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泰安 >> 肥城市 >> 孙伯镇

孙伯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孙伯镇谷歌卫星地图)


孙伯镇简介

  " 孙伯镇位于肥城市西南28公里,大汶河之阳,地理位置北纬:35。57`至36。02`,东经116。41`至116。48`,东与安庄镇相邻,南与宁阳县,汶上县隔汶河相望,西邻东平县,北与陆房乡接壤。东西宽9.75公里,南北长10.25公里,总面积69.6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2万人。孙伯镇交通便利,“泰东”公路,“肥孙”公路横穿境内。“泰东路”东与“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相通,西与105国道相连,“肥孙路”北与“济青高速路”相通(从孙伯至青岛约6小时)全镇17个行政村,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程控电话,全镇80%的农户安装使用了程控电话,手机能与全球通。镇政府微机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微机连网。
   孙伯镇在抗日战争时期属泰安县第十区,初期,东程村、西程村、朝阳庄隶属肥城县,五埠村南北路西的半个村隶属东平县,其余各村隶属泰安县十区西五分区。1939年10月划归泰安县一区,1941年属泰西一小区,1949年6月归肥城县第八区。1950年2月区以下建乡,全区有7个乡,1956年并为3个乡(孙伯、红山、南栾)。1958年4月撤区并乡,同年9月撤销乡改建孙伯人民公社。1960年1月,东坞、西坞、琶山三个大队由安支离破碎公社划归孙伯公社,自此,孙伯公社辖十七个大队。原来的高级社改称生产队,1982年辖3个管理区,1983年12月孙伯公社改称孙伯区,下设三个乡(孙伯乡、南栾乡、北栾乡),管理区撤销。1985年11月,孙伯区改为孙伯乡,区以下的乡撤销。1987年12月25日,设孙伯、南栾、坞山、刘庄四个管区。于1996年1月8日,孙伯乡改为孙伯镇。
   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河砂、石灰石、晶莹石、灰化岩、花岗岩。河砂主要分布于南部汶河区域。花岗岩石材分布在镇刘庄村九山区域,现已注册为“泰九岩”商标。花岗岩石材储量达36.5亿吨,矿石呈灰白色,浅肉红色,浅灰绿色,银光色,成材率在85%以上,矿体厚、质量优、易开采。经CMA检测,放射保护达到国际-标准,且耐酸、耐碱、抗压、抗强、抗折,硬度适中,密实度均达国标,居全省首位,是建筑、装饰、装璜、加工雕塑的理想之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2万人 69.65平方公里 370983108 271000 0538 查看 孙伯镇谷歌卫星地图

孙伯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孙伯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城街道

    新城街道办事处位于泰山西麓,地处肥城市城区,总人口15万人,其中九个城区居委会12万人,26个行政村3.6万人。区域范围为东经116゜ 42ˊへ116゜50ˊ,北纬36゜08ˊへ36゜12ˊ。   东西长11.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50.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耕地面积 34000 亩。辖26个行政村,9个城区居委会。济兖公路纵贯南北,泰临公路横穿东西,分别与105、104国道相连。   新城街道办事处地处肥城市城区,是肥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著名的肥城桃的集中产区之一。新城街道办事处的前身为刘家庄镇,1984年1月改为新城镇,1992年9月肥城撤县建市后,新城镇改名为新城办事处。2006年8月9日,根据实际需要,经肥城市委研究,新城办事处易名为新城街道办事处。   全处总面积55.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8个城区居委会,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规划建设的占地4平方公里的新城项目区,背靠城区,是肥城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是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全处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鲁中经济强街道这个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城区优势,积极整合各种资源要素,突出工业项目建设和三产服务业两个重点,全力打好项目区建设、“城中村”改造、旅游开发三大战役,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增创了新的竞争优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2007年,全处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085.28万元,其中工商税收2503.84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7%、36.9%(财政收入比2002年的1340.5万元增长204.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997元,比上年增加1129元,增长了19.2%(比2002年的3543元增长97.49%)。2008年1—4月份,全处财政收入完成1774.03万元,同比增长9.7%,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711.67万元,同比增长57.1%。在2007年度全市乡镇综合工作考核中,荣获全市综合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授予肥城市2007年度乡镇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优胜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省级老干部支部先进单位、全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山东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山东新农村建设十佳先进典范乡镇、山东省计生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老城街道

  老城镇位于肥城市北市区,是肥城的北大门,南与新城办事处接壤,北与济南市长清区毗邻,面积7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88公顷,平原、山区、丘陵面积各占三分之—。北隅为山区,南部为康汇河平原,地势北高南低,落差较大,平均海拔88米左右。矿产丰富,主要有煤、钾长石、黄金、石英石等。交通便利,内有肥城市最大的火车站,泰湖铁路、老泰临公路、建设路横贯东西,济兖路.肥万路、新牛路纵贯南北,104、202国道分别从东西两侧经过,境内西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金牛山公园,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经济和社会发展简况    老城镇共有2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87个自然村,辖区内人口8.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5万人,省属、市直企业30多家,其中有国家统配煤矿两处,县级煤矿1处。全镇民营企业80多家,有泰山涂塑帆布有限公司、泰安悉伲歌漆业有限公司、振兴波形瓦有限公司、宏大预制构件公司等规模较大的企业10多家,生产的PCV五防篷布、东岳系列啤酒、振兴波形瓦等产品畅销全国,其中PVC五防化纤避鼠篷布荣获98年国家专利产品博览会银奖。占地3000亩的民营工业园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民营工业示范园”。.  

王瓜店街道

  王瓜店镇位于泰山西麓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地处肥城矿区,隶属肥城市城区,全镇总面积91.8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万人,辖32个行政村,是山东省明星乡镇、泰安市经济强镇、文明镇和小康镇。    王瓜店镇地理位置优越,北邻省会济南,东接名城泰安。南与孔子故里曲阜相望,西靠梁山水泊,处于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城市的中心地带。自然物产丰富,煤炭、河沙、石灰石、花岗石、钾长石、矿泉水等资源储量巨大;境内金牛山为省级森林公园,牛山古寺、八角琉璃井、穆阁寨等名胜古迹甚多,是旅游避暑胜地。    改革开放以来,王瓜店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咬定发展不放松,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上了大的台阶,人民生活富足安康。2004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80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6元。    王瓜店镇党委、政府偕全镇人民热忱欢迎八方志士英才来王瓜店镇投资兴业,一展宏图。.  

仪阳街道

  肥城市仪阳街道位于泰山西麓,肥城市城市东区。区域面积97.4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4.5万人。    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东去泰安20公里接京沪、京福高速公路,距京沪铁路泰湖支线仅4公里,货物可直达日照、青岛、烟台等沿海港口,济微公路、泰肥一级公路在乡驻地交叉过境,至历史名城泰安仅有15分钟的车程。境内村村通柏油路,已形成完备的交通网络。仪阳乡驻地与肥城市市区已融为一体,乡驻地附近6个村已纳入城区统一规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    基础设施良好,工业蓬勃发展。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使仪阳乡政府驻地附近成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目前全乡有各类企业82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0多家,已形成了机械、化工、建材、橡胶制品、纺织、食品、医疗设备、电气等8大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已成为全乡经济的支柱产业。仪阳乡在泰肥一级公路北侧兴建的工业项目集中区规划占地3000亩,目前一期项目开发占地1000多亩,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已有20家企业入驻并获得了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土地政策,现有存量土地1000亩,可用于招商引资项目。    特产驰名,资源丰富。仪阳乡是驰名中外的肥城桃的主产区,桃林面积达3万亩,年产早晚熟桃4000多万公斤。乡政府驻地附近开发建设的刘台“桃源世界风景区”以其特有的自然地貌和漫山遍野的桃花被誉为真正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先后获国家A-旅游景区和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截至2005年,已连续承办了四届肥城市桃花旅游节,共接待省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仪阳乡东部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灰岩、花岗岩储量达120亿吨,开发潜力巨大。.  

潮泉镇

  潮泉镇位于泰山西麓,肥城市东北部,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山林面积2.5万亩。辖11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6120户,2.5万人。潮泉物华天宝,历史悠久。在这里,有省级重点文物小王庄西周遗址,战国时期的齐长城遗址,以及黄巢寨、擂鼓台、跑马岭等十余处历史古迹。在这里,诞生了肥城第一个党小组,先后涌现了赵庆夫、刘玉昌、赵林山等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重大贡献的潮泉儿女。    潮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在连泰安岱岳区道朗镇,北与济南长清区万德镇接壤。境内泰临公路与京沪、京福高速及104国道相连,京沪铁路支线横穿东西。打通了潮汶路、泉德路,建立了“三纵三横”的村村通路网工程,电力、电讯等各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电话、有线电视基本得到普及。    潮泉气候适宜,物产资源丰富。盛产苹果、樱桃、板栗、板栗、花椒等干鲜果品,石灰石、石英石、花岗石、钾长石、页岩等矿产资源蕴藏量大,具有很好的开采条件。    建镇(乡)20年来,潮泉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政策部署,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奋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镇呈现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动局面。    近年来,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潮泉更快更好的发展,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小城镇,努力做好增强镇财政实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三篇文章,确立了“三个四”的工作思路,即实施林果、畜牧、高效农业、劳动力转移“四个工程”富民,走好服务创收、资产运作、资源开发、发展创税项目“四条路子”兴村,抓好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对上争取、财政税收“四个重点”强镇。2005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70.7万元,其中镇级工商税收完成207万元,增长102%,连续两年实现了翻番目标。同时,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全镇生产总值要达到23.19亿元,工商税收力争突破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7000元。全镇人民群众都将过上殷实富足的新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桃园镇

  桃园镇位于泰山西麓,康王河畔,毗邻肥城市区。镇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人。北接京沪铁路泰肥支线,肥梁路、湖王路穿越南北,泰临路、肥桃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桃园镇物华天宝,地方特产——肥桃,个大味美,风味独特,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历代皇室贡品,桃园镇因此被誉为“世上桃园”。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299元。工业经济规模快速膨胀,形成水泥、机械制造、化工、新型建材、安装、运输、电器、印刷、食品加工等20个行业门类的工业体系。肥城桃面积达到4万亩,年产 6000多万公斤,四季有鲜桃上市。其中2万亩肥城桃通过了国家级绿色农产品认证。西部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形成了薯、粮、菜“两菜一粮”种植模式,年产马铃薯8750万公斤,白菜17500万公斤,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区。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设施农业先进乡镇、优质果品基地建设先进乡镇。    肥城桃是桃园镇传统和特色产业。近年来,突出了扩大面积和早晚熟桃品种引进和改良,早中晚熟桃比例达4:4:2。其主要品种为:春蕾、雨花露、大红袍、水蜜、晚熟桃、九月菊、雪桃、中华寿桃、设施桃、五月火、丹墨、红蟠桃等20多个品种。 西部蔬菜已达到3.5万亩,亩纯收入在3000—4000元。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种、销、加、运、存”于一体的格局。在有关部门及镇政府的指导下,先后成立了东伏、后韩、里留三个蔬菜生产协会,西里、李庄、北台等三个肥桃生产合作社,培育经纪人100多人,并建立了肥桃蔬菜批发点和批发市场30多处,东伏蔬菜批发市场占地100亩,与广东、深圳、福建、内蒙古、东三省等地的客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蔬菜年交易量2亿多公斤。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3个:一是由台湾客商张深桓投资建设的超盟酿酒有限公司,已投产多年;二是旺百年投资7000万元的双利食品加工项目,三是有枣庄客商投资6000万元的果蔬加工项目,均正在建设中。另外,在镇内建成大型果蔬冷藏库2个。.  

王庄镇

  王庄镇位于驰名中外的泰山脚下,是著名的“佛桃之乡”肥城市的西南大镇,地处东平、平阴、肥城三县市交界处。(西邻济南市平阴县店子乡;南与东平县大羊乡接壤,东、北与本市安站镇、桃园镇搭界),东西长13.6公里,南北长8.1公里,总面积9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00亩,辖53个行政村,56000人。本镇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区丘陵,中西部平原(西南部早年为涝洼地)。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36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5.4亿,工业生产总值8.96亿;财政收入1310.8万元,占预算的163.91%,其中工商税收363.5万元,占预算的170.26%;农民人均纯收入4388元,比去年增长623元。    物华天宝。王庄镇素有“牛肉粉皮历史长,蔬菜之乡美名扬”的盛誉。传统产品演马牛肉具有300多年的历史,是风味独特,驰名南北的地方名吃。另一传统特色产品孔庄粉皮继承了“孔氏祖先”的传统工艺,以其“晶莹滑爽、纯正劲道、营养保健”而成为广被人们喜爱的桌上佳品。王庄是有名的蔬菜生产专业镇,“两菜一粮”种植面积达5万亩,“王庄牌”土豆、白菜是经认定签证的“进京蔬菜”、“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辐射带动周边蔬菜种植20万亩。近两年发展有机绿芦笋1万亩,基地全部通过了国际OCIA和JONA机构的有机认证,是全国最大的有机绿芦笋生产基地。王庄是畜牧生产大镇,是全国闻名的鲁西黄牛重要产地,存栏量达20000头。林果、桑蚕业发达,肥桃、红富士苹果为“市级一级特色农产品”,桑园面积3500亩,是肥城市桑蚕生产先进乡镇。    交通通讯便利。王庄镇东接104国道,西连105国道,北有泰(安)临(清)公路,南有泰(安)东(平)公路。境内有肥(城)梁(山)路、湖(屯)王(庄)路,王(庄)边(院)路等省市一级、二级公路,并由“村村通”的市乡柏油路构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信宽带网覆盖全镇,村村通程控电话,总装机1.2万部。    基础设施完善。小城镇发展迅速。目前城镇化面积2.37平方公里。新建具有现代化、个性化沿街商业楼4.2万平方米。小城镇品位较高、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随着文化路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的完成,王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展现在世人面前。镇工业园区初具规模。.  

湖屯镇

  " 湖屯镇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西麓,东面是肥城市高新区,西面是石横镇,南面是桃园镇,北面与平阴、长清接界,共有48个行政村(居),1.2万户,辖区人口8.2万人,总面积86平方公里,境内有5处大中型国有和地方煤矿,是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泰安市经济强镇、文明小康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    近年来,湖屯镇的财政运行一直非常稳健,始终保持着较好地增长势头,2005年实现了新的飞跃,财政收入和工商税收实现了翻番。湖屯镇自然资源丰富,工业经济比较发达,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境内厂矿众多,是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的规模效益有了新的突破。从2002年开始,湖屯镇在载体建设方面始终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提高,道路四通八达,村镇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通讯设施先进,信息传递方便快捷。湖屯镇土地肥沃,水资源丰沛,农业发达,商贸繁荣活跃。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今后,我镇要围绕挖掘特色、培育产业用力,打造实力湖屯、活力湖屯、特色湖屯、魅力湖屯、和谐湖屯。按照“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超越发展”的原则,2006年,甚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五镇战略”,即建设工业的强镇、农业的特色镇、商贸流通的集散镇、小城镇建设的示范镇和旅游开发的亮点镇。    湖屯镇现有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粮田面积5.3万亩,总产达3.7万多吨。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和小杂粮。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年产量1.8万吨;玉米面积4.4万亩,年产量1.8吨;地瓜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量1100万多吨;有机菜面积2300亩,主要种植芦笋、刀豆、蓝菜花、甜玉米、毛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土豆等, 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等。    湖屯镇现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处。畜牧养殖发展迅猛,目前存栏量,鸡24万多只,猪1.2万头,牛4100多头(其中奶牛1011头),羊1.2多只,建有标准化小区22个, 规模化养殖场150个,饲养大户1100个。.  

石横镇

  历史沿革。宋置石沟镇,金朝初因天降陨石于村北横置,改名石横镇。民国元年更名为福阳乡,民国十九(1930)年改称肥城县第七区。1955年11月改称石横区。1958年4月石横区分为石横、衡鱼两个乡。1958年9月合建石横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石横区。1985年11月建石横镇至今。    石横镇地处泰山西麓,佛桃之乡—肥城市西北部,辖37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境内有石横发电厂、石横特钢集团公司、肥矿集团查庄煤矿等9处省市属大中型企业。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重点镇项目建设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心镇、中心镇建设示范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文明镇、百镇千村建设活动示范镇,泰安市计划单列镇,肥城市三大经济板块之一。2005年,全镇各级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年初确定的“12345”的工作思路,突出强化跨越发展这个主题,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的“石横精神”,推进实施工业立镇、城镇搞活、农业开发、科技带动“四大战略”,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实现了新的突破,继续呈现了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镇完成生产总值45.83亿元,其中镇级1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22%;镇级可用财力突破7000万元,增长133%,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787.5万元,增长131%,比上年净增1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049元,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7亿元,增长87.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83亿元,增长15%。荣获泰安市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第3名)、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第1名)、民营经济纳税先进单位(第2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明星乡镇、山东省中心镇动态管理考核第一名、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单位、教育强乡镇、十佳科普乡镇,肥城市乡镇工作优胜单位(连续四年)等荣誉称号。.  

安临站镇

  安临站镇位于肥城市中部,东岳泰山西麓,地理坐标为东径116°39′-116°50′,北纬36°01′-36°07′。北邻省会济南,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津浦线20公里;东接旅游名城泰安,泰肥一级路直通京沪、京福高速公路,行程时间为15分钟;距青岛口岸400公里,行程时间为3.5小时;西与水泊梁山相望,京九铁路距该镇100公里。省道济兖公路纵穿全境,安边、安孙、安桃、潮汶、王边、牛孙六条县乡公路通往周边乡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行政区划:1985年建乡,1993年撤乡建镇,辖7个管区,一个居委会,48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总人口6.01万人。全镇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    经济实力] 200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5.43亿元,同比增长16.4%,财政收入927.3116万元,增长52.6%,其中工商税收完成386.2万元,增长127.7%,农民人均纯收入4325元,增长21.2%。    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小麦、玉米、地瓜等粮食作物3.5万亩,肥城桃1.5万亩, 生姜、大蒜3万亩。生姜种植历史悠久,以其个大肉肥、辣味纯正、色泽鲜黄享誉内外,全镇2.5万亩,年产量5万吨,1998年注册商标“泰山极顶”牌大姜, 现已与日本东井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主要加工生产保鲜姜和风干姜,年销售能力2万吨,产品出口东南亚和东欧等国家。矿产资源。镇内各类矿产资源丰富,莹石、钾长石、页岩、石灰岩、花岗岩、铁矿石等储量丰富,其中莹石贮量达3亿立方米,花岗岩贮量达7000万立方米,品种有“将军红”、“玫瑰红”、“黑白花”等,境内马山、凤凰山铁矿金属品位高,含铁30.2%,含铝27.5%,总贮量5亿立方米。    发展思路:继续强化经济建设中心,培育壮大资源开发、生姜种植、医药化工、环保建材四个优势产业,着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镇村建设、财政收入、农业开发等“五个方面搞突破”。预期目标是: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7%以上,达到18亿元,财政收入过1000万,招商引资确保完成1.6亿的任务,力争突破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 。.  

孙伯镇

  " 孙伯镇位于肥城市西南28公里,大汶河之阳,地理位置北纬:35。57`至36。02`,东经116。41`至116。48`,东与安庄镇相邻,南与宁阳县,汶上县隔汶河相望,西邻东平县,北与陆房乡接壤。东西宽9.75公里,南北长10.25公里,总面积69.6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2万人。孙伯镇交通便利,“泰东”公路,“肥孙”公路横穿境内。“泰东路”东与“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相通,西与105国道相连,“肥孙路”北与“济青高速路”相通(从孙伯至青岛约6小时)全镇17个行政村,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程控电话,全镇80%的农户安装使用了程控电话,手机能与全球通。镇政府微机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微机连网。    孙伯镇在抗日战争时期属泰安县第十区,初期,东程村、西程村、朝阳庄隶属肥城县,五埠村南北路西的半个村隶属东平县,其余各村隶属泰安县十区西五分区。1939年10月划归泰安县一区,1941年属泰西一小区,1949年6月归肥城县第八区。1950年2月区以下建乡,全区有7个乡,1956年并为3个乡(孙伯、红山、南栾)。1958年4月撤区并乡,同年9月撤销乡改建孙伯人民公社。1960年1月,东坞、西坞、琶山三个大队由安支离破碎公社划归孙伯公社,自此,孙伯公社辖十七个大队。原来的高级社改称生产队,1982年辖3个管理区,1983年12月孙伯公社改称孙伯区,下设三个乡(孙伯乡、南栾乡、北栾乡),管理区撤销。1985年11月,孙伯区改为孙伯乡,区以下的乡撤销。1987年12月25日,设孙伯、南栾、坞山、刘庄四个管区。于1996年1月8日,孙伯乡改为孙伯镇。    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河砂、石灰石、晶莹石、灰化岩、花岗岩。河砂主要分布于南部汶河区域。花岗岩石材分布在镇刘庄村九山区域,现已注册为“泰九岩”商标。花岗岩石材储量达36.5亿吨,矿石呈灰白色,浅肉红色,浅灰绿色,银光色,成材率在85%以上,矿体厚、质量优、易开采。经CMA检测,放射保护达到国际-标准,且耐酸、耐碱、抗压、抗强、抗折,硬度适中,密实度均达国标,居全省首位,是建筑、装饰、装璜、加工雕塑的理想之材。.  

安驾庄镇

  安驾庄镇地处鲁中宝地泰山西麓,佛桃之乡肥城南部,因宋真宗赴岱封禅途中安驾驻跸而得名,自古以来即为“南北两京通衢 ,四方商埠重地”。共辖71个行政村,8.9万人,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5万亩,为肥城市第一大镇。2004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46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68元,比上年增加348元。    境内交通发达:省级干线济(南)微(山)、泰(安)东(平)公路在此交汇,北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东西各距104、105 国道和京福、-公路30公里。东与五岳之首泰山接壤,西与梁山水泊毗邻,南与孔子故里曲阜及微山湖相望,北依省会济南,是山东“一山(东岳泰山)、一水(济南泉水)、一圣人(曲阜孔子)”的旅游中枢。境内村村通柏油路,与周边乡镇、县市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地方名产大樱桃、二花糙杏、平顶香李子、泉河鸭蛋等享誉省内外,自古即为皇室供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优质花岗岩、石灰石、河砂储量丰富,地热温泉水温之高、矿物质之多、储量之大国内外罕见,开发前景广阔。    基础设施完善:镇驻地东西长10华里,南北长6华里。交通、金融、通讯、电力、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完备。农工商贸发达,日车流量8000车次。梁氏正骨术历史悠久,建筑安装业全国闻名。 农行营业楼    两个文明全面发展] 安驾庄镇人民勤劳、朴实、厚道、忠诚,境内社会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连续多年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是山东省第二届“双文明乡镇”,泰安市“综合治理先进乡镇”,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  

汶阳镇

  汶阳之名,始于春秋。因在汶水之北故名。秦朝属齐郡辖地。西汉时期属鲁郡辖地,并建立汶阳县,县城在今镇城上村。唐、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曾分别属兖州、泰安管辖。1949年划归肥城县。1958年9月,肥城县的高淤、吴店、砖舍三乡合并,成立了汶阳人民公社。1984年1月,汶阳人民公社改为汶阳区,1985年11月,汶阳区改为汶阳镇,辖53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汶阳镇位于东经116°46’—116°57’,北纬35°55’—35°58’,南北宽4公里,东西长20公里,总面积78.296平方公里,地处泰山脚下,汶河之畔,在肥城、岱岳、宁阳三县(市、区)交界处。    自然环境] 汶阳镇皆为平原。大汶河从南面沿镇西流,漕浊河从北面穿流而过。四面环水,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农作物旱涝保收,自古称“文明膏腴之地”。《春秋》、《左传》中都有关于“齐鲁必争汶阳田”的记载。    人口民族:2003年底,汶阳镇总人口为80070人,其中汉族为79665人,回族等少数民族405人。农业人口76310人,占总人口的95.3%,非农业人3760人,占总人口的4.7%。    矿产资源:汶阳镇境内有丰富的石膏资源,石膏矿床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资源储存量120亿吨以上,占整个亚洲石膏储量的1/4,是全国储量最大的石膏生产基地。石膏矿床矿层多而集中,厚度大而变化小,品位高而稳定,矿层埋深140米—600米,矿层厚度达16米—48米。石膏矿层平均品位较高,属I、II级石膏储量约为100亿吨以上(详情见网站http://www.shigao-sdfcwy.tom)。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亿元,财政收入120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9元。2004年1—6月份,实现经济总收入10.9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62万元。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镇经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保持18%的增长速度,2005年达到27亿元,2010年达到62亿元;财政收入保持年均26%的增长速度,2005年(按同比口径)达到978万元,2010年达到20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30%。.  

边院镇

  边院镇位于鲁中宝地肥城南部,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80个行政村,8.4万人,耕地10万亩。明清时隶属泰安直隶州,清末属济南市泰安县,民国初年为泰安县明镇区,49年6月划归肥城县。58年9月成立边院人民公社,85年11月撤区建乡,划分为边院镇和过村乡,96年1月过村乡改镇,2001年2月过村镇撤销并入边院镇。边院镇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早期0员李鹤年的家乡,原泰安县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该镇东向村诞生的,在搞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中留下了-罗荣桓,陈光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边院镇东依泰山,西临东平湖,南与孔了故里隔河相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东距104国道和京福沪高速公路151km距泰山20km北靠省城济南70km,西距济微路5km。省级干道泰东路穿境而过。通讯快捷,镇内专设联通移动通讯塔四座。信息及时传遍世界各地,镇驻地基础设施齐全,高标准规划的小城镇格局已见雏形,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项目区已初具规模。    边院镇地质肥沃,水源充沛,自然资源优热突出。岩盐、石膏、花岗石、木鱼石、石油等地下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品信高易开采。其中岩盐现已探明储量在51亿吨,石油3.5亿吨,优质花岗石3亿立方米,含29种微量元素的木鱼石4000万立方米。    近几年来,勤劳智慧的边院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抓住发展这一要务,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取得一个个可喜成绩。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4891万元,人均纯收入3680元。 岩盐石膏这一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山东海化肥矿集团、新矿集团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已把目光聚焦在了边院,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序幕已经拉开。    全镇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平安边院”“诚信边院”“文明边院”建设深入人心,全镇上下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成为投资发展,成就伟业的一片热土。.  


孙伯镇特产大全




孙伯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