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官镇地处山东省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北接潍坊,东临青岛,南连日照。辖 43个行政村,7373户,2.7万口人,总面积117.4 平方公里。
资源丰富。叩官镇盛产苹果、樱桃、甜柿、花生等十几种农特产品,分别拥有苹果 3000亩,板栗1.5万亩,甜柿、樱桃等杂果2.7万亩,花生1.5万亩。全镇山场资源丰富,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和肉蛋鸡养殖为主,占到农民收入的30%以上。矿产丰富,储有花岗岩、石英、水晶、石棉、云母等矿藏,其中花岗岩储量达10亿立方米。国家4-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五莲山座落境内,飞瀑、奇峰、异石、幽洞景色壮观,引人入胜。
交通便利。叩官镇位于五莲县东南部,省道郝李路穿境而过,分别距青岛港、连云港、日照港码头 140、150 和50公里,分别距青岛、连云港、临沂机场140、150 和130公里。相邻有同三高速公路,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环境幽雅。叩官镇社会环境优美,碧水、蓝天、绿树相映, 1998年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小城镇建设整齐划一,鳞次栉比,"两区一街"框架初步形成.
经济发展。叩官镇 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83元。镇内劳力资源丰富,具有传统劳务输出优势,在外务工农民多达5000余人,年可实现收入5000多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7万人 | 117.4平方公里 | 371121107 | 276800 | 0633 | 查看 叩官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洪凝街道 |
洪凝镇地处五莲县城关,辖7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7.9万口人。全镇总面积2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8万亩。222省道、334省道和新修建的胶新铁路象三条“主动脉”贯穿境内,形成了该镇独特的地位区位优势。另外,该镇在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也享有优厚的资源优势。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1.11亿元,其中工业实现产值39.51亿元;全镇实现入库税金3515.74万元,其中二、三产业税收3366.14万元,占总收入的95.5%。全镇实现镇级可用财力2047万元,比去年增长1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748元,比去年增长9.3%。 该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以“-”总揽全局,积极实施“生态建镇”、“招商引资兴镇”、“民营经济强镇”三大战略,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该镇立足镇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生态建镇”战略,先后投资400万元建成了国家A-风景区-大青山风景名胜区;另外,该镇与青岛客商联合投资1000万元的七莲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加紧筹建当中。该镇还立足城区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突出重点抓招商,加强技改增活力,新老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先后培育和隆起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和新兴产业群。全镇招商引资总额连续二年过亿元,一大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洪凝,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新的助推器;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开发商品房面积12万平方米;在镇村企业全部成功改制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扶优扶强膨胀发展的路子,技改投入资金每年达4000万元以上;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纺织印染、造纸、塑料和石材加工等已成为颇具活力的增长点。同时,该镇还以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全镇培育起了以板、苹果、黄烟、药材、制种等高效种植和以特种养殖、肉食鸡为主的高效养殖两大支主导产业,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 |
街头镇 |
街头镇地处五莲县最南端。全镇总面积 238平方公里,辖77个行政村,5.6万口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素有“江北石材第一镇”、“山东省中心镇”、“全国小城镇试点镇”之称,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石材加工业和制造业强镇,是一个对外经贸合作潜力很大的乡镇。 街头镇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近年来,街头镇立足基础优势,以争创 “日照市经济强镇、山东省一流中心镇”为目标,大力实施“石材兴镇、工业强镇、开放活镇”三大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农业生产已走出传统种植业的狭小天地,苹果、板栗、大枣等农产品向产业化、科技化、特色化、规模化迈进;工业生产已初步形成机械加工、石材制品、化学橡胶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化工业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以小城镇建设带动商贸流通等行业蓬勃发展;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是国内外瞩目的投资宝地。 街头镇境内花岗石资源丰富, “五莲红”、“五莲花”、“五莲灰”等优质花岗石可开采储量达50亿立方米,质地优良,色泽鲜艳,品种繁多,储量全国第一。石材工业园区总占地5000亩,水、电、路、通讯综合配套,现拥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400多个开采矿点。石材批发市场占地200亩,经销国内外优质花岗石系列产品,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石材贸易集散地。. |
潮河镇 |
潮河镇隶属日照市五莲县,总面积 97平方公里,全镇辖46个行政村,10039户,3.3万人口。截至2004年末,实现财政收入7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19元。 该镇东依青岛市,南临亚欧大陆桥头堡日照港,地处“三市”(青岛市、潍坊市、日照市)、“四县”(五莲县、东港区、胶南、诸城)交界,环境优美,四大河流汇集于此,水资源异常丰富,气候四季分明宜人,自古素有“水陆码头”和“小江南”之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该镇多为丘陵,间有小块平原,传统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经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板栗、茶叶、黄烟、丰产林等五大产业已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目前,拥有茶园 9500亩,蔬菜冬暖式大棚4000亩,板栗园18000亩,丰产林15000亩,生态、绿化经济林38000亩。 近年来,该镇坚持“特色立镇、生态建镇、开放兴镇、工业强镇”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利用潮河镇“临港近海靠路”的区位、生态、资源和政策优势,立足日照,依托青岛,面向园内外开展招商引资。为把该镇建设成现代化一流水平的沿海开放示范镇,规划出了以机械制造、加工贸易、高新技术、汽车工业、生态科技、商贸居住和行政中心等为特色的七个功能园区,城区规划面积 20平方公里。五征工业园、日照永吉食品有限公司、钜鑫钢带、驼鑫轮胎、彬可机械、陆港建材等等多个过千万元的项目纷纷落户。兴建中的日照市北工业区和建成的新潮石路使该镇面临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该镇正朝着“环境生态化、经济工业化、农民富裕化、社会文明化”的目标阔步前进。. |
许孟镇 |
许孟镇位于五莲县东北部,是日照市和潍坊市边界的商贸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临 222省道,北接206国道,胶新铁路纵贯南北,南距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市60公里,北距国际风筝都――潍坊市100公里,东距海滨名城――青岛市140公里。全镇共辖65个行政村,6.2万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4亿元,财政收入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3694元。许孟镇生态自然环境良好,水资源充足。境内马耳山为鲁东南第一高峰,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36%,年降水量960毫米左右,拥有大型水库3座,中小型库塘160多座,蓄水量3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好无污染,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需要。 近年来,许孟镇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抓招商引资促发展,抓结构调整促增收。工业方面坚持内抓民营经济促发展、外抓招商引资强实力的工作思路,巩固基础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尤其是机械铸造加工、矿产开采、建筑建材、小吃加工等产业发展迅猛。境内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现已探明膨润土、红柱石、瓷石、石灰石、萤石等 10余个品种,储量达5000多万吨,且品质上乘,分布相对集中,易开采;小吃业久负盛名,近年来形成了以正香食品为主的一批食品加工企业。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和鞋帮针织服装加工为主的两大特色产业,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蕴藏着无限的开发商机。农业方面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素有“中国西葫芦第一镇”美誉的许孟镇,是远近闻名的瓜菜强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镇耕地总面积8万亩。目前,已发展黄烟5000亩、芋头5000亩,瓜菜轮作面积达到3.5万亩,主要以大棚西葫芦、芸豆和芋头栽培为主, 2002年3月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所产西葫芦获准使用“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该镇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瓜菜和许孟两处高标准专业批发市场,各占地100亩,市场交易棚3000平方米,年交易量达8000万斤,交易额6000多万元。瓜菜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大连、济南、青岛等20多个大中城市。. |
于里镇 |
于里镇位于五莲县城西部23公里处,辖64个行政村,1.4万户,4.5万口人,镇域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万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206国道纵贯南北,334省道横穿东西,东南距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市 60 公里,东距海滨名城——青岛市180 公里,南距临沂110公里,北距潍坊120公里。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工业强镇、物流大镇、文明村镇的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山东省省级中心镇、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日照市经济发展强乡镇(全市十强乡镇)。 工业基础雄厚。于里镇现有一般纳税企业1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全镇从事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的企业达到120多家,从业人员15000多人,主要生产汽车农用车车身、驾驶室、集装箱车底盘、蓄电池、油箱、轧钢件、高档汽车门锁、焊丝等8大系列近万个品种的产品,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大格局,被誉为“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第一镇”。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6.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亿元,其中兴发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莲岳蓄电池公司销售收入突破亿元,永久蓄电池、有恒工贸等6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预计可达38亿元,境内财政收入38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7%、35 %、60 %。 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全镇共发展蔬菜、黄烟、蚕茧、杂果等四大农产品基地 10万亩,其中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3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宏大食品公司被确定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示范企业,实现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服务系列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模式,争创有油菜、保鲜西兰花、白花菜、圆葱等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16个,年可加工各类蔬菜5000吨,品牌蔬菜远销美国、西班牙、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现有黄烟5000亩,是全县最大的黄烟生产基地。有桑园3000亩,每年可产鲜茧50万斤。建有北店甜柿、后逊峰蜜桃、杏山峪大樱桃等各种杂果基地,有利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
汪湖镇 |
汪湖镇位于五莲县城西北约 30公里处,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2.6万人口,与诸城市和莒县东西相邻。200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5.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5元,地方财政收入32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 %和12%。 该镇四周丘陵环绕,中部2.3万亩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耕地5.1万亩,盛产粮棉、黄烟、桑茧,素有五莲县小粮仓的美誉,镇里立足传统农业优势,把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综合效益放于重要位置,2004年共发展黄烟6000亩,实现收入900万元;桑蚕4000亩,总收入500万元;瓜菜4000亩,总收入400万元;棉花4000亩,总收入400万元。建起标准化养殖小区22个,规模养殖户增加到72家,全镇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679.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4%。其中6000亩黄烟被济南将军集团定为“优质黄烟生产基地”,实现了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奠定了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2004年国家级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落户汪湖后,新建、维修石渠12.1公里,开挖排水沟15公里,新修生产路12公里,新建、维修桥涵15处,有力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能力,成为全镇高产高效农业的样板田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林、田、路、渠四位一体的高效农业体系。 镇内有淮河、燕河两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14座,蓄水1亿多立方米,水电资源特别丰富,贯穿东西的206国道,为汪湖镇带来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004年多方筹措资金150多万元,硬化6条村村通道路16公里,2005年,规划建设15条总长度37公里的村村通公路,9月份全部建设完成,届时全镇45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村村通;电讯入户工程也正在加紧建设,2004年有线电视普及率已达60%,电话普及率达60%以上,年底将全部实现户户通。 2004年引进资金260万元,拆迁旧房138间,统一标准建设商业楼房10000平方米,形成了以十字路口为中心,南北一条商业街,东西沿206国道6华里加工业、商业经济长廊的小城镇发展格局。2005年又投资10多万元,进一步绿化美化了环境,成立了专业环卫队,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小城镇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镇科教文卫稳步发展,45个村庄全部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教育改革顺利实现,卫生防疫措施到位,生态汪湖、绿色汪湖已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品牌。. |
叩官镇 |
叩官镇地处山东省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北接潍坊,东临青岛,南连日照。辖 43个行政村,7373户,2.7万口人,总面积117.4 平方公里。 资源丰富。叩官镇盛产苹果、樱桃、甜柿、花生等十几种农特产品,分别拥有苹果 3000亩,板栗1.5万亩,甜柿、樱桃等杂果2.7万亩,花生1.5万亩。全镇山场资源丰富,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和肉蛋鸡养殖为主,占到农民收入的30%以上。矿产丰富,储有花岗岩、石英、水晶、石棉、云母等矿藏,其中花岗岩储量达10亿立方米。国家4-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五莲山座落境内,飞瀑、奇峰、异石、幽洞景色壮观,引人入胜。 交通便利。叩官镇位于五莲县东南部,省道郝李路穿境而过,分别距青岛港、连云港、日照港码头 140、150 和50公里,分别距青岛、连云港、临沂机场140、150 和130公里。相邻有同三高速公路,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环境幽雅。叩官镇社会环境优美,碧水、蓝天、绿树相映, 1998年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小城镇建设整齐划一,鳞次栉比,"两区一街"框架初步形成. 经济发展。叩官镇 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83元。镇内劳力资源丰富,具有传统劳务输出优势,在外务工农民多达5000余人,年可实现收入5000多万元。. |
中至镇 |
中至镇东距五莲县城8.5公里,西与于里镇相倚,南与莒县的桑园为邻,北与高泽镇接壤。区位优势明显,省道郝李路纵贯东西,胶新铁路穿越南北。全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9727户,31372口人。2005 年全镇计划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5亿元,农业产值2.1亿元;实现境内财政收入55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2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城市经济区迅速隆起。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城市经济板块的宏伟目标,中至镇利用近城优势,以 334省道为依托,培植了以水泥厂、欣欣机械厂、鑫源铸造厂、中昌机械厂、制钳厂、华龙座具厂、德龙铸造厂及三得利食品厂等为主的经济隆起带,特别是依托五征农用车制造,北汽福田、锦红工艺品等大型企业搞好挂靠联合,壮大了机械加工和工艺品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全镇民营企业已发展到7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个体民营户发展到300户以上,已完成技改项目3680万元,1—6月份实现招商引资5500万元,镇域经济板块日益凸现。 特色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全镇杂果面积达到 12000亩,其中鲜桃基地达10000亩,花生面积达1.2万亩。2004年桃、梨、花生三个品种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桃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标志,杂果基地被日照市府表彰为科技示范基地,以桃为主的杂果总产达到6000万斤,实现收入9000万元。调整桑烟等经济作物,黄烟面积稳定在2000亩,桑园1200亩。坚持栽大树,造大绿,绿色通道建设和荒山绿化成效显著,全镇绿化造林面积6000亩,成材林面积达3000亩,发展高效经济园林8处。畜牧业生产一直保持强劲势头,生猪存养量6.2万头,人均2头以上,羊存养量9万只以上,人均3只以上,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畜牧业的发展推进了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中至镇名吃全羊汤、全猪汤誉满四方。. |
高泽镇 |
高泽镇位于五莲县城北,总面积 138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3.8万人口,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铁路、公路交通,镇政府驻地距五莲县城仅9公里,胶新铁路五莲站位于镇区南侧,新旧222省道从东西两侧穿过,外部交通路线与高泽区路网有机连接,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高泽镇是五莲县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也是五莲县的工贸重镇,随着五莲县经济和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高泽镇已成为五莲县北部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强镇之一。 良好的发展基础。高泽镇的第二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 2001年在全县首开乡镇招商引资先河,镇南工业基地于2003年完全并入五莲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各项优惠政策日趋成熟,具备了优良的投资环境。到2004年底,进驻工业基地的民营企业达88家,其中年产值过2亿元的企业2家,过千万元的8家,形成了以橡胶、机械、有色金属加工为主的加工产业集群,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销售收入14.8亿元,利税1.6亿元。 高泽镇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形成了桑茧、黄烟、制种、瓜菜、林果五大主导农业产业,现有桑园7000亩,玉米、大白菜生产基地4000亩,发展黄烟2000亩、河滩林5000亩。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6亿元,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泽镇城镇建设已具雏形,五横五纵道路已形成,镇属工业基地已成为五莲县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六通一平”,今春又投资 200万元,实施了东扩北延工程,增容1倍以上,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镇区内商业日趋繁华,文教卫生设施日臻完善。现有110KV变电站二座,电力充足。镇区水源充足,设有自来水系统2处,可供10万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 繁荣的商贸环境。高泽镇南接五莲县城,北通诸城市,并辐射周边地区,是农副产品及小商品的集散地。在镇区西部建设有鲁东南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北部有江北最大桑茧集散地,镇区内有商业街三条,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日益宽广,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 2004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60家,零售网点发展到1600家。. |
松柏镇 |
五莲县松柏镇位于县城东 12公里,座落在鲁东南第一高峰——马耳山南麓。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具有浓厚的政治、文化与历史底蕴。1946年,五莲县委、县府分别诞生于该乡王家口子村和东白庙村;全省第-报《大众日报》报社也在该乡起源。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九仙山风景区就在松柏境内,齐长城、孙膑书院等历史文化遗迹名声远扬。全乡辖31个行政村,1.47万口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3%。乡驻地北有中型水库一座,常年蓄水量1200万立方米以上,水资源丰富。吕街路与334省道呈十字状纵横穿越,恰处青岛至临沂和日照至诸城的交汇点,也是进出旅游胜地五莲山和九仙山的必经门户,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优势明显。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松柏乡大力实施“工业强乡、招商兴乡和生态建乡”三大战略,不断加快全乡工业化和生态化进程,现已培育起机电配件系列产品加工与绿色食品生产两大基地。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5元,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生态型农业健康蓬勃。具有 300余年的果品栽培历史,小樱桃原产地刘家南山村享有“江北樱桃第一村”之称。早自七十年代,该乡窦家台子村盛产的小国光苹果,因酸甜多汁、脆硬适中被定为国家级接待专供水果。大潘庄村生产的板栗以其个大、质糯、味甜和丰产、耐贮运等优良商品性状而闻名。1980年,经省农业厅专家鉴定后,被命为“五莲明栗”品牌。经多年的持续发展,全乡现有苹果、板栗、樱桃等干鲜果面积2万亩,是全县重点培育的生态食品生产基地,拥有红富士苹果和板栗两个绿色食品品牌,年产量达8000吨,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1/3,素有“果品之乡”、“樱桃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富硒系列产品更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绿色食品富硒苹果畅销北京、济南、大连、青岛等十几个国内大中城市。 多样型工业持续稳定。产品主要有制动器、制动泵、真空助力器、车厢、驾驶室、装饰件、方向机、前桥等二百余个品种的农用车、汽车配件及建材、出口包装、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目前,全乡机械加工企业已发展到 30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营业收入近10亿元,形成了以机电配件系列加工产品为主的研发生产基地。. |
石场乡 |
五莲县石场乡位于五莲县城西南15公里处山地丘陵区,南邻新兴现代化港口城市日照市,西接古城莒县。全乡辖34个行政村,2.1万人,总面积8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7%。石场乡山青水秀,果茂林丰,气候温和,民风淳朴。一九九六年,山东省环境检测中心对该乡大气、土壤、水进行了综合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绿色食品要求。 近年来,该乡牢固树立 “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狠抓经济建设不放松,全乡经济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农业生产走出传统的狭小天地,向产业化、科技化、特色化、规模化迈进,龙盛食品、鲁丰面粉、鑫宇农产品、花星花生制品等一大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已实现长足发展;工业生产主导地位已经确立,逐步形成了以弹簧、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绣品为主的工业体系。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文教卫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乡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昔日闭塞山庄,今朝投资热土,勤劳善良的石场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同繁荣发展。 工业基础 石场乡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乡战略”,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全乡工业实现了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全乡基本形成了弹簧、化工、锈品、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永恒弹簧公司、宏祥化工有限公司、龙盛食品公司、天艺绣品有限公司、鲁丰面粉生产有限公司、鑫宇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机械弹簧、氧化铁红、纺织绣品、面粉、花生油、冷冻食品等主导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特色农业 石场乡不断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经营,确立了名优特新型、绿色有机型、转化增殖型绿色农业发展主线,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市场农业,种特、养野、植优,积极向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靠拢,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着力培植林果、生姜、畜牧三大产业,享有“林果之乡”之美誉,其中所产“飘香”牌红富士95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所产五莲明栗以其个大、色泽鲜艳、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等特点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奖。. |
户部乡 |
户部乡位于五莲县城东南19公里,北接诸城,南临五莲山。全乡共有38个行政村,6024户,2万口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 2005年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26元。两年来,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及市级各单位授予“六个好”乡镇党委、市科普工作先进乡镇、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先进乡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访工作“三无”乡镇。 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该乡大力发展以樱桃、板栗、桑园、黄烟等为主的高产高效农业,狠抓以肉牛、肉鸡、蛋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和以狐、貂为主的特种养殖业,走出了特色农业之路。该乡素有“樱桃之乡”、“板栗之乡”的美誉。所产樱桃、板栗质量高、口感好、产量大,平均年产樱桃350吨以上,板栗700吨以上,樱桃、花生分别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近年来,该乡还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规模发展了肉牛产业,目前肉牛存栏量已达2万头,年可出栏3万头。全乡特种动物养殖总量3.5万只,肉鸡出栏量保持了150万只的规模。 围绕工业强乡工作思路,该乡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壮大镇域经济的总抓手,立足乡情,突出特色,灵活采用资源招商、专业招商、能人招商等方式,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开花、整体推进。目前,已有五莲县五征车身厂、五莲银河果汁厂、荣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五莲县金属焊接材料厂等36处企业落户该乡,总投资2亿元,年实现利税近2000万元。在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坚持扶优扶强,不断加大了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改项目投入,激发了企业生产活力,规模以上企业个数达到4个,其中五征车身厂年销售收入突破1.6亿元,实现利税600万元,全乡个体工商户也发展到1000余家。 户部岭水库位于乡驻地东北0.5公里处,是一座总流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的中一型水库,储水量48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92万亩,盛产花鲢、白鲢、鲤鱼等水产品,并拥有沙滩面积50余亩。水库群山环抱、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属发展水上旅游、避暑、垂钓、休闲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