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滩街道位于江北区中部,是江北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幅员面积20.3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近4万人,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5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设在江北区金港新区6号,位于重庆内环高速公路五桂立交出口处。
寸滩街道辖区东西长10.59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沿长江由东向西分为三部分。东部地区以港城工业园区D片区为支撑,形成了以登康公司、西南药业、拉法基公司等为龙头的日用化工、医药化工、仓储物流、建筑建材支柱产业;中部地区是建设中的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200万标箱和30万辆滚装车;西部地区溉澜溪旧城片区是重庆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力发展高端房地产业。
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赋予寸滩街道巨大的发展潜力。交通极为便利,距重庆火车北站仅5分钟车程,距江北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渝邻、渝长、渝黔高速公路横穿辖区,且设有黑石子、五桂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江岸线长达6.4公里,优质深水港寸滩港镶嵌其中,并以此为依托,设有全国第一个内陆保税区,将是引领江北区乃至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20.3平方公里 | 500105005 | 400000 | 023 | 查看 寸滩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华新街街道 |
华新街街道位于江北区中段,嘉陵江大桥、渝澳大桥北桥头,紧邻全国著名商业步行街——观音桥商业圈。辖区范围东至中法水务集团江北水厂,与五里店街道、长安集团相邻;西至蚂蝗梁加油站、重庆工商大学B区,与观音桥街道接壤;南临嘉陵江,与渝中区隔江相望;北接建新东、西路,与观音桥步行街相连。辖区面积3.07平方公里,属纯城市街道,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是江北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下辖9个社区,社区工作人员65人,常住人口28571户、64858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目前,辖区共有党组织101个,党员1603人,流动党员193人。 华新地区经济结构主要以商贸、房地产开发为主,辖区现有事业单位74个,企业单位967个,工业单位67个,商业、餐饮业253家,房地产企业97家,服务业315家。主要社会单位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社会科学院、重庆市江北区教育服务中心、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重庆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肺科医院)、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市食品工业研究所等。辖区的新村实验小学、华新实验小学是重庆市首批,也是江北区仅有的两所市级示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 |
江北城街道 |
江北城街道位于重庆市区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口北岸。嘉陵江自西向东,至江北城东南角觐阳门汇入长江。长江沿江北城东面觐阳门、汇川门、东升门、三洞桥由南向北而去。辖区东阻长江与南岸区相望,南隔嘉陵江与渝中区为邻,西接五里店街道皂角岭、简家台,北西与寸滩街道溉澜溪相接。辖区幅员面积1.66平方公里,河岸线长约3公里。 江北城历史悠久,春秋晚期2407年前,为巴人从江汉平原西迁入川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重庆历史上最早的政治、行政中心之一。江北城周朝为巴国故地,东汉时设柑桔官,史称北府城,曾为巴郡府和江州县治所。明为江北镇治所。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江北镇升格为江北厅,重庆府同知衙门移驻江北城。民国二年,江北厅改为江北县,其治所仍驻江北城。 江北城蕴涵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国家一级文物“偏将军印章”金印和市级文物大夏国皇帝明玉珍墓均在此发掘出土。始建于清代末年,1933年国民0在西南地区最先设置的气象测候所亦在江北城。 辖区水陆交通方便,曾经是重庆市的水陆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码头、公路和空中索道共同形成江北城特有的多层次立体公共交通网络。沿两江上溯分别可到达川南、川北等地,顺江而下可通江达海。 2002年12月25日,0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0宣布江北城旧城改造工程启动。江北城的整体拆迁给古老的江北城带来巨大机遇。规划中的江北城将与解放碑和弹子石滨江地带共同构建重庆未来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形成主城“金三角”。江北城地处未来中央商务区的核心位置,是联系解放碑和弹子石的枢纽,是中央商务区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和城市功能、景观活动中心。未来的江北城将是记忆之城与未来之城的有机结合体,将是重庆主城区中最具现代化、最有特色的都市核心区。 |
石马河街道 |
石马河街道,位于江北区西部。东与渝北区龙溪街道相接;南以盘溪河为界,与大石坝街道相隔;西临嘉陵江,与沙坪坝隔江相望;北与北部新区大竹林镇接壤。幅员面积9.55平方公里。地属浅丘,平均海拔216.70米。 清初,境内有座崇德庙,堂前有石马两匹。传说左边石马,夜间过河偷食禾苗,被人打断一条腿,“石马活了”的传说广为流传。世人取“活”的谐音“河”,名石马河。 石马河街道于1993年3月,由石门街道办事处、石马河乡合并组建。石马河街道办事处驻地南桥寺阳光家园,距区0驻地金港新区15公里。 2008年末,街道辖社区居委会9个,居民小组66个;村民委员会3个,村民小组4个(征地公告已发,未解体)。常住人口22521户、68218人,暂住人口18000人。 2008年末,辖区有独立法人,及产业活动单位259个。其中,各类企业139个。工业企业,主要有重庆通用工业(集团)公司、重庆鼓风机厂、重庆石油仪器厂、重庆正大公司、重庆山城燃气阀门公司、重庆工农化工公司、重庆欣材混凝土公司、重庆美联制药公司、重庆祥盛公司。科研机构有重庆化工研究院。主要学校有重庆市字水中学、八中宏帆中学、华渝实验学校、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等。医院有江北区第五人民医院、通用医院、华渝医院、重庆市中医院等。基础设施有日供水能力54万立米的重庆中法供水公司;装机容量20万千伏,重庆地区最大的供电枢纽,盘溪变电站;日输配气量190万立方的重庆气矿江北天然气运销部;装机容量10万门程控电话的重庆电信局南桥寺程控机房。休闲旅游景点有占地4.23公顷的玉带山坡地公园和正在兴建的占地276.91公顷的重庆市生态公园、占地20.93公顷的石子山体育公园。盘溪石刻“无铭阙”,为东汉时期文物古迹,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机械工业是辖区工业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制冷空调设备、离心式制冷机组、高温风机、鼓风机、通风机、燃气设备等。2008年末,辖区各类工业企业139个,员工人数17137人,实现地区企业总产值56.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1亿元;工业总收入55.8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收入23.7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2.65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亿元;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0元。街道实现财政收入1690万元。 1995年,江北区0投资1600万元,兴建盘溪蔬菜批发市场。2001~2005年,盘溪蔬菜批发市场,经过三期扩建。到2005年8月28日,观音桥农贸市场整体迁入,完成市场升级扩容,形成占地23.33公顷、经营面积26万平方米的农产品物流中心。2008年,客商总户达 5000余户、成交量 24.7亿公斤、成交额 130亿元、实现总收入6000万元。 2001年~2005年,石马河街道办事处,连续荣获重庆市人民0,颁发的“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乡镇称号”;2003年~2007年,石马河街道办事处,连续荣获重庆市江北区人民0,授予的“明星镇(街)称号。 1998年,嘉陵江高家花园大桥、渝涪高速公路、地区主干道盘溪路、相继建成通车;2003年滨江路通达石门后现已延伸至高家花园大桥北桥头;2004年盘溪路扩建,武江路、松石路西段修建竣工;2005年松石路全线贯通;2008年底石马河立交(一期建成通车)。石马河地区已建成主干道3条,支干道13条,总长度40公里。形成以松石路、武江路、滨江路、盘溪路“三横一纵”的道路网络。 2000年后,南桥苑、阳光家园、东方港湾、名门山庄、小天鹅花园,住宅小区建成。2004年,江北城折迁居民安置区金果园、玉带苑、明瑜恒康、山水丽都建成。来鹿寺片区内,重庆市生态公园、佰富江景高尔夫球场、翠苑小区、高尔夫高档别墅相继建成。截止2007年,辖区建成各类小区29个、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成套住房33000套。 1993-2008年,辖区农村3个村、原有的24个合作社209.41公顷土地(不含非耕地)全部征用,2994户、7223人农转非。 2003年,江北区人民0投资1.22亿元,兴建和扩建重庆45中学(现为重庆字水中学)、玉带山小学,2008年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建成。2008年,辖区有幼儿园19所,教职工137人,入园人数1627人;小学5所,在校学生3062人,教师总数213人。中学4所,在校学生4386人。其中,初中生1069人、高中生2345人,教师250人。小学生入学率、毕业率、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辍学率为零。初中生入学率100%,无流失生。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零。 近年来,石马河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基础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实现了城郊型向城区型转变,成为江北区发展中的西部新城。 |
大石坝街道 |
大石坝街道位于江北区西部,东与渝北区龙山街道为邻,南依嘉陵江,西经石门大桥与沙坪坝接壤,北接石马河街道,是重庆市规划中的大石坝组团核心区域,辖区面积4.35平方公里,辖1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6.7万余人。辖区有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工厂、前卫仪表厂、川东石油开发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川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等4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辖区交通条件优越,红石路横贯大石坝东西,石门大桥、嘉华大桥和规划中的红岩村大桥、轻轨五号线经过辖区,是观音桥商圈的副中心。在大石坝历届党工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大石坝街道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大石坝地区呈现出一片文明、进步、繁荣、和谐的景象。 经济发展持续增长。200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9.8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17.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3亿元,财政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超额完成了区委、区0下达的目标任务。 社会事务亮丽纷呈。不断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加强对9个社区、1个行政村近70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村干部的业务培训和个人素质提升。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先后在辖区内开展了“和谐杯”文艺调演、“实力杯”球类比赛、“创意杯”围棋书法比赛、“宜居杯”文明细胞评比等“四个杯赛”。社会救助和城市低保重点对鳏寡孤独、生活困难群体实施了救助和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不错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实现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经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群众生育文化生殖健康活动广泛开展。近年来,大庆村社区获中残联表彰的“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大庆村忠恕沱社区分别获得“全国和谐邻里示范社区”、街道办事处获“双拥工作先进街道”和“全国和谐邻里示范街道”等多项荣誉。 城市管理成效明显。以创建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执法队伍为工作基础,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切实解决民生、民意问题为着力点,坚持文明执法、强化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开展工作。几年来,街道创建国家山水园林城市工作和市政管理监察执法工作成绩显著,取得了优异成绩。城市“拆危”、净化卷烟市场、食品安全、爱国卫生、防汛抗旱及环境保护等专项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受到地区群众和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为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和谐稳定。树立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抓好稳定工作。围绕,建立“六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网络化管理;建立“四会一课”的防控机制,做到规范化管理;建立“五育并举”的宣传机制,做到全民化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三大机制”,确保“平安街道”建设取得实效,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建设坚强有力。按“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个好要求,狠抓23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社区党委、“两新”党组织中开展“红心”系列创建活动,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社区党务公开、困难党员帮扶、党员自愿者服务、党员应急处理办法等多项工作制度。建立街道、社区和党员家庭三级电教网络,在社区设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站和社区电子阅览室,实现了党员电教工作的全覆盖。2006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先后两次获得江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称号。 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已创建国家级文明社区示范点2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市级文明小区3个、区级文明社区1个、区级文明小区2个,2007年荣获江北区级最佳文明单位。 大石坝未来几年的发展,立足于“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加快发展,力争前茅”的思路,在硬实力上从“强二进三补一”着手,提升大石坝地区的经济总量。强二”就是要解放思想,跳出街道抓好“非地工业”。“进三”就是要抓好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实施“123”工程,即:建设一个地标(大石坝正街道商圈);突出两条主线(在红石路沿线打造以汽车、摩托车销售维修为主体的特色商业街;在北滨路西段创意产业建设培育“约克风情街”并打造富有江湖文化特色的“江陵渔村”特色街);打造三个中心(依托传统商业街区,培育大石坝商业中心;依托交通枢纽建设,建设大石坝产业产能中心;依托观农贸市场,建设配套服务中心)。“补一”就是要利用新农村建设中周边各区县流转出来的土地,打造具有新兴产业的都市型农业。 社会事业建设上实施“六心”工程,推进“八个”大石坝建设。一是以建立一流社区为目标,抓好社区建设,建设“健康”大石坝,让居民“舒心”。二是以实施“五有”为核心,做好民生工作,建设“和谐“大石坝,让居民“安心”。三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做深城市管理,建设“森林“宜居”、“畅通”大石坝,让居民“顺心”。四是以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做细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创意”大石坝,让居民“健心”。五是以创建“平安社区”为抓手,做实安稳工作,建设“平安”大石坝,让居民“放心”。六是确保组织保障到位,强化制度建设,让干部“强心”。 |
寸滩街道 |
寸滩街道位于江北区中部,是江北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幅员面积20.3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近4万人,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5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设在江北区金港新区6号,位于重庆内环高速公路五桂立交出口处。 寸滩街道辖区东西长10.59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沿长江由东向西分为三部分。东部地区以港城工业园区D片区为支撑,形成了以登康公司、西南药业、拉法基公司等为龙头的日用化工、医药化工、仓储物流、建筑建材支柱产业;中部地区是建设中的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200万标箱和30万辆滚装车;西部地区溉澜溪旧城片区是重庆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力发展高端房地产业。 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赋予寸滩街道巨大的发展潜力。交通极为便利,距重庆火车北站仅5分钟车程,距江北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渝邻、渝长、渝黔高速公路横穿辖区,且设有黑石子、五桂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江岸线长达6.4公里,优质深水港寸滩港镶嵌其中,并以此为依托,设有全国第一个内陆保税区,将是引领江北区乃至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观音桥街道 |
观音桥街道地处重庆市江北区的中心地带,是江北区的商贸中心、商住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辖区面积8.6平方公里,辖17个社区居委会、3个农业行政村,常住人口17万余人,有33家中央、市级机关和1870多个社会单位。街道党工委下辖180个基层党组织,2867名党员。 |
五里店街道 |
|
郭家沱街道 |
郭家沱街道位于江北区东部,地处长江铜锣峡出口处,东与鱼嘴镇相接,西与铁山坪街道相邻,北与渝北区石坪镇接壤,南临长江与南岸区峡口镇相望。境内地势高低不平,总趋势为东南低而北部高,丘陵多而平地少;谷地狭长,旱地延绵;谷地两边为60~85度坡度的山岗。境域最低点为海拔185~190米的锣旗寺,最高点在铁山坪,高度为海拔586米。辖区面积23.63平方公里(不包括水域面积),其中森林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56平方公里。 街道办事处驻郭家沱正街55—1号。郭家沱得名于明末清初时期,有郭姓人来此(现望江厂中码头锻造车间处)修房造屋,插签为界,逐渐聚族而居,扩大地域,直至整个河湾都属郭家私有,故称“郭家沱”。郭家沱街道原属南岸区管辖,1995年3月1日起划归江北区,时辖13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2001年6月调整为3个社区居委会、13个居民小组及1个村民委员会、10个合作社。截至2005年末,全街道有城乡居民10060户、总人口289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18户、25851人;有11个少数民族共207人;暂住人口390人。2008年6月17日,根据渝府[2008]81号文,市0同意江北区鱼嘴镇石佛、琏珠、大坝三个行政村划归郭家沱街道管辖。郭家沱街道和鱼嘴镇9月1日正式移交。三个村总面积9.5平方公里,总人口1729户,2009年全街道有城乡居民14358户,总人口359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59户,27719人。暂住人口1469人。 境内交通,有水路上行至朝天门,下行直通湖北宜昌;货运滚装船码头年吞吐量30万辆。公路有唐郭路接郭鱼路贯穿辖区,并与海尔路、渝长高速公路相接;郭鱼路长9.39公里,至鱼嘴镇与渝长高速公路相接。 【经济】 郭家沱街道属城乡结合工矿型街道。截止2005年末,境内工商注册的各类企业,除占辖区总面积和总人口80%的国营望江机器制造总厂外,还有重庆峡江通用设备公司、重庆望江建筑安装公司、重庆望江铃木发动机有限公司、重庆峡江燃气具有限公司、重庆江北利峰工业有限公司、江北区郭家沱贸易公司、重庆农垦广阳坝园艺场、重庆郭家沱港埠公司等71家,合计注册资金约8.15亿元。2008年末,辖区工业企业总产值28.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27.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80元;街道财政收入780万元。 【社会事业】 1986年,境内有中学1所,教职工204人,学生1621人;小学3所,教职工147人,学生2133人;幼儿园1所,教职工112人,入园幼儿1100人;技工学校1所,教职工51人,学生160人;并有成人学校1所。至2005年末,有中学2所,教职工132人,学生1450人;小学3所,教职工94人,学生1238人;幼儿园1所,教职工20人,幼儿212人;并有望江厂教育培训中心,有教职工57人,学生1050人(其中大学生133人)。 1986年,境内有医院(卫生院)2个,医疗卫生室6个;共有病床位201张,医护人员335人。至2008年末,境内有医院1个,病床位150张,医护人员180人;有社区医疗服务站2个,农村卫生室4个,场镇药房16家、药品专柜167个。 1986年,辖区内城镇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9平方米。至2005年末,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增至9.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至40.5平方米。街道从1996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城市低保,至2009年10月,共累计发放了66257户、148121人次,发放金额8209528元。农村低保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至2009年末,已累计发放934户、1062人次,发放金额318227元。 截至2008年,地区居民人均年收入已由1986年的860元增加到15772元;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由1995年的1129元增至6734元。 锣旗寺社区 2001年6月27日成立,辖区面积147公顷(2205亩),居民2275户、7245人,辖4个居民小组。该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地:郭正街55—1。联系电话 67108024 大溪村社区 2001年6月27日成立,辖区面积382公顷(5730亩),居民3023户、10232人,辖5个居民小组。该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地:黄泥新村100—13号。联系电话 67112505 飞岚垭社区 2001年6月27日成立。辖区面积402公顷(6030亩),居民2650户、10891人,辖4个居民小组。该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地:望江村托14所。联系电话 67108334 郭家沱村 1986年1月成立,辖区面积320公顷(4800亩),其中耕地面积32公顷(亩)。截至2005年末纯收入4120元。有村民1024户、2644人,辖10个合作社。该村民委员会办公地:郭家沱村屋基嘴社。联系电话 67103870 根据渝府[2008]81号文,2008年6月17日重庆市人民0关于调整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和鱼嘴镇行政区域界限的批复,市0同意将江北区鱼嘴镇石佛、琏珠、大坝三个行政村划归郭家沱街道管辖。郭家沱街道和鱼嘴镇8月1日正式移交。 石佛村 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230公顷(3450亩),其中耕地面积32.5公顷(487.5亩)。截至2008年末纯收入4500元。有村民410户、1259人,辖10个合作社。该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石佛村石屋学校。未安装电话。 琏珠村 辖区面积3.7平方公里,370公顷(5500亩),其中耕地面积307.5公顷(4612.5亩)。截至2008年末纯收入5346元。有村民636户、1953人,辖14个合作社。该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琏珠村九社。未安装电话。 大坝村 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350公顷(5250亩),其中耕地面积127公顷(19057亩)。截至2008年末纯收入4794元。有村民733户、2323人,辖15个合作社。该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石佛村屋层基 。 |
铁山坪街道 |
铁山坪街道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东部,江北区中部,东与郭家沱街道相邻,南与南岸区隔江相望,西与寸滩街道接壤,北与渝北区石坪镇毗连。洞梁河在境内长8.5公里,把街道分为东西两部分,街道下辖六个村委会和三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近3.5万人。 铁山坪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贸、科技、文化事业比较发达,它已逐渐成为江北区境内具有多功能的新城区。境内有船舶工业、医药工业、机械制造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工业等,其中,修造船业在重庆和整个西南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境内的重庆港城工业园区,占地近5平方公里,是江北区2004年投产的市级重点工业基地,入驻企业有海尔集团、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重庆天人汽车车身制造有限公司等。 铁山坪地处重庆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铜锣峡回水湾是停泊各类船只的天然良港,有重庆东风船舶工业公司的千吨级修造船坞和客运码头;陆路有“渝怀”铁路,渝长高速公路、海尔公路、铁山坪森林公园环行公路,有被称为“重庆市东大门”的铁路、公路分行隧道——铁山坪隧道。待建的辖区内旅游港口、太平冲铁路货运站建成后是重庆市主城区东部的重要的交通咽喉。地区已形成路桥横贯、纵横交错、运输方便、交通快捷的格局。 该地区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境内有着被誉为“绿色宝珠”和“主城肺叶”的铁山坪森林公园,绿树成荫,野趣横生,有著名的明代僧官寺遗址;有动人的“一碗水”、“金扁担”、“五朵石”等传说;有神奇的“鹰咀岩”、“铜锣峡谷”等自然景观;有“大江东去”石刻、“峡江辉映”题刻等人文景观,令人留连忘返;有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知名人士何香凝、-、茅盾等遗址;还有清澈透明的由北向南穿流入江的 |
鱼嘴镇 |
江北区鱼嘴镇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东部,地处长江边,南抵长江,东接御临河,西至渝北区龙兴镇,北与铁山坪相临。是重庆市规划建设中的隔档式自然生态保护带。全镇辖12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1万人,幅员面积39.67平方公里。距市中心23公里,渝怀铁路、渝涪高速公路、外环高速路、唐复公路从腹心穿过,规划建设有城市轻轨4号、8号线。鱼嘴镇是全国100个重点镇和重庆市确定的100个经济强镇之一,是重庆市东部新城的核心部分,规划发展规模60平方公里,50万人。 东部新城建设全力推进。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6000余亩的土地征收任务,整治征收土地4000亩。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建成东部新城南北干道1.9公里,完善了城市主干道3条、9公里的规划设计工作,城市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垃圾场处理中转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引进了长客轨道车辆、长安发动机和微车项目、中海油库和中天环保等大型项目入驻东部新城,并全面有序进行建设。新的产业格局轮廓初显,将建成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都市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同时也是我区三大工业发展平台之一。 三峡移民集镇特色突出。科学规划、集中开发,建成布局合理、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具有浓郁渝东民居风格的特色移民新区全面建成,老街96户473名集镇移民按时搬迁入驻。按照国务院和市、区0的要求,全面完成了集镇和农村移民搬迁安置、库底清理和自查自验等工作任务,顺利通过验收,受到国务院专家组和市0的好评。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按照“王志刚工作室”的总体策划,突出“田园牧歌”的主题,以“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为抓手,全力实施城乡统筹“十大工程”,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加大基础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完成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房屋立面改造,建成各等次道路49公里;完成了98户335名农民转变市民和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流转土地4100亩,现已引进了重庆远辉置业有限公司、光大牧草科技园、葡萄园等8 家规模较大的业主,租地面积达3000亩。以此延伸休闲、体验、观光、欣赏于一体的都市乡村旅游链条,以提升产业档次,促进农民增收。域内山川秀美,田园风光浓郁,产业特色突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镇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确保了群众关心的城乡医保和低保的全覆盖、新建的镇文化活动中心20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00㎡、综合农贸市场和垃圾中转站等文化、卫生市政基础设施,创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入开展“531”帮扶活动和困难群众、贫困党员救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妥善处理人民来信和来访工作,建立健全重大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为鱼嘴经济社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复盛镇 |
复盛镇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东部,居铁山山脉与明月山脉之间,东与江北区五宝镇毗邻,西、北与渝北区龙兴镇接壤,南与江北区鱼嘴镇相连。幅员面积30.5平方公里,辖8个村,1个社区,人口14300人。镇内群山俊秀,峡谷幽深,河水清冽,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镇驻地位于渝涪(渝宜)和城市外环两条高速路交汇处,城市快速道唐复路和城市轻轨4号线终点,距重庆地标朝天门30公里,距重庆江北机场25分钟车程,距寸滩深水码头15公里,渝怀铁路在复盛设有站场,水陆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是重庆港城工业园区E区功能配套区,规划建设20.88平方公里。属重庆市规划12个组团之一鱼嘴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北区“十一五”规划中的城市拓展区和发展工业的新平台。 复盛于1994年1月建镇,次年3月由原江北县划归江北区管辖。位于江北区下段,面积30.5平方公里,辖8个村、124个合作社、2个居委会,总人口1.4万人,农业人口占92.85%。地势属典型的浅丘,海拔一般为156-644米。水资源丰富,有御临河穿过境内;土地肥沃,耕地面积1.3万亩;矿产资源品种较多,主要有石灰石、页岩、白岩石等,其中含量高达99.8%的碳酸钙贮藏量达3.2亿立方米。是市级规划建设的试点小城镇之一。 辖区是典型的农业镇,以种、养殖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和薯类,1998年粮食总产量870万公斤,亩产365公斤。经济作物以油菜、柑桔为主,柑桔产量50万公斤。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产猪7500头,家禽32000只,有15家专业养殖大户。森林以松、柏、杉为主,面积达4000亩,覆盖率为12.5%。农业总产值2951万元。乡镇企业基础差,仅有8个企业,1998年总产值187万元。 小康建设取得成效。累计5年新建教学楼9000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8.6%。1998年新建住房7.2万平方米,砖混结构比例达到65.5%,人均住房面积32.7平方米。用电户比重98.8%,电视机普及率92.3%;安全卫生普及率99%,人均动物食品消耗量45公斤。享受五保人数20人,建成安全小区4个。1998年小康户3296户,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500元,基本达到小康建设要求。 交通条件逐步改善。新建乡村公路62公里,镇内村村有公路相通。水路有御临河与长江相连。建设中的渝长高速公路从腹地穿过,其开放型的高速公路“综合服务区”出入口建于场镇边缘,是渝北区、邻水县等进出重庆城区的必经之路。规划建设中的渝怀铁路货站设于辖区内。随着公路、铁路的建设,复盛镇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地位将逐步凸显。 小城镇建设加快启动。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基础功能设施正逐步完善,11万伏变电站设于辖区,380伏高压输电网络村村贯通。小城镇水厂正加速改造。全镇开通有3000余部程控电话网,新建的139G网基站,实现村村通电话。并新修有农贸市场等。. |
五宝镇 |
五宝镇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东端,距主城区40多公里,约半小时车程。全镇幅员面积42.8平方公里,人口1.36万,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境内箭沱湾大桥连接渝长高速公路,并与主城相通,也有“鱼五路”与主城相连;水泥硬化公路四通八达,长江黄金水道运输畅通无阻;水利、电力、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五宝镇绿色休闲生态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是江北区重点发展的生态休闲旅游镇,将被打造为江北的“都市后花园”。 我镇生态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全镇背靠明月大山,面向滚滚长江,三面环水,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成为重庆主城区难得的一方净土。镇内山水资源丰富,拥有“一江、一河、一山”及大大小小的山丘、湖塘、河涌,青山环绕、碧水相伴,森林覆盖率高达46%,山上泉水四季潺潺,地下温泉量大质优,长江、御临河绕镇而过,构成“一肺两脉”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是一所天然的“绿色氧吧”。 我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属巴国、巴郡,至今已达2800多年。清乾隆24年五宝从巴县划属江北厅(后改为江北县)。1995年,重庆成立直辖市,五宝镇从江北县划归江北区管辖。两江沿岸巴人遗迹、汉代古墓、崖墓遗迹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均有军事设施扼守两江要冲。据考证,明清时五宝最为繁荣,建寺庙、设义学、迁场镇,处处均有古人遗迹。而“五宝”得名,更是源远流长,传说纷呈,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避难于此密不可分。镇内以“年猪文化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兄弟书屋”为代表的书香文化深入乡村。 在历届党委、0的带领下,我镇以“建设绿色五宝,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发扬“苦干实干、勇于奉献”的五宝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产业,用智慧和汗水为自己的家园增彩添秀,勾画出五宝今天的崭新画卷。 巍巍华山,滚滚长江,宁静的御临河,一颗镶嵌在都市边缘,灵秀隽永的“绿海田园休闲地、乡情怡人后花园”已悄然崛起。这里景色秀美醉人,民风民俗原汁原味,森林小镇风光醉人,农家生活多姿多彩。 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都市后花园”,共谱绿之韵、水之灵、山之魂、人之魅的华美乐章!我们相信:有了您的支持,明天的五宝,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文明新镇,一个远近闻名的生态果木之乡! 五宝发展规划 发展总体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托已具规模的水果、花卉苗木、蔬菜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一江一河、一山一泉等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适度推进环保工业发展,努力打造 “生态、创意、和谐、宜居”五宝,真正把五宝建成为重庆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西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示范镇。 发展具体目标: 现代都市农业:充分利用镇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以山水生态休闲观光产业带建设为依托,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三次产业调整力度,坚持以第一产业催生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实现一、三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至2010年,花卉苗木、优质水果、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 生态旅游产业:依托特大中心城市--重庆,保持并充分发挥以长江干支流水岸线、条状山与宽幅丘陵、自然天坑为主的自然景观特色和以“天子文化”、农耕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挖掘、开发旅游项目,把五宝打造成山、峡、泉、水、江、林、田园浑然天成,集现代农业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娱乐、运动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示范区。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滨江公路,规划、实施“五复”隧道工程,改造“鱼五”公路,建成“一环两纵一隧”的快捷、经济交通网络;在完善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择建一定数量的小型水库,形成“外有滔滔长江,内有绿水清湖”的千湖之镇;按照一村一特色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力推进村民集中居住,打造魅力独具的特色民居小镇。 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好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宜林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推进乡村道路沿线绿化及“绿色家园”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农用有机复合肥和生态农药使用率,大力发展都市型特色生态产业,形成都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紧密结合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至2010年,全镇植被覆盖率达80%。 五宝礼品 酒:五宝窖酒 优质纯高粱酿造,酒精含量:62%。 茶:以五宝明月山优质茶叶为原料精加工而成。 面:五宝农家自种小麦,经手工制作而成。 腊肉:五宝农家饲养土猪,粮食喂养,绿色环保。 鸡蛋:纯农家敞养土鸡生产,绿色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