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香街道地处城区中心东部,东邻智凤,南接龙水、宝兴,西连龙岗,北界中敖、宝顶,以“海棠香国”之意而得名,境内的北山石刻代表着公元九至十三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宜居城市的核心区、新城开发的拓展区、城市形象的展示区。下辖5个行政村、7个社区,40个村民小组、59个居民小组,总户数22147户、户籍总人口7.1万人,幅员面积60.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绿地面积3.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39.8%。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大关;财政总收入完成1.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0元。先后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街镇工作先进街镇、农业普查先进集体,重庆市科普示范街道、市首批唱读讲传活动示范基地、市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卫生单位、就业再就业工作一等奖等,县“五好”党工委、武装、组织、宣传、-、综治、安全、信访、统计、民政、文化、环保、市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粮食生产二等奖、民营经济发展三等奖,并连续5年被县委、县府目标考核评为一等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7.1万人 | 60.2平方公里 | 500111002 | 402360 | 023 | 查看 棠香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龙岗街道 |
龙岗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7月,位于大足县主城区,是大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辖6个社区,6个行政村。总人口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万人,农业人口2.2万人。辖区幅员面积43.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农村耕地面积1081公顷。 - 成就 自成立以来,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创大足一流,争渝西上游”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大发展,全面加强执政能力、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大足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拥有较为完备的交通、通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金融、保险、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大足石刻的五大精品中的南山和北山两大石刻,南北山生态示范园区,星级宾馆,娱乐场所,“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较为齐全,商贸经济十分活跃。 勤劳智慧的龙岗人民承继千年石刻的创造精神,以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按照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城市”的奋斗目标,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点。日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开通南环二路,逐步扩大城区面积,加大大安、大荣路二级公路的改造,新修硬化乡村公路,积极推进濑溪河治理二期工程,实施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斐然,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进,呈现生机昂然的丰足和繁荣社会景象。 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乡镇投资300佳”、“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市级卫生县城”、“市政优秀旅游城市”、“市级文明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山水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县城”等殊荣。 2007年1——10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71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一、二、三产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4%、40%、20%;财政税收完成643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28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5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41%;招商引资完成1000万元;城镇化率达到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97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0%;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261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5%。 |
棠香街道 |
棠香街道地处城区中心东部,东邻智凤,南接龙水、宝兴,西连龙岗,北界中敖、宝顶,以“海棠香国”之意而得名,境内的北山石刻代表着公元九至十三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宜居城市的核心区、新城开发的拓展区、城市形象的展示区。下辖5个行政村、7个社区,40个村民小组、59个居民小组,总户数22147户、户籍总人口7.1万人,幅员面积60.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绿地面积3.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39.8%。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大关;财政总收入完成1.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0元。先后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街镇工作先进街镇、农业普查先进集体,重庆市科普示范街道、市首批唱读讲传活动示范基地、市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卫生单位、就业再就业工作一等奖等,县“五好”党工委、武装、组织、宣传、-、综治、安全、信访、统计、民政、文化、环保、市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粮食生产二等奖、民营经济发展三等奖,并连续5年被县委、县府目标考核评为一等奖。 |
龙滩子街道 |
龙滩子街道 首先,街道于4月初启动了创建双桥区卫生街道暨重庆市卫生城区工作,并立足实际、科学安排、合理规划、注重落实,重点突出三个“早”:早部署,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早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早行动,兴起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这为创建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各村居两委班子、综治协管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开展了辖区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并利用会议、标语、宣传车、宣传资料等就此展开广泛的宣传,让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进一步净化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居民安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为促进龙滩子街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帮助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就业,街道办事处联合区就业局和各招聘企业,在重汽三岔路口举办了一场大型用工现场招聘会,并在招聘会后,协助区就业局做好统计汇总工作,对达成的招工意向和录用情况进行登记造册,进行跟踪服务,以切实帮助解决我街道未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为居民乐业创造了条件。 另外,森林工程建设、文明城区创建、“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等等一系列措施,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居民安居乐业的程度,也为宜居街道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龙水镇 |
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是全国58个小城镇示范镇之一。全镇幅员面积81平方千米,辖33个村,5个居委会。全镇人口10万余人,城区规划面积13.4平方千米,已建城区面积近4平方千米,城区人口4万余人。2000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8.54亿元,税收5566万元,财政收入27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940元,居民人平纯收入6350元。镇域龙水湖风景区占地14平方千米,属市级风景名胜区。 龙水镇是大足县的工商业中心,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北距县城14千米,南距成渝高速公路及成渝铁路大足站12千米,距大足机场8千米,沱江支流-濑溪河从镇中心穿流而过,大邮、大永、龙铜高等级公路纵贯腹心,已成为连接渝西各区市县、乡镇的枢纽。龙水镇小五金驰名中外,是享誉世界的"五金之乡"。 龙水镇文化繁荣,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文化教育设施齐全,既显示出历史的厚重沧桑,又展露出面向未来的勃勃生机,龙水湖距城区3千米,与大足石刻交相辉映,素有"小西湖"之雅称。湖面如碧玉、似翡翠,点缀着108个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小岛,鹤汀凫渚、岛屿萦回、落霞白鹭,秋水长天,让您充分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湖畔已建成集吃、住、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各类高、中档设施近百处,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龙水镇将以一流的服务、优惠的条件,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度与各界朋友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 |
智凤镇 |
智凤镇是大足石刻创始人赵智凤的故乡,位于大足县城东部,西距县城7公里,南连龙水镇,东邻金山镇、石马镇,北与宝顶镇接壤。大铜、大国路穿境而过,场镇紧靠登云机场,交通十分便利。濑溪河由县城自西向东经过智凤镇流向龙水、珠溪方向,水源条件好。全镇总面积67.17平方公里,辖新店、田坝、茅里堡、高笋、八里、登云、普安、阮家、永福、黄连、福寿11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1827人。近年,智凤镇工业经济得到加快发展。2008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1370万元;财政收入445.9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98万元;企业增加值17691万元,企业营业收入56645万元;粮食产量达到3006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20元;三产业结构调整为35:25:40,综合实力跃升全县第10位。 智凤镇是大足石刻创始人赵智凤的故乡,位于大足县城东部,西距县城7公里,南连龙水镇,东邻金山镇、石马镇,北与宝顶镇接壤。大铜、大国路穿境而过,场镇紧靠登云机场,交通十分便利。濑溪河由县城自西向东经过智凤镇流向龙水、珠溪方向,水源条件好。 智凤镇总面积67.17平方公里,辖新店、田坝、茅里堡、高笋、八里、登云、普安、阮家、永福、黄连、福寿11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 以黄连村为重点的水产基地;以阮家、八里村为重点的干果基地;以福寿、永福村为重点的鲜果、巨桉基地;以茅里堡村为重点的冬菜基地。 http://zf.dazu.gov.cn |
宝顶镇 |
宝顶镇地处大足县东北地区,南接棠香街道办事处,北连潼南五桂镇,东面与铜梁县小林乡相连,东南毗邻智凤镇,西邻中敖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共有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858人,其中农业人口24993万人,总户数 7756户,幅员面积63.78。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1元,粮食总产量 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国槐药材等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养殖业以生猪、兔、鸡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9865头,存栏 11906头,家禽出栏1.5万只,存栏2.5万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宝顶石刻,尤其是制作的石刻艺术品被誉为中国的现代文物。. |
中敖镇 |
中敖镇是石刻之乡一个西部古镇,距县城10公里,东与龙岗街道办事处、宝顶镇接壤,北连高坪乡,南面高升镇,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共有18个行政村(其中有7个为市定特困村)和3个街道居民委会,1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2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55人,农村总户数14726户,幅员面积113.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729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5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粮食总产量27028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养殖业以生猪、南江黄羊、肉兔、鸡、鸭、鱼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28000头,存栏 29289头(其中母猪存栏1888头),山羊出栏3000头,存栏1461头,肉兔出栏80000只,存栏5000只,鸡出栏50000只,存栏30000只,鸭出栏50000只,存栏20000 只,因此农业基础较为厚重,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尤以棕、靛产品历史悠久。. |
三驱镇 |
大足县辖镇。1909年建三驱镇,1958年杨柳、铁桥、新复3乡并入建三驱公社。1984年复置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1万。多条公路在此交会。辖半边、河街2个居委会和桅杆、水星、铁桥、群益、板桥、川门、月池、新桥、长坪、平坝、大桥、双集、普吉、新民、白泥、芦楠、楠林、新楠、白果、林金、千佛、石桌、佛会、狮子、月亮、玉金、高碑、现龙、灯塔、盐井、朝阳、跃龙32个村委会。企业有运输、建筑、建材、商贸、服务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薯。养猪、家禽、淡水鱼。手工竹编三驱竹席畅销全国。有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石篆山,摩崖石刻有儒、释、道三教混合造像200余躯。. |
宝兴镇 |
宝兴镇地处大足腹心地带,距县城17公里,东接龙水镇,北连龙岗、棠香街道办事处,西面三驱、南面分别与龙石镇、珠溪镇相邻,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共有9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民委会,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187人,总户数8528户,幅员面积51.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947 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5元,粮食总产量1616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柚子、蔬菜为特色,养殖业以生猪、鸡、鸭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10976头,存栏13500头,鸡出栏34800只,存栏32200只,鸭出栏14800 只,存栏 10050只,因此农业基础较为厚重,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
玉龙镇 |
玉龙镇地处大足县东南部,西山脚下,怀远河畔,距县城30公里,西接龙水镇,西南邻双桥区通桥乡,东南与永川市接壤,东北与拾万镇相连,北与石马镇相邻,全镇幅员面积51.07平方公里,现辖9 个村,2 个街道社区,7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3068人,其中农业人口19239人,非农业人口3829人,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1元,粮食总产量10374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鸭、鸡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8768头,存栏5450 头,家禽出栏114000只,存栏 85000只。. |
石马镇 |
石马镇地处大足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西南接龙水镇,西北连智凤镇,南邻玉龙镇,东北与金山镇接壤,回龙镇东面与拾万镇相连。大铜和龙铜路贯穿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共有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1595人,总户数9600余户,幅员面积51.6平方公里。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40元,粮食总产量12000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鸭、鸡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22560头,存栏12646头,肉兔出栏10000只,存栏3000只,鸡出栏55000只,存栏38000只,鸭出栏60000余只,存栏30000 余只,家禽出栏35.37万只,特色是养鸭。. |
拾万镇 |
拾万镇地处大足县东南部,西山脚下,怀远河畔,距县城25公里,与石马、万古、金山、玉龙得便感镇接壤,全镇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现辖9 个村,2 个街道社区,6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9720人,其中农业人口27200人,非农业人口2520人,人均收入2795元。全镇属盆地、丘陵地形,人多地少,全镇耕地19697亩,人均耕地0.71亩,远低于全市人均水平。但资源优势突出,煤、石英沙储量丰富,现有乡镇企业30余家,产值达1.5亿元,属典型的工业镇;境内森林茂盛。现有集体林场8个,森林面积10800亩。全镇粮食产量16976吨以上,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以主。养殖户有生猪、山羊,鸡、鸭,鱼等。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种养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
回龙镇 |
回龙镇地处大足县东北部,距县城17公里,东邻国梁镇、万古镇雍溪镇,南接金山镇,西靠智凤镇,北连铜梁县,大国公路贯穿东西,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全镇主要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辖区面积49平方公里,有耕地22000亩,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5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4000万,农业劳动力12000人,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12339万元,粮食总产量19035 吨。年人均纯收入2588元。. |
金山镇 |
金山镇是石刻之乡一个东部古镇,距县城23公里,东接万古镇,北连回龙镇,西邻智凤镇、南面分别与拾万镇、石马镇接壤,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共有7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民委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总户数6021户,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728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19万元,人均GDP54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粮食总产量14321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药材为特色,养殖业以生猪、鸡、鸭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11000头,存栏 7166头,鸡出栏30000只,存栏23000只,鸭出栏150000只,存栏34000只,因此农业基础较为厚重,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尤以“藤编”最具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
万古镇 |
万古镇地处大足县东部,距县城28公里,毗邻金山、国梁、雍溪、古龙等镇乡,大铜公路穿境而过,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全镇主要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辖区面积66.5平方公里,有耕地36021亩,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2万,农业人口4.72万,有12576户人,全年人均纯收入2837元,全镇存栏生猪1.5万头,出栏2.3万头,家禽存栏5万余只,出栏10万只。. |
国梁镇 |
国梁镇地处大足县东北部,距县城26公里,东邻雍溪镇,南接万古镇,西靠回龙镇,北连铜梁县,大国公路贯穿东西,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全镇主要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辖区面积38.97平方公里,有耕地19035亩,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4097万,非农业人口847人,总户数5887人,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11642 万元,粮食总产量19532吨。年人均纯收入3013元。. |
雍溪镇 |
雍溪镇地处大足县东部,距县城38公里,东邻古龙乡,南接万古镇,西靠国梁镇,北连铜梁县,龙铜公路贯穿而过,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全镇主要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辖区面积39.92平方公里,有耕地21771亩,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0810人,非农业人口3000人,总户数8817人,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22593 万元,粮食总产量19412吨。年人均纯收入3082元,全镇存栏生猪10673头,出栏24134头,家禽存栏30183只,出栏62781只。. |
珠溪镇 |
珠溪镇是位于大足县西南39公里的濑溪河畔,距县城39公里,于荣昌县路孔镇、古昌镇接壤,交通条件便利。共有19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65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36人,农业人口52636人,总户数17819户。幅员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502.67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83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7元,粮食总产量32833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教头、大头菜、生姜、冬菜、地膜花生为特色,养殖业以生猪、黑山羊、肉兔、鸡、鸭、鱼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2万多头,存栏2万多头(其中荣昌母猪存栏4578头),黑山羊出栏1000头,存栏600头,肉兔出栏15000只,存栏3000只,鸡出栏80000只,存栏40000只,鸭出栏30000只,存栏20000只,因此农业基础较为厚重,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尤以珠溪冬菜、大头菜、地膜花生最具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
龙石镇 |
龙石镇地处大足县西南角,距县城30公里,北连三驱、宝兴两镇,东面和南面与珠溪镇接壤,西面分别与荣昌县古昌镇、河包镇相邻,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共有7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民委会,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350人,其中农业人口19600人,总户数5890户,幅员面积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495.5 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粮食总产量 12289 吨。养殖业以生猪、鸡、鸭、鱼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13986头,存栏 6598头,家禽出栏40582只,存栏24650只,因此农业基础较为厚重,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尤以蚕桑、葡萄最具影响力。. |
邮亭镇 |
邮亭镇位于大足县最南端,距大足县治地龙岗镇45公里。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从邮亭镇治地南、北侧通过。交通八达。 邮亭镇东抵永川市的太平镇,西与荣昌县的峰高镇接壤,南通永川红炉镇,北达重庆市双桥区。幅员107平方公里,耕地57284亩,人口62828人。15个村,2个居委,117个村民组,18个居民组。人口密度587.17/平方公里。煤、铁、石灰、石料矿源丰富。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茹,淡季水果枇杷,鲫鱼。植盖40%。 邮亭镇地貌,低山,高丘,浅丘平坝矿区温泉资源,古东川官道从巴摇山之端入境,古驿站--邮亭铺座落于高丘之上,有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
铁山镇 |
铁山镇地处大足县西北部,距县城27公里,东接三驱镇,南连季家镇,西南面与荣昌县十烈乡相邻,西接安岳县的努力乡,北与安岳县的合义乡接壤,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共有12个行政村和2个街道居民委会,总人口375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33人,总户数8227户,幅员面积59.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945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49元,粮食总产量18053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葡萄、枇杷为特色,养殖业以生猪、黑山羊、鸡、鸭、等最具规模,农业基础较为厚重,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尤以葡萄、枇杷最具影响力。. |
高升镇 |
高升镇是石刻之乡一个西部古镇,距县城26公里,东接龙岗街道办事处,东南邻三驱镇,西南连铁山镇,西北与四川省安岳县忠义乡接壤,北至中敖镇,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共有8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民委会,5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5511人,其中农业人口24891人,总户数6042户,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480 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92万元,人均GDP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粮食总产量 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柑桔、笋竹、枇杷为特色,养殖业以生猪、黑山羊、鸡、鸭、鱼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15000头,存栏 9654头(其中母猪存栏850头),黑山羊出栏1000头,存栏760头,家禽出栏50000只,存栏55000只,因此农业基础较为厚重,笋竹等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
季家镇 |
季家镇是石刻之乡一个西部古镇,距县城25公里,东接三驱镇,北连铁山镇,西面、南面分别与荣昌县铜鼓镇、河包镇相邻,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共有7个行政村(其中有5个为市定特困村)和一个街道居民委会,52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19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88人,总户数6042户,幅员面积5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698 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7万元,人均GDP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15元,粮食总产量9734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西瓜、红薯、药材、枇杷、麻竹为特色,养殖业以生猪、黑山羊、肉兔、鸡、鸭、鱼等最具规模,农业基础较为厚重,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尤以季家粉条和季家竹编最具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
古龙镇 |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东端,距大足县城38公里。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全乡下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9个村(居)民小组,2003年末人口12769人,全乡GDP完成6818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66580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实现3698元,财政税收为2536万元。古龙乡辖区内有着丰富的天青石、石灰石、煤、茶叶等资源,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乡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政策,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发展优势,按照扶优扶强的政策培育全乡支柱产业,依靠科技争创名优产品,增强自身发展实力。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广纳英才,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步伐越迈越大。在1994年,跻身于重庆市50强乡镇,乡综合经济实力名列重庆市150个乡的第一名,人均财政收入名列重庆市519个乡镇的第四名。1995年古龙乡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人均纯收入和乡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县32个镇乡的第一位。1996年实现了小康建设全面达标,在全县率先迈入小康乡,是我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农村变革最成功的典型乡镇之一。 古龙乡地理位置属条形低山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带,境内山峰为条形斜低山山坡,沱江水系。境内巴岳山背斜山麓中丘地带,地层结构还有侏罗纪自流井组,主要成分有钙质泥岩和沙质泥岩,粉砂岩等。最高点是巴岳山单斜山岭上的观音岩,海拔750米,平均海拔约400米,境内高差200-300米。 古龙乡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的高压影响,盛行大陆气候,夏季受太平洋高压的影响,盛行海洋暖湿气候,春秋两季是大陆气候和海洋暖湿气候相互过度的季节。 古龙乡在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基础设施齐备,程控电话网、闭路电视网覆盖全乡,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管网遍及家家户户。. |
高坪镇 |
高坪乡地处大足县西北部,距县城21公里,南与中敖镇接壤,北连安岳县的双龙乡,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共有8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888人,农村总户数6929户,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482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农业生产总值103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3元,粮食总产量15000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养殖业以生猪、肉兔等最具规模,生猪出栏12000头,存栏 11000头,肉兔出栏30000只,存栏10000只,因此农业基础较为厚重,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尤以棕、靛产品历史悠久。 ". |
双路镇 |
双路镇是重庆市双桥区委、区0所在地,也是重庆市首批启动的百强镇和中心镇。双路镇经济发达,交通便捷,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环境优美。2008年来,双路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业兴镇”的思路,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双路镇 双路镇以“工业强镇”为发展战略,以土地集中整治为基础,借车城工业园区建设平台,大力招商引资。2004年共引进企业22家,到位资金2450万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800万元。 双路镇立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个着眼点,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完成退耕还林2600余亩。同时积极发展种养殖业,大力提高农民收入。2007年来,双路镇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住房、餐饮、购物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商业业态日渐丰富,消费市场更加活跃。2004年,实现工商税收390万元。 强化基层阵地建设,在2004年内完成了辖区3个村的村办公楼修建,预计在2005年内完成其余3个村的办公楼修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积极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投资近30万元新建了文西小学和建新小学。进一步完善社会公用服务设施,投资近20万元建成了双北路社区老年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 -农业建设 双路镇 一是结构调整促农增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10000只以上的养鸡场2个,山羊和兔子养殖大户16户,发展大棚蔬菜2000亩,发展烤烟800亩,在全镇落实11000亩竹木基地建设规划,初步形成畜牧、果菜、烤烟、竹木四大骨干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办法,推进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向有资金、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大户集中,实现规模经营。 二是科技指导促农增收。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举办畜牧、果菜培训班10余次,对参加培训的500余人次进行科技指导,搞好科技服务。 三是招商引资促农增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抓好项目策划、储备和宣传推介,创新招商方式,以商招商、对口招商等,拓宽招商渠道,鼓励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镇创业,截止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新增劳动力就业50余人。 四是落实政策促农增收。坚决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2008年共发放种粮补贴资金1272192.00元,并完成良种补贴登记工作。 -党政建设 双路镇 双路镇党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措施,加大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力度,使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 一是“走出去”拓宽思路。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开拓干部的视野,鼓励干部进行“充电”,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全面提高镇村干部素质。二是“请进来”传经送宝。先后邀请县农广校、农业局专家为镇村干部开展知识讲座,传经送宝。在双路、断桥沟、花园等村分别开设种植、养殖培训班,2008年1—8月已开课17次。三是“沉下去”技术指导。组织镇农技、林业等部门技术骨干,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解疑释惑,现场传授种养实用技能。四是“推出去”现身说法。以各村致富能手、优秀村干部为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党员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五是“稳阵地”强化培训。坚持以会代训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充分利用各村级活动室为远程教育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和农村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各村每月至少组织党员群众开展2次以上学习培训,并把学习培训与组建现代远程教育兴趣小组、典型示范引导相结合,积极探索“支部+协会+远教”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远程教育的工作水平。通过学习培训,90%以上党员普遍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 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进服务质量,双路镇党委0以“四抓四促”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一是抓领导带头,促示范带动。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党政领导带头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凡因公务、开会、下村工作需要不能在上班时间及时“签到”的,事后都一律到党政办“销假”,并凭会议通知、下村工作日志等补考勤。二是抓制度建设,促行为规范。不断完善机关效能建设制度,认真落实《双路镇机关事务管理办法》,积极营造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在镇党政办落实专人定期检查考勤的基础上,增加不定时不定次的随机抽查,镇效能办于每周五定时对镇全体工作人员的效能工作情况进行通报,让广大干部职工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三是抓奖惩促工作落实。认真核对机关工作人员每日出勤情况,对有迟到、早退、缺勤的现象,及时批评教育;对0工作人员本职工作和驻村工作实行量化考核,直接与工资、奖金、年终评先评优资格持钩,并根据镇机关工作管理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四是抓服务促提高。要求服务上做到“四用”,用心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用十二分工作热情对待三分的工作,用真诚对待接待的每一位来访者,用责任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各办、站、所根据自己实际所涉及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搞好全程代办服务,及时解决群众交办事项,提高服务质量,树立0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计生工作 双路镇 一是强化计划生育宣传力度。2008年1—8月共发放宣传资料8000多份,办黑板报7期,出动宣传车辆9车次,发放宣传画1000余张,新增有永久性标语5幅,永久性宣传广告5幅,群众政策知晓率达91.2%。二是强化办公室内务资料规范及信息系统管理。以人口计生信息系统管理为核心,抓好基础工作,完善各种资料,确保中心信息库数据准确、操作熟练、运行高效、运转正常。三是强化出生死亡人口漏统清理力度。上半年经过与-门核对,进村入户核实,对村进行漏统工作一票否决,共清理出生漏统54人,其中一孩40人,二孩13人,多孩1人。四是强化优质服务。加强服务站的建设,配备相应设施,开展避孕节育、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健康服务,共计检查近3000人次。五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开展计生专干培训工作,落实基层计生专干的职责,增强村计生专干的责任心,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严格兑现奖惩,做到摸清基层情况,搞好基层管理。六是强化责任考核。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加大考核力度,重点考核解决人口计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取锝的效果;严格兑现奖惩制度,严把计划生育关,对凡未完成责任目标的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乱开“口子”。 -相关措施 双路镇 2008年以来,双路镇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双路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双路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特别重视提高政策水平,认真解决好政策不及时、不连续、不落实的问题。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既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珍惜民力,降低压力,减少对立。又防止政策前后不衔接,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而造成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政策打架冲撞和群体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攀比。通过必要的民主程序和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决策失误。 双路镇负责人介绍:“我镇一是重视群众初信初访,认真及时就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尽快给予答复。按政策规定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耐心地做好群众的解释说服工作,绝不‘踢皮球’,绝不久拖不决。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就地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坚持定期排查矛盾,做到见微知著,对可能发生的越级或集体-的情况,做到提前发现,提前介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防患于未然。三是对信访重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治理,对重大和疑难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在源头上、政策层面上加大处理信访问题的力度。四是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内部监督机制,在信访举报、案件查处、集体审理等重要环节和工作岗位上都建立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压信不办,不依法办信,办信不到位等情况发生。” |
通桥镇 |
通桥镇位于重庆市西部,距重庆市中心80公里,距双桥区城区5公里。1999年批准为重庆市试点小城镇,2003年列入全市“百镇工程”镇,享有试点小城镇、特色工业园区、小城镇商业群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双桥区经济发展“一区双线”布局和“五个组团”之一。 1975年3月,根据国务院国发(1974)100文及四川省川革发(74)121号文件精神,将划归重庆市双桥区的大足县元通公社4个大队、土桥公社2个大队,建置双桥区通桥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制为通桥乡。1996年4月,建制为通桥镇。 通桥镇 通桥镇位于风光旖旎的龙水湖畔,东迄巴岳山,南接双路镇,西与大足县邮亭镇连界,北与大足县龙水镇、玉龙镇毗邻。全镇辖1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人口11835人,幅员面积18.5平方公里。大邮公路纵贯全境,另有通星等公路与各村相通,交通十分方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镇人民0驻新街居委会。 -发展历史 通桥镇 1 通桥镇 975年3月,根据国务院国发(1974)100文及四川省川革发(74)121号文件精神,将划归重庆市双桥区的大足县元通公社4个大队、土桥公社2个大队,建置双桥区通桥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制为通桥乡。1996年4月,建制为通桥镇。 通桥镇位于风光旖旎的龙水湖畔,东迄巴岳山,南接双路镇,西与大足县邮亭镇连界,北与大足县龙水镇、玉龙镇毗邻。全镇辖1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人口11835人,幅员面积18.5平方公里。大邮公路纵贯全境,另有通星等公路与各村相通,交通十分方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镇人民0驻新街居委会。 -简要概述 通桥镇 重庆通桥镇。该镇作为全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重点单位,2004年起以“科技兴镇,富民强镇”为目标,以抓好“青少年科普,机关干部职工科普,农业科技推广,企业技术革新”为重点,集全镇之力,努力创建区级科普示范镇,推动科普创建工作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领导重视。把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机构落实。成立了以镇-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则,实行分工 龙水湖 责任制,把科技工作纳入党政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内容丰富。创建工作以阵地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先后建成区级科普示范村一个,镇级科普示范村两个,区、镇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各一个,长达12米的镇级科普画廊一处,并正在借0大楼改造之机新建镇级文化科普活动中心。科普活动以“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为主线,辅之以日常科普、重点人群科普,实现了科普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了“大科普”工作格局。科普教育工作从娃娃抓起,镇中心校、逸夫小学均配置电脑,开设电脑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科技意识。 保障得力。科普专项经费从2005年的人均1元到2007年的人均1.4元,每年保证了10%的增辐。并对大型科普活动、科普阵地建设实行专项财政拨款。镇科协到创建领导小组, 女儿国 再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辅之以各级科普志愿者、各基层科普站工作人员,形成了一支固定的科普工作队伍,为科普工作、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成效显著。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镇上下科技意识得到普遍提高。辖区各企业科技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双腾、勃煌等传统企业完成了全面技术改造,新世纪化纤等新建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与生产,极大地提升了辖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镇综合实力也明显增强,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006年突破2亿元,连续三年年均增长15%以上。 目前,文明、和谐、求实的科普氛围正在通桥这片沃土上形成,全镇上下,已经形成了机关、团体、企事业等各方社会力量共谋科普“一盘棋”,共唱科普“一台戏”的局面,科普宣传走进全镇的千家万户。 -旅游资源 龙水湖 通桥镇 白鹤湖度假休闲山庄座落于风景如画的龙水湖畔,因栖息大量白鹤而得名,山庄依托双桥区龙水湖景区开发,毗邻世界遗产—大足石刻.山庄占地面积200余亩,集休闲度假、开会研讨、旅游观光、湖边垂钓、野营烧烤、观荷赏月、清泉游泳、摄影写生及体验田园生活等于一体.承接旅游团体及各种散客前来休闲、度假、娱乐。观赏世界遗产—大足石刻,游玩湖光山水—龙水湖,夜宿独特木屋—白鹤山庄,品尝山庄特色药膳墨鱼土鸡汤、荷水豆花,农家饭菜。如果意尤未尽,点燃篝火,烤上一只全羊,将给你一个全新的体验。 巴岳山下、碧水兰天,果树葱绿、房舍掩映、鱼池纵横,构成独特的湖光、山色、田园美景。漫步荷塘,倾听鸟语,眺望烟雾笼罩的山岭,呼吸着纯净的空气,那潺潺的流水流泻着度假的感觉与气氛。 -特色建设 女儿国 重庆现代版“女儿国”——“中国第一女镇”将在双桥境内的龙水湖畔揭开神秘面纱,男游客到了“女镇”如果不听老婆或女友的话将会受罚。中国第一女镇”的规划已通过审批。整个新民村被规划为“女镇”的集镇,环绕龙水湖而建,占地达2.3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3年后将初步建成。房屋建筑为统一格调的仿古建筑。游客到了“中国第一女镇”,如果以家庭进入,则是以女性为主导,家庭中以母亲为尊,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一切家中事务,进入“女镇”,男游客想买什么东西要由女性说了算,夫妻以妻子为重,恋人则以女友说了算。“中国第一女镇”还将请法律专家为集镇专门制作一部“法律”,男子犯了哪一条,就跪搓衣板、洗碗之类的,全是休闲性质的游戏规则。游客来玩耍时,可开展这样的活动。 -特色教育 通桥镇 通桥镇茅店村举行村(社区)“法制学校”正式举行挂牌仪式。“村(社区)法制学校”,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双桥”为主题;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继承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与村(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教育内容;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即设置一个法制宣传栏(橱窗)、建立一套法律图书、公示一部预约法律服务联系电话、完善一套学法制度、每季度至少上一堂法制课、配强一支法制宣讲员队伍,使村(社区)“法制学校”活动成为“五五”普法期间,引导和促进村(居)民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形式。 在双桥区通桥镇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小院,胸佩党旗徽章的0员正成为通桥镇的一道亮丽风景。为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通桥镇深入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奉献在通桥”活动。镇党委要求全镇各条战线的每位0员,在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在胸前佩戴党徽,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时刻接受群众监督,以高于普通群众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感召人、鼓舞人、影响人、带动人,为推动通桥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时,将进一步探索完善“一个党员一面旗”制度,形成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历史名人 余栋臣(1851~1912)清反洋教起义领袖。 余栋臣墓地 清末民初大足县人。余出生贫寒,自幼习武,曾两次参与打龙水镇法国教堂,并为两次反洋教斗争首领。光绪十六年(1890年),第三次捣毁法国教堂,还发布檄文,声讨洋教,并攻占龙水镇。其后,清军前往围剿,余部因力量悬殊,起义失败。光绪二十四年,余被捕获救后招募兵士,制造武器,再次发动起义,义军很快发展到6000余人,余被选为首领。义军发布檄文,提出“扶清灭洋”、“除教安民”等口号。8月上旬,余下令出兵。义军北攻铜(梁)安(岳),南击永(川)江(津),东略重庆,西指内江。所到之处,教堂一律捣毁,得到群众普遍拥护,一时间,余威名远扬,成为反洋教英雄。同年12月,在清军镇压下,起义失败,余请降,被长期-于成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余被释还大足。不久,被川军第一师师长周俊捕杀于永川南门。死后埋葬于通桥镇。余栋臣故居及墓地被列入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