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宜宾 >> 翠屏区 >> 思坡镇

思坡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宜宾五粮液旅游景区

宜宾五粮液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宜宾五粮液酒史博物馆简介  五粮液十里酒城,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的一颗明珠。她以精美而独特的设计,形成了众多的环境建筑艺术景区,成为四川的一大人文旅游胜景,并在“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大会上了以独家企业的身份荣获《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创作成就奖。当你迈入厂区,一座座风格独具的人文雕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一排排造型别致的生产车间,一处处使人留连忘返的古今景观,一片片鸟语花香的现代园林,便会才队积的眼帘,使你眼花纷乱;不对阵阵酒香、花香迎面飘来,让你心旷神怡……   四川宜宾

李庄古镇

李庄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庄在四川宜宾市浩荡长江的南岸,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是一个人口仅有1.2万人的偏僻的小镇,错落有致的木0、青石板铺就的狭窄的小巷、高大的木门槛和沉重的木门、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庙,使它在全国早已声名遐迩,更使其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所以,在我国又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  由于它位于长江的起点处,所以有  “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而在江边每日有班轮和汽垫船各二班上下;一级水泥公路里程25公里,每日有近百班大、中客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僰侯国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广县,治设今李庄。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庄为南溪县第三区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随李庄区划归宜宾市领属。  李庄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现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镇内的羊街、席子巷等,风格古朴,反映了明、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  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庄镇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至今已有1460的建置史。又于隋、唐、宋代中作过戎州(今宜宾市)州治、南广、南溪县县治共计400多年,1992年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李庄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由庙宇、宫观、殿堂组成的“九宫十八庙”和省文物保护单位旋螺殿、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有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和众多的古民居四合院等。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将旋螺殿、奎星阁、九龙石碑、百鹤窗誉为李庄“四绝”。  镇内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有:  旋螺殿、禹王宫、东狱庙、南华宫、天上宫、祖师殿、文昌宫、慧光寺、张家祠堂、罗家祠堂、四姓大院民居、肖家院民居等。  旋螺殿:古镇李庄南面2.5公里处,有一硕大石包,形似蜗牛,人称“石牛山”,横亘于三条正冲稻田之间。“石牛”腹下,是一深潭,叫“龙潭”。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在“石牛山”上建造了一座闻名遐迩的宫殿,因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称“文昌宫”。主殿为亭阁式的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每边宽与进深均为8米,高12.5米。殿内结构精巧,运用力学神妙,八面均用斗拱重叠由右侧转至顶,呈旋螺状,故名“旋螺殿”。此庙虽经400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  禹王宫:现名慧光寺,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山门上面原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两边的石刻对联,撰、书均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这里的九龙石碑远近闻名。  祖师殿:又名真武宫,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民间帮会组织天灯会集资兴建,占地4349平米,为前后四合院式建筑,后殿独立于后院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创办南溪县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而拆去大山门和戏楼,改建成现状。  介绍  李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  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位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院落间有幽深的小巷。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李庄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林徽因、梁思成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在此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  交通  宜宾南岸客运站乘坐任何一辆发往李庄的公交车即到。    旋螺殿栗峰山庄李庄祖师殿李庄东岳庙张家祠李庄慧光寺(禹王宫)李庄奎星阁麦天官府李庄王爷庙李庄观音堂李庄桓侯宫李庄南华宫李庄玉佛寺

宜宾大观楼

宜宾大观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搂,又名谯楼(古时筑于城门上用以燎望的楼),位于宜宾市中区西街口,是宜宾市的标志性建筑,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观楼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量长方形。登楼眺望,远山如画,双江若带,令人心旷神怡,由此得“大观”二字名之。整个楼分四层。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窗棂檐楯,皆出能工巧匠精心雕镂而成。四周棂窗,高敞明丽。整个楼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壮,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因为形似北京的天安门,在当地有“小天安门”之称。在二楼东檐端,挂有“大观楼”三字匾额,每字见方1.5米,酣畅淋漓,挺拔雄健,是乾隆年间知府托隆的幕僚冀宣明所书,并由叙府内城居士严亚丁於清朝乾隆年间撰写相关碑文记载。  据说当年冀宣明在书写“大观楼”三字时,先写“大”和“楼”二字,“观”字最后写,但写到最后一笔时,冀宣明感到腕力不足,遂用脚尖踢了一下笔托,才得以完成了观字。但由于用力过猛,墨水溅起,将站在一旁观看的知府托隆的衣服弄脏。托隆很不高兴,幸好冀宣明机警,在最后题下款时,未写自己的名字而写上了“长白托隆题”。这下托隆才转怒为喜,所以至今匾上未见冀宣明书的字样。由于大观楼声名远播,托隆也就把冀宣明举荐为官。  民间还有传说。“大观楼”三字为一乞丐用扫帚书写。因何有此传说,且影响甚广,大概是由于在解放前,大观楼早已年久失修,楼台窗棂残破不全,栋梁屋檐腐蚀,楼下通道成了乞丐栖息之地,楼上则为观火报警和关押“壮丁”之所,整座楼宇萧瑟凄凉。在大观楼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额,潇洒流畅,俊秀苍劲。 题写“西南半壁”四字匾者,是成都华阳人以进士选入翰林院的顾汝修。顾在翰林院“三年考满”之后,担任过两任高官,一为代表清乾隆王朝出任过安南(今越南)公使,一为担任清廷大理寺正卿(古称廷尉,相当于后世全国最高法院院长)。顾是四川人,又出任过驻安南的公使,深知宜宾在西南所具战略地位,故选此四字书赠宜宾(也是应另一华阳人田某之请而写)。此匾挂在大观楼已237年。“西南半壁”四字,其实并非顾汝修创造,乃源于一首旧诗:石城门峻谁开辟,更鼓误闻风落石。界天白岭胜金汤,镇压西南天半壁。  此诗为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人与南诏修好,经过宜宾县石城山而写。顾汝修能精选此诗结句中的四个字以赠宜宾,反映了他对宜宾历史的某些观点和见解确实很有卓识。此四字气势恢宏,准确生动,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大观楼修建于何时?有两种传说。一说唐元和五年,刺史张九宗所立《韦南康纪功碑》载,楼为唐德宗时,戎州都督韦皋所建,可惜碑与碑文早已无存。另一说,根据《宜宾县志》载,清雍正廷尉邓时敏作的《叙郡谯楼记》称:乾隆年间, “宜宾都司谕修……言郡有谯楼(在府署之东)创自明代嘉靖中……”。后一种说法较为确切。明朝末年,谯楼毁予兵火。清康熙年间,知府张利宾重修,至乾隆甲申年间又遭火焚。次年,知府托隆再建,并定名为大观楼。明朝末年,谯楼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知府张利宾重修,至乾隆甲申年间又遭火焚。次年,知府托隆再建,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定名为大观楼。  解放前,大观楼年久失修,楼台窗棂残破不全,栋梁檐檐腐蚀,楼下甬遭成了乞丐楼息之地,楼上则为观火报警和关押“壮丁”之所,整座搂宇萧瑟凄凉。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大观楼,使之焕然一新,比以前更加雄伟壮观。游人既可到楼内图书馆看书,又可登楼欣赏古建筑的精湛艺术。凭窗一览古城风貌。在大观楼后往西街方向,至西城角街为止,这一块地盘旧称为"府堂坝",说明以前宜宾的县府就在此地。  由于长期的雨水冲淋使大观楼的二三重檐部分椽子已朽,尤其是三重檐更为严重,有的地方已经承受不起瓦的重量,导致大观楼部分坍塌。2003年——2006年宜宾市作了大量维修工作。

宜宾真武山古建筑群

宜宾真武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宾真武山,邻近翠屏山,因山上有真武大帝庙而得名,真武山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山宋名仙侣山,明代已有真武山、师来山等名称。明万历元年(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征讨都掌人时,托词真武祖师助其师,乃在山上增建真武祠,后又续建不少庙宇,至清代共有建筑20余处,号称“川南道教名山”。今尚存古建筑有斗姆宫、文昌宫等8处,占地面积共3.33公顷。古建筑依山取势,错落有势,且屹立岷江岸畔,四周古木参天,诗情画意,宛若仙境。  古建筑中,玄祖殿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建筑面积156平方米,殿前有清建木石结构如意斗拱牌坊;祖师殿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建筑面积64平方米,殿前架石桥曰“谒仙桥”。望不楼亦建于明万历九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培修,为抬梁式三重檐歇山顶,第二层设楼,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无量殿建于明代,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殿后为郁姑台,其上曾建有遇仙楼,今楼毁台存;斗姆宫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代曾予培修,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三府宫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筑面积638平方米;文昌宫三重大殿始建于明隆庆初(1567),增修于清代,建筑面积876平方米;斗姆宫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08平方米。真武山古建筑群曾作为宜宾博物馆馆址,目前回归历史原貌还原为道教场所。  真武山的道教活动始于东汉顺帝时期。相传东汉顺帝时(126——144)沛国丰邑人张道陵中年修道,离别家人,朝山睹海,沿长江西去至真武山,见其山有仙山灵气,为道家养性存神,餐霞炼道之洞府,于是定居下来,在真武山上传道数载。唐朝时,又有吕祖白天在翠屏山练剑,夜宿真武山,现存有“纯阳洞”一名仙侣洞。宋代杨道人也在此洞-成仙,山后有郁姑台,台下生长仙茅,杨道人遇郁姑于此,因得食仙茅之法,得白日升天之道,有洞名“郁姑洞”,为其-之所。神仙踪迹,招来多少风流名士,“郁姑仙踪”乃成古宜宾八景之首。  真武山之名源于明代。明万历元年(1573年)四川巡抚曾省吾,调集川、滇、黔官兵一十四万,出征川南都掌人。都掌人性蛮,不易攻破,曾省吾和部将到真武山祈祷神仙护佑。因真武大帝托梦相助,大败都掌蛮。曾省吾为报真武大帝的大恩大德,下令命部将修建真武祠(今玄祖殿),改山名为真武山,并扩建了部分祠、堂、楼、阁。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修建,真武山成了云、贵、川三省道教文化传播中心,在四川道教界享有“北青城、南真武”美誉,建国前香火鼎盛、香客众多。  真武山道观古建筑群历经百年的风雨,文革期间处于外围的部分殿宇被毁,保存下来的主体建筑“祖师殿、玄祖殿、三府宫、文昌宫”等共计三宫十一殿。并保留有放生池、月耳池、杨戬洞、郁姑台、仙侣洞及三十余座地下建筑(两汉崖墓)。真武山的现存建设主要集中在山顶,有人说这是仿自山东泰山,也有人说这是取材于湖北武当山,同时还借鉴了四川峨眉、青城二山和成都青羊宫等的设计思想,更有人说真武山的设计构思囊括了国内众多名山胜景的优势,而特采各家之长,依山取势、纵横结合、主次分明、布局合理、红墙青瓦、翘角飞檐,有着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真武山以四宫为主,楼、殿、阁、坊、桥、池、洞、台为辅,集清泉、树木、翠竹溶道教文化为一体的大型道教古庙建筑群。真武山于2003年恢复为道教场所。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0米,面积约3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以三府宫为基点,向东外延150米至宜商职中围墙;向南外延135米至公园公路内侧,包括其东南面的锅底山;向西外延110米至翠屏山庄及水池;向北外延160米至水厂地界。  

宜宾流杯池

宜宾流杯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宜宾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横亘之际。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为一天然奇观。公元1098年,大诗人黄庭坚,因获罪朝廷被贬为培州别架,安置在今天重庆市的黔江地区。黄庭坚到宜宾后常到天柱山下游乐,留连这里的山水泉林,便仿王羲之兰亭故事,在怪石峡中凿石造势,引泉水以通,又在石上刻“曲水流觞”四个大字。寻常便邀约宜宾文化名士一同到此流杯赋诗。“流杯池”的开凿,为宜宾增添了一大文化遗迹。

翠屏山公园

  山前有宽阔的石级直达山巅。两旁绿树扶疏,藤萝缠绕,繁花飘香。山上有唐代石刻千佛岩。“翠屏晚钟”是“宜宾八景”之一。每当丽日晴空,可从山顶俯瞰宜宾全城;极目远望,著名的“叙府三塔”:鹫州塔、白塔、黑塔鼎足而立,一览无遗。  哪吒行宫:地2000平方米,由山门、太子殿、哪吒洞三部分组成,是中国唯一的哪吒(三太子)祖庙,每年来此寻根祭祖的港澳台同胞及东南亚侨胞络绎不绝。1998年哪吒行宫应邀赴台访问,三太于金身绕台岛半年,突出了祖庙地位。  翠屏山后山有公路可达山顶,前山有上山索道,年老者可走这两条路。如要一次游览两座山,可从翠屏山前山拾阶而上至哪吒行宫,再转道后山去真武山。从真武山可直接下到岷江边。  翠屏山是四川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宜宾市城区西部,海拔504.5米,该山与真武山紧连,占地面积约221公顷,现绿化覆盖面积160公顷。  旧县志记:山上竹木森列,四时山色常青,故名翠屏。但民国时期,山上树木被砍伐殆尽,1953年,建立国有林区,1954年起连续大面积造林育林,至1984年被评为仅次于南京紫金山的全国城市人工造林第二名。现植树28科60种,立木蓄积量11140立方米。林下地被植物36科125种,且有鸟类近百种,野生动物12种,果园6万多平方米,果树7400余株。活化石树蕨已发现有150余株。该山于1958年辟为公园,建有公路和石级,皆可直达山顶。新建有百草园、动物园、哪吒行宫、三友亭、三江一览楼、盆景园、儿童乐园、茶园、露天影剧场、赵一曼纪念馆、翠屏山庄等游览点。且新建成900米架空索道,由山麓可达山顶。原有古迹明代千佛寺、神仙庙等亦修整一新。由于广布松、杉、柏等树木,成为少有的城市森林公园。   

五粮液老窖池遗址

五粮液老窖池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宾五粮液酒厂现存明代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简称酒窖),分布在该厂城区车间“顺字组”和“东风组”内。  “顺字组”工场,在宜宾市长春街70号,是原“利川永”糟坊旧址。现有窖27口,按西南——东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其作列(西北面)顺数第7、8、9三窖为明代酒窖,窖号21、22、23。据查此三窖原为“利川永”的前身,创自明初的“温德丰”糟坊。其原型呈斗形,与明末清初的“张万和”、“叶德盛”糟坊所开的长方形窖有异。结合历代祖传的口碑资料及“杂粮酒”(1929年更名为五粮液)秘方的嫡传情况考证,这三口窖的年代上限当不晚于明初。      1.“长发升”老窖池遗址  保护范围:长发升建筑南侧外墙南延4.5米,至鼓楼街北侧公路,长发升建筑东侧外墙东延7米,至民居建筑东侧,长发升建筑北侧外墙北延6米,长发升建筑西侧外墙西延10米,至现居民楼西墙。面积约2828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长发升建筑南侧外墙南延50米,至市审计局宿舍大院南侧,长发升建筑东侧外墙东延44米,至老米市街西侧公路,长发升建筑北侧外墙北延60米,长发升建筑西侧外墙西延26米,至衣服街西侧公路。面积约15075平方米。  2.“利川永”老窖池遗址  保护范围:利川永清代四合院建筑南侧外墙南延5.6米,东至全恒昌建筑东侧外墙以东4米长春街东侧公路,北至利川永建筑北侧外墙以北6米人行道,西至梅园小组西侧外墙。面积约5052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利川永清代四合院建筑南侧外墙以南60米,东至全恒昌建筑东侧外墙以东44米,北至利川永建筑北侧外墙以北65米岷江南岸河堤,西至利川永建筑西侧外墙以西55米。面积约27759平方米。  

旋螺殿

旋螺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旋螺殿为明代所建形如旋螺的古建筑。又名文昌宫。坐落在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南2.5公里石牛山下一巨石上,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均有培修。  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米,屋面铺筒瓦兼小青瓦。殿平面呈八方形,面阔、进深均为8米。殿内结构与一般庙宇不同,用四井口柱直贯二层,井口柱间施抬梁、穿枋、角梁连接,形成梁架骨干。第一层抬梁承接殿内楞木楼板,东西两梁下附梁枋,8根采步梁上立中层檐柱8根,上承掾枋,下附檐掾;檐枋上为中檐斗拱。第二层抬梁承接顶层檐柱8根,檐柱平板枋上置拱,坐斗外侧为外檐斗拱,内侧构成网目状的藻井,殿的斗拱大致相同,层层而上,内承梁架,外挑檐枋。顶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其左侧用如意斗拱,右侧斜翅和斗拱后尾向上重叠呈网目状,并向右旋转,形如旋螺,故殿有此名。殿内槛墙有清代碑刻5通,内容多为记述历代培修旋螺殿的情况。  在殿内第一层二井口柱间抬梁上有“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八月殿成”题记。四十年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莫宗江曾对殿进行考察,在《中国营造学社》七卷一期上,撰文称该建筑“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旋螺殿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3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10米至高坡山后山坡小路,向南外延65米至石牛山脊,向西外延40米至老李宜公路,向北越过山谷外延90米至柏树林山坡小路。  李庄古镇栗峰山庄李庄祖师殿李庄东岳庙张家祠李庄慧光寺(禹王宫)李庄奎星阁麦天官府李庄王爷庙李庄观音堂李庄桓侯宫李庄南华宫李庄玉佛寺

宜宾黑塔

宜宾黑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黑塔又称七星山塔,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所建,是东山白塔的一对兄弟塔(两塔隔长江相望),在市南郊南广镇塔坝村七星山的一个山峰上,距市区十公里。  黑塔塔身为空心密檐八方园锥形砖石结构。台基为须弥座,高1.7米,每边长4.4米,通高30.7米。塔身为八角形,塔顶早塌,现存七层。塔内有空室,置佛龛,多浮雕石刻,有蹬道盘旋而上。塔身逐层内收,第七层座檐上为暗层塔顶。塔内有实心柱,每至一层都有龛室。塔内踏道顶用砖相对叠涩作卷形顶,踏级绕实心柱由左至右盘旋至顶。计118级。塔西向,大门高2.2米,高1.15米,门柱园形,两侧刻圆弧形“龙柱”,底层藻井刻“二龙抢宝”。第四层藻井刻“双凤朝阳”,第七层藻井刻“盘龙”,图案。这些雕刻精细,形态逼真。整个塔身用铁青色砖石砌成,未敷涂料,加之多年没进行过维修粉饰,远观如黛,“黑塔”之名由此而得。      地址:宜宾市南郊南广镇塔坝村七星山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大观搂

  大观搂,又名谯楼(古时筑于城门上用以燎望的楼),位于宜宾市中区西街口,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量长方形。登楼眺望,远山如画,双江若带,令人心旷神怡,由此得“大观”二字名之。在大观楼后往西街方向,至西城角街为止,这一块地盘旧称为"府堂坝",说明以前宜宾的县府就在此地。  整个楼分四层。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窗棂檐楯,皆出能工巧匠精心雕镂而成。四周棂窗,高敞明丽。整个楼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壮,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形似北京的天安门。  在大观楼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额,潇洒流畅,俊秀苍劲。题写“西南半壁”四字匾者,是成都华阳人以进士选入翰林院的顾汝修。顾在翰林院“三年考满”之后,担任过两任高官,一为代表清乾隆王朝出任过安南(今越南)公使,一为担任清廷大理寺正卿(古称廷尉,相当于后世全国最高法院院长)。

旧州塔

旧州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州塔在距宜宾城北约3公里的旧州大坝上,于北宋崇宁元年至大观三年(1102-1109年)所建。为十三重密檐式方格砖塔,通高29.5米。塔身用砖在平地建砌,没基脚,底层特别大,檐部用叠涩砌法,向外层挑出。自第二层开始,塔身逐渐收杀,愈上愈急,直至第十三层止,转而收分成梯形的平台两重,形成优美流畅的轮廓。檐上塔身四周开中线窗,窗两边塑小塔,凹砌有破子棂窗。塔内有五层,每层皆有心室。室顶为藻井天花。四角砌斗拱,结构简练朴实,室内小龛供佛像。塔壁有“大观四年中元日设水陆大会斋......”、“进士廖铎为亡父及口口施砖”等铭文多处。  此塔特别之处为:塔身虽耸立岷江河岸,却不施塔基,纯用土砖直接从河卵石砌起,巧取地利,科学创造,历九百年风雨地震无倾斜陷落,实为古建筑上一奇迹。抗战期间,我国建筑专家梁思成、莫宗江等曾来此地考察,评价极高。每当渔舟唱晚,鸟落平沙的日坠时分,“古塔斜阳”便被誉为宜宾古八景之一。      保护范围:塔基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68米至桔子林外侧,向南外延110米至岷江河畔,向西外延65米至与大佛陀建设控制地带重合,向北外延50米至五粮液集团公司宿舍大楼。  

玄义玫瑰教堂

玄义玫瑰教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宜宾市临港区沙坪镇火花社区火地沟的玄义玫瑰教堂,亦称玫瑰书院,它见证一段特殊的历史,同时也是川南地区最大的教堂之一。2011年2月,玄义玫瑰教堂被列入了第四批宜宾市文物保护单位。

宜宾白塔

  在宜宾城东面的登高山(又名东山)上有座巍然屹立的古塔,名叫白塔。又名东雁塔。位于市江北岸的东山(又名登高山)上。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塔身空心密檐六方圆锥形砖石结构,共八层,高35.8米,边长4.45米,基层直径11.2米。塔门雕龙抱柱;塔座雕负重力士;塔内有梯旋环可通顶端。在塔顶有约六、七平方米平台,可鸟瞰宜宾城及远近山水,是宜宾登高览胜的极好地方。清代诗人杨端,曾写诗道:“竹杖芒鞋兴颇赊,郊原到处听清笳。欲登白塔穷秋望,且泛扁舟荡日斜。山外白云浑似水,江头红树胜于花。归来未觉经行倦,更向河亭问酒家。”白塔于1982年被列为宜宾市重点保护文物,1984年全面进行修葺。塔旁,有登高山城和搞元遗址。距塔数十步,有报恩寺,又称白塔寺,寺内一栋三楹,两侧有厢,颇为幽静。现有部分已毁,旧址沿存。

宜宾天池公园

  宜宾天池公园简介 位于西郊,距城区9公里。天池古名滇池、凌波池,亦称西湖。中横巨石,状若桥梁,将池分为二,内池广一里、长五里,外池广一里、长三里,水深数丈。天池成因,说法不一,或说由金沙江河道变迁形成,或说因地震,大地陷落所致,天池内遍布荷花,或红或白的花朵硕大娇艳,所产之莲藕,色白如雪,鲜嫩可口,“天池藕粉”至今仍远近闻名。天池美景,自宋以来多有记述和题咏,为人们所称颂。公园内架有曲桥一座,形成上下两个湖面。上下湖有湖心岛各一个,下湖有两个半岛,远远望去,给人以幽深莫测的感觉。蜿蜒迂曲的沿湖长堤,全用条石砌成,高2米多。岸边建成宽1米的水泥小道,道旁广植嘉木,绿叶婆娑,倒映湖中,微风轻拂,波光粼粼。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上坝村月亮田,为两个相连的小院,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49平方米。包括学社办公室、梁思成先生办公室、卧室及莫宗江、刘致平、罗哲文等人的居室。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陈明达、刘致平、莫宗江、罗哲文等中国建筑史学界的前辈在1940~1946年期间,都曾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以先进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营造学社的李庄经历,对我们研究中国建筑史和抗战文化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006年,中国营造学社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翠屏书院

翠屏书院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翠屏书院位于四川宜宾。明成化十八年(1482)知府陆渊之建于城西翠屏山腰。清嘉庆六年(1801)署知府宋鸣琦迁建于城内大南街。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府许道凡捐资增建房舍20余间,以建房余银670两生息补充经费,又将义学田产划归书院。县令朱琦捐银1000两加原有息银共购置田产房屋3处,以租息供束修膏火。定山长年束修银120两,薪水钱40千,节敬银4两,聘金银2两,监院伙食银20两,看司工食钱10千,山长等茶点费约40两,修补房舍及锅碗等项银10两。余银300两,尽数备发膏火奖赏。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为尚志学堂。二十年又改为叙州府中学堂。是宜宾市唯一保存完整的书院建筑,对研究清代教育、文化历史有较大价值。

思坡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思坡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