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条件】
林政村位于草堂镇东北部,辖建制调整前的林政、杏家二村,地处高寒边远山区,山大坡陡,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
【基本情况】
全村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有4个联社,417户,2021人,人均耕地面积1791亩,海拔700—1884米,2011年人均收入3147元,人均占有粮食415公斤。该村有建卡贫困户53户,153人,属重庆市市级特困村。
【支部情况】
村党支部有党员24人,其中9人偏老。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00236118 | 404600 | -- | 查看 林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七里社区 |
【地理条件】 七里社区地处草堂镇腹心地带,是草堂镇的政治中心,社区主干道交通便捷,渝巴路贯穿全境,紧邻万宜高速公路互通口,是奉节县移民生态工业园核心区域。 【基本情况】 社区属于典型的三峡库区立体气候,海拔高度介于200米至800米之间,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辖建制调整前的七里村、凤仪村二村,现有18个村居民小组,共974户,人口345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2319人,外出务工1454人。现有耕地2204亩,人均0.77亩,林地面积5733亩,草地面积1156亩。 【经济发展】 社区主要支柱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以脐橙产业为主导,是草堂优质脐橙的主产地,并适宜于各类农作物种植。种植脐橙1500亩,总产值达700多万元;劳务输出1250人,创造劳务经济收人1000余万元。全年工农业总产值30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7050余元,居全镇前列。 |
柑子社区 |
【基本情况】 柑子社区是草堂镇的西大门,离主县城约15公里,距巫山县城仅3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渝巴公路穿腹而过,正在新建的万——宜高速公路也横穿全社区,且互通又设在本社区的中心部位。三峡工程完工后,柑子社区在四期水位线上,面临长江,给这里的水上交通也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社区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海拔175—400米之间,有耕地面积2500亩,其中,果园面积2290亩,退耕还林面积110亩,全社区16个社,43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1人,农业人口4022人,劳动力2270人。 本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56人,其中流动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培养致富能手14人,青年知识分子3人,结对帮扶贫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14人。 【经济发展】 柑子社区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社区,年收入在2300万以上,年人均收入在5324元,经济指标和各项任务指标居草堂镇前列。脐橙产业是柑子社区主要经济支柱,中外驰名的脐橙来源于这里。全社区果园面积2290亩,年产值在1200万元左右。全社区人口多,耕地少,劳务输出也是该社区的一大经济特点,全社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1000人以上,可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社区公路贯通16个社,自来水工程已完工,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自来水。境内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心小学和中心卫生院各一所,社区居民子女入学和社区居民就医都十分方便,全社区有50余辆大货车和农用车,80%的家庭已购买摩托车,部分家庭已购买了私家小车。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90%的户安装了有线电话,大部分家庭还拥有电脑、空调、手机、电冰箱等高档电气设备。 |
竹坪村 |
竹坪村位于草堂镇东边,全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73户,总人口3646人,农业人口1526余人,耕地面积总计约4128亩。全村共有党员42人,村委会成员5人。五保人员共17人,其中9人现已入住敬老院,其余8人在家,低保户53户。全村适龄劳动力1600多人。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常年在外打工,201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5705元 |
东坡村 |
【基本情况】 东坡村位于草堂镇内,处于原奇峰乡东边,地处山区。幅员面积12.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农户667户,人口2156人,5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0人,党员27人。农民人均收入4281元。 【产业经济】 东坡村以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有玉米,土豆;养殖业主要是鸡、牛、羊。境内有县级知名企业科荣养殖有限公司,以牛、羊养殖为主,每年为国家创造大量税收收入。 【村镇现状】 在全村村民共同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五个好”优秀村组织、草堂镇年终评奖3等奖等荣誉。村立足山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开发养殖业,是村多年来抓的经济立足点。我村今后的奋斗目标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规范村里的各项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0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同心同德,把三个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发台阶。 |
新房村 |
【地理条件】 新房村位于草堂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距县城45公里,该村海拔高度800-1200米,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属中亚热带暖湿东南季风气候。日照总数1500小时,无霜期300天。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量小,干旱偏重。 【基本情况】 新房村辖建制调整前的新房、双谭二村,有24个村民小组,611户,2349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170人,外出务工690人,全村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1402亩,林地13680亩,园地1024亩。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1081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500万元,人均收入4602元,人均占有粮食285公斤。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82户,其中绝对贫困户20户,低保户10户。 |
龙关村 |
【地理条件】 龙关村地处草堂镇以北,奇峰河域正中位置,海拔300米—1500米,属于典型的立体型气候。 【基本情况】 龙关村由建制前的龙关、院子、中槽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15平方公里,939户,总人口3440人。现有耕地2333亩,林草地11000亩。适宜种植玉米、红薯、水稻、脐橙等多种农作物。农民人均收入5506元,全村现有贫困户142户、390人(其中,特困户60户、135人),留守儿童70人,空巢老人32人。本村在分批进行高山移民、生态移民,目前共实现移民搬迁10户,30人。村内有完小一所,在校学生1076人,全村在校初中生320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经济发展】 几年来,在草堂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畜禽养殖、脐橙种植等产业,实现了全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2011年,全村劳务输出达到350人,劳务创收400余万元;畜禽养殖大户十三户,养殖鸡三万余只,年出栏生猪2500头,养牛达200余头,养羊达3000余只,年产值达五百余万元;脐橙种植面积700余亩,年产量800余吨;粮食产量12万吨,农民生活稳定。 本村煤炭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原煤年产量达18万吨,仅此一项就解决了村内500余人的就业问题。 【支部情况】 龙关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0人,流动党员10人。入党积极分子10人。党支部下设有脐橙产业支部小组和煤炭支部党小组,负责组织带动村脐橙种植和煤炭产业的发展。 【努力方向】 在团结求实的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全村将建设乡风文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村容整洁、干群关系融洽的全县先进村集体迈进。 |
天坪村 |
【基本情况】 草堂镇天坪村地处高山地区,北与巫山福田镇接壤,由原西坪村、天坪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12.3平方公里,现有20个社,823户,总人口3043人,党员43人。交通比较发达,90%以上社通村道,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目前已完成30%左右的土地整改,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等,当地还种植向日葵,主要经济作物为脐橙,年产脐橙 5万kg,借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之机,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牛羊养殖,力争三年使95%以上农户增收1万元。天坪村村容整洁、村风文明、村民质朴,热情好客的天坪人民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产业经济】 我村现有三个专业合作社,其中生猪养殖一个,年出栏生猪200头;蔬菜种植一个,年产值100万;脐橙种植一个,年产脐橙 20万kg。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等,主要经济作物为脐橙,人均年收入2000元。 【村镇现状】 在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天坪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相对发达,90%以上社通村道,有线电视和电话普及率达99%,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现已完成30%左右的土地整改。借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之机,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牛羊养殖,力争三年使95%以上农户增收1万元。天坪村村容整洁、村风文明、村民质朴,热情好客的天坪人民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
双凤村 |
【基本位置】 双凤村位于草堂镇内,东承天坪村,西接龙关村,南邻天坪大块田,北靠巫山县福田镇。村域面积6.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农户640户,人口2389人,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1人,党员31人。农民人均收入约6170元。 【产业经济】 本村拥有羊儿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腰岩煤矿、兴盛煤矿三家企业。目前全村有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基地种植面积有600余亩,种植作物有姜、胡萝卜、坨菜、青椒等,因为地处海拔600-800米,区域气候独特,又以沙性土壤为主,所以一到收获季节上门采购的人络绎不绝,蔬菜供不应求。 【村镇现状】 在全村村民共同努力下,村先后获得奉节县蔬菜种植示范村草堂镇卫生村草堂镇文明村草堂镇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村立足山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开发农业,是村多年来抓的经济立足点。现全村各类耕地1800亩,其中全村共有蔬菜种植田800余亩,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有600余亩,为奉节县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我村今后的奋斗目标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规范村里的各项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0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同心同德,把三个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发台阶。 |
毛坪村 |
【基本情况】 毛坪村位于草堂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距县城62公里,东北与巫山县福田镇接壤,西南与草堂镇新房村、中梁村相连,由建制调整前的毛坪、丰河两个村合并而成,有22个村民小组,5个联社,521户,226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265人,外出务工993人。 全村山高坡陡,海拔高度550-1360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量小,干旱偏重。全村幅员面积14.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3960亩,林地12446亩,园地436亩,以红壤和粘土为主。 【经济发展】 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2105万元,人均收入4870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全村共有低收入户44户197人,为重庆市市级贫困村。产业发展以种养殖业为主导,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土豆为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村现有村道58公里,人畜饮水和农网改造建设正在进行中,2012年本村将启动整村脱贫工程。 |
中梁村 |
【基本情况】 草堂镇中梁村位于渝东奉节与巫山交界处,东临巫山,是草堂镇的重要门户,渝巴公路穿腹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海拔高度650-1200米,地形呈明显的高、中、低三阶梯状,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资源优势。 中梁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辖建制调整前的中梁、富家二村,有17个村民小组,共439户,192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091人,外出务工643人。全村耕地总面积为3132亩,林地9861亩,园地404亩。目前,全村仍以粮猪二元型经济结构为主,粮食生产以水稻、玉米、小红苕、洋芋为主,村民主要靠劳务输出提高经济收入。 【经济发展】 近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中梁村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通过多方筹资现已建成水渠3条共1800米,建蓄水池3口计600立方米,安装管道4500米,基本解决全村人畜安全饮水的需要。在村支两委带领下,全村以农户万元增收为契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魔芋种植、苗木培植等项目,带动全村村民提前实现了三年万元增收的目标。目前建立药材种植基地300亩,魔芋种植基地50亩,油橄榄1200余亩,带动500余户村民致富增收。 【努力方向】 我村今后的奋斗目标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准则规范各项村级事务,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0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同心同德,把三个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
桂兴村 |
【地理条件】 桂兴村位于草堂镇东北,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县城38公里。该村海拔高度380-1200米,立体气候明显,日照总数1666小时,无霜期289天。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光照偏少,四季分明,降水量小,常年干旱。 该村区位优势明显,与巫山接壤,距巫山县城40余公里,是奉节县的东大门,渝巴路贯穿境内,发展潜力较大。 【基本情况】 桂兴村现有24个村民小组,764户,2918人,有劳动能力1476人,外出务工476人。全村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以红壤土为主。耕地总面积1720亩,林地3567亩,园地703亩。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1072万元,年人均收入3674元,人均占有粮食381公斤。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148户631人,其中绝对贫困户36户,136人,享受低保补助户41户。 |
欧营村 |
【地理条件】 草堂镇欧营村位于草堂镇南端,距县城仅30公里,东与石马村接壤,南与林政村相连,西至白帝镇,北接柑子社区。欧营村地形呈长方形,依山傍水,整个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80至650米之间,山地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 【基本情况】 欧营村幅员面积10.5平方米,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17200亩,耕地面积3500亩,果园1700亩,林地12000亩。 全村辖6个联社,858户3398人,其中高山移民116人,外出务工人员560人。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718元,收入主要来自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外出务工。 |
林政村 |
【地理条件】 林政村位于草堂镇东北部,辖建制调整前的林政、杏家二村,地处高寒边远山区,山大坡陡,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 【基本情况】 全村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有4个联社,417户,2021人,人均耕地面积1791亩,海拔700—1884米,2011年人均收入3147元,人均占有粮食415公斤。该村有建卡贫困户53户,153人,属重庆市市级特困村。 【支部情况】 村党支部有党员24人,其中9人偏老。 |
石马村 |
【地理条件】 石马村位于草堂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县城32公里,东与桂兴村相连,南与林政村接壤,西北与七里村、东坡村接壤。石马村海拔高度193-760米,属低山河谷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量小,干旱偏重。 【基本情况】 石马村由建制调整前的石马、樊家、二坪三个村合并而成,有6个联社,有25个村民小组,839户,359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2236人,外出务工913人。全村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3518亩(其中:脐橙3000亩),林地4538亩,园地2300亩,以红壤土为主。。 【经济发展】 2011年粮食总产量1367吨,脐橙产量2800吨,生猪存栏2885头、出栏2817头,山羊存栏1456只、出栏1172只,鸡存栏53380只。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2852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2338万元,人均纯收入5880元。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68户303人,农村低保150人。 石马村为重庆市市级贫困村,于2010年被确定为整村脱贫村,石马村村支两委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对该村的路基、危房、人畜饮水进行了改造,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石马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于2012年3月初,顺利接受了重庆市扶贫验收组检查验收。 在重庆市力帆集团的援助下,石马村养鸡小区项目已投入资金200万元(力帆集团80万元、群众自筹120万元),规划发展养鸡大户20户,户均养殖规模5000只以上。目前已完成20户养鸡场圈舍建设,其中:新建10个,改扩建10个,由镇政府统一实施水、路、环境改造、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每个养鸡场圈舍面积400平方米以上,养鸡规模3000只以上。每个养鸡大户免费为帮扶的10户贫困农户提供产蛋母鸡50只。 【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村支两委将继续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群众自身发展致富的能力,使更多的老百姓尽快的脱贫致富。2012年,养鸡场每户将新投放鸡苗2000只以上,户均养殖规模达到5000只以上。充分发挥项目效益,让帮扶对象实现增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