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丹棱九龙山森林公园 | 丹棱九龙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九龙山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位于丹棱县杨场镇境内东南端与夹江、洪雅、东坡区接壤。 “九龙山”因金牛湖两岸有九座山峰延绵起伏,远看犹如卧龙汲水,近观青山映绿水、碧波荡群山而得名。距丹棱县城18公里,面积380公顷。公园海拔450-692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地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公园内马尾人工林、常绿阔叶林、翠竹林、古榕树,火红的杜鹃,烂漫的山茶、雪白的扁竹叶,千姿百态的蔷薇和兰草为豪猪、松鼠、杜鹃、啄木鸟、白鹭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身环境。青山、绿水、奇石、古寺为九龙山建设森林公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丹棱县委、县政府决定用10年时间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千年古寺为重点,用森林、青山、绿水、翠竹、雾景、佛教文化组合旅游产品,将公园建成有区域代表性,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型旅游区,年接待能力达30万人左右。 游览竹林寺、丞相湾、听涛轩等人文景观,面对九龙山的历史沉淀,倾听唐代著名诗僧可朋的《耕田鼓》倾诉民间疾苦,凝视南宋李焘、李壁、李直父子三人,德才皆备,身居相位安眠于此的丞相墓。 九龙山森林公园 九龙山森林公园 九龙山森林公园 杨场镇 杨场镇位于四川省中部、眉山市丹棱县境东南。东与眉山市东坡区相连,南与乐山市夹江县毗邻,西接眉山市洪雅县,北与丹棱县丹棱镇、双桥镇、仁美镇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2′,北纬29°55′,距县城约15公里。 杨场镇自宋代县以下设四镇七乡时期为栅头镇,明代为宋德里,清代为义胜乡,咸丰末年为原字保和仁字保分辖,宣统2年(1910年)因地处杨家场故名杨家乡…… 详细++ |
龙鹄山 | 龙鹄山,距丹棱县城约3公里。唐代名“龙鹤山”,自南宋孝宗皇帝手书“龙鹄山”三字赐史学家李焘后更名。龙鹄山山势奇特,恰似一个巍巍巨人,端坐于环绕的群山之中,有人说它像莲台打坐的佛祖,左?拈决,右手抚膝,神态肃穆。据当地人说,足有48座“磕头山”像朝圣的信徒,围绕龙鹄山虔诚地拱伏于地。乍一望去,真有千人拱首,万山来朝之势。 进入龙鹄山景区,第一个便是丹棱旧八景之一的"雁湖渔火"景点。有多种史料记载,雁湖为宋代礼部尚书李壁所凿,湖面40亩,湖宽水深,常有大雁、野鸭聚集,因而得名。湖周植花木,尤以梅花为最。清代道光年间,丹棱各县毛震寿小住雁湖,入夜时,渔翁唱晚,渔火点点,星星坠湖,十分壮观。手书"雁湖渔火",并志以诗:云开雁落雨初停,火参差渡远汀。两岸芦花渔父笛,声声吹落半湖星。"随时代懏移变迁,雁湖面积缩小成为蓄水养鱼灌溉农田的"金鸭塘"。近年县林业部门规划在湖周培植万亩人工林区,已实现几千亩;县政府还规范依托雁湖和万亩人工林区重建北宋大雅堂,成为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去处。 过雁湖,经龙溪桥、龙鹄场、团结水库大坝,上行百米,沿途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果树满山,菜花飘香,风光旖旅。迎面一座小山像一个张口昂首的巨龟,故名龟峰。龟峰独看成峰,合看成景,形象生动逼真,玲珑剔透,享有"川西盘景"之美誉,唐代道教人物杜光庭为之发出了"蜀西龟峰天下稀"的惊叹。七十年代建成团结水库,水面如一条银练飘落,摼山绕岭,形成了"龟蛇相缠"的独特景观。 龙鹄山腰有"三相祠"遗址。"文史兼通,蜀人比之"三苏",人称"三相"的李焘父子,让丹棱人骄傲了几百上千年。自清代咸丰年间丹棱县令张熙照捐俸金修建"三相祠",民国11年,丹棱知县杨成成上闻川军总司令兼省长刘成勋拨巨款扩建完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由长官率士绅前来祭祀,聊表"长编细读心弥仰,幸得春祠拜哲人" 的敬仰之情。如今,祠堂建筑尚有"巽崖遗迹"巨型石碑和石柱表坊。门前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根深叶茂,独木撑天,相传为南宋史学家李焘所植。有趣的是这棵银杏树长到10米文景观外,自然风景奇险幽静,是古洪雅八景当地人称为"公母树"或"夫妻树"。 出祠堂,顺山腰往前不到200米,登380米石梯,上行百余步,"龙涎洞"即入眼帘。龙涎洞实为唐代开元年间丹棱女道士成为修道的仙室。进入洞口,须下行数十步狭窄道士成无为修道的仙室。进入洞口,须下行数十步狭窄的陡石梯。洞口门楣上刻有明代书法家陈琨手书"委雪屯烟"四个大字,细看旁边有诗曰:"望入岩烟古经斜,遗踪旧是炼师家;绿盘碧草垂春带,峙顶丹枫长性花。楼阁半倚苍树螟,碑镌尽是乱云遮;何当百世年湮远,重鼎嵯峨焕九华。"传说,当年成无为看破世道出家,数十年如一日在此观风云之变幻,吸日月之精华,悟出了道之精髓,乘黄鹤而去。 沿380梯上行,松涛轰鸣,泉水叮咚,云雾缭绕。"胜岩"、"鹄岭松巢"等历代名人题咏石刻目不暇接。石梯仅容一人攀援而上,险处腿肘并用,其状艰难,真有登天之感。龙鹄山美,美在登临,美在原始与天然景观。龙鹄山多奇景,一重云锁一重天。上到梯顶,令人浮想连翩的是"巽崖书屋"。史书载:宋绍兴八年,23岁的李焘榜中进土,朝廷任命为成都府华阳县主簿,他志在研究历史,淡于功名利禄,在龙鹄山创建"巽崖书屋",边读书,边讲学,为家乡檪育人才。他在书屋中订立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都成为宋代教书育人典范。书屋的创立,也为李焘编撰反映北宋168年历史的巨著《继资治通鉴长编》奠定了基础。 书屋历代相传,越办越红火,到清代更名为"巽崖书院",列为蜀中三大书院之一。文学家彭端淑和诗人瞿敬笏主讲23载,端淑有诗云:"文简善著书,筑室巽崖下;精心四十年,遗编等斑马;赤壁垂琳琅,谁为后来者。"当你站在巽崖书屋前的台地上,倘佯其中,你会感受到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再往上行,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跻身于全国石刻艺术宝库之林的唐代道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窟造像和《松柏之铭》碑,六朝时期岩墓,南宋孝宗皇帝御笔亲书的"龙鹄山"御印碑,左右山脊还有李焘、李壁、杨素翁等名人墓,被雀为巴蜀一绝的龙鹄院"佛、道并居"遗迹。这些文物古迹,真能让你大饱眼福。 |
丹棱白塔 | 丹棱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棱白塔 建于唐代大中(847——860)年间的丹棱白塔,是为陪衬原丹棱白鹤寺建筑群而建的。历经1100多年风雨剥蚀,至今保存完整,是四川境内最悠久的密檐式砖塔,也是眉山市境内最古老的建筑艺术精品。 塔起源于印度,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我国,自汉至隋,塔的地位很高,寺院的建筑都是以塔为中心布局的。唐代,寺院建筑开始以礼佛诵经参禅的殿宇为中心,塔成为佛寺的陪衬,或者建于寺后,或者建于寺旁,或者另建塔院。 丹棱白塔通高27.5米,(其中塔刹高2.2米),为正方四角砖尖14层密檐式塔。塔中间设有蹬道,可盘旋达顶,造型雄伟,与今西安小雁塔,乐山唐代灵塔造型极为相似。 丹棱白塔属于密檐式塔。其外部特征是,塔身下部第一层特别高大,第一层以上,每层之间的距离特别短,塔檐紧密相连,好似重檐楼阁的重檐。除第一层外,以上各层一般没有门窗。这种塔是楼阁式塔的一个分支。 塔无台基和基座,塔身直出地面,塔身底边每方宽6.02米,正方底开有拱门一道,以上各层次均开有梯形楣,人字型楣的真窗或假窗,层间叠涩为檐,每级檐角原悬风铃,风来必响,是丹棱古八景“白塔钟声”。 塔在7级以上逐级微向里收,塔内仅5层,底层心市顶装有砖砌五铺作斗拱八朵,以承拖叠涩构成的天花(藻井),壁上原来有腊梅数朵,底壁有浮雕一幅。二、三、四层不装斗拱,第五层不设心室,原有彩绘和佛像。 据专家考证,丹棱白塔建于唐,设于原白鹤寺中,《四川通志·舆地》卷四十三记载:“《明统志》:白塔寺在丹棱县治西,旧名白鹤,唐大中末建,内有浮图,宋重修,苏轼为记,永乐初改今名”。另一种说法是建于隋代,据《丹棱县志》(民国十二年版)《佛寺》记:“白塔寺古刹也……寺左浮图一座,高耸云霄,建于隋仁寿年间”。后据专家考证:“此塔外十四级内四层,不合佛塔规矩,且顶部蹬道似未到尽处,颇疑似曾经折断,后代大修成如此模样”。“此塔行制与大理崇圣寺塔和彭山龙兴寺塔等相识,殆亦唐代,而内部宋式斗拱和盘陀蹬道是后代补修的”。因此,大多数专家认为:“丹棱白塔是可能建于唐而后代迭经改造,犹保留唐塔风格的古迹”。从塔刹中段上铸有“道光十二年十月谷旦”和下段铸有“佛、万历乙巳年十月廿立”等字样看,也说明明清时代亦经过多次修补。 丹棱白塔是丹棱历史的见证。自隋开皇时丹棱就建制设县,古城人不甘寂寞,先是修建象征“地王”的丹棱白鹤寺,以图风水显圣,又建文庙造贤育士,续又建丹棱白塔为古城增色。此后的丹棱倒是实实在在地出了不少人才。百年间,中进士者125人,举人300余人,因而享有“才子之乡”的美名。其中,书法家杨玲、女道士成无为、诗僧可朋、史学大家李焘、“小东坡”唐庚、“水晶灯笼”孙道夫、民族英雄刘汲、“谪仙之才”李壁、教育家李昶元等等,雄视天下,名留青史。他们都曾前往丹棱城西观塔、登塔、咏塔,留下许多赞美诗篇。彭端淑云:“塔势壮城西,迢迢入宵汉。钟声出上方,清越随风远。唤醒梦中人,回头思彼岸。” 观塔、登塔别有一番情趣。丹棱白塔位于丹棱县城西,省道106线与丹(棱)顺(龙)路交汇处。远看,丹棱白塔与西安小雁塔极为相似,雄伟高大,造型优美。近观,塔为正方四角钻尖十四层的密檐砖砌建筑,通高近三十米。抬头望去,第一层塔身上出密檐十四层,每层檐子之间距离很短,好似重檐楼阁式的重檐。各层砖檐叠出部分自下而上的逐层递减,形成柔和的抛物线外廓,每层砖檐之间又作鸟翼般造型,给人一种轻快舒畅的感觉。檐与檐之间的矮壁上,每面都砌出棂窗和小孔,据说这些窗和孔是作为装饰或内部采光用的。塔檐翼角上原悬挂有72只铜铃,风吹铃铛响,白云绕古塔,素有“白塔钟声”之美誉,历代被列为“丹棱八景之一”。 保护范围:现有围墙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延伸至106线公路西侧,向南延伸至丹名路北侧,向西延伸至县委党校西院墙,向北延伸至中泰五期住宅楼南楼院墙。 |
老峨山 | 老峨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位于丹棱县城西10公里张场镇、王场乡、顺龙山辖区内,海拔1142米,幅员面积11 .8平方公里。其中,林区面积1.3万亩,突兀一峰独峙,雄踞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时有烟去在半山飘浮,蔚为壮观。山形酷似峨眉,雄秀奇险幽,颇有峨眉山的架式。山中名胜古迹如金顶、舍身崖、九老洞、万年寺、伏鹤寺、一线天等,皆与峨眉山"同名同姓"。民间传说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 据地方史志载,老峨山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建寺于隋,兴盛于唐、宋、元、明、清,山0建有72座寺庙,僧侣最多时竟达千人。唐代开元年间,道教传入老峨山,先文在山中建了36庵堂,有近400名道士修道山中。著名道教人物杜光庭、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等名人雅士曾游览此山,留下许多赞美诗篇。老峨山著名的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既有堪与峨眉山媲美的日出、云海、佛光,更有独具特色的华头悬空、美女晒羞、摩崖石刻造像等等,文物古迹和神秘传说故事等文化积淀丰富。 历史悠久的老峨山每年"六月六"(农历)传统朝山会盛况空前。80年代初,文化部门组织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加工,编排出唢呐、龙灯、狮灯、花灯、莲箫、高桩平台等优秀节目,把游山文体活动与经济贸易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体育、雍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连续举办了六届的老峨山游山文化经贸交易会,每届都有数十万省内外客商、旅游观光都和参加交易会,经贸成交额近千万元,老峨山区出产的云雾毛峰、炒青绿茶、红茶系列产品和总岗特液、业牌液系列名酒获国家、部、省精品奖和优质奖,畅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老峨山餐饮住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框架已基本形成,新建老峨山森林度假村、万亩森林公园、守猎场和扩建改善旅游公路和通讯条件等项目已列入国家经济计划投资项目,不久将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老峨山 老峨山 老峨山 张场镇 张场镇,位于丹棱县西北部,总岗山脉中段,地处名山县、洪雅县、丹棱县三县八乡(镇)交界处(北纬30度,东经103.3度),由原张场镇、仁兴乡、王场乡合并而成,是四川省文化先进镇、市级唢呐之乡、广场文化之乡、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镇、四川省无公害茶叶农业示范乡镇。全镇幅员面积97.87平方公里,辖16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96个经济社,总户数6890户,总人口25…… 详细++ |
梅湾湖 | 梅湾湖,又名梅湾水库。位于丹棱县城西中隆乡梅湾村,距县城6公里,是七十年代大兴水利时建造的人工湖。集雨面积15.3平方公里,总库容1015万立方米,设计灌面3.16万亩,属中型水利工程,居丹棱水利工程之首。控灌丹棱镇、中隆乡、何场乡和唐河乡,还承担着丹棱县城市面上供水任务。 十多年前,丹棱县水电部队门就对观光农业开发情有独钟,充分利用有山水资源,开展立体化的综合种植,养殖工程,建造有艺术 布局且具有现代化喷灌设施的果树园,修建旅游公路,幽径小道、亭、台、楼、阁、廊,设置餐厅、钓位、游船等,初步形成了"梅湾湖农业观光旅游区",区内山岛葱笼,莺飞鱼跃,桃树、梨树、脐橙、碰柑、柑桔树成片成林,水库两岸及周围的构湾村,多达万余亩。 每年春暖花开时,桃花、梨花、橙子花开得十分自然而野漫,像一束束粉红的贯绫随意缠绕在山际。一坡坡的梨花,油菜花和成片的绿色脐橙林,与多悦镇、正山口乡再西行,真是美妙;而漪漪绿水上,野渡无人舟自横,直看得人忍不住想赋诗作画。前来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高峰期每天超千人。秋季,硕果累累,水果飘香,前来品尝水果、购买水果的游客和商家蜂拥而至,一车车水果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给水库经营管理者和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给城里人营造了回归自然寻野趣的优良环境。 |
大雅堂 | 大雅堂是集唐代诗圣杜甫和北宋大书法黄庭坚诗书艺术为一体的诗书堂。遗址在丹棱城南高庙沟,建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由丹棱名士杨素翁出资承建。堂内珍藏由黄庭坚手书杜甫西川夔峡诗碑三百余方,黄庭坚为之题名“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历经宋、元、明、清、收藏众多名家咏大雅堂的诗文、书画。成语“不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 |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在郑山和刘嘴之上,各有几块形态各异的大石包,就在这10几块大石包之上,雕刻着一龛龛精美的唐代佛像,密如蜂房,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石包造像。1984年,丹棱县文物工作者在全县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两处规模较大的摩崖造像群,由于郑山、刘嘴相距不过里许,因此,将这两处造像统称为丹棱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1.郑山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东以第23龛造像外延80米,西以第39龛造像外延20米,南以第37龛造像外延80米,北以第40龛造像外延8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南、北外延20米,向西延外延10米。 2.刘嘴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东以第54龛造像外延50米,西以第71龛造像外延80米,南以第29龛造像外延80米,北以第1龛造像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西、南外延20米,向北外延至张开军平房后阳沟处,向东延伸至该造像群所在山丘下第一条水泥路边。 |
千佛寺摩岩造像 | 千佛寺摩岩造像为文化旅游景点。 千佛寺摩岩造像刻于唐朝贞观初年,属国家保护文物,价值颇高。佛像造型别致,生动,栩栩如生。 |
黄金峡 | 黄金峡位于丹棱县城西24公里仁兴和和王场乡境内,座落在总岗山麓,下起仁兴乡罗河桥,上至王场乡继承桥,峡长7 .5公里,是以自然原始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 自汉代起,名僧云集黄金峡,早在西汉新莽地皇二年就修建了黄金庙,又名博济庙。然后又修筑开通了黄金堰, 造福于百姓。黄金峡两岸壁立,对峙如门,其崖笔立陡削起码插云天,形成雄伟壮观的“一线天”。"瀑布峰腰落,山根峡口横;虎狼蹲石影,戈与吼潭声;天自洞0,人从岩缝行;到来幽趣处,时看白云生"。 清代丹棱进土暨雅江书院贔长李昶的诗篇生动地描述出黄金峡的神奇,幽深和美丽。峡内著名的景点有:龙潭飞瀑、金峡湖、双狮向龙潭、危崖水帘、一线天、虹渡、望鱼石、金船等。当地人常言:“金峡有三奇、晓雨不湿衣、九月瑞雪飞,夜半闻琴声”、“神降博济庙,喊声一出雨就到”、“黄金天子一夜凿通黄金堰”等传说故事更是神奇美妙。 此外,黄金峡独产的"流吓鱼",长七八寸,重斤余,喜食岩浆,肉质鲜美细嫩,与江团齐名,乃川西南一绝,古时被列为贡品。如果你有幸到黄金峡一游,一定会感受到观景、荡舟、猎鱼、食鱼的乐趣。 |
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 | 大雅堂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系北宋丹棱名士杨素(南宋史学家李焘的岳祖父)为实现黄庭坚洪雅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而建。堂内珍藏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余方,历时3年建成。黄庭坚欣然提名“大雅堂”,并作《刻杜子美巴蜀时序》和《大雅堂记》叙其事。为此,大雅堂被后人称为“诗书合璧”的人文遗韵名噪华夏,成语“不等大雅之堂”典出于此。大雅堂,雅集黄书墨宝,荟萃杜诗碑林,后毁于明末战火,碑碣无存,然而时代相传,遐迩闻名。2011年,中共丹棱县委、县政府应文化强国的号召,顺民众崇扬大雅文化的呼声,广集民智,作出了纪念性重建大雅堂的决定,于2011年8月动工兴建,2014年1月25日建成开放。 服务事项 内设一主殿和八大展厅。馆内采用传统现代多中展陈艺术手法展现杜甫的“诗”、黄庭坚的“书”、杨素的“义”,再现千年大雅堂诗书文化。 地址 眉山市丹棱河南岸大雅堂公园内 联系电话 028-37228818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9:00至18:00 交通线路 遂资眉高速公路丹棱出口—齐乐大道—素翁路1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冻粑 | 冻粑是丹棱人十分喜爱的一种特色小吃,其制作食用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是逢年过节赠送亲友的美食佳晶。因民间主要在冬季制作,蒸熟后,待其冻却保存待用而得名。 丹棱冻粑由优质籼米、糯米、大豆等原料,利用发酵原理,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有花生、芝麻、红糖、白糖、玉米、核桃、玫瑰、豆沙等十多种不同口味,味道鲜美、甜而不腻、香而不粘,入口化渣,易于消化。即可作佐餐佳品,又可用于消闲食品,老少皆宜。 走在丹棱县城的大街小巷,几乎隔不了多远就有一家卖冻粑的店子。近年来,丹棱冻粑产业迅速发展,全县现有—亡百家冻粑作坊,并发展出真空包装,便于携带与储藏。 丹棱冻粑以丹棱县当地优质籼米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浆、入缸发酵、用玉米苞叶包裹、上蒸笼蒸制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特点是:色泽纯正、味糯滋润、清香爽滑、入口化渣、易于消化,是老少皆宜的益寿膳食佳品。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丹棱冻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自2011年9月19日起批准丹棱冻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各地质检机构实施保护。 产地范围 丹棱冻粑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丹棱县所辖行政区域。 |
丹棱桔橙 | 丹棱桔橙果实葫芦形或倒卵圆形、中等至大,果顶平、柱点微凹;果皮橙色、较粗,易剥皮;果肉橙色、脆嫩化渣、味浓甜,多汁,无核,品质上等。 丹棱优质桔橙包括“不知火”、清见、春见、爱媛等多种优质品种,都是风味极好、品质特优的柑桔新品种,并且各富特色,共同特点都是皮薄易剥、水分充足。其中:“不知火”异常甘甜、脆爽可口、多吃不上火;春见果肉丰盈、口味甘甜怡人;清见柔软多汁、甜橙香气馥郁,入口细腻;爱媛果肉饱满、细腻、爽滑,酸甜适宜;春香则融合了桔和柚的特点,颜色青绿、口感脆爽鲜滑。 目前,丹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不知火”生产基地之一,在发展“不知火”的同时,还积极发展同样优质并各富特色的其他几类优质桔橙,形成以“不知火”为主,清见、春见、爱媛、春香等为辅的优质桔橙发展格局,全县以“不知火”为主的优质桔橙种植面积达11万亩,总产量15万吨以上,农民人均产果量1.15吨。根据丹棱县规划,“十二五”末,该县优质桔橙种植面积将达到20万亩。 丹棱桔橙 地域范围 丹棱桔橙产于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丹棱县境内丹棱镇、杨场镇、双桥镇、仁美镇、张场镇、石桥乡等6个乡(镇),65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9′-103°35′、北纬29°52′-30°08′之间,东邻眉山市东坡区,南接夹江县,西接洪雅县,北连蒲江县。保护面积21万亩,年产量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丹棱桔橙果实葫芦形或倒卵圆形、中等至大,果顶平、柱点微凹;果皮橙色、较粗,易剥皮;果肉橙色、脆嫩化渣、味浓甜,多汁,无核,品质上等。 (2)内在品质指标:丹棱桔橙可食率≥60%,可溶性固形物≥13%,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柑果类果品》(NY5014-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
钟麻子白宰鸡 | 钟麻子白宰鸡 首先,得选只3斤左右的土公鸡,割喉去毛开膛破肚清理干净之后,放入冷水大锅中煮熟后取出让其自然冷却。这里有0需要注意,第一,需要的是一口大锅,冷水将整鸡浸没,只有这样,鸡的每个部位才能同样受热,达到成熟的一致性。要是您家没有大锅,那也只有辛苦你了,煮的时候得在旁边看着锅你,大概5分钟将鸡翻个身。第二,大约在煮了15分钟后,用一根干净的牙签,刺入鸡大腿处,如果此时没有血丝可见,就表明鸡已经完全熟了,赶快捞起来晾起,不然鸡的香嫩就和您无缘了这次。第三,将刚才煮过鸡的汤乘一碗起来,后面有妙用。 待鸡完全冷却后,大卸二十八块,装入一大盆中。最关键的部分开始了,很多厨房人士都在这里栽了跟头。现在我就将自古传女不传男,一直保留了180年的许氏传统制作配方毫无保留的告诉您,希望你能掌握其中的奥妙。 先需要一碗刚做的红油辣椒,做法是先将辣椒面放入碗中,再把烧熟的菜油冷却一会后淋在辣椒面上。油必须先冷却一会先,否则就会糊哦,还得是菜油,量也要足,这可是最主要的调料。色拉油可是大忌,否则会是一碗颜-人却没有任何香味的红水而已。将红油淋在鸡块上面,只要红油哦您可看清了,辣椒面还得留在碗中别出来。 然后,在加入几小勺花椒面。这就根据你自己的口味了,喜欢麻辣的话多放点也行。再放入适量的盐,请注意控制咸度。酱油我们是不提倡使用的这里,因为它会破坏整个菜的颜色和味道。但是加入少量的海鲜酱油还是可以的,因为它的味道要比普通的酱油厚重,食用的时候不易察觉。说到这里要涉及中国菜的关键之所在了,就是很多时候调料的多少就完全靠经验了,实践出真知,这是只有靠多亲自操作才能掌握的,是不能具体量化精确到克的,不同意请看下面。看到这里也别灰心你,在厨房呆上10年就明白了您呵呵。 再放入大约10克(有天平吗你嘿嘿)白糖和少许味精,用筷子将整盆鸡首次完全拌匀,休息五分钟,放松一下心情再来进行下一步的制作。还记得上面煮鸡是让你乘起来的那碗汤吗?现在是它出场的时候了,把汤淋在鸡块上,再一次拌匀。加入鸡汤主要是使鸡块可以得到浸泡,让各种调料渗入其中,还能将整份菜显得更有食相,这里可以需要提醒的是加入鸡汤的时间,在鸡汤还比较热的时候是不能加入的,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或许你想问是否需要加入香油的问题,个人认为是毫无必要的,甚至是一大败笔。因为鸡肉本身独特的香味是不需要做任何修饰和改动的。 |
豆瓣海参 | 豆瓣海参 [制作原料] 水海参750克,鸡汤200克,芹菜芯30克,豆瓣酱30克,大油60克,鸡油、酱油、料酒、湿淀粉各15克,白糖2克,味精3克,胡椒粉少许。 [制作方法] 1、用凉水将海参中的泥沙杂质洗掉先泡2小时,再上屉蒸2小时,然后用清水多漂洗几次。用蒸海参的原汤澄去泥沙晾晾后,再将海参漂上。同时,将水海参剖开去肠抠净腹内壁膜洗净,顺斜片成长片(刺参片3~4片),用开水氽一遍。芹菜芯抽筋洗净切成芹菜花。 2、炒勺烧热注入大油,油热后先下豆瓣酱煽炒,待油变红色后倒入鸡汤再煮一会,捞去豆瓣酱如进海参、酱油、胡椒粉、糖、料酒用中火炖入味时加味精,并用湿淀粉勾芡,烧上鸡油,把芹菜花撒上即成。 |
三大炮糍粑 | 三大炮糍粑,米食,特点:柔软糍糯,香甜可口。烹制法:蒸。此品因糍粑击桌时发出砰、砰、砰的响声,铜盏也叮叮作响,俗称“三大炮”,是川中著名小吃之一。 三大炮的制作方法:M4D 糯米淘净泡7小时,入饭甑蒸熟后舂茸成糍粑。黄豆炒熟磨成粉,红糖用适量开水溶化成浓汁。M4D 将黄豆粉放入簸箕内摊开,前端放小桌一张,桌上放方形木盘,盘内放两到四组、两三个一叠的铜盏。装盘前将糍杷揉成三个圆球状,用力分三次丢向木盘,滚入黄豆粉簸箕内,均匀裹上豆粉,糍粑入盘,浇上红糖汁即成。M4D 操作要领:黄豆要炒熟并磨至极细;糖汁浓度要合适,切忌太清。M4D 三大炮的成都风味:M4D 四川省成都市的“三大炮”,在小吃王国里是最有声色的了,属表演型的美食。每年传统的青羊宫花会,各种小吃与春花争香比美,热闹非凡。此时,也正是“三大炮”大显身手之时。越是人多的地方,它越有竞争力。因为它除了能调动人们的嗅觉外,还可以调动人们的听觉。首先,制作者那种气氛,就可抓柱一群食客,特别是青少年顾客。M4D 在一张木板上,摆着12个铜盘,两两相叠,分排行。木板下面放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面装着煮好,又用木槌舂茸的糯米饭。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不断地从锅里扯出一把糯米饭糍糅粑,分摘三坨,有节奏地打钭出来。糍粑从木板中弹跳而过,跃进放于木板上方的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发出“碰、碰、碰”三响,如炮声然。然后从簸箕内把糍粑团每三个拣为一盘,浇上红糖,撒上芝麻,即为“三大炮”名小吃了。难怪被称为“世界公民”的李秀缓女士,看了三大炮的制作表演后,说道:“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成都竟然有这样具有生命力的小吃,真是让人大开眼界”!M4D 当然,“三大炮”红糖糍粑,不光以表演取悦顾客,其软糯、甜美和喷香,定会让食者久久难以忘怀的。成都制作三大炮红糖凉糍粑的店家很多。犹以“福祷轩耗子洞”的风味醇正,质量精良,1990年经成都市政府组织评定,授予福禄轩耗子洞的三大炮“成都市名小吃”称号。成都市双流县李长清制作的三大炮得自祖传,1990年6月在成都市第二届个体名小吃评展会上,获传统奖;1989年李长清曾去广州献艺,一炮打响,声震五羊城,令爱吃甜食的广东人赞美成都小吃“技惊四座,艺压群芳”。M4D |
金峡梨 | 金峡梨 金峡梨产至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的丹棱县老峨山黄金峡风景区,梨园面积200余亩,年产优质金峡梨40万斤,因其环境优雅、无公害,所产金峡梨属纯天然无公害绿色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元素,具有润肺止咳、清火消痰、沁肝脾、消暑驱烦、醒酒、养颜保健、延年益寿等诸多功效。 |
峨山茶 | 峨山茶 峨山茶,主产于丹棱县老峨山区。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南安属地丹棱老峨山种茶制沿袭至今已1300多年,清代顺治12年列为贡品。九十年代初,老峨山所在地张场镇茶厂和产的云雾毛峰和炒青绿茶系列产品,尤以雨前毛尖为极佳,分别补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评为金奖和铜奖。 |
曹八娘米豆腐 | 曹八娘米豆腐 丹棱有一道风味小吃,名曰米豆腐。原料为大米,大豆,少许石灰。人工做。大米和豆子都用石磨磨细。一口直径约有80分米的大锅。 丹棱曹八娘米豆腐远近闻名。 |
地区 | 特产 |
---|---|
城南社区 |
---- |
城西社区 |
---- |
东升社区 |
---- |
白塔社区 |
---- |
大雅社区 |
---- |
红石村 |
---- |
桂花村 |
---- |
板桥村 |
---- |
群力村 |
---- |
兴隆村 |
---- |
青龙村 |
---- |
龙滩村 |
---- |
龙鹄村 |
---- |
大林村 |
---- |
新桥社村 |
---- |
观音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