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聊城 >> 高唐县 >> 杨屯镇

杨屯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清平镇生态旅游区

清平镇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高唐县清平镇生态古城旅游景区包括古城旅游区、森林公园两大块。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济南、聊城、德州三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有“千年古镇,生态清平”的美称。境内有山东省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园--省级清平森林公园,这是一处新辟的自然生态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建设了省级清平森林公园游乐场、垂钓园、林中四合院、五栋小木屋、山地自行车赛道、生态农业采摘园及部分游乐设施。清平古城区为原清平县城驻地,始建于宋宣和七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曾先后涌现出了唐朝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哲学家吕才;元朝中书左丞王懋德;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现保存有列入山东名胜古迹大全的迎旭门、金代文庙、王懋德墓石雕群等三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首批旅游下乡示范点,山东省爱国卫生-先进乡镇。新建仿古商住楼360栋,修复了文庙大成殿、透龙壁,新建了泮池、泮桥、杏坛、大成门,东西两庑、24孝像、高唐民俗博物馆、清平诗乐艺术馆、迎旭景观大道,新增旅游景点20余处, 一座“古城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千年古镇风貌已现雏形,成为黄河下流有名的清平古城生态旅游区。  客服电话:0635-12301  地址:聊城市高唐县清平镇北街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泉聚苑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

泉聚苑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远离喧嚣,百鸟鸣唱,千年古树,碧波湖畔,天然温泉,尘世之中寻觅到一种纯净和谐之音符,铺陈出一副世外桃源的长卷,这里就是泉聚苑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

清平生态古城

清平生态古城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高唐县清平镇生态古城旅游景区包括古城旅游区、森林公园两大块。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济南、聊城、德州三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有“千年古镇,生态清平”的美称。境内有山东省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园--省级清平森林公园,这是一处新辟的自然生态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建设了省级清平森林公园游乐场、垂钓园、林中四合院、五栋小木屋、山地自行车赛道、生态农业采摘园及部分游乐设施。   清平古城区为原清平县城驻地,始建于宋宣和七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曾先后涌现出了唐朝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哲学家吕才;元朝中书左丞王懋德;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现保存有列入山东名胜古迹大全的迎旭门、金代文庙、王懋德墓石雕群等三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首批旅游下乡示范点,山东省爱国卫生-先进乡镇。新建仿古商住楼360栋,修复了文庙大成殿、透龙壁,新建了泮池、泮桥、杏坛、大成门,东西两庑、24孝像、高唐民俗博物馆、清平诗乐艺术馆、迎旭景观大道,新增旅游景点20余处, 一座“古城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千年古镇风貌已现雏形,成为黄河下流有名的清平古城生态旅游区。  

双海湖生态书画公园

双海湖生态书画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双海湖生态书画公园建设项目位于高唐县城城区南部,东临官道街、北连鱼丘湖风景区、南接322省道、西依滨湖路。 南岸为生态书画公园区,借助双海湖丰富的水资源,此处将着力打造赛龙舟等水上传统民俗体验区,同时规划建设商业酒店、水上游乐园、儿童游艺园、全国各地美食、温泉洗浴、人工沙滩等休闲区。 北岸则是书画馆群区,在此规划建设中国书画博物馆、李奇茂艺术馆等百家书画名家艺术馆。 植物园区位于双海湖生态书画公园西岸,规划总占地600余亩。植物园以栽培北方树种为主,规划有近千种植物,根据植物不同的生态要求,以植物专类园的形式展示植物造景艺术,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东岸则主要是亲水建筑小品,刻石、石碑和小型公园等。  特色景观:李奇茂美术馆、湿地栈道、龙舟竞渡、河滩拾遗等  公交车信息:县内汽车站乘坐2路公交车即可到达   自驾车指南:县内汽车站开始,进入滨湖北路,行驶1.7公里,进入滨湖南路,行驶1.8公里左转,进入南环路,行驶960米,右转570米到达目的地。

鱼邱湖

鱼邱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鱼邱湖位于高唐县县城内,环抱旧城区,所以又名环城湖、高唐四湖。鱼邱湖为古代掘土筑城而成由东南湖、西南湖、东北湖、西北湖4部分组成,面积1000亩,属华北地区最大的县级城区湖。  湖水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白云飞来芦卷雪,黄叶乱下鸣残蝉”,“桃花浪援解鳞游,紫菱绿荇荷堆船头”是四湖美景的真实写照。代表高唐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和人文景观特色的孙大石书画院、古典名著《水浒传》古迹都座落在东北湖畔,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四湖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和开发建设的价值,四湖已被省、市列为风景和旅游自然保护区。近年来,  高唐县编制了四湖景区详细规划,确定了“两片、三线、五景、八区”的总体布局,并初步进行了开发建设,东北湖已初具规模,建设了湖岸、公园、大型娱乐中心-儿童乐园,发掘再现了《水浒》古迹柴家花园、李逵井,并建设了北湖九孔玉带风景桥。  南湖景区位于高唐县古城区中心位置,为鱼邱湖自然保护区的南半部分,由鼓楼路、官道街、滨湖路、科教路四条城市道路相围合,占地123公顷,其中包含南两湖水面33.5公顷,占总用地的27.2%。南湖规划由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在规划区域的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分别集中设置了四片居住用地,在东南部设置以山丘为主的综合公园绿化用地。  景区中心区域分为长卷如画、南湖鱼歌、湖光0、高唐文萃、历史凝晖、案山晓月六大景观小区。目前,该小区丈量拆迁工作已完成,正在紧张施工建设。南湖景区将修建大觉寺、垂钓中心、博物馆、李苦禅纪念馆、四湖广场等景区。   

山东泉林纸业

山东泉林纸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泉林集团以浆为核心的大型集团化企业,总资产74亿元,年生产机制纸50万吨,精制浆40万吨,有机肥料60万吨。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了国际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造纸业十强企业、山东省政府重点培育的六大浆纸集团和聊城市百亿产业重点规划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山东省环保优秀企业、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造纸业经济效益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孙大石美术馆

  孙大石美术馆坐落于山东高唐风景秀丽的北湖北岸,由高唐县人民政府和孙大石先生合资修建。土地占有面积20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为仿古庭院式建筑风格,美术馆建筑有东、西两院。西院分为北西南展厅、长廊、碑墙、四层六角一览阁等;东院为孙大石先生的居室、画室等。        展品        1995年8月19日和1999年9月22日,孙先生把毕生创作收藏的书画精品及文物、龙腾巨砚、藏书、家俱、居室等无私捐献给高唐县人民政府,并在其美术馆永久陈列展出。作品创作年限跨度大,早于1943年,晚于1995年,作品体裁内容广泛,既有国画、书法用品,又有水彩、布上水墨画、速写等;既有丈二巨幅,又有绳尺小品; 既有画坛巨擘大作,又有异国名家精品。除书画精品外,又有天下第一砚奇观。天下第一砚又名龙腾巨砚,由河北易县石面雕刻厂魏西元、刘全生二人投资设计、刘文彩等五人雕制三年而成。魏刘二人早闻孙先生大名,并被其人品画品所感动,为使巨砚有一合适归宿,他们自愿把该砚奉献于孙大石美术馆,以做永世纪念。该砚重十吨有一,长4.43米,宽2.62米,计雕有八十七条龙,三条大龙象征三个直辖市,二十八条中龙象征二十八个省及自治区,五十六条小龙象征五十六个民族,另雕有黄河、长城、瑞云峻石、苍松笔筒等。整个巨砚象征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团结和伟大,可谓立意深邃,镌刻精细,天下奇观,石雕一绝。该馆既有天下第一砚,又有大小不一,千姿百态的各种石砚。  

琉璃寺战斗纪念馆

琉璃寺战斗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琉璃寺镇战斗纪念馆原为始建于1946年的徐庙烈士陵园,陵园坐北朝南,南北长100米 ,东西宽85米 ,占地约12亩3分。主要由纪念堂、墓地和碑亭组成。陵园院内东部为烈士墓地,墓地南北长39.6米 ,东西宽29米 ,在墓地上东西排列着8排烈士坟墓,墓与墓之间行距6米 ,间距4米,均为土坑竖穴墓。  在墓地北侧约30米处,是烈士纪念堂。面阔五间,长17.6米 ,宽6.94米 。纪念堂内陈列着英雄的光辉事迹和人民群众纪念先烈的图片。  墓地南15米 处为碑楼,碑楼南北长2.45米 ,东西宽2.42米 ,高约3.80米。碑楼为青砖砌筑,攒尖顶,四周有门,绿琉璃瓦覆面。碑楼内立有1946年当时茌平县长徐汉三、区长张光的题字。琉璃寺烈士陵园是我国人民团结抗日的象征之一,也是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琉璃寺烈士陵园是1946年农历5月由茌平七区抗日公所建立,安葬着1939年在抗日战争中捐躯献身的48位烈士。  

高唐文庙

高唐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高唐文庙又称李苦禅少年读书处,位于鱼邱湖西北岸。曾名为启圣祠,又名文昌宫,是过去供奉孔子的地方,也是历代的学堂。始建于元至元年间,明洪武三年(1370)、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乾隆七年(1742)曾多次重修扩建。  主要建筑为大成殿。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5平方米,为歇山式建筑。顶部正脊前后除用黄绿琉璃瓦砌出3个菱形外,其余均为灰瓦。檐下斗拱,均为装饰性的附件,非承担重力的实拱,明显为清代建筑风格。国画大师李苦禅少年时代曾在这里接受最早的艺术启蒙。在大成殿门额上,有启功题写的“李苦禅少年读书处”巨匾,殿里面陈列着李苦禅少年时代读书的桌子和凳子、成名后用过的纸墨笔砚以及部分书画和资料图片。   

柴府

  古建筑群。位于高唐县城内鱼邱湖东北湖畔。据《高唐县志》记载,柴府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后周世宗柴荣之5世孙柴荣皇城私宅,后毁于兵燹匪患。明弘治十四年(1501),驿丞张廷威重建,为高唐的驿馆,称“鱼邱驿馆”。时有正厅和后厅各5间,东厢房7间,东西马房各10间,仪厅3间,鼓楼1座,东有马神庙3间。驿馆有递马60匹,马夫30名,抄牌2名,可见当时驿馆之规模。后嘉庆五年(1800)、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跸于此。  今之柴府是1999年在原址重建的,四面湖水环抱,花园式建筑,前门、中厅、后寝、回廊均为宋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面积为938.48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辟花园,东为柴府。柴府为二进院,步入津池即为主厅,主厅面阔5间,歇山式,灰瓦顶,吻兽相配,宋式彩绘相宜,飞檐排角,古色古香。院东西建有回廊、亭、轩、水池。后院为后寝殿,面阔5间,歇山式,东西厢房各3间。西为单体院落,有角门与东院相通。步入朱红大门,迎面为仿古戏楼,面阔3间,宋代歇山式建筑,两侧耳室各1间。此院是戏剧爱好者活动的场所。   

李逵井

  此井位于原高唐县衙大牢后院,本是一眼无名枯井,后《水浒传》中说到李逵救柴进一节而得名。这还要从李逵大闹高唐州说起。李逵怒杀殷天锡,柴进让他回了梁山,自己却被高唐知州高廉抓进大牢里。梁山英雄便赶来营救柴进。然而,一连数天,却是大败给高廉,李逵和戴宗请来公孙胜,才得以攻下高唐州,但监牢内只有柴家家眷,找不到柴进。后来才知是押狱禁子蔺仁为了保护柴进,将柴进藏到了一个枯井内。蔺仁引梁山将士到了枯井边,大家望见里面黑洞洞的,不知深浅,叫时,下面没有人应。这时,李逵过来,说“等我下去”。  李逵坐筐里下到井底,将气息奄奄的柴进救上去。这时,宋江他们只顾看柴进,忘记了再放筐下井,井内李逵大声呼叫,大家才想起,于是又将李逵从井内拉上来。人们被李逵的这种大义凛然,为救他人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慨所感动,由此一段佳话,当地百姓便亲切地称那口枯井为“李逵井”。  千多年来,此井也是几经埋没,又几次复出。这次是清湖时重新发现。李逵井在柴府南100米处,是用青砖砌成,井深距离水面约6米,下底直径约2米,上口直径1米左右。   

兴国寺古塔

兴国寺古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兴国寺古塔又称菩萨塔。位于高唐县城北17公里梁村街东。始建年代无考  ,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13级(存11级),高37.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周长22.8米,面积33平方米。  塔为仿木楼阁式建筑,外以青砖白灰、内用青砖沙灰砌筑,塔身内部的角檐及踏步、塔门等处施有木筋。平面呈八角形,边长2.85米,对边直径6.85米,总高38.8米,共11层,上设宝顶。塔基占地面积为33平方米。从下至上逐层收分,瘦俏挺拔,其他为单檐,檐部斗拱构件以青砖切割、磨制而成,做工精巧。门洞北开,可攀登。由于塔体瘦俏,攀登方法也较别致。攀登时二、四、六、八级从西门入,分别到其上一级的东门出,三、七和五、九级分别从南门与北门入,十、十一级为上、下、东、西相通的十字通道。上、下进门前从外檐绕行。很多游人攀登过后,也不知道是按什么路线登上与回下的,好像走过一趟迷宫。  在塔的第一层系重檐,檐下设斗拱,北有门洞。二层以上每层4个门洞,塔顶为全葫芦状。全塔共设门22个,每面各铸石佛一尊,盘膝而坐,线条流畅,还有地宫里的3尊,共有佛像25尊。一层为狮子佛,二层为炎肩佛、阿众佛,三层为持法佛、大光佛,四层为最胜音佛、须弥相佛,五层为难阻佛、大明佛,六层为释迦牟尼佛、日月灯佛、大须弥佛,七层为明闻光佛、宝相佛,八层为日生佛、须弥光佛,九层为网明佛、妙音佛,十层为不空成就佛、宝胜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十一层为如须弥山佛、无量精进精佛,地宫为圆通菩萨(四背观音)。  兴国寺塔名为“菩萨塔”,即是说已到了佛的最高境界,而佛家称“大菩萨”中的“大”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这里是指觉醒了的众生;并说见性成佛是至高法门。在此塔的第十、十一层,其通道是上、下、东、西相通的,即寓意,众生悟醒心向光明。  走到这里,仰目而视,塔耸云霄,蔚为壮观;登临塔上,极目远眺,心遥神畅,千顷沃野,尽收眼底。  在塔北10米处有古槐1株,所以这里有“唐槐宋塔”之说。这棵古槐位于原兴国寺之大雄宝殿前,系寺僧所植。槐约十数围,高六丈许,树干苍虬,枝叶畅茂,福荫二亩余。中已空,内生瘿,俗谓之槐胆,旧云,槐非千年不生胆。此槐传发奇闻甚多。1971年夏,遭火焚;次春,余干突发新枝;1998年奇繁幼槐,壮茂茁发。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地之灵气吧。  由于风侵雨蚀、年久失修,塔身破坏严重。1986年对塔基四周进行维修,施工时在距地表下5米处挖出明成化十四年(1478)“敕赐重修兴国寺碑记”碑1通(残)。1999年,省、县分别拨专款对该塔进行全面维修,翌年维修竣工。  这次重修,是继大清乾隆四十三年,历经二百二十二年的又一次修复,再现了古塔当年的盛状。  在清代刻印的高唐州志中,把“宋塔唐槐”做为高唐县的一处名胜古迹记载。兴国寺塔已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杨屯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杨屯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