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安阳 >> 文峰区 >> 光华路街道

光华路街道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韩琦庙(韩王庙)

韩琦庙(韩王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魏公祠俗称韩王庙,是古相州人为纪念北宋三朝宰相韩琦修建的生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即(1068年),元代成宗大德二年重修,明清两代均曾修葺。至今大殿仍保持元代大梁顺弯就势的梁架结构,是河南省罕见的元代建筑梁架。  地址:安阳市文峰区文化路  类型:寺庙  等级: AA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安阳是一处拥有4千年悠远历史的古城,是殷都、邺都两古都的所在,也是历代才子辈出的地方。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的东北方,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  文峰塔的建筑因富有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其特殊在于一反常规形制,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地宽敞,整体呈伞状形式上大而下小,在中国古塔中以及国内外为所罕见。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天宁寺始建于隋仁寿初年(公元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增修。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进行两次整修,并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  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顶有相轮、塔刹。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正南面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西北角一幅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塔的正南门前有一平台,高约2米。登平台进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平台正中矗立着一个高约10米的葫芦状小塔刹,大体和北京北海公园的小白塔相仿。  天宁寺原建于隋仁寿(西元601年-西元604年)年间,而文峰塔则修筑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西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经历了历代战乱的炮火考验,今犹然巍峨屹立。  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但自宋元明清以后,安阳的文化逐渐凋零。安阳人遗憾加上惋惜,便想借重文峰塔的风水,一改此种情况,希望安阳象以往般能够多出秀才、状元。西元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筑天宁寺和塔。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二者相互呼应,足以代表安阳古城的文化,于是,在塔门的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塔因此得名为“文峰塔”,一直沿用至今。  文峰塔塔高38.65米,塔基座高约2米,周长40米。塔体呈八角形,五层重檐。整体为砖身木檐形制建筑。八角形的塔身立于砌成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有7层,上下交错,排列有序,上承接塔身,下拥护塔基,将塔型装饰得壮观而优美。  塔的上身共有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层级增大,形若伞状。每层出檐的斗拱形式不尽相同,每层檐均有砖雕仿木斗拱来承托。八角檐头系有铜铎,檐角悬有铜钟,微风徐徐吹来叮铛做响,甚为悦耳动听。  塔的底层四周的正面,各设有圆券门,其中,只有正南面的门为真门,可供出入,其余为装饰性的“五抹头格扇门”。格心雕饰着折枝莲和璎珞、蟠龙等图案。券门首额,则设有以砖雕刻的“二龙戏珠图”。其雕刻自然生动,栩栩如生。八角型的塔,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  文峰塔是为砖塔,门上部的塔身八面,装饰有砖雕的佛教故事浮雕造像。在八根龙柱之间,正有八幅佛教故事造像:东面为释迦牟尼佛涅盘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南面为三圣佛像;北面为观世音菩萨与善财童子和龙女像;西南面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图;西北面是释迦牟尼佛雪山苦行修定图像;东南面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东北面是释迦牟尼佛为天人说法像。浮雕神情逼真,造型生动,姿态自然,为古代砖雕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  塔顶有相轮、塔刹。塔身底层的南面门前有一高约2米的平台,拾级登台可进入塔门,而后盘旋攀登72级阶梯可抵达塔顶。塔顶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10米的宝瓶状的塔刹,造型奇特为全国所仅见。塔顶平台的四周围设置1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平台可容纳200余人,游人登塔俯瞰安阳古城,绮丽风光尽收眼底。  文峰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安阳市最高的建筑物,自古以来是安阳历代的标志性建筑。  地址:安阳市文峰南街2号  类型:古迹古塔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372-5971300  开放时间:  8:3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交通  乘坐18、21、25路公交车在文峰塔站下车即可  

高阁寺

高阁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高阁寺,原名大士阁,位于安阳老城内马号街原高阁寺小学(现为文源高中)后院内。因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所以又叫高阁寺。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县志记载,高阁寺原是建在宋朝州廨内的飞仙台上。宋朝韩赟治相州时,曾扩建州廨。宋仁宗至和年间,魏公韩琦(就是老五中旁边韩王庙以及昼锦堂的主人)治相州时,益作亭堂园池。规模宏大,建筑壮观,曾有“雄于河北”之美誉。  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第二子朱高燧封赵王。《明史》记载:“朱高燧恃宠,多不法,又与汉王高熙(明成祖之次子--笔者注)谋夺嫡,时时谮太子。”因此,几乎被明成祖杀掉。由于皇太子(即后之明仁宗)力保方得幸免。明仁宗即位后,才将高燧封到彰德(安阳),俸禄二万石。是年(公元1425年),以彰德府署改建为王府。现仅存高阁寺为其旧迹。  高阁寺,是明赵王府旌教祠中最后一座殿。今存高阁寺乃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重建,清朝乾隆和光绪年间,曾加重修。解放后也曾两次加以整修。近年河南省又拨款彩绘重修。  高阁寺通高20余米,为高台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顶,台基高约8米。南面为正面,设石阶32级,拾级而上,可登台上0。石阶两边及承台周围,均有石狮、石柱、石板护拦。底基约有一米高的石浮雕装饰,每面八条龙,相互对称。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风雨的侵蚀,北侧的石雕已经被剥落的几乎看不出来原来的面目了。其上还刻有印度梵文。这些浮雕和装饰,精心制作,形象逼真,尽管久经风雨侵蚀,但依然清晰可辨。阁的正面置阁扇门,进深、面阁各三间,皆为9米。明间和次间共用四根圆木通柱,直达阁顶四架梁下,框架结构坚实牢固。4根金柱直接承托上檐五架梁,斗拱较为复杂。脊拉牵上 书“大明成化六年(1470年)岁次庚寅八月重建”,前金搭牵上 书“大清光绪玖年岁在癸未六月重修”。而高阁寺梁架呈明代特征,斗拱和阁门为清代地方手法。结合题记可知高阁寺是一座重建于明,重修于清的古建筑。  阁室内彩梁画栋,壁画人物栩栩如生,跃然于0之上,充分显示了画师的高超技艺。  高阁寺气势磅礴,巍峨壮观,与西方的文峰塔相互辉映,并肩媲美,点缀着古城优美的风光。  高阁寺所在的街道,名为:马号街,相传是明代赵王府喂马的马厩所在地,所以这条街就叫“马号街”。  交通:  乘25、26路公交车可直达。   景点位置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马号街高阁寺

安阳博物馆

安阳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5月,馆址位于安阳市文明大道东段436号。现为河南省和安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文博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阳市文明单位、安阳市社科先进单位。  安阳博物馆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余平方米,库房面积2600余平方米,共有八个文物库房、七个展厅,举办有《殷商社会生活》等四个基本陈列。近年来先后制作了《馆藏书画艺术作品展》、《安阳民间收藏展》、《安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作品展》等数十个专题展览,其中《版上天地--馆藏安阳地区木刻版展》获河南省文物局2012年度优秀展览。  安阳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万余件,包括甲骨、玉器、金属器、陶瓷器、货币、书画及近现代文物等十几个类别,时间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现代。  安阳博物馆先后编写出版了《安阳历史文物考古论集》、《安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图录》等5部著作,其中《安阳地区木版年画刻版》获安阳市社科优秀作品二等奖、河南省优秀社科普及作品特等奖,另有多项安阳市社科课题获奖。  安阳博物馆自2008年新馆开馆起,实行免费开放,每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时至下午17时开馆,每天2次免费讲解,其余时段有偿服务,设有语音导览设备,团体可预约。  地址:安阳市文明大道436号  邮编:455000  电话:0372-3776808  传真:0372-3776808  邮箱:aybwg@sina.com  交通:  乘坐11、16、36路公交车到市图书馆站下即可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逢节假日另行通知)。  

安阳彰德府城隍庙(威灵公庙)

安阳彰德府城隍庙(威灵公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彰德府城隍庙又叫“威灵公庙”,南山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鼓楼东街六号,地处安阳老城中心。尚未修复的北山门位于安阳东西主干道文峰南路,附近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又有从明代到民国各个时代的古建筑。其西侧两百米为正在准备修复的鼓楼,北侧为安阳相州(安阳县)城隍庙。是豫北地区城隍庙与城隍文化的代表。也是安阳市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道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  景点位置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鼓楼东街6号  

昼锦堂

昼锦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昼锦堂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境内,现为安阳市第五中学地。昼锦堂为北宋名相韩琦修建,作为他的修身养性之地。昼锦堂是当时全国四大园林之一。韩琦在这里安度晚年,于公元1075年病逝于相州(今安阳)。公元1702年,昼锦堂更名为昼锦书院,此后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大雅之士。清朝末期,学院又更名为昼锦学堂,成为中原最早的中学教育机构所在地。建国之后,该地于1958年更名为安阳市第五中学。

安阳民间艺术博物馆

  民间艺术博物馆是基于原址城隍庙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博物馆,馆内陈设了多达一千多件民间艺术品,积淀着安阳古老文化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了解传统民间文化的好地方。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乘坐18,21路公交车在中山街站下车即可   开放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景点位置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鼓楼东街  

三角湖公园

  三角湖公园修建历史悠久,旧时是安阳城内粮仓所在,呈三角形的三角湖在粮仓旁,如粮仓起火,可就近取水以备不测。公园西南角有一安阳古城墙角楼,可尽收古城风貌,令人心旷神怡。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乘坐16,17路公交车在火车站下车即可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文明大道  

郭朴祠

郭朴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郭朴,安阳人,明嘉靖十四年中进士,曾两任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学士,入内阁,故又称郭阁老,又至太子太傅,后三次上疏乞归故里。郭朴为官清正,不徇私情,不畏-,官声颇佳。郭朴后代,在老城北大街钟楼东南侧建一座郭朴祠,岁岁纪念。原建祠堂门前有一石牌坊,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以交通不便为由拆除。祠堂为两进院落,建有大门、正殿,内塑郭朴画像石碑和灵龛,后有寝殿。前后两院厢房居住郭氏后代。1988年老城北大街改建时,由老城改建费中拨款将原建筑拆除重建。大门和五间正殿为仿明建筑,青砖青瓦,画梁雕柱,殿内将原郭朴石雕画像安置正中,两旁有郭朴生平画展。郭朴祠庭院南墙有浮雕石刻的仁义巷故事,对后人颇有教育意义。后殿改为工作人员办公室,院内还有古槐一株。整个祠堂端庄静穆,郭朴为后人所敬仰。

崇召早熟西瓜

  崇召早熟西瓜是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镇崇召村的特产。崇召早熟西瓜以特大郑杂五号、京欣王、新月等新品种为主,品质好,含糖量高,产量高,瓤红皮硬,易贮运,可于旺季前1个多月上市。   崇召村是文峰区打造的瓜菜种植基地。该村从1985年种植西瓜至今,经过十几年的试验、攻关,在技术上采用瓠苗、南瓜苗嫁接,温室育苗,拱棚或地膜覆盖种植,解决了西瓜重茬种植、早熟西瓜授粉不便等难题,可使西瓜提前1个月上市,创建了崇召早熟西瓜品牌。   崇召西瓜注重以质求效叫响品牌,在西瓜生产中坚持品质第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化肥、农药使用规定,积极推广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改善了西瓜口感。2006年,该村通过了“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并注册了“崇召”牌西瓜商标。如今,贴有一枚枚椭圆形无公害标志的崇召西瓜,成为市民挑选西瓜的首选。该村目前西瓜种植面积近3000亩,产量1000万公斤,不仅在我市销售,而且销往郑州、新乡、鹤壁、濮阳、邯郸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锦泰燎花

  燎花,是河南省安阳市锦泰商店(前店后厂)的名特糕点。     自从明朝万历年间“燎花”问世后,远近知晓,供不应求。后由当地的“锦泰”字号大量生产,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清潮乾隆26年,皇帝途经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燎花被进献给皇帝,乾隆吃后大悦,钦定为贡品。自此,“锦泰燎花”驰名省内外。   原料配方(成品50千克):坯子20千克白糖20千克糖稀10千克食油7.5千克桂花250克青红丝500克   制作方法:   1.把纯净的江米浸泡7~10天,捞入筛内用清水冲净控干,碾成米粉。   2.用开水烫面,蒸熟后取出晾凉(搅拌散热),加少量食油,揉搓均匀,和成面团;切成长7厘米、宽、厚1厘米的条,晾干后便成燎花坯。   3.把适量坯子放温油锅内,随着油温升高,坯子膨起成型,再捞入热油锅内炸熟。   4.拣出大小一致的熟坯,将次者碾碎作花;熟坯挂浆帖花,再撒上青红丝即成燎花。   产品特点:个体膨大,轻若鸿毛,面色金黄,剖面洁白呈丝网状,体表面贴有碎花,新颖别致,独具一格。酥脆香甜,入口即化。   

秦氏熏肉

  今年,不少酒店推出一道别具风味的凉菜———熏肉。这可不是一般的熏肉,它就是久负盛名、享誉中原的“秦氏熏肉”。说起熏肉,古已有之,综观中国古代饮食,早在唐代以前,“炙品”就在菜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值得一提的是安阳地方特色“三熏”的代表作之一“秦氏熏肉”。据传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年)间,乾隆皇帝巡幸河南嵩山,途经安阳小憩,进膳时对当地-进奉的一道菜“熏肉”赞不绝口。至此“秦氏熏肉”在民间广为传扬。   清朝末年,袁世凯下野闲居安阳北郊洹上村时,其家宴和宴请宾客时,“秦氏熏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如今的“秦氏熏肉”历经200余年风雨沧桑、十代传人的不断改进,在祖传的独特秘方基础上融入现代工艺,色、香、味都更上一层楼。尤其是第十代传人秦涛,在保持特色、挖掘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创新,在原有29味调料基础上,又加入十余种名贵中草药和多种纯天然植物香料,运用现代科技工艺制作,形成香而不腻、烂而不黏、瘦而不柴的独特口味。肉烂骨酥而不粘手,肉香直透骨筋,切开后满室飘香。“秦氏熏肉”为河南又增添一道美味佳肴。

扣碗酥肉

  中原地带安阳,口味偏淡,但近年来川菜、粤菜、东北菜接连进入,到饭馆吃饭,安阳人喜欢各种菜式都点一点。当地的传统菜式八大碗依然受欢迎,红白喜事尤其少不了。以现在的口味而论,扣碗酥肉最具继续传扬的潜力。传统小吃三不粘、粉浆面其实最能代表安阳饮食的特色。   扣碗酥肉的制法:   1.将250克猪五花肋条肉去皮,切成肉片,加盐水、酱油拌匀后加入鸡蛋1个,面粉100克,用粉芡拌匀。   2.锅内加花生油1000克,烧至七成热,将调好的肉下锅,炸至柿黄色捞出,放在扣碗内,放入大茴香、花椒、葱姜丝和高汤250克,上屉蒸40分钟,去掉大茴香、花椒、葱姜,扣在海碗内,浇上汤汁即成。扣碗酥肉的特点:呈柿黄色,味美可口。   

安阳血糕

  安阳血糕是河南省安阳市的特产。安阳血糕营养丰富,酥香适口,味道鲜美,经济实惠,风味独特,深受当群众和外地游客的欢迎。   相传血糕创制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安阳暴雨成灾,庄稼淹没。灾后官府发放大量荞麦种,以解饥荒。荞麦丰收后,人们以荞面为食。当时县城西北皇甫屯村一王姓农民将蒸制的荞面糕用油炸后,拌以蒜汁食用,鲜食味美。后又在荞面中加入猪血,味道更浓。于是他迁居城内,以卖血糕为业,生意十分兴隆。   安阳血糕用荞麦面、猪血佐以其它配料蒸制成糕,凉后切成片,再过油炸制,趁热吃味道鲜美,佐以蒜汁,更加味美可口,被誉为安阳“三大宝”之一。   

光华路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光华路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