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玲珑塔 | 玲珑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阳玲珑塔 玲珑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西南17.5公里原武镇东关,原为原武镇善护寺内的附属建筑物,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六角形十三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有塔铭记载明万历辛丑年间(1601年)重修。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1963年6月,河南省公布其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平面呈六角形,全高47米,共13层。这里自古以来是黄泛区,因黄河决口,塔的底层已被泥沙淤埋于地下,在地面上只能看到12层34米。 塔北面有一塔门,塔檐砖砌斗拱露出地面。自第二层以上皆为叠涩出檐。塔身每层均辟半圆拱券门及假窗,斗拱、层檐、装饰假窗均为雕砖垒砌。该塔的轮廓为抛物线型,砖木结构,每层角梁系木制,突出塔身外部,上有铁鼻,悬挂风铎,微风过处丁当作响。塔内置0.6米宽的旋梯,游人扶梯可登临塔的最上层。塔顶铁刹、覆钵、相轮犹存。 玲珑塔经受了10多次地震,1938年还曾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炮击。因其结构严谨科学,至今巍然屹立,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科学和艺术上的聪明智慧。该塔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楼阁式砖塔,造型美观,观之赏心悦目,为宋代寺院之佳作。登上此塔可以南望黄河波涛,北眺太行峰峦,东见浩瀚云海,西览万顷碧绿,真可谓妙趣横生,蔚为奇观。 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古塔很明显地向东北方向倾斜,不管是从远处眺望,还是从近处直视,倾斜的古塔好像随时都会倒塌,其实,这座古老的斜塔已饱经千年的风雨。据当地人传说,这座塔的方位正处于风口地带,为了抵御东北风,在建造该塔时,当时的能工巧匠就故意使塔往东北方向倾斜,后来因为黄河泥沙浸泡,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的角度就更大了,目前倾斜的角度已经达到了7度,并且还有继续倾斜的趋势。据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想办法减缓古塔倾斜的速度,留住这千年的别致景观。 |
原武镇城隍庙 | 原武镇城隍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原武城隍庙 |
陈平祠 | 陈平祠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平祠地理位置 陈平祠位于原阳县城东北九公里的阳阿乡阳阿村。 陈平简介 陈平是我国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为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和巩固西汉王朝树下了不朽的功勋,被历代封为“忠臣”而加以宣扬和传颂。 人物生平 陈平,字孺子,河南阳武户牖乡(即今阳阿乡阳阿村)人,陈平祠堂至今还完整的保留着。据历史资料记载:陈平祠建于汉武帝三年,明洪武二十三年重修。清乾隆二十二年又做了补修。现存有大殿三间,卷棚三间,还有明天顺年间的“汉曲逆候陈公故里”碑,明嘉靖二十六年的“陈丞祖雪诬辩”等六通碑刻。其中“陈丞相雪诬辩”之碑的大量材料,证明了历史上所谓陈平“居家时常盗其嫂”的传说是以讹传讹,并纠正了某些书籍记载的谬误。 陈平幼年时,依靠哥哥陈伯生活,据“陈丞相雪诬辩”碑载:“伯家贫与弟平同居,平好读书,不事家产,伯力农,纵平使游学。”可见当时陈平家里较穷,但其哥哥勤劳耕作,使陈平得以发奋读书,为其后来政治上的作为奠定了知识基础。 秦末陈胜起义,陈平作了魏王咎的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以后他又投奔到刘邦部下,担任了护军中尉之职。楚汉战争中陈平为汉高祖刘邦六献奇计:一、请捐金反间;二、以恶草具进楚使;三、夜出女子解荥阳围;四、蹑足封齐王信;五、请伪云梦游;六、解白登之围。特别是利用“反间计”,使项羽除掉了重要谋士范增,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等,使刘邦得以从弱到强,反败为胜,最终灭掉项羽,建立起西汉政权。 汉朝建立后,陈平以护军中尉之职,在协助刘邦消灭割据势力即异姓王的过程中,也曾多次出谋献策,为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很在的贡献,因而-为曲逆侯。汉高祖死后,吕后篡权,先后封三吕(吕台、吕产、吕绿)为王,诸吕势力急剧上升,西汉政权有被篡夺的危险。这时陈平已由护军中尉升为左丞相。公元前一八O年,吕后病危,她恐死后诸吕被诛灭,临死前布置了“诸吕作乱”的计划,妄图继续把持汉朝政权。这时陈平和太尉周勃商议,迅速动手,一举剿灭了诸吕,立刘恒(刘邦之子)为皇帝(即汉文帝),使西汉政权重新得到了巩固。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一七八年)十月,陈平卒于长安。死后葬于户牖乡库上里。 阳阿乡 阳阿乡位于原阳县城东北方,距县城9公里。全乡辖35个行政村,2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612人,总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410亩。199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该乡连续三年获市粮、棉、油生产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综合治理先进乡;连续五年获市乡镇企业“创业杯”和市计划生育一类乡;九五年被命名为“省体育先进……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古博浪沙 | 古博浪沙,历史文化名地,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历史上,因韩国丞相后裔张良曾在此地刺杀秦始皇而名扬天下。 古博浪沙北临黄河,南临官渡河,又处于咸阳到东方的驰道上,系邙山余脉,到处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际,行走困难,军队更是前进迟缓,沙丘上荆棘丛生,野草没人。沙丘低洼处,沼泽地、水洼连成一片。沙丘易于隐避和逃跑,沼泽地芦苇丛生,更是几步之内不见人影。向北过黄河,向南过官渡河后,官军都不易抓到。张良选择此处行刺,可谓神机妙算,用心至上。 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他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约合现在50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现在原阳县东半部),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不多时,远远看到三十六辆车队由西边向博浪沙处行走过来,前面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马队清场,黑色旌旗仪仗队走在最前面,车队两边,大小-前呼后拥。见此情景,张良与大力士确定是秦始皇的车队到达。但所有车辇全为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该车击去。120斤的大铁椎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 然而,被大力士击毙命者为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于难,下令在全国大肆搜捕凶手10天不得,后来不了了之。古博浪沙从此一举成名。 今古博浪沙遗址内,有清康熙年间谢包京镌刻的“古博浪沙”石碑一通,碑高2.35米,宽0.75米。后由县文物管理所迁立并修盖碑亭加以保护,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题写“博浪亭”三字。中国国家文物局顾问、全国政协委员谢辰生先生给题写寓意张良圯桥为黄石老人拾鞋“跪履三约”而得《太公兵法》的“跪履桥”三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王仲殊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先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世凯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安志敏先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李先登先生,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先生等专家、学者均为古博浪沙题词赋诗,现有碑林一处。 景点北部河道上建有仿下邳圯桥一座,名曰“跪屡桥”,桥身古朴典雅,桥下碧波荡漾,两岸杨柳依依,实为文化旅游观光之佳处。 景点西面新建张良庙一座,殿堂富丽堂皇,气势恢宏,张良神像端坐其中,使人顿生崇敬之意。 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敬爱的-总理1914年在南开大学就读时曾写诗:“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锺相踪。”足见古博浪沙威名远扬。 原阳县有博浪大地的美称,古博浪沙,早已成为原阳的代名词,他代表了原阳县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今,古博浪沙杨柳依依,田陌纵横,已成为原阳县秦汉文化的重要景点之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夏家大院 | 建于明末清初,是阳武县(1950年3月,原武县,阳武县合并取首字定名为原阳县)最大财主的一处私宅。因房主人为夏姓,故称“夏家大院”。1949年原阳解放时,夏家已经“绝后”,只剩一位“寡妇”支撑家业,故当地又把这座院落称为“夏寡妇院”。夏寡妇的丈夫名叫夏绵祖,字瓞生,号绳武,生于请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二十四日,卒于民国十三年(1924)五月初九日,年仅二十六岁,未留下后代。夏寡妇的丈夫夏锦祖在堂见中排行十四,晚辈俗呼夏寡妇为“十四婶”,约1956年去世,年近60岁。夏绵祖之父名叫夏联奎,字捷三,教授文林郎, 癸已科(1893)举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三月二十七日生,民国七年(1928 )十一月二十六日卒,享年55岁。 该院为夏氏祖先遗留。夏氏祖上,并非是显赫的官宦人家,绵祖之父只在湖北做过地方官。据传,天津、开封、卫辉府、辉县、武陟,沁阳均有夏家的“当铺”,辉县、武陟木栾店有夏家的别墅和大花园。原阳县城南有其小花园。夏家又加入了全国的金融机构“同和裕”。 夏家大院是一处黄河流域保存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其建筑风格是北方标准式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且布局严谨,装饰典雅,做工精细,深厚庄重。尤其是各种木雕,更是刀法娴熟,精致细腻。木雕隔扇上有“金玉其相”“追琢其章”“桂森举立”等字释,偏门上砖雕有“善宜”、“施吉”、“戬合”等字样。这些对研究黄河流域的民风、民俗及建筑风格均有较高价值,是一处黄河中下游为数不多的民居建筑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毛遂酒 | 毛遂酒是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特产。毛遂酒采用优质原阳大米为原料,继承传统老五甑酿造工艺,结合现代技术精酿而成,醇香甘绵,回味无穷,为宴宾馈赠之佳品。 豫北平原 ,黄河北岸,有一个以“中国第一米”之乡誉称的地方——叫原阳。人世沧桑,历史嬗变,这块土地上发生过无数惊心动魄的事件,涌现出许多流芳百世的风云人物,勤劳的祖先创造出许多灿烂的文化,留下许多丰富的文化遗产,毛遂酒就是原阳历史文化的结晶。 毛遂,战国古阳武(今河南原阳)人,身为赵国平原君门下一名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毛遂因自荐随平原君到楚国求援,以其雄才大略说服楚王与赵国联盟救赵而成名天下,桑梓父老闻之,捧出陈年佳酿为毛遂庆功,平原君与赵王共饮,赵王大赞于席,并赐陈酿名为“毛遂酒”,毛遂酒因此而得名。今之毛遂酒采用优质原阳大米为原料,继承传统老五甑酿造工艺,结合现代技术精酿而成,醇香甘绵,回味无穷,为宴宾馈赠之佳品。曾于1993年荣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精品博览会金奖。 河南省毛遂酒业有限公司(原 原阳毛遂酒厂)始建于一九四九年,是河南省十八家老酒厂之一,厂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位于县城黄金地段,西距107国道10公里,距京珠高速3公里,北临郑滑公路,城乡交通四通八达。这里人杰地灵,环境优美,有“郑州后花园,新乡南大门”之称。 多年来,毛遂酒业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质量方针,在不断加大技改力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白酒管理体系。2001年在毛遂酒又一次体质改革后,在新乡、安阳、焦作、郑州、鹤壁、开封、洛阳……以及河北廊坊、天津、唐山等二十多个省市成立了毛遂酒办事处,并以独特的销售管理方案,把毛遂酒铺向黄河两岸。近年来,毛遂酒在白酒市场中已占有一定的销售份额,毛遂人坚信:只要有人去到的地方就会有毛遂酒的足迹。 2006年,毛遂酒业两种香型、三个酿造基地也相继投产,各以其传统而又独特的酿造工艺,满足了当今社会的需要。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白酒酿造史上,尽管有数以万计的酿造作坊,但真正形成鲜明风格和流派、又被消费者青睐的却凤毛麟角,由国家权威机构认定的白酒香型就更少了,主要有酱香、浓香、清香等。 当今社会,浓香和酱香基本主宰了整个白酒市场,而毛遂酒业抓住了这个机遇,掌握了白酒市场的经济命脉,为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原阳大杏 | 原阳大杏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素有“大杏之乡”美称。 |
原阳凉粉 | 原阳凉粉是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特色小吃。原阳凉粉软而有骨,爽而不脆,绵而不浓,筋道爽口。 艺术大师徐悲鸿有句名言:“一个厨师能把山珍海味做得好吃,并不是太难;要是能把青菜萝卜的菜做得好吃,那才是具有真本领的好厨师”。品味这句名言,使人想到原阳凉粉。 原阳凉粉用的是普普通通的绿豆,但经王建岭大师做出的凉粉却叫人食而难忘,久吃不厌,不仅成为原阳人午餐和待客最喜爱选用的名吃佳肴,也成了原阳人的骄傲,成为原阳的一绝。 王师傅做的凉粉与众不同之处是该凉粉软而有骨,爽而不脆,绵而不浓,筋道爽口。凉粉团切起来刀口齐整,丝条匀而不断。这种凉粉颠簸运输不破裂,凉拌热炒不变形。产品不仅畅销当地及新乡、焦作、郑州、开封等周边县市,而且远销北京、上海,还不时有广州、深圳客商乘飞机定购空运。 这一名吃不仅既能当饭,又能当菜,而且具有消肿宜气、清热解毒、醒酒利便,消暑养颜的药效,是女性美容去痘、减肥瘦身的最佳选择。 正宗的原阳凉粉作坊在原阳县城关镇东街王家大院,凉粉大师王建岭,待人热情,诚信大方。精致凉粉是他们家的祖传绝艺,秘方传男不传女,到王建岭这里究竟传了多少代他们也说不清楚,其作坊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货硬不怕巷子深。原阳凉粉从来不作任何广告宣传,但食客有口皆碑。王师傅一家从早忙到晚,产品总是供不应求。无论做多做少,从来没有隔过夜,当天便被抢购一空。如今的王家已是高门大院,楼方林立,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有望做大做强,分店连锁。 |
水牛稻 | 水牛稻米业是原阳原生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知名的黄金晴稻种生产,全部采用仿古式大米加工技术,分为四道程序,加工时大米不发热,这样既保留了大米的营养成分不流失,又可保证大米的胚芽部分不受到损坏。原阳原生所拥有的3000亩种植基地,盐碱洼地赋予我社高端大米先天碱性,黄河水灌溉又增添了大米的各项微量元素,周边环境秀丽,硬件建设齐全,被誉为观光,有机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商品有:精装木盒水牛稻有机大米、简装水牛稻有机大米等。 |
新乡黄河鲤鱼 | 新乡市是我国黄河鲤鱼的主要产区之一。原阳、封丘、长垣三县沿黄河岸有67公里。这里河面宽,水流缓,饵料多,水质肥,是鲤鱼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目前,年产黄河鲤鱼5--8万公斤,但仍远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黄河鲤鱼又名赤鲤,红尾鱼,龙门鱼等。这种鱼口有两对触须 |
师寨黑米醋 | 师寨黑米醋是河南新乡原阳县的特产。 河南省新乡市师寨镇、原武镇、祝楼乡、桥北乡现辖行政区域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管委会关于确定师寨黑米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平管文〔2016〕109号 河南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师寨黑米醋》(草案)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