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羊肉粉丝 | 羊肉粉丝 主料:买羊肉并当时让人家帮忙磨成肉馅,多少随个人爱好2—3人有半斤足够。 其次配料:粉丝一小捆,菠菜少许切成小段。水淀粉少许、盐、鸡精、胡椒粉、香油(可不用);姜依据个人爱好可多点剁碎备用,葱少许剁碎备用。第三:把肉馅放在器皿中加入碎姜和碎葱,在放盐、鸡精、淋上少许香油、加入水淀粉,充分搅拌备用。 开火上锅加水等到水烧开,用小勺贴着盛肉馅的器皿的边缘一勺一勺慢慢将肉馅放入开水中,等到肉馅全部放好之后,把水面上的浮油盛出倒掉,放粉丝等到粉丝变软,放入切好的菠菜同时加入一点盐、鸡精等水再开关火。用玻璃器皿将做好的丸子汤盛出上桌就可食用了。下一篇:滁州花红 |
辣味煲仔饭 | 辣味煲仔饭 |
女山湖银鱼 | 相传张果老在女山仙人洞小憩时被一群白羊吵吵闹闹,搅了好觉,气得将这群白羊点化成石。雪白的羊毛没有变成石头,脱落后被风吹雨淋流入女山湖。时间一长,长成了一种细细长长的小鱼。开始数量很少,渔民们也没在意。后来繁衍的越来越多,成群结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亮,银白一片,女山湖成了银色的湖;后来有人捕了些用它做汤,汤味特别鱼美,鱼肉细嫩无刺,食之回味无穷。因这小鱼银白无鳞,被人叫作"银鱼"。 女山湖所产银鱼,属鱼中上品。消息传开,捕捞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先是自家食用,后知道的人多了,城里的人也开始食用,所以鱼市就有买卖的了。随着买的人越来越多,鱼价也就越来越高。一日,县太爷把这种鱼推荐给知府,知府吃后觉得很有特色,口味甚佳,于是令人每日捕捞送上。后知府为讨好宫中高官,挑选出一批长短均一寸左右的精品献入宫中,经御厨精心煮成银鱼羹让皇上品尝,皇上一连晚了两碗,连称"鲜!美!"。从那以后,女山银鱼便成了贡品。据说比太湖银鱼和巢湖银鱼还早上百年。 女山湖银鱼个小体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其干制品“银鱼干”,是一种高蛋白营养食品。其产品洁白如银,无杂色,规格整齐,可用来制作多种美味佳肴,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下一篇:琅琊酥糖 |
滁州花红 | 滁州花红 |
“金丝琥珀蜜枣” | 是我国蜜枣中的珍品,产在安徽省歙县杞梓里、三阳、英坑一带。从1957年起,畅销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丝琥珀蜜枣”是鲜枣经加工而成的一种蜜枣饯。这种蜜枣色泽金黄如琥珀,切割的缕纹如金丝,光艳透明,肉厚核小,保留天然枣香。这种蜜枣含糖分充足,含糖量达70%左右,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每枚枣内含400-60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子高出140多倍,维生素D含量也是果中之冠,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滋补品。歙县生产“金丝琥珀蜜枣”的青枣,都选色白、无虫蛀、无红头的优质枣,加工要经精选、发切、收切、锅煮、生焙、挤捏、老焙、分拣等八道工序。其中尤以刀切技术为最难,所有的枣子要切上40刀至100刀,而且刀刀均匀,不浅不深,使枣子即容易煮熟,饱吸糖分,又久藏不坏。下一篇:琅琊山初九庙会 |
乌背金鳞鲫鱼 | 滁州四大名鱼(鳊、花、鲤、鲫)中鲫鱼一种,肉肥细腻,味甘香鲜醇,乌背金鳞,银光闪闪,故名。与六合县龙池乌背鲫鱼南北媲美。清代后期,誉满一时,由于这种鱼生活在下水关一带,水域狭窄,加上人工保护繁殖不力,已濒于绝种。 |
琅琊酥糖 | 起源于明朝末年,以麦面、芝麻、糖为基本原料,焙炒加工而成,故通称面糖。清代,有秦、尤两位师傅,将面糖用糯米汁作包衣,称:"秦尤酥糖",后来,一位姓董的师傅,在原来的基础上把糯米汁多层与面糖折叠,故又称"董糖"。1956年滁县食品厂采百家之长,用纯白麻仁、白糖粉、富强粉、麦芽糖等为原料,几经研制,借滁州名胜风景而取名"琅琊酥糖"。1959年正式投产,1980年被评为安徽省名细糕点,1984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琅琊酥糖厚薄均匀,骨薄如纸,剖面层次清晰,呈螺丝体,色泽浮白,入口酥软,细腻而无杂质,营养丰富,老少咸宜,是馈赠新友之佳品。下一篇:“金丝琥珀蜜枣” |
琅玡酥糖 | 琅玡酥糖: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地处著名风景区琅玡山西南麓而命名。呈长方形,色泽乳白,剖面有旋层,层次清晰,上层均匀,香味浓郁,口味纯正,香甜松酥,甜而不腻,入口融化。既可干食,又可冲饮。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滁州九斤黄鸡 |
滁州九斤黄鸡 | 滁州九斤黄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女山湖银鱼 |
滁菊 | 菊花,别名“延寿客”,有抗菌、抗病毒、消炎、利尿、抗衰老、解热作用。入药用的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滁菊是我国四大名菊(滁菊、杭菊、怀菊、亳菊)之一(见《本草纲目》)。 主要产于安徽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为紧密的一种。滁菊偏于平肝阳,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滁菊含有黄酮,挥发油,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有效成份。滁菊中挥发油的成份种类高于其他菊花;富含人体必须的蛋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等八种氨基酸;它还含有十种天然微量元素,适于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不足。其中锌,硒等易被人体吸收,可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肌体衰老,从而起到养颜益寿之功效。滁菊茶属天然绿色饮品。花蕊金黄,花瓣玉白,有“金心玉瓣、翠蒂玉香”之称,是药用菊花中的保健珍品,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价值。滁菊可清风散热、舒筋活血,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保健疗效;并可明目护肝,排毒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下一篇:滁菊制作技艺 |
来安花红 | 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来安籍三品京官吴棠,向皇帝呈献来安特产“林檎”;万岁观其果,色泽鲜艳象红花,品尝果味,甘甜似有桂花清香,禁不住连声称赞:“花红也!花红也!”并当即封为“来安花红”,传旨来安,岁岁纳贡。从此,林檎易名“花红”,身价倍增。 “花红”果皮薄而肉脆,汁多渣少,生食酸甜爽口,满口生香,很受人们喜爱。 据江苏省农科院鉴定,来安花红鲜果内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含有蛋白质0.639%,磷0.031%,还原糖5.35%,可溶总糖6.57%,有机酸0.56%。来安花红除供鲜食外,还可泡茶、酿酒,并具有解渴、防暑、消食健胃、生津祛火、防痢止泻等作用。 据《来安县志》记载,来安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花红栽培。古人称之为林檎。从林檎到花红,有个“皇封贡果”的故事。清嘉庆年间,来安城林檎种植大户吴球,进京看望在朝中任东台御史(三品文官)的叔父吴棠时,带了自家所产的林檎送给叔父,以表孝心。吴棠食后,觉得此果甚佳。翌日早朝时,呈献给嘉庆皇帝。适逢嘉庆帝胃口不佳,心情烦躁,见臣奉献果品顿觉快慰。视其色泽艳若红花,食其味如桂花清香,龙颜大悦,脱口而出:“花红也!”因系来安产,随封为“来安花红”,并诏令每年进贡。来安花红品种优良,小巧玲珑,皮薄肉脆,汁多渣少,味甜爽口,香味浓厚,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丰富。 花红:学名“林檎”,是我国最古老的水果品种之一。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香浓渣少。安徽省来安县盛产花红质地最佳。这里的鲜花红果子不仅好吃,而且还能开胃解暑,泡酒止泻治痢疾,是人们健身防病的上好营养果品。 传说,明朝嘉庆年间,来安境内出了一个三品官、东台御史吴棠。他把0接到京城去住,谁知却忽然得了痢疾。请遍了京都名医都治不好母亲的病。吴大人忧心如焚,不得不将愿意老死故土的母亲送回了来安。临时找了个名叫花红的村姑在病榻旁照看0。花红姑娘心地善良,尽心尽力服侍吴老太太,见老人不吃不喝,便到集上买回新上市的新鲜林檎,让吴老太吃点儿开胃。哪知吴老太只觉酸甜适口,越吃越爱吃。一连几天吃林檎,病也治好了,饭菜也觉得香了。吴家上下皆大欢喜。不久,吴棠之子带了七十多斤林檎进京,将林檎进献仁宗皇帝。仁宗不知何物,只闻到桂花似的清香、红红鲜亮,脱口说出:“花红、花红。”吴棠感念花红姑娘,急忙附和:“此果就叫花红。”仁宗皇帝大悦,当朝赐名此果为“来安花红”。 来安花红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舜山镇、半塔镇、张山乡、杨郢乡等北部山区现辖行政区域。 下一篇:来安白曲 |
明光绿豆 | 明光绿豆:产于明光镇。所产豆粒大而整齐,色泽鲜明,绿如碧玉,晶莹光亮,皮薄易烂,汤色清绿,气味清香。其营养价值高。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本品早在1920年即开始出口。 明光绿豆是安徽省明光市驰名中外的名优特产,简称明绿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美誉,当地的劳动人民自古就有种绿豆的传统和经验,由于明光市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交接处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较长,再加上土壤多为沙壤土、黄白土、马肝土,其爽水性能好,因而对绿豆的生长极为有利。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生长的绿豆,具有色泽碧绿、粒大皮薄;汤清易烂、清香润口、营养丰富等特点,其品质为全国之冠,享有“绿色明珠”之美誉。据有关部门对明绿豆的成分检验,每千克明绿豆含粗蛋白质25.26g,粗淀粉54.24g,钙977.8㎎,铁43.62㎎,磷417㎎,锌22.26㎎,硒7.47ug以及大量B族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超过国家规定的出口标准。 明光绿豆自1915年左右开始对外出口,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多次在国内外名优特产产品展销会中获得金奖。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明光绿豆现注册商标为“嘉禾凤“牌。 明光绿豆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明光市明南街道、明东街道、明西街道、管店镇、三界镇、石坝镇、涧溪镇、苏巷镇、桥头镇、古沛镇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安徽白薇 |
池河梅白鱼 | 池河梅白鱼 池河的梅白鱼享有盛誉,由于生长在污染小,水质优良的池河水域,鱼质鲜嫩,采用当地传统的烹饪技法,色、香、味、俱全,加以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梅鱼又名“梅白鱼”,定远池河镇至凤阳梅市乡广段池河中的特产。 梅市地处定远、凤阳、嘉山三县交界处,因传统集市贸易而称“梅市,又以“三梅”(梅姓、梅河、梅鱼)而著名。 在安徽东部,有一条古老的小河,它发源于定远县西北边境凤阳山南麓,大顶山的双龙泉和东架山脚下的喷石泉为其东、西两个源头。流向始为西北——东南,行至定远县南界的连江乡转为西南——东北向。在定远县境呈“U”形,是淮河流域八条支流之一,她的名字叫“池河”。 梅白鱼是池河流域特有的鱼种,鱼色如银,浆汁似奶,肉嫩味鲜,堪称鱼类一绝;每年的梅雨季节大量的鱼群从洪泽湖逆流而上到池河流域繁殖产卵生衍,遨游在池河水域,独特的池河水质盛产出闻名遐迩的梅白鱼;每年的六七份是定远县池河镇餐饮业最为火爆的季节,客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一尝美味的梅白鱼。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池河梅白鱼”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下一篇:定远李子 |
明光梅鱼 | 梅鱼,学名“鲌鱼”,又名“贡鱼”,“梅鲌鱼”,俗称“梅白鱼”、翘嘴白,当地亦称“明光梅鱼”、梅鱼。其产于明光市境内的池河中,其体形细长,食用季节以黄梅季节最佳,从古至今,一直列为席上佳肴。当地外出的游子归来及外地来明光的客人,都要品尝此菜。古人徐洛珊有诗咏“梅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鱼”:“生气随新涨,黄梅雨又晴……”《辞海》解释说:“硬骨鱼纲,鲤科,一群栖息淡水中上层的中型鱼类,体侧扁;口大斜或上翘,腹面全部或后部具肉棱,脊梁两侧着淡黄色花纹,通体银白色,布满细小鲮片,其味鲜美。” 真正的梅鱼必须产在梅雨季节,且需是梅雨绵绵、久日不见阳光,或者大雨如注,流经明光市的池河至女山湖湖口一带的池河河道内,梅鱼便从池河下游下游乘波而上洄游排卵后,此时新水活流翻滚,梅鱼求偶情动劲满,处于兴奋状态,成群浮游水面,所捕获的梅鱼是最好吃的佳期。小者数寸,大者盈尺,眼珠晶亮头小身扁,色白肉嫩。只有此时的梅鱼鱼尾才有乳汁一样的分泌物溢出,这是梅鱼区别于同类鲌鱼或其它地方鲌鱼的主要特征,也是梅鱼独具鲜嫩而有营养的主要标志。明朝时,此鱼专作珍馐献给皇帝膳用,所以也称“贡鱼”。当地农民在这个季节捕捞梅鱼,“虽遇密杆(一种捕鱼工具),犹昂首作冲锋状,毫不退却。”因此,捕鱼人可以顺势捞取之。其体小如“千的老”,用网不可和。捕捞要适时,“数日即不见,不知其何往也。”梅河只有明光市池河境内一带有“梅鱼”。 明光梅鱼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域范围:东经117°57'022”~118°10'56”,北纬32°45'53”~32°54'55”;保护范围:池河马岗闸以下至女山湖上游湖口段,面积:1730公顷,年产量110吨。区域范围途径明光街道办事处张湾村、赵府村、明西街道办事处马岗村、山许村、蔡岗村、王巷村、桥头镇查渡村、苏巷镇戴巷村等4个乡镇。下一篇:丰收锣鼓 |
龙岗芡实 |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网站的最新公告了解到,安徽省天长市铜城芡实协会在2011年7月4日向国家工商局商标局递交了注册“天长龙岗芡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天长龙岗芡实”证明商标现已经通过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主要商品注册保护在第31类别的“芡实”,若3个月内无人对该商标提出异议将成功注册。 芡实,又名鸡头米、鸡头实,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种子。芡实属于中药材,根、花茎、叶亦供药用。芡实有开胃助气、益精气、补中健脾、止渴固精的功效,有助恢复脾脏与消化系统,还有助关节痛、神经痛、头痛。芡实经过长期的繁殖培育,已经有许多的品种,主要分为南芡实、苏芡实,潮州芡实等,而天长龙岗芡实属于南芡实的一种。 由天长市龙岗政府、合作社共同投资新建的芡实大市场是皖东规模最大的芡实市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天长龙岗芡实已远销苏、浙、沪、闽等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天长龙岗芡实业一直注重发展商标战略,之前注册了许多商标,像“芙蓉岗”“天龙牌”“湖珠牌”“金龙牌”等商标。而“天长龙岗芡实”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也有利于“天长龙岗芡实”地方品牌的保护,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下一篇:京彩松花皮蛋 |
明绿御酒 | 明绿御酒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的特产。明绿御酒的主要原料为驰名中外的明光绿豆,沿用南宋以来独有的酿造工艺和全手工酿造技术酿制而成,其酿制工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明绿御酒”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明绿御酒是中国白酒界的一朵奇葩,其前身是明绿液酒,早在1980年安徽明光酒厂开始研制,以明光绿豆作为主要酿酒原料,在科研人员无数次探索下,酿制工艺逐渐成熟,于1982进行批量生产,“明绿液”酒1986年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获全国旅游商品研讨会银奖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质量信得过产品,1997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原料和酒严格检测,被确定为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2000年8月正式申报国家专利,2003年10月一种用绿豆酿制的白酒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元月“明绿液”荣获布鲁塞尔第七届国际葡萄酒、烈酒评酒会“银奖”。经大量科学认知的基础上,2009年开发了全新的明绿御酒,生产工艺经过科学调整,创立新的明绿香型白酒,并通过安徽卫生厅的产品标准备案。其酒质“甘美醇厚、澄碧清冽、豆香幽雅、风味独特”。 明绿御酒的生产特点: 选料精良: 明系1号绿豆为安徽省明光市的地方名产,具有粒大皮薄、晶莹透明、蒸煮即烂的特点,内含蛋白质、淀粉和多种微量元素,为指定出口产品而享誉海内外。明系1号产地四季分明,大气、水源环境良好,1997年1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A级绿色食品GB-01—9701120301。原料之一的东北高粱产地位于辽宁省北部,北靠内蒙科尔沁黑土地,主导产业是农业。这里地广人稀,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无污染,水资源丰富,生产高粱籽粒饱满、无壳、淀粉含量高,适宜酿制大曲酒。 明绿御酒的生产工艺: 原料粉碎→配料→润料→入池发酵→出窖→分楂→蒸馏→分段摘酒→分级贮存→勾兑、调味→检验→包装 以明系1号绿豆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之一:减少平温用曲量总量,增加特殊工艺曲用量;减少稻壳用量;增加闷浆水;降低入池酸度;提高入池淀粉;实施低温双轮发酵;延长发酵周期。 5.3明绿御酒特征: 明绿御酒色特、香特、味特、功效特是一种无污染的优质饮料酒,适饮有解毒、舒筋活络之功效。 明绿御酒工艺独特,是明光酒业公司主打品牌“老明光”的补充,是白酒行业的一朵奇葩,其年产量,年销售额逐年增高。我们将利用国家发明专利产品为契机,充分利用好自有知识产权,大力开发明绿御酒产品,生产出消费者认可、接受的特色白酒,发展成为明光酒业公司主导产品之一。预计该产品年产量达800吨,年销售额15000万元,并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 明绿御酒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1.酿造用水:采用产地范围池河水系的水,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相关规定。 2.绿豆: 采用产地范围内的绿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高粱、小麦、大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生产工艺流程 1.制曲:小麦、大麦、绿豆→粉碎→加水拌合→装模踩曲→入房培菌→翻曲打拢→出曲→入库贮存。 2.酿酒:绿豆、高粱→粉碎→配料拌合→混蒸→摊凉撒曲→入窖发酵→出窖摘酒→储藏→勾兑→检验→灌装。 三、生产工艺控制环节 1. 制曲工艺参数: (1) 投料量:每房7500kg至8000kg。 (2)原料配比:小麦、绿豆、大麦按7:2:1均匀配料。 (3)破碎度:40目筛筛分,筛下物占25%至30%。 (4)拌料水份:冬春季36%至38%(热水),夏秋季38%至39%。 (5)曲房培养:每块曲块入房重3.3kg至3.5kg,出房重1.9kg至2.1kg。 (6) 翻曲次数:6次至8次。 (7)曲房曲块:入房曲块数3000块至3200块。 2.酿酒工艺参数: (1)原料粉碎:高粱破碎成4瓣至6瓣, 绿豆破碎成2瓣至4瓣。 (2)稻壳:清蒸30分钟至35分钟。 (3)润料时间:45分钟至50分钟。 (4)配料:高粱、绿豆配料比为2:1。 (5)装甄时间:35分钟至40分钟。 (6)蒸馏接机:吊酒气压500 kg/㎡至800kg/㎡,吊尾气压1000 kg/㎡至1500 kg/㎡。酒精度58 %vol至66 %vol。 (7)加浆蒸熟:闷浆水温为50℃至60℃,蒸煮时间为65分钟至70分钟。 (8)出甄凉渣:堆积厚度15cm至20cm。夏季50min至60分钟,翻3遍至4遍;冬季30分钟至40分钟,翻2遍至3遍。 (9)入池水份:53%至55%,冬减热加。 (10)入池温度:冬季15℃至17℃,夏季酒醅温度低于室温1℃至2℃。 (11)入池酸度:酸度(以乙酸计)1.6 g/L 至2.0g/L,冬低夏高。 (12)入池淀粉:淀粉含量16%至18%,冬高夏低。 (13)选用窖池:选用1990年以前的老窖池。 (14)发酵周期:55天至60天。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清亮,略呈淡绿色;豆香,芳香幽雅;甘美醇厚,绵甜柔顺,回味悠长;具有明绿御酒豆香独特的典型风格。 2.理化指标:酒精度41 %vol至68 %vol;总酸(以乙酸计)≥0.40 g/L;总酯(以1计)≥1.50 g/L;固形物含量≤0.80g/L。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明绿御酒 安徽省明光市明光街道办事处、涧溪镇、石坝镇、管店镇、三界镇、张八岭镇共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明光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明绿御酒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函》,明政秘〔2013〕95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791-2012《明绿御酒 明绿香型白酒》下一篇:御膳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