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威海 >> 文登区 >> 界石镇

界石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界石镇谷歌卫星地图)


界石镇简介

  界石镇位于东经122°19′,北纬36°52′,地处文登市西北部昆嵛山区,镇政府驻地大界石村。辖65个行政村,1.37万户,人口3.38万人,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3326公顷。境内交通发达,生态良好,风光秀丽,环境清新,旅游资源丰富。工业主要有石材、泉水、玩具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发展到60多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3家,民营企业32家,个体工商户达到433个。新型种养业发展迅速
  大界石村旸里后村: 亮夼村: 辛上庄村闫家庄村: 三瓣石村: 楚岘村: 梧桐庵村:宫家庄村: 新庄村: 六度寺村: 软枣林村:三瓣石村:柳林庄村: 桃花 界市镇村:李家疃村:犁眼沟村: 于家产村: 刘家产村:
  -
  自然资源
  界石镇地处文登市西北部昆嵛山区,位于烟台、威海、文登三市交汇处,地理位置东经122°19′,北纬36°52′,镇区距三市区距离均不足50公里。下辖65个行政村,1.37万户,人口3.28万,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3326公顷,镇政府驻地大界石村。界石镇50公里范围内有威海和烟台两处空港,烟台、威海、石岛等多处海港,烟台、威海、文登三处铁路火车站点;车程均不足30分钟。境内交通发达,俚李线(省道303)横穿东西,上泽线(省道205)、鞠北线纵贯南北,界晒线环绕米山水库西侧。乡村公路密布成网,通达各个行政村。界石镇地处胶东经济圈中心位置,周边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区经济发展起点高、速度快,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目前,威海已与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与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优越的区域位,便捷的交通使这里成为韩、日众多知名企业外移首选地之一,已有韩国三星、大宇、日本伊藤忠、三菱电机、烟草、美国美林,英国英维思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威海,外资企业已达4000余家。这里对外经济、文化领域合作交流频繁,已形成高度融合的国际化文化氛围。
  -
  历史文化
  界石镇地处山区,保持了山里人淳朴而热情好客的民风。到过界石的游客,都被山里人那友善的招呼和浓浓的情谊打动。界石镇地杰人灵,历史源远流长,远在原始社 界石镇会,部落首领尧即命人在此设坛祭日,据考,昆嵛山为上古“尧命羲仲居隅夷,日旸谷”的观日出之地。“旸谷”,即今昆嵛山东北麓界石镇旸里村东南处,4000年唐尧文化记载让这里成为古代科技文明的典范。2000多年前,秦始皇扫平六合、统一华夏后五次出巡,其中两次经过文登及界石地。秦始皇东巡经过昆嵛山已为史学家所认定,至今昆嵛山一带仍有龙石晒字“辇道口”、“辇子村”等地名可资佐证。远在春秋战国时,昆嵛山即为方仙道聚居地,特别是距今900年前的道教全真派在昆嵛山的兴起,无疑是昆嵛山成为“仙山圣地”的重要根源。自王重阳收七真、创立全真派,昆嵛山遂成全真教发祥地。其时,以昆嵛山为中心,形成东到文登、荣成,西至福山、栖霞、莱州,南至乳山、海阳,北至沿海岸线这样一个宫观区。昆嵛山顶盛时期,山中七十二峰,已是“峰峰有寺院,山山有宫观。”
  昆嵛山是革命圣地,哺育了胶东人民不畏-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1935年席卷胶东四县的“一一四”-就发生在这里,-的幸存人员组成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随后创建了山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昆嵛山现存大量革命遗址,甘泉寺、“老蜂窝”等地都是革命运动活动地。解决后大量反映昆嵛山革命历程文学作品,如冯德英的《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系列小说,伴随着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的赫赫战功而名传天下。
  -
  农业发展
  界石镇地处北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 界石镇8℃,年平均降水量822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390.2小时,无霜期194天。界石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冬天较长但不太冷,夏天较短而不大热,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之誉。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优秀的水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界石镇的苹果多次代表烟台地区进京评奖并获得奖牌和好评,现在的品质依旧为人称道。界石镇的小樱桃、大樱桃多为山泉水浇灌,尤为甘甜可口。界石镇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成为威海市的水果生产大镇。目前,全镇水果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大樱桃2500亩,黄金梨2500亩,葡萄400亩,苹果4000亩,日本甜柿、杏子等其它果品5300亩。年产各类果品1.3万吨,总收入在2500万元以上。近年来,界石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开发绿色食品、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注册了“四月雪”绿色农产品商标,大力实施了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战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2年被山东省绿色发展中心确定为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并分别被威海、文登市科学技术协会确定为科普示范基地。
  -
  独特的水资源优势
  界石镇是米山水库的水源涵养地,生态环保要求高,曾拒绝了多家有污染的工业项目。昆嵛山水库以其独特的位置和较大的库容,被国家电力公司相中,投资61亿元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目前正在规划中。界石境内的昆嵛山诸脉盛产矿泉水、山泉水,“黑豹泉”、“地脉泉”、“紫经泉”、“春秋泉”等一大批烟、威知名的矿泉水、山泉水品牌就出自这里。昆嵛山是国际水资源保护组织确定的水资源保护区。
  为保护昆嵛山地貌,上泽线以西已经禁止开采石材,但上泽线东侧的崮山后一带石材资源也很丰富,设立了石材加工区,目前已有4家韩资企业和6家民营企业入驻,具备了较高的石材深加工水平。昆嵛山盛产奇石。闻名天下的“老子石像”就是其中典型。
  -
  林木资源和日渐崛起的茶业
  界石镇共有林业总面积115465亩,主要树种有赤松、黑松、落叶 界石镇松、水杉、槐树、楸树,柞树等,其中赤松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镇育林苗圃1210亩,主要分布在阎家庄、阎家泊子、石头河子、倪家产、阎家疃、晒字等地,品种主要有蜀桧、雪松、香花槐、玉米、龙柏、龙柏球、虎皮松、法桐、黑松苗等。昆嵛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良好的生态促进了茶业的发展。目前,界石镇种植绿茶400多亩,“昆嵛山绿茶”已经在胶东半岛小有名气。界石镇正加快茶业发展,采取多项政策鼓励茶叶种植,为实现“春赏樱花,夏品樱桃,秋吃梨柿,冬观雪景,四季饮绿茶”而努力。
  -
  良好的玩具加工业基础
  界石镇素有“胶东玩具第一镇”之称,有威海泰迪玩具公司和文登万得工艺品公司两家龙头企业,24家加工厂配套,4200多户群众参与,年产玩具3亿多只(套)。2007年,界石镇引进了投资1.55亿元的贝特针织项目,2008年4月将投产,进一步夯实了家纺产业发展基础。此外,界石镇近几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工业发展势头,先后引进20多家较大规模的企业,渔具制造、机电制造等一批产业蓬勃兴起。
  旺盛的旅游房地产开发
  界石镇近年来先后开工腾龙山庄、龙阳山居、玉山花园、玉泉花园等多个旅游房地产项目,建筑总面积已达26万多平方米,旅游房产结合了界石镇优越的生态优势,开发势头迅猛。
  -
  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前景
  界石镇坐拥胶东最高山、“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昆嵛山主峰-泰礴顶和王母娘娘洗脚盆、老子自然石像、老蜂窝等著名景观都座落在界石镇境内。昆嵛山物华天宝、人 界石镇杰地灵,素有“海上仙山之祖”的美称,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文化与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昆嵛山详细介绍请参考《昆嵛山》画册。山东第三大水库-米山水库的2/3水面位于界石镇境内,放眼望去,山光水色融为一体,诗情画意无处不美。被国家电力公司相中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昆嵛山水库,总库容800万立方,投资额61亿元,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凭借优越的生态、清新的空气和樱桃种植基础,界石镇于2004年创意发起了昆嵛山樱桃节并取得0成功,2005年起威海市旅游局和文登市政府强力支持并牵头举办,经过几年发展,昆嵛山樱桃节成为已胶东旅游最热点,先后被评为威海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和山东最具成长力旅游品牌。2007年樱桃节期间,界石镇接待游客26万人,旅游收入1400万元。界石镇顺势掀起了开发昆嵛山的热潮。2007年9月,昆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竣工,奠定了昆嵛山旅游资源科学大开发的基础;2007年10月,情人谷森林休闲度假基地项目开工,将于2008年“五一”后陆续开放新景区。此外,根据昆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设计的其他11个旅游招商项目得到很多大客商的青睐,界石镇旅游业发展前景无限美好。界石镇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
  所辖村简介
  界石2村 明中期, 唐姓自今牟平金山寨近界碑石立村,称界石。明末,周姓于村西南立村,遂分别称大界石(488户)与小界石(166户)。界碑标何界待考。
  店子头 明末,庞姓自云南来居,曾于村北头开旅店。258户。
  西岭西 清初,王姓自栖霞门楼来山岭西麓建村,称岭西。为避重名,冠以“西字”。于家庵属本村。1979年西夼并入。341户。
  姜家泊子 明末,姜姓自今乳山县峒岭来平泊建村。赵家属该村。201户。
  王家泊子 明末,王姓自下口来平泊之村。205户。
  西院下 明中期,王姓自栖霞来古庙之东低处立村,称院下。为避重名而冠“西”字。161户。
  新炉 明中期,孙姓自岛子前来居,建红炉,称炉上。1981年改为今名。153户。
  永平 清初,丛姓自文城来张格河西岸立村,称河西。1981年改为今名,取吉祥意。113户。
  阎家泊子 元初,阎姓来平泊立村。177户。
  河东 清初,吕姓从威海寨子来张格河东岸立村。80户。
  黄山 清末,于姓自鲁家埠来黄山之西立村。80户。
  辛上庄 明万历时,辛姓来泰礴顶北山谷之高处立村。237户。
  阎家庄 明末,阎姓自今荣成市孤泊来居。135户。
  赵家庄 明末, 陈姓自柳林来建陈家街。清朝,赵姓兴旺,遂易今名。238户。
  烂木沟 明末,修姓自杨格庄来沟谷居住,周多倒伏的枯木。245户。
  丑家屯 清初,姜姓自乳山县峒岭小碾来居,地形似卧牛,十二生肖“丑”年肖牛。272户。
  鞠北庄 明末,鞠姓、孙姓来为富户守田庄,建国后鞠家庄、孙家庄合一称鞠家庄。1981年易为今名。153户。
  张格庄 明初,张姓自蓬莱来建瓦房疃。明末,更为张家庄,演作张格庄。李家庵属该村。340户。
  鲁家埠2村 明初, 王姓自石岛来河北岸居住,近土阜、多芦苇,称芦家埠,演作鲁家埠。清中期,于姓自大水泊来南岸建村,遂分别称北鲁家埠(163户),南鲁家埠(194户)。
  蒿 (同上) 明初,周姓自北陡埠来多蒿草的土岭立村。宋家庄、西南河、爬山佃、洼夼、艾子夼、洪家店、石硼 (同上)等均属该村。730户。
  蒋家疃 明中期,蒋姓自漩夼来居。72户。
  石头河 清初,王姓自牟平来居,北河中多石头。265户。
  牟村 清初,丁姓自蓬莱来居,村东称东墓林,疑为“东牟里”,东北有石坟。村名来由,待考。84户。
  场东 元末,高姓来居,村西有大界石的谷场。东宅库属该村。154户。
  王家庄 清中期,王姓自崮山后来居。104户。
  板桥 明末, 都姓自牟平姜格庄来官道之北居住,时南河上有木板桥。236户。
  亮夼 清末, 李姓自吕家上口来山谷草夼、近黑影山处安村,称黑夼。1956年取吉祥意改为今名。52户。
  高坎2村 清初, 栾姓自山西头来较高的土坎建村,姚姓自崮头集来东面较小
  的土坎上立村,分别称大高坎(206户),小高坎(37户)。
  西庵 清中期,潘姓来大小产之西建山庵。58户。
  倪家产 清中期,潘姓自黄岚来大产之北立村,称小产。清末,倪姓兴旺,改为今称。164户。
  大产 清初,赛姓来居,此处属庙产,较北村大。280户。
  刘大庄 清光绪十六年,刘姓自大界石来看管山林。36户。
  青庄 明末,高姓自今海阳县徽村来青石顶之阳居住,称青前庄。清末,简作青庄。老虎窝属该村。206户。
  截山2村 明末, 鲍姓自丁家洼来截山北麓立村,称截山。清中期,于姓自大水泊来截山村北建村,遂分别称南截山(181户),北截山(160户)。
  阎家疃 清末,阎姓自于家英来居,以西山沙姓姑子庵称村。1920年改名阎家庄,1970年易今名。25户。
  原嗮字镇辖村:
  晒字 元朝以前,黄姓来居。东有巨石名金龙石,称村龙石晒字。清朝始称晒字,亦写“筛子”。传说颇多,应与晒字刻石有关。龙石、带状窝、 后、西北山、 (同上)前等5处山庵属该村。236户。
  三瓣石 清光绪时,赵、徐、张、谭等姓相继来守庵,北山巅有裂为三瓣之巨石。 上下天水、长石岭、小庵子、果木庵、上下山马庵等7处山庵属该村。42户。
  梧桐庵 清乾隆三十五年,大水泊书法家于方石第四子树杰来居,树杰字桐庵,演作梧桐庵。河南崖、东沟2庵属该村。65户。
  六度寺 隋开皇三年建六度禅院。阎姓、王姓相继来居,因寺得名。苇夼、亮房、大小长夼,西南横、河圈、鹁鸽荡等7庵属该村。140户。
  新庄 清嘉庆时,王姓建辛庄,取辛生意。建国后写作新庄。曾与软枣林为同一行政村,1960年自治。大小虎阪2庵属该村。47户。
  宫家庄 明洪武时,山洪毁柳林庄,宫姓遂北迁2公里建庄。楼上、河西崖2庵属该村。102户。
  软枣林 明末,王姓由帽埠 (同上)来居,时软枣成林。老虎窝、松山、山头夼、店子、后洼子、黄泥等6庵属该村。138户。
  楚岘 清初,马姓由海阳所来楚岘口南立村。师母圈、东断 (同上)刁山头、楚岘口、牟山后、黑石崖、野猫子窝、双庵等8庵属该村。272户。
  宋家庄 清中期,丛姓居此称丛家庵 。嘉庆时,宋姓由爬山后宋家庄来居,渐众,遂易今名。1962年自治。黑影庵属该村。55户。
  北崮头 相传金元时杨姓居此。明初,周、姜等姓来居,位崮头集之北。北 (同上)庵属该村。170户。
  柳林庄 宫姓建村,年代无考。村近河床,柳成林。明洪武时山洪毁村,遂西迁里许小西庄重建。古河、虫石口、刘家庵等3庵属该村。123户。
  犁眼沟 清光绪时,李姓、宫姓由议城迁犁眼沟看庵,沟西山形似犁眼。曾与议城、李家疃、桃花岘为一村,1962年自治。楼头庵属该村。42户。
  李家疃 元朝以前,李姓建村。明时,王姓由桃花岘来居,别称西桃花岘。1960年自治。果北庵属该村。130户。
  桃花岘 元朝,江姓来桃花岭南居住,险峰环列。红石屋、东北山、水牛角、后河、东北山等5庵属该村。410户。
  崮山后 元末,王姓由今环翠区来崮山之后立村。刘家、河西、西 (同上)下、东 (同上)下、碎石山等5庵属该村。390户。
  岚子后 清初,于姓由崮头集来山岚之后建村。处于家产之北,亦称北产。1976年村址按规划北移1公里。 红江沟、地北沟、前豹子庵、后豹子庵、花夼、顶子前、北夼等7庵属该村。160户。
  崮头集 金代以前,于姓由斥山来居,以近山崮而得名。清雍正时设集。1959年修米山水库,村北移1公里。罗汉、东盖平2庵属该村。391户。
  开真观 元朝道人姜开真建观。明万历时初姓由槎山后来居,以观名村。1959年为建米山水库,北迁1公里。红石屋庵属该村。137户。
  吕家上口 元末,吕姓由今河北省三河县来居,地势较高,临山口隘道。马槽、碎石 (正文第52页)、南北黄泥、崮山前怀、西沟等6庵属该村。265户。
  于家 明末,于朗由崮头集来居,称于朗庄。约清中期改名于家产,俗称中产。1981年更为今名。蔡家、甘泉寺2庵属该村。201户。
  刘家产 清初,刘姓由文城鸭湾街来于家产之南立村,俗名前产。南北朝阳、香炉石、西沟、獾子窝等5庵属该村。179户。
  河北崮头 1959年春,因建米山水库,丛、赵、鲁等7姓80余户由西南崮头迁居河之北岸。天井沟庵属该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38万人 188平方公里 371081111 264200 0631 查看 界石镇谷歌卫星地图

界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界石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山路街道

  龙山路街道位于文登市区北部。辖凤凰台、五龙、横山、大观园、西濠、双桥、大众、生产、西楼、西龙格、谢家庄、江家庄、七里水头、河埠庄、柳林、三里河、泊子17个居委会,管庄、吴家庵、沙子、段家疃、王家疃、茅埠屯、金岭屯、李家汤后、西汤后、十里庄、宁阳、东杨格、马家汤后、北陡埠、王埠庄15个行政村。面积42.6平方千米,人口4.42万人。办事处驻文山路107号。  

天福路街道

   文登市天福路街道办事处地处山东省文登市行政、文化、商贸、物流的中心,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办事处辖17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面积37.9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   办事处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工业发达,第三产业繁荣,现有集体、外贸、民营企业300多家,形成了以建筑建材、家纺服装、电子化工、商贸运输、餐饮服务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随着文登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文登客运物流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的建成运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客商投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办事处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桃威铁路、青威高速、309国道、204省道等干线贯穿其中,连接着各大港口、机场;地处胶东半岛东部,外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内可辐射辽东半岛及内部陆地区,在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也跨越了日、韩,从投资发展上是个战略的选择。同时,融入半岛城市群,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齐全,劳动力资源丰富,成为山东半岛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是中外客商投资发展的理想宝地。     天福路街道办事处地处烟台、威海、青岛三个城市的中心,半径200公里内拥有国际空港2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5个,交通十分便利。境内的威海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已开通10余条国内航线;5000吨级的国家二类放开港口——埠口港,通航国内各大、中型港口,桃(村)威(海)铁路穿境而过,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环山路街道

  环山路街道位于文登市区南部。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5.48万人。辖桃园、温泉、文星、爬山、秀山、抱山、南山、河南、宋家沟、苏家河、西南庄、城西、马家庵、夼北、七里沟、汤南、西藕湾、宅库18个居委会,麦疃后、五里顶后、小嵛岭、河圈、帽埠 、八里张家、东坑、西坑、西寨、翟格庄、孙家西山、口子后12个行政村。办事处驻米山路122号。   [沿革]原为文城镇一部分。2001年4月,撤销文城镇,设立天福路、龙山路、环山路3个街道。  

文登营镇

  " 文登营镇位于美丽,富饶的胶东半岛,文登市东郊,风景绮丽,气候宜人,是文登市文登营工业园和加工贸易区所在地。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76个行政村,总人口31000人。   文登营镇历史悠久。镇内发现的胶东地区最大的古人类遗址的距今达4000多年,镇驻地是明清两代胶东地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所在地,曾被誉为“齐东重镇”、“东方名藩”,著名的天福山起义也发生在这里。民风古朴、人杰地灵、勤奋好学、崇尚文化、好客重义、守礼节、重信誉。   文登营镇交通发达。309国道、初张公路、威石路、机场路、青威汽车专用线、桃威铁路及4条市镇公路穿镜而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距威海港40公里,埠口港20公里,可与世界开放港口直接通航;距威海机场4公里、烟台机场90公里,可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十几个国内大中城市和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直航。   文登营镇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工业生产已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针织、化工、建筑、建材、电缆、阀门、仓储、机绣、艺品等十二大门类几十个产品的工业体系。农业生产已形成了现代型、市场型、创汇型格局。果品、乳品、河沙、石英等产品已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地区。   文登营镇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基础设施完备。镇内设立的“文登市文登营工业园”是市级工业开发区,集科、工、贸为一体,总面积5 平方公里,起步区2平方公里,区内已规划出了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和文化娱乐区及大型公园。目前,国内外进区企业已达30多家。境内有库容量达1000万立方米的松山水库和日供水达5000立方米的蓄水大坝。有两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及水温可达80摄氏度的天然温泉汤。宾馆、舞厅、医院等配套设施齐全,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置业的热土和旅游、疗养、避暑胜地。   为欢迎八方宾朋,文登营镇已已建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工业园管委会等服务机构,对投资者立项、审批、报关、-、建设及生活提供全程配套服务,为考察、旅游者提供一切方便条件。   文登营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为宗旨,热烈欢迎四海宾朋、各界人士前来文登营镇旅游观光,投资置业。   ".  

大水泊镇

  大水泊镇座落在胶东半岛东南部,南临石岛港,北依威海市,西接文登,东壤荣成,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是一个军事、文化、经济的重镇,镇区内不仅有部队、军用机场、民用机场,而且还有天福山中学、文登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及20多个双管单位。全镇辖89个行政村。15225户,4.6万人,面积123.53平方公里,耕地6.4万亩。   大水泊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新、老309线横贯东西,威石路、机场专用路都在镇内通过,威海机场设在镇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已开通了与全国各大城市的航班,年底即将与韩国通航。镇办企业初具规模、门类齐全,主要涉及建筑、化纤、桩工、冷藏、电子、食品、铸造、轻工、橡胶、电缆料、线路板、建材、鞭炮礼花等20多个行业。去年规划建设的威海空港工业园,现已引进内外资金项目18个,其中过千万的6个,韩资项目4个,今年1-10月份,新上项目29个,合同外资625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28万美元,同比增长180%和90%,国内引资3.9亿元,增长190%,进出口总额392万美元,同比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同比增长200%,均创历史新高,大水泊镇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主要名优特产是花香菇、日本丰水梨、新兴梨和韩国黄金梨、水晶梨等 。花香菇生产素有胶东第一镇之美誉。   镇-潘世龙、镇长王树强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宾朋前来考察、洽谈、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  

张家产镇

  " 张家产镇地处胶东半岛东端,东临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靠联合国人居奖得主――威海市,与文登市区毗邻,南接埠口港和石岛港,辖56个行政村,2.3万人口,面积82平方公里。是一个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生态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兴城镇。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山东省卫生镇”、“威海文明镇”、“威海市平安镇”等荣誉称号。    张家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境内翠山环绕,林丰草密,自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旅游开发前景广阔。有汤村温泉、鼋山和“李龙爷”传说、侨乡民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特色富民”战略,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形成了机电、制鞋、铸造三大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以西洋参为主的药材、优质水果和特种动物养殖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站在新起点,张家产镇确立了构建以机电工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休闲为主的山水生态型近郊城镇的发展目标。全镇人民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张开热情的双臂,诚邀各界朋友和有志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  

高村镇

  " 高村镇地处胶东半岛东部的黄海之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距威海机场5公里,距离烟台国际机场60公里,距离青岛国际机场180公里,距离威海港40公里,距离石岛新岗20公里,距离龙眼港30公里,距离青岛港100海里,距桃威铁路文登站20公里,这里气候宜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是您最理想的投资、置业、休闲、娱乐的一方热土。   ".  

泽库镇

  " 泽库镇地处文登市南端,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39.84公里。新修环海公路丛境内穿过,经跨海大桥与荣成邱家相连。   镇政府驻泽库村,辖23个行政村,9814户,2.44万人,镇域面积63.8平方公里,耕地2144公顷,滩涂1333.3公顷,参池6000亩。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2.5亿元,财政收入28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77元,比上年增加了310元。该镇渔业生产发达,拥有前岛、庆顺两个渔业码头。还有造船厂、7家渔业公司,捕捞渔船800艘,国际海上运输货轮33艘,总吨位10万吨,年创汇4000多万美元。海洋资源丰富,盛产多种鱼类、贝类等海产品,尤以牡蛎、海参养殖为多。水产品年产量20万吨,形成以远洋捕捞海产品精深加工、海珍品养殖、造船、育苗、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和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为主的渔业产业链。其中水貂、狐狸等养殖业发展较快,养殖户达到1300多户,其存养量达60万只。农业优先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建成芦荟生产加工基地,高标准芦荟大棚达600多个,年产量7000万斤;粮食总产量1.3万吨,果品总产量1600吨,蔬菜总产量4680吨,肉类产量1200吨。工业形成模具制造、纸制品加工、轻钢结构、建筑安装等多种行业;有中学2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3600人;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6.89%。   2003年,该镇被威海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教育工作先进镇”称号。".  

侯家镇

  " 侯家镇位于文登市南部,镇政府驻侯家村,-慈惟东,镇长毕洪光。辖38个行政村,人口2.6万人,面积86.3平方公里,耕地3403公顷,海岸线长14.25公里。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7亿元,财政收入22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5.1亿元人民币,农民人均纯收入5360元。拥有高等中学1所,中学1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3360人。   镇办企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制鞋、农药、建筑、电子、水产品养殖加工、原盐生产、特种养殖、西洋参种植等行业,形成了以液压油缸、水貂养殖、海参养殖、西洋参种植等产品为主导的支柱产业。农业、畜牧业发达,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和西洋参,水貂已成为国家级养殖基地。    2004年,该镇被授予“山东省科普先进单位”、“威海市尊师重教先进集体”、“文登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宋村镇

  宋村镇座落在胶东半岛东南部,依山傍海,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833亩,山峦面积18405亩,滩涂面积3600亩,海岸线长18公里,人口5.3万人,辖53个行政村。是山东省经济百强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   宋村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汉代昌阳古城所在地,也是传说中的龙乡圣地。农业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蔬菜、对虾、果品等,是胶东花生、果品、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以蔬菜生产为龙头,林果、畜牧、水产为主体的优质高效农业新格局。其中,蔬菜生产更是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专业镇和集散地。特产姚米、桑蛎是历代朝廷贡品。工业已形成以建筑建材、纺织、木制品、冷冻冷藏、电子、食品、机械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为棉纺、化纤、塔吊、水泥、高档木制家具、微型变压器、起重设备等。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40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8亿元,成为威海市工业强镇和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宋村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外经外贸突飞猛进.青岛,威海汽车专用线、石岛,青岛公路和寺前五里岛公路呈三角形贯穿境内,是文登市南部主要的交通枢纽。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距威海港50公里。石岛港60公里。埠口港10公里。距烟台机场80公里。威海机场20公里。青岛机场170公里。距桃威铁路文登站台15公里。客货运输可通过上述航线。直达国内外大中城市。镇区水、电、暖、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全国模范敬老院,省级规范化中学,影剧院、公园、体育中心等一应俱全。外商投资工业已具规模。现拥有三资企业30家。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年出0货值达10亿元,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招商引资先进镇。   宋村镇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经济百强镇、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山东省中心镇。2001年镇区人口2.2万人,2002年镇区人口增加到2.5万人。   沧海桑田。历史巨变;文韬武略。人杰地灵。在这片充满生机力的热土上,宋村人正以龙的胆识、龙的气魄,大步迈进更加辉煌的21世纪!.  

泽头镇

   泽头镇位于文登西南部,母猪河下游,濒临黄海,镇政府驻泽头村。辖48个行政村,1.53万户,3.84万人,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4012公顷,海岸线长29.65公里。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亿元,财政收入12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20元,比上年增加314元。该镇交通发达,桃威铁路、青威汽车专用线横贯境内,环境优越,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滩涂面积2000多公顷,滩涂养殖业成为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海珍品对虾、贝类、海参、魁蚶等养殖形成规模,改造虾池120公顷,造礁养参面积达到106.6公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高档次、高水平发展,形成葡萄、药材、蔬菜、林业育苗等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基础良好,已形成以高档内装饰布、标准件、水暖管件、铸造加工、果品加工储藏、水产品冷冻加工、针织羊毛衫、绦纶短丝、渔具等为支柱的十大行业。有中学2所,小学3所,共有在校生4050人。计划生育率98%。人口自然增长率-2.96%。   ".  

小观镇

  "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文登西南边境,北依爬山,南临黄海,东西各由母猪河、黄垒河环托,全镇辖47个行政村,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3万。这里交通极其便利,青威高速公路、环海公路横穿境内,距威海机场40公里、港口70公里;距烟台机场、港口110公里;距青岛机场、港口200公里;距埠口港40公里。   小观镇有优越的自然优势。这里属暖带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气温日平均12度。地处黄海之滨,拥山临海,占尽山水之利,北有昆嵛山南延余脉,连绵起伏,构成北部屏障。向有“大雪不过爬山”之谚;中部是宽阔的平原,树茂粮丰,花果飘香;南有黄海之浩瀚,海岸线长达24公里;沙滩细平,海水浅清,实为天然海滨浴场,岸边青松密布,形成万亩挡风固沙的环海林带,滨海绿化,景致宜人,松风海涛,翠林碧水,素有“黄金海岸”之称。   小观镇物华天宝,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现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石、高岭土、火山灰、石灰沙、金、银等10多种。24公里的海岸线是各种鱼虾贝类洄游孳生之地,现有养殖的鱼、虾、蟹、贝、参等海珍品达50多种,养殖面积达2万亩,年产海产品3万多吨;盛产的鳎目鱼、爬虾、桃花虾、虎王蟹、西施舌等海产品闻名遐迩;海参、牙鲆、大菱鲆等高档品种已形成了大规模养殖区。   小观镇自然环境优美,风光景色秀丽。美丽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使小观镇成为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2002年,小观镇立足实际,申时度势,确定了“大招商,大开发”的新思路。全镇迅速成为客商投资的热土,目前已有日本、韩国、香港、北京、大连等20多个国家和省市的中外客商在小观征用土地2万亩进行经济开发和旅游开发。   小观山清水秀,人情淳厚。小观人民真诚欢迎海内外的朋友和客商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办厂,共创伟业。".  

葛家镇

  " 葛家镇位于胶东半岛东部,隶属山东省威海市,地处中国道教全真派发源地--昆嵛山南麓的圣经山脚下,三面环山,中间平原,镇域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6.2万人口。葛家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民勤劳勇敢,民风淳厚朴实。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花岗石总量约为1亿多立方米,多处温泉常年喷涌不衰,富含硒、硫等多种矿物质;交通运输发达,地处文登、乳山、牟平三市(区)交通要道,素有“旱路码头”之称,309国道、文招线、上泽线穿境而过,桃威铁路在境内设两个站点,运输极为方便。    葛家镇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肥沃、水浇条件好,是著名的小麦、玉米、花生产区,素有“文登粮仓”之美誉;高效农业发展迅猛,已形成果品、苗木、畜牧、花卉等主导产业;工业基础好,发展快,已形成以机械制造、蓄电池、石材加工、纺织、印刷、化工、建筑、消防器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培植出服装、绣品、鞋类三大加工基地,拥有文登市第一大农贸市场;外资企业、旅游业蓬勃发展,境内的圣经山是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目前已得到全面开发并架通了空中索道,成为名扬四海的旅游圣地;城镇基础建设初具规模,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等事业蓬勃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5元,跨入全省明星乡镇行列。    葛家镇投资环境政策非常优越,颁布实施了《葛家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规划建设了1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在土地价格、房租等方面尽可能给予较多的优惠和减免,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在办理手续、电力配套、孩子入托及招收工人等方面积极协调服务,为外商投资葛家提供宽松优越的环境。葛家镇发展潜力巨大,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葛家镇人民热情好客,珍重友谊,竭诚欢迎海内外宾朋来葛家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图大业。 ".  

米山镇

  " 米山镇位于文登市西郊,镇政府驻横口。辖44个行政村,1.01万户2.6 万人,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2823公顷。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50.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0.8亿元,农业总产值9.9亿元,财政收入14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36元,比上年增加336元。境内交通发达,桃威铁路、309国道、高等级公路镇路互织成网。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64万吨,果品总产量 4500吨,蔬菜总产量5568吨,水产品360吨,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誉。镇域经济特色鲜明:以309国道为轴线,东有以加工贸易基地为特色的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的西郊工业区,中有依托镇驻地和309沿线以多种经营为主的长达11公里的商贸基地,西有以制造业基地为重点的占地面积近2平方公里的富平工业园,三大基地凸显机械制造、电子化工、轻工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物流业五大产业板块,构筑起米山经济的整体框架。当年新进内外资企业23家,实际利用外资3140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5.47亿元。有中学1所,小学2所,在校学生2182人。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4‰。2004年被威海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镇荣誉称号。   米山镇位于胶东半岛东部,距文登市5公里。全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人口2.6万人。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誉。   米山镇地处温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山东三大水库之一的米山水库,以丰富的水资源浇灌着万亩良天、小麦、花生、玉米等农作物连年丰收,有文登粮仓的美称。苹果、葡萄、草莓、板栗、金银花、西洋参等特色种植业迅猛发展,大银鱼、跑山鸡、狐狸、彩貂等特种养殖业业异军突起,是胶东半岛最大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和玉米良种培育基地。   近年来,企业转型发展迅速,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外资企业已发展到36家,民营经济异军突起,达到60多家,现已初步形成了电子加工、纺织服装、摩托车、机械制造四大产业板块。   米山镇交通运输便利,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距威海港仅45公里,石岛港50公里、埠口港30公里,距威海飞机场15公里、烟台飞机场90公里。威海、石岛、埠口三港均为对外开放港口,可与世界各开放港口直接通航;国家二类机场威海机场已开通至汉城、北京、广州、上海等国内外十几个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  

界石镇

  界石镇位于东经122°19′,北纬36°52′,地处文登市西北部昆嵛山区,镇政府驻地大界石村。辖65个行政村,1.37万户,人口3.38万人,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3326公顷。境内交通发达,生态良好,风光秀丽,环境清新,旅游资源丰富。工业主要有石材、泉水、玩具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发展到60多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3家,民营企业32家,个体工商户达到433个。新型种养业发展迅速   大界石村旸里后村: 亮夼村: 辛上庄村闫家庄村: 三瓣石村: 楚岘村: 梧桐庵村:宫家庄村: 新庄村: 六度寺村: 软枣林村:三瓣石村:柳林庄村: 桃花 界市镇村:李家疃村:犁眼沟村: 于家产村: 刘家产村:   -   自然资源   界石镇地处文登市西北部昆嵛山区,位于烟台、威海、文登三市交汇处,地理位置东经122°19′,北纬36°52′,镇区距三市区距离均不足50公里。下辖65个行政村,1.37万户,人口3.28万,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3326公顷,镇政府驻地大界石村。界石镇50公里范围内有威海和烟台两处空港,烟台、威海、石岛等多处海港,烟台、威海、文登三处铁路火车站点;车程均不足30分钟。境内交通发达,俚李线(省道303)横穿东西,上泽线(省道205)、鞠北线纵贯南北,界晒线环绕米山水库西侧。乡村公路密布成网,通达各个行政村。界石镇地处胶东经济圈中心位置,周边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区经济发展起点高、速度快,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目前,威海已与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与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优越的区域位,便捷的交通使这里成为韩、日众多知名企业外移首选地之一,已有韩国三星、大宇、日本伊藤忠、三菱电机、烟草、美国美林,英国英维思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威海,外资企业已达4000余家。这里对外经济、文化领域合作交流频繁,已形成高度融合的国际化文化氛围。   -   历史文化   界石镇地处山区,保持了山里人淳朴而热情好客的民风。到过界石的游客,都被山里人那友善的招呼和浓浓的情谊打动。界石镇地杰人灵,历史源远流长,远在原始社 界石镇会,部落首领尧即命人在此设坛祭日,据考,昆嵛山为上古“尧命羲仲居隅夷,日旸谷”的观日出之地。“旸谷”,即今昆嵛山东北麓界石镇旸里村东南处,4000年唐尧文化记载让这里成为古代科技文明的典范。2000多年前,秦始皇扫平六合、统一华夏后五次出巡,其中两次经过文登及界石地。秦始皇东巡经过昆嵛山已为史学家所认定,至今昆嵛山一带仍有龙石晒字“辇道口”、“辇子村”等地名可资佐证。远在春秋战国时,昆嵛山即为方仙道聚居地,特别是距今900年前的道教全真派在昆嵛山的兴起,无疑是昆嵛山成为“仙山圣地”的重要根源。自王重阳收七真、创立全真派,昆嵛山遂成全真教发祥地。其时,以昆嵛山为中心,形成东到文登、荣成,西至福山、栖霞、莱州,南至乳山、海阳,北至沿海岸线这样一个宫观区。昆嵛山顶盛时期,山中七十二峰,已是“峰峰有寺院,山山有宫观。”   昆嵛山是革命圣地,哺育了胶东人民不畏-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1935年席卷胶东四县的“一一四”-就发生在这里,-的幸存人员组成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随后创建了山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昆嵛山现存大量革命遗址,甘泉寺、“老蜂窝”等地都是革命运动活动地。解决后大量反映昆嵛山革命历程文学作品,如冯德英的《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系列小说,伴随着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的赫赫战功而名传天下。   -   农业发展   界石镇地处北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 界石镇8℃,年平均降水量822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390.2小时,无霜期194天。界石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冬天较长但不太冷,夏天较短而不大热,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之誉。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优秀的水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界石镇的苹果多次代表烟台地区进京评奖并获得奖牌和好评,现在的品质依旧为人称道。界石镇的小樱桃、大樱桃多为山泉水浇灌,尤为甘甜可口。界石镇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成为威海市的水果生产大镇。目前,全镇水果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大樱桃2500亩,黄金梨2500亩,葡萄400亩,苹果4000亩,日本甜柿、杏子等其它果品5300亩。年产各类果品1.3万吨,总收入在2500万元以上。近年来,界石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开发绿色食品、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注册了“四月雪”绿色农产品商标,大力实施了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战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2年被山东省绿色发展中心确定为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并分别被威海、文登市科学技术协会确定为科普示范基地。   -   独特的水资源优势   界石镇是米山水库的水源涵养地,生态环保要求高,曾拒绝了多家有污染的工业项目。昆嵛山水库以其独特的位置和较大的库容,被国家电力公司相中,投资61亿元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目前正在规划中。界石境内的昆嵛山诸脉盛产矿泉水、山泉水,“黑豹泉”、“地脉泉”、“紫经泉”、“春秋泉”等一大批烟、威知名的矿泉水、山泉水品牌就出自这里。昆嵛山是国际水资源保护组织确定的水资源保护区。   为保护昆嵛山地貌,上泽线以西已经禁止开采石材,但上泽线东侧的崮山后一带石材资源也很丰富,设立了石材加工区,目前已有4家韩资企业和6家民营企业入驻,具备了较高的石材深加工水平。昆嵛山盛产奇石。闻名天下的“老子石像”就是其中典型。   -   林木资源和日渐崛起的茶业   界石镇共有林业总面积115465亩,主要树种有赤松、黑松、落叶 界石镇松、水杉、槐树、楸树,柞树等,其中赤松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镇育林苗圃1210亩,主要分布在阎家庄、阎家泊子、石头河子、倪家产、阎家疃、晒字等地,品种主要有蜀桧、雪松、香花槐、玉米、龙柏、龙柏球、虎皮松、法桐、黑松苗等。昆嵛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良好的生态促进了茶业的发展。目前,界石镇种植绿茶400多亩,“昆嵛山绿茶”已经在胶东半岛小有名气。界石镇正加快茶业发展,采取多项政策鼓励茶叶种植,为实现“春赏樱花,夏品樱桃,秋吃梨柿,冬观雪景,四季饮绿茶”而努力。   -   良好的玩具加工业基础   界石镇素有“胶东玩具第一镇”之称,有威海泰迪玩具公司和文登万得工艺品公司两家龙头企业,24家加工厂配套,4200多户群众参与,年产玩具3亿多只(套)。2007年,界石镇引进了投资1.55亿元的贝特针织项目,2008年4月将投产,进一步夯实了家纺产业发展基础。此外,界石镇近几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工业发展势头,先后引进20多家较大规模的企业,渔具制造、机电制造等一批产业蓬勃兴起。   旺盛的旅游房地产开发   界石镇近年来先后开工腾龙山庄、龙阳山居、玉山花园、玉泉花园等多个旅游房地产项目,建筑总面积已达26万多平方米,旅游房产结合了界石镇优越的生态优势,开发势头迅猛。   -   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前景   界石镇坐拥胶东最高山、“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昆嵛山主峰-泰礴顶和王母娘娘洗脚盆、老子自然石像、老蜂窝等著名景观都座落在界石镇境内。昆嵛山物华天宝、人 界石镇杰地灵,素有“海上仙山之祖”的美称,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文化与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昆嵛山详细介绍请参考《昆嵛山》画册。山东第三大水库-米山水库的2/3水面位于界石镇境内,放眼望去,山光水色融为一体,诗情画意无处不美。被国家电力公司相中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昆嵛山水库,总库容800万立方,投资额61亿元,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凭借优越的生态、清新的空气和樱桃种植基础,界石镇于2004年创意发起了昆嵛山樱桃节并取得0成功,2005年起威海市旅游局和文登市政府强力支持并牵头举办,经过几年发展,昆嵛山樱桃节成为已胶东旅游最热点,先后被评为威海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和山东最具成长力旅游品牌。2007年樱桃节期间,界石镇接待游客26万人,旅游收入1400万元。界石镇顺势掀起了开发昆嵛山的热潮。2007年9月,昆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竣工,奠定了昆嵛山旅游资源科学大开发的基础;2007年10月,情人谷森林休闲度假基地项目开工,将于2008年“五一”后陆续开放新景区。此外,根据昆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设计的其他11个旅游招商项目得到很多大客商的青睐,界石镇旅游业发展前景无限美好。界石镇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   所辖村简介   界石2村 明中期, 唐姓自今牟平金山寨近界碑石立村,称界石。明末,周姓于村西南立村,遂分别称大界石(488户)与小界石(166户)。界碑标何界待考。   店子头 明末,庞姓自云南来居,曾于村北头开旅店。258户。   西岭西 清初,王姓自栖霞门楼来山岭西麓建村,称岭西。为避重名,冠以“西字”。于家庵属本村。1979年西夼并入。341户。   姜家泊子 明末,姜姓自今乳山县峒岭来平泊建村。赵家属该村。201户。   王家泊子 明末,王姓自下口来平泊之村。205户。   西院下 明中期,王姓自栖霞来古庙之东低处立村,称院下。为避重名而冠“西”字。161户。   新炉 明中期,孙姓自岛子前来居,建红炉,称炉上。1981年改为今名。153户。   永平 清初,丛姓自文城来张格河西岸立村,称河西。1981年改为今名,取吉祥意。113户。   阎家泊子 元初,阎姓来平泊立村。177户。   河东 清初,吕姓从威海寨子来张格河东岸立村。80户。   黄山 清末,于姓自鲁家埠来黄山之西立村。80户。   辛上庄 明万历时,辛姓来泰礴顶北山谷之高处立村。237户。   阎家庄 明末,阎姓自今荣成市孤泊来居。135户。   赵家庄 明末, 陈姓自柳林来建陈家街。清朝,赵姓兴旺,遂易今名。238户。   烂木沟 明末,修姓自杨格庄来沟谷居住,周多倒伏的枯木。245户。   丑家屯 清初,姜姓自乳山县峒岭小碾来居,地形似卧牛,十二生肖“丑”年肖牛。272户。   鞠北庄 明末,鞠姓、孙姓来为富户守田庄,建国后鞠家庄、孙家庄合一称鞠家庄。1981年易为今名。153户。   张格庄 明初,张姓自蓬莱来建瓦房疃。明末,更为张家庄,演作张格庄。李家庵属该村。340户。   鲁家埠2村 明初, 王姓自石岛来河北岸居住,近土阜、多芦苇,称芦家埠,演作鲁家埠。清中期,于姓自大水泊来南岸建村,遂分别称北鲁家埠(163户),南鲁家埠(194户)。   蒿 (同上) 明初,周姓自北陡埠来多蒿草的土岭立村。宋家庄、西南河、爬山佃、洼夼、艾子夼、洪家店、石硼 (同上)等均属该村。730户。   蒋家疃 明中期,蒋姓自漩夼来居。72户。   石头河 清初,王姓自牟平来居,北河中多石头。265户。   牟村 清初,丁姓自蓬莱来居,村东称东墓林,疑为“东牟里”,东北有石坟。村名来由,待考。84户。   场东 元末,高姓来居,村西有大界石的谷场。东宅库属该村。154户。   王家庄 清中期,王姓自崮山后来居。104户。   板桥 明末, 都姓自牟平姜格庄来官道之北居住,时南河上有木板桥。236户。   亮夼 清末, 李姓自吕家上口来山谷草夼、近黑影山处安村,称黑夼。1956年取吉祥意改为今名。52户。   高坎2村 清初, 栾姓自山西头来较高的土坎建村,姚姓自崮头集来东面较小   的土坎上立村,分别称大高坎(206户),小高坎(37户)。   西庵 清中期,潘姓来大小产之西建山庵。58户。   倪家产 清中期,潘姓自黄岚来大产之北立村,称小产。清末,倪姓兴旺,改为今称。164户。   大产 清初,赛姓来居,此处属庙产,较北村大。280户。   刘大庄 清光绪十六年,刘姓自大界石来看管山林。36户。   青庄 明末,高姓自今海阳县徽村来青石顶之阳居住,称青前庄。清末,简作青庄。老虎窝属该村。206户。   截山2村 明末, 鲍姓自丁家洼来截山北麓立村,称截山。清中期,于姓自大水泊来截山村北建村,遂分别称南截山(181户),北截山(160户)。   阎家疃 清末,阎姓自于家英来居,以西山沙姓姑子庵称村。1920年改名阎家庄,1970年易今名。25户。   原嗮字镇辖村:   晒字 元朝以前,黄姓来居。东有巨石名金龙石,称村龙石晒字。清朝始称晒字,亦写“筛子”。传说颇多,应与晒字刻石有关。龙石、带状窝、 后、西北山、 (同上)前等5处山庵属该村。236户。   三瓣石 清光绪时,赵、徐、张、谭等姓相继来守庵,北山巅有裂为三瓣之巨石。 上下天水、长石岭、小庵子、果木庵、上下山马庵等7处山庵属该村。42户。   梧桐庵 清乾隆三十五年,大水泊书法家于方石第四子树杰来居,树杰字桐庵,演作梧桐庵。河南崖、东沟2庵属该村。65户。   六度寺 隋开皇三年建六度禅院。阎姓、王姓相继来居,因寺得名。苇夼、亮房、大小长夼,西南横、河圈、鹁鸽荡等7庵属该村。140户。   新庄 清嘉庆时,王姓建辛庄,取辛生意。建国后写作新庄。曾与软枣林为同一行政村,1960年自治。大小虎阪2庵属该村。47户。   宫家庄 明洪武时,山洪毁柳林庄,宫姓遂北迁2公里建庄。楼上、河西崖2庵属该村。102户。   软枣林 明末,王姓由帽埠 (同上)来居,时软枣成林。老虎窝、松山、山头夼、店子、后洼子、黄泥等6庵属该村。138户。   楚岘 清初,马姓由海阳所来楚岘口南立村。师母圈、东断 (同上)刁山头、楚岘口、牟山后、黑石崖、野猫子窝、双庵等8庵属该村。272户。   宋家庄 清中期,丛姓居此称丛家庵 。嘉庆时,宋姓由爬山后宋家庄来居,渐众,遂易今名。1962年自治。黑影庵属该村。55户。   北崮头 相传金元时杨姓居此。明初,周、姜等姓来居,位崮头集之北。北 (同上)庵属该村。170户。   柳林庄 宫姓建村,年代无考。村近河床,柳成林。明洪武时山洪毁村,遂西迁里许小西庄重建。古河、虫石口、刘家庵等3庵属该村。123户。   犁眼沟 清光绪时,李姓、宫姓由议城迁犁眼沟看庵,沟西山形似犁眼。曾与议城、李家疃、桃花岘为一村,1962年自治。楼头庵属该村。42户。   李家疃 元朝以前,李姓建村。明时,王姓由桃花岘来居,别称西桃花岘。1960年自治。果北庵属该村。130户。   桃花岘 元朝,江姓来桃花岭南居住,险峰环列。红石屋、东北山、水牛角、后河、东北山等5庵属该村。410户。   崮山后 元末,王姓由今环翠区来崮山之后立村。刘家、河西、西 (同上)下、东 (同上)下、碎石山等5庵属该村。390户。   岚子后 清初,于姓由崮头集来山岚之后建村。处于家产之北,亦称北产。1976年村址按规划北移1公里。 红江沟、地北沟、前豹子庵、后豹子庵、花夼、顶子前、北夼等7庵属该村。160户。   崮头集 金代以前,于姓由斥山来居,以近山崮而得名。清雍正时设集。1959年修米山水库,村北移1公里。罗汉、东盖平2庵属该村。391户。   开真观 元朝道人姜开真建观。明万历时初姓由槎山后来居,以观名村。1959年为建米山水库,北迁1公里。红石屋庵属该村。137户。   吕家上口 元末,吕姓由今河北省三河县来居,地势较高,临山口隘道。马槽、碎石 (正文第52页)、南北黄泥、崮山前怀、西沟等6庵属该村。265户。   于家 明末,于朗由崮头集来居,称于朗庄。约清中期改名于家产,俗称中产。1981年更为今名。蔡家、甘泉寺2庵属该村。201户。   刘家产 清初,刘姓由文城鸭湾街来于家产之南立村,俗名前产。南北朝阳、香炉石、西沟、獾子窝等5庵属该村。179户。   河北崮头 1959年春,因建米山水库,丛、赵、鲁等7姓80余户由西南崮头迁居河之北岸。天井沟庵属该村。  

开发区办

  开发区办位于山东威海文登市。下辖:   371081400001 112 九里水头社区居委   371081400002 111 毕家疃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03 112 林家岭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04 111 于家产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05 112 赵家产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06 111 杨家产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07 112 林家泊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08 112 崖东头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09 111 崖子头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10 111 峰北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11 111 杜家泊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12 111 营西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13 111 梁家沟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14 111 双龙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15 111 东凤凰台社区居委   371081400016 112 漩夼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17 112 止马岭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18 112 柏果树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19 112 单鲍产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20 112 柳家庄社区居委会   371081400021 111 金山社区居委会   

埠口港管理委员会

  埠口港管理委员会位于山东威海文登市。下辖:   371081401001 123 埠口社区居委会   371081401200 123 张家埠村委会   371081401201 220 上冷家村委会   371081401202 220 下冷家村委会   371081401203 220 顶子村委会   371081401204 220 岙山村委会   371081401205 220 上埠前村委会   371081401206 220 下埠前村委会   371081401207 220 卧龙村委会   


界石镇特产大全




界石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