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泰安 >> 新泰市 >> 岳家庄乡

岳家庄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岳家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岳家庄乡简介

  " 岳家庄乡地处新泰南部山区,-公路出口南8公里处,新枣路贯穿南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光明河支流贯穿全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全乡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总面积70.7平方公里。近年来,岳家庄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入学习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理论和“-”重要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一要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按照“招商求突破、农业求发展、社会求稳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团结拼搏、负重奋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4年分别被山东省食用菌协会和山东省农学会授予“全省食用菌先进乡镇”和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省级示范单位”称号。并先后荣获泰安市农业基础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泰安市“十佳”科普示范基地、泰安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称号、泰安市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和泰安市农田水利建设“优质工程”称号。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实现了零的突破,经过积极争取,由青岛客商陆广镜独资筹建的纯外向型企业泰安薪杰进出口有限公司成功落户我乡。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所生产体育休闲帽全部销往美国、意大利、韩国等20多个国家。该公司7月份完成一期投资2500万元,建厂房1500平方米,安置职工280人。新完成2610平方厂房,预计2006年将完成投资4200万元,届时可安置职工500人,年可实现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利税480万元。另外还有假发制造和服装加工等项目在谈。同时我乡还多措并举,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每个领导成员负责联系一个民营企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扩大规模。我乡要在搞好现有泰安薪杰制帽发展壮大的同时,力争青岛澳发美的制发有限公司落户岳家庄乡,并且争取用两年时间建立起岳家庄乡工艺玻璃制品基地,使我乡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乡不断加大了对上争取资金的力度,总投资202万元,开发面积148公顷的三里槐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完工后项目区可实现人均增收140元;总投资2201万元,开发面积906公顷的国家级金沟岭土地整理项目上报国土资源部已批准,现报财政厅审批。.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5万人 70.7平方公里 370982203 271000 0538 查看 岳家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岳家庄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岳家庄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青云街道

  新泰市青云街道地处鲁中南地区,总面积216平方公里,由原市中办事处、西周镇、北师乡三乡镇处合并成立,是新泰市0驻地,辖118个村(居),其中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9.8万人。境内城区、山区、库区并存,山、水、城一体,有丰富的煤炭、砂石、石灰石、碳石、矿泉水等矿产资源,金斗山、墨石山、花峪生态农业旅游区自然天成,青云湖、平阳河、罗马广场、齐鲁明珠广场巧夺天工,杞都地域文化名扬海外,师旷人文风景誉满九洲,磁莱铁路穿区而过,-公路与博徐公路交汇其间,交通便利,事业发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新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办事处党政一班人立足区位优势,突出发展主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泰安市评为文明单位、 “六好”先进办事处党委、泰安市经济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泰安市经济十强乡镇办事处和村镇建设先进单位等。   -发展势头   近年来,青云街道办事处坚持“工业立处、商贸强处、农业稳处、城建兴处”的方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工业经济做大做强。通过启动民资、招商引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等措施,立足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工业经济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实力雄厚,全处工业企业达914家,个体业户4880户,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有32家,过亿元的企业达4家,利税过千万元的达8家,从业人员达16000余人。骨干企业有山东平阳棉纺织公司、鲁抗赛特制药厂、名公煤矿、一建公司、二建公司、无氧铜材厂、华源焦化、福田恒泰、和博生物、华利电缆等,形成了以煤炭、制药、建筑、电线电缆、有色金属加工为支柱的优势产业,全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56亿元,利税1.4亿元。   -商贸服务   商贸服务放开搞活。以载体建设为重点,建起了不夜城、金斗商城、蔬菜果品批发市场、五金型材批发等大型综合市场和东南关农贸市场、向阳市场、西南关市场、中心步行街等四个“精品市场”,在东周路、顺河路、银河路、青云路、新甫路等重点路段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便民市场和商业街,形成了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商业街,便民小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网络,推动了民营经济规模快速膨胀。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大项目、重点项目。针对平阳市场基础设施差,管理不配套的实际,市0对平阳市场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打造超市、综合市场、特色商店出租式市场、农贸市场、批发式市场、地下停车场及花园广场面积达8.8万平方米的综合型专业市场,办事处以5210万元在土地竞拍中争得土地的开发权和使用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6亿元,引进厦门联祥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成立了新泰平阳国际商业中心,一期工程已于2005年6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农贸大厅及部分商场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2006年12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年交易额可达13亿元,年创利税6000万元,可安排8000人就业,并以此为契机,先后引进北岸置业、银座商城等名牌企业落户青云,放开搞活了商贸服务业,膨胀了规模和效益。   -开发绿化   城市开发绿化美化。为提升城市品位,展示新泰、新城市现代城市的良好形象,先后建成了丽苑、福田、明珠、揽翠四大“精品住宅区”,总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配合市委、市0兴建了青云湖、电视塔绿地广场、罗马公园、平阳河公园等景区和新泰市文化中心,以此为重点,辐射带动了墨石山、金斗山、花峪等生态农业风景区建设,磁莱铁路、博徐公路、-公路、向阳路、发展大道、平阳路、金斗路横穿南北,新甫路、青云路、青龙路、府前路贯穿东西,形成了“八纵四横”的大交通格局,并围绕现代城、园林城建设进行了美化、绿化和亮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实现名牌战略。围绕全面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区进行了规划分类,城南、林前片发展起了5000亩特色蔬菜,城西、上庄片发展起了5000亩大棚西瓜,城北、花峪片建成10000亩特色林果等,突出“名、优、特、稀”农产品开发,构建大农业框架,其中花峪苹果通过了国家级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外峪小油杏通过了省级认证。现办事处的主要农产品有:新泰芹菜、花峪苹果、尹家庄葡萄、上庄西瓜、孤山红石榴、旋崮河凯特杏、稠布河新泰红密桃、波尔山羊等,构筑起了以蔬菜、林果、西瓜、桑蚕、畜牧为主导产业的名优大农业格局,年产果品量达12000余吨,产值达2500余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步伐逐年加快。2005年完成了对西周河流域、孤山流域4.2平方公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且孤山流域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小流域治理示范点。以此为契机,又争取把金斗山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在国土资源部进行立项,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了山上林、山腰果、山下田、层层梯田围山转,水库、塘坝节节拦的生态农业样板区,真正成为了山清水秀城美、山水城于一体,工业、农业、三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青云直上的现代化乡镇。  

新汶街道

  新汶街道办事处总面积42.1平方公里,辖18个村(居),总人口11.2万,其中农业人口2.7万,共有各类企业26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企业100家。曾先后荣获全国千强镇、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山东省最具成长性乡镇、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办事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泰安市经济工作先进单位、泰安市“五个好”乡镇党委、新泰市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创新科学发展思路思想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新汶街道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争先进位为动力,向先进看齐,与高手比拼,确立了“泰安保第一,山东争前十,全国进百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党工委制定了“东部建城西建园,南山北水抓循环,中部服务兴三产”的整体规划,确立了“工业立处、项目兴处、园区强处、富民活处、和谐稳处”的发展路子。今年1-8月份,全处实现社会总产值87亿元,完成境内国地税收入5.7亿元,其中地税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8亿元,同比均增长30%以上。   一法得道,变法万千。立足园区平台,突出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积极“走出去、引进来”,着力打造以精密机械加工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园。目前,园区与美国、德国、日本等11个国家客商和国内知名企业成功合作,共有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7个,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5.5亿元。   着力调优产业结构,突出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新汶森林公园荣膺省级森林公园的优势,按照“近中远期相结合,分步实施三步走,政府协调抓服务,市场运作促发展”的思路,倾力打造旅游产业,不断加大新汶省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力度。如今,一个以森林植被、宗教文化和爱情传说为特色资源,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2007年,接待省内外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万元。   -   提升活力和谐发展惠及民生   以“平安新汶”和“网底工程”建设为抓手,成立新汶防暴中队、农村保安分队和平安协会,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实行治安巡逻网格化管理,形成上下互动、村企联动、警-合、联防联动的格局,全处安全生产和社会形势持续平稳,实现了“三无两确保”的目标。   因村制宜建新村。在南部云山、黄山、黑峪、大寺山4个山区村,建设生态旅游型新农村;在孙村、西良等工业基础较好的村,建设工业主导型新农村;在张庄、程家楼等城郊村,建设商贸服务型新农村;在东洛沟、汶河等紧邻矸石山的村,建设城市花园型新农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村庄建设有新特色,农村文化有新内涵,社会保障有新提高,农村和谐有新气象。   改善民生惠群众。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先后实施了蒙馆路新汶段改造、柴汶河综合治理、龙柏园公园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提高了新汶的城市化水平,改善了新汶的生态环境。免除了中小学生的学杂费;竭力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年发放抚恤补助金100多万元;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了高标准敬老院、改造了卫生院病房楼,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农村适龄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60%;全处劳动力就业率达98%;80%的村实行农民退休制。几番奋进,气象更新。今天的新汶已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东部老城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西部工业园区成为新的产业隆起带和现代化的新城区;南部森林公园是新泰旅游业中一个新亮点;北部柴汶河建成为一处集防洪、绿化、游乐于一体的开放式滨河公园,构筑起新汶城区的绿色屏障。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强中更强,在发展中创造和谐,在和谐中加快发展,新汶街道党工委一班人以自己的执政实践诠释着这一历久弥新的执政理念,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坚定的步伐,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新甫街道

  对新泰市、宁阳县部分行政区划作了调整,设立新泰市新甫街道办事处,将青云街道办事处原属于西周镇的37个行政村划归新甫街道办事处管辖。   新成立的街道办事处命名为“新甫”,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新泰名山莲花山又名新甫山,《诗经》中著名的诗句“徂徕之松,新甫之柏”中的“新甫”即指莲花山,而因新泰位于泰山和新甫山之间,故取两山首字而立名。新泰人对“新甫”这座山有着浓厚的情结,新甫街道办事处的命名则代表着新泰人的自豪感。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新泰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函民字〔2013〕41号),市政府同意设立新泰市新甫街道办事处,并同意新泰市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将青云街道办事处的东西周村、南西周村、公岭村、西周南村、泉北村、泉南村、南公北村、南公东村、南公南村、南公西村、万家庄村、龙山村、西周北村、辉城村、泉西村、周全村、孔家岭村、安全村、西洛村、葛沟河村、西杏山坡村、耿家洼村、前上庄村、董家街村、水浒村、后上庄村、渭河庄村、桃花村、小河西村、上西峪村、下西峪村、上马场村、下马场村、上松沟村、中松沟村、下松沟村、东窑沟村37个行政村划归新甫街道办事处管辖。新成立的新甫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为新泰市新安路895号。  

东都镇

  东都镇位于新泰市城南8公里处,总面积62.1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辖区煤炭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交通四通八达,人力资源充沛。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按照年初确定的跨越式发展思路,万众一心,埋头苦干,0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经济与社会事业实现了全面、协调、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本镇生产总值26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财政收入4346万元,同比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4016元,同比增长9.4%。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项目带动、扶优培强、产业升级三大工程,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元,利税1.9亿元。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全年共新上、续建、技改项目53个,总投资13.5亿元,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5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个、过亿元的项目5个,沈村煤矿扩层扩界、润源化工医药中间体、三和化工三期工程、余粮锦程纺织、局机厂食品机械加工、沈村-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大力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企业,使全镇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有2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4家。把提升传统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进一步延伸煤炭、膨胀化工、扩大冶金、壮大轻纺,四大产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利税2.2亿元,四大产业的经济总量和税收分别占到全镇的80%和77%。    民营经济得到迅速膨胀。全面放开搞活,不断创优发展环境,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2005年启动民间资本8.2亿元,新增民营企业1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70户,总数达到176家和1238户,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8.9亿元,利税1.2亿元。培优扶强,快速膨胀骨干民营企业群体,新增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民营骨干企业3家,新增规模民营企业7家,总数达到27家。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并重,2005年完成国内到位资金8.0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47万美元,共洽谈引进项目33个,其中内资项目28个,外资项目5个。加快与驻地企业的联合,驻地企业完成投资6.2亿元,用于扩大生产、新上项目,山东电力管道公司的特种管道、局机厂的食品机械加工项目已投产。.  

小协镇

  小协镇位于驰名中外的泰山脚下,柴汶河畔,地域3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新汶矿业集团年产200万吨的国有大型煤矿协庄煤矿座落镇中心,-公路、蒙馆公路、磁莱铁路横贯镇区,交通极为便利。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石膏、白云石、石英石等矿藏四十余种。泰山水城光明海旅游度假区初具规模,环境优美,风景怡人,自然山水风光旖旎。    近年来,小协镇党委、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带领全镇人民努力实践“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励精图治、争创一流”的小协誓言,紧紧扭住“奋斗五年、进入全省十强”的奋斗目标,突出民营经济、外经外贸、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四大工作重点,勇于开拓、稳中求进。工业基础雄厚,重点发展了特种纸、煤焦化、外贸服装、生物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形成特种纸、煤焦化、生物化工、服装纺织、机械制造、日用陶瓷、食品加工、建筑建材、旅游观光等优势主导产业。农业兴旺发达,已形成畜牧、水产、林果、桑蚕、中药材基地。2005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民营经济总收入实现32.4亿元,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9亿元,人均收入达4568元。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安全文明乡镇、省级卫生镇、泰安市经济工作、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小协镇热诚欢迎社会各界、各地有志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翟镇

  翟镇地处矿区,距新泰市区8公里,距-公路出口10公里,面积69.5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总人口6.64万。近年来,翟镇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标准的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逐步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主导,涉及玻璃纤维、植物生化、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纺织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辐射带动明显的区域经济中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桑蚕、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86%,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2005年生产总值为42.1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2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6元。全镇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先后获得“山东省畜牧强镇”、“山东省十佳农业产业化示范单位”、“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单位”、“齐鲁乡镇之星”、“泰安市党员干部远教工作明星乡镇”、“山东省中心镇”、“全国重点镇”等荣誉称号。    泰山华坤机械公司位于翟镇民营经济聚集区内,占地面积30亩,是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于2004年开工建设,05年建成,总投资7000万元,其中土地500万元,厂房建设1000万元,设备投资5500万元。随着煤炭市场行情上扬,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公司借助中国煤炭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开发研制生产绞车、提升机、卷扬机、洗选等矿用机械设备,目前产品已销往山西、河北等省及济宁、青岛等地区。    瑞龙矿山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翟镇董家庄村南,济临路北,占地40亩,总投资4500万元,2004年8月份开工,05年4月份竣工投产,产品以矿用绞车、提升机、矿车、卷扬机为主,年生产矿用机械设备2000余台套。    明瑞化工有限公司位于翟镇民营经济聚集区内,占地面积65亩,总投资2000万元。该公司与南京化工设计院合作,采用二转二吸封闭净化酸洗流程,基本不排污水,尾气排放均达到国家标准,剩余矿渣是生产水泥的最好原料,年产硫酸5万吨,-3万吨。.  

泉沟镇

  一、基本概况    泉沟镇地处鲁中腹地,西靠东岳泰山,南接孔子故里,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前,东距新泰市区15公里,区域面积92.5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耕地面积3.6万亩,是一个集山区、矿区、旅游区、部队营区于一体的乡镇。    境内有济空场站、电子对抗团、雷达营等驻军。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物产丰富,资源充足。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花岗岩、石灰石、矿泉水及稀土资源;工业基础雄厚,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以盛产大花生、石榴、板栗、核桃等农副产品蜚声中外。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坚持建设经济强镇这一目标不动摇,抓住干部作风、群众观念转变两个关键;做好结构调整、与驻地企业联合发展,旅游兴镇三篇文章;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营经济、环境改善四大重点;努力在建设富足、安康、绿色、文明、和谐泉沟等五个方面取得新进展。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镇”、“山东省明星乡镇”、“山东省村民自治模范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安全文明镇”、“泰安市模范镇政府”、“泰安市经济工作先进镇”、“泰安市双拥模范镇”、“泰安市文明信用乡镇”、“泰安市教育强乡镇”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综合经济实力进入泰安市10强。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    二、欣欣向荣的工业    泉沟镇工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辖区内共有国有和地方煤矿6处,年产原煤200万吨以上,现已基本形成机械制造、建筑建材、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齐全配套的工商业发展体系。有翟镇煤矿、莲花山煤矿两处镇办骨干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005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其中新泰市甫泉养殖有限公司、新净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沼气发电厂等16个项目已竣工,莲花山旅游开发、泉鑫玻纤厂扩规、翟镇煤矿新煤田拓展、莲花山煤矿巷道开拓延深、双利机械有限公司等14个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2005年全镇个体工商业户达1132家,私营企业118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23家,实现民营经济收入28.5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6.65亿元,实缴税金4544万元。.  

羊流镇

  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位于新泰市的西北部,西邻泰安岱岳区,北近莱芜城区,是西晋政治家、军事家羊祜的故里,古代著名的驿站。因羊氏之流风而得名。全镇面积180平方公里,辖行政村90个,9.8万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发达。素有“南京到北京,羊流居当中”之说,-公路斜穿东西,并没有上下两个出口,距省会济南100公里,去东离海滨城市青岛270公里,并与京广铁路擦肩而过。济新公路和济临公路平行横贯,牛石公路贯穿南北,往来十分便捷。    境内农业发达,现在耕地10.8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2亩,现有梁家庄片8000亩中低产田开发区、薪炭林工程、柳泉岭小流域治理工程、雌山片15000亩土地整理等国家级开发项目四处。目前,前三项工程都已按规划竣工,雌山片15000亩土地整理正在规划实施中。全镇形成葡萄、桃、板粟、柿子、山楂等特色果品基地。畜牧业发展迅猛,全镇共建成畜牧养殖专业村24个,畜牧养殖小区50个。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镇已形成黑小麦、黑地瓜、黑花生、干果等10多个特色产业基地。其中,“羊祜”牌黑小麦系列保健品,以富硒含碘、具有抗癌功效等特点被申请专利,并畅销上海、北京等十多个省市。2000年黑小麦保健品获国际风联颁发的“世界蓝天杯奖”,“羊流老张”片豆腐皮、“梁庄”牌花生油均以质量而远近闻名。    羊流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园区建设形成规模。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以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狠抓了园区建设。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将园内由原来6平方公里扩展到10平方公里,并实现了“六通一平”。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以起重机械、玻璃纤维、链条链钩、混纺棉纱、石粉加工、农副产品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全镇民营企业已发展到268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5家,个体工商业户1200户,民营企业聚集区内企业190家。.  

果都镇

  " 果都镇始建于秦朝年间,史有“古汉城”之称,面积51平方公里,辖区共有34个行政村,38000人,境内交通便利。北临济新路,四良路横贯东西,牛石路纵穿南北,京沪路穿境而过,并在果都设有出口;2004年果都镇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优势非常明显。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9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490.9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元。    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拥有1处年产15万吨的羊泉煤矿。在莫庄岭设总规划面积为1500亩的镇项目集聚区。其中610亩已被上级批准为建设用地。该项目区全部达到了“五通一平”,并进行了美化、绿化。目前,项目集聚区建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24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60家。主要行业有“机械加工制造、纺织、玻璃钢制品、耐火材料、草制工艺品、化工产品等。”比较大的项目有:新泰三友纺织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年销售收入1.16亿元,利税868万元;万通玻璃钢投资4000万元,主要生产玻璃管,年产值1亿元,利税3000万元;金星拖拉机厂投资8500万元,年产拖拉机30000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200万元;新泰市晟祥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钢厂用塞棒、过滤水口等高科技特种耐火材料,年产值4500万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中韩合资“泰山银闪帽业有限公司”,投资200万美元,产品全部外销,年创利税500万美元,可带动周边5万多户从事草辫加工。    农业基础好。果都镇境内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水浇条件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素有“新泰粮仓”之称,近3年来,该镇连续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段孟李、杨家楼、莫庄国家级万亩中低产田农业综合开发,开发面积3万亩,全镇农田基本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值田。在此基础上,该镇本着“以开发促调整,以调整促效益”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林果、桑蚕、畜牧四大主导产业,2005年全镇共有大小拱棚1200个,蔬菜2300亩;桑园1000亩,林网绿化4500亩。畜牧业按照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的思路,突出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2005年全镇规模养殖场达到218个,养殖小区4处,年出栏生猪3万头,出栏肉鸭、肉鸡180万只,实现畜牧产值800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60%。.  

西张庄镇

  西张庄镇地处新泰市中西部,距泰安50公里,离-公路果都出入口3公里,全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3.9万人。曾先后荣获“中国乡镇之星”、“山东省明星乡镇”、“泰安市文明镇”、“泰安市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泰安建设先进单位”, “泰安市教育工作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200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不出事、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坚定不移的用项目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5年预计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31300万元,同比增长29%;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86782万元,实缴税金48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 32%;完成工业增加值76782万元,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家,实现销售收入317408万元,利税172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新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2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4个,过3000万元的项目14个;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42.6万元,同比增长 77%,完成地方税收2952万元,同比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4261元,同比增长16%。镇工业园区作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今年以来,镇党委依托由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市政府审核批准的新一轮《西张庄镇总体规划》,立足于把园区建设成为生态新城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园区空间发展布局由工业园、商贸区、生活区组成,镇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688亩,目前已完成开发1000亩,累计完成各项基础设施投资600多万元,实施了“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工程,进行了高水平的绿化、美化。设立了园区管委会,实施政区合一的管理模式,对入区企业封闭式管理,并提供无障碍、一条龙、人性化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外来投资者可享受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  

天宝镇

  天宝镇地处鲁中腹地,北倚国家森林公园徂徕山,南临黄河支流柴汶河,北部山区风光秀丽,南部平原土质肥沃,素有“小泰山”、“汶阳田”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蒙馆公路、0九公路、济新公路、四坡公路穿境而过。东距新泰市区45公里,西距泰安市区40公里,距-公路果都路口仅15公里。全镇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8.7万亩。   天宝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天宝樱桃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品种和生长条件,使之在清明前后便可成熟,为“江北鲜果第一枝”。目前,全镇樱桃总面积已达2万亩,年产量达300万公斤,拥有红灯、意大利早红、早红宝石、龙冠、艳红、乌克兰等28个品种,樱桃大棚500多个,使樱桃上市提前3个月,春节刚过人们便可吃上鲜美的大棚樱桃。1998年,天宝镇被农业部农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樱桃第一镇”。2001年在农产品国际博览会上,天宝樱桃获“优质果品”奖;2002年天宝樱桃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产品。天宝镇梁父山板栗色泽深红,口味纯正,营养丰富,有“泰山甜栗”之称。目前,全镇板栗总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量达150万公斤,被称为“鲁中板栗”之乡,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天宝茗海青茶属茶中珍品,该茶香气浓、叶片厚、无污染、营养丰富,被誉为江北第一茶,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产品”。目前,全镇茶叶已达1万亩,年产茶叶10万公斤。同时,该镇以其2万亩蔬菜被称为“泰安菜园”,以其1万亩桑园被评为新泰市“桑蚕生产基地镇”。   天宝镇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众多,有黄花岭村的春秋墓群,秦始皇曾封禅的梁父山,汉武帝所置梁父山、梁父城遗迹,“坐怀不乱”的“和圣”柳下惠墓,北魏古刹光华寺,道教圣地隐仙观,绝壁幽谷贵人峰,李白题写的独秀峰,神秘莫测的周猛洞,羊祜城遗址古城墙,还有大悲庵、炼丹炉、升仙台、竹溪等众多景点,来此一游,定让你流连忘返。.  

楼德镇

  新泰市楼德镇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宁阳、泗水、新泰、岱岳四县市区交界,北距世界闻名的泰山40公里,南距孔子故里曲阜38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人口7.8万人,是山东省中心镇、泰安市计划单列镇、副县级单位。楼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时为菟莍国国都,境内云云山为历史名山,自秦朝以来先后有6位帝王到此封禅,汉朝时曾设置柴县,解放后曾先后作为泰宁县、泰泗宁县、徂阳县驻地。楼德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业兴旺发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有占地1500亩民营经济聚集区1处,煎饼生产、面粉加工、乳业生产、肉制品加工、制鞋、塑料制品、化工、机制制造、服装加工、木器加工等产业规模发展,优势突出,拥有大中小型企业72家,建成省内一流的万头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基地、百吨面粉生产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先后被授予“中国煎饼第一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泰安市民营经济强镇”、“泰安市设施农业建设先进乡镇”、“泰安市教育强镇”、“泰安市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发展环境   1、交通。楼德交通四通八达,西距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和京沪铁路26公里,北距-公路入口10公里,蒙馆公路、0九公路、磁莱铁路交汇于镇驻地。镇村公路网状分布,实现了村村通。   2、水电设施。柴汶河贯通境内,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3座,塘坝76座,总蓄水量700万立方米。浅层水、深层水丰富,部分井水自喷,建有城镇自来水公司四家,日供水能力6万立方米以上。楼德电力充足,建有高压变电站一处,现已形成了220千伏和110千伏的供电网络。   3、科教医疗。拥有市级中学、高级职业学校各一处,现代化、高标准贵族学校一所,国家级传统项目和省级规范化学校各1处,泰安市级规范化学校4处,省级规范化幼儿园1所,教育环境优越,教学质量一流,是泰安市教育强镇。拥有二级医院一家,卫生网点50余个,疾病控制、妇幼保健、120急救等医疗服务机构健全。有线电视覆盖全镇,洗浴中心、滑冰场、老年活动中心及文体活动场所一应俱全。   4、人力资源。楼德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3.5万人,每年对外输出劳务1.8万人以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技工培训机构健全,每年可培养各类技术人才3000人以上。.  

禹村镇

  禹村镇位于新泰市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5.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2万人。承纳泰山之灵气,历受儒家之熏陶,禹村镇民风纯朴,社会稳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大禹路经此地而得名,是仁人志士投资创业、兴旺发达的一块沃土。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禹村镇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东岳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山东沿海开放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距京沪、京福,均不足20公里,省道蒙馆路从辖区穿过,磁莱铁路贯穿全境,并拥有年吞吐能力100万吨的铁路专用线一处,1小时可到达泰安,2小时可到达济南国际机场,7小时可到达北京、上海。    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禹村镇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东、西、南属山区丘陵地带,中部为河凹平原,水浇条件好,土地肥沃。全镇主要盛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及各种优质干鲜果品,优质桑园面积4000亩。禹村镇花生、香椿等农产品都以其独特的品质久负盛名。畜牧业发达,有波尔山羊、小尾寒羊和利木赞牛等一批特优畜禽良种,有各类规模养殖场70个,畜牧小区40个,年畜牧生产总值1.5亿元以上。其中禹村银燕奶牛场是新泰市最大的奶牛场之一,现存栏奶牛300多头。在他的带动下,建成规模奶牛场2处,挤奶站1处,发展奶牛1000多头,奶牛业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镇内煤炭、石灰石、铁砂资源十分丰富,已形成了以煤为主,具有铸造、纺织、轻工、建材等企业体系。镇办两处煤矿稳步发展,年产优质煤30多万吨。地下资源十分充足,地表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镇现有各类学校11所,每年可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000余人,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同时,镇内闲置土地、厂房较多。新矿集团禹村煤矿破产后,留下闲置土地1000多亩,高标准厂房10000多平方米,另外禹村镇部分老企业大面积厂房厂地也在闲置中。在当前政策下, 这些闲置土地、厂房均已成为禹村镇“大招商、大发展”的一大优势。    设施齐全,环境优越。禹村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功能不断增强。有220千伏变电所一处,具有双回路供电线路,供电、供水、供暖设施完善。邮政,通讯及信息网络畅通无阻。信用社设有办事处,并实行了全国电子联网,结算快速方便。镇内建有大禹广场景点一处,有大型娱乐场所两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  

宫里镇

  宫里镇位于新泰市西部,是和圣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字禽)的故里。全镇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辖5个管理区,43个行政村,5.8万人。    宫里镇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平原,南部为丘陵,面积各占一半,以磁莱铁路、蒙馆公路为界。平均海拔140公尺,年降水量700多毫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长石、铁、石英、石灰石等。辖区内属地下湖区域,水资源充足。建有“和圣公园”和“和圣岭”观光景点两处。    近年来,宫里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立足实际,干事创业,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蔬菜、桑蚕、食用菌、畜牧、木材加工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建成了以柴汶河沿岸为重点的2万亩蔬菜基地、泉里村草莓生产基地、以汶城、高泉、贺庄片为重点的蚕茧生产基地、以夏家隅、大桥村为中心的蒙馆路沿线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以杨家隅、上宫隅为重点的西柳片和以高峰、大徐为重点的苏泉片各类规模饲养小区。立足全镇木材资源优势,建成灵沙木业园、山东泰山染化多层板厂木材加工龙头企业两个,带动发展木材加工户24户,全镇林木资源达到了1.5万亩。木材加工业成为提升全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支柱产业。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土豆、大白菜、菠菜通过了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认证。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增加值8184万元,比2004年提高22.7%。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强劲,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通过培植壮大规模企业和利税大户,形成了以玻璃纤维、精细化工、建筑劳务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建成了以兴华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新泰市富裕玻纤有限公司、新泰市齐阳玻纤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主的玻纤工业项目聚集区。主要生产(中)无碱玻璃球、纤维纱、纤维布、短切原丝等产品。2005年,项目建设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全镇投资新上50万元以上的项目11个,累计完成投资1.14亿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玻璃纤维项目3个。分别是:投资2000万元的常州群丰玻纤制品有限公司与泰安兴华玻纤有限公司合资新上“45支/1-8股中碱玻璃纤维纱”项目;投资4610万元的新泰市宏益达玻纤有限公司“中碱玻璃纤维粗纱”项目;投资2800万元的“耐火材料”项目。.  

谷里镇

  谷里镇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目标,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四大重点,强化三农工作,始终坚持上大项目、加大投入不放松,坚持党委政府强力推动与加快市场化相结合,促进全镇经济跨越发展,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进步。    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新突破。近年来,谷里坚持内资、外资、民资并重,上争、内联、外招并举,努力在招商引资上实现大大突破。2005年,全镇实际利用外资652万美元,共落实内资项目19个,到位资金42600万元;外资项目1个,实现到位资金302万美元,分别占全年任务的250.6%和130.4%,合同和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额居全市乡镇(办事处)前列。    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资金投向趋于优化,建设了一批重点基建、技改和高新技术项目,重点对去年新上重点项目的二期工程和今年重点建设项目加大投入,重点培植了一批大项目,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2005年全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13400万元,占全年计划的263.7%。重点项目进度加快,2005年新上重点建设项目36个, 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1个。      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28万元,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全年预算,与2004相比,增幅达80%。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2005年全镇民营经济营业收入达36.1亿元,同比增长42.9%,工业增加值完成78100万元,同比增长40.2%,实交税金6815万元,同比增长25.6%,新增规模企业6个,新增私营企业9家,新增个体工商户77户,全镇个体工商户已达1250户.    农业和农村工作稳步前进。在加大对传统农业资金、技术投入的同时全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评为2005年度泰安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先进单位”。桑蚕生产,2005年新发展桑园面积2000亩,占计划的100%,全部实行桑桑间作。新建桑蚕大棚700个,完成蚕茧产量35万公斤。食用菌生产在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食用菌先进镇”的基础上今年又荣获“全省食用菌行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年完成新建食用菌大棚300个,同比增长30%。畜牧生产,新建饲养小区5处,新增规模养殖场155个,增长58.1%。.  

石莱镇

  石莱镇位于新泰市的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66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辖69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境内山地、丘陵占全镇总面积的90%以上,属山区农业乡镇。农作物主要是花生、地瓜等,主要特产有“新莱特”猪、新泰大花生等,所产花生质优味美,产量很大。境内长石、石英石、花岗石、蛭石等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全镇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81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938元,地方财政收入528万元。    历史沿革:镇人民政府驻地东石莱三村,公元891年建村,时名“石旮”,意为石头遍地,又名石城,后演化石莱。1947年为泰宁县石莱乡、华村乡,1952年属新泰县第八区,1958年为新泰县石莱人民公社,1984年为新泰市石莱办事处,1985年石莱办事处为分石莱乡、放城乡、木厂峪乡,1994年石莱乡撤乡建镇,2001年2月与木厂峪乡合并组成现在的石莱镇。    交通便利:石莱镇地处山区,自然条件较差。近几年来,党委政府一直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工作力度,先后修筑、硬化了牛石公路、楼放公路及多条乡间公路。2005年,完成了投资423.4万元,全长12.6公里的岳石路改建工程,完成了投资78.2万元,总长6.2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彻底改变了过去交通闭塞的落后状况,镇村面貌大为改观。现在,境内岳石路、牛石路、楼放路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镇驻地北距-公路仅10公里,南邻327国道,交通极为便利。    风景秀丽:境内白马山位于镇驻地南1公里,奇峰峙立,峻拔葱郁,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远望群峰之顶,俨然一浴后少女仰卧休憩,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称“玉女峰”。山内有石城寺遗址,寺名取“寺据山中,山如寺城”之意,是新泰市重点保护文物。寺原名为兴教寺,因建在白马山中,又名白马寺。内有3棵古银杏树,树龄均已2000多年,枝干交错,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古银杏树呈三足鼎立状,如三个巨大的华盖。中间一棵尤为高大,树围超过11米,高达30多米,有“七接八乍一媳妇”的美丽传说,号称“天下第二银杏树”。山中另有“钓鱼台”、“泰山行宫”、“溶洞”、“观音阁”等人文、自然景点,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白马山物产丰富,银杏果、柿子、核桃、冬枣、中药材远近闻名。.  

放城镇

  " 放城镇位于山东省新泰市南部,与临沂市的平邑县、济宁市的泗水县交界,1986年成立放城乡,1993年改为放城镇,全镇辖23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共9065户,33418人。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260亩。辖区内地势呈北高南低,北半部以丘陵为主、南半部为丘陵、山区。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3.76亿元,人均纯收入3124元。    二、悠久的历史    放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镇,始建于春秋时期,系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林放的故里,境内文物众多,阁老山元代摩崖刻像是山东省唯一的一处元代刻像,洙水下游名胜“小三峡”相传为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处,“小三峡”以西“春秋古道”为齐鲁两国的交通要道,明代修建的东街清真寺,为泰安地区最古老、保留原貌最完整的清真寺。    三、优良的基础设施    放城地处交通要道,省道新枣公路贯穿全镇南北,北距-公路新汶出口仅15公里,南距327国道、兖石铁路仅10公里,“十一五”期间将建成的新平铁路穿镇而过,镇内所有村、所有产业区的道路全部硬化,四通八达。放城镇属淮河流域,境内洙水从北向南贯穿全镇,是泗河的主要支流,境内拥有大小水库塘坝68个,水资源充足。    四、丰富的资源    (一)农业特产资源。“马家寨子”香椿有千余年的栽植历史,现栽植5000亩,被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封为天下香椿之冠,列为皇宫贡品,是国家级绿色食品;“梅鹿山”牌小米品质优良,也是农业部认证的国家级绿色食品,2005年年产1500吨,全部销住北京、上海等地超市;“秋红蜜”桃是放城水果特产,现栽植8000亩,口感品质均属桃中精品;“泰山红”石榴口感好、耐贮存,现栽植3000亩;放城是新泰优质半蔓大花生生产基地,为传统出口产品;地瓜淀粉规模大,年可产地瓜淀粉及粉皮、粉条、粉丝等制品6000多吨;太平山千亩绿色茶园的有机绿茶生长良好,茶园扩规、炒茶厂建设、品牌注册正在进行;东石井名贵花卉繁育基地,现有万寿果、火龙果、印度枣、美国海棠等十几个品种,为北方地区较大的热带、亚热带名贵花卉繁育基地;全镇现有食用菌科技示范园4个,鸡腿菇、平菇大棚571棚,2003年,被山东省食用菌协会评为“山东省食用菌生产先进乡镇”。.  

刘杜镇

  刘杜镇位于泰山脚下,鲁中腹地,地处新泰市南部,光明湖上游,北与小协镇、新汶办事处相邻,东南与岳家庄乡相接,西南与石莱镇相连,西与谷里镇相交,区域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28个行政村,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    刘杜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距-公路新泰出口6公里,北邻全国特大型企业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驻地3公里,距省级新泰高新技术开发区8公里,省道240线贯穿镇境南北。水电资源充沛,设计蓄水能力上亿立方的光明湖纵贯全境,境内设有220KV变电站1座。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砂金、铁石、石英石、钾长石、钠长石、燕子石等矿体。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品种多、品质优,是“横山丝”的原产地,以及“新泰大花生”的主产地,又有山东特产“甜红子”山楂等天然绿色食品。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劳动力资源充裕。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孔子登临并赋《龟山操》之龟山居镇境西邻,相传始建于东汉的千年古刹正觉寺位于境内,既有平阳古八景法云山之“法云涌润”,又有新泰新八景光明湖跨湖大桥之“长虹卧波”。具有优良革命传统,曾留下早期党组织的光辉足迹,1935年成立的刘杜新华医院成为党的地下工作的光辉一页,1938年2月在刘杜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具有重要意义,英勇的围山庄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围山庄抗日自卫反击战的壮丽诗篇。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山区库区老区实际,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事业繁荣兴旺,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重 点 项 目    刘杜镇西南岭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刘杜镇西南岭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是全省首批由省财政全额投资的重点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2527万元,整理土地面积1040公顷,共涉及13个村,计划工期两年。.  

汶南镇

  汶南镇,地处驰名中外的“泰山”东麓新泰市境内,东接蒙阴,南依平邑,属三县市交界的“咽喉”地段。磁莱铁路、蒙馆路、205国道、-公路,德新高速公路,纵横交汇,四通八达,穿镇而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公里,辖85个行政村,11个社区,10.1万人。   汶南镇地处驰名中外的泰山东麓新泰市境内,-公路、博徐高速公路、205国道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公里,辖85个行政村,10.1万人。2005年全镇经济总量达4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43万元,人均收入4960元。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黄花菜第一镇”、“中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先进乡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和“中心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   耕地面积88308亩,镇办及民营企业980家。2006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52.7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823万元。工农业生产、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城镇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该镇分别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新型乡镇”、“中心镇”、“环境优美”乡镇和山东省十大名镇。   汶南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在山东省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矿产资源中含煤、铁、砂金、粘土、石灰石、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等10多个品种。煤炭、粘土、石灰石储量超过亿吨,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龙廷镇

  " 龙廷镇位于新泰市东部,青云湖上游,地处新(泰)、沂(源)、蒙(阴)三市县交界处,辖53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总面积158平方公里。风光秀丽的大汶河横贯东西,碧波荡漾的青云湖镶嵌其中,是资源丰富的泰沂山区宝地,闻名中外的杏梅之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全市“要务是发展,中心是经济,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总体工作思路,立足龙廷山区、库区实际,突出镇村道路、土地开发、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四大工作亮点,壮大林果优势产业,着力在生态农业上求突破,打造山水绿色龙廷,全面实施追赶战略,推动了全镇经济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2005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34万元,同比增长87.37%,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14万元,同比增长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4万元,占计划的147%;招商引资2000万元;城乡存款余额达到1.7亿元,比年初新增2219万元。全镇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可喜局面。    龙廷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探明金属和非金属20多种,其中位于两县一带的银矿品位极高、储量大;优质花岗石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石灰石、长石、石英石储量可观,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龙廷农业基础稳固。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水源充足。近年来,以总长78公里的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带为主线,立足于三个着眼于,为农民致富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1)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05年以来,在巩固龙廷杏梅、板栗、柿子和苹果四大无公害果品基地的同时,发展经济林2800亩,新增用材林1272亩,完成荒山造林2800亩,老果园管理166000亩。全镇新建冬暖式大棚、大中拱棚692个,发展桑园、黄花菜、中草药、早春土豆、旱地西红柿、西瓜等高值田等5600亩。    (2)着眼于提高竞争力,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强农产品的品种保护。积极组织农产品的标准化、优质化生产,把龙廷建成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专业镇。2004年6月份,龙廷杏梅、板栗、苹果、柿子四大林果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  

岳家庄乡

  " 岳家庄乡地处新泰南部山区,-公路出口南8公里处,新枣路贯穿南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光明河支流贯穿全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全乡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总面积70.7平方公里。近年来,岳家庄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入学习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理论和“-”重要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一要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按照“招商求突破、农业求发展、社会求稳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团结拼搏、负重奋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4年分别被山东省食用菌协会和山东省农学会授予“全省食用菌先进乡镇”和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省级示范单位”称号。并先后荣获泰安市农业基础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泰安市“十佳”科普示范基地、泰安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称号、泰安市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和泰安市农田水利建设“优质工程”称号。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实现了零的突破,经过积极争取,由青岛客商陆广镜独资筹建的纯外向型企业泰安薪杰进出口有限公司成功落户我乡。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所生产体育休闲帽全部销往美国、意大利、韩国等20多个国家。该公司7月份完成一期投资2500万元,建厂房1500平方米,安置职工280人。新完成2610平方厂房,预计2006年将完成投资4200万元,届时可安置职工500人,年可实现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利税480万元。另外还有假发制造和服装加工等项目在谈。同时我乡还多措并举,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每个领导成员负责联系一个民营企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扩大规模。我乡要在搞好现有泰安薪杰制帽发展壮大的同时,力争青岛澳发美的制发有限公司落户岳家庄乡,并且争取用两年时间建立起岳家庄乡工艺玻璃制品基地,使我乡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乡不断加大了对上争取资金的力度,总投资202万元,开发面积148公顷的三里槐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完工后项目区可实现人均增收140元;总投资2201万元,开发面积906公顷的国家级金沟岭土地整理项目上报国土资源部已批准,现报财政厅审批。.  


岳家庄乡特产大全




岳家庄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