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铜陵市 >> 枞阳县 >> 汤沟镇

汤沟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汤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汤沟镇简介

  汤沟镇,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老桐城“四大名镇”之一,也是枞阳县沿江地区重要的小商品和农副产品集散地。自古商贾云集,商品贸易直接辐射周边6个乡镇方圆5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南依长江黄金水道,北接铜安公路,汤谋路穿境而过,与贵池、铜陵隔江相望。镇域面积65.4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人口6.2万,为枞阳第一大镇。该镇曾为湖东县治。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中心建制镇。   沟镇文化教育源远流长,是“桐城派”大师刘大櫆的故乡,刘大櫆、姚鼐、刘开曾先后收徒讲学于此,史炳荣创办丰乐书院于汤家沟。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现全镇已有1所完中4级初级中学,22所完全小学,13所公办和私立幼儿园,1所县第二人民医院和21所乡村卫生诊所,1所影剧院,拥有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该镇人文景观优美,清时有丹霖夜雨、赖子回帆、琵琶积雪、鲟鱼落雁、三官晓钟、断桥渔火、莲塘秋月、水村夕照,八景闻名遐迩。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着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2001年和2002年,该镇在全县目标岗位责任制综合考核评比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城镇建设单项考核居全县首位,参加市“宜城杯”竞赛荣获第二名。2002年,全镇人均收入2080元,其中镇区居民人均收入2850元;全镇楼房率已达96%,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0平方米,全镇自来水通水率达97%,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用户5800多户,移动电话3900余部,城镇化水平达到31%。按照商贸型城镇定位模式,汤沟镇确立“建镇兴工,建镇强农,建镇活商,建镇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城镇建设为龙头,近几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建设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20多项,镇区的道路、供水、电力、通讯、房屋、市场等工程建设突飞猛进,历史名镇已展示现代风貌。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500多个,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有6个。.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6.2万人 65.4平方公里 340722102 246000 0552 查看 汤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汤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造福社区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造福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华社区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新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民胜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民胜村谷歌卫星地图
桂坝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桂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肇丰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肇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跃进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跃进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风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新风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星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红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中心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中心村谷歌卫星地图
一心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一心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旺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南旺村谷歌卫星地图
明星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明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江厂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江厂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公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陈公村谷歌卫星地图
官锋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官锋村谷歌卫星地图
勤俭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勤俭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间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田间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湖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后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仪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黄仪村谷歌卫星地图
彭山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彭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农庄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农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河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新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堤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龙堤村谷歌卫星地图
共义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共义村谷歌卫星地图
莲花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莲花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新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大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潭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龙潭村谷歌卫星地图
先进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先进村谷歌卫星地图
江庄村 ·枞阳旅游·枞阳特产·枞阳十大特产·枞阳十景·枞阳名人·枞阳 0

----

查看 江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汤沟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枞阳镇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是枞阳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为枞阳县委、县政府所在地。东接本县OU山镇、西依安庆市郊、南邻桐城鲟鱼嘴、北与本县官埠桥镇毗连。面积90.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713亩,辖14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委委员会,人口9.394万。   [名胜古迹] 枞阳镇(原名城关镇)是古老的历史古镇,菜子湖之水流经城南出口达长江,古称“舒口”,为舒、桐、庐、怀、潜等县的漕米集散处,历史上是重要的港口和商埠。汉为枞阳县治,梁陈为枞阳郡治,南宋末一度为桐城县治,为桐城四大名镇(枞、汤、孔、练)之一。镇文物古迹有汉武射蛟台、落箭墩;晋枞阳县令陶侃洗墨池、惜阴亭(运甓亭),宋黄峪读书处的达观亭,明清桐城文派先导方以智的还庵和钱田间的北山楼,有三国吕蒙扎寨的幕旗山,元宋陈友谅的“枞阳水寨”等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和1949年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射蛟台、惜阳亭、洗墨池、方学渐墓。旧时“桐城八景”之一的“枞川夜雨”亦在境内。   [交通便捷] 镇内交通四通八达。陆运有桐枞、安枞公路通向各地,合九铁路依境而掠;空运离安庆飞机场30公里;水运沿江有小轮客运码头4个,枞阳海螺建立了年吞吐量为300万吨的货运码头。枞阳河可往菜子湖沿岸各埠。   [经济状况]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财政收入825.6万元,拥有集体、个私企业1500多家。其中镇办企业17 个,村居企业30个,职工人数达2024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达4.4亿元。初步形成了毛巾、钢瓶、高压瓷管等轻工业和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 综合性商场、自选超市、专卖店等商业服务网点遍及城区,餐饮、娱乐休闲业等第三产业日趋活跃。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农业特色明显,是全县花卉、优质粮经营生产基地。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食品、蔬菜加工业有所发展,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型经济格局。   [设施齐全] 枞阳县文化之乡,兴学之风经久不衰,旧有“桐城文化起于枞”、“文不过南乡”、“穷不卖书”之说。镇内有示范高中2所,中学3所,小学33 所,示范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3所。.  

欧山镇

  欧山镇位于安徽安庆市枞阳县。下辖:   340823101001 122 护国居委会   340823101200 121 大港村   340823101201 220 万桥村   340823101202 220 巢山村   340823101203 220 桃花村   340823101204 220 破罡村   340823101205 220 周山村   340823101206 220 白荡湖村   340823101207 220 欧山村   340823101208 220 新开村   

汤沟镇

  汤沟镇,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老桐城“四大名镇”之一,也是枞阳县沿江地区重要的小商品和农副产品集散地。自古商贾云集,商品贸易直接辐射周边6个乡镇方圆5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南依长江黄金水道,北接铜安公路,汤谋路穿境而过,与贵池、铜陵隔江相望。镇域面积65.4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人口6.2万,为枞阳第一大镇。该镇曾为湖东县治。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中心建制镇。   沟镇文化教育源远流长,是“桐城派”大师刘大櫆的故乡,刘大櫆、姚鼐、刘开曾先后收徒讲学于此,史炳荣创办丰乐书院于汤家沟。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现全镇已有1所完中4级初级中学,22所完全小学,13所公办和私立幼儿园,1所县第二人民医院和21所乡村卫生诊所,1所影剧院,拥有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该镇人文景观优美,清时有丹霖夜雨、赖子回帆、琵琶积雪、鲟鱼落雁、三官晓钟、断桥渔火、莲塘秋月、水村夕照,八景闻名遐迩。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着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2001年和2002年,该镇在全县目标岗位责任制综合考核评比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城镇建设单项考核居全县首位,参加市“宜城杯”竞赛荣获第二名。2002年,全镇人均收入2080元,其中镇区居民人均收入2850元;全镇楼房率已达96%,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0平方米,全镇自来水通水率达97%,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用户5800多户,移动电话3900余部,城镇化水平达到31%。按照商贸型城镇定位模式,汤沟镇确立“建镇兴工,建镇强农,建镇活商,建镇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城镇建设为龙头,近几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建设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20多项,镇区的道路、供水、电力、通讯、房屋、市场等工程建设突飞猛进,历史名镇已展示现代风貌。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500多个,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有6个。.  

横埠镇

  横埠镇地处枞阳县东部,位于长江北岸,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51.9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其中镇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1.12万人。是近年来在全省“两点一线”格局中迅速崛起的一座发展快、功能全、潜力大的新型“农民城”,相继被省政府确定为“中心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8月,又被列入全省首批19个重点中心建制镇之一。    该镇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明代铁骨御史、水利专家左光斗,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将军均诞生于此。    横埠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交通极为便捷,合(肥)铜(陵)、铜(陵)安(庆)经及正在兴建的合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江黄金水道近在咫尺。    镇内基础设施齐全,投资环境良好。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水、电、路、邮电、通讯、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市场活跃繁荣。该镇特产资源丰富,个私经济发展迅猛,投资政策极其优惠,吸引了从多商贾来此安家置业。    该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00万元,1997年,通过上级“小康镇”验收,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县之首。全镇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东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镇党委被0安庆市委授予“六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  

项铺镇

  枞阳县辖镇。1961年建白石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撤乡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2.7万。枞(阳)横(埠)公路贯穿镇境。南临白荡湖,水源丰富。辖项铺、朴树、石溪、龙虎、柳杨、边山、唐山、徐岗8个村委会。工业有石灰厂、食品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副业以烟花、爆竹为主。.  

钱桥镇

  枞阳县辖镇。1984年设钱桥乡,1992年由钱桥、官青、石马3乡合并设立钱桥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1公里。面积87.9平方公里,人口5.7万。枞(阳)庐(江)公路穿境。辖钱桥、洪庄、旺圣、新埠、老埠、朝阳、新化、同心、马塘、洪湾、集和、桂花、井庄、柏杨、府君、宣庄、石马、光明、唐湾、大塘、埠山、姚湾、尚书、十字、邹岗25个村委会。工业有农机修配厂、粮油加工厂、木器厂等。农业主产水稻、油菜子。有双圹、鲢鱼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麒麟镇

  麒麟古镇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岱鳌山的灵气,菜子湖的润泽,地处枞(阳)、桐(城)、庐(江)三县(市)交会处的的区位优势,名播全国的“三、六、九”集市,使麒麟得天独厚,愈显勃发生机。一九九二年撤区建镇,辖十八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人口4万多人。省级枞桐公路通过镇区,麒麟自然成为枞阳县西北“第一门户”。麒麟儿女励精图治,用聪明和智慧创造了许多辉煌: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丰厚的人文资源。绵延数十里的岱鳌山,树木葱笼,植被繁茂,山上有“石小姐”、“公狮子”、“母狮子”、“香菇坟”、三贞庵等景点,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就出生在岱鳌山下的岱鳌村。这里是踏青旅游的好去处。蜿蜒流过的菜子湖,水产丰富,土质肥沃,湖中盛产鲤鱼、鲫鱼、鲢鱼、甲鱼、螃蟹、青虾等三十多种水产品。这里又是休闲垂钓的好地方。得岱鳌山之灵气,荫老枞阳之文风,麒麟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初中升学率连年名列全县前茅,骄人成绩,罕有其匹。恢复高考制度的二十五年来,出生于麒麟的硕士、博士生有五十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生只要中国籍,拒领美国总统奖”的哈佛女孩王渊,其父就是麒麟镇高塥村人。   闻名的麒麟集市。每逢农历“三、六、九”,县内外商贩云集麒麟,兴集时,集上人头攒动,川流不息,交易场面十分壮观。占地近百亩的麒麟综合大市场,其规模居县内首位,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特别是仔猪交易全国闻名,高峰时上市仔猪多达5000余头,年成交额800余万元。来自本省、浙江、江苏等地仔猪经纪人,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繁荣的农村经济。麒麟镇党委、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形成了一村一品,建立了花卉苗木基地,完成了3500亩退耕还林任务 ,建立了6个水稻示范片,推广了6个新品种。同时,大力吸纳民间资金、工商资金开发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持续发展。   面向新世纪,麒麟镇党委、政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精神,强化招商引资、优化环境和转变作风三项重要工作,寻求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为把麒麟建成枞阳的西北明珠而不懈努力。.  

义津镇

  枞阳县辖镇。1961年设义津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撤乡建镇。1992年牛集乡并入。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71.1平方公里,人口4.1万。桐(城)枞阳)公路穿境。辖义津、吐秀、增展、义西、义东、北圣、龙王、鲤鱼、高塘、玉屏、五里拐、义军、牛集、姚王、迎龙、丰乐、朱公、阮畈、高庄、日升20个村委会。工业有特种轴承厂、电脑纪录纸厂、新型建材厂、棉纺厂、特种纸厂、地毯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山芋。境内有桐城派文学家姚鼐墓。.  

浮山镇

  浮山镇位于枞阳县的北部,白荡湖后梢,东与白湖、项铺两乡镇隔湖相对,南与会宫乡毗连,西和义津镇接壤,北与钱桥镇为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县城30公里,离安庆开发区、安庆港口70公里。合铜黄高速公路浮山出口穿镇而过。    浮山镇交通、通信、供电、供水、学校、医院、金融娱乐等各项服务设施完备。全镇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浮山就座落在本镇境内。安庆市级重点中学——浮山中学就座落在浮山东麓,她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今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将军外交家黄镇曾在浮中执教并开展革命工作,-总理养女孙维世曾在此就读。这里培养出了汪旭光(工程院院士)、吴中瑞、吴中辉、陈雪江、朱铁骨将军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1990——2003年,浮山中学向全国各类高等学院输送合格新生4300余人。1999年,陈良文同学一举夺得全省高考文科状元桂冠。全镇镇域面积48.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1600人,耕地20659亩,山场1091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    近年来,浮山镇党委政府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浮山旅游开发为中心,以新建新型旅游集镇为龙头,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全镇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全镇上下演奏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力打造旅游经济   近年来,浮山镇先后争取农网改造资金600多万元,实现了全镇低压线路改造;争取外商投资180多万元,建成日供水3000吨的自来水厂;投资400多万元的移动、联通通讯塔也全部在浮山安家落户,小集镇住户看上了有线电视;远村小学均建起了教学楼,横穿浮山南北的白会公路已全线贯通,与潘浮公路纵横交错。直通旅游区的浮莲公路年底前交付使用。    浮山“玲珑剔透生态美,寻幽览趣佳境多”,36岩、72洞、42怪石、36奇峰,“无岩不树,无径不竹,无涧不花,无石不苔”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浮山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旅游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植,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重点发展观光游、野生动物考察游、火山探险游、休闲娱乐游。浮山人本着“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发展绿洲与改善生态完美地结合。这里将是旅游业投资的理想之所。.  

会宫镇

   会宫集镇始建于1954年,扩建于1993年,目前初具规模,形成纵二、横五街面,东西为横,长度约1公里,南北为纵,长度约2.5公里。政务区设在会宫村与会宫岔路之间,政府办公大楼,计生服务所,国土所,文化站,地税分局,财政所,自来水厂,邮政,电信,法庭,均已建设在政务区内,便于群众办事。集镇框架基本形成。    集镇内各行各业及居民户已有1千余户,常住人口达8000余人,其中户口在会宫社区居委会的非农业户口2630人,农业户口470人,其他户口仍在户籍村内。    集镇内公益设施齐全,自来水,电力,邮政,电信,信用社,地税,法庭,公安司法,国土所,计生服务所,文化站,超市,菜市场,环卫所,完全可以满足群众需求。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四方面任务已完成,道路四通八达,集镇区位优势明显。    集镇内,市场货物品种齐全,包括周边乡镇临界区域内人口在内,拥有消费人口6万余人,日交易额可达百万元。   

官埠桥镇

  史有“南能长江、北连舒庐、为水陆交通要道”之称的官埠桥镇位于枞阳县西部。横跨白荡湖、菜子湖两大水系。东连函山镇,西接雨坛乡,南与石矶镇、枞阳镇、安庆市郊区接壤,北同会官乡毗邻。区域总面积104.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55亩,山场面积57443亩,水场15000亩。下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1130人。官埠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官埠桥镇集镇,桐纵、铜安公路于此交汇,是枞阳县城北大门。    官埠桥镇境内山峦起伏,山水资源丰富,矿物品种较多,铜、金、矾、大理石、花岗岩等,储量较大,品位较高,分布集中,具开采价值。近几年来,官埠桥镇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抓地方特色经济,走科技开发之路,增强群众素质,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镇域经济增长显著。2001年,官埠桥镇共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6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5亿元,工业总产值0.6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82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    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官埠桥镇积极走科技开发之路,一方面积积极推广科技兴农“战略”,主攻“白色工程”和“种子工程”。棉花营养钵技术,水稻旱育稀植和软盘抛秧技术,亦得到全面推广。全镇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另一方面瞄准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努力做活“山水”两文章。至2001年,全镇封山育林52700亩,开发山场经果林8150亩,朋大小林场22个。官埠桥镇水质清新,水源充足,合意圩建成400亩的鱼、虾、鳖连片精养池塘,在岱冲河养殖场、连湖、马兰、陆岗等村圩口,共开发养殖水面9740亩,年水产养殖量达2700吨,总产值2860万元。    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个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其中,枞阳团山种禽蛋有限责任公司更是一枝独秀,其开发的“团山牌”板鸭、红心咸蛋系列产品,远销多省,名扬全国。“枞阳苗禽大市场”的建立为苗禽产销两旺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连湖养殖场”的立体养殖在全县作为示范点推广。    集镇建设规模档次显著提升,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规划建设集镇。大力发展集镇经济,优化集镇投资大环境。投入300万元从长江引水进镇。投入30万元建成街心花园。购置百盏路灯,十里长街成了“不夜城”,营造进入县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现尚有200亩黄金三角地带正着手规划开发。.  

金社镇

  枞阳县辖乡。1956年设金社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金渡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42公里。面积62.1平方公里,人口4.2万。枞(阳)横(埠)公路过境。辖高岭 、向荣、西山、桃山、和平、崇岭、秀山、塘庄、楼山、长溪、杨市、金山、星河、枫冲、金渡、龙口、鳌山、姚塘18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建筑、砖瓦、农机修配、石灰、皮革、炕坊、粮油加工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茶叶。境内有刘大槐墓。.  

钱铺镇

  钱铺镇位于枞阳、无为、庐江三县交界处,总面积68.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67199亩,林业场点近30个,山场面积内可采摘茶园面积达1500余亩,在茶叶生产上,已形成了“旗枪”、“龙井”、“云雾” 等名优品牌。为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乡党委、政府决定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全乡林业开发的重中之重,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低产茶园改造、新茶园建设和茶叶深加工项目建设。通过“公司+市场+农户” 的形式,以白山“旗枪” 品牌茶叶为龙头,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做大做强茶产业,促进茶叶生产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白湖乡

  白湖乡位于枞阳县北部的长江北岸,全乡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1万人口,耕地面积 26000余亩,山场面积 25000亩,可养殖水面 5000余亩。地处亚热季风气候带,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适中,日照充足,物产丰富,五谷丰登,藕香蟹肥,是著名的“ 鱼米之乡 ”、“ 生态之乡”。风景秀丽、居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镇容镇貌不断改观,是枞阳县新型小城镇。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合(肥)-- 铜(陵) -- 黄(山)高速公路途经该乡,且留有互通立交出口:白(湖)一会(宫)公路贯穿全境,连接高速公路出口不到8公里,经高速到铜陵不到30分钟车程,到省会合肥仅1小时,到县城枞阳仅30分钟,到安庆仅需50分钟,交通运输极为方便。正在兴建改造的具道金钱公路年内通车,基本使全乡村村通油路(路面宽达9米)。程控电话已村村开通,设有移动、联通通讯塔各一座,基本达到村村通有线电视,电力网已全面改造,设施齐全,电力充沛。    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 公堰塥集镇西南10公里处坐落的浮山,既是旅游胜地,又是佛教圣地。山上有三十六于世,更因其岩壁上留有大量文人墨客的真迹,即摩崖石刻,而令人流连忘返。山脚下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浮山国家地质公园”,国亚洲第一。祖籍白湖乡公塥村的爱国民主人士房秩武先生于1924年在浮山创办了图书馆、小学和浮山中学,现在的浮山中学为省级花园式学校、安庆市重点中学,连外国学者参观后都感触颇深,赞美浮山是“天下形胜地,文人争霸处”。    自然资源丰富,开采前景广阔。境内众多丘、漫岗,皆属浮山山脉体系。白垩纪时期浮山火山口的熔岩喷发,使得地下蕴藏有大量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玄武岩、时腊石(明矾石、矾母石、瓷石、高岭土等)、铜矿、铁矿、石膏等,且据勘探资料显示储量可观,极具开采价值。    服务质量较高,投资环境优越。政府各部门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凡是国家、省、市、县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都会得到充分落实,同时本乡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地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    集镇商业繁荣、宾馆、餐饮等各类娱乐休闲设施一应俱全,秀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投资合作。.  

铁铜乡

  铁铜乡位于枞阳县西南,距县城约1公里,由铁板洲、铜板洲、玉板洲构成的长江中下游泥沙冲击而成的江心洲,以境内铁板洲,铜板洲两洲首字得名,又称铁板洲,今玉板洲由于崩岸基本消失。东隔夹江与枞阳镇相邻,南隔长江与池洲市贵池区相望,西隔夹江与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毗邻,北隔夹江与桐城市鲟鱼镇相对,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圩埂长14.7公里,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2.5公里,庆丰村柘树墩为中国0铁铜乡委员会和铁铜乡人民政府驻地。境内是枞阳县农业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2.7%左右,非常适宜种植棉花、蔬菜、油菜等旱地经济作物,无工业环境污染,重金属农药、化肥、激素残留量小。目前有1所中心学校,1所小学,3个小学教学点,1座自来水厂和1所卫生院、信用社、排涝站,水陆交通便捷,有二道汽车轮渡和一道客渡,距安庆长江大桥、合九路、合铜黄高速和铁路仅20—30公里,有“村村通”水泥路18.4仅是和砂石公路27.8公里,长14.7公里的堤顶水泥路于2013年底全线贯通。  

凤仪乡

  枞阳县辖乡。1949年设凤仪乡,1961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凤仪乡。位于县境南部,为长江下游江心洲,距县城20公里。面积22.9平方公里,人口1万。水运通长江各港埠。辖凤仪、习艺、红旗、南洲、红巾、雁翎6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砖瓦、粮油加工厂、食品加工厂、水上运输等。农业主产水稻、油菜子、小麦。.  

长沙乡

  枞阳县辖乡。1949年设长沙乡,1956年属长凤乡。1961年属长凤公社,1984年复设长沙乡。位于县境南部,为长江下游江心洲,距县城20公里。面积17.1平方公里,人口0.8万。水运通长江各港埠。辖心合、木排、长沙、农建、新洲5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水上运输、粮油加工、砖瓦、农机修配、建筑、禽蛋厂(场)。农业主产棉花、小麦、油菜子。.  

白梅乡

  枞阳县辖乡。1956年设白梅乡,1961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2.3万。枞(阳)横(埠)、合(肥)铜(陵)公路过境。辖岩前、前坂,翼青、分水、小街、大岭、东山、南山、黄石、柳峰、独山、孙畈12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粮食加工厂、木器家具厂、砖瓦厂、建筑材料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  

雨坛乡

  枞阳县辖乡。1961年建雨坛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高甸乡并入。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68.2平方公里,人口3.1万。通公路。辖雨坛、云龙、高甸、双丰、板桥、新塘、合兴、,响山、新民、车富、查岭、毛山、毛王、凤岭 、石会15个村委会。工业有粮油加工厂、针织厂、木材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农业主产水稻、油菜子。.  

经济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位于安徽安庆市枞阳县。下辖:   340823400200 121 连湖村   340823400201 122 新楼村   


汤沟镇特产大全




汤沟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