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聊城 >> 东昌府区

东昌府区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许营西瓜

  许营西瓜是山东省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的特产。许营西瓜凭着个大皮薄、质脆瓤红、糖度高的品质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全国各地。许营西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许营镇由于土壤含矿物质丰富,适于西瓜生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种植西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西瓜个大、皮薄、质脆、瓤红、糖度高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欢迎。   许营镇从1996年开始种西瓜,十几年间规模不断壮大,如今全镇大棚西瓜种植达2.3万亩,利用西瓜大棚套种和接茬种植蔬菜达1万亩,特优品种种植达1300亩,成为鲁西地区西瓜种植面积最大、交易市场最大、成熟期最早的西瓜种植基地,形成了带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支撑许营发展的主导产业。   聊城高新区科学引导许营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操作中,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栽培方案、统一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范”执行,积极实现由传统种植模式向绿色无害化种植方向转变。户与户之间签订“五户联保”责任书,切实保证不施用高残留化肥、禁用高毒农药、有污染水源、不腐熟的农家肥等。   2014年,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绿色农产品协会申报的“许营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许营西瓜基地现有瓜园面积2000公顷,东至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后王村;西至许营镇杨庄村;南至许营镇崔庄村;北至许营镇店子村;辖4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2′01.95″~116°09′06.80″,北纬36°21′53.18″~36°26′23.94″;地域保护总面积2000公顷,年总产量12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许营西瓜果实为圆球形,果面平滑,表皮墨绿,间有细网纹或条带。瓜重一般2.5~5kg左右。 2、内在品质指标:果肉淡红,肉质为紧肉型,汁多味甜、口感好的品质特征。含总酸0.08~0.1%,可溶性固形物10~13%,锌8~15mg/kg,钙20~30mg/100g,磷15~22mg/100g。 3、安全要求:西瓜种植生产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执行。下一篇:沙镇呱嗒

魏氏熏鸡

    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是北关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创制,迄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当时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运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时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魏氏熏鸡选料精良,制作精细。熏鸡选用外型丰满、肉多肥嫩、体重2至3年斤的一年左右无病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击在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物,放在锯末烟火上熏制而成。经熏制的扒鸡,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可存一年左右不变质。这种熏鸡,形美肉嫩骨酥,色鲜味美,入口余香深长独特,既可下酒,又可佐茶   远香斋魏氏熏鸡由聊城魏兆松始创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驰名于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因当年运河水陆交通便利,得以畅销省内外。制作时,选用外形丰满、肉多肥嫩、体重1至1.5公斤的当年生无病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再向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料,放在锯末(木屑)烟头上熏制。经熏制的扒鸡色泽栗红,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肉嫩骨酥,原汁原味,肉质梗韧,香而不腻,嚼后有余香,四季皆宜食。吃时泡洗蒸透,顺丝撕食。可存1年左右不变质。堪称上等美肴和馈赠佳品。   龙胜斋魏氏熏鸡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的品质,形成了柔嫩骨酥、 色鲜味美、入口余香深长的特色。龙胜斋魏氏熏鸡店先后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 魏永泰”、“龙胜斋”商标。不断提高产品包装水平,推出礼品袋、礼品箱和真空包装。先后被评为:1991年 广州商品交易会最佳地方名吃,1997年中国(济南)旅游博览会优秀旅游商品,并被辑入国际旅游宣传片《风光旖旎话聊城》专辑。远销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下一篇:空心琉璃丸子

东昌泥塑

  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促使当地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昌泥塑也以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等特点为群众喜爱。   工艺考究,制作精细   聊城人对外常说一句话: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这玉皇皋是座道观,现在已不复存在,但观里供奉的百尊神像,却一直为世人乐道。这些神像都是出自东昌府区的民间艺人之手,神像大都是一座座的“泥菩萨”,他们极致地体现了东昌府区当年精湛的泥塑技艺。   历史上东昌府作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道观、寺院以及各种庙宇比较多。但是东昌府区属于平原地带,缺少石料,加之运输困难,造价高,因此,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也促使东昌府区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惟妙惟肖的泥人,身着或红或绿的衣装,面带夸张的表情,摆出憨态可掬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精巧玲珑的鸟雀,伸展着翅膀,高翘着小嘴,仿佛发出叽喳的叫声……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根据史料记载,解放前聊城泥塑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城区古运河以东,小逯庄、小东关一带。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就是玉皇皋,里面有上百尊神像,是“聊城三宝”之一。   东昌泥塑雕像用料考究,工艺精细,需经多遍工序方可完成。首先用稻草或谷子杆绑扎好骨架,再用麦糠与黄胶泥合成粗料,用料比例基本为六份糠四份泥。用和好的粗料根据需要进行造型,这遍用粗料造型的工序称谓“抓粗”。待造型干透后,再上一遍细泥,所用的材料为黄胶泥。然后是上色,先刷一遍底子色,这种底子色由水、白粉子、水胶合成,用料比例要根据雕像制作的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若在冬季一斤白粉子需用胶二两,夏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二两,秋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数钱即可。底子色干透后上彩,根据雕像的面目、体态、服饰的不同涂上各种颜色,经过这遍手序,一尊神像便完工了。这最后一遍工序称谓“定型”。   马官屯泥人堪称泥塑一绝   东昌泥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神像,一种是小巧的泥人。马官屯泥人在东昌泥塑中是首屈一指的,它小巧玲珑、品种繁多,造型以戏曲人物和飞禽走兽为主。其捏制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将黄河淤泥取来晾干,用水洇透后,拌入旧棉絮用木锤砸匀即可使用。若捏制小动物或泥哨,可直接制作。若捏制较大的泥人或动物,需先制作泥模,每个泥人的造型都需要一对模具来扣制。扣制出的坯子晾干后,刷上用白粉子和水胶合成的底色,等底色干透以后,根据造型需要刷上各种颜色。马官屯泥人外表颜色火辣、鲜艳,以红、绿、黄、黑为主色,团块感强,造型优美。   马官屯泥人历史悠久,但究竟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马官屯村已故老艺人郑克勤曾经描述,郑家祖籍1县,至于先人何时迁至马官屯不详。捏泥人的手艺,由山西迁来时就会,一代代传承至今。马官屯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马官屯泥人的古老传说。相传明清时期,有一群匪徒想入袭马官屯,当行至村头一座小庙前时,他们胯下的马突然停下,嘶鸣不前,任凭匪徒们怎么抽打都不管用。无奈,匪徒们只好悻悻地离开,马官屯躲过一劫。老人们说,当年马官屯泥人显灵,变成了一排穿官服的人站到了村里的大围墙上,才把匪徒吓跑的。关于传说的由来我们已无从考究,但马官屯人们对泥塑的钟爱与崇拜足以昭示出来。   泥塑生意曾红极一时   上个世纪,泥塑艺人把捏制的泥人装入挑担,穿梭在城乡的大街小巷,叫卖声绵长悠扬,很多老百姓都是靠捏泥人、卖泥人维持生计,贴补家用。   旧时,泥塑艺人们的生活都极为艰难,他们大多无房无地,在村头扎个草棚,既是生活之所又是泥人作坊。做好泥人后,艺人们将其装进柳条筐,手提肩挑,沿街叫卖。除了直接卖钱和换食物外,艺人们还用泥人换来废铜烂铁、头发麻絮,再转手卖掉赚取差价。   据老艺人郑克芳回忆说,他小时候,聊城大集小市上,随时可见挑着担子卖泥人的,他们有的是贩卖来出售的,有的是直接现场制作的,买的卖的很是红火。当时卖泥人的都随身带一只泥哨,当街吹几声哨子,便有小孩围拢过来争买泥人。特别是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泥塑艺人们都要提前赶制一批泥人备货,以应对前来批发的商贩需要。当年,聊城周边地市成群的生意人经常推着独轮车到马官屯村批发泥人,“每次都得批发几千个泥人,有时批发量大,那些外地商人就在村里住几天,等所需泥人全部做好才走。”解放前后,马官屯村主要从事泥人制作的人家,有郑家、王家、宋家、沈家四家,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的生产队还曾把艺人们组织在一起,批量制作泥人,并安排数十人到街上销售。下一篇:堠堌熏鸡

东昌府木版年画

  山东省的东昌府与杨家埠,并称为山东的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很早就享誉全国。其中,东昌府木版年画属于阳谷县张秋年画支流,取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耕织图、小渔家乐、戏曲故事和福禄吉庆等。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东昌木版年画的生产已有近300年历史,据考证是从宋代独幅版画美女娃娃发展而来的。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一些雕版工匠被掳往平阳(今山西临汾),使这地区成为雕版印刷的一个中心。明末清初,山西、陕西商客首先在“五方商贾辐辏,物阜繁齿”的阳谷县张秋镇开设了3家年画店。后来,其中之一的“刘振升画店”迁到东昌府(山东聊城)东关清孝街,而后各地商贾蜂拥而至,竞开画店。在此之前,东昌府的刻书业甚为发达,刻书业的插图雕刻艺人专门负责为各个作坊雕刻画版,是他们开创了独树—帜的东昌府民间版画。   据考查,东昌府木版年画作坊分布于聊城、堂邑、阳谷、寿张、东阿、莘县、朝城、范县、古城等二十多个城镇和乡村。清末,聊城的“五福祥”、堂邑的“同泰”,莘县的“通顺”等20多家大堂号画店相继出现。除门神画外,又有了包括当地风俗和历史故事在内的多种年画品种。每年春节前,各种年画纷纷上市,引人瞩目。从鲁西平原到山东各地,从晋、陕、冀、豫到东北3省,都有东昌年画的销售市场。   东昌木版年画具有年画、门神画合为一体的特点。构图简洁,整体感强;人物造型眼形窄长,鼻梁鼻翼瘦窄,形象丰满质朴;线条刚劲、流畅、圆润,弧中有直,柔中有刚;色彩柔和、鲜明、古朴。取材有两大类:一是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如“天仙配”“武松打虎”“钟馗”等;二是选用呈祥、喜庆、欢快的吉庆内容,如“双喜临门”“麒麟送子”等。   古东昌府木版年画中,刻板工序和印刷工序就伐、支、桃、跟四个刀序,接下来是下空、出渣、净底;印刷的工序有夹纸、爽纸、定纸、套色、晾、分类、批发等等,工艺流程实际反映着一种文化认识。   东昌木版年画是东昌府遗留下来的一大宗传统民间木版画,即便以当代的审美观来观察审视,仍具有光彩夺目的继力。它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需求、向往和当时的社会风俗,有着超前成熟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民间木版画中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之一。下一篇:东昌葫芦雕刻

龙凤双腿

  龙凤双腿是中国菜系鲁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龙凤双腿以鸡胸脯肉为主要材料。系高档宴会中的一款名菜。   【菜名】龙凤双腿 【所属菜系】 鲁菜  【特点】 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口味鲜美,状如鸡腿,系高档宴会中的一款名菜。   制作材料     主料:鸡胸脯肉250克、对虾250克、猪网油400克。 辅料:大葱100克、鸡蛋100克、淀粉(玉米)50克、鸡骨架150克。  调料:黄酒30克、胡椒粉5克、盐6克、辣酱油100克、香油60克、花生油50克各适量。   制作工艺     1. 将鸡脯肉剔去筋膜,洗净,片成薄片; 鸡胸脯肉   2. 对虾肉顶刀片成厚的片,放入碗内;  3. 淀粉(50克)放入碗内加水调出湿淀粉(100克)备用;  4. 取另一碗,磕入鸡蛋、湿淀粉搅匀成馅,再取一空碗,磕入鸡蛋1只,加剩余湿淀粉调成鸡蛋糊;  5. 将猪网油洗净,切成10张各长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片;  6. 取一张猪网油片铺在案板上,取1/10的馅放在网油片角上,再将网油片四周抹上鸡蛋糊,取鸡腿骨1根,放在网油片的一边,使馅包住鸡腿骨,然后用网油把馅和鸡腿骨包好,似鸡腿形状,摆在盘子内,入笼旺火蒸透取出,逐个放入另一盘内稍晾;  7. 炒锅内放花生油,置中火上烧至六成热时,手提鸡腿骨,把蒸好的鸡腿蘸匀鸡蛋糊逐个放入油内;  8. 炸至金黄色捞出控净油,整齐地摆入盘内即成,带辣酱油佐食。下一篇:聊城铁公鸡

聊城毛笔

  聊城毛笔制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中叶境内有制笔工人1000余。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进京会试,即选用聊城上等毛笔。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神光钟暎”匾额,足见聊城毛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聊城所产毛笔有200余种,大小不一。按规格区分有毫长最大的“抓笔”,可写3尺大字;也有可写豆粒状小字的蝇头小楷笔。按制作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等。聊城毛笔,除少数纯羊毫楷笔外,基本上都是沿用三国时期“韦诞法”制作,经过72道工序,方为成品。其特点是外型美观、刚柔相济、吸墨性强、经久耐用,具有精品毛笔所特有的“尖、齐、圆、健”4德,是书画之佳品。1955年曾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名。不仅畅销国内,而且曾5次经青岛、上海、广州等口岸销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书法家舒同、杨萱庭都曾用聊城毛笔写了不少佳作。下一篇:东昌鲁西黄牛

朗庄面塑

  相传面塑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群雄割据,战火四起,遍地狼烟。尤其野狼经常 朗庄面

聊城玉皇李

  【玉皇李】主要分布在聊城市西部郑家乡一带,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历史。据传:清朝初年,郑家乡小屯村有个叫刘传魁的贡生,曾把该种李子进贡给皇帝,故得名为“玉皇李”。   玉皇李以桃或杏作砧木嫁接李子苗而成。树形开张,树体矮小紧凑,适于密植。玉皇李适应性强,抗干旱耐瘠薄,抗病虫耐风沙,抗盐碱耐春寒。郑家乡一带属沙质土,一般没有浇水条件,但玉皇李仍能正常结果。玉皇李自花授粉力强,成果容易,幼树生长快,寿命长。用杏树作砧木的寿命可达60~80年;结果早,5年即进入盛花期;单株产175~200公斤,产量稳定。   玉皇李果实近圆球形,平均单果重62克,最大可达85.7克。外观艳美,果皮呈金黄色,肉质细腻核小,可食率高达95.6%。玉皇李汁液多,香气浓,鲜食品质极优,制作罐头、果脯,质量亦佳。目前全市种植400余亩,1987年年产10万公斤。   下一篇:朗庄面塑

沙镇呱嗒

  沙镇呱嗒,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个头很大,有肉馅和鸡蛋馅,香酥可口,价格实惠.制作技术精巧,味道鲜美。其馅料有肉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包制时,先用烫面和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馅料,两端捏实,轧成椭圆饼型,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可口,加之有馅有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胃口自由选择肉馅或蛋馅,备受普通百姓的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搭配小米粥、吊炉烧饼可谓丰盛早餐。   关于呱嗒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呱嗒形似艺人说快板的道具“呱嗒板”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取名叫呱嗒是因为将其吃在嘴里,会发出“呱嗒”的声音;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制作呱嗒的时候,制作工人把面团制作成呱嗒型时,擀面杖与面团在案板上结合,会发出“呱嗒呱嗒”的拟声声音,尤其是制作完毕最后一下的响声最大,也最为清脆,顾名曰“呱嗒”。   众多呱嗒中,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而沙镇呱嗒又以“杨家呱嗒”最为有名。沙镇东街的杨氏家族,从山西老家带来祖传煎肉饼的绝活,郑板桥到范县做县官时经过沙镇,便前去亲眼看看。郑板桥正对着一个生肉饼专心致志地看时,被身后的人撞了一下,他的一只手正好把一个生肉饼压扁了。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把这个被压扁的肉饼煎熟吃了,顿感味道特别,照此又煎了几个,照样很香。后来,主人根据当时郑板桥压生饼的声音和形状,取名为呱嗒。   历经200多年的传承,连杨氏家族的传人们目前也无法断定,他们的先人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取了“呱嗒”这个名字。近几年,呱嗒走出乡土,流传到了各地。很多在外上学的学生,离开聊城时,通常都会带上几个呱嗒送人,有的被带到深圳、香港、澳门,还有的被带到了新加坡。有到沙镇不吃呱嗒,等于到泰山没看日出一说。很多来聊出差、旅游的,都慕名前来吃呱嗒。下一篇:孟家包子

潘氏酥枣

  酥枣是东昌传统名吃,由一位浙江潘姓老艺人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潘家最早是道光年间从浙江迁徙到聊城的,在老城里报本堂落户,由于聊城盛产枣,就摸索出了生产酥枣的手艺,但是酥枣主要是给达官贵人吃(小老百姓在当时吃不起)。潘家最早是给海源阁的创始人杨以增家族做酥枣贡品,经过几代的传承,这门手艺保存到了现在,一直是手工制作。

堠堌熏鸡

  堠堌熏鸡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传承传统宫廷美食技艺,选用上等健康本地鸡,二十多种天然香辛料调味制作。堠堌熏鸡色泽红亮,油光鉴人,入口酥香软烂,细品回味悠长,是聚餐访友的最佳酒肴。传承人陈玉灿创建聊城市东昌府区灿云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2014年12月“堠堌熏鸡”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商品十佳品牌(土特产类)和山东省旅游服务名牌。下一篇:东昌葫芦

孟家包子

  孟家包子,聊城传统名吃。又名灌汤包,为祖传手艺。由聊城孟继海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制。以面粉、带骨生猪肉为主料,小磨香油、葱、生姜、大料面、酱油、甜酱、冻子等为调料。分为制馅、煮冻、和面、成型等四步操作。熟后表面光滑柔软,不渗汤,皮薄馅鲜,汁多味香。汤汁入口,醇香四溢,香而不腻。到聊旅客多慕名上门品尝。

八批馃子

  八批馃子是一种两端相连、椭圆型油炸的小食品,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条,两端相连,为椭圆型,故名“八批馃子”。八批馃子颜色金黄,质地酥脆,落地即碎,碎不可拾,储存期长,是聊城美味早点。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大街知味轩小吃   价格:1.2元/份下一篇:郭氏米酒

聊城铁公鸡

  1935年的一天,老舍先生在青岛与肖涤非教授下馆子小酌。肖教授带去一只聊城熏鸡,当下酒菜。老舍品尝后,称赞道:“别有风味,生平未曾尝过。”当得知这种聊城特产尚未命名时,老舍便说:“这鸡的皮色黑里泛紫,还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不是挺像戏里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吗?干脆就叫‘铁公鸡’。”此事传开后,聊城的熏鸡也就这样得了个“铁公鸡”的名儿。     抗战期间,这种熏鸡基本失传,解放后才逐步得到恢复,而今人们可以品尝到香而不腻、别有风味的铁公鸡了。   下一篇:聊城毛笔

聊城吊炉烧饼

  聊城吊炉烧饼选用精细面粉,将发面和死面按比例兑好,揉成长条,经过搓瓤、抹油、捏褶后卷起,再用死面做饼皮包起来,搓制成马蹄状,蘸上糖稀,芝麻,放在特制的吊炉隔火烤制。那吊炉上下两层,上层用劈柴火,下层用木炭火,吊炉用杠杆原理,可升可降,便于操作。制作的烧饼焦而不糊,外皮酥脆香甜,内里厚实筋道,再加上金黄的颜色,马蹄的造型,将平常的百姓小吃,营造出了别致的情趣。下一篇:八批馃子

东昌府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古楼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柳园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新区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湖西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道口铺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阎寺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凤凰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北城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东城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蒋官屯街道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侯营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沙镇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堂邑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梁水镇 雕刻葫芦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孟家包子 堠堌熏鸡
斗虎屯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郑家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张炉集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于集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许营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朱老庄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顾官屯镇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广平乡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韩集乡 许营西瓜 魏氏熏鸡 东昌泥塑 茌平黑陶 东昌府木版年画 武大郎烧饼 龙凤双腿 聊城毛笔 朗庄面塑 聊城玉皇李 沙镇呱嗒 潘氏酥枣 堠堌熏鸡 聊城铁公鸡 八批馃子

东昌府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