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古井贡酒 | 古井贡酒属浓香型大曲酒,产于安徽省亳州减店集。此地有一古井,据传是南北朝时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饮之甘甜润喉,有“天下名井”之称。当地人用井水酿酒,效果极佳。明万历年间,被作为名产进贡,一直延至清代都列为“贡品”,遂得名“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颜色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味经久不息”,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蜚声中外。下一篇:豪门贡菊冰茶 |
亳白芍 | 亳州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享有“药都”之誉。它与河南禹州(今禹县)、辉州(今 辉县)、河北祁州(今安国县)并称四大药都,是中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若将此花作倾城,更比牡丹多丰情;若得此花作良药,儿女春容免萧索。”诗中所指小黄城, 就是现在的亳州市。 |
亳菊 | 亳菊产于安徽亳州,阴干入药。花朵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点之一。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如果您不慎得了风热感冒,不妨取亳菊与冰糖代茶饮。夏季还可将亳菊与大米一起煮成粥,可预防中暑。 亳菊花是药用菊科植物,我国药用菊花现有8个产区,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均以药用为主。目前,在诸多产地所产的药用菊花中,被公认为地道药材的为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称亳菊花、滁菊花在药菊中品质最佳;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也称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 经过医药专家20多年对菊花的调查研究证明,亳菊的栽培历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如山东的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祁菊据1936年赵橘黄先生所著的《祁州药志》介绍,也是移自亳菊或怀菊的产地。怀菊形态特征与亳菊完全一致,也有人认为是引自亳州。 种植要领 亳菊品质优良。菊花生长适温在18—21℃,最高32℃,最低 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因 此菊花露天栽培,江淮一带气温十分适宜。另外,菊花为长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长日照下,利于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利于花芽发育,所以菊花要在11月初才能盛开。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产地,以亳菊最靠南,可避免花期霜冻的伤害,所以其品形俱佳。亳菊朵大、色白,能疏风散热,解暑明目,人们常用以做成药枕,以健身避秽。 地域范围 亳菊主要生长在素有“中华药都”之称的安徽省亳州市沿涡河流域,是被《中国药典》收录的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味中药材之一。亳州居安徽省西北部,属黄淮平原,居黄河、淮河两大流域之间,淮河主要支流之一涡河横穿全境。亳菊地域保护范围为: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沿涡河流域共15个乡镇(十八里镇、魏岗镇、古井镇、华佗镇、五马镇、谯东镇、观堂镇、沙土镇、十河镇、双沟镇、赵桥乡、十九里镇、大杨镇、城父镇、义门镇)。地域坐标为:北纬33°35′-34°04′、东经115°32′-116°06′,东到涡阳县义门镇,西到谯城区魏岗镇,南到谯城区双沟镇,北到谯城区古井镇,南北长53公里,东西宽38公里。地域保护面积:1.46万公顷。下一篇:赵集龙须面 |
阿胶养血膏 | 阿胶养血膏 拼音名:Ejiao Yangxue Gao 英文名:书页号:GLQ─253 标准编号:WS-10365(ZD-0365)-2002 【处方】 黄芪45.5g 当归90.9g 党参22.7g 阿胶81.8g 枸杞子22.7g 熟地黄45.5g 白芍45.5g 糖(炼)727g制成 1000g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苦。 【鉴别】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枸杞子对照药材各1g,分别加水40ml,加热煮沸1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阿魏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上述两种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酸(7:3: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立即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枸杞子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个相同的亮蓝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当归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40g,加水40ml,摇匀后,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氨试液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0cm,长20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30(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 F)。 其他 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 F)。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40g,加水40ml,摇匀后,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醚提取液,备用。水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2%氧氧化钠溶液洗涤2次,每次30ml,弃去碱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至中性,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3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每1g含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不得少于3.0μg。 【功能主治】 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用于气血两虚所致老年体衰,阳痿遗精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规格】 每瓶装125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 1.5年。 下一篇:亳菊 |
亳州观堂大蒜 | 大蒜乃百菜之王。观堂大蒜,则可称蒜中之首。 安徽亳州观堂大蒜产于刘集、沙土等沿涡河地段,这里因水土适宜,生长的大蒜属于正宗。 观堂大蒜的独特之处是内在质量,一般蒜种只能“吃”一水,它却能“吃”三水。所谓“吃”三水,指的是将大蒜捣碎,凉水调成蒜汁,馒头蘸而食之。汁干再兑水调之,味道不变。第三次兑水,仍能调成一定的浓度,味道如前。 经过多代栽种繁殖,现在,观堂已发展到万亩的种植规模,蒜苔和大蒜都名扬各地,成了大蒜之乡。每到收获季节,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观堂,公路上的车辆头尾相接,终月余而不息。 下一篇:亳州泡桐 |
亳州苏赵梨 | 苏赵梨产于安徽省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 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 苏赵梨园如今已发展到一千多亩,园林结构可谓“三世同堂”。外围是一把粗的新载梨树,碧叶嫩枝,为青春少女;环村是五十年至百年的壮年梨树,枝叶繁苦茂,挂果累累;村中是那棵三百高龄的古老梨树,粗大的树干被风雨磨得如铁似钢。 苏赵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并多次荣获嘉奖。1957年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下一篇:亳州烟草 |
亳州“穿心红”辣萝卜 | “穿心红”辣萝卜产于安徽省亳州城南三里的“八角点将台”周围一里左右。它的特点是酥脆如梨,甜中含微辣。初开萝卜,竟有一道红线纵穿中心,经线颜色鲜艳,如同血染。 穿心红辣萝卜不仅是一道佳肴,而且是一味良药,具有滋阴、平喘、理气、清热等疗效。亳州民谚云:“吃辣萝卜喝热茶,大夫饿得满街爬。” 穿心红辣萝卜之名清末已传至京城。据说,民国时亳州商会会长蒋逊之的母亲患病,遍请地方名医无效,便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张岚峰出面,从北京请来中国四大名医中的施今墨(该名医乃宫廷御医之高徒,解放后曾任过毛主席健康小组组长),珍金是每日白银百两,车马费、伙食费另计。施今墨为过病开药,药引中却有“八角台穿心红萝卜一只”。由此,可见施今墨知识之渊博,亦可见穿心红萝卜名气之大。下一篇:亳白芍 |
豪门贡菊冰茶 | 豪门贡菊冰茶(系列产品)是亳州人张西军先生创制,专利号为9631316408。冰茶配料为:黄山贡菊、宁夏枸杞、进口胖大海、福建莲子蕊、西洋参片、罗汉果、山楂片、结晶冰糖等。 其功能清心明目、润喉清嗓、美容益智、滋补强身。其冰茶色泽清冽,览之赏心悦目,饮之吹花嚼蕊,呷哈溢香。此冰茶在创制时不惜人力物力,经披阅大量中药古今典籍,参拜名师、专家,经上百次实验。又经科研论证而研制成功。一经投入市场大受专睐,行销全国各地,被视为茶坛上之名员。由于被公认为亳州名产,1986年安徽省亳州全国中医药交易大会列为指定饮品。 系列产品有参杞枣茶、三七花茶、霜雪茶等。 由于此冰茶广受市场欢迎,目前亳州开办的类似茶厂有40多家。 下一篇:晰扬掌 |
亳州烟草 | 烟草最早产于西印度洋群岛,1585年传入英国,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安徽亳州的烟草种植始于清乾隆三年,比福建等沿海地区约晚了一世纪。 四十年代,亳州烟草种植面积近五千亩,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渐叶产区,品种有“花旗烟”、“娥眉俏”、“太平板”、“歪把子”、“老来红”等,今多已失传。 建国后,国家在亳州设置了烟叶购站,隶属中国烟草工叶公司。七十年代,全市种植面积到十二万亩,占阜阳地区总面积的80%以上,成了安徽省的主要产烟区,栽种和管理都实现了规范化。主要品种有“红心一号”“长脖黄”、“老来红”、“白肋烟”、“草新5号”、“襄颖一号”、“许金四号”、“潘元黄”、“红花大金元”等。到了八十年代,面积扩大到二十四万亩。 亳州烟草的特点,叶片大,色泽好,油量高,香味浓。 下一篇:古井贡酒 |
亳州泡桐 | 安徽省亳州的泡桐历史悠久,据考证,商代以前已开始种植。 亳州泡桐的特点是,打成板子光洁、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属于打制家俱上好材料。泡桐树的原木性特硬,宁折而不弯,乃第一流的栋梁之材。亳州泡桐不仅为国人喜爱,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受青睐。近年来,泡桐加工的板材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亳州泡桐的另一大特点是生长快,栽下一棵,三五年即可成材。如今,亳州市林网180万亩,泡桐占三分之二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泡桐达五千多万棵,木材蓄积量一百多万立方。为此,亳州被国家“绿委”和林业部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下一篇:亳州苏赵梨 |
亳州粉皮 | 亳州粉皮为优质绿豆加工传统工艺生产。其特点是柔软如缎,薄如蝉翠,晶莹剔透,亦食亦菜。因其是纯绿豆所做,具有极好的药用保健作用,常食具有抗早衰、抗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有清热解毒之功能。 亳州特色食品,将绿豆、高粱、豌豆、山芋等加工成淀粉(可混合用,也可单独用),调成稀糊,用大锅加水烧开,用器皿取淀粉50克左右,放入特制的铜镟内(形似平底锅),将镟子放入沸水上转动,然后慢慢停止,淀粉糊在镟子内摊成薄薄的一层,然后镟子内放入沸水,迅速捞出放入凉水内,用手慢慢将薄淀粉皮从镟子内扒掉,放在特制的高粱秆或苇子做成的帘子上晾干即可。亳州粉皮筋骨强、色白、入口滑润,可拌凉菜、也可烩、烹、炖、烧,是当地家家必备的日常用菜。亳州粉皮以铜关村生产的名气最大。 在亳州人的餐桌上,有一种本地产的东西最受人喜爱,自家人吃饭时有它,招待外地客人时更要有它。这就是亳州粉皮,是亳州特色食品。制作的方法是将绿豆、高粱、豌豆、山芋等加工成淀粉(可混合用,也可单独用),调成稀糊,用大锅加水烧开,用器皿取淀粉50克左右,放入特制的铜镟内(形似平底锅),将镟子放入沸水上转动,然后慢慢停止,淀粉糊在镟子内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摊成薄薄的一层,然后镟子内放入沸水,迅速捞出放入凉水内,用手慢慢将薄淀粉皮从镟子内扒掉,放在特制的高粱秆或苇子做成的帘子上晾干即可。 亳州粉皮是用上好的米粉制作,一般可做凉拌菜,吃法一:拿一张粉皮放在开水里烫一下捞出,用手撕成小块,加醋、糖、麻油、盐拌一下,放到冰箱里,随时取用,吃的时候再洒上一些香菜,味道酸甜可口,夏天吃非常爽口。吃法二:将粉皮与小鸡一起烧制,久煮不化。吃法三:直接放在火锅里烫着吃。 亳州粉皮筋骨强、色白、入口滑润,可拌凉菜,也可烩、烹、炖、烧,是当地家家必备的日常用菜,也是外地客人来亳州必选的招待菜。亳州的粉皮用料不掺假,入锅久煮不化,尽管外地也有些地方生产粉皮,但难超过这里的质量。 亳州粉皮以铜关村生产的名气最大。因为粉皮为手工制品,多年没有生产规范,于是,亳州市铜关粉皮厂与省质监局合作,制订的粉皮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开始实施。这是国内首个粉皮标准,经过多次组织专家讨论认证,日前该粉皮标准得到认可并开始发布实施。下一篇:亳桐 |
三官核桃 |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三关镇。核桃原产于羌胡,故又名胡桃,因其全身都是宝而倍受世人青睐。三官镇由于地质条件好,1960年国家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场,直属省林业厅。到1962年共育林3.7万亩,1963年省政府决定将其定名为“国营亳县核桃林场”。现在林场面积已达7.4万亩,年产核桃100万公斤。产品过去主要供应军工和航天企业,现远销海外,成了当地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被称为 |
老队长扒鸡 | 老队长,名张士田,家住龙山镇龙北行政村龙西村。解放后就担任生产队长几十年;一生从事扒鸡行业,其主要原料是以本地土鸡,并加入60多味名贵中药材精心加工而成,其色、香、味、形均佳,有皮脆、肉软、味美之特点,远销省内外。现张士田已去世,其外孙朱丰收继承传统扒鸡加工工艺。现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肖像商标。 下一篇:油炸馍 |
亳州牛肉馍 | 亳州独有的清真食品。它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气扑鼻。该馍以牛肉、粉丝和佐料为陷,用上好的面粉做皮,陷皮层层相叠,制成直径为35—40厘米,厚3—5厘米的圆形饼,放在特制的圆形平地锅内,用油炕,边炕边转边翻,约30分钟即可。该馍入口油而不腻,香酥可口,是小吃中的上品。 下一篇:扁豆糕 |
亳丹皮 | 亳州地产药材。亳州是药用牡丹的主产区,丹皮即药牡丹根的皮,秋春季采挖3—5年的牡丹,除去根的表皮和皮肉木质,晾干即可。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