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眉山 >> 东坡区 >> 柳圣乡

柳圣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三苏祠

三苏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原为五亩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摹拟重建。经历代增修扩建,现占地86亩。三苏祠既保持了苏氏故居的风貌,又体现了祠园建筑的古朴幽深。肃穆中有疏朗之气,典雅中而洋洋大观。庭园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庄重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祠内供奉陈列有三苏及子孙、女眷塑像,还供奉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三苏祠沿革展、碑廊苏轼手迹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国碑约30通。除此而外,馆内还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  2007年,0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投巨资,新建东园碑廊、三苏纪念馆(生平陈列馆)、旅游接待中心等,面积新增20余亩,总面积共计约104亩。生平陈列展厅面积由原300多平方米,增至约3000多平方米。陈列手段采用了更为现代的手法,集多媒体、触摸屏、硅胶腊像、三维动画等场景。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保护范围:清代形成的祠堂区域和民国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中部园林区。  建设控制地带:三苏祠现有围墙和西北、东端两块新增用地向外延伸50-100米。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博物馆

中国泡菜城

中国泡菜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眉山“中国泡菜城”,主导产业为泡菜食品及配套产业,总体规划面积13.61平方公里。建园以来始终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一中心六基地”,即泡菜加工中心、泡菜质量检测基地、泡菜研发基地、泡菜教育培训基地、泡菜文化旅游博览基地、泡菜交易展示基地、泡菜有机原料生产基地。实现六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泡菜食品产业城,第一个国家级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一个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第一个泡菜专业博物馆,第一个经商务部审核颁布的中国泡菜行业标准,第一个泡菜行业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集旅游商务会展、产业集群加工、原料基地种植为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

中国泡菜博物馆

  中国泡菜博物馆位于中国泡菜城入口处,是国内首家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第一次系统解读和传播中国泡菜文化与产业;展览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质量与安全以及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整个博物馆体现了文化性和知识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原创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泡菜博览的标志性展馆。  我国目前唯一的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泡菜博物馆于2012年7月16日正式开馆。   中国泡菜博物馆地处四川省眉山市中国泡菜城内,展馆展陈面积2000平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  展区设置  1、序厅:由苏东坡字体书写的“三千年泡菜,中国人味道” 十个字为标题的主题浮雕墙长30米,高4米。画面一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四川的好山好水,千里岷山,千年都江堰,浇灌滋润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四川千年以来,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蔬菜种植场景;第三部分展示了古代四川人泡制泡菜的场景,人人齐动手,家家泡菜香;第四部分体现了泡菜与我们的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历史与文化展区:介绍三千中国泡菜发展史。早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培育并种植蔬菜。我们四川的蔬菜种植历史也长达4000余年。  有新石器时期的陶罐,都是蔬菜容器或者烹煮器;有商周时期的木制农具文物复制品:耜(si)。  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诗经、商书、周礼等古籍中,就有许多关于泡菜的古文献记载:考古和历史文献证实,早在3100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雏形——盐渍菜。  到了秦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明确提出,菹者,酸菜也。菹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泡菜的专用字。  曾经在长沙出土的距今已经2200余年的唯一一件泡菜实物。豆豉姜。  在北魏时期,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贾思勰(xie)在《齐民要术》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泡渍蔬菜的加工方法,这是关于泡菜制作的较为规范的文字记载。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曾经记载了:“泥头七日便熟”。泥头就是用泥密封容器口。可见当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厌氧进行发酵(即利于乳酸菌发酵)。  在唐宋时期,我国的泡菜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酱渍、醋渍,糖渍等多种蔬菜泡菜品种。《唐代地理志》记载“兴元府土贡夏蒜,冬笋糟瓜”。兴元府,就是今天的汉中地区。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陆游的《观蔬园》诗句,都有着对泡菜的记载。  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泡菜生产发展到了元明清时,其工艺和品种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元代的韩弈在《易牙遗意》;明代刘基的《多能鄙事》;明朝邝遥《便民图纂》,清乾隆年间,罗江人李化楠撰写的,其子李调元刊印的《函海.醒园录》中,都记载了泡菜的身影。  在清代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中,记载得更是详尽, “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然欲久放非盐不可。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香美异常,色白如玉。”  泡菜不仅历史悠久,其文化也影响深远。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一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二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三是民俗文化的基本要素。  在我们中国广袤的地域中,分布着各种泡菜,大家可以从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丰富多彩的泡菜品种。  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东坡泡菜。一千多年以前,大文豪苏东坡在《菜羹赋》、《诗论》都记载有关于泡菜制作的法则。千年以来,眉州人沿袭其法,所制作的泡菜色、香、味、形俱佳,被誉为天下第一泡菜;为纪念东坡先生,故又称其为“东坡泡菜”。东坡泡菜随着苏东坡的宦居、游历足迹,流布全国并远播海外。  3、生产与加工展区:主要展示泡菜的主要原辅料。以及传统以及现代的泡菜加工工艺。  泡菜的主料展示选取了: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果菜类和花菜类以及食用菌的典型代表进行展示;在辅料展示选取了泡菜中常见的六种辅料进行展示。  以沙盘模型分别展示了传统泡菜工艺和现代生产工艺。  在科普窨中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近距离观看各种乳酸菌的形状。  4、传承与创新展区:在泡菜的科研进程中,我们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来许多的新型的泡菜品种,包括低盐泡菜、休闲泡菜等创新产品等。科研人员经过研发,取得了泡菜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其中专用蔬菜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优质泡菜生产加工关键技术、泡菜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是其中的代表性科研成果。我们的泡菜科研水平已经位于世界的前列。  5、产品与品牌展区:陈列了10余家泡菜知名企业生产的数百种不同类别的泡菜产品。  6、品鉴与体验展区:在这一展区可以品尝各种不通风味的泡菜,还可以亲手学做泡菜。  7、质量与安全展区:相关部门制定了严格泡菜生产的相关标准。其中包括:2010年制定的四川泡菜生产规范,酱腌菜卫生标准等。规范了从田间原料管理、生产包装、仓储货运、市场批发,终端零售等环节。做到了全程产业链,质量可追溯。  8、展望未来展区:这里展陈了四川的泡菜以及东坡泡菜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很多奖杯、奖牌和证书,还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东坡泡菜的关心和关注。  

水天花月·泡菜城

  水天花月旅游景区是省环保局、农业厅授予的“农业生态园区”,位于东坡区崇礼镇,与市区隔江相望。景区占地800余亩,以水、天、花、月为特色,以一调、二韵、三居为主线,以打造“天府第一水上乐园”为目标,是按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标准建设的集生态休闲、水上娱乐、旅游度假、会议服务、农业观光于一体的东坡水文化园林旅游区。景区水上乐园、欢乐世界、百亩荷园、茶艺中心、运动垂钓池、生态宴会厅、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设施完善,是人们休闲、娱乐、聚会的好去处。  与水天花月一墙之隔的中国泡菜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2012年7月16日正式开馆。博物馆以世界泡菜为背景,以中国泡菜为主干,以四川泡菜为重要组成,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这里有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农耕工具———耜实物,被认为最早腌渍泡菜的菹神彭祖的雕塑,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芥菜或白菜类种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葫芦皮、葫芦籽等远古蔬菜种子……共陈列与泡菜相关的物品数百件。生动再现了中国泡菜从种植到采摘,再到泡菜的制作工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创新精神。  水天花月与泡菜博物馆交相辉映,构成东坡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水天花月·泡菜城”。

广济桃花山景区

  广济桃花山景区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广济乡东北面的鸭池村,距眉山中心城区25公里,幅员面积7.78平方公里。景区有油桃、脐橙、梨等名优特新奇水果面积5600亩,2008年该景区农民人均收入5600元,广济乡鸭池村是中国脐橙之乡、中国特产之乡,省、市、区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和“一村一品”亮点村,省级生态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广济桃花山景区已连续举办五届桃花会,效果显著。该村利用产业结构调出的青山绿水,花果飘香优势和自然风光,抓住农民增收的兴奋点、切机点,依托千亩桃林,倾情打造桃花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开展以花为媒,以会唱戏,以文会友,以会招商,走出了一条以种果生财,再到花果双赢的特色产业之路,达到了“房在林中,人在景中,钱赚包中,乐在其中”的效果。  桃花山景区山青水秀,田园生态环境优美,花果四季飘香。阳春三月,春风拂面,千亩桃林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娇艳动人。来到鸭池村,食可品农家美味;住能享受乡村幽静;行可赏古今文化;玩可饱览桃花秀色。掩映在青山与桃花丛中的50余家农家乐正笑迎四面八方宾朋来村踏青、赏花、品果。    广济乡  眉山县辖乡。1935年置广济乡,1958年属伏龙公社,1962年析建广济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2.1万。眉(山)洪(雅)公路过境。辖任埂、斯营、晋王、鸭池、卫星、五一、宋咀、黄峰、连鳌、水库、丛林、同心、济光13个村委会和广济居委会。芒硝和森林资源丰富。乡镇企业有建材、木材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 详细++

远景楼

  远景楼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至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竣工,可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齐名媲美,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经过宋、元,到明末,眉州远景楼逐渐衰败,并被损毁于兵火。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时任知州蔡宗建又及时修复了远景楼,且有诗为证:署名远景楼,楼成人不返。人无百岁身,景且千年远。但可惜的是,没过多久,这座名楼再次遭遇被废毁灭的厄运。至此,原本孤独凄凉的远景楼便无影无踪,销声匿迹。  2003年底,眉山市开始重建远景楼。历时近三年,重建的远景楼以它崭新的风貌和姿态落成于浪漫的东城外滩,成为中国诗书城建设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该楼采用宋代建筑风格,观赏性与实用性并重,游人可在楼上登高望远,欣赏东坡湖全景,领略岷江河风光,尽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意境。  凭栏远眺,眉州远景楼巍巍屹立,楼上青瓦、白檐、褐柱浑然天成,堂皇霸气,两旁裙楼典雅婉约,光彩迷人,整个建筑庄重古朴,舒展大方,散发出东坡文化的魅力。  

白马龚村

  距离眉山市区5公里处,坐落着一座环境优美的村庄---白马镇龚村。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万亩脐橙观光产业带、生态水产养殖基地、蓝莓种植园、精品葡萄园、花卉苗木园构建的生态产业体系,让龚村四季鱼肥蟹美、林木长青、瓜果飘香。集中居住点和业主投资建设的“农家乐”、休闲山庄,全部采用仿宋特色和仿古建筑,在观光大道和环形观光小道、田原生态自行车骑游绿道的纵横交织中,淡瓦青砖与碧水、绿林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

连鳌山

  与桃花山相邻的连鳌山,位于广济乡连鳌村,地势陂陀起伏,相传为苏东坡读书处。远眺连鳌山,六个山嘴从小溪的两边伸向小溪,左右各三,状如鳌头。山之阳一石壁处所刻“连鳌山”三字,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青年时代手书,始凿于宋,清代对字迹曾予以加深。“连”长3.15米,宽3.2米;“鳌”长3.5米,宽3.2米;“山”长3.2米,宽3米,深度约0.1米。字体之大,雕工之细,为世所罕见。连鳌山石刻是国内现存最大的苏轼手书遗迹,是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湖

  三苏湖风景区位于东坡区三苏乡陈沟村,距市区西南35 公里,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由三苏湖、三峰山、老茶林、陈沟新村及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在故乡生活的遗迹遗址等景点组成。  三苏湖水域曲折幽深,白鹭黄鹤翔游其间,湖畔山间绿树掩映,秀丽宜人。三峰山山势俊秀,挺然盗立,山顶曾有唐代古寺三峰寺,为苏东坡游学遗址。三峰山茶叶,可与蒙山茶媲美.明代老茶林至今仍生机盎然。  

三苏博物馆

三苏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苏博物馆位于四川省眉山城西南隅纱彀行内,总建筑面积有1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门,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云屿楼,披风榭,瑞莲亭,百坡亭,碑亭,抱月亭,快雨亭,式苏轩,景苏楼,绿洲亭,半潭秋水一房山,彩花舫,南堂,疏竹轩,绿筠轩等。殿堂部分由三进四合院组成,虽按轴线处理,但两边却运用了均衡而不严整对称而有自由变化的手法,有收有放灵活多致。

寨子城

  寨子城位于东坡区正山口乡西的寨子山,车行可直达。途经多悦镇、正山口乡再西行5公里即至。关于寨子城的传说各说不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咸丰九年,云南农民起义军李兰领兵入川,全川震动。之前,眉、青、蒲等县的富户因惧怕农民起义,聚集武装,筑城设寨于山上防范。如今这座建于清代的古城堡吸引着不少游客。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游客在此餐饮食宿休闲娱乐都十分方便。远离城市的喧哗,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寨子城给人们带来乡情野趣。

白塔山

白塔山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塔山,位于东坡区金花乡白塔村,原名大旺寺白塔。距市区18公里,占地150余亩。大旺山,峰峦兀立,秀出云表,若鞭蓉拔青冥,惊骛奔平野,左连石鼓,右接蟆颐,玻璃襟带于前,鱼鲰环复于后。明朝时眉州人万安曾在山上读书,后入翰林为阁老,称“此山特有旺象”,因而得“大旺山”之名。山顶原有唐代圣泉寺,后塔圮庙毁。清同治4年(公元1865年)依唐制重建白塔,高47米,13层砖结构。该塔座东向西,塔顶为穹隆顶,塔身呈方形,层层内收,每层开空窗,内空为7层,塔内有木梯楼,可供游客登探。

中国竹艺城

  中国竹艺城座落在城南2公里处,1993年兴建,占地3.3万平方米,集旅游、度假、娱乐、餐饮、垂钓、 儿童游乐为一体,城内种竹50多种,旁建有著名和平老人邵从恩纪念馆,建有鱼塘,养有珍、稀水生动物。

蟆颐观

  蟆颐观正名“重瞳观”,位于东坡区崇礼镇北。自唐、宋、明、清一直为眉山胜境,三苏、陆游以及明清眉州知州都曾题咏。唐末尔朱真人,杨太虚皆得道于此。现存大殿和正门。昔年,蟆颐山上有修建于唐代初年的重瞳古观,据说是四目仙翁之真府,故名,明末毁于兵火,清代康熙年间知州赵惠芽、金一凤曾先后重修。观内早年楼台亭阁,曲栏横槛,幽静清雅,晨钟暮鼓,间以竹韵松涛,尘声尽销,令人心旷神怡。

经书楼

  经书楼位于眉山市南眉山师范学校校园内。原为文庙藏书楼,始建于康熙九年(1670),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光绪二十六年(1902)补修,现基本完好。  经书楼建筑面积234平方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顶,砖木结构,一楼一底,梁架为穿逗式,3穿4柱,面阔3间,长12.5米,进深3间9.25米,廊深1.9米,底楼高5.2米,二楼层高3.75米,素面台基高0.5米,阶梯式踏道二级,房屋通高12米。座北朝南。  经书楼为东坡区仅存为数不多的清代古建筑之一,具有典型的清式建筑风格,是研究儒学和古建筑的重要史料。   

东坡泡菜

  东坡泡菜,又叫泡酸菜,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是中国四川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是中国泡菜之乡,泡菜制作在东坡民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东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岷江中游,古称眉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泡菜在东坡故里俗称酸菜,当年东坡不仅喜食泡菜,还亲手制作泡菜。古往今来,东坡故里的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泡菜。因此,东坡区被称为“中国泡菜之乡”。.   地理环境     眉山市东坡区这里地处岷江中游、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种植无公害的根菜类、白菜类、芥菜类等蔬菜的种植,为泡菜加工提供了合适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制作原料。.   产业发展     东坡泡菜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由民间制作走向工厂化生产的东坡泡菜,发展很快,2005年,率先提出打造“中国泡菜之乡”,东坡泡菜首次以整体形象,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2006年,全市力推5个泡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国”字号品牌的突破;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泡菜产业发展目标。该区在省道103线沿线、在位于眉山经济开发区东区建起了中国四川泡菜产业园区。循着这样的赶超战略,眉山泡菜产业由21世纪初的年销售收入不到1亿元,突飞猛进到2010的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创造了10年30倍的“眉山速度”,使眉山跃升为四川泡菜的主产区、核心区、排头兵。.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东坡泡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所辖行政区域。.

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它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有人称其为“美容食品”,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眉山的东坡肘子制作,比苏东 坡的作法有较大的改进;首先在选料上,只选猪蹄膀,洗净后放入清水中炖,炖至八分火色,将肘子捞起来,再上蒸笼蒸。经两次脱脂后,肘子已达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境地。食用时有 两种形式:一是清汤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内,灌以炖鸡的汤,若无鸡汤,白开水也行。加少量盐、少许葱,即可。最好另碗盛酱油,食时蘸点酱油,其味更鲜。二是佐料式。即 将蒸熟的肘子取出庭 碗内,将配好的佐料浇上,即可食用。眉山的东坡肘子佐料十分讲究,由17种原料组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且适合东、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   “东坡肘子”虽名为“东坡”二字,孙剑说,这道菜却并非由苏东坡创制,而是其夫人王弗的妙作。相传,有一次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进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苏东坡。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眉山的东坡肘子制作,比苏东坡的作法有较大的改进:首先在选料上,只选猪蹄膀,洗净后放入清水中炖,炖至八分火色,将肘子捞起来,再上蒸笼蒸。经两次脱脂后,肘子已达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境地。如今,眉山的东坡肘子已几番改进,食用时有两种形式:一是清汤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内,灌以炖鸡的汤。加少量盐、少许葱,即可。最好另碗盛酱油,食时蘸点酱油,其味更鲜。二是佐料式。即将蒸熟肘子取出放碗内,将配好的佐料浇上即可食用。   东坡肘子(眉山产区)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现辖行政区域   《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东坡肘子(眉山产区)生产范围通知》,眉东府发〔2013〕65号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地方标准:DB511402/T27-2010《东坡肘子(眉山产区)》

峨眉糕

  峨眉糕:它是用糯米、白糖、蜂蜜、猪油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泽洁白,入口不粘,遇津即化,味香甜。   峨眉糕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峨眉山市绥山镇、符溪镇、胜利镇、双福镇、桂花桥镇、九里镇、罗目镇、乐都镇、高桥镇、峨山镇、龙池镇、大为镇、沙溪乡、川主乡、龙门乡、普兴乡、新平乡、黄湾乡共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龙眼酥

  龙眼酥:状似龙眼,底部圆实,表面千层重叠,造型美观精致,醇香可口,入口化渣,是眉山传统食品之一。   眉山龙眼酥是眉山特产之一,口感油润酥脆,入口即化,老少喜爱的一种地方食品,龙眼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故居地的眉山生产的一种传统名特产品。它以其色、香味、形俱付佳处领先地位,龙眼酥造型逼真、螺纹酥皮清晰,油润浓香,细腻爽口等特点.,赴马来西亚参加92亚洲食品展,连续三次荣获嘉州人民喜爱产品称号.    该产品采用精制面粉和剥皮芝麻酱、上等精炼油、优质白砂糖等精细材料,科学配方,人工包心成型,具有呈圆形,乳白色,无斑点,酥皮层次均匀,螺纺卷曲清晰,形似龙眼、入口化渣、甜淡适中,油而不腻等特点,是老年体弱、幼儿生长、探视病人、馈赠亲友、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

眉山东坡翠竹

  眉山东坡翠竹,是四川省眉山市的著名特产,据传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创制的一款绿茶,具有外形扁平直滑,两端尖细,形似竹叶,叶绿均匀等特征,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美誉,深得饮者喜爱。   眉山东坡翠竹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创制的一款绿茶。苏东坡是品茗高手,对茶的煎烹、品饮、药用、制作等皆有独到见解和创新,“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煎茶,品茗是苏东坡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hgF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北宋嘉佑二年,正当三苏父子名震京师时,母亲程夫人病故,父子三人回到四川奔丧。办完母亲丧事后,东坡兄弟二人上峨眉山去还愿。兄弟二人到达报国寺,沿蜿蜒山路来到万年寺。寺后山坡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茶树,这茶树长得很特别,叶片丰厚细长,微向内卷,叶片上有一道清晰的叶脉,状似翠竹的竹节。苏东坡大喜,知此树便是唐时生产贡茶的茶树。苏东坡早忘了还愿之事,急忙采摘了一大包鲜叶,便拽着兄弟苏辙转身回到家。hgF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苏东坡把采回的鲜叶经过精心的煎、揉、焙、晾、晒,将鲜叶制成上品茶叶。这天,他请来父亲和兄弟,将茶煎好奉上。父亲苏洵细啜慢品,感觉茶味鲜美甘甜,茗香直透心脾,连呼“好茶!好茶!”苏东坡转身问苏辙道:“细啜此茶,恍若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你可知此茶为何爽口生津,茗香四溢?”“兄弟委实不知”苏辙问道,“请兄长赐教!”苏东坡笑道:“我今天所泡的茶叶采自唐朝贡茶之树,制作工序讲究,茶品自然上乘。其次我取蟆颐观中老人泉水泡茶。泉水水质性缓、甘滑,保茶本色,增清香,润喉舌,生津液。三是用瓦炊煮水,桑树根作燃料,紫砂壶泡茶,茶味醇净色香,所谓‘桑梗煨瓦炊,贡茶入紫砂’也。四是用白窑瓷碗盛茶汤,茶汤色鲜如新。一壶好茶,能凡心孕禅,宁静致远。”苏辙听了兄长一番说道,由衷佩服道:“兄长深得黄道辅《品茶要录》之‘委曲微妙’之要旨,兄弟万不及一也!”苏东坡忙拱手说:“茶道之学,学无止境,我亦仅知其皮毛矣!”苏洵听兄弟二人一番议论,心中十分高兴,补充道:“你们看这茶汤不仅色鲜如新,且叶片竖立于茶汤中,不沉不浮,不散叶,形似节节翠竹,形、色、味、韵皆远胜于唐时贡茶。好茶啊!”苏东坡欣然一笑。hgF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后来,苏东坡回京任职时,便把这茶带到了开封,送给恩师欧阳修。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品饮后,大加夸奖。有人对此很不服气,要与东坡赛茶。此人叫蔡襄,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hgF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蔡襄是闽南人,他认为闽茶优于蜀茶。这天,蔡襄和苏东坡各自携带家乡的上等茶叶来到欧阳修府上。一番寒喧后开始"斗茶"。闽茶厚重味浓,蜀茶清新天然,大家品尝后,觉得蜀茶略胜一筹。欧阳修把苏东坡叫到一旁问道:"按理蜀茶与闽茶不相上下,可今天老夫饮来,却比平日更鲜美,是何道理?"苏东坡冲老师一笑,说:"所谓饮茶之道功夫在茶外。我今天所用之水,系竹根浸泡后澄清烧沸后再冲泡的,自然胜出一筹。"欧阳修叫道:"好你个小子,埋了恁大一个机关。我知道你素来喜欢竹子,我看这茶就叫"东坡翠竹"吧!"从此,"东坡翠竹"的名声不胫而走。hgF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再后来,苏东坡一贬再贬,贬到了海南,他在海南瞻州写下《汲江煎茶》诗,诗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脚处,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荒城长短更。"这也许可以看作苏东坡对茶道研究的最好心得吧。hgF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光阴荏苒,苏东坡与“东坡翠竹”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颂。如今,在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省眉山市,“拾点利茶业”斥巨资开发出了“东坡翠竹”这一茶中珍品。此茶鲜叶采自峨眉山云雾深处高山茶区,制作工艺十分考究,茶叶清纯静谧,品啜之间,“茶禅一味“,汇聚于心,令人心旷神怡,妙不绝也!hgF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东坡翠竹外形扁平直滑,两端尖细,形似竹叶,叶绿均匀。内蕴馥郁,汤色碧绿,味甘醇鲜,入口香馥如兰,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美誉,深得饮者喜爱。hgF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藤椒钵钵鸡

  相传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游瓦屋山后宿县衙,随从风寒感冒,闷油厌食,精神萎顿。学政焦虑,遂使县厨做开胃菜一道,要“麻辣不见椒,肉鲜不见膘”。县厨绞尽脑汁,急中生智,烹开打鸣公鸡,取藤椒炼油,调汁凉拌。学政尝后赞曰“巴适”。随从闻麻香而起,竟口味大开,连服三餐,神清气爽,叹之“鲜香嫩爽,神仙美食。洪雅藤椒钵钵鸡随即传誉蓉城。   该鸡用藤椒(在洪雅、峨边等有少量产量)油制作,汤底淡碧略带浅黄,一看就显得清爽宜口的钵钵鸡,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拿起一串放进嘴里细品,藤椒鲜麻、香辣的味道附着在鸡肉上发挥出来,恰到好处的给味蕾以轻度刺激,完全不同于普通花椒强烈单纯到让人口腔麻木的风格,享用完后更没有残留的不适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椒中君子,藤椒可以当之。   麻香悠悠,洪雅5万亩藤椒基地原料足,“幺麻子藤椒油”俏走四方,洪雅钵钵鸡名满天下   

东坡鱼

  苏东坡是我国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传,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肴开开鲜。厨师送来后,只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举筷子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人影,原来是好友佛印和尚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和尚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装着认真地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   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一你专罄(庆)里有鱼(余)呀!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便笑0地说:“五柳鱼呗。”佛印笑笑回答说:“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牋选一条活鲤鱼,去鳞洗净,掏去内脏,在鱼的两肋用刀深划五道口子,接近鱼刺,抹上盐, 或煎或煮都可以。煎即麻辣煎烩:放入油锅,炸至半熟,放入姜、蒜、酱油、豆瓣、滴入少量 曲酒,拌以葱花、芜须、花椒粉、少量糖醋,趁热食之,味道鲜美可口。煮即素淡清炖:放入 清水中煮,俗称江水煮江鱼,加入葱、姜等汤成乳白色时,再加入盐少许。须要注意的是盐不能放入过早,过早则汤发黄。起锅时再加少量胡椒,其味更加鲜美。

东坡松花蛋

  东坡松花蛋,是四川省眉山市的著名特产,东坡松花蛋因其色香味俱佳而长期独树一帜,它做工考究,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制作出来的皮蛋,蛋白晶莹,透过蛋白里面的蛋黄清晰可见。   东坡松花蛋,又称东坡皮蛋,东坡彩蛋,眉州皮蛋,眉州松花蛋,眉州彩蛋,源产于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是眉山市的特产之一。   东坡松花蛋因其色香味俱佳而长期独树一帜,它做工考究,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制作出来的皮蛋,蛋白晶莹,透过蛋白里面的蛋黄清晰可见。它味道鲜美,风味独特,食用后回味极佳,是不含铅的纯绿色食品。   松花蛋较鸭蛋含更多矿物质,它能刺激消化器官,增进食欲,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具有中和胃酸作用,兼具润肺、清凉、消暑、养阴止血、凉肠、止泻、降压之功效,此外,皮蛋还有保护血管、提高智商,保护大脑的功能。   东坡松花蛋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且携带方便、易于保存,深受海内外朋友青睐,是家庭宴请、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

苏东坡酒

  苏东坡酒,是四川省眉山市的著名特产,苏东坡酒制曲从原料的磨碎到成品曲,就有13道工艺,踩曲、培育、陈曲为苏东坡酒酒曲三0宝,曾经是四川全省白酒 “六朵金花”之后、“七朵银花”之首。   眉山特产苏东坡酒,以优质高梁、糯米、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生产工艺生产。经百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具有酒体晶莹醇厚,香气悠久,味醇厚,口感清香绵长,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教出一个好皇帝,胜做百年好官”,睿智的语言,大气的包装由内而外传达出苏东坡酒品格、品质的高度:才冠古今而不骄逸,正如这内敛高尚的品格;位高权重而不张扬,恰似那浅酌细品的品质。iN8   “苏东坡酒”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旅游产品、眉山市知名旅游产品和眉山市最受群众喜爱的十大旅游商品、“东坡国际文化节”唯一指定接待用酒、“眉山市市酒”和“市政府接待用酒”。“苏东坡酒”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眉山新名片。iN8   

东坡区蔺草

  东坡区蔺草的种植历史悠久,其光照、温度、土壤适合优质蔺草生长,加上土地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能排、能灌的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截至去年底,东坡区种植蔺草面积已从原来常年种植4000亩左右发展到20000多亩,是东坡区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生产基地遍布秦家、尚义、万胜、白马、三苏、广济等乡镇。     据介绍,东坡区蔺草生产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探索,已初步形成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一大批较稳定的种植大户创造了亩产值5000元以上的显著经济效益。同时较低的劳动力、电力、天然气和土地价格等条件,极大地提升了该区蔺草产业的发展竞争力,其产量和品质超过了宁波(全国蔺草出口生产基地),已形成东草西移的趋势。     经地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幸达、丰和、森田、海丰、华腾等7家蔺草深加工企业入驻东坡区,年加工能力达6万吨以上。现在,越来越多的蔺草深加工企业都把建设蔺草生产加工基地的目光投向了东坡区,该区已经成为蔺草产业发展的一片热土。   

三苏湖柑桔

  三苏湖柑桔--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眉山市三苏柑桔专业合作社,位于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三苏故乡,有着“中国脐橙之乡”“中华名果”“贡柑之乡”美誉的眉山市东坡区。三苏柑桔专业合作社是在眉山市农业局优质水果良繁园的基础上由果业公司、水果经济人和果农成立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柑桔专业合作社。是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柑桔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单位、四川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合作社建立了钢架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地膜覆盖等设施栽培,运用物理杀虫等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绿色柑桔。合作社三苏湖牌“眉州柑桔”系列,品种丰富,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产果时间长达8个月。

眉山龙眼酥

  眉山特产“龙眼酥”,是刘启明在刘吉和于1927年前的工艺技术基础上、并在1964年在原国营眉山糖果厂重新继承研制而成的。根据国家质检、卫检和人体健康必需的营养成分,经过数十次亲自研究改进制作的产品,于1982年被乐山地区评为优质产品,1986年在省名特食品会上被评为省优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眉山特产”。   海翔食品厂生产的龙眼酥、千层酥《“刘启明”牌首创龙眼酥》在川式糕点中以出色的工艺而著称。其色、香、味、形俱佳,层次清晰、甜淡适中、油而不腻、细腻爽口,入口化渣等特点。2001年分别被眉山市政府评为名小吃;2007年《“刘启明”牌首创龙眼酥》被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旅游协会评为“四川旅游纪念品”银奖;同时,该产品荣获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旅游协会首届“四川优秀旅游商品”品牌称号;2008年《刘启明牌首创龙眼酥》被眉山市人民政府评为“眉山市知名旅游产品”;又被眉山市旅游局、眉山市工商局、眉山市电视台、眉山市移动公司、眉山市电信公司评为“眉山市最受群众喜爱的十大旅游商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群众和中外游客的喜爱,被赞誉为巴蜀糕点的一绝。

东坡香肠

  眉州东坡香肠源于四川,属川味香肠。口味以麻辣为主,亦有咸鲜口味。   口感劲道、鲜辣相间、咸鲜适中、馥郁醇香。

玉蟾茶叶

  河坝子乡特产玉蟾茶,是因玉蟾寺而得名。自古有“先有玉蟾(寺),后有中岩(寺)”的说法。玉蟾茶又,玉蟾茶色香味俱全,泡于水中,粒粒向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只有零星栽种面积100多亩,而玉蟾茶发展基地趋势却有2000多亩,开发利用不到10%。茶叶产量可达50公斤/亩。据目前茶市价格成品蟾茶叶可销售到300~380元/公斤。

鱼香牛肉丝

  【原料】   牛肉丝(200克),笋丝(65克),辣油(4克),泡辣椒(13克),鸡蛋(1只),香醋,菱粉,白糖,酱油,葱花,黄酒,姜末,精盐,蒜泥,花椒粉,湿菱粉,味精。   【制作过程】   1、将牛肉丝放入用鸡蛋白、干菱粉、精盐调的卤内拌均匀,下锅炒一下取出。另将笋丝、泡辣椒丝入猪油锅炒一下,再将牛肉丝加入,用旺火炒十多秒钟(必须将牛线搅散,不被粘住),沥去油。   2、将准备好的鱼香味,即姜末、蒜泥、糖、黄酒、醋、辣油、菱粉、葱花、酱油、味精。   【特点】   鱼香味,稍带辣,呈淡酱色,四季皆宜。   

眉红脐橙

  眉红脐橙果实长椭圆形,果面橙红色,果肉化渣,无核,可溶性固形物,引进的纽荷尔脐橙的芽变枝经多年试验选育而成。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局、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仁寿县农业局,从引进的纽荷尔脐橙的芽变枝经多年试验选育而成。

柳圣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柳圣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