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遂宁 >> 蓬溪县 >> 赤城镇

赤城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鹫峰寺塔

鹫峰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鹫峰寺塔,全称“鹫峰寺禅院佛顶舍利宝塔”,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位于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白塔街所倚鹫峰山,平面呈四方形,为楼阁式砖石塔。《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有专文记载。  据《蓬溪县志》记载:鹫峰寺塔由南宋蓬溪县彦李氏白琳创修于南宋嘉泰年间。该处原有鹫峰寺,寺肇建早于塔,其中殿堂后因兵灾渐毁,至明正统年间得以重建。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间,寺内戏楼、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陆续迁建,今原址仅存此塔。1962年,鹫峰寺被蓬溪县人民委员会核定为蓬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遂宁市人民政府核定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以“蓬溪白塔”之名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塔座西向东,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总高36米。塔基为四方形,束腰须弥座,高0.85米,边长8.2米。塔身共十三层,底层边长5.7米,向上则逐层内收,尺度巧妙,外形挺拔秀丽。塔身各层均为四柱三间仿木结构外观。一至六层柱头及补间施一斗三升装饰性斗拱,每层二十四朵。第一层各面当心间均设卷拱门,但仅正东门可出入。二层以上每层各边开龛三个,总计144个,既可通光采气,又可嵌供神像。十三级塔檐,均在撩檐枋上棱砌一层砖,其上再叠涩五层,使塔檐厚重深远。塔芯为四方形,塔芯与塔身之间为石阶,可盘旋至顶。各层塔芯均开设佛龛(塑像已毁),佛龛顶也用砖仿制成庙宇藻井形式,小巧精致,龛壁彩绘背光、祥云。塔刹施五级球形葫芦攒尖收结,刹尖为宝瓶形。  鹫峰寺自宋代始建以来,除白塔外,其殿堂楼阁多次毁败,塔则仅有塔檐等有少量局部的损坏,而其主体之完好,无疑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  鹫峰寺塔属典型的楼阁式砖石塔,体态高大,色泽淡雅,仿木作工艺毕尽妙肖,粗犷豪放又尺度合谐。塔座落于鹫峰山阿,前临芝溪,山水映照,高塔入云,其景被誉作“蓬莱一顾”,至今仍是本地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保护范围:东至塔基移动16.2米,及沿蓬溪人民医院现有道路西边线为界,南至塔基以南60米,及以塔正南第一幢建筑北边线往北扩10米为界,西至现塔基以西70米,及现白塔街西段为界,北至现有蓬溪白塔街道道路红线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蓬溪人民医院现有用地东边界,南以蓬溪人民医院外科楼西南方的住宅楼南边线为界,西至蓬溪县林业局北边临街建筑物最西处为界,北至西河街南边线为界。    赤城镇  蓬溪县辖镇,县府驻地。1911年名城厢镇,1950年改名城关镇,1981年更名赤城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蓬溪河左岸。面积89.4平方公里,人口8.3万。318国道(川鄂)经此。辖城东、城北、蓬珠桥、大石桥、城西、城南、福光、屏风、金仙、水磨咀、转水、周家店、长兴、澄水、粉壁、凉风垭、禹城、东良、来龙山、唐家沟、长发店、谭家坝、下店子、姚家坪、天灯埝、瓦店子、天…… 详细++

蓬溪奎阁

蓬溪奎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奎阁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  奎阁,原名鳌峙阁,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位于蓬溪县赤城镇奎阁公园内。奎阁座北朝南,为五重檐八方形穿逗式与抬梁式结合造型的木结构建筑。奎阁由阁基与阁身组成。阁身为正八边形,建筑面积113平方米。阁基为条石砌筑,正八边形,高2.4米,面积188平方米,前后均施垂带式踏道。奎阁总占地面积220平方米,通高约26米。  奎阁由底层立内柱八根,并逐层墩接至五层。底层首立八根檐柱,檐柱和内柱之间置抬梁,抬梁上立柱作为上一层檐柱使用。以上各层均如此结构。第五层则在内柱间穿枋,置承重梁,置刹心木,角梁攒结于刹心木。基余各层均为在檐柱柱端间置老檐檩,檐柱与用作上一层檐柱的柱脚之间置挑枋,挑枋伸出,置檐檩,承接层面。  宝顶由束腰须弥座形刹座和葫芦形刹尖组成。内部各层均设有楼梯。底层柱础、各层撑栱、雀替、角梁端全部为圆雕或浮雕人物、瑞兽、花草。  奎阁的建筑形制独特,雕刻装饰造型丰富,工艺水平极高。  解放前,奎阁作为本地的人文景观,与鳌峙堰溪水交相辉映,“鳌峙流泉”是蓬溪县城最负盛名的八景之一。1962年被蓬溪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遂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蓬溪县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  奎阁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保护范围:以塔基外缘为基线向四周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南、西外延50米,向北外延160米。    信息来源:蓬溪县政府网  赤城镇  蓬溪县辖镇,县府驻地。1911年名城厢镇,1950年改名城关镇,1981年更名赤城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蓬溪河左岸。面积89.4平方公里,人口8.3万。318国道(川鄂)经此。辖城东、城北、蓬珠桥、大石桥、城西、城南、福光、屏风、金仙、水磨咀、转水、周家店、长兴、澄水、粉壁、凉风垭、禹城、东良、来龙山、唐家沟、长发店、谭家坝、下店子、姚家坪、天灯埝、瓦店子、天…… 详细++  信息来源:蓬溪县政府网

蓬溪书法艺术博物馆

  蓬溪书法艺术博物馆位于蓬溪县赤城镇中河街156号文星楼二楼,面积约800平方米。其主要职责是对历代书法作品实施征集、研究和展示,博物馆现有二个展厅,分为历史文物展厅和现代书法厅。历史文物厅陈列蓬溪收藏的何绍基、曾国藩、丰子恺、段虚谷、冯建吾、潘天寿、罗以文等的书法作品102件和绘画作品104件;笔、砚、水洗、水滴、笔架、笔筒、印章等文房用品50余件。现代书法厅陈列蓬溪当代著名国家级书法家曾来德、何开鑫、欧阳福、柏波、张达煜、黄胜凡、陈硕等书法作品及部分现代中国著名书画大家作品500余件。博物馆充分展示了中国书法之乡—蓬溪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成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方式。  地址 蓬溪县赤城镇中河街156号  联系电话 08025-5428737  服务时间 上午9:00-下午5:00  交通线路 从成都上成南高速→蓬溪站下高速→蓬溪县城→1路公交车→奎阁公园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永镇庵

永镇庵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镇庵  年代:清  类别:古建筑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蓬溪县赤城镇二河口村  简介:永镇庵位于赤城镇二河口村,始建于明崇祯九年,清康熙四十九年重建,坐东朝西,呈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前殿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4米,木结构穿斗式粱架,三穿用五柱,单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五间25.2米,进深四间9.8米,通高5米,脊檁题有“大清康熙四十九年”。正殿台基由条石围砌,高0.55米,为木结构抬梁式粱架,十一架梁前后双、单步梁用七柱,单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四间14.8米,进深六间11朱,通高6.9米,阶梯式踏道2级。左右对称厢房,面阔五间34.3米,进深四间9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鹫峰寺

鹫峰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鹫峰寺  年代:明  类别:古建筑  公布时间;1988年6月21日  地址:蓬溪县赤城镇莲珠桥村  简介:鹫峰寺现存鹫峰天和王殿寺。鹫峰寺天王殿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莲珠桥村赤城湖青幽岛上,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138.5平方米。素面台基高1.7米,为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抬梁式粱架,檐下共施斗拱20朵,八架椽屋前后乳袱用三柱,面阔三间15.4米,进深9米,通高8.6米,檐高5.6米,檐柱高4.4米,内柱柱径0.42米,抱鼓式柱础,垂带式踏道12级。具有典型的明代寺庙古建筑风格,是珍贵的实物资料。该殿原系鹫峰寺的建筑,原位于赤城镇白塔街县医院内,八十年代县医院修门诊大楼被搬迁至现址。  鹫峰寺大雄殿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149平方米,原系鹫峰寺的建筑,原址在赤城镇白塔街,该殿建于明正统四年,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布瓦屋顶,面阔三间12.45米,进深三间12米,通高9.6米,檐下施斗拱18朵,为四铺作45度斜拱,单拱偷心造,殿内梁架为四架椽屋前后拱牵用四柱,当心间置井口天花64幅,天花下施斗拱一斗三升承托。该殿荣载《中国建筑史》、《西南建筑图录》、《四川通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牛角沟起义纪念地

牛角沟起义纪念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角沟位于蓬溪县大石镇,1929年6月29日邝继勋将军在发动起义。  在现代历史上,蓬溪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革命老区,其中以1929年6月29日邝继勋将军在蓬溪大石镇牛角沟率部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和四川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为典型事件。  史实  1927年  1927年8月,曾在北京朝阳大学入党的王武林、刘孔庸、蒋瑞琪先后回到蓬溪,传播马列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同年冬天,共产党员刘汉民和进步青年蒋述法(此人后来叛变)从重庆来蓬溪东乡(今任隆片区),打入何政远、冯玉成两个匪部,开展匪运工作。  1928年  1928年8月,共产党员吴而笃经刘汉民介绍,率参加潼南双江镇起义的30余名战士到蓬溪东乡活动。同年,四川省委、军委书记李鸣珂在蓬溪发展党组织。  邝继勋,号吉臣(集成),贵州省思南县人。生于1895年,1912年入川军服役,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代理国民党江防军第七混成旅旅长。1936年6月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通江县,时年38岁。  在大革命失败,特别是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判变革命,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共产党人的-中,邝继勋所指挥的川军第七混成旅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使四川军阀倍感不安,故频施诡计,阴谋消灭邝旅。  1928年冬,邝继勋所率领的第7混成旅,移驻李家玉防区的遂宁、蓬溪边境,旅部驻遂宁永济镇。江防军司令黄隐命令邝旅开回成都“整编”,妄图吃掉旷旅,遭到拒绝。黄隐遂断绝了邝旅的给养。同时,罗泽洲等军阀亦频繁调动部队,阴谋消灭邝旅。面对危急局势,邝继勋和旅党组织连续向省委报告,请求省委批准邝旅发动武装起义。省委批准了邝旅的请求,并派罗世文、邹进贤前往参加领导起义工作。1929年6月初,罗世文、邹进贤赶赴旷旅旅部驻地,同邝继勋等共同研究制订了起义计划。由于时值夏汛,涪江发水,加之遂宁驻防军阀固守防区不易攻取,故决定取道蓬溪,经西充、南部、营山、渠县、大竹向下川东进军,在梁山农民运动配合下,渡过长江,进入鄂西;如不能打过长江,则北上经开江去万源,与王维舟、李家俊的川东游击队汇合,再向西去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开辟川陕根据地。遂成立了前敌委员会,邹进贤任前委书记,罗世文任党代表,邝继勋任总指挥,李伯平任政治委员,王金辂任参谋长,进行起义准备工作,并用最短的时间制作了军旗、臂章、帽徽、大印、标语、口号等。(据牛角沟现年74岁老人张维连转述前辈口碑,旷旅于起义前派驻有三两连兵力在牛角沟,历时近一个月。)  1929年  1929年6月29日下午6时许,邝继勋等根据省委的决定和起义计划,以“打野外”的名义,指挥全旅4000余名官兵开往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召开大会,庄严宣布举行武装起义,同时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大旗,将部队改编为红一师、红二师和先遣师,即刻向蓬溪县城进军。  邝继勋等指挥红军星夜向蓬溪县城挺进。午夜时分,红军到达离蓬溪县城5华里的双星桥,兵分两路攻占县城:一路由川鄂公路(今318国道)直攻南门;另一路沿遂蓬古道,经欢喜垭、白塔寺(鹫峰寺)攻取西门。经过三四小时的激战,原驻防蓬溪县城的李家钰部所属边防军尹克诚骑兵团(不足1000人),死伤20余人,经北门外跪象山向文井方向狼狈逃窜。6月30日凌晨,红军胜利解放了蓬溪县城,摘下了国民党蓬溪县指导委员会的吊牌,捣毁了衙署机关,没收了县衙大印,烧毁了粮册档案,释放了在押人犯,宣布建立“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以“四川省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委派随员刘汉秋(原邝旅旅部副官)为蓬溪县苏维埃政府委员长,并张示布告。  邝继勋、罗世文等带领红军指战员,分别到街头、茶馆、学校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四门张贴“四川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布告,沿街张贴了“工农朋友组织起来暴-动”、“打倒地主财东”、“打倒土豪劣绅”、“杀尽-污吏”、“建立苏维埃政府”等标语。红军纪律严明,无一士兵滋事、扰民、取财。是日,蓬溪县城一片欢腾。  为了进军的需要,红军和县苏维埃政府召集法团士绅,筹集了军饷多元,白布数十疋。7月1日,旷继勋等按原订计划,指挥红军告别了蓬溪县城,向南充、西充、南部方向继续进军。7月4日,解放了南部重镇新政坝(今属仪陇县),宣布建立了“新政县苏维埃政府”。7月6日,红军撤离新政东移,继续向营山、渠县、梁平、大竹方向进军。由于四川军阀刘存厚等调集重兵阻击,红军无法按原计划打过长江,去鄂西与贺龙会师,乃北上向开江、达县、万源方向进发。7月下旬,在达县境内被军阀部队所击溃。  起义失败后  起义失败后,有少数人历尽艰辛去了鄂西,部分党员干部转到地方工作,有的到军阀部队继续从事兵运工作,并成为革命骨干。旷继勋由省委派人护送去上海。  影响  邝继勋率部牛角沟起义,是在中共四川省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一次震惊全川的革命武装行动。当邝继勋在牛角沟宣布举行武装起义,树起红军大旗的时候,省委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川人民发布了《为江防军第七混成旅举行革命兵变的宣言》。四川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历时月余,行经12个县,从川中转战到川东北,行程一千多华里,征战中先后建立了蓬溪和新政两个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府。这次起义,既打破了-的危局,震撼了国民党军军阀统治,又极大地激励了全川人民,对四川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对鄂西根据的开拓,起到了支援与配合作用,在四川播下了革命火种,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题字  1990年4月,徐向前元帅和张爱萍将军分别为蓬溪题写了:“邝继勋牛角沟起义纪念碑”、“蓬溪县苏维埃政府纪念碑”、“邝继勋纪念馆”、“邝继勋牛角沟起义纪念碑”。

赤城湖风景区

  赤城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位于东经105°33′45″至105°45′00″,北纬30°45'00″至30°53′38″之间。赤城湖水库始建于1976年,集雨面积101.4平方公里,正常库容30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745万立方米,有效灌面5.2万亩。有3条干渠和12条支渠,总长140.12千米,贯穿8个乡镇。景区内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呈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16.6℃,最高39.4℃,最低-4.6℃。多年平均降雨量937.5毫米。  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赤城湖是四川省唯一滨临县城的中型水库,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滨邻县城1.5公里,近邻318国道线,相距50公里的南充、遂宁、射洪三个中等城市有着近450万流动人口;景区内近50平方公里范围内乡道水泥路和旅游道路四通八达;与达成铁路蓬溪站和城南高速公路、绵渝高速公路蓬溪出口仅隔15公里,各地游客进入蓬溪交通便利。  景点和旅游线路  赤城湖旅游资源是历史文化沉淀和人与自然友好相容的产物,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宗教场所构成。“平湖茫茫驻溪水,倒影叠叠映蓬山”,山青水秀、葱郁恬静是赤城湖的主要特征,景区内容丰富,有湖水森林、田园风景、餐饮娱乐、住宿购物、道教佛教、历史遗迹等。上世纪90年代是省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年游人量约20万人次,高峰期达1.5万人/日,被誉为“川中明珠小西湖”。2004年赤城湖注册更名为“东方活湖”。库首景区现已形成8个不同的风景模式,日环境容量可接待游客2万人。  1、园林区。由库首的4个小岛开发形成,迎春阁片区,以仿古建筑物迎春阁为中心,映霞桥、步云桥将岛相连,建有至湖心亭的九曲桥和儿童游乐园,是休闲、品茗、钓鱼、赏景的好去处,沿岸配置有不同风格的餐饮娱乐场所。  2、青幽岛。四面环水,松柏荫茵,引进的墨西哥柏树已育种成林。岛上建筑群仿故宫格调建有三殿,一殿是蓬溪县城明代建筑鹫峰寺迁建而成,鹫峰寺曾被载入《中国建设史》;二殿是遂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旷继勋将军生平事迹为内容建成了旷继勋烈士纪念馆和雕塑像;三殿为仿古宫殿建筑物,是岛上最高建筑,登上楼顶,可俯瞰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精美的仿古长廊将三殿连成一片,岛上地形开阔,可举行大型文娱活动,是渡假休闲的好去处。  3、船舫岛。四面环水,岛上建有一艘古船,远远望去,漂浮水面,美不胜收。  4、乌龟岛。四面环山,上有教孝台,以二十四孝之一的孟宗哭竹为题材,建有园林设施和雕像群。  5、农家乐。分布于湖边的莲珠桥村,有铁索桥与青幽岛相连。现已初具规模,在遂宁市内有较大影响,首屈一指。  6、附西农场。有园林景观和近百亩果树基地,种植有特色水果,养殖有珍奇动物,供游人观赏。  7、仿古街。依县城进入湖区的公路建成,长1.5公里,有各类商店、茶室和休闲山庄。  8、水上旅游线路。依水系构成而分为两条,可赏尽湖区自然风光,阅遍古代遗迹,一条乘舟沿洗芝溪而上,有牛头垭自然林景区,其中有三株参天榕树环抱一古石牌,是明清两代西充文井至蓬溪县城的古驿道里程碑,有树木茂盛的白鹤林,上千只白鹤在此繁衍生息;有陡峭的金竹山,远看似一森林屏障;有久负盛名源于晋代的洗芝源石刻;有寺庙香火旺盛的观音岩。第二条沿马桑溪而上经连珠桥,红庙子、金仙寺,一路观赏两岸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可刻竹留念,观赏鹭鸶野鸭戏水飞翔。  周边景点  县城内有建于宋嘉泰四年(1204)的舍利宝塔——白塔;有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的奎阁。县城至赤城湖之间有新建的佛教圣地白塔禅院。赤城湖距享誉国内外的宝梵寺及明代壁画仅15公里;距“川北第一名山”,国家AA级风景区高峰山25公里;距始建于唐贞观12年(638年),重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436年)的常乐寺23公里。  公共基础设施  赤城湖是全国人工湖中唯一用上天然气的水库,景区内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完善。自来水、电力充足,闭路电视可收视30套以上节目,通讯方便,消防、医疗、防洪、防灾等安全设施比较完备。

蓬溪金仙寺

蓬溪金仙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7月,遂宁市文物普查队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四川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周家店村发现一座元代建筑金仙寺,现仅存大殿.建筑特色鲜明,保存的题记数量较多,包含的信息较为丰富。从题记判断,该寺应建造于元泰定四年(1327).是四川省现在仅存的元代十大古建筑之一,是遂宁市境内首次确定的元代现有建筑。与川内其它元代建筑相比,金仙寺显示出诸多川内元素的共性,也显示出其因时因地的建筑特色。   据《蓬溪县志》记载:“蓬溪县城北二十里,有古寺名金仙者,故大伽南也。 ”“金仙寺在城北二十里,有飞轮八角亭,高三寻,周八十围。为层二,上层列诸佛像,下为莲台,内设香龛,其外有台有柱,可环倚二十余人,令健者推之,机发则左旋右磨,乡人甚以为奇。相传元天历二年僧德性所捐制,历四载始就者也。”   金仙寺大殿原面阔三间,进三间,然横纵有殊,盖地形所限,不得已而为之。有台基,高五尺,垂带踏道八级。单檐歇山顶,青瓦素屋面,正脊原有鱼龙吻、宝瓶顶,早废。后增架一进在前。檐下柱头施斗拱十二朵,前后明间、山面前两间各补施一朵,共计十八朵,前繁后简。斗拱颇素,劈木而成,少跳无昂,论者以为于元构常见。翼角递角梁,后尾置转角铺作。又递角梁端头横有一木支撑,以托放虾须及角椽,论者以为蜀地常法也。有题记多处,多言何时何人建造,何地何人捐银捐木云云。  金仙寺与川内其他元代建筑的相同特征, 挑梁采用的满置斗参考了东大寺南大门和大佛殿的前檐插拱,每一跳跳头的垂直线上方都摆满小斗,这才是典型的满置斗。此殿虽然用材很随意,或圆或方或大或小的串枋与蜀柱、立柱之间互相襻拉,体现出很强的架构式思路。   现金仙寺所在村落已经更名为蓬溪县赤城镇的金仙村,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溪高峰山(寺)

蓬溪高峰山(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峰山,又名高凤山,位于蓬溪城北25公里处文井镇高峰村,属文井镇所辖,与射洪、西充二县交界。高峰山海拔高度547米,是蓬溪县境内较高的山峰。山中有寺名为高峰寺(又称广教寺),山腰筑有古寨墙,开有东、西、南、北四门。  据《四川通志》、《蓬溪县志》记载:高峰寺建于初唐,至今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后因兵乱屡废屡兴。到清末约1100年间一直是佛教寺宇,是时有古庙房屋面积100余平方米。清朝末年,有道人名王源清者寓此传道。清光绪24年(1898年)邻县西充缝纫工匠范明清弃艺学法,来高峰寺投拜王源清为师,授道号名范云峰。王源清于1919年仙逝。1932年10月,经国民革命军29军第一路司令李炜如所属西(充)蓬(溪)两县公产清理处提卖此庙产业,由范云峰出资买下。从此,范云峰及其门徒、信众合力经营,对寺庙进行了两次大的培修和扩建。1933年至1939年,由范云峰主持培修山门、三教殿、药王殿、玉皇殿、韦驮殿、宗师殿、罗汉殿、西南客厅、王范碑亭、戏楼、柴房和塑造了全部神像。1939年至1947年,由范云峰的五个门生经手,扩建寮房、丹房、西南客厅和王范碑亭、像亭,使寺庙一新,规模渐增。范云峰及其五个徒弟,同国民党政军要人往来目频繁,据查先后有林森、何应钦、孙科、居正、于右任、戴传贤、陈诚、陈果夫、陈立夫、张群、王陵基、王缵绪、杨森、冯玉祥、邓锡侯、白崇禧、刘湘、刘文辉、田颂尧等30多名国民党军政重要人物向高峰山寺庙书额赠匾。从清末到民国期间,寺庙中陈列有各地名人题署的匾对300多块(幅)。因此,高峰山寺庙成了四川省有较大影响的道教寺庙之一。  解放初,党和政府对高峰山寺庙十分重视。1950年3月25日,川北行署主任-、副主任秦仲方、刘聚奎发布布告严令对高峰山进行保护。与此同时,蓬溪县人民政府也出布告强调必须保护好高峰山寺庙及林木。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起,特别在“文革”破“四旧”期间,高峰山寺庙及文物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部分建筑、雕刻、全部塑像被损坏,木制匾额对联被毁坏或分散移作他用,山上古树大量被伐。尽管如此,由于一直被有关单位轮流使用,高峰山文物古建筑的主体框架一直保持着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基本格局,为以后高峰山(寺)的维修、复建留下了基础。  1985年,蓬溪县文化部门派专人进驻高峰山,行使文物保护和管理职责,并着手文物修缮以及散失文物的清收。1986年,遂宁市人民政府开放高峰山(寺)为道教活动场所。由此至今二十余年,经过各方面的多方努力,高峰山(寺)历经浩劫遗存下来的古建筑已得到完好的培修,部分散失匾额被收回,碑刻文存得到妥善保护,风景林木渐次复苏,新的配套景观已经形成。2003年10月,高峰山被评定为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  高峰山(寺)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5200余平方米,现存文物由主庙、王源清墓及碑亭、范云峰墓及碑亭、寨垣及寨门四大部份组成,另有石碑、匾额三十余块。  主庙占地面积3900多平方米,循山布局,上下二层或三层,由山门、三清殿、老君殿、文昌殿、客堂、寮舍组成。三清殿建于清末,居主庙最高位置,座北朝南,其余各式建筑多建于民国时期,依山取向,密集围绕三清殿,形成楼阁环绕,结构复杂巧妙,间设暗室、暗道、隔壁墙,天桥、楼梯重重叠叠的壮观景像,被世人称为“迷宫”建筑。  王源清墓及碑亭:墓在“文革”中被扰乱。其碑亭为1989年重建,又叫真仙境,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原建于民国。面阔5.4米、进深7.3米、通高10.5米,祀王源清。  范云峰墓及碑亭:建筑面积697平方米。墓在“文革”中被扰乱。其碑亭又叫选仙台,建于民国,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面阔十五间64.3米,进深六间10.5米,通高6.5米,祀范明清。亭内现存多处戏剧人物浮雕构件,另有民国时期水墨水墨仙佛人物壁画23幅,工艺水平均较高。  寨垣及寨门:相传建于宋元时期。位于山腰,按需间次修建,现总长约3公里,最高处约13米左右,形势险要,解放前乡村地方武装常设冬防岗哨于寨上。东、西、南、北设寨门四道,保存情况不一,但无改建现象。高峰山寨垣及寨门是保存较完好的山寨遗址。  匾、对、碑刻:从清末至民国时期,高峰山寺庙中陈列有各地名人题署的匾额300多块。据查民国时先后有林森、何应钦、孙科、居正、于右任、谢无量、丰子恺、张澜、戴季陶、陈诚、陈果夫、陈立夫、张群、王陵基、王缵绪、杨森、冯玉祥、邓锡侯、白崇禧、刘湘、刘文辉、田颂尧等3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向高峰山寺庙书额赠匾。但幸存至今者,仅有三十余块。匾额中“为善最乐”匾系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1867—1943)于民国三十一(1942)年二月十五日所赠;“山中逸士”匾系民国时四川省主席王缵绪于民国二十七(1938)年冬月所赠;“接武重阳”匾系民国时四川省主席邓锡侯于民国三十一(1942)年三月五日所赠;于右任书的“川北胜景”最佳。  风景林木:山中有古柏十余株,其中一株三人围抱,树龄约500余岁。其余柏树香樟等风景树5000多株,各种果树1000余株。  高峰山(寺)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明月关庙

明月关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宇安村,有一座明月关庙,2005年6月被核定公布为蓬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成为四川省级保护文物。   明月关庙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由戏楼、正殿、两侧书楼组成,坐西北朝东南,呈四合院布局。   戏楼: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七架梁前后双、单步梁用七柱,面阔22.3米,进深9.5米,通高8.2米,檐高5.8米,老檐柱高6.3米,柱径0.31米,素面台基高0.4米。   正殿: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七架梁前后双、单步梁用五柱,面阔原为五间,现实存4间15.25米,进深4间10米,通高7.4米。檐高4.1米,老檐柱高4.6米,柱径0.43米,抱鼓式柱顶石,素面台基高0.4米。  正梁题记为“皇清乾隆已卯岁次孟冬月”。   书楼:有左、右两侧书楼。均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二层建筑。左书楼现存建筑为面阔5间17.1米,右书楼现存建筑为面阔7间24米,进深均为3间5米。   明月关庙内保存一块清代记事木匾,匾木质,全长3.59米,全宽1.85米,不含边框长3.21米,宽1.47米。记载的是当时明月场镇的善士在附近买地置办义田和义塚的过程。记叙详尽,是研究清代民间教育、葬俗文化以及金融变革的珍贵资料。

红海生态旅游景区

  该项目位于蓬溪县宝梵镇龙洞湾,是由四川红海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投资打造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时间2012年-2018年,系市重大项目。该项目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彩林园、龙洞古镇、龙洞水乡(含龙洞石城)等三大组成部分,分三期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7亿元人民币,已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现已正式授牌)。2013年,景区所在地的红星水库获得了“四川省十佳人工湖”荣誉称号。从2013年10月26日开园营运至今,红海景区共接待游客近4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7820多万元。目前,公司正计划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规划启动景区二、三期建设。  该项目依托3000多亩彩林和红星水库优异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巴蜀文化”“为核心,汇聚自然之红、革命之红、民俗之红,塑造景区主题特色。自然之红是指3000多亩特色彩林红叶;“龙洞古镇”采取异地集中保护的全新模式,将100余处40000多平米散落在民间、不易保护、濒临毁损的民间古建实行集中保护,合理利用,建成原汁原味的“川中古民居集中保护区”,独具创意,成为亮点。  信息来源:蓬溪县政府网  信息来源:蓬溪县政府网

慧严寺

慧严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慧严寺  时代:明代  地址:四川省蓬溪县金桥乡过军坝村  慧严寺(原名“五鼓庙”),位于蓬溪县金桥乡过军坝村。寺座北朝南,现存大雄殿、左侧厢房等古建筑和大雄殿壁画。  大雄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单檐歇山抬梁式木结构,面阔三间共11.45米,进深三间共10.8米,通高8米,柱径0.4米,素面台基高0.3米。檐下共施斗拱23朵,正面斗拱均为五铺作单抄双下昂,昂尾雕施三卷云。殿内梁架的驼峰、雀替镌有仙草琼花,样式精美且保存完好。大殿东西两壁现存壁画共五幅计17.4平方米,属供养朝觐的尊像画,总赋名《仙、天朝贡》,绘有天王、龙神等仙佛人物二十二位。壁画技法为白地素描淡彩画法。慧严寺壁画是目前遂宁市范围仅存的少量古代壁画之一,其保存完好,尤为珍贵。省文物专家评价为:“慧严寺壁画为明末作品,是民间仙佛画卷的又一风格”。  厢房建筑年代不详,面阔六间22.65米,进深四间5.4米。  2004年1月6日,慧严寺大殿及壁画被遂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慧严寺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保护范围:以大殿台基外缘为基线向四周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赤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赤城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