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泰安 >> 新泰市 >> 东都镇 >> 酒台村

酒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酒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酒台村简介

  酒台村地处新泰市东都镇驻地的南部山区,全村共有286户,总人口958人,其中党员24名,耕地面积715亩。酒台村紧挨羊蹄村、上炭村、鲺珠台村、余粮村,人杰地灵,水美,物产丰富。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酒台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对土地进行了新一轮的承包,并在山林上广泛栽植了香椿树,目前香椿树种植已成规模,酒台香椿芽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并赢得了“酒台香椿芽,香飘满天下”的美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座座小康楼拔地而起,村两委办公室、人口学校、小学也相继建成,并且自筹资金打了机井,建成了蓄水池,现在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在村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村内主要街道的硬化,并在街道两旁安装了15盏平安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村风村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先后获得“科技示范村”、“计划生育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内企业:丝厂、化工厂
  主要农产品:美国香瓜、青椒、沙果、小胡萝卜、羽衣甘蓝
  村内资源:赤铜矿、方硼石、黄河矿、碲银矿、白云石、符山石
  新泰东都镇酒台村,有李白“饮酒台”遗址一处。据《新泰县志》记载:“饮酒台,县南三十里,左山右河,平地坟起如台,上多嘉树,旧传唐竹溪六逸曾饮于此。按《山东通志》:‘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居徂徕山。’此台去徂徕仅五十里,旧传或不诬云。”“谪仙隐徂徕,浩歌卧林薮”(清?徐田《竹溪饮台》),李白在徂徕一带的活动使这片山水成为诗的山水,频频引起后世诗人的凭吊与追怀。较早留下关于竹溪纪游文字的是金代明昌年间的泰安文士安升卿,他在徂徕题刻中有“访竹溪六逸于乳山”之语,这是最早有关竹溪在乳山下的记录。此外竹溪附近还留有安升卿所书“竹溪佳境”四个大字。金元之际,著名学者许衡、道家鹿森亦步李白踵迹隐居于此,至今竹溪附近还有许氏“演易斋”、鹿氏“贫乐岩”等遗迹。诚如明代著名诗人邱睿《竹溪六逸图》所云:“徂徕山下竹满溪,溪中流水清依依。昔人已往不可见,至今陈迹犹依稀。”
  《李太白全集》卷十七《送萧三十一之东鲁兼问稚子伯禽》中,“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我来竟何事,高卧沙邱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岸南征。”(龟山即今新泰谷里乡境内,龟阴田即位于徂徕与龟山之间。)盛唐时期,知识分子由于科考的失败和政治上的失意,往往选择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树立声誉。当时士大夫盛行广交朋友、浏览名山大川。李白此时与徂徕当地名士共计六人隐居徂徕山竹溪,他们纵洒酣歌、寄情山水,这就是著名的“竹溪六逸”,他们是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此处幽谷深邃、山青水秀,“独秀峰”三字石刻至今尚存。新泰青云山南东都酒台村六逸饮酒台今日仍清晰可辨。(李白之子伯禽即生于来山东第二年,正是六逸隐居竹溪之时,李白之女明月奴此已九岁,后改为平阳,新泰古地名即平阳)。
  酒台遗址的地理特征及考古发现新泰市东都镇政府驻地南5公里处有酒台村,村以台名。村西、北两面有凤凰山矗立环护。村东有河,河自南来,绕东山而行。出村南,向东过河见一高台:据岗峦而孤立,苍老雄浑;临泉河以高耸,古朴厚重。台呈圆形,台面残存直径约13米,为夯筑台基,白灰层痕迹依稀可见。登台西北望,对面数峰连绵,又仿佛陡然神化,变作巨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恰似大鹏怒展两翼,昂首飞天;又如神鸟威振双翅,据巢护卵。山名凤凰,名副其实。鸟为图腾,确有其据。
  饮酒台及周围地表发现大量陶器残片,各文化时期特征明显,前后相续。内有原始陶器残片,内壁有蓝纹,器壁凹凸,器物当用模塑法制成。胎厚近2厘米,内夹粗砂,胎质疏松,硬度不大。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夹砂及泥质陶器残片,器壁略有凹凸,表面粗糙,为手工制作。颜色多为红色,也有灰色、黑色。外表多有拍印绳纹及附加堆纹酒台遗址的祭坛及大量陶器残片、卜骨残段及祭祀坑内遗物,说明其时期在商代及商代以前。在凤凰山附近发现晚期智人牙齿化石、大汶口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及岳石文化时期遗址。甲骨文中的"商"字,金文中的"蕃"字,形象地表明了商族的起源地望商和蕃,在凤凰山及其周围。诸多证据证明:商族起源地望在山东蒙山北侧、新泰市东都镇的凤凰山周围地域。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982101 271000 0538 查看 酒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酒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酒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柏角峪村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县)小协镇柏角峪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全村210户,652人。相邻安家村,碗窑头村,友好好客,人勤物丰,物产丰富   主要农产品:透明包菜,绿叶菜,杨桃   村内资源:红柱石,银,煤矿,铝土矿,电气石   企事业单位:柏角峪村石料厂   柏角峪村是泰安市一个自然村,山岭薄地,道路难行,增收十分困难。2000年,镇政府将6米宽的水泥路铺进了村,并延伸到东、西、南三面山。在解决了要想富先通路的问题之后,政府利用柏角峪村山林多,水源足的优势,通过技术和资金帮扶,扶持村民搞起了蛋鸡养殖。   如今,柏角峪人养蛋鸡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科学喂养,加强免疫。饲养户充分利用柏角峪村山岭空地,在村外建鸡舍,利用山林和庄稼形成隔离带,实现了雏鸡、成鸡、产蛋鸡分离喂养,减少了疫症的发生和传染。饲料尽量做到本地买粮,减少成本,并避免同一饲料、同一配方长期使用,确保营养平衡,提高成活率。二是散户联合,共享市场。饲养户与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自发成立了蛋鸡养殖合作社,统一购进雏鸡、统一疾病防疫、统一饲料购进、统一鲜蛋外运,实现了批量进货,规模生产,极大地降低了购进和运输成本。掌握市场信息快捷,保证鸡蛋运输周转快,上市新鲜,市场竞争力强。全村有养鸡专业户63家,蛋鸡存栏15.2万只,年产鲜蛋2200余吨,利润90余万元,人均增收1400元,占农业总收入的70%,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   柏角峪村新农村建设:围绕“基础设施高标准改造,逐步推进城中村开发,治山治水打造绿色生态家园”的发展思路,按照《小协镇总体规划》,编制驻地城镇建设,“城中村”开发,横山村生态农业园建设规划等。通过编制各类详细规划,把北部柴汶河生态治理、中部以镇驻地为中心的蒙馆公路沿线、南部光明水库西岸生态农业开发等区域,建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小城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镇驻地城镇建设步伐。投资1300多万元,完成镇驻地府前街、翰林路、蒙馆路改造及南岭、雷明等13个村的连村路建设,总里程近50公里,安装路灯128套,新增绿地3.9万平方米,新建维修下水道3.9千米;吸收资金1.2亿元,对小协居委会沿街13公顷低矮瓦房进行改造,一期工程6栋商住楼已交付使用,投资1500万元的郭家泉村瑞泉小区即将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的福泉路环境综合整治已基本竣工,商贸中心完成拆迁,建成后将为5000余人提供经营场所,为第三产业发展搭建起平台。   坚持建管并举,把城镇建设管理作为提升城镇档次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创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成立行政执法所,组建环卫所,开展以治理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乱圈乱占和违章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对镇区14处碳场进行整顿,对广告牌进行清理规范,对协庄煤矿单身宿舍区违章建筑、摊位彻底拆除,实行门前卫生“五包”责任制,按照“三清四改五通六化”要求对农村环境实施整治,全镇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乌珠台村

  乌珠台村地处东都镇南部5华里处,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靠岭的山村。全村有420户,总人口1416人,两委成员5人,党员40名,耕地面积840多亩,山林面积600多亩。邻村有余粮村,杨庄村,东桥村,南桥村,物华天宝,花团锦簇,人勤物丰近年来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与东都一村新建石料厂一处,实现年产值120余万元,有效地增加了集体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转移安置劳动力近百人。立足实际绿化山林300多亩,发展小型养殖厂5处,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在1964年开挖大口井过程中,发现五万年前的一颗智人牙化石,现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由于工作努力,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2009年获得东都镇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主要农产品:苦瓜,大芋头,西兰花,山霉,芒果,小包菜,芜菁,谷子   村内资源:脆硫锑铅矿,银,钼,铅,磁铁矿,铜.   乌珠台的罗汉拳   谈到乌珠台,村民们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乌珠台的罗汉拳。在乌珠台500多年的拳术发展中,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着名的拳师,有的高中过武秀才,有的在擂台上留下过响当当的英雄事迹,然而至今最为村民津津乐道的却首推柏五--柏仪修。乌珠台历来被人称为武术之乡。方圆几十里的村民只要提起东都镇的乌珠台,首先会联想到村里人人都会耍几下的罗汉拳。据说当时乌珠台村有个叫张礼的商人,在滕县做生意,结识了一位少林寺的高僧,因他武功非凡,回来时把他请回村,在村里传授武艺。村里青年人拜他为师学习武术,于是习武之风在村里很快就普及开来。当时受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不是专业的武校,而是利用早晚或农闲时间传授学习武术,一时形成一人习武可以保身,一家习武可以强族的浓厚气氛。后来这位高僧在村里授艺近三年,他的徒弟请他回山。自从高僧离开后,村里习武风气愈演愈盛,能者为师,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代代相传的拳师中最具有代表性,最被后人所推崇的是令乌珠台罗汉拳发展到顶峰的柏仪修。   柏书记介绍,柏五原名柏仪修,清朝末年人,因为在七个堂兄弟中排行老五,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柏五”。柏五年轻的时候学拳刻苦,武艺精湛,对待村民谦逊、温和,深受师傅及同门师兄弟们的喜爱。平时他生性豪爽,喜欢仗义疏财,助人于危难,方圆几十里的父老乡亲都对他称赞有加。至今,还有许多柏五的故事在坊间广为流传。   “据村里的老人讲,柏五这个人力大如牛,在方圆几十里可谓家喻户晓。”柏书记说,到底力气有多大呢?柏书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在乌珠台广为流传的故事。那是发生在柏五50来岁的时候,一天他在街上看到柏其亮等四个小伙子抬着一块条石,个个压得呲牙咧嘴,累得苦不堪言。柏五顺口说了句:“这块小石头还值当把你们压成这个样子吗?发给我回家当顶门杠吧。”四个年轻人不服气,想试试柏五的力道,于是死命地把条石加到柏五肩上,之后柏五就像扛了条小板凳一样若无其事地将条石扛回了家,四个小伙子惊得目瞪口呆,集市上的村民也都连连叫好。据说这块条石长2米、宽0.35米,重约400来公斤。柏五扛回条石后,真的当了顶门杠,每天晚上一个人顶到门上,早上一个人再拿下来竖到大门过道里。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条石被磨得光滑如镜。   “直到前几年这块石头还在大门西边,只不过当时已经不是顶门杠,而是当了人们乘凉拉呱的石台罢了。可惜的是后来被人损坏成两半,现在两块条石都已经不见了踪影。”说到这里,柏书记不无遗憾。   柏五被人们广为推崇,并不单单是因为他超越常人的力气,而是在于他用超凡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技艺带领全村人勤加学习、发扬罗汉拳,除恶扬善;在他的晚年用他的生命保卫全村群众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用他的淳朴、尚武的精神激励着弟子,将乌珠台罗汉拳推向了顶峰。   据柏书记介绍,在柏五晚年,即清朝同治四年农历三月的时候,当地有着以刘黑七为首的土匪到处横行,祸害乡民。有一天,他们夜袭乌珠台村,柏五带领全村村民拼死守护村庄,奋力抵抗,用镗镰、单刀等简易武器抵抗有火枪配备的100多名土匪,战斗从晚上11点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多,打死打伤匪兵多人。柏五更是以一抵多,即使最后身负重伤依然坚持战斗。但最终寡不敌众,柏五被匪徒的火枪击中倒在了血泊中,他的两个儿子也在这场战斗中先后中弹身亡。这次战斗中柏五虽然倒下了,但他的精湛武功、高尚武德,一直被后人所传诵.   柏五死后,他的子孙在他的精神激励下代代传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和革命烈士。和平年代以来,乌珠台也不乏很多拳武优秀的人才,在各类武术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清朝时期,由于罗汉拳在乌珠台村盛行一时,周围村庄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学罗汉拳,乌珠台的武术学校也正式成立。后来民国时期武术学校在附近莱芜、泰安地区都设立了分校,乌珠台的罗汉拳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可惜后来因为社会动荡不安等诸多原因,学校没有继续维持下去,但是在乌珠台村罗汉拳仍然受到很多村民的追捧。建国以后,乌珠台村武术队曾经多次被选拔,代表新泰队参加山东省、泰安市举办的武术大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几年,乌珠台村致力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继续将罗汉拳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激发村民习武强身的意识,乌珠台村决定在今后的几年对罗汉拳的拳法以及全村性质的罗汉拳武术学校进行全面恢复与发展,让乌珠台村的土地上再次回响起整齐的习武声,让以柏仪修为代表的老拳师们的精神在乌珠台村一代代继承和发扬下去。   乌珠台早期智人遗址   位于泰山南麓新泰市刘杜乌珠台村南丘陵山区凤凰山与玉皇山之间的沟壑中。1966年,当地农民在沟中挖水井,于寒武纪石灰岩洞中井壁东侧发现一直径约50~60厘米的石洞,洞内有人类牙齿化石1枚。经鉴定,人类牙齿化石为左下臼齿,属少女个体,标本时代属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5万年。同时发现的还有马、牛、猪、鹿、虎、披毛犀等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其中马属仅有零星的牙齿,未见马剌,大小与野驴齿相似;猪齿从典型的丘形结构看,与野猪齿相近;虎牙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及河南安阳发现的虎牙标本接近。发现了1枚人类牙齿化石和一批动物化石。牙齿被确认为是一位少女个体的下第一或第二臼齿,依牙齿发育状况和同出动物化石活动时代,确定乌珠台人类化石为智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阶段,距今2万年至5万年。1993年乌珠台智人化石地点被选定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罗汉拳也被审批为新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凰泉村

  凤凰泉村位于东都镇汶河西北岸,全村共342户,1159人,下设5个村民小组,党员39名,其中女党员6名,村两委干部6人,土地面积876.7亩。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以身作则,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力争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2009年在村内整修水泥路400米,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定点设置垃圾池10个,改善了村内脏乱差的卫生环境;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补助50元,其中在九九老人节时专门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100元慰问金,使老年人老有所养。每年由村集体出资为全村村民上缴新型合作医疗款,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同时大力加强开发区工程管理工作,努力增加集体收入,2009年人均收入4500元,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   凤凰泉村受泰安市管辖、边上有东都二村、酒台村、黄崖村,人好,物产丰富,天蓝水清   主要农产品:透明包菜、卷心菜、小胡萝卜、红苹果、樱桃、椰子、绿苹果   村内资源:铜矿、脆银矿   凤凰泉传说   传说上古的洪荒年代,龙潭沟的黑龙潭里有一条恶龙,它除了兴风作浪掀起满沟的洪水之外,还不停地往水沟里喷吐着一种毒汁,这毒水再由水滴沟流出山沟,流到古镇的街头。而古镇的人们饮用了这种水,男人们便瞎了眼驼了背,女人们便哑了嘴瘸了腿。多少年多少代,女人牵着男人刀耕火种,男人拖着女人抱布贸丝。女人的眼睛是给男人长的,男人的嘴巴耳朵是给女人长的。他们就这样相依为命、苦渡残生。平时这水滴沟的水哪怕只有几滴,也携带着浓烈的毒素。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有一只美丽的凤凰鸟打东方飘然而至,落在镇对面山下的一棵梧桐树上,嘴巴朝着这镇子鸣叫了几声。镇子却死一般的沉静,只有几只乌鸦在呱呱地叫着。凤凰在空中盘旋了几圈,看到了苟延残喘的零落人群,知道了是恶龙在肆虐与摧残。心灵跟羽毛一样美丽的凤凰鸟,义无反顾,朝着营盘山根猛啄了一口,顽石裂开,流出了一股纯净的清泉。   村民们围着这泉水建起了房子、修起了街道。树木荣了、庄稼活了,一切又鸟语花香起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喝着泉水长大的古镇人,男人阳健而睿智,女人美丽而娴淑,囊天下男女之神韵,倾世间刚柔之精华,凤凰泉使凤凰嘴真正的人杰地灵起来。自此以后,再没有恶龙兴风作浪,荼毒生灵。古镇人民安居乐业,繁衍昌盛,这里成了更为闻名的兴旺之邦。   凤凰全抗日遗址   凤凰泉战斗遗址位于东都镇凤凰泉村铁路大桥南侧。1944年,日军修筑的磁窑至东都铁路建成通车以后,又组织修建东都至莱芜的铁路。当年春,铁路路基已基本建成,同时在凤凰泉南的柴汶河口修建了一座高三层的护桥护路炮楼和附设的地堡,有伪军一个班驻守。以路岛为首的日军铁路施工指挥部,也设在这个炮楼内。为破坏敌人的筑路计划,0地下组织除组织怠工、扒路等外,派蔡敬党、安存德、牛文安打入敌人内部,为拔除日军凤凰泉炮楼,作为内应。1943年8月6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泰宁独立营派出四连,在连长杨绍贵带领下,埋伏在汶河庄沟内,以阻击张庄煤矿日军的增援。同时,县-派出手枪班,在班长石玉杰带领下,由陈培刚做向导,并有事先埋伏在炮楼门附近的牛文安接应,冲入日军的办公室,当场击毙日军3人,活捉3人。路岛赶回炮楼时,被牛文安迎头一枪,未中。路岛狼狈逃回南新泰(东都)车站报告。此次夜袭,击毙日军3名,俘获日军3人和伪军一个班,缴获步枪十几支、子弹若干发和一铁盒日币(10万元)。该遗址3层炮楼已于1946年后拆毁,地基尚露地面,地堡尚存。   凤凰泉春秋战国墓地遗址   凤凰泉东周墓群位于山东省新坟县城东南3.5公里处。墓地距东北凤凰泉村0.7公里。西北距太东铁路大桥0.3公里,柴坟河自东而西穿过墓地南沿,雨季来临,常有古墓冲出。文物复查中发现了该墓地后,曾在河北侧沙滩上清理了几座残墓。1981年经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由泰安地区文物管理局在河北岸对部分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凤凰泉春秋墓群不仅延续时间长,而且范围也较大,可能是一个“宗族墓地。类似这样的墓群在新汝县城以南1.5公里的赵家屋子、以西5公里的郭家泉都有发现,可以推测现在的新坟县城一带在当时可能有一个属于鲁国的“封邑飞”。  

酒台村

  酒台村地处新泰市东都镇驻地的南部山区,全村共有286户,总人口958人,其中党员24名,耕地面积715亩。酒台村紧挨羊蹄村、上炭村、鲺珠台村、余粮村,人杰地灵,水美,物产丰富。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酒台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对土地进行了新一轮的承包,并在山林上广泛栽植了香椿树,目前香椿树种植已成规模,酒台香椿芽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并赢得了“酒台香椿芽,香飘满天下”的美誉,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座座小康楼拔地而起,村两委办公室、人口学校、小学也相继建成,并且自筹资金打了机井,建成了蓄水池,现在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在村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村内主要街道的硬化,并在街道两旁安装了15盏平安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村风村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先后获得“科技示范村”、“计划生育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内企业:丝厂、化工厂   主要农产品:美国香瓜、青椒、沙果、小胡萝卜、羽衣甘蓝   村内资源:赤铜矿、方硼石、黄河矿、碲银矿、白云石、符山石   新泰东都镇酒台村,有李白“饮酒台”遗址一处。据《新泰县志》记载:“饮酒台,县南三十里,左山右河,平地坟起如台,上多嘉树,旧传唐竹溪六逸曾饮于此。按《山东通志》:‘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居徂徕山。’此台去徂徕仅五十里,旧传或不诬云。”“谪仙隐徂徕,浩歌卧林薮”(清?徐田《竹溪饮台》),李白在徂徕一带的活动使这片山水成为诗的山水,频频引起后世诗人的凭吊与追怀。较早留下关于竹溪纪游文字的是金代明昌年间的泰安文士安升卿,他在徂徕题刻中有“访竹溪六逸于乳山”之语,这是最早有关竹溪在乳山下的记录。此外竹溪附近还留有安升卿所书“竹溪佳境”四个大字。金元之际,著名学者许衡、道家鹿森亦步李白踵迹隐居于此,至今竹溪附近还有许氏“演易斋”、鹿氏“贫乐岩”等遗迹。诚如明代著名诗人邱睿《竹溪六逸图》所云:“徂徕山下竹满溪,溪中流水清依依。昔人已往不可见,至今陈迹犹依稀。”   《李太白全集》卷十七《送萧三十一之东鲁兼问稚子伯禽》中,“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我来竟何事,高卧沙邱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岸南征。”(龟山即今新泰谷里乡境内,龟阴田即位于徂徕与龟山之间。)盛唐时期,知识分子由于科考的失败和政治上的失意,往往选择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树立声誉。当时士大夫盛行广交朋友、浏览名山大川。李白此时与徂徕当地名士共计六人隐居徂徕山竹溪,他们纵洒酣歌、寄情山水,这就是著名的“竹溪六逸”,他们是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此处幽谷深邃、山青水秀,“独秀峰”三字石刻至今尚存。新泰青云山南东都酒台村六逸饮酒台今日仍清晰可辨。(李白之子伯禽即生于来山东第二年,正是六逸隐居竹溪之时,李白之女明月奴此已九岁,后改为平阳,新泰古地名即平阳)。   酒台遗址的地理特征及考古发现新泰市东都镇政府驻地南5公里处有酒台村,村以台名。村西、北两面有凤凰山矗立环护。村东有河,河自南来,绕东山而行。出村南,向东过河见一高台:据岗峦而孤立,苍老雄浑;临泉河以高耸,古朴厚重。台呈圆形,台面残存直径约13米,为夯筑台基,白灰层痕迹依稀可见。登台西北望,对面数峰连绵,又仿佛陡然神化,变作巨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恰似大鹏怒展两翼,昂首飞天;又如神鸟威振双翅,据巢护卵。山名凤凰,名副其实。鸟为图腾,确有其据。   饮酒台及周围地表发现大量陶器残片,各文化时期特征明显,前后相续。内有原始陶器残片,内壁有蓝纹,器壁凹凸,器物当用模塑法制成。胎厚近2厘米,内夹粗砂,胎质疏松,硬度不大。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夹砂及泥质陶器残片,器壁略有凹凸,表面粗糙,为手工制作。颜色多为红色,也有灰色、黑色。外表多有拍印绳纹及附加堆纹酒台遗址的祭坛及大量陶器残片、卜骨残段及祭祀坑内遗物,说明其时期在商代及商代以前。在凤凰山附近发现晚期智人牙齿化石、大汶口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及岳石文化时期遗址。甲骨文中的"商"字,金文中的"蕃"字,形象地表明了商族的起源地望商和蕃,在凤凰山及其周围。诸多证据证明:商族起源地望在山东蒙山北侧、新泰市东都镇的凤凰山周围地域。   


酒台村特产大全




酒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