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宣纸 | 关于宣纸的起源在泾县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胡侍的《珍珠船》中说到在唐高宗时,宣州有个修行和尚,为了抄佛经《严华经》,曾奉旨栽培了许多楮树,用以制造宣纸。宣纸的原料是檀树皮。楮树类似檀树,可能是这个和尚或 者作者把檀树误认为楮树了。《新唐书.地理志》载有:唐代“安徽宣州府产宣纸,年年进 献皇帝。”可见,宣纸那时已有名声了。 泾县宣纸以细薄、绵韧、洁白、紧密、墨韵层次清晰、色泽经久不变、不蛀不腐、卷折无损为特点。 下一篇:涌溪火青 |
宣笔 | 安徽著名特产。由泾县宣笔厂生产。宣笔制造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相传秦始皇时,蒙恬将军南伐楚之中山(泾县一带),始以免毫竹管为笔,称“秦笔”;隋开皇九年(809),改宛陵为宣城(今宣州市)后,“秦笔”亦改称为“宣笔”。因泾县旧属宣州(治今宣州市),泾县宣笔亦名“宣笔”。因品质优良,曾被列为“贡品”、“御用笔”。宣笔选料精审,工艺要求严格,主要以免毛、羊毛、狼毛、鸡毛与獾毛为原料,要经过选料、修笔、套装、刻字等工序。宣笔有“装潢雅致、毛纯耐用、刚柔适中、尖圆齐健”的独特风格。其种类较多,有260个品种,其中“古法胎毫”、“玉管宣笔”、“安吴遗训”、“黄山烟雾”、“梦笔生花”等为珍贵名笔。而“古法胎毫”、“梦笔生花”、及“莲蓬斗笔”等品种,别具风格,为国内独一无二,深受书画家好评。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为了取得宣笔,曾向宣州笔工陈氏和诸葛氏写过“求笔贴”。书画家刘海粟赞宣笔为“宣笔纵横,蝉蜕龙变”,同时他还监制“莲蓬斗笔”的生产,造型别致状如莲子,很受文人墨客欢迎。泾县宣笔厂生产的高级书画笔,除供应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书画店和国内20多个省市外,每年还出口10多万支,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及美洲等地。下一篇:宣纸 |
宁国山核桃 | 宁国市山核桃具有粒大壳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商品性佳的特点。 目前全市山核桃面积已达9300公顷,最高年产量3249吨。 而且随着山核桃基地规模扩大,运销、加工业应运而生,初步形成山核桃加工、销售体系,加工产品有椒盐、五香、奶油、多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已形成超亿元的产业。1996年宁国市被授予“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称号。 我国山核桃主要分布于皖浙交界的西天目山脉,属于稀特产品。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以南极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达20个乡镇。 地域范围 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以南极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达20个乡镇,海拔100-700米范围内。高产林多分布于山的中下部300-700米之间。分布区内山势雄伟峻拔,沟壑交错,地形复杂,具有温暖润润、直射光照较弱,散射光照较强,夏天酷暑,冬天严寒,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山区小气候条件。有利于耐阴性树种山核桃的生长发育和果实生长及营养物质的积累。同时,宁国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共济,光温周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完全符合山核桃气候条件的要求。宁国山核桃分布区优越的土壤条件和植被条件,为宁国山核桃的优良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定品质 宁国山核桃桃籽大壳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后,色味香美、果仁清脆可口,具有润肺滋养、益胃养颜、乌须黑发之功效,是宁国的名优特产。 文化典故 据化石资料研究,远在4000万~2500万年前的第3纪渐新世我国华东地区就有山核桃分布。到中新世纪时,山核桃与桦木科、壳斗科一些树种已成为华东地区的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主要组成树种。此后由于遭受第4纪冰川的毁灭,仅在皖浙交界的天目山区保存下来,是古老的孓遗树种之一。作为天目山脉山核桃的主产地,宁国的山核桃久负盛名。早在清嘉靖二十八年间《宁国县志》即有记载:“宁国山多,产山核桃,初生未去皮似桃,故名。”,“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我省宁国是山核桃之乡,每年白露时节是山核桃开竿的日子。 下一篇:宁国竹画 |
涌溪火青 | 涌溪火青茶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清代“扬州八怪”大诗人王士慎,号巢林老人,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认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可知泾县产茶历史久远。关于涌溪火青茶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一时间刘秀才找不到炒制工具,就放入饭锅里用猛火炒揉,制成一种茶叶,形如珍珠,状如雪球,色泽墨绿,白毫显露,坠盘有声。无论杯中水冷水热,一投入茶盅,茶叶立即沉底,无一丝一片漂浮。由于加工时用猛火炒制,刘秀才称之为"火青",又因为沉底迅速,人们又称之为"冷水沉"。后进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盛名于清代。当时涌溪的茶农仿徽州炒青的做法,并参照浙江平水珠茶的特点,创制出具有独特外形和上乘品质的涌溪火青。 产地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据测定,该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尤以涌溪盘坑的云雾爪和石井坑的鹰窝岩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为涌溪火青之极品。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干”。 一、产地特点:“涌溪火青”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 二、茶叶特征: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 三、茶叶制作:采摘“两叶一心,身长八分”的涌溪大柳叶种鲜叶,通过杀青、成形、烘干等十八道工序,历经址几个小时,在-罐锅中制出成品火青。 四、冲泡方法:取少许茶叶放入杯中,冲入约茶杯四分之一容量的开水稍等片刻,将杯中水倒掉,然后再将茶杯冲满,即可饮用。每次放入的茶叶可冲泡5—6次。该茶宜用75—85℃的开水冲泡,切忌用沸腾的开水冲泡,那样将会使它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将受到破坏。 五、保健功能:饮用“涌溪火青”绿茶汗浓味美,具有明目清心,止渴解暑、利尿解毒、提神消腻之功效,对接受化疗的癌症者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六、贮存方法: 1、简袋保存:取无毒无味无隙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装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气,封好袋口,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干燥剂即可。 2、瓷坛保存:用干燥、无味、无裂缝的瓷坛,将茶叶用草纸包好置于坛中,在瓷坛中再放置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一袋干燥剂,用草纸将坛口盖住,每3~4个月换一次木碳或干燥剂。饮用时,可用小筒取出部分,将瓷坛仍旧封好。 3、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 4、热水瓶保存:将茶叶放进干燥无味完好的热水瓶中,在瓶口放小袋干燥剂,把瓶口塞盖紧即可。 涌溪火青 地域范围 涌溪火青产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境内黄田、涌溪、浙溪等12个行政村一带。榔桥镇位于泾县东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5′18″—118°38′18″,北纬30°25′07″—30°37′52″之间。东到汀溪乡桃岭村,南到旌德县云乐乡、三溪镇,西到茂林镇铜山村,北到黄村镇平垣村。涌溪火青茶园面积300公顷,年产量12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1)外在感官特征:涌溪火青风格独特,外形似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隐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微黄,匀齐成朵。下一篇:绿茶制作技艺(涌溪火青) |
宣木瓜 | 木瓜之乡——宣城县 宣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公元420年,宣木瓜就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据考证宣木瓜的栽培历史1600多年,《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为宣木瓜的品质做了很好的诠释。 宣木瓜含多种氨基酸、矿物微量元素、大量维生素C,同时还含有皂苷、黄酮、苹果酸、齐墩果酸、柳叶櫞酸、柠檬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二酸、鞣质等,含有-酶、酚氧化酶、氧化酶,特别富含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齐墩果酸。宣木瓜具有平肝和胃,祛风去湿,活血通络,滋脾益肺等功效,主治风湿麻痹、脚气肿痛、菌痢、霍乱、吐泻、腓肠肌痉挛等症。宣木瓜为我国四大名贵中药材之一。 宣木瓜历史品牌渊源流长,品质独特,在全国各地的木瓜品种中,一枝独秀,极富盛名,被誉为:植物黄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罗汉脐:果长倒卵形,果体密生白点,脐突出,干品皱皮;苹果红:果扁桶形,果熟时向阳面胭脂红色,香浓, 干品皱皮;芝麻点:果倒卵形,果体密生白点,脐略突出,干品皱皮。 (2)内在品质指标:宣木瓜含有十九种氨基酸、十八种矿物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维生素C,同时含有皂甙、黄酮、苹果酸、齐墩果酸、枸橼酸、柠檬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二酸、鞣质等,还含有-酶、酚氧化酶、氧化酶,特别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齐墩果酸。经测算,一克宣木瓜鲜果SOD的含量高达3227国际单位。国家卫生部第一批“药食同源”名单中公布,宣木瓜既是药品,又是食品。 (3)安全要求:宣木瓜应严格按照“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和“宣木瓜造林技术规范(DB34/T284-2002)”,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地域范围 宣木瓜为皱皮木瓜(贴梗海棠),属蔷薇科植物。学名为: 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宣州区系宣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以南、黄山之北,东邻郎溪县,南接宁国市,西滨南陵县,北界当涂县;东北与江苏省高淳县毗邻,西北与芜湖县连境,东南与广德县相界,西南与泾县接壤。宣木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所辖62个镇乡、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8′~119°04′,北纬30°34′~31°04′。 下一篇:水东蜜枣 |
南丰黄酒 | 南丰黄酒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郎川河流域涛城、建平、飞鲤、新发现辖行政区域 《郎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南丰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函》郎政秘〔2016〕78号 安徽省郎溪县企业标准:Q/GNF0003S-2016 《南丰黄酒》 郎溪县古南丰黄酒厂生产的系列黄酒,以糯米、香米、黑糯米为原料,用传统工艺精心酿制而成。酒味醇和,鲜甜爽口。有陈年花雕、加饭酒、保健黄酒等系列。加饭酒又有元红、加饭、善酿、香雪等品种;保健黄酒有迎宾陈酿、乌米贡酒、参芪大补酒、男儿壮等。迎宾陈酿在全国黄酒质量检评中获“优质产品”大奖。下一篇:佛山酥 |
广德毛竹 | 广德毛竹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素有"毛竹之乡"之称;下一篇:明德折扇制作技艺 |
汀溪兰香茶 | “汀溪兰香”名优绿茶产于皖南山区的泾县汀溪,境内崇峦苍翠,溪流潆回,拥有万亩原始森林,属于黄山山脉延伸地带,素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2000多亩野生有机茶园掩映其间,天然的茶树常以山花为友,清泉为邻,云雾为伴,幽谷为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汀溪兰香”优异的天然品质,且精湛的制作工艺堪称茶中一绝,现已成为泾县的名片而倍受世人瞩目。 安徽兰香茶业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经营的“汀溪兰香”茶由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当代茶圣陈椽教授指导研制并命名,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形如绣剪、翠绿显毫、清香似兰、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冲泡一杯兰香四溢,品尝一口唇齿留芳。其产地山清水秀,气候温湿,素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天然的茶树常以山花为友,清泉为邻,云雾为伴,幽谷为家,高山峡谷阻隔了茶园病虫害的传入,使之优质安全。此茶形如绣剪,翠绿显毫,清香高长,滋味鲜爽。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汀溪兰香”优异的天然品质,且精湛的制作工艺堪称茶中一绝,现已成为泾县的名片而倍受世人瞩目。 1979年夏日,敬爱的-同志登黄山途经泾县品尝了泾县名茶后称赞道:“此茶甚好,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以后就喝此茶”。 下一篇:绿环兰香茶 |
绩溪燕笋干 | 绩溪绿笋生长于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县-------绩溪大鄣山境内,这里雨量充沛,温度适宜,植被茂盛等自然条件,有利于绩溪绿笋的生长. 笋干是幼嫩竹笋的干制品,是传统菜肴所必须的高级配料。绩溪绿笋以其独特的美味及其很高的营养价值,为野生无公害食品中之珍品.. 食用方法:用温水浸泡洗净,就可以炒.煮.烧.炖汤. 绩溪燕笋干 地域范围 绩溪县是皖东南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地处黄山与天目山山脉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0'45"—118°55'33",北纬29°57'24"——30°20'17"。东临浙江省临安县,南与安徽歙县接壤,西与黄山市、旌德县交界,北与安徽宁国市毗邻。县境内东西长55.9公里,南北宽42.2公里,总面积1107.87平方公里,合计1661810亩。 绩溪燕笋干生产地域范围为绩溪县辖区内的临溪镇、华阳镇、瀛州乡、伏岭镇、扬溪镇、板桥头乡和金沙镇共七个乡镇。绩溪燕笋干的产笋母竹为燕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分布,特别是近十年来林业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和实施,千家万户,大种燕竹,使燕竹林的面积大幅度上升,据统计,目前全县有燕竹林14.7万亩,年产燕笋干可达28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生产绩溪燕笋的原料母竹为燕竹,禾本科,常绿。采挖季节性强,仅在每年3月25日至4月30日之间的一个多月,它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是有大、小年之分,“小年”的产量仅是“大年”生长量的四分之一,且以年度交替出现。 绩溪燕笋干母竹生长和培植于海拔170-600米之间,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不论土层厚薄、质地砂粘、肥力水平高低,坡度大小均能生长,PH值要求以中性偏酸为宜。 (一)外在感官特征:绩溪燕笋干由于是野生加人工栽培和管理的产物,其成品呈不规则条形,色泽淡黄色;长度约为20cm左右,手触干燥,嗅之清香,基部无“老节”。水发后肉质脆嫩厚实,其味鲜美;感官应符合Q/JYS11-2009标准要求。 (二)内在品质指标:绩溪燕笋干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亦无农药、化学污染之虞,是现代都市和人们追求天然食品的最佳选择。竹笋之一的燕笋同样存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千金要方》记载:“竹笋,味甘,微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其理化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三)安全要求:绩溪燕笋干生产加工过程执行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不使用化肥、农药和各种生物制剂,加工需用的食用盐,在国家控制的盐业公司购买,食用盐投放符合规范要求,执行SCC-FDP食品防护计划,包装物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加强对主料、食用盐的进购、仓储保管、出库使用登记等环节的管理,随时处理不合格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下一篇:绩溪菜糕 |
“金山时雨”名茶 | 金山时雨茶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当地地方群体种茶树新梢的芽、叶为原料,经“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坯→摊凉→做形→摊凉→足火→去碎末”的特定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形似发髻紧结,花香高长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爽”的品质特征,极耐冲泡。 金山时雨原名“金山茗雾”,清邑人章廷炯《金山茗雾》诗渭“异草育地灵,香雾蒙崖野。村女摘春归,社火焙檐下。三沸入芳瓷,缕丝犹篆写”,为1850年绩溪人创于沪的汪裕泰号镇号之宝,1868年定名,1894年汪裕泰号即以“金山时雨”茶入贡,是为贡茶。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属绿茶珍品,条索紧细,微带白毫,汗淳厚, 味芳香、爽口,回味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金黄,耐冲泡,第6次始淡。 (2)内在品质指标:金山时雨是绿茶中的极品。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适中分别为25%和3.5%以上,氨基酸含量为3.2%以上,还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和维生素A、B1、B2、C等。 地域范围 金山时雨茶产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长安镇、扬溪镇、金沙镇、伏岭镇、家朋乡、瀛洲乡、荆州乡等8个乡镇。绩溪位于安徽省东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0′-118°55′,北纬29°57′-30°20′之间。东与浙江省临安县交界,北与宁国县、旌德县相连,东西长59.5千米,南北宽42千米,国土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 茶叶总生产面积1800公顷,总产量850吨。下一篇:花车转阁 |
宁前胡 | 宁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自明朝以来,宁国县所产前胡均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清嘉庆《宁国府志》食货志记载,“土贡,宁国县,原编户部甲乙二库,本色前胡五斤二两”。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宁前胡一枝独秀,颇负盛名。 据《宁国县志》记载,宁国市所产前胡以具有“个大、皮黑、条长、内黄、香味浓”等优点而著称,因产于安徽省宁国市的前胡质量上乘,清代就享有“宁前胡”之称。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宁国生产的前胡就外贸出口港台,历来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和欢迎。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根为不规则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曲,根头部粗大,下部有分枝或其中较小分枝被除去,长3—1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根头部多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茎,上端有密集的环纹,下部有纵沟、纵皱纹及横的白色皮孔。质较柔软,干者坚硬可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白色,韧皮部约占横断面的3/5,散有多数棕黄色的油点,形成层环纹棕色,木质部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辛,以粗壮,支根少,质柔软,断面木质部金黄色,气香浓者为佳。 (2)内在品质指标: 白花前胡甲素(C21H22O7)不得少于0.9%,浸出物不得少于20.0%;水分含量不超过12.0%;杂质含量不得超过1%;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3)安全要求:Pb、Cd 、As、 Hg、Cu含量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的规定,农药残留及微生物限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地域范围 宁前胡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安徽省宁国市云梯乡、仙霞镇、中溪镇、宁墩镇、南极乡、万家乡、梅林镇、霞西镇、竹峰办事处、甲路镇、胡乐镇、方塘乡和青龙乡等13个乡镇现辖区域,北纬30°17′-30°37′、东经118°37′-119°24′之间,海拔高度200—500米。生产规模700公顷,产量800吨。 下一篇:青龙乡:名茶“龙潭翠毫” |
黄花云尖 | 黄花云尖属绿茶类,是试制于1983年的新创名茶,在1985年的全国名茶评比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茶苑中一枝新葩。 黄花云尖茶产于安徽宁国市黄花山一带,产区属黄山余脉东段,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土质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茶树生态环境良好,茶园多分布在300米以上的山坡地。 黄花云尖外形秀丽,色泽绿翠显毫,品质超群,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醇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肥嫩绿亮。黄花云尖茶设特级1等、特级,1级1等、一级。特级1等,鲜叶标准为1叶抱心;特级为1芽1叶初展;1级为1芽2叶初展;1级为1芽2叶。 制茶分摊放、杀青、头烘、二烘、复烘等工序。杀青分生锅、熟锅,生锅完成“杀青”,熟锅结合做形。各次烘焙之间,结合摊凉,足干成品,趁热装筒密封。 下一篇:宁前胡 |
小窖宣酒 | 小窖宣酒 安徽省宣城市区沪渝高速以东,皖赣铁路以西,敬亭山以南,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市区北部(涉及飞彩和澄江两个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行政区域) 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宣城小窖宣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函》,宣区政秘〔2013〕139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875-2013《小窖宣酒》下一篇:琴鱼 |
苏岭山药 | 《泾县志》记载:“苏岭山药”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产自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苏岭村,后传至云岭、茂林等乡镇。嘉庆《泾县志》记载,苏岭山药有千年栽培历史,其食用品质好,肉质白嫩,细腻香甜,汤色清而不混,多食不伤胃,久食不厌。1961年山药种植面积3125亩,单产890斤,是建国后山药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1970年后,种植面积下降到千亩以下,单产提高。1982年种植山药1299亩,单产1965斤,比1961年增长2.2倍。 《泾县农业志》记载:山药种植普及全县各地,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1961年山药种植面积3125亩,单产890斤,是建国后山药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1970年后,种植面积下降到千亩以下,单产提高。1982年种植山药1299亩,单产1965斤,比1961年增长2.2倍。 泾县苏岭山药产自于泾县桃花潭镇苏岭村,该山药肉质紧密白嫩、细腻香甜,汤色清而不混,其食用品质较佳。苏岭山药在泾县已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栽培面积超过13.33 hm2。近年来,随着苏岭山药知名度的扩大,山药销量逐年上升,市场供不应求。 安徽泾县桃花潭原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苏岭山药产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的新民、苏岭、龙潭等20个行政村,分布地域坐标为东经117°58′49.66″~118°17′24.50″,北纬30°24′56.93″~30°40′29.39″范围内,东到黄村镇、丁家桥镇,南到茂林镇,西到太平湖,北到云岭镇。山药常年种植面积为400公顷,年产量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苏岭山药外表弯曲,长60cm~80cm,最长可达100cm,直径0.5cm~2.5cm,表皮土褐色,密布细毛。 (2)内在品质指标:苏岭山药肉极细腻,白里透黄,质坚粉足,久煮不糊,味香、微甜、口感特好,久食不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较高,蛋白质含量≥2.0%,所含氨基酸种类较多,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3)安全要求:严格按照NY5010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组织生产。下一篇:花菇田鸡 |
宁国笋干 | 宁国笋干:主产宁国、渍溪及歙县,以宁国所产的产量、质量居全省之冠。色泽青绿黄亮,香气清馥,滋味鲜嫩。有肉头肥厚呈绿色的咸绿笋;粗壮柔软的明挺;形体细长的小挺、秃挺;以笋的嫩尖精制,身份干燥,色泽清翠,味道鲜美的焙熄等。其中焙熄为笋干中的珍品。 宁国笋干 安徽省宁国市仙霞镇、云梯畬族乡、南极乡、宁墩镇、万家乡、甲路镇、中溪镇、霞西镇、方塘乡、青龙乡、胡乐乡、梅林镇共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宁国笋干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函》,宁政秘〔2013〕128号 宁国市乡味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XWY0008S-2013《宁国笋干》 宁国笋干质量技术要求 一、竹种 淡竹(Phyllostachys mereyi)、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000m以下,土壤类型为黄壤、黄棕壤,土层厚度≥50 cm,pH值5.0至6.5。 三、笋竹林生产管理 1. 竹林结构:竹林立竹密度≤22500株/h㎡,竹龄组成1年生、2年生、3年生比例为1﹕1﹕1。 2. 肥料管理: 施肥量N、P、K 比例为3:1:2,按照30%有效含量配方肥计算,每年需施配方肥1500kg/h㎡。其中雷竹全年分3次施肥。5月至6月为第1次,施肥量占全年的60%。8月至9月为第2次,施肥量占全年的20%。11月至12月为第3次,施肥量占全年的20%。 3.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笋 选择15cm至30cm的健康竹笋,在笋与鞭的连接处掘断采挖。 五、原料笋质量 笋体饱满完整、新鲜、色泽良好、肉厚,无腐烂、无霉变、无异味,笋肉纤维细嫩,无机械损伤。 六、加工工艺 1. 工艺流程:选料→剥壳→蒸煮杀青→分切→漂洗→揉捻烘烤→整形→分选→包装。 2. 加工要点: (1)剥壳:剥除笋壳,削净笋根和笋皮,切除根头,保持笋体完整。 (2)蒸煮杀青:鲜笋应在采挖后12小时内蒸煮杀青。猛火蒸煮1小时至2小时至竹笋煮熟发出笋香味。 (3)漂洗:用流动清水连续漂洗2小时。 (4)揉捻烘烤:洗净笋体“笋渍”,晾干约30分钟,再放入烤房用木炭烘烤。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之间间隔6h,使笋体内外水分平衡。第一段温度应控制在85℃,时间为50分钟;二段温度应控制在75℃,时间为60分钟,其间每15分钟翻动一次;三段温度应控制在70℃,时间为50分钟,其间每15分钟翻动一次。在第二次烘烤之后,焙熄产品需揉捻成型后进行第三次烘烤,青笋和条笋压扁成型后进行第三次烘烤。烘干产品在烘箱中用冷风吹5分钟后方可装袋。 七、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色泽黄绿,具有笋干的特殊香气味,笋身扁平干净。 (1)脱水笋:全笋经分切后制成,分脱水笋尖和脱水笋条,无杂色,无老头,笋长不超过15cm; (2)条笋(秃挺):用笋段制成,组织较嫩,无粗老根头,笋长不超过30cm; (3)青笋(咸笋干):全笋制成,无粗老纤维,无明显粗老根头,笋长≤30cm; (4)焙熄:由笋的嫩尖制成,组织细嫩,笋长≤15cm。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5%,含盐量2%至8%,膳食纤维含量22%至30%,蛋白质含量≥2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下一篇:畲族花边 |
绩溪山核桃 | 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属,为落叶乔木,俗称小胡桃、小核桃。生长在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植被茂盛的山区,由灰岩风化形成的油黄泥土、黑色石灰土、钙质页岩等土壤,这些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好,深厚肥沃微酸性至中性。由于其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故外地多次引种未能成功。主要分布于皖浙边界的天目山区、绩溪、宁国等,属于稀特产品。 山核桃每年白露前后成熟。属纯野生果类,集天地之灵气,真正无任何公害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也是众多中国干果中品味、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其壳亮薄、味香、松脆、鲜美,誉享全国各地。 山核桃为国内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净果仁含油率高达69.8--74%,带壳出油率为28%,比油茶、油桐高出数倍。山核油,清澄透亮,色淡金黄胜似芝麻油,宜浇食,不耐煎熬,香味芬芳,为油中上品。一九五七年的市价为每市斤1元1角左右。据记载,1941年,“农民十之有八用于榨油”,往往一年要备二年的油量。 山核桃作为果品,为时更晚,据传闻,还是本世纪初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有闻者取榨油之山核食之,口感芳香略带苦涩,即投之于盐水之中,再食又觉回潮无香,遂弃之于暖缸之上,数日后,又食,其味竟香脆无比,佐以饮食,更是妙味横生、脍灸人口、嗜之有瘾,欲罢不能,复挑粒大而饱满者,如法炮制,食者称羡。 据科学测定,山核桃除含有丰富的植物油脂外,其果仁的蛋白质含量达18.3%,还有多种维生素,在医药上具有润肠滋补抗衰老的功效。其外果皮烧灰后,含碱率达20~30%,其中碳酸钟含量达60%以上,可供在化工、医药、轻工业使用。 山核桃因其核大、壳薄、质好、香脆可口而著名,有“天下美果”之称。 绩溪山核桃 地域范围 绩溪山核生产地域范围为绩溪县辖区内荆州、家朋和伏岭三个乡镇为主,延伸至金沙镇和板桥头乡。主产区区域位于绩溪县的东部中、低山地带,荆州乡距县城75公里,至黄山国际机场132公里,皖赣线、合—福高铁、北—福高铁、黄—杭高铁均穿绩溪境内而过。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含荆州乡、家朋乡、伏岭、金沙镇、板桥头乡5个乡镇所辖 82 个行政村,其中43 个行政村是山核桃的重点生产区,界定区国土面积 51 万亩,其中采摘期内的山核桃6.18万亩,年总产量为1670吨。本区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18°20'45"—118°55'33",北纬29°57'24"——30°20'17"之间,绩溪山核桃生长地平均海拔600——1000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一)生物学特性:绩溪山核桃为阔叶落叶乔木,胡桃科山核桃属,双子叶被子植物,叶片互生,风媒,每年4月开花,9月采收。绩溪山核桃生长于海拔400-800米的山地,对土壤要求不高,土壤PH值为中性偏酸,对土质和坡度要求的弹性大。该树种一般树高8-12米,最高可达15米。实生树5-7年结果,20-50年为盛果期,50年以后衰老,结籽数量大幅度减少,直至死亡,最高树龄百年左右。 (二)外在感官特征:绩溪山核桃素有“长寿果”之称。绩溪山核桃去蒲后种实淡黄色,圆型略带棱骨,顶部急尖,种实隔膜比例小,壳薄仁满,大小均匀;种实加工熟制后浅褐色或咖啡色、直径1.9-2.4cm,千粒重3350-4760g,绩溪山核桃仁深褐色或淡黄色,具有山核桃特有的香气和滋味,种仁酥脆、出仁率高(一般为46%左右)。富含营养,是一种天然健康的坚果。 (三)内在品质指标:绩溪山核桃富含人体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矿物元素。山核桃仁亚油酸含量达63%,亚麻酸含量达16.4%,蛋白质含量达18.3%。理化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水份≤3%:空壳率≤2%;酸价≤3mg/g;过氧化值≤0.5g/100g;Nacl≤5%;杂质≤5%;Pb≤0.5mg/kg;霉菌≤25cfu/kg;酵母≤25cfu/kg;大肠菌群≤30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砷、铜、细菌总数、黄曲霉毒素B1的指标均执行DB34/352标准;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规定。(四)安全要求:生产过程执行技术规程,不使用农药或使用生物农药。加工过程执行工艺技术流程规范,采购符合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执行SLL-FDP食品防护计划,加强主科和原辅料的进购、仓储、保管、使用登记环节的制度管理。下一篇:绩溪燕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