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焦裕禄纪念园 | 焦裕禄纪念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焦裕禄纪念园(原焦裕禄烈士陵园)始建于1966年2月,位于开封市兰考县城北黄河故堤上,2007年7月更名为焦裕禄纪念园。 焦裕禄是山东淄博市人,1962年12月出任中共兰考县委书记。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干部群众向风沙、盐碱、内涝进行顽强斗争,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终年42岁。其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受到广泛称赞,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纪念园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是中轴对称纪念性园林。 纪念碑位于纪念园南部的中心,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碑正面镌刻毛主席手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访贫问苦”、“查三害”,背面为碑记。纪念碑在四周苍松翠的映衬下,显得洁净无暇。 墓碑位于纪念碑北侧墓区最高处,由大理石雕砌而成。碑高2.75米,正面镌刻“焦裕禄烈士之墓”,碑阴为烈士生平简介。墓盖由汉白玉外镶。墓后屏风墙纪念壁上,镶嵌着毛主席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墓区广场2100平方米,平整开阔。墓前两侧树立了两座题词牌,分别刻有董必武、郭沫若撰写的长诗。整个墓区松柏参天,庄严肃穆。 纪念馆位于墓区西侧,为现代化新式建筑,1994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馆正面三层大门正上方镶嵌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为-同志亲笔题写。馆内分序厅、展览厅、贵宾室和放映厅等主要组成部分。序厅正面立焦裕禄半身铜像一尊,像后墙上镶嵌着-同志的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七个大字,金光闪闪。展厅1300平方米。展出内容为五个部分:“青少年时代”、“走上工作岗位”、“干部楷模”、“人民公仆”、“焦裕禄精神常青”。计版面、照片260块,遗物89件,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凡而伟大的光辉一生。馆内珍藏有-、李鹏、-、-、-、刘华清、薄一波、-、-、-、陈云、宋健等中央领导题词。 纪念园自兴建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胡锦涛、-、-、-、宋健、-、-等中央领导亲临纪念园视察,对纪念园的工作和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号召全党、全国在新时期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8:00至18:30 景点位置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裕禄大道88号 焦裕禄 (1922~1964) 焦裕禄(1922.8~1964.5) 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汉族,出生于贫农家庭。因家贫只读四年小学。11岁随乡亲推车运煤挣钱糊口,16岁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贫困的生活,艰苦的劳动,使他从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坚强倔强的性格。 1938年,家乡沦陷,博山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焦裕禄对日军表现出强烈的不满。1941年,家乡大旱,颗粒无收。父亲被官…… 详细++ 焦裕禄 (1922~1964) 焦裕禄(1922.8~1964.5) 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汉族,出生于贫农家庭。因家贫只读四年小学。11岁随乡亲推车运煤挣钱糊口,16岁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贫困的生活,艰苦的劳动,使他从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坚强倔强的性格。 1938年,家乡沦陷,博山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焦裕禄对日军表现出强烈的不满。1941年,家乡大旱,颗粒无收。父亲被官…… 详细++ |
鹿台岗遗址 | 鹿台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鹿台岗遗址位于兰考县东部裴村店乡。鹿台岗遗址地层关系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先商或岳石文化、商文化、春秋时期文化等,而与鹿台岗相距仅数十公里的朱岗、段岗、牛角岗诸遗址地层关系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文化、春秋时期文化等。通过对鹿台岗遗址和朱岗、段岗、牛角岗遗址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它们虽近在咫尺,但是文化面貌却大相径庭。 出土文物 在鹿台岗遗址的文化内涵中,未见二里头文化遗存,确共存有与二里头文化属同时期的岳石文化和先商文化,从而表明今杞县境域应是二里头文化分布的东部边界。相反鹿台岗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岳石文化最西的地点,豫东一带先商文化最西的地点,而位于其西部的朱岗和其西南部的段岗、牛角岗遗址也均未发现岳石文化和先商文化的遗存。 出土文物 这就告诉我们在夏时期,以鹿台岗为界,形成了夏、夷、商三大古族角逐的局面。不过鹿台岗遗址中先商或岳石文化遗存中包含二里头文化的因素,朱岗、段岗、牛角岗等遗址中二里头文化遗存中包含先商和岳石文化的因素,这种相互包含的因素,正是夏时期夏族、商族、东夷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历史写照。 出土文物 鹿台岗遗址文化内涵揭示了先秦时期夏、夷、商三族在杞县的历史演变。一个土岗子如同一部历史书一样,记述了先秦时期夏、夷、商三族在杞县的历史演变。通过对杞县夏商遗址及鹿台岗夏、商、夷三族之考古文化面貌的综合观察,以及遗址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古材料、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对先秦时期夏、夷、商三大古族在今杞县一带乃至整个豫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演变进程作出大致勾勒:仰韶文化时期,豫东地区东部控制在属东夷系统的大汶口文化势力之下,而豫东地区西部则为仰韶文化分布区。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地址:开封市兰考县裴村店乡 |
张良墓 | 张良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良墓是兰考县境内的一处历史遗迹。该墓位于兰考县城西6公里的三义寨乡曹新庄火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 张良祠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襄王和悼惠王之相,有五世相韩之称,为韩国的功勋世家。秦灭韩后张良为报国仇,图谋复韩,结交刺客,曾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狙击秦始皇未中,后投归刘邦,并成为重要谋士。楚汉战争中辅佐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后,-为留侯。汉高祖刘邦誉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塑像 东昏县(兰考县)西南的白云山(高十四丈,土山无石因每早出白云故名)下有黄风洞,是张良隐居的地方。《兰考县志》又载:张良曾谷于此(白云山),死后葬于此。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拓县阎廷臣在张良庙立的石碑记载:汉留侯张良旧茔地20亩,墓东一里有留侯庙,墓长、宽各10步。 张良墓 建国以后,张良墓侧尚存张良庙,有山门3间,大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呈四合院布局。庙内外共有石碑6通,墓区内有柏树209棵,杨树16棵。在文革期间,庙宇被拆除,石碑全被砸。三棵杨树被砍伐做在桌椅。后来拆除庙宇的建筑材料在三义建了一所中学。1978年在修筑陇海铁路复线时又占去墓北边茔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树12棵,今剩有柏树197棵,杨树13棵。据对最大的柏树年轮考察,树龄约有230年左右。现在,为了对张良墓这一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兰考县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对张良墓区的树木设置了保护标识,使整个墓区保护状况良好。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地址:开封市兰考县三义寨乡曹新庄 交通:兰考县乘长途车直达 张良 (前250~前186) 张良(前?—前186),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城父邑(今河南郏县李口乡)人。汉高祖刘邦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时与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战国时期韩国韩昭侯(前362─前333在位)、韩宣惠王(前332—前312在位)、韩襄王(前311—前296在位)的丞相;父亲张平,是韩釐王(前295—前273在…… 详细++ 三义寨乡 三义寨乡位于兰考县城西部,南与杞县毗邻,西与开封县接壤,北临黄河与封丘县隔河相望。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86468亩,人口52699人。三义寨乡通讯发达,交通便利,通信线路覆盖全乡,陇海铁路、310国道横穿全境,县、乡级公路交织成网,距开封市30公里,是连接豫东、鲁西南的必经之地。 三义寨林茂粮丰,物产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条件适合小麦、花生、…… 详细++ 张良 (前250~前186) 张良(前?—前186),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城父邑(今河南郏县李口乡)人。汉高祖刘邦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时与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战国时期韩国韩昭侯(前362─前333在位)、韩宣惠王(前332—前312在位)、韩襄王(前311—前296在位)的丞相;父亲张平,是韩釐王(前295—前273在…… 详细++ 三义寨乡 三义寨乡位于兰考县城西部,南与杞县毗邻,西与开封县接壤,北临黄河与封丘县隔河相望。全乡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86468亩,人口52699人。三义寨乡通讯发达,交通便利,通信线路覆盖全乡,陇海铁路、310国道横穿全境,县、乡级公路交织成网,距开封市30公里,是连接豫东、鲁西南的必经之地。 三义寨林茂粮丰,物产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条件适合小麦、花生、…… 详细++ |
牛牧岗遗址 | 牛牧岗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牧岗遗址位于兰考县西部的双塔乡牛牧岗村北。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12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在已发掘的近400平方米范围内,古代文化堆积较厚,一般达5米以上;延续时间长,时代涵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属于夏代的先商文化,以及商代、春秋、战国、西汉、唐宋至明清;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发现有灰坑、房基、墓葬等遗迹,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瓷器、青铜器、建筑构件等遗物。 古水井 其中龙山文化遗存分布广,遗存最为丰富。少量仰韶文化遗物的发现,反映出距今5000年以前民权一带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部分地点先商文化遗物的出土,说明商族在灭夏前曾经在商丘西部地区活动过。 出土文物 之前,东周、汉代文化遗存在豫东西部地区未曾发现。牛牧岗遗址发现战国、西汉时期的墓葬8座,为竖穴土坑墓或砖室墓,多有随葬品,出土带盖鼎、壶、罐、盒、小壶、杯等陶器以及日光镜、错银带钩等青铜器。 碎瓷器 牛牧岗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于认知豫东地区的古代文化面貌,建立豫东地区古代文化发展序列,研究商族的起源和解决夷、夏、商三族文化交汇问题,探索我国古代华夏民族集团与东夷民族集团的文化面貌、文化界定以及两大集团之间关系,了解豫东地区古代丧葬习俗等,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地址:开封市兰考县双塔乡牛牧岗村 开放时间:全天 |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66年3月在兰考东关机械厂建立临时展览馆,1966年6月临时展馆迁至兰考议价公司,1984年5月14日在焦裕禄纪念园建立焦裕禄同志纪念馆,1994年5月14日在焦裕禄墓西侧新建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纪念馆为现代化新式建筑,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馆正面三层,大门正上方镶嵌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内分序厅、展览厅、贵宾室和放映厅等主要组成部分。序厅正面立焦裕禄半身铜像一尊。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展出内容为五个部分:“神州赤子”、“临危受命”、“执政为民”、“干部楷模”、“今日兰考”。计版面、照片300余幅,遗物90余件,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凡而伟大的光辉一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焦裕禄纪念园的发展十分关心,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焦裕禄纪念园视察并为焦裕禄题词。1994年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参加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新馆落成和铜像揭幕仪式,现馆内存放江泽民、李鹏、-、-、宋任穷、-、刘华清、李岚、-等中央领导题词十多幅。 焦裕禄 (1922~1964) 焦裕禄(1922.8~1964.5) 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汉族,出生于贫农家庭。因家贫只读四年小学。11岁随乡亲推车运煤挣钱糊口,16岁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贫困的生活,艰苦的劳动,使他从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坚强倔强的性格。 1938年,家乡沦陷,博山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焦裕禄对日军表现出强烈的不满。1941年,家乡大旱,颗粒无收。父亲被官…… 详细++ 焦裕禄 (1922~1964) 焦裕禄(1922.8~1964.5) 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汉族,出生于贫农家庭。因家贫只读四年小学。11岁随乡亲推车运煤挣钱糊口,16岁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贫困的生活,艰苦的劳动,使他从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坚强倔强的性格。 1938年,家乡沦陷,博山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焦裕禄对日军表现出强烈的不满。1941年,家乡大旱,颗粒无收。父亲被官…… 详细++ |
黄河湾 | 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黄河兰考段是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大拐弯处,呈“U”字形,因地势险要,素有“豆腐腰”之称。该河段水势凶猛、浪花翻卷,涛声淋满鸟语花香的河滩。站在东岸西望,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情画意立刻展现眼前,令人热情澎湃。该河段的场景十分壮观,为黄河标志性景观之一。毛泽东主席曾于1952年、1958年两次到此视察,并向全国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景区主要包括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宽阔的黄河河道和200多亩适宜垂钓的滩地水面,十余里贯穿绿树田畴、野花飘香、风光优美的黄河大堤,区内滩涂湿地、沙丘沙岗等。景区自然景观千姿百态,风光独特,是开发生态、休闲、度假、水上游乐的绝佳去处。根据东坝头黄河自然景观的特征和周边的区域特征,重点开发以黄河中下游景观为主的黄河标志性景区,展现九曲黄河的胜景。 黄河夕照 1952年,毛主席到东坝头视察黄河,面对滔滔黄河豪情满怀,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昔日的不毛之地已是一片片绿洲,沙丘树林、沙丘果园随处可见。奔腾咆哮的黄河和林茂粮丰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发展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 黄河湾风景区是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规划首期开发景点之一。景区依托黄河纪念亭和东坝头黄河自然景观及九曲黄河最后一弯的区域特征,再现视察黄河的情景,以及兰考历史上黄河洪涝灾害的危害和解放后的治黄成就。 目前,视察黄河纪念亭搬迁工程已落成,纪念亭周围绿化、硬化。其他体现黄河民风民俗的各类服务休憩设施、餐饮、休闲度假和游憩内容正在建设中。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地址:开封市兰考县东坝头乡 交通:兰考县乘旅游专车直达 东坝头乡 东坝头乡位于兰考县的西北部,西、北两面濒临黄河,全乡15个行政 村,28515口人,28605亩耕地,4.5万亩黄河滩区,工业基础较差,是一个 典型的农业乡。 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理论和党的十五大 精神为指针,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强化农业 基础,突出畜牧重点,加快企业发展,实现富民兴乡,再铸坝头辉煌”的发展 …… 详细++ |
焦桐五彩园 |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的办法。1963年焦裕禄同志号召全县人民广植泡桐,并亲手在朱庄村栽下一棵泡桐树,并在树旁留影纪念,兰考人民亲切地称这棵泡桐树为“焦桐”,以寄托对焦裕禄的哀思。“焦桐”现已长成参天大树,高23.7米,胸围3.7米,木材蓄积量10.33立方米。每到春天,数不清的桐花绽放,人站在树下顿感心旷神怡。该树1978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园区历经几次修葺,环境风貌焕然一新。目前,其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一个代表,是人们纪念、缅怀焦裕禄的良好凭借,在兰考乃至全国都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和深远影响。 焦桐五彩园将建成以‘焦桐’为依托,以‘五彩’为基调的主题公园,集兰考历史与现实于一体,再现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的情景;塑造焦裕禄植树像,修建黄河馆、文博院、版画馆、兰考名人苑,打造百桐苑、百花园和百草园,修建“农耕园”、开挖小型景观湖等景观。建设世界政治主体公园,集中展示世界性的政治文化、政治知识,建成集展示、参观、体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基地。“焦桐五彩园”既展现焦裕禄同志当年带领全县人民治理兰考“三害”的战天斗地的场景,又浓缩兰考全县风光风情,集红、黄、绿、古、土五色之大成。 |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 |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位于兰考县城东北40公里宋庄村碑楼内。碑系汉白玉雕刻而成,通高3.25米,碑身高2米,碑额高0.75米,厚0.20米。下有一龟形座,高0.5米,额上雕盘龙。明弘治八年(1495年)立,刘健撰文,李伦篆额,李真、周文书丹。碑文主要记载了明弘治二至八年(1489-1495年)7年间,开封东至山东西南和江苏西北交界处这一段黄河决口及治理的经过。文中对明朝政府先后委派的官吏和治河的方法、兴修的主要工程、动员民工的人数,都有较详细记载。尤其是对弘治六年(1493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大夏、太监李兴、平江伯陈锐3人的治河功绩记载更详。碑文书法圆熟秀丽,耐人玩味,是难得的书法珍品。 |
老君营吴家宅院 | 老君营吴家宅院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大院位于兰考县仪封乡中老君营村,始建于清末,分东、中、西三院,占地3000平方米,西中两院被毁,现存东院基本保存完好。该建筑自南向北留存有二层楼阁式正房,东西厢房,门上砖雕“重门燕喜”,院门为城墙式建筑,下面正中为建在三级台阶之上的大门,墙顶上面有可供人行走的通道、瞭望及防御垛口,墙高约5.5米,厚0.83米,异常坚固。正房是一座二层0硬山卷棚式建筑,面阔三间,建筑在高约2米的砖砌台基上,楼顶是可以瞭望的城垛式墙体,四角耸起砖砌尖角,状似皇冠,正房的墙体厚约0.95米,其坚固程度,建筑风格在古民居中实属罕见。两边的厢房为二层0硬山式坡屋顶建筑。高度比正房稍矮。整个吴家大院的建筑外形气势宏伟,高大宏阔,并且在每座房屋的屋檐上都保存有精美的砖雕,堪称一绝,是豫东地区一座典型的清代富家民居。 吴家大院地处黄河故道,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外墙体现仍残留黄河水浸泡的痕迹,能在原址保存百余年的民俗建筑为数较少,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 时代:清 地址:兰考县仪封乡西老君营村 仪封乡 仪封乡位于兰考县城东12公里处,全乡共有人口42000人,耕地面积近10万亩.辖30个行政村,南邻310国道,与商丘地区接壤,北依省道兰曹公路,与220国道贯通山东.乡级公路四通八达,陇海铁路横穿10余公里,境内有杨庄.内黄两个车站,交通十分便利,程控电话覆盖全乡. 仪封乡是个农业大乡,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小麦面积在5万亩左右,年产优质…… 详细++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