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日喀则市 >> 拉孜县 >> 热莎乡

热莎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彭措林寺

彭措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措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拉孜县彭措林乡,海拔4100米。  彭措林寺于公元1615年由多罗那他主持修建。原信奉觉朗派,到五世0-执政时期,该寺属13座寺庙换教寺之一,故信奉格鲁派。寺院曾有35个殿堂和一个诵经大殿,3300名僧人,并在寺庙的山顶处修建了94间9层高的达耶拉塔卧室。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老壁画和镀金铜佛像,如生威金刚、十轮金刚、胜乐金刚等164件。每年-12月27日,该寺举行跳神节,-10月8日举行朝拜度母仪式。  寺院坐西朝东,分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主体建筑由-殿、拉康顿珠、外经院、宗政府遗址、僧舍等组成。-殿是平措林寺的中心,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共有36根柱子,共三层,为土石木结构,-殿内墙面上布满释迦牟尼本生传壁画。附属建筑是平措林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土布坚拉康、吉杰拉康、罗汉堂、布达拉拉康、巴日拉康、卓玛拉康、-拉康、扎西拉康以及部分僧舍组成的。平措林寺的壁画主要分布在-殿底层的前廊、经堂、依怙殿二层的廊壁及三层的俄门佛殿,内容为四大天王、十五尊地方神、八大龙王、王子、王妃、大臣、侍从等,这些壁画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彭措林寺是目前西藏最大的唯一一座古代觉朗派寺庙,“它空论”佛教理论体系独树一帜。对于研究藏传佛教觉朗派具有很高的价值。平措林寺的壁画艺术别具一格,为研究尼泊尔绘画风格提供了重要资料。  2006年彭措林寺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彭措林乡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建乡时由原属彭措林区的5个乡合并建彭措林乡。乡政府驻彭措林,位于县境的东北部,距县府70公里。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0.35万。通公路。辖彭措林、普松、加嘎、那嘎、莎卓、察那、孜强、锡确8个村委会。以农为主,种植青稞、豌豆、油菜等。古迹有彭措林寺、群能寺、确龙寺。.…… 详细++

拉孜寺

拉孜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老县城旁,为五世0-所建,属扎什伦布寺属寺。拉孜寺也称曲下寺、拉孜曲德寺,距今340多年,建筑形制与扎什伦布寺相似。该寺1985年重建,主供释迦牟尼佛,-新年期间有强巴佛会。  拉孜曲德寺是第五世0-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责成修建的,是第五世0-规划西藏佛教寺院所建的13座自建寺和13座改换教派寺斋之一,属格鲁派,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第七世0-格桑嘉措(1708~1757)为了答谢第六世班禅罗桑·班丹益西(1738~1780)给他传授比丘戒,便赠送了后藏的拉孜、昂仁、平措林三处给扎什伦布寺的分寺。  拉孜曲德寺的整体建筑风格、建筑群布局与扎什伦布寺十分相似,宏伟壮丽,殿宇重叠,毗连错落,金碧辉煌。曾有大经堂1座、殿堂18座和扎仓2座,僧侣四百七十余人。但在“文革”期间被遭毁坏,现有规模是于1985年重新修复的。寺内有宗喀巴殿、密宗殿、度母殿、上师殿、弥勒佛殿等10座殿堂和1座颂大堂,在第三层楼上有第十世班禅却吉坚赞(1938~1989)的卧室、宝座。该寺主供佛为释迦牟尼佛:头戴塔式高冠,着右袒式大衣,内着僧祗支,左手持钵,右手自然下垂结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此外,还供奉有强巴佛:螺发肉髻,着右袒式大衣,饰有耳环、项链、璎珞、臂钏、手镯、垂带,右手下垂,左手置胸前,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面容慈和;白度母;头戴花冠,发髻高耸,双耳饰大环,袒露上身,斜披络腋,面生三眼,右手施与愿印,左手结说法印,结跏趺坐,形象优美生动;绿度母:高发髻,戴花鬘冠,身色呈绿色,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施无畏印,右舒相坐于莲花座上,面容妩媚恬静;宗喀巴:戴黄色尖顶帽,双手结转0印,据说他是文殊菩萨的转身。另外还有布顿·仁钦珠(1290~1364)、克珠杰·达玛仁钦(1364~1432)等高僧塑像。现有僧侣47人。  拉孜曲德寺西南侧50米处的山腰有一两米见方的修行洞。相传,11世纪比丘嘎耶达热曾在此洞-过。在洞中石壁上有2尊自然形成的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像。  每年-元月15日,拉孜曲德寺要隆重举行未来佛(弥勒)迎佛节宗教活动。   

吉隆沟

  吉隆沟,是喜马拉雅山日喀则五条沟中最深的一道。  位于西藏日喀则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有5条南北纵向的裂谷,在这里冥冥中缔造了五条世外桃源,它们就是被喻为世界十大最美景观之一的“喜马拉雅五条沟”。而其中最深的一条,就是位于吉隆县的吉隆沟,那里,被称之为“神仙居所”、“天堂幽谷”。  要进入吉隆县,首先要翻越海拔5236米的孔唐拉姆山。以前,路很不好走,这也是吉隆沟成为绝世隐秘天堂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路虽已修好,但翻越孔唐拉姆仍旧令人感到惊心动魄。  峡谷之中,就是吉隆县城。吉隆镇拥有一条贯通南亚的官商要道—“蕃尼古道”,素有“商道”、“官道”、”佛道“之称。历经岁月的文化积淀,在世界贸易极速发展的今天,吉隆口岸走在南亚贸易经济文化合作的前沿,成为集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一体,且面向第三国开放的国际性通商口岸,它将成为中国与南亚诸国贸易合作的重要纽带。  云雾散去,吉隆在金黄色的油菜花下映衬下,显得更加与世隔绝。  国道边的青稞地一片碧绿。  从吉隆县城再向前行20余公里,可抵达吉隆镇。一路上,海拔飞速下降,从4300米直降为1800米。沿途的地貌变化也是非常之大。  小河谷装下了半部西藏史,前往吉隆沟深处的路,总是在蜿蜒曲折中前行,前方未知的美景不仅会让你停不下脚步,更会勾起你双眼的欲望。  随着海拔下降,绿色植被覆盖率越来越高,氧气也越来越充足。  谁会相信这草木葳蕤、植被茂盛的地方,是荒芜的后藏大地啊。所以说,吉隆沟是被神庇佑着的好地方。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西南30公里  

拉孜温泉

  拉孜是日喀则地区西部的一个大县,它的发展和繁荣,也许与这个县的温泉有关。  拉孜温泉位于县城东北方15公里处,坐落在中尼公路的北侧约2公里的地方。当地群众把这个温泉称为“西金泉”。由于温泉的存在,当地的地名都依此而得名,温泉所在的乡叫温泉乡,温泉所在的村叫温泉村。当地群众讲,过去的拉孜温泉未得到很好的利用,任泉水随意喷流。西藏民主改革后,当地政府对温泉进行了开发利用,在温泉旁边修起了房子,建起了浴池,并派专人管理,充分发挥温泉的天然优势,为人们服务。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拉孜温泉浴池添制了床单、毛毯和浴巾等洗澡用品。目前,虽然温泉设备简陋,但比起过去来,也算是今非昔比了。  拉孜的温泉水,清澈见底,无异味。人体沉下后,会感觉到有一种强大的浮力。这里的温泉不仅能为人们洗去污垢,还能治疗各种疾病。对胃病、肾病、皮肤病、关节炎、四肢麻木等病症,均有一定的疗效。难怪一些群众翻山越岭,千里迢迢来温泉洗澡,利用天然的泉水治疗疾病。要说起来还真有点传奇呢2有些人在医院治疗不好的疾病,来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温泉水浴,病情会很快痊愈或好转。  在拉孜温泉,许多前来洗澡的人,不但用泉水洗浴,而且适量的饮用泉水,有的人边洗浴边端起盛满泉水的碗喝上几口,据说用这种方法治疗疾病,有事半功倍的疗效。   

尼姑寺

尼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拉孜尼姑寺坐落在白居寺背后的一个小山坡上,坐北朝东,寺前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寺的斜对面便是著名的白居寺。传说,拉孜尼姑寺的前身是一个叫仁青岗的历史悠久的寺院。据有关史料记载,寺院修建于五世0-时期。“0”之前,这个寺院有尼姑70多人,是当地很有影响的尼姑道场之一。80年代以后,早年的仁青岗寺才从别的地方迁移到了今天这个地方,以前的寺名也改成了今天的拉孜寺。  格桑曲珍是拉孜尼姑寺的寺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她介绍说:目前寺里有尼姑30人。从1985年她们就开始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活动一直到现在。当时她们只有7个尼姑。一个大-捐钱修建了三座大佛塔。后来到这个寺院出家的人也多了起来。寺里的尼姑,大多数来自附近的农牧民家庭。除了在寺院念经举行佛事活动外,她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开放时间  08:00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林周县  

佩古错

  佩枯错也作佩估错、泊古错、拉错新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吉隆县境内,地处希夏邦马峰以北60公里,雅鲁藏布江以南40公里处,海拔4580米,面积284.4平方公里,为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  湖区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为丰沛。湖区年均气温2℃,年降水量300~400毫米。湖水主要依靠湖面降水和冰雪融水径流补给,主要入湖河流是东南岸入湖的巴日雄曲。   从珠峰大本营出来,继续沿着318向吉隆沟出发,云层虽然逐渐变厚,见到了中国境内唯一一座8000米以上山峰,希夏邦马峰,它的一侧美丽的佩古错静静的坐落在那里。雪山与湖泊,是这片土地独有的风景。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锡钦温泉

  亦称“锡钦曲灿”、“拉孜温泉”或“锡金温泉”,意为“大庄园温泉”。在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温泉水清澈见底,无异味。泉水含有氯以及其他多种化学元素,对各种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胃病、外伤引起的腰腿痛和脱发等疾病有较好疗效,而且能够调整血压,对脑血管所致的瘫痪也有康复作用。目前已建有温泉旅馆,面积1044.2平方米,设有客房29间,大小浴池12个;并建有全封闭温泉游泳馆,游泳池长24米,宽10米,水深1—2米,水温47℃,池内的温泉水按需要随时更换。

嘉措拉山口(定日界)

  嘉措拉山口也称定日界,海拔5220米,是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口,巨大的保护区标牌竖立在公路上,无数的经幡迎风飘扬。天气晴朗时,站在嘉措拉山口,不仅可以眺望到珠穆朗玛峰,还可以眺望到另外三座海拔均在八千多米之上的卓奥友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在同一个垭口能够眺望到四座八千米级的极高峰,这在318线甚至全世界所有公路翻越的垭口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地址:日喀则市拉孜县和定日县分界处  类型:山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芒普温泉

  芒普温泉地处喜马拉雅北坡,坐落于拉孜县芒普乡西南8公里的秋古村,距拉孜县城约30公里,海拔4000米,从半山腰的石缝中渗涌出五个小泉,流入两个各约20平方米的人工水池。温泉水的清澈程度随矿物质的性质而经常改变,有时清澈见底,有时呈乳白色。据传对胃、胆、关节炎、眼疾、高血压、骨折、坐骨神经痛、皮肤病、脓疮等疾病疗效较佳。

吉普村

  吉普村是个寂静舒服的地方,蓝天、白云、雪山、牧场、梯田,一片片丰收的青稞田穿插期间,遍地生长的野花,就像个世外桃源。  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吉普村  类型:乡村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拉孜镇扎山石窟

  拉孜镇扎山石窟,该石窟位于拉孜镇拉孜村西,窟面阔2.65米,高3.2米,进深3.5米。洞内有巨型如来佛雕像及各种浮雕,如来佛浮雕大者高1.53米,小者高0.53米,造像风格古朴而庄重,是西藏现存较少的古代人文化遗存之一。

查木钦墓群

查木钦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木钦墓群位于西藏拉孜县曲玛乡查木钦村附近,海拔4000米左右。  藏语里面“查木钦”意为集贸市场、交易市场,可想而知,早在吐蕃时候,在这个地方,一是比较繁华,二是生产和各个方面比较发达。该古墓群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吐蕃王朝时期藏王墓葬群,一共有130多座,大、中型墓葬封土为梯形,亦有塔形及长条形殉葬坑,墓地最大墓处封土边长78米,高达17米。现存墓堆为土成的台式平顶墓,墓堆切面可以看到明显的夯土层,每层高约15至20米,原为方形平顶,由于经过长期雨水的冲刷,已形成了圆形平顶,墓地竖有藏文墓碑和一对石狮,石狮雕刻粗扩古朴突为艺术珍品。据专家初步分析,古墓碑碑文记藏,该墓与吐蕃赞普赤热巴中有关,该墓群有可能系吐蕃五朝末代赞普一朗达玛家族后裔的坟墓。  整个墓地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东西长640米,南北宽420米,共有封土丘墓34座。西区东西长760米,南北宽850米,共有封土墓丘101座。西区内有遗存石碑一块,用整块条石刻成,大体呈长方形,顶部略呈三角形,高2.1米,宽0.45米,厚0.2米。碑身四面刻有藏文,均为阴刻横书,正面32行,背面28行,左侧32行,右侧25行。墓地中除出土石狮、石碑外,墓前还发现28个殉葬坑。  查木钦墓群中发现的一块藏文石碑,是刻于公元838年至841年间。碑文文字记载有关赤祖德赞及建立佛寺等内容,其余已无法辨认。它对研究该墓群的历史沿革和吐蕃藏王赤祖德赞(热巴巾)的族属以及当地的葬俗  查木钦墓群极为壮观,高大的墓葬封土好似一座巨垒座落在山间,该墓群规模仅次于藏王墓,它对研究吐蕃时期后藏一带的政治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远古历史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2006年查木钦墓作为唐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玛乡  拉孜县辖乡。1988年5月撤区建乡时,由原属拉孜区的唐嘎乡、达布乡和彭措林区的藏乡合并置曲玛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0公里。面积287平方公里,人口0.39万。辖藏、昌坚、昌达、藏落、达而、曲玛、贡岗、卧龙、坚达、唐嘎、斯内、措娃12个村委会。以农为主,种植青稞、油菜、小麦等。有藏鞋制造业。古迹有曲孜寺、新格寺、下坚寺及12世纪时的两座石狮和一座纪念……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芒普景区

  有寺庙、古墓葬群和秋古温泉,但未开发成形。去芒普的路为乡村公路,芒普村可租马及向导,价格30元左右。

拉孜藏刀

  拉孜藏刀是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特产。   拉孜藏刀    拉孜县藏刀民间交流协会    12331368    刀   

热莎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热莎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