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九江市 >> 彭泽县

彭泽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彭泽鲫

  彭泽鲫,因其常栖于湖中的芦苇从中,体侧有5-7条灰黑色的芦苇似的斑纹(池塘中饲养一段时间后,斑纹会逐渐消失)而被称为芦花鲫;它以个体大(已知一尾最大个体体重6.5千克)著称,所以称它为彭泽大鲫。彭泽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太泊湖、芳湖、芸湖等天然水域,是江西省水产研究所和九江市水产研究所从野生彭泽鲫中,自1983年起经7年多6代的精心选育而筛选出的优良品种。   经选育后的彭泽鲫.生产性能发生明显改观,生长速度比选育前快50%,比普通鲫的生长速度快249.8%,并成为我国第一个直接从二倍体野生鲫鱼中选育出的优良养殖品种。由于彭泽鲫具有繁殖简易、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营养价值高等优良性状,现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广养殖,并形成了完整配套的鱼苗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获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彭泽鲫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色,各鳍条呈青黑色,为纺锤形。头短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形、唇较厚,无须,下颌稍向上斜。从下颌底部至胸鳍基部呈平缓的弧形, 彭泽鲫   .尾柄高大于眼后头长。背鳍外缘平直,尾鳍分叉浅。雄性个体胸鳍较尖长,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性个体胸鳍较圆钝,不达腹鳍基部。 彭泽鲫为广温、杂食性的湖泊定居性鱼类,行底栖生活,喜在底质较肥活且水草繁茂的浅水区栖息和摄食。它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能终年正常摄食和生长,最佳生长水温为25-30℃。其对水质变化及低溶氧等理化因子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它在鱼苗阶段以浮游动植物为食,在鱼种和成鱼阶段可摄食有机碎屑、人工饲料、水生植物碎片、水生昆虫等。在自然水域中,彭泽鲫以当年生长最快,体重可达128克左右,第二年体重增长为上年增长速度的50%左右。在人工养殖下,北方地区当年可达150克左右,南方地区可达200克左右。 彭泽鲫1冬龄可达到性成熟,能在河溪、湖泊、池塘中自然繁殖,其卵为单精虫受精,是正常的二倍体有性生殖,卵具粘性。属多次产卵类型,每年3―7月繁殖,4月为繁殖盛期。在南方,一般3月中旬以后,水温上升到17℃左右时,彭泽鲫即开始繁殖,20―24℃时繁殖活动最盛。降雨、微流水和闷热的气候对繁殖期的彭泽鲫有诱发产卵作用。   繁殖技术   彭泽鲫亲鱼要选择体重在200克以上,体质健壮、无伤病、具有典型特征的成熟个体。产卵池面积以0.6―1亩为好。催产前7―10天对产卵池进行清塘消毒,然后加注70厘米左右深水,并严防野杂鱼进入产卵池。用棕榈皮或柳树根须扎成鱼巢,用10―20克/立方米-浸泡消毒,晒干备用。 繁殖时可人工催产,也能自然产卵。人工催产,每千克雌鱼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200国际单位,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0―30微克。雄鱼注射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注射催产,注射部位通常为胸鳍基部无鳞处。彭泽鲫催产水温在18―20℃时,效应时间为9―16小时,整个产卵时程持续6―20小时。授精卵的孵化方法与其他鲫鱼相同。自然繁殖将经选择的雌雄亲鱼按一定比例放入同一口经过清整消毒的产卵池中,当天气晴好,水温适宜时,如发现亲鱼发情,立即架设好鱼巢,使其自行产卵繁殖。此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小批量生产,主要缺点是产卵周期长,出苗时间不一致,不便于下阶段的饲养管理。   彭泽鲫地理标志地域范围行政区划分包括:太泊湖农业综合开发区、太泊湖水产养殖场、彭泽县水产养殖场、芙蓉农场、彭泽鲫良种场、浩山乡、芙蓉墩镇、定山镇、马当镇、龙城镇,共10个养殖单位。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0′40″~116°46′44″,北纬29°55′00″~29°58′20″。   下一篇:九江炒米粉

雷峰山茶

     雷峰山茶是江西九江彭泽县的特产。   江西省彭泽县东升镇雷锋山(俗称:雷锋尖)为核心的自然山体及山脉延伸部分的浩山乡和东升镇(含上十岭垦殖场)行政区域内,总面积305.6平方公里。   下一篇:彭泽板龙

彭泽梅花鹿

  彭泽梅花鹿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的特产。彭泽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野生南方亚种梅花鹿保护基地,彭泽县是“中国梅花鹿之乡”。   彭泽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中国最大的野生南方亚种野生梅花鹿保护基地”之美誉,目前桃红岭保护区野生南亚种梅花鹿种群数量共有400多只,占世界野生梅花鹿总量的三分之一。尽管野生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经相关管理部门批准驯养的国家级保护动物,至三代以后可以用于经济开发利用。正因为如此,曾南下广东打工的姚建决定返乡创业。姚建和他的合伙人相中了彭泽县中心苗圃的生态环境,于去年9月开始筹建创办了彭泽万鹿源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发展梅花鹿休闲养殖,达到1000头的养殖规模,成为江西省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目前,除了中心苗圃引进100头驯养梅花鹿外,另在彭泽天洪也有一家梅花鹿繁育中心,占地面积300亩,计划到6月份达到500头梅花鹿的养殖规模。同时在天洪繁育中心,计划投入700∽800万元进行旅游设施改造,发展梅花鹿休闲养殖。第一步,把养殖搞好;第二步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第三步大力发展梅花鹿精加工。当梅花鹿的养殖规模达到500头,即可开发鹿酒,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下一篇:彭泽鲫

九江炒米粉

  炒米粉原来是用来当菜的,后来干脆就用来当早点了。九江炒米粉已有多年历史,加工并不复杂,首先要将干米粉下开水中氽过,然后用冷水淋过,把沾在米粉外的多余淀粉清洗掉,;这样下锅炒时才不至于相互沾粘,炒米粉首先要油多,油少了米粉容易粘锅,而且米粉也会相互沾粘,抖不开。等米粉炒至八成熟后,再加入酱油、葱姜蒜、辣椒等调味品,此时要快速翻炒,趁热立即起锅,在热油滋滋声中,米粉飘香,勾人食欲。下一篇:麻辣烫

麻辣烫

  属街头小吃,其形式与南昌街头的油炸小摊大致相同,只不过是方式有异。将一口大锅放在炉子上,在锅内放有各式串好的鸡杂、牛杂、小肠、大肠、小肚及各种丸子,有鱼丸、肉丸、粉丸、豆腐干等等;锅中加好滚沸的老汤,然后,还可随意涂些各式调料,有麻有辣,吃起来又麻、又辣、又烫,且价格便宜,味道各异。所以,被人俗称为“街头麻辣烫”。( 九江)下一篇:雷峰山茶

庐山云雾茶

  类别:茶叶 产品:庐山云雾茶 登记证书编号:AG10686 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2277号(2015.07.22) 人文历史简介 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是有着悠久历史具有独特内在品质和内在浓郁文化氛围的地方特色产品,以原产地终年云雾弥漫而得碧绿明亮、叶底嫩绿匀齐的品质特点,在历届茶叶评比中获得多次殊荣,195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1971年被列为中国绿茶之“特种名茶”,庐山云雾茶以10.99亿元的品牌评估价值位居2010年发布的全国8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3位。庐山种茶,历史悠久,远在汉代,这里已有茶树种植。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当时庐山梵宫寺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东晋时庐山已成为佛教中心之一,据载,当时名僧慧远,在山上居住三十余年,聚集僧徒,讲授佛学,在山中发展种茶。唐朝时庐山茶已很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在庐山香炉峰结庐而居,挖药种茶,并写下了诗篇:“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庐山到宋代已有洪州鹤岭茶、洪州双井茶、白露、鹰爪等名茶。到了明代,庐山云雾茶名称已出现在明《庐山志》中,距今已有300余年。   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它的味道,类似“龙井”,却比龙井更加醇厚,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地域范围   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结合部的南岸。东枕鄱阳,与安徽东至县毗邻;南界南昌、宜春,与本省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铜鼓诸县相连;西连幕阜,与湖南平江县和湖北崇阳、通城、通山、阳新多县接壤;北濒长江,与湖北武穴、黄梅及安徽宿松、望江县隔江相望;居鄂、湘、皖、赣四省交界处,为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云雾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庐山及鄱阳湖(九江管辖范围)、庐山西海及周边区域,涉及海会镇、岷山乡、赛阳镇等185个乡镇(办事处)。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3°56′30″-116°54′01″,北纬28°41′12″-30°04′29″,保护面积60000公顷,年产量1.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外形,显锋苗,色泽翠绿润,显毫,匀整洁净;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鲜活、匀整。 2、内在品质指标:水分含量在4.5%—7.0%,粗纤维含量在6.5%—9%,茶多酚在11%—26%,氨基酸在2.8%—5.2%,咖啡碱在2.8%—4.8%,儿茶素总量在13.7%—18.8%。 3、安全要求: ①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T391-2013)的要求。 ② 产品生产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288-2002)的要求。   特定品质   庐山云雾的品质特点: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幽香如兰,滋味深厚,鲜爽甘醇,经久耐泡,汤色明亮,饮后回味香绵。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文化典故   传说在花果山上当猴王的孙悟空,仙桃、仙果、仙酒吃腻了,一天,忽然想起喝喝王母娘娘喝的仙茶来了,于是决定去王母娘娘的仙茶园中偷些茶籽来,种在花果山上。那时,正值金秋季节。茶树已结籽,但孙悟空不知道茶籽该如何采集。这时正值一群多情鸟飞过,并答应为防悟空采集茶籽。多情鸟衔着茶籽正往花果山飞正,经过庐山上空时,庐山的美景竟把多情鸟吸引住了。领头鸟禁不住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也跟着唱了,茶籽纷纷从它们嘴里透过云雾掉入了庐山群峰的岩隙中,从此庐山到处长出棵棵茶树,这就是庐山云雾茶的由来。   下一篇:星子金星砚

西港化红

  修水西港化红,历史悠久,明嘉靖16年(公元1538年)明世宗皇帝特赐朝廷贡品“化红”给当时的兵、刑部尚书周期雍将化红带回家乡(西港镇湾台村)种植,现已有470年的历史,明万历年间即盛产,是赣西北甜橙类唯一品种。因西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周水体环绕,多年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尤其是夏季高温和冬季的冰冻,均因水体的调节作用,高温日和冰冻日都减少。经过四百多年的种植及品种改良,现在的西港化红味道鲜美、甜而略酸,香气浓郁,每100克果汁含维生素C59.6毫克,食之有止咳、化痰、散气、健胃、消食、燥湿、醒酒、消油腻、宽中、触蟹毒等,皮可入药。1984年九江市甜橙评比鉴定会在修水召开,修水化红获一等奖,1985年全县产化红1641担。西港化红专业户周梅九一棵树产13.5担,12棵收入4000元,出席1985年全国劳动致富座谈会。西港化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更是种植化红的最佳地,修水冠之以“西港化红”之乡是当之无愧的。

共青城板鸭

  共青城板鸭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毛鸭选种育肥、腌制、加工、凉晒等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形成了共青板鸭独特的生产工艺,以其肉嫩、肥而不腻、骨脆、味鲜、香浓、咸而适中、营养丰富、驰名中外、素为腊味中的珍品,是馈赠、酒宴、家庭和茶席的佳品。   鄱阳湖湖的水养育了无污染的鸭子,采用特殊工艺做成的板鸭,味道鲜美,乃是共青城的特产。江西共青板鸭厂1965年组建,35年来,技术人员不断完善传统加工工艺,加工出风味独特的“飞牛”牌麻鸭板鸭、野鸭板鸭、板鸡、味蛋等系列产品。共青城板鸭年产量达20万只。   下一篇:九江桂花茶饼制作技艺

瑞昌山药

  瑞昌山药历史悠久,据明代隆庆年间的《瑞昌县志》就有记载。据民间流传,瑞昌山药早在唐朝就成为了朝廷的贡品。相传,唐明皇为给杨贵妃美容,健身丰乳,搜觅天下灵丹妙药、山珍海味。时浔阳赤乌场的地方官速选送数箱,写明烹调之法,报呈进贡。食之,肤色白里透红,容光青春焕发,精力充沛旺盛,龙心大悦,对瑞昌山药赞不绝口,赐其雅号“南参”。从此瑞昌山药便列为皇家贡品,享誉皇家,名扬天下,成为当地的传统名优特产。   瑞昌山药块茎长棒形,表皮淡黄或浅棕黄色,长25-60㎝,粗3-7㎝,上部毛孔多,须根密,一般长5-7㎝,多呈水平方向生长,中下部表皮光滑,毛孔较稀,须根少而短,毛孔下陷。颈部灰棕色,长约8.5-12.8㎝,粗0.8-1.5㎝,密生棕褐色细根。肉质洁白,组织细密,粘液多,烹调时久煮不糊。无明显缺陷、机械损伤、斑痕、萎缩、腐烂、异味和病虫害等。   瑞昌山药其块茎含淀粉16%、蛋白质2.7%、脂肪0.2%、碳水化合物14%、Vc5㎎/100g、皂甙50ug/100g,以及消化酶、胆碱、碘质、钙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瑞昌山药产于瑞昌市辖区内21个乡镇场,位于海拔60-600米之间,紧靠北回归线,产地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8度,北纬29.4度。生产地域主要分布在瑞昌市行政区域内,全市各乡镇场均有种植,其中主要集中在南阳、高丰、桂林、横立山、白杨、洪下、夏畈等乡镇。保护面积20000亩。年产量2万吨。下一篇:瑞昌范镇河灯节

修水宁红茶

  地处赣西北边陲的修水县,旧属“义宁州”治,所产宁州工夫红茶,简称“宁红茶”,它是我国工夫红茶中的珍品之一。 “宁红茶”素以条索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红艳,香味持久而闻名中外。据旧方志及清代瑞延《纯浦随笔》等-载,宁红茶创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至光绪年间曾一度被列为贡品茶。二十世纪初是宁红茶盛产、销售全盛时期,国内外茶商、专家誉其为“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行业谣谚:“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 修水县作为“宁红茶”出口生产基地,1958年生产的“宁红茶”新品种,经中外专家鉴定,品质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标准。1980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嘉奖令。198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1984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85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金杯奖和国家银质奖。( 九江)   地域范围   修水地处幕阜、九岭山脉之间,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修河自西向东经赣江汇入鄱阳湖。修水宁红茶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白岭镇、全丰镇、黄龙乡、路口乡、古市镇、水源乡、大桥镇、上衫乡、余段乡、渣津镇、石坳乡、东港乡、马坳镇、杭口镇、西港镇、上杭乡、新湾乡、溪口镇、大椿乡、港口镇、布甲乡、竹坪乡、征村乡、山口镇、漫江乡、复原乡、庙岭乡、黄沙镇、黄港镇、何市镇、上奉镇、黄坳乡、太阳升镇、四都镇、宁州镇、程坊库区管委会等36个乡(镇、管委会);保护范围位于北纬28°47′~29°22′,东径113°57′~114°56′之间。保护面积1万公顷,年产量1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⑴ 外在感觉特征:外形紧结,苗锋修长,色泽乌润,汤色红亮,甜香高长,滋味甜醇,叶底浅红。 ⑵ 内在品质指标:水分3%-6%;总灰分5%-6%;粉末0.5%-3%;水浸出物36%-40%;多酚类化合物16.5%-25%;咖啡碱3%-4.5%;氨基酸5%-7%;茶黄素1%-1.5%;茶红素0.7%-2%;水溶性多糖类2.5%-3.5%。 ⑶ 质量安全要求 ①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的规定要求。 ② 产品生产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8-2001及《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 5019-2001执行。 ③ 质量安全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NY5244—2004)的规定。下一篇:宁红外婆凉茶

都昌豆参

   都昌豆参 本品选用优质大豆,精炼植物油,进口配料,经传统工艺加工,味鲜独特,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3种氨基酸,被评为2000年中国九江首届农副产品精品奖。( 九江)   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依武山,南濒鄱阳湖北岸;都昌加工豆参有几百年历史,是地方传统特产。豆参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一珍。   豆参以当地盛产的乌豆和黄豆为原料,乌豆11斤可加工成豆参13斤;黄豆汁水好,11斤可加工成豆参14斤。加工的方法是先把豆子磨成豆瓣,除清豆壳,加水浸盖3-4个钟头。豆瓣浸发胀大即上磨,加水细磨成浆,然后冲入开水泡浆,并用棍在浆桶里将浆"打"匀,接着倒进布袋滤渣。滤出的浆汁再下锅烧开,烧开的浆汁又一次倒进浆桶。加入石膏浆"打"匀,成豆腐花,随即上轧筋,轧成豆干。将豆干切成阔约半寸,长约两寸余的豆条下油锅煎炸。所用油无论是菜油、芝麻油、花生油、棉油、猪油皆可,但以菜油和芝麻油为最好。豆条下锅后,不停地用铁瓢翻动,此时要特别注意火候。火大了,锅里的油就会起泡,使豆条爆开。这时,可用一碗冷水沿锅边慢慢淋下,使热油降到合适的温度。"淋水"是项绝活,只有多年实践的老师傅才能做到适时适度。豆条在油中慢慢地膨大"圆身",形如一支金灿灿的参条,用手一掰,里面状如一朵绚丽的菊花,酷似人参横截面上的菊米心。这样煎炸的豆参一般可储存3-4个月而味道不变。   每逢年节,都昌的很多地方,村村垒灶架锅,火旺油香,炸制出数十万斤豆参,不但供应本县,且畅销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现如今豆参加工作坊已遍布全国,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   下一篇:都昌鼓书

双井绿

  双井绿是江西九江修水的特产。   双井绿    修水县茶叶协会    11213800    茶   下一篇:四都桃梨

修水杭猪

  江西省有八个地方猪品种,九江的修水杭猪、滨湖黑猪占了两种,其中修水杭猪为我市独有的地方品种猪资源。最近从农业部传来好消息,由修水县杭猪原种场申报的“修水杭猪”,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原产地保护),划定的区域保护范围为修水县西港镇、上杭乡、马坳镇、杭口镇等4个乡镇。九江市畜禽品种资源比较丰富,如都昌小型猪、滨湖水牛、修水乌黑鸡、武宁黄羊、永修水鸭等,近年来,全市农业部门在狠抓畜禽清洁生产行动、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现代畜牧业快速提升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工作,特别是市农产品监测中心成立以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广泛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下一步,我市畜牧、植保、市场信息等部门将更加紧密地协作,形成合力,充分挖掘利用优良地方动植物品种资源,造福九江人民,促进经济发展。   地域范围   修水杭猪产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发源于修江上游,地势相对平坦,周围西北两面为幕阜山脉,东南两面为九岭山脉。修水杭猪产地位于东经113°57′41″~114°55′48″,北纬28°42′09″~29°21′36″之间,介于海拔215到682米之间,保护面积31580公顷,地域范围包括西港镇、上杭乡、马坳镇、杭口镇等4个乡镇。生产规模5万头,年产量5000吨。下一篇:梅山神茶

修水赭砚

  “赭砚”,因石质以赭色为主而得名。清代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帝欣喜,视为珍品。后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贡砚”。 修水赭砚以赭色为主体,翠绿为镶嵌,并不少量的鸡血纹理。而且发墨易液,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墨书解久,不损笔毫。甚为书画家所赞赏的赭砚,分素砚、雕砚两大类。素砚有二十多个品种规格,雕砚有高、中、低三个档次,三百余个图案品种。1984年,赭砚参加全国文房四宝展览会,博得专家好评,外商争相订购。1985年,“立体寿龟砚”获九江市新产品证书。198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倚教授为修水赭砚题词为“触笔细而不滑,发墨速而不粗”。( 九江)下一篇:修水宁红茶

湖口粑

  湖口民间,凡是逢年过节、生辰寿筵、定婚成亲、敬神拜佛、丧葬祭祖、做屋上梁、栽田割禾等活动,都会分别做不同种类的粑食,其习俗一直沿袭。   湖口粑食的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糍粑、印粑、柳米粑、发粑、炒米粑、豆粑等六类共20多种。按口味分,有香甜的、爽口的、糍软的、鲜美的;按形状分,有圆的、扁的、方的、条状的;按颜色分,有红色芦粟(高梁)粑、黄色粟米(小米)粑、黑色荞麦、白色米发粑;按用场分,有迎宾宴请用的、有喜庆节日用的、有上梁抛撒用的、有敬神祭祖用的、有度荒充饥用的、有青黄不接用的;按寓意谐音分,发粑表示大旺大发,圆子粑表示团团圆圆,方糕表示步步高等等。   糍粑有两种,一种叫麻糍粑,另一种叫糯米粑,都是以粘性糯米为主料。麻糍粑是先用饭甑蒸熟糯米饭,盛进木盆(掇桶)或石臼里捣糊,直到不见饭粒即成。或搓团趁热吃鲜,或待冷却后切成方块留用,这种制作过程,湖口西南片民间,称作打麻糍粑,东北片百姓叫做扦糍粑。糯米粑则是把冼净的糯米磨成粉和面,捏成一个个小扁团、包馅、蒸熟而成。麻糍粑一般在年(春节)前制作,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还有婴儿洗三、小孩满月、周岁,或生日庆寿之喜、女儿出嫁前下辞家礼,甚至老人过世后的红(薨)年酒席中,麻糍粑也是多种粑食之一。而糯米粑则是中秋节或其它庆典活动,但一般不会同时兼做麻糍粑和糯米粑。   印粑是将米粉面团放入粑印模内,印成各种图案的生粑胚,然后蒸熟而成的粑,故名印粑。粑印是木制的,常见的图案有福、禄、囍、寿、春、神仙仕女、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印粑是用籼米粉作为主要原料,也有芦粟(高梁)粉,上乡人家还有用粟米粉做的。印粑又叫年粑,也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每年一次都安排在冬季进行,如家里人手少,还请兄弟和姑嫂帮忙。女人和小孩磨粉、印粑,男人和面、上下蒸笼,做印粑的场面和谐热闹。印粑需用腊水(立春节气前的水)浸存,时间才能保留较长,春节期间用于招待宾客,春耕农忙时也是方便快捷的主食。   柳米粑是将米淘洗滤干,用开水浸泡、磨成米糊、蒸熟后切成方块形状。柳米粑是与印粑同时做,也以水浸的方法保存。柳米粑既可切丝(或切片)炒熟当菜肴,也可同印粑、豆粑混煮为主食。   豆粑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按比例或配绿豆、黄豆、荞麦粉、小麦粉等,和水磨成稀糊,然后用柴灶大锅煎(烘)成一整张簿皮,冷却后切成带状丝条,晒干、储存。煎豆粑一般在重阳节后进行,因制作工序繁多,用人也多,灶上煎,灶下烧火、磨糊、凉、切都要专人。还会邀请亲朋好友、乡里邻居、甚至远道客人,到家里来尝鲜,甚至还趁热分送新鲜豆粑于近邻。所以,几乎每家煎豆粑都请帮手,或姑嫂妯娌、或亲戚朋友。豆粑煮烂即食,既省时又节约粮食,可作农闲时的早、晚餐或农忙季节的快餐。   发粑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粉发粑,另一种是米粉发粑。小麦发粑是用小麦粉和面放粬发酵蒸熟而成,米发粑是浸米磨糊,拌粬发酵后,蒸熟成粑。发粑四季都可做,所以小孩生日、老人做寿、喜庆宴席做粑都有发粑,后渐渐少见农家自做发粑,小麦发粑有馒头代替,米粉发粑也被发糕所取代。   炒米粑又叫包心粑或蒸米粑,都是以制作工序而得名。先将大米淘洗滤水,然后在锅里炒至米熟,再磨粉和面、包馅、蒸熟。炒米粑不受季节限制,只是不同的季节所包的心(馅)不同,所以,各种喜庆之宴,炒米粑为首选,也逐渐成为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流泗的炒米粑以皮薄、透明、形美而闻名。   湖口粑俗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也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各式各样粑的制作必须掌握各自的制作技能:麻糍粑的蒸饭洒水、印粑的和面、柳米粑的泡米、豆粑的配兑和煎烘、发粑的拌粬发酵、炒米粑的炒米和包心等,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虽说不求师学艺,但都是母教女、婆传媳,世代传承,形成独特的粑俗文化。2006年,中央电视台节目摄制组,专程到付垅乡一甲村饶林山湾,拍摄农户做年粑的场面,并制作成年俗专题片,于春节“年俗”节目中播出。   2007年,湖口粑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收集的各式粑印,藏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   2008年,吴春花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口粑俗)代表性传承人。下一篇:湖口糟鱼

瑞昌竹编

  瑞昌竹编是瑞昌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距今有3300多年历史。   瑞昌竹编工艺品以竹子为原材料,经手工制作而成。过去,瑞昌山民常以小山竹编织篾器出售。传统的竹编制品有簸箕、米筛、箩等。   瑞昌竹编主要工序有去蔸、去稍、破竹、劈条、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等。竹器编织的花样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构造都是由底、腰、筒身、缘口、提手等几个部分组成。所编织的竹篾有经纬之分,被挑压的称为“经”,被编入的称为“纬”。整个编织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主要由开头、立腰、编器身等环节组成。   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织编、方孔编、六角孔编等。立腰,即编织时把平面底编的水平立篾向上弯曲,继续编织横回篾数周,其中包括湿水、弯曲、立竹片等工序。湿水,就是在立腰之前,应将水平立篾湿水,以增加其柔韧性,便于弯曲。弯曲,就是开始起腰时可用手指把水平立竹向上弯曲,以便向筒身推进。也可将立篾扎成一束,用夹子夹住,然后进行横回编。还可用木模具、电烫等方法,把水平立篾垂直竖起后再进行横回编。如果底编较薄,立腰后立篾容易弯曲,造成竹器底部突起而站立不稳,可使用数条宽厚的竹片插立在底部。六角孔编织法常需要立竹片。编器身的方法与底编基本相同,但其所使用的横回竹篾一般较为薄细。有些工艺美术品的横回竹篾可以使用宽篾和窄篾混合编织,以形成各种花纹。器身编好后,便是收口和提手。在工艺品编织过程中,对篾丝或篾片还需进行漂白和染色。可先漂后编,也可先编后漂;可先染后编,也可先编后染。最后进行烘干、喷漆,这时竹器工艺品才算完。   瑞昌竹编需要的工具主要有指皮、指筒、刮刨、补针、锣铲、尖刀、刮刀、篾刀、拐钻、圆锉、铰子、拣刀、小拐钻、打皮板等。   瑞昌竹编用途广泛。传统的竹编制品有簸箕、米筛、晒筐、晒垫、竹囤、箩、床、凉席、斗笠、篼、鸭棚、播篼、竹水车、拖箩、桌、椅等,其中斗笠、丝箩、米筛被誉为“瑞昌竹器三宝”。上世纪七十年代,瑞昌竹编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手法基础上,不断创新,由实用型产品向艺术鉴赏产品拓展,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1981年成立的南义竹编工艺厂,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生产出花钵、花蓝、鸡、鸭、龟、水果盒、飞禽走兽、礼品盒等一百多种竹编工艺产品,远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瑞典、希腊、日本等国。近年来又开发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如竹篱笆、竹亭子、竹小屋等。2001年10月,瑞昌竹编工艺品参加在四川宜宾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暨中国竹业博览会荣获金奖。下一篇:长江野生甲鱼

彭泽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龙城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棉船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马当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芙蓉墩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定山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天红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杨梓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东升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浪溪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黄花镇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太平关乡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黄岭乡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浩山乡 彭泽鲫 雷峰山茶 彭泽梅花鹿

彭泽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