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 | 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范长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出生于东兴区田家镇赵家坝。1991年,为弘扬长江精神,中宣部专门设立了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项——“范长江新闻奖”。2006年8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批准,同意修复范长江故居并作纪念馆。 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以范长江故居和赵家坝新农村综合体为核心,覆盖周边1.5平方公里,是集“长江文化博览、故居田园风光、果蔬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距内江城区12公里、距成渝高铁内江北站8公里,S426旅游专线实现了城区10分钟直达园区,旅游交通十分便捷。 俯瞰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地形宽阔、迂回起伏,小青龙河穿流而过。旅游园区以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作为核心理念,重点突出长江新闻文化、川南民俗文化、农耕田园文化,旅游游憩价值极高。 ——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从空中俯瞰其外形,如一张半卷的报纸,墙面选用砂岩材料,墙外种植青竹,寓意长江同志孜孜以求的新闻事业和其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陈列馆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馆内展陈分为少年时期、求学之路、西北之行、新型记者、红色报人、科技之光、长江滚滚等7大篇章,展出珍贵文物50余件、图片500余幅、文献资料2100余件、复制场景2个,生动再现了长江同志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 ——二十世纪长江故里社会变迁馆。范长江故居旧宅,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串架镶板结构,小青瓦屋面,为典型的川南民居风貌。其建筑面积约530平方米,由1个序厅和16个陈列展厅组成,分为“乡土情”、“年代秀”两大部分,展示当时社会生活及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其中“乡土情”主题部分复原了长江同志当时的家庭场景并再现了那个时代川南乡村的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诗书耕读、祭祀节庆等;“年代秀”主题则展示了20世纪后期长江故里社会生活巨大、深刻和急骤的变迁历程。 ——长江大课堂。外形似范长江的书架,馆名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题写。大课堂建筑面积约820平方米,馆内主题墙以堆叠的书籍造型为背景,地面是一条绵延的长江水,隐喻长江精神自有后来人。馆内介绍了范长江新闻奖的设立、变革及历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的资料和作品,充分展示了当代新闻工作者对长江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长江新闻林。以“长江形象,新闻科普”为主题,占地约2万平方米,其入口处设立一大型石头景观小品,上面雕刻“范长江新闻林”。新闻林由来自全国20多家主要新闻媒体于2014年3月种植,如今,小树已成华盖,四季长青,郁郁葱葱,在长江家乡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新闻广场。约2000平方米的弧形广场,2013年12月建成投入,是游客聚集的好场所,可同时容纳5000名游客观看文艺演出、娱乐休闲。同时站在广场上,也可以一览荷花池后的范长江故居,视野效果极佳。 ——故居后花园。位于陈列馆后方,占地约18000平方米,配套有1座3A级旅游厕所,花园种植有柳树、香樟、楠木等25种花木,摆放有35组共100吨的景观石,并穿插有3000米的汀字青石板游步道、4个休息亭、2组廊架,为游客休闲游憩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
大千园 | 大千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府之国”四川的东大门,以蔗糖闻名的“甜城”内江,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在灿若星辰的内江才俊中,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以其卓绝的才情而独步画坛、享誉世界,内江也因此以“大千故里”的美名享誉世界。 为纪念这位世界艺术大师,内江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修建了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内江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景区筹建工作。2009年,景区一期工程完工,占地280余亩的“大千园”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大千园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圆顶山,依山就势,吸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拥西林之神韵,抱沱江之风光。树木林立、荷叶密布。亭、台、廊、榭应有尽有。自然与人文的汇聚,历史与印记的重叠。参天的古木,清幽的园路,柔美的轮廓勾勒出一幅醉人的画卷。画卷背后的张大千是世界知名的品牌,协调的建筑衬托出甜城最美的公园。 景区整合了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博物馆、张大千美术馆、张大千故居、西林古寺、鹭澜洞崖墓群、太白楼、西林古渡等景点,是一处以书画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为主题,涵盖了汉、唐、宋、明、清诸多文物古迹的文化旅游景区。 |
内江张大千纪念馆 | 内江张大千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位于内江市东兴区东桐路圆顶山,占地面积20973平方米。东临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林寺,西与内江师范学院、内江一中等院校相邻,南濒甜城湖,与内江大洲广场隔河相望,北俯大千广场和张大千美术馆。地势东高西低,登高南眺,甜城内江尽收眼底。 1986年1月,为纪念世界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内江市政府组织成立了内江市重建《大风堂》筹备委员会;次年3月,张大千纪念馆举行奠基仪式,并于1988年8月破土动工。1992年9月11日中秋佳节,张大千纪念馆正式对外开馆。 2011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展览展示水平,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张大千纪念馆进行硬软件全面改造提升。全面提升后的纪念馆采用独具川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复式四合院布局,共有展厅5个、动态展廊1个,展线长350米,陈列展品205件(套),包括照片、实物、诗笺、书信、画稿、画集、书籍及书画作品,从张大千生平事迹、绘画风格、艺术成就等方面展示了张大千文化魅力和为国家、世界绘画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1992年全面开放至今,张大千纪念馆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余万人次。2009年,张大千纪念馆纳入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免费开放序列;2013年7月,张大千纪念馆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核验收,成功入围国家三级博物馆。 信息来源:市文广新局 信息来源:市文广新局 |
内江西林寺 | 内江西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西林寺位于内江市东兴区沱江岸边的西林山上,始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末焚毁,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民国二十七年(1938)改住比丘尼众30余人,寺庙主体建筑由观音殿、文昌殿和大雄殿三重殿组成,均系翼飞式顶,屋脊刻彩色人物、兽、龙图像,付属建筑现有禅房、祖堂、观堂、精舍楼等,寺内有明代石坊一座,单门两柱,造型古朴。 |
长江森林公园 | 东兴区长江森林公园位于东兴区郭北镇境内的长坝山,公园由长坝山林管所经营管理,是以森林景观、水景为主体的风景游览区。主要人文景观有军训场、天雷击石、神医草冢、古刹遗址、一线天等。面积300公顷,公园距内江城区14公里,成渝公路相连。总体风景资源属佳景等级,是城郊假日休闲、野营胜地。 |
顺河崖墓群 | 顺河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河崖墓群(东兴区) 顺河崖墓群是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宗教文化价值。顺河崖墓群造于东汉,位于顺河镇观音洞村和回龙湾村,分布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要有蛮子山崖墓群、观音洞崖墓群、狮子山崖墓群和后山崖墓群等,总计200多座。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观音村3社村委会,南至顺河到平坦公路内侧,西至观音村3社观音湖东侧,北至观音村3社村民赖理杨柴山地。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范长江纪念馆 | 范长江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范长江纪念馆是现存的范家大院距内江城区 12公里,旧宅有上百年历史,串架镶板结构,小青瓦屋面,是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 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田家乡赵家坝村,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确山被破孩致死。他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人之一;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我国科技战线卓有成就的领导人。 育基地和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基地。范长江先生作为中国新 闻事 业的开拓者、先驱者和新闻巨子,不仅是内江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他的一生 是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我国新闻战线树立了一面旗帜和标杆。2009年10月16日是范长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长江先生的光辉业绩,弘扬“长江精神”,内江市委、市 政府决定以此为契机,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修建范长江纪念馆、建设范长江主题公园、命名范长江学校和场馆、组建范长江新闻学院、征集整理范长江史料、协助拍摄范长江电视纪录片和电影、申办 2009年长江韬奋新闻奖在内江的评奖和颁奖。 |
永福生姜 | 东兴区永福乡是内江市著名的生姜之乡,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清流河贯穿全境,一年四季阳光充足,气候温和,主要地形为浅丘,土壤多为紫色土,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如此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肥沃优质的土壤为永福生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据《内江县志》记载,永福乡自民国以来就有种植生姜的传统,且颇负盛名,被列为全县之特有蔬菜。上世纪60年代,当时清流河及其支流溪沟两岸的生产队,都设立了一个蔬菜组,由种姜经验丰富的姜农组成,选择土质肥沃的沙壤土轮种食用姜,选择下排泥脚深的大泥土轮作种姜。后来,经过姜农的不断创新实践,种姜地域从溪河谷和平坝逐步扩大到稻田。 地域范围 永福生姜产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兴区所辖行政区域的东北部,包括永福乡、杨家镇、苏家乡、石子镇、大治乡、高梁镇、白合镇、双桥乡、新店乡、太安乡、田家镇、柳桥乡等12个乡镇,173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6′22″-105°20′11″,北纬29°36′42″-29°50′34″,保护面积7万亩,年产量17.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永福生姜色泽嫩白无异斑,姜茎细长、分枝多,主茎长20-30cm,宽2cm左右,单株鲜重0.5kg以上。肉质细嫩,纤维少,风味浓香适口,商品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永福生姜粗纤维含量极低(≤0.9%),维生素C≥2.5mg/100g,最高可达7.6mg/100g,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3)安全要求:永福生姜严格按照《四川省内江市永福生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并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
内- | 内-产于四川省的内江市和内江县(现东兴区),以内江市东兴镇一带为中心产区,历史上曾称“东乡猪”。内-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流域,境内河渠纵横,浅丘起伏,海拔400-600米,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17.7℃,年降雨量1043毫米,四季长青。盛产水稻、玉米、甘薯、小麦、豌豆等。农副产品、酿造产品,青绿饲料资源丰富,为养猪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内-体型大体质疏松。头大嘴筒短,额面横纹深陷成沟,额部中隆起成块,耳中等大下垂,体躯宽深,背腰微凹,腹大不拖地,臀宽稍后倾,四肢较粗壮、皮厚,成年猪体测及后腿皮肤有深皱褶,俗称穿“套裤”。被毛全黑,鬃粗长。0粗大6-7对。 地域范围 内-中心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北与资阳市安岳县交界;南与内江市的隆昌县为邻;西与内江市的资中县相连;东与重庆市的大足县交界。地理座标在北纬29度11分至30度40分,东经104度16分至105度26分之间。保护面积1569平方公里。辖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的33个乡镇。现存栏种猪10403头,年出栏15万头。 |
盐煎肉 | “盐煎肉”是川菜家常风味菜肴的代表作,与回锅肉共称为姐妹菜。本品以瓜类制素肉用盐煎肉的烹制方法加工而成,成菜肉片鲜嫩,色泽美观,咸辣适口。 成菜颜色深红-,干香酥嫩,味道鲜美,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此菜在四川家喻户晓,是下酒佐餐的佳肴。 做法 做法一 菜谱配料:猪后腿肉50克,青蒜150克,郫县豆瓣40克,甜酱10克,化猪油75克,酱油10克,料酒15克。 盐煎肉 制作方法:1.将肥瘦相连的肉去皮,切成5厘米长、2.5厘米宽的 薄片,清蒜择洗干净,切盛3厘米长的节;2.锅内油烧至五成热,放入肉片,煸炒至刚熟,烹料酒,下豆瓣酱、豆豉,炒出红色,加酱油、甜酱、青蒜炒匀,青蒜熟时起锅装盘,盐煎肉即成。 烹调技巧:1.豆瓣要炒出红色,肉味才香辣;2.青蒜下锅不宜久炒,要快速起锅,方能保持翠绿色,如无青蒜,可用大葱代替。 菜品特点:色泽红润,滋味浓香,咸鲜中带辣,质地酥软适口。 做法二 菜谱配料:猪腿肉250克,郫县豆瓣20克,青蒜苗50克,永川豆鼓15克,糖盐1克,酱油10克,油75克。 盐煎肉 制作方法:1.青蒜苗去蒂和老叶后洗净,切成短于3厘米长的节,郫县豆瓣剁细,猪肉去皮切成长约5厘米、宽3.5厘米、厚0.15厘米的片;2.炒锅炙好置旺火上,放油烧至六成热,放入肉片略炒后,加入精盐反复炒至出油,放入豆瓣炒至香气已出,油呈红色,再放入豆鼓,酱油,青蒜苗炒断生,待香气四溢时起锅装盘,盐煎肉即成。 烹调技巧:1.炒肉时先用旺火,后用中火炒至表面略带干香滋润即可;2.原料需选择肥瘦相连的部位;3.蒜苗不宜久炒,以断生出香为好。 菜品特点:咸鲜微辣,色泽红亮,香气扑鼻。- 做法三 菜谱配料:素肉初坯450克,郫县豆瓣20克,菜油120克,盐2克,鲜红椒10克,味精2克,青蒜苗40克, 盐煎肉 老姜5克,永川豆豉3克,大蒜5克。制作方法:1.素肉做法:爪类(冬瓜、瓠瓜)500克,米粉6克,鸡蛋2个,面粉10克,豆粉10克,食油150克,盐适量。瓜类削去皮,除去瓤,入蒸笼蒸至成熟,取出晾于水气,用刀切成 6.5 厘米的长方块。将鸡蛋打入碗内,加米粉、面粉、豆粉、适量的盐和水,调匀呈糊状,然后涂敷在整个长方块瓜类上,下油锅(油温掌握在七成热)炸至金黄色即成猪肉;2.素肉初坯切成长10厘米、宽5厘米、厚0.3厘米的片,蒜苗切成寸节,鲜红椒切菱形片,姜蒜切成指甲片;3.炒锅上火烧热,炙好,放油120克,下郫县豆瓣,煸出香味,加入永川豆豉、盐、糖、姜蒜片、素肉片、味精等,翻炒入味,起锅装盘,盐煎肉即成。 温馨提示:此素肉还可作回锅肉、杂烩。若将瓜类切成片,可炸制成门板酥,制作攒丝杂烩。 菜品特点:本品以瓜类制素肉用盐煎肉的烹制方法加工而成,成菜颜色深红,肉片鲜嫩,色泽美观,咸辣适口。 做法四 菜谱配料:猪后腿三刀肉200克,青蒜(或青椒、蒜台)7克,大油65克,酱油、面酱、豆豉、料酒各15克, 盐煎肉 豆瓣酱15克,盐2克,白糖5克,葱25克,味精3克。制作方法:1.将带皮肉切成宽3厘米、长4厘米的薄片,青蒜切成3厘米长的段,葱切成马耳状;2.炒勺烧热注油,油热后下入肉煸炒,待断生时(勿过火)下豆瓣酱、面酱、盐、豆豉炒出味后再下青蒜,并将酱油、白糖、味精、料酒、葱下入后,翻炒几下,盐煎肉便成。 做法五 菜谱配料 素肉初坯..450克 郫县豆瓣...20克 菜油....120克 盐......2克 鲜红椒....10克 味精.....2克 青蒜苗....40克 老姜.....5克 永川豆豉...3克 大蒜.....5克 〔烹制方法〕 1.素肉初坯切成长 10厘米、宽 5厘米、厚 0.3厘米的片。蒜苗切成寸节。鲜红椒切菱形片。姜蒜切成指甲片。 2.炒锅上火烧热,炙好,放油 120克,下郫县豆瓣,煸出香味,加入永川豆豉 特写(20张)、盐、糖、姜蒜片、素肉片、味精等,翻炒入味,起锅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 1.素肉制法:爪类(冬瓜、瓠瓜)500克,米粉 6克,鸡蛋 2个,面粉10克,豆粉 10克,食油 150克,盐适量。瓜类削去皮,除去瓤,入蒸笼蒸至成熟,取出晾于水气,用刀切成 6.5厘米的长方块。将鸡蛋打入碗内,加米粉、面粉、豆粉、适量的盐和水,调匀呈糊状,然后涂敷在整个长方块瓜类上,下油锅(油温掌握在七成热)炸至金黄色即成猪肉。 2.此素肉还可作回锅肉、杂烩。若将瓜类切成片,可炸制成门板酥,制作攒丝杂烩。 〔风味特点〕 “盐煎肉”是川菜家常风味菜肴的代表作,与回锅肉共称为姐妹菜。本品以瓜类制素肉用盐煎肉的烹制方法加工而成,成菜肉片鲜嫩,色泽美观,咸辣适口。 |
田家紫皮大蒜 | 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是中国新闻巨匠范长江的故里,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河流贯穿全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肥沃优质的土壤为田家紫皮大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其具有质脆、味浓等特点。紫皮蒜不仅品质好,而且宜久存,因此被誉为“蒜大王”。 据《田家镇志》记载,当地有种植大蒜的传统,迄今已经有近300年历史。上世纪60年代,田家镇蒜农开始大量种植紫皮大蒜。近年来,田家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02年,田家镇建起了紫皮大蒜复种示范园区,种植面积由几千亩扩大到3万亩,辐射周边的高梁镇、新店乡、太安乡、柳桥乡、同福乡等6个乡镇,年销量2万余吨,紫皮蒜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太安乡、高粱镇、高桥镇、东兴街道、柳桥乡、同福乡、新店乡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东兴椒 | 东兴区的白合天府海椒城,是四川省最大的海椒批发市场,东兴椒以色红、香辣、可口享誉全川及周边省、市。 东兴区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朝天椒,通过40多年发展,全区种植朝天椒近5万亩。东兴椒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内江市东兴区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朝天椒,通过40多年发展,全区种植朝天椒近5万亩,分布在白合镇及周边12个乡镇,以“东兴椒”为品牌的朝天椒年销售量达3万吨,白合镇也因此享有 “四川海椒城”的美誉。 东兴区是远近闻名的海椒生产基地,由于大力扶持,积极引导,广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形成了白合、柳桥、太安等12个乡镇连片海椒产业带,种植海椒5.3万亩,年产韩国小米辣、本地朝天椒、七星椒等优质伏季海椒79500吨,创产值3.98亿元。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东兴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东兴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一)产地范围。 东兴椒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街道办事处、白合镇、高粱镇、大治乡、永福乡、石子镇、苏家乡、杨家镇、新店乡、太安乡、平坦乡、顺河镇、田家镇、柳桥乡、富溪乡、双桥乡、同福乡、郭北镇、椑南乡、中山乡、小河口镇、永东乡、双才镇、椑木镇、三烈乡2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东兴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东兴椒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
鲜藕丝糕 | 鲜藕丝糕,煮点,特点:甜嫩,香脆,爽口。烹制法:煮、搅。原产于四川内江等地,被美食家称之为“小吃中的阳春白雪”,后经成都龙抄手餐厅加以改制成为成都名小吃。 四川内江等地创制的“鲜藕丝糕”,是采用新鲜嫩藕,运用煮、冻的方法精制出的一款甜味小吃。成品呈玫瑰红色,晶莹细嫩,甜润清香,爽口化渣。尤其是夏季食用,清凉沁脾,蠲烦解暑。食用时,若与鲜莲子熬成的羮汤同上,极妙。难怪美食家称之为“小吃中的阳春白雪”。5WW 成都龙抄手餐厅制作的鲜藕丝糕,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不但制作精致,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传统的鲜藕丝一般不加琼脂,但藕粉的用量较大。后来,加入少量琼脂冻结度更好,成品透明度亦增。该餐厅常将鲜藕丝作为高级筵席席点,配银耳或莲子羮汤同上,增添了宴席情趣。受到食客们的赞赏。1990年12月,成都龙抄手餐厅制作的鲜藕丝糕,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优质小吃”;1992年6月又被授予“成都名小吃”的称号。5WW 鲜藕丝糕的制作方法:5WW 藕去节去皮,切成细丝,漂入白矾水中,入锅前捞入开水锅中略煮。5WW 清水锅中放白糖,鸡蛋清加少许清水调散后倒入锅内,用勺推转,待糖泡浮起时捞净,加入少量食用红推匀呈粉红色时,再将藕粉调成清糊倒入锅内,搅至快凝结时倒入藕丝和匀,起锅倒入抹了油的平盘内,晾凉后切成精致小块,装盘即成。5WW 操作要领:藕粉加水适量并调匀调散;晾凉后才能切块。5WW |
板板桥油炸粑 | 板板桥油炸粑,是四川省内江市的著名特色小吃,该品外酥内软,油而不腻,咀嚼有味,口齿生香,据说最初由椑木镇木板桥桥头一小吃店首创,故名。 板板桥油炸粑,四川省内江民间流行的一种小吃。其特色是外酥内软,油而不腻,咀嚼有味,口齿生香。据说此食品最初由椑木镇木板桥桥头一小吃店首创,并大受欢迎,行销至内江城内。人称“板板桥油炸粑”。油炸粑仍然是内江人喜爱的小吃,城区内已有多处店、摊专卖此种食品,热锅热灶,现炸现卖。热吃口味尤佳。YgQ 板板桥油炸粑的制法:YgQ 1、将糯米泡软蒸熟再把糯米饭捏成拳头大的一个个小团,小团包进豆沙。YgQ 2、豆沙以赤豆为主要原料,掺进食盐、花椒粉为佐料。YgQ 3、然后将糯米团压成饼状,投进滚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YgQ |
巴国玉米糕 | 小吃是巴国布衣餐饮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风味浓、口感奇、品种多,信手拈来,皆为佳品。巴国布玉米糕作为新创小点,集中体现了巴国布衣小吃的独特风格。它与北方传统小点窝窝头迥异的是,选用了清香浓郁的嫩玉米粒,经特殊加工后,成品中呈现玉米颗粒。成为一道颇富创意,粗中见细,平中见奇,绿色自然的玉米经典小吃,备受国内外食客称道。上图为日常供应品种,封面造型为高级筵席供应品种。 用料: 嫩玉米、精米粉、精玉米粉、面粉、吉士粉、泡打粉、奶粉、水白糖各适量。 制作程序: 将嫩玉米粒淘洗干净,放入盆内上笼蒸熟,取出后微冷即加入面粉、精米粉、精玉米粉、吉士粉、泡打粉、白糖和匀,稍饧发片刻,用菊花盏装上(或做成象生状),再上笼用旺火蒸制而成。 营养特点: 玉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成分,与其他谷物比较,玉米维生素的含量最高。中医认为,玉米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之功。 |
玫瑰红柿 | 玫瑰红柿,蒸点,特点:色泽金红,皮软糯,馅香甜。烹制法:蒸。此点冷热均可,冷食适于夏季,热食四季均宜。 桃仁去皮炸酥、切成丁,加瓜元丁、蜜玫瑰、化猪油拌成馅。大米吊浆蒸熟后,加熟鸭蛋黄揉成团。aQC 将米团做成每个重15克的剂子,按扁包入馅心,封口向下,顶部插一根细瓜条作为柿蒂,入笼蒸后即成。亦可不蒸冷食。aQC 操作要领:吊浆粉不宜蒸得太肥;如用鲜肉咸馅,可用火腿丝做蒂。 |
四川辣粽 |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