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洛阳锅贴 | 制作工艺:同饺子下锅前的做法大同小异,锅贴之馅,也如饺子馅,可荤可素,可猪羊肉,可海鲜,可野味,尽在人的爱好而已。待包完后,放入已加热的平底锅内(千万记住是无油的锅)油需等到锅贴放入后片刻再滴入,这就是为了让锅贴可以先贴住锅底,待油滴入,锅底滋滋做响,再过几十分钟,热腾腾的锅贴即将出炉。 选用材料:精选面粉,蔬菜(任意),肉类(任意),葱,姜,等 口感指数:★★,滑嫩口感,外脆内软,且皮有脆有绵,馅亦烂亦酥,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竞争对手:珍珠包,一块钱六个的珍珠包,虽及不上锅贴的流动性,但却有极度吸引人的实惠价格。 下一篇:廛河芝麻酱 |
洛绣 | 是洛阳传统的工艺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纻麻布等纺织品为主要原料,在有关药物的配合下,用特殊的技术织成。主要图案包括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山水、园林等。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巧。 下一篇:赵炳炎铜哨 |
华夏澄泥砚 | 澄泥砚产于豫西黄河岸边诸地,以制作工艺独特称著于世, 为中国历史四大名砚之一。与端、歙、洮砚齐名,史称 “三石一陶”。 澄泥砚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 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 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武则天、苏东坡、米芾、 朱元璋均有所钟,并著文记之;乾隆皇帝赞誉:抚如石, 呵生津。其功效可与石砚媲美,此砚中一绝。 澄泥砚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 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 华夏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 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 之中的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无不巧夺天工、 不但保持了史书记载的名贵颜色,而且烧制出古砚从未有 过的花石纹,其纹理天成,美妙多姿,令人叹为观止。 经专家评鉴确认,完全具备古砚“泽若美玉、击若钟磬、 易发墨、不伤笔、冬不冻、夏不枯、写字做画虫不蛀等 特点。 华夏澄泥砚厂的产品皆手工制作,造型优美典雅, 品种繁多,达二十多个系列百余种。无论“龟蛇砚、老牛望月砚、荷塘情趣砚、弥勒砚、寿星砚、牡丹砚、 子母葫芦砚、九九归一砚、生生不息”砚、“三阳开泰”砚、 “扬眉吐气”砚、龙凤呈祥砚......等,皆古朴 凝重、典雅脱俗、形神兼备、步图精道、寓意深远、 雕艺空前。“黄河母亲”砚、““龙马负图”砚、“金龟献书”砚、“龙门大佛”砚、等更将中华文化与制砚艺术融为一体,砚中 名品——枯竹砚,将虫蛀之迹,老裂之痕制作得浑然天成。 华夏澄泥砚是当代集实用、观赏、收藏为一体的高级工艺品, 洛阳市政府将此砚馈赠国务院总理李鹏及中外友人,国家领导人 李德生、布赫、等均有收藏。国画大师潘洁兹、李奇茂(台湾)及 书画名家邵华泽、王绮等皆题词赋诗、著名摄影家徐肖冰、侯波专门为 华夏澄泥砚摄影拍照。北京荣宝斋独家经销。下一篇:洛绣 |
烧烤羊肉串 | 流行指数:★★,隶属烧烤类,所以有吃香的理由!指数较前两年有所下降,因为近两年是“火锅年” 制作工艺:掌握好火候是必胜的关键 选用材料:以羊肉主料,精盐,味精,孜然,麻料,辣椒,芝麻为辅料。 特色传说:考古专家在鲁南临沂市内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石残墓中发现两方刻有烤肉串的画像石,经研究发现这两幅画中所见的人物形象皆汉人,他们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这两幅庖厨图反映出1800年前鲁南民间饮食风俗。所以烤羊肉串源于新疆这个始终不变的定律终于可以打破了! 口感指数:★★☆ 肉质鲜美,香气四溢,口齿留香 竞争对手:涮牛肚,其汤料下的不输烧烤! 风味推荐:洛阳小李村地段,不因搬迁而影响生意。 评语:一元五串的价位,在如今的洛阳是无法想象的,当然,对这种路边小摊的烧烤,媒体的评价基本还是贬大于褒,集中的问题就是卫生差,影响市容等。但是,我相信,一个产物既然存在,而且有这么好的市场,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 下一篇:潘金和烧鸡 |
潘金和烧鸡 | 潘金和烧鸡:洛阳四大名吃之一创立于清代同治年间,在洛阳久享盛名,它与拌生园酱肉、阎记羊肉汤、马蹄街馄饨被誉为洛阳四大名吃。潘金和烧鸡制作精细,味道纯正,皮色黄中透红,肉质外焦里嫩。因其风味独特,经营灵活,因而生意兴隆,曾远销山西,陕西等省,深受顾客欢迎,如今经营潘金和烧鸡的是潘金和的独生子潘栓柱,许多50年代的老顾客品尝后说:风味不减当年。 下一篇:洛阳锅贴 |
廛河芝麻酱 | 廛河春旺食品公司生产的芝麻酱精选本地山区的优质芝麻为原料,采用世代传呈的“石磨法”并结合始于明代洪武年间的“水代法”利用现代先进科技精细提炼而成。有效保护了芝麻中的营养成分,使之在保证了传统小磨芝麻香油的特色上更加绿色,更加天然。 下一篇:廛河春旺牌小磨香油 |
廛河春旺牌小磨香油 | 春旺牌小磨香油,原料选用上等的山区芝麻,并用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天然石材制成的石磨进行研磨。在研磨过程中,不易起热,有效的保护了芝麻中的营养成分。其中富含高钙、高铁、脂溶性维生素A、D、E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30—50%,亚麻酸含量38—50%。产品透明清醇,香气浓郁,口感纯正,有补血,润肤,乌发的功能。是植物油中营养成分含量最高的纯天然健康绿色食品。 下一篇:洛阳剪纸 |
赵炳炎铜哨 | 赵炳炎铜哨,因创始人赵炳炎而得名,是洛阳传统名牌产品,哨长78×17毫米,风道4至6毫米,精选黄铜作原料,优质软木作哨核。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轻吹声音低沉回荡,重吹则宏亮激昂。它是学生上操、军队训练、野外活动的良友,产品远销国内外。下一篇:烧烤羊肉串 |
洛阳牡丹 | 洛阳是著名的牡丹之乡,有许多吟咏赞美牡丹的诗句留传于世,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帝京”的诗句,到了宋代诗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染夜衣”一句更使牡丹获得了“国色天香”的称号。 洛阳牡丹千姿百态,根据颜色、花形、产地、种植等不同特点,可以分成90多个品种,其中以“姚黄”、“魏紫”最是有名。 春日赏牡丹的习俗由来以久,最早始于唐代,赏花时间最长可达20多天。从1982年开始,洛阳市把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定为“牡丹花会”,在赏花的同时还举办丰富多彩的灯展、诗会、影展、书画展等文化娱乐活动,每年花会期间,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盛况空前。下一篇:王麻子剪刀 |
孟津黄河鲤鱼 |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这里所产鲤鱼尾巴浅红、肚皮鲜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泥腥味,营养丰富,滋补健身,为宴席佳肴。 孟津黄河鲤鱼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特产。孟津以东黄河河道开始放宽,河床宽而浅,含沙量少,透明度高,水中富含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盐类,此处的鲤鱼因而味道鲜美。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赋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这恐怕是孟津红烧黄河鲤鱼最好的广告词。 孟津县会盟镇调优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黄河鲤鱼养殖生产,加快黄河鲤鱼产业的发展,打造洛阳最大的万亩无公害黄河鲤鱼养殖基地,计划年产3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 下一篇:孟津梨 |
孟津梨 | 是洛阳名产,栽培历史千余年,自古即为贡品。因它味甜汁多,细脆无渣,形圆色红,故又称为“洛阳金桔”。清代时,孟津梨已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秋落白、马蹄黄等7个品种。现在已增至30多个品种。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孟津梨 申请登记人:孟津县翠绿孟津梨专业合作社 登记证书编号:AGI00293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繁多的梨树品种,其果形、口味、色泽、个头、成熟期、耐贮性各异。以天生伏梨为主栽品种,也是孟津梨的代表品种。 1、天生伏梨:为孟津梨的当家品种,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最大可达300克。外观呈短葫芦形,皮黄绿色,果点小,外观美丽。果肉鲜美,汁多,味甜,石细胞少,质地细脆,落地即酥,被誉为“洛阳金桔”,孟津县因之称为“中国伏梨之乡”。 2、早酥: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00-250克,倒园形,果顶突出,果皮黄绿色,常有纵向棱状突出。果肉细白,质脆多汁,味甜爽口,品质上乘。耐贮藏,8月初成熟。 3、酥梨: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70克,近园柱形,果顶平。果皮金黄色,果点稍大,果肉白色,肉多,味甜,酥脆爽口。8月底成熟,耐贮运。 4、新高梨:果实大,平均单果重300克以上,最大可达500克。果实近园形,果皮黄褐色,经套袋后可转变为浅黄褐色,十分美观。果肉细,质地脆,细胞少,含糖高,香甜可口,风味极上。果实在9月底成熟,耐贮运,为市场热销品种。 内在品质指标:包括独特的风味描述和可量化的理化指标。孟津梨品质佳、酸甜适度,汁多渣少,形色美观,含可溶性固形物12.3%,还原糖9.7%,维生素C7.2%。孟津梨果实供鲜食,肉脆多汁,酸甜可口,风味芳香优美。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孟津梨还有医用价值,可助消化、润肺清心,消痰止咳、退热、解毒疮的功效,还有利尿、润便的作用。孟津梨产品知名度高,除国内销售外,还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因果色金黄、口味鲜美被誉为“洛阳金桔”。 地域范围 孟津梨主要分布在洛阳市孟津县区域,总生产面积5000公顷。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基本地形地貌概括为“三山六陵一分川”, 全县跨东经112°12′—112°49′,北纬34°43′—34°57′,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26.9公里,面积758.7平方公里。境内交通发达,百里黄河上有5座铁路、公路桥和山西、河北、焦作、济源等省市相通;陇海铁路纵贯全境,焦枝铁路在孟津设有3个车站;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连霍高速公路在我县开设有3个上下道口,太澳高速、洛阳西南绕城高速、310国道、207国道、洛常公路等交通干线在境内纵横交叉;国家二类航空口岸洛阳飞机场坐落在我县的麻屯镇。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既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又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撑。孟津梨地域保护范围面积5000公顷,年产量150000吨。下一篇:洛阳正骨(平乐郭氏正骨) |
洛阳唐三彩 | 洛阳唐三彩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唐三彩主要用作陪葬明器,有俑像类和生活器皿类。俑像类主要有人物俑和动物俑。人物俑题材广泛,主要有妇女、文吏俑、武士俑等。唐三彩女俑取材于唐代社会活生生的女性人物,有立俑、坐俑、乐舞俑、乐唱俑、骑马俑、对镜梳妆俑等,着重表现唐代妇女姿态自由、面容丰腴、肌肤细腻、双手纤巧、两足丰柔的形象。文吏俑是唐朝社会文臣的形象,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但“伴君如伴虎”,所以这些人物文静端庄、思绪深沉、气派不凡,虽说衣帽齐整、峨冠博带,仍不能掩饰内心的惶恐。武士俑,是唐王朝武装力量的缩影,多为英俊潇洒的年轻战士,有的站立,有的骑马,拉弓射箭。唐三彩器胡人、乐舞、杂技俑中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唐人生活的多样化,丰富化,可谓千姿百态,色彩纷呈。再现了唐代盛世时中原与边疆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中外频繁交往的情景。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已有300多个品种,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繁荣的社会面貌和精湛的釉陶工艺。洛阳龙门香山出土的三彩高颈瓶,是仿照佛教法器中的净水瓶烧制的,而龙首杯、凤首壶则是仿西亚流行的兽首杯、扁壶制成的。 从近年出土的三彩器物分析,盛唐是唐三彩制作的极盛时期,品种丰富,做工精美,产量巨大;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安史之乱以后,其制作进入尾声,逐渐衰落。唐代三彩釉工艺对宋三彩和清三彩都有影响,在日本曾仿制成所谓“奈良三彩”,朝鲜半岛曾仿制成所谓“新罗三彩”。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出土有三彩碗,今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埃及和苏丹境内都发现有洛阳唐三彩,充分说明了当地人对唐三彩的喜爱,这也是唐代洛阳对外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物证。1976年,在洛阳附近巩义市(唐时为洛州巩县)的小黄冶、大黄冶发现三彩窑址、作坊,经考证,是当时洛阳唐三彩的重要产地。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除少数红陶胎为普通陶土烧制外,多数采用比较纯净的白色高岭土烧制。这种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晾干时不会开裂。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先将高岭土舂捣、洗滤、制胎,再将制好的坯胎放在窑内烧至1100℃左右,然后取出挂彩施釉,再入窑内以900℃左右的氧化焰进行第二次焙烧,就可以生产出绚丽多彩的各种器物。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呈色剂则为种类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浅黄为铁或锑、褐黄为铁、绿为铜、蓝为铜或钴、紫为锰。用得最多的三种颜色是黄、绿、白,还有蓝、赭、紫、黑等。釉中的铅质助溶剂使釉汁在烧制品上流淌,形成丰富瑰丽的变化,所谓三彩实则釉色变化多端,并非只有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是中国唐代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作,它吸纳了中国绘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优点,采用印花、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造型浑厚丰满,工整细腻,线条简朴、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自清光绪年间在洛阳发现首批唐三彩以来,中外古董商争相来洛阳重金购买。为满足当时文物界对唐三彩的需求,洛阳一带出现了仿唐三彩的作坊,开始了仿唐三彩的制作,但仿品粗糙,效果不佳。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领导的关注下,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使“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洛阳生产唐三彩的工厂多达数十家,尤以洛阳美术陶瓷厂生产的“九都牌”唐三彩最为有名。 洛阳唐三彩曾作为国家珍贵礼品,赠送给3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目前,唐三彩仍然是古都洛阳传统的出口商品,远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下一篇:洛阳小街锅贴 |
嵩胡 | 嵩县盛产柴胡历史悠久,又因嵩县各地均产柴胡,属当地的一大特产,故又称为“嵩胡”。嵩县产柴胡根粗气浓,有效成分“总皂甙”含量高于其他产地同类产品。 从元、明至今,全国各地药商纷至沓来,收购嵩县柴胡,有些向外出口,使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盛誉。嵩县柴胡耐寒耐旱,适宜在600-800米海拔高度浅山区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及沟旁生长,比较理想的土壤为壤土、沙质壤土或腐殖土。 嵩县地处丘陵山区,气候暖和,适宜多种药材生长。据有关部门在嵩县进行药材资源普查表明,该地药材种类达1162种,已进入市场的就有364种。 为开发利用当地药材资源,1980年嵩县野生柴胡列入科研项目,对其特性、育苗、播种、管理、采收、加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至1983年试种成功起,先后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洛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目前,嵩县柴胡面积已发展到3900多亩,年产量达1000吨以上。下一篇:“双脊” |
嵩县银杏 | 嵩县银杏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特产。嵩县银杏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抗癌、平喘、活血、壮阳等功效。 嵩县地处伏牛山生态功能核心区,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县林地面积321万亩,森林覆盖率62.9%,森林资源总量位居河南省第二,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国动植物保护先进县。 嵩县优越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为银杏的保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力条件,目前全县16个乡镇有8个乡镇分布有突然银杏林或散生银杏古树335株,规模和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该县白河镇下寺村千年古银杏林现存树龄5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113株,其中树龄千年以上的67株,树龄最长的一株1300年。基于树龄古老,分布集中,密度较大的特点,该银杏群2007年7月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嵩县银杏产量达5万余公斤,被誉为河南银杏之最,中国“银杏之 乡”。 嵩县银杏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涉及白河镇、车村镇、旧县镇、大章镇、德亭镇、城关镇、纸房镇、闫庄镇、田湖镇、饭坡镇、九店乡、何村乡、大坪乡、库区乡、黄庄乡、木植街乡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嵩县银杏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0′30″至112°22′30″,北纬33°33′00″至34°20′12″,适宜种植面积14000公顷,年产量45吨。下一篇:嵩县拳菜 |
汝阳红薯 | 汝阳红薯是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的特产。汝阳红薯外形好,口感好,耐储藏,产量高。汝阳红薯具有“面、沙、香、甜”的特点,非常好吃。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辖3镇12乡,总人口40.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6万,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其中常年红薯种植面积10万亩,红薯总产13421万公斤。全县现有红薯三粉加工龙头企业2家,加工专业村2个,农民经纪人300多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个,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4万户,占全县农户的43.7%,全县来自红薯产业化的产值达1.2亿元。过去不被人看中的红薯产业已经成为汝阳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 汝阳县现有双阳三粉有限公司、仁顶淀粉厂2个红薯加工企业,大安罗凹、上店西街两个红薯专业村,大安、上店、柏树三个加工基地,加工能力上百万斤的鲜薯加工专业户有6户,累计全县加工鲜薯生产能力过3500万公斤,生产淀粉及淀粉制品583万公斤,年实现产值2919万元。 2006年汝阳县为推动红薯产业化的发展,创建汝阳红薯名牌,注册了“青龙沟”商标。商标的注册使汝阳红薯产业化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叫响了汝阳红薯的品牌,形成了规模效应,增加了汝阳红薯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使得红薯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下一篇:擀面皮 |
嵩县皂角刺 | 嵩县皂角刺 皂角刺,又称皂角针、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属较为稀有的中药品种。 嵩县皂角刺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涉及白河镇、车村镇丶旧县镇、大章镇丶德亭镇、城关镇、纸房镇、闫庄镇、田湖镇丶饭坡镇、九店乡、何村乡、大坪乡丶库区乡、黄庄乡、木植街乡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嵩县皂角刺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0′30″至112°22′30″,北纬33°33′00″至34°20′12″,适宜种植面积3400公顷,年产量1200吨。下一篇:旧县背装 |
地区 | 特产 |
---|---|
东关街道 | 洛阳锅贴 洛绣 烧烤羊肉串 |
廛西街道 | 洛阳锅贴 洛绣 烧烤羊肉串 |
五股路街道 | 洛阳锅贴 洛绣 烧烤羊肉串 |
北窑街道 | 洛阳锅贴 洛绣 烧烤羊肉串 |
塔湾街道 | 洛阳锅贴 洛绣 烧烤羊肉串 |
杨文街道 | 洛阳锅贴 洛绣 烧烤羊肉串 |
华林街道 | 洛阳锅贴 洛绣 烧烤羊肉串 |
瀍河回族乡 | 洛阳锅贴 洛绣 烧烤羊肉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