学:胥坝中学、安平中学,连年向铜陵市一中、三中、县一中输送人才。小学有胥坝中心小学、安平中心小学、天合希望小学、民生小学等十余所,在校学生共计两千余人。此外,建有排灌站6座,排灌机械32台,总功率2155千瓦。乡村公路总长达82.3公里,其中,石子路49.4公里,柏油26.9公里,水泥路6公里;集镇面积已发展至0.5平方公里,集镇主街道、金融大道、政府大道水泥路全面建成;自来水厂7座,全乡居民均能饮用自来水。目前,新洲至胥坝渡口路段已经完成招标,预计年底开工维修。 - 沿革 胥坝乡境域在民国29年(1940年)属安平乡、紫胥乡。1949年8月前属沙洲区之安平乡、文沙乡、紫胥乡。1950年4月改沙洲区为文沙区。1952年10月改名胥坝区。1957年2月撤胥坝区成立胥坝乡、安平乡。1958年9月因撤县并市划入铜官山区。1959年4月因恢复县建制和人民公社体制之建立,成立胥坝人民公社。1959年12月,胥坝公社并入钟仓公社,1961年3月复从钟仓公社析出。1961年11月安平人民公社从胥坝人民公社析出。1983年4月撤销公社建制改设胥坝乡、安平乡。2004年5月胥坝乡、安平乡整建制合并,成立新的胥坝乡。 - 经济情况 2007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25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棉花总产皮棉3162吨,油料总产5280吨,粮食总产625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492元,比上年增长20.8%。完成招商引资4400万元,其中,特力电缆2800万元,铜陵阳光合成材料公司1600万元。 - 胥坝风景 胥坝面积不大,但地处长江中间,风景格外优美。其中著名的景点有现代版世外桃源——铁锚洲。内陆的海岸线——新洲外滩等。每年吸引全市很多游客来这里踏青 、垂钓、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