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巴松措 | 巴松措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巴松措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海拔3700米左右,湖面面积达6千多亩,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神湖和圣地。 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四时不同,名类野生珍稀植物汇集,实为人间天堂。 巴松错最好的季节是秋天,天高气爽风清云淡,从湖岸到山岭漫山遍野皆层林尽染,丰富的色彩、静逸的环境,是摄影爱好者对胶卷进行“谋杀”的大好时机。由于湖岸边林木密布使得拍摄湖心扎西岛较为困难,需要往巴松错度假村背后的山林上爬,才能有机会居高临下地拍摄到湖心小岛犹如一颗宝石般镶嵌在碧绿湖中的美景。除了这样的景象外,巴松错边一般的拍摄题材以小景为多,需要摄影者独具慧眼去发现。 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巴松错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巴松措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环绕的雪山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情趣怏然。每到春季,湖四周群花烂漫,雪峰阵列并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极。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天空碧蓝如洗,火红的枫叶折射灿烂的阳光,倒影在碧蓝的湖面,景色美不胜收。 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蔚为神奇,你到岛上也不妨试试在岛的某些地方跺跺脚,看是否有空心的感觉。 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春天时,桃花与青松相映,煞是好看。 巴松错湖南岸一处小溪边,还有一充满神奇传说的“求子洞”。传说这个小洞曾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甚为灵验。湖西北还有一五平方米大的巨石,大石中心有一可供一人钻过的洞,据说能钻此洞可消灾除病。离此不远的沙滩上,还有“莲花生修行洞”。湖西岸有“格萨尔王试箭处”,据说在每年的-四月十五日那天,会在碧蓝湖水下面的湖底中心线长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当地人盛传那是献给格萨尔王的一条巨大的白色哈达。 用时参考 若只沿途经过欣赏2-3小时即可,也可在巴松错景区内住1天 交通 在八一镇福建路的汽车站乘前往工布江达县的班车,票价30元/人,半小时一班,中途在巴河镇的巴河桥下车;再乘当地藏民的私车进入巴松措景区,40km,25元/人/单程,包车150元往返 门票 5-10月:120元/人 11-次年4月:60元/人;学生证半价 开放时间 9:00-18:00 景点位置 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以东55km,八一镇西北50km |
秀巴千年古堡群 | 秀巴千年古堡地处工布江达县巴河镇,距县城55公里,是尼洋河风光带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在很久以前,这里并不叫秀巴,该地居住着两个不同教派的僧人,他们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寺庙,东边为黄教寺庙,西边则为苯教寺庙,两个寺庙因为教派不同,引起了佛学上的争斗,由于当时苯教寺庙的势力比黄教的势力大,在一场佛学争斗之后,苯教寺庙的僧人将黄教寺庙的主持禁锢起来,并将他活活的剥了皮,因此该地得名为“秀巴”,藏语为剥皮的意思。 古堡又叫戎堡,工布江达县境内有好几处,但现存比较完整,规模比较宏大的有三处:一是娘蒲乡境内下巴塘古堡群,那里较完整的古堡有4处,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是到娘蒲——巴嘎骑马探险旅游区的必经之地。二是雪卡村古堡群,有4座古堡;三就是秀巴村千年古堡群。这里原本有7座古堡,但由于年久失修,已有两座完全坍塌,现存有高低不同的5个古堡,高约50至60米,堡垒之间相隔30至50米,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看起来十分古老神秘,被称作千年古堡。1999年中国科学院专家来我县考察,专门对古堡进行了考证,证实古堡建于唐朝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些古堡由片石和木板砌成,外观是十二面十二棱柱状体,里面是八角形,中空,无顶;墙体有两米厚,中间嵌有木板,以前可以登顶。古堡顶层有眺望孔,可用来观察远处的动静,也能防御,向攻来的敌人射箭;还可以燃放狼烟,向远处传递信息。在古堡周围的残垣断壁,以前都是当地群众的住房,使得群众的住房房房相连,形成一个围绕古堡的完美整体.这里还有一种很有趣的植物,这种植物藏语叫活玛,也许就是火麻,汉语叫无情草,它的刺像黄蜂蜇人一样疼痛,但是如果把它煮熟了,不但不刺人而且吃起来味道鲜美,这里的老百姓喜欢在春天的时候把它的嫩叶摘下来炖牛肉,名字就叫无情草炖牛肉汤这些古堡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非常牢固,充分展示了一千多年前藏民族精湛的建筑工艺。既使是现在,建筑专家也为当时古堡工艺的精奇,工程的浩大,造型的优美科学而赞叹不已。 地址: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秀巴村 类型:古迹军事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894-5412366 开放时间: 9:00-18: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90.0元 |
巴松湖 | 巴松湖位于布江达县雪卡区境内,西距拉萨300多公里,南距川藏公路20多公里,交通条件较好。 巴松湖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山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山上积雪皑皑,但山下植被茂密,有青枫、桦树、松树、柏树、杜鹃等多种树木连成一片绿色世界。这里不仅具有森林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而且还有许多鸟、兽出没于林中,形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给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着丰富的天然资源。 巴松湖长约18公里,平均宽度1.5公里左右,湖面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最深处可达120米。湖面冬季不结冰,湖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距湖尾约3公里靠南岸有一座面积约为2000多平方米的湖心岛,上有一座宁玛教的古庙“错松庙”,内有立供佛“古如扎”。每年有许多香客从四方专程前来转湖,进殿进行点酥油灯、烧香、祈祷等宗教佛事活动。 巴松湖湖面平静,典型的冰川地貌如“V”型谷、角峰、冰斗等特征是那样的齐全。雪峰点缀着绿色的世界,鸟儿在林中唱着欢快的歌曲,鱼群在湖中戏水,翻起雪浪的河水在山谷中奔腾。这里不仅有山有水,而且还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听当地的长辈叙述,会时而把我们带到格萨尔王与魔王厮打的古代战场,时而把我们带到巴松湖形成的神化演变中。每一座山峰、每一个峡口、每一个古迹、每一个自然现象都有一个精彩的叙述。这里不仅是开辟旅游的处女地,而且也是一个收集民间传说的宝库。 |
帕嘎寺 | 帕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游位于工布江达县之娘蒲乡,海拔5000米。原属甘丹寺管辖,传说寺内有两灵塔,其一放置甘丹寺第一任赤巴宗客巴大师的衣帽鞋等。帕嘎寺建于五世0时期,属黄教。寺0供大小佛像1000多尊,僧人近百。 寺后的帕嘎神山在工布地区非常有名,整座山形似多吉帕姆女神,特别是山腰处的多吉帕姆女神肚洞处更是灵验,有神洞之称。该洞洞口有两处玛尼堆,洞比较深,大洞和小洞相套,向上延伸,洞顶端有天窗,洞内四壁刻有图案和不知名的文字,内有铁链供游客攀行。肚脐洞上的则被认为是多吉帕姆的嘴巴。肚脐洞以下有一个水洞和间歇喷泉,其中一个被当地人俗称为多吉帕姆撒尿洞,间歇喷泉四季不枯不竭,每四小时喷一次水,一日六次非常准时。此泉又叫“帕嘎神泉”,据说喷水时总有一只雄鹰从洞上飞出,泉歇即回。此泉洞以下有三个依靠水利转动的经轮。帕嘎寺下面的山坡上有一-台,颇有名气。另传说帕嘎寺郊有三个呈现蓝、青、白色的姐妹湖,面积分别为100亩、50亩和3亩。 地址: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 类型:寺庙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9: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元 娘蒲乡 工布江达县辖乡。1964年工布江达和雪巴合并,时为娘蒲区,1987年9月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吾拉、岗朗、措朗、吉朗、通果、峡沙、米瑞、古觉、帮昂、江举、拉鲁11个材发会。属半农半牧乡,种植青稞、小麦、大麦、油菜,牧养牦牛、黄牛、羊。.…… 详细++ |
赛卧村小吊桥 | 赛卧村属工布江达镇一自然村,地处川藏公路318国道旁。这里距工布江达县县城约35公里,距八一镇约90公里。赛卧意为金色光辉的意思。1997年,为了解决该村的对外交通问题,修建了赛卧村小吊桥。此桥一端为片石修筑的方形桥墩,一端以山体岩石为基,用两根钢索为载体,在上搭设木板而成,建筑程序比较简单,外观古朴,却十分牢固,并有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具有典型的工布建筑风格。来林芝的游客,一般都会走上赛卧村小吊桥,感受它的古朴与险峻。赛卧村属工布江达县一自然村,地处318国道旁。97年为了解决该村村民的对外交通问题,修建了赛卧吊桥。小吊桥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下面是淙淙的尼洋河水,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林海,美不胜收。这桥以前是用藤条建造成的,很普通,本不是什么景点,但据说修此吊桥的人是位行医之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在林芝地区的河谷和山谷之间修建了几十座吊桥。人们为了怀念他,将这座靠近公路边的小吊桥树碑立传,歌颂他为人民做的善事。 小小的吊桥,承载着千万人的脚步,也承载着万千人的情感。绵绵历史长河之上,总会横亘着这样一座座色彩斑斓的小桥,让人迷醉。 景点位置 西藏林芝工布江达镇赛卧村 |
结巴村 | 结巴村位于巴松措湖南岸凹地处,是工布藏族的聚集地,也是兴赤赞步王宫遗址。“结巴”藏语意为“遗忘”,和着这里的山水,名字倒也颇有诗意,进入这里仿佛进入到了藏地里的桃花源般恍如隔世。沐浴于雪山与碧波之中的结巴村,晨日照下的田园、桃树下的农舍、纯朴的村民与孩童,鸡鸣犬吠,袅袅炊烟,伴随着工布人劳动的声音如仙境般,美得醉人。 原始工布风情的藏式村落结巴村就像一个被世人遗忘的世外桃源,在雪山、森林、绿水的怀抱中,宛若仙境。在这里,很轻易的,便将世俗烦恼统统遗忘,个头不大的藏野猪漫山遍野的奔跑,路边邂逅的姑娘或许并不漂亮,却有着最朴实真诚的笑容。村子里有八十多户农家,随意推开一户人家,都会受到热情款待。屋内有火塘、石锅等,即可做饭,又可取暖。点的灯是吊在空中的高山松,烧的柴是品种非常好的青冈木,吃的是放养的藏香猪,有麦饼、松茸烧鸡、巴河鱼、青稞面、青稞酒。 地址: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结巴村 类型:民俗村 游玩时间: 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错高村 | 错高村位于西藏林芝“巴松措”湖东北端,背倚雄奇陡峻的雪山——“燃烧的火焰”,面临温润如碧的“巴松措”湖水;一片时时徜徉着黑颈鹤、赤麻鸭和雪鸽的湿地从村头缓缓铺向湖畔。巴松措错高村是工布地区唯一完整地保持了工布藏族传统村落布局、民居建筑风格、习俗、文化和信仰的村落。 这里的民居沿用工布藏族的传统建造方式,因地制宜利用木、石构建,石砌的院墙上堆放着薪柴,宽敞的院落既可堆放草料又能圈养牲口。曲折的小巷在院墙之间婉转逶迤,通向散落全村的玛尼拉康、玛尼石堆和经幡柱,串起村民们祈福、转经、祭拜的脚印。这些宗教场所与周边的雪山、神湖,以及村民们世代口口相传的古老神话,构成了工部藏胞充实的精神世界,而肥美的牧场和湿地又为他们提供了足以依赖的生存空间。错高村就这样安然镶嵌在雪山绿水之间,续写着工布藏族古老的历史。 地址: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村 类型:民俗村 游玩时间: 建议1天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格萨尔古堡 | 据记载,格萨尔古堡群有1600多年历史,是西藏年代最古老、历史最悠久、古堡群最密集、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古堡群。 当地的土著居民讲,这里原有古堡七座,大致依据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列,现存较完整的为五座。古堡均以片石、木板堆砌而成,从外观上看,古堡是十二面十二棱柱状体,走进城堡内,形状为八角形,中空,无顶;墙体有两米厚,中间嵌有木板,以前可以登顶。古堡顶层有眺望孔,可用来观察远处动静;每层设有射箭的孔,能防御,向进攻的敌人射箭;还可以燃放狼烟,向远处传递信息,以求友军援助。格萨尔古堡背靠山峦,面对尼洋河谷,居高临下,为锁关要塞,虽历经千年风雨磨砺,依然雄伟挺拔,牢固异常。其建筑工艺真实再现了一千多年前藏民族精湛的水平。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林芝工布江达县巴河镇318国道靠近林芝段 门票:50元 |
工布江达中流砥柱 | “中流砥柱”位于318国道距县城15公里处,此处南侧多山耸峻,连绵逶迤,山体巍峨如笋,陡岩峭壁,群峰斗奇,山顶白云缭绕,北侧则是半山坡,坡腰处是灌木丛林,坡顶上居住百姓人家,山坡下处则是急流澎湃、水势汹涌,中流砥柱亭亭矗立在河水中央。两江汇流处,有一巨石突起在江心,高有百尺左右。能够起中流砥柱之作用,挽狂澜于将倒之时,唯有这块巨石可以当之无愧。明朝的参议蔡潮在这块巨石上建了一个亭子,取名为“跨鳌”亭,并在上面题了“砥柱中流”四个字。因此该成语用来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中流砥柱”位于318国道距县城15公里处,此处南侧多山耸峻,连绵逶迤,山体巍峨如笋,陡岩峭壁,群峰斗奇,山顶白云缭绕,北侧则是半山坡,坡腰处是灌木丛林,坡顶上居住百姓人家,山坡下处则是急流澎湃、水势汹涌,中流砥柱亭亭矗立在河水中央。 据当地年迈的老者道:此大石为“贡尊德姆”修身养性坐禅念经时的座椅,“贡尊德姆”的主庙修建在林芝县米瑞乡境处,大石就被当地人供为“守护神”,并在每逢黄道吉日时就烧香朝拜,以求世间万物生灵平安、吉祥,大石上端屹立着一棵四季长青的松树,并有多种植被装点从远处观赏此景神奇而又壮观。 西藏林芝中流砥柱,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 能够起中流砥柱之作用,挽狂澜于将倒之时,唯有这块巨石可以当之无愧。 西藏林芝中流砥柱,它在两江交汇处,江心有一巨石突起,高度大概有一百米左右,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 明朝的参议蔡潮在这块巨石上建了一个亭子,取名为“跨鳌”亭,并在上面题了“砥柱中流”四个字... 又有传说是一位黄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大雨倾盆。刹那间,峡谷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船穿越神门,眼看小船就要被风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他纵身跳进了波涛之中。船工们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来,朝我来",原来是老艄公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个浪头将船推向下游,离开险地。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见他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岛,昂头挺立在激流中,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因此,人们把这座石岛--“中流砥柱”也叫“朝我来”。 “中流砥柱”位于尼洋河中游,其所处在的位置山势险峻,陡象横生。石柱上长着一棵松树,并有多种植被装点,远处眺望,甚为壮观。因之奇特的造型和险要的位置,被当地人奉为神物,每逢黄道吉日来此烧香朝拜,以求万物生灵平安吉祥。 工布地区自古以来森林茂密、河流湍急、灾害频繁、瘟疫流行,虎狼时时出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一片汪洋,水妖在此兴风作浪,威胁人民安全。工布地方有个叫工尊德姆的少女,聪明善良,纯洁美丽,她一心向佛,立志-,求得正果,以保护善良的工布人民。 经过多年找寻,她发现尼洋河第一大峡谷是最有灵气的地方,于是她施展法术招来巨石置于河中,作为她-的宝座,就是现在的“中流砥柱”。水中的妖魔害怕工尊德姆-以后对自己不利,一直设法妨碍她的-,她排除了种种阻挠,苦苦-了999年,可没有成功…… 到了第1000年的最后一天,佛祖释迦牟尼被她的诚心和坚强意志所感动,就来到她看不到的-山的西侧小声诵经,启发她的智慧,度她成神。附近其他的神听到佛祖诵经,也都赶了过来。在佛祖即将诵完的一瞬间,工尊德姆-成神,于是佛祖和周围赶来听经的神就隐去身形,化为山上的巨石。 工尊德姆-成神以后,她看到尼洋河水妖仍然兴风作浪,使得河水经常泛滥,危害当地群众,于是把宝座留在尼洋河中镇住水妖,同时又把她的宝剑插在山顶,形成剑形巨石,以震慑妖魔鬼怪、虎豹豺狼,使工布人民从此安居乐业。 工尊德姆成神以后,到了西天,每年1月1日至5日和她的情人一起到尼洋河第一大峡谷,来看望工布江达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美满。河对面有一个高20余米的柱形巨石,中间有一段稍细,是系神马的痕迹,被称为神马柱。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尼洋河中流 类型:地质地貌 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扎西岛 | 扎西岛是一座位于中国西藏八松错西南部的一座小岛,距岸边约100米左右。 岛上有建于唐代晚期的措宗寺,为西藏著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供有强巴佛、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岛上的礁石均雕刻成了别致的动物形象以及佛像。 地址: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境的巴松措景区内 类型:寺庙岛屿/半岛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电话: 巴松措景区电话:0894-6333453 开放时间: 7:0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巴松措景区的门票内 |
西藏朱拉河国家湿地公园 | 西藏自治区朱拉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总面积1269.40公顷. |
错宗工巴寺 | 错宗工巴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春天时,桃花与青松相映,煞是好看。 地址: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巴松措境内的扎西岛上 类型:寺庙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 建议20-30分钟 开放时间: 7:0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巴松措景区的门票内 |
巴松措求子洞 | 求子洞位于巴松措湖北岸,沿溪泉上山步行10分钟,到达一处相传是康卓玛(空行母)沐浴的地方。在左边岩体上约一米高处有一女性阴部,层次分明,逼真、生动,甚至女性的各个部位也清晰可辨,石头表面又光又滑,女性肌肤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地已婚无生育的女子要到这里来求子。这就是巴松措知名的求子洞,求子洞体现了西藏民间原始的女神崇拜。 景点位置 巴松措湖北岸 |
嘎拉村 | 嘎拉村桃花盛开,美丽的藏族村落被野生桃花包裹。有"藏江南"之称的林芝,野生桃花林绵延百里,总面积超过500亩。林芝的桃花全部野生,许多要两三人才抱得住。林芝县嘎拉桃花村,被人们称之为林芝“桃花第一村”。 地址: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嘎拉村 类型:乡村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工布江达藏猪 | 藏猪 藏猪被毛多为黑色,部分猪具有不完全“六白”特征,少数猪为棕色,也有仔猪被毛具有棕黄色纵行条纹。鬃毛长而密,被毛下密生绒毛。体小,嘴筒长、直,呈锥形,额面窄,额部皱纹少。耳小直立、转动灵活。胸较窄,体躯较短,背腰平直或微弓,后躯略高于前躯,臀倾斜,四肢结实紧凑、直立,蹄质坚实,0多为5对。 藏猪能适应恶劣的高寒气候、终年放牧和低劣的饲养管理条件,在海拔2500~3500m的青藏高原半山区,年平均气温7℃~12℃、冬季最低-15℃、无霜期110~190天、饲料资源缺乏、每天放牧10天左右的严酷条件下,藏猪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这种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是其他猪种所不具备的独特种质特性。 2010年8月29日,工布江达县“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申请日前初步通过专家认证,这意味着藏猪DNA文库有望建立,这对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藏猪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和藏东南地区海拔2900-4100米的森林和河谷地,属地方型原始品种,普遍放养,以采食可食性野生植物等为主,辅以谷物。藏猪有“高原之珍”之美誉。 专家介绍,藏猪全身都是“宝”,具有肉质鲜嫩、高钙低脂、营养丰富等特征。近年来,中国加大对藏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藏猪纯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自治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就对藏猪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并明确了藏猪遗传基因对畜牧业发展的宝贵价值。 1993年,有关方面将工布江达县错高乡确定为藏猪原种保护区,国家每年划拨藏猪保种专项资金。2004年,藏猪品种正式列入《中国畜牧品种志》,被正式确定为地方原始猪种。 工布江达县是西藏藏猪原种保护最好的县,为了不让原种藏猪品种消失或使外来猪种“入侵”,县政府正在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申报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专家指出,西藏如果能建成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相关专家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找出藏猪种质资源中某些特殊用途的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定位,建立DNA文库。 |
阿沛甲咂牛 | 阿沛甲咂牛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林芝地区的工市江达县。 外貌特征:该牛体型较小,结构紧凑。毛色以黑白花色为主。头大小适中,额宽,鼻梁长直略窄。眼大,双眼皮明显。角短,稍细,质地细致光滑;公牛角多向前上方呈“V”型;母牛角竖直向上呈半弓形或向外倒八字形。耳壳大而较厚,耳端部毛稀,耳端多为尖形。鼻镜稍小,湿润,鼻孔较小。颈础稍低,颈部肌肉不充买,较窄;颈垂发达,公牛肩峰明显。背长而平,前胸不发达,腹圆充实。母牛乳房比一般黄牛发达,腺体多,0多为柱状,左右对称。后躯狭、浅而短。尾长及于后管下部。四肢端正,较长,略细,筋腱明显。蹄小而圆,质地坚硬,蹄缝紧。 品种性能:成年公牛体高为106厘米,体重为243千克;母牛分别102厘米和213千克。母牛泌乳期一般为209天,平均产乳为539千克。 |
错高藏香猪 | 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错高镇错高村位于西藏林芝“巴松措”湖东北端,背倚雄奇陡峻的雪山,面临温润如碧的“巴松措”湖水。藏香猪是错高村所在的林芝地区的特产,因放养在山林之中,常年食用丰富的野生植物和藏药材,所以体型娇小,营养价值高,而且肉质鲜美,不油腻,市场上广受欢迎,供不应求。由于长期在高海拔的野外放养,藏香猪的体格健壮,嘴尖头长,蹄细骨硬,善于奔跑,心肺功能特别发达,具有极强抗病力和抗寒力,成年藏香猪大都自然生长两年以上。藏香猪的品质上有“六个最”即: 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西藏的传统民族美食;被称为“高原之珍”。 藏香猪作为西藏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其烹饪方法已被列入西藏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并已申报第二批西藏自治区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正成为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据介绍,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错高乡的藏香猪质量最为上乘。作为藏香猪最集中的地方,在2012年去西藏拉萨、林芝等地酒店、饭馆吃饭的客人,大都会点一道叫“藏好”藏香猪的菜肴,其鲜美的口感常常让食客赞不绝口。 |
金耳 | 你听说过银耳吧,可你大概很少听说过还有金耳吧?在西藏藏东南的山林里,在腐朽的青冈树上,长着一团团一簇簇、千姿百态、繁花似锦、闪烁着道道金光、酷似花朵般的植物,她,就是西藏著名的特产金耳。 金耳与银耳同属一科。其实用部分的子实体金黄透明,扁薄而卷曲,层层叠叠,极似朵朵盛开的金色菊花。最大的重达1斤,它同银耳一样,营养丰富,为虚弱之高级补品,更可贵的是我区出产的金耳是天然无污染之珍品。 |
珞巴柳叶刀 | 原产于墨脱门巴聚居地,随着各民族间的交流,后传入珞瑜地区,现为珞巴主要手工艺品。小刀长约7-11公分,宽约5-6公分,开如柳叶,故名柳叶刀,集削竹片、切水果之功能于一体,它既是山里人必备之工具,也是民族团结之象征,具有很高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
西藏藏红花 | 草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叫红花,原产埃及,但在巴基斯坦、印并等地栽培历史也很长。 红花可入药,有活血通络之功效。草红花种子含油量达55.38%,长期食用这种油,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因此,可用它来治冠心病;由于草红花油中的亚麻酸量很低,所以是制作油漆的好原料。草红花在西藏东部、东南部以及南部地区均可大力栽培,并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又叫番红花或西红花,原产西班牙,在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中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国外,最初仅作为染料来栽培,后来才认识到它是一种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珍贵药材。在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血瘀引起的闭经、胸腹胁肋等疼痛,也治疗创伤肿,特别是它的养血之功能早已闻名于世。正因如此,早在明朝藏红花就传入我国,在《本草纲目》中已将它列入药物之类。当然,就其养血功能而言,要远远超过草红花。 草红花与藏红花仅一字之差,所以在概念上常误认为同物异名,也有人把西藏早已引起种栽培的草红花当作藏红花。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草红花是属双子叶植物纲的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左右,头状花序中的每一朵管状花呈桔红色。而藏红花是属单子叶植物纲的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鳞茎,花为表紫色或紫红色。它们虽在活血通络方面功能相似,但在系统演化、形态发育和其他用途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
墨脱石锅 | 墨脱县旁辛乡(波密县至墨脱县108公里处爬山步行32公里即到)是著名的墨脱石锅原产地,当地人将出自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位于雅江大峡谷内侧,是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藏语意为“雪电如火燃烧”,又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悬崖上的“皂石”,用原始的刀具雕凿成锅。 神奇之处 墨脱石甚是传奇,在当地用钢刀削石,可以削石如泥,一旦离开墨脱,石头便坚似钢铁,墨脱石为何具有如此特性不得而知。 墨脱石锅原料为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质地绵软,石锅以灰褐色、灰巴色为主色调,形状为桶形,厚2-3厘米,规格大小不等,大锅直径大约30厘左右,中等的直径2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10厘米左右,锅底有平底和弧形两类。墨脱石锅可耐2000℃高温,具有传热快、不粘锅、不变色等优点,汤汁香浓可口、后味醇厚、持久。常食石锅炖煮的食物对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食疗保健作用,是用来火锅、汤锅、煮饭、炖肉、煮菜的极佳器具。 由于气候原因,每年仅七八两个月才能上山采制。上山前需备足两个月的食品和柴火,由于不通公路,制成后用牦牛和马驮下山,放入雅鲁藏布江江水中浸泡30天左右才能使用。石锅含有人体所需的锌、铁、钙、镁等16种微量元素,用的越久对人体越有益。 西-史上对石锅烹食特别偏爱,现在布达拉宫还完整保存着松赞干布使用过的石锅。据说历史上-及贵族都有自己专门使用的石锅,著名藏药七十二味珍珠丸核心工艺必须使用此锅熬制(此工艺已经获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功效 墨脱石锅的制作及运输极其不易,石锅具有较好的保温功效,含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当地人用此锅炖出的土鸡及各种山野味等食品营养丰富,异香扑鼻。 |
林芝松茸 | 林芝地区位于中国西藏的东南部。西藏林芝地区商贸总公司位于林芝地八一镇。本公司是林芝地区最大的国营企业,主要经营工业产品批发零售、民族手工艺产品生产和经营土特产品。其中:松茸是最有名的土特产。 林芝地区盛产各种野生食用菌。其中松茸被誉为“食用菌之王”。它富含各种营养成份。根据专家分析和市场调查,松茸具有抗癌和抗疲劳作用,该厂经营的松茸畅销国内外市场。尤其在日本深受欢迎。 林芝地区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小气候差异悬殊。雨热同季,气温适中,降水集中,光照理想,光热水资源利用率高,利于松茸生长,为松茸稳产、高产、优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林芝地区降水量高度变化的差异,湿润、半湿润类型兼备,不同水热类型的组合形成了各种立体的气候系统。在山体中下部气候温暖,水分充足,是理想的天然松茸生产地。 林芝松茸生于藏东南深山峡谷森林中,要求条件十分严格。常见于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地上,群生。林芝松茸产区土壤主要为棕色林土或山地黑壤、黄壤,PH5.1~5.5之间。林地枯枝落叶较稀疏。生产松茸的林龄一般不低于20年。30~40年生的林地为产松茸的旺盛时期,60年以上的林龄松茸产量开始下降。 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西藏的林芝松茸成为最洁净的食物,无任何污染。林芝松茸具有个头大、形体佳、虫菌少等特点。因此,林芝松茸在国内国际市场,都比其他产区松茸更受青睐。 松茸菌肉肥厚,具有香气,味道鲜美,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全球仅西藏林芝才产的栎松茸,在国内外食法多种多样。烧、炒、煮皆宜,可生食、煮食、干制,也可配菜肴。与其他产地松茸相比,据国内外食客称,林芝松茸食之鲜嫩可口,味香浓,肉质细腻,润滑爽口,口感如鱼,食后余香耐人寻味。 林芝松茸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外,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激素类。松茸聚糖甘露能抵制肿瘤生长,因而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当地人将松茸用于治疗手足麻木、腰酸腿痛、尿浊不禁等症,还认为林芝松茸有聚精补肾,益精助阳的作用,能改善更年期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失调等等。 林芝松茸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察隅龙爪稷 | 察隅龙爪稷 察隅龙爪稷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上察隅镇、下察隅镇现辖行政区域。 |
波密天麻 | 波密,古称博窝,藏文意为祖先,位于西藏东南部。波密县风景秀丽,素有“小瑞士”、“绿海明珠”之称。由于波密县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波密县林下资源生物的多元性和优异性,波密天麻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波密天麻”属于天麻中的乌天麻,具有成品率高、折干率高、天麻素含量高的特点,其外部特征为清晰的环纹、鹦鹉嘴、脐眼明显、质坚、体实、无空心、特异气味浓,个大、肥厚、椭圆、略扁、表面黄白至深棕色。具有性微寒、味甘,有熄风镇痉作用。能够医治头痛、头昏、眼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状。在国内外业界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供不应求。 特定品质 波密,古称博窝,藏文意为祖先,位于西藏东南部。波密县风景秀丽,素有“小瑞士”、“绿海明珠”之称,属于半湿润高原型气候区,森林面积733.7万亩,林下资源丰富,其中波密天麻的品质更被推为藏区天麻之首。 地域范围 波密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介于北纬29°21′-30′,东经94°00′-96°40′之间,东临昌都地区八宿县,西接那曲地区嘉黎县和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北靠昌都地区边坝县和洛隆县,南依林芝地区林芝县、墨脱县和察隅县,土地面积1.6万平方公里。本县北部、西部、东北部均为念青唐古拉山向东南延伸的余脉,东部有伯舒拉岭,南有喜马拉雅山脉。总体地势呈现出东高西低,四周为山地,中部为河谷区,岭谷相间排列的地理分布格局。在海拔3600米至25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支流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流域的河流两岸广泛发育着平缓的河漫滩地,冲积阶地与洪积扇,成为当地的肥土良田。波密天麻规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波密县内包括扎木镇、松宗镇、古乡、倾多镇、易贡乡、八盖乡6乡镇所辖52个行政村,地域保护范围以山地为主,范围面积1000公顷,年总产量达5万斤。 |
林芝蜂蜜 | 林芝蜂蜜 林芝蜂蜜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县、波密县、米林县、墨脱县现辖行政区域。 《林芝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林芝蜂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林政发〔2016〕32号 |
藏毯 | 藏毯是西藏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西藏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藏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关于请求将青海手工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青政函〔2006〕47号)和西藏自治区《关于请求将西藏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藏政函〔2007〕6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及西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
西藏雪莲花 | 雪莲花为西藏东北部海拔3500~5000米雪域的天然纯净野生产品,药材正宗、品质优良、功效卓著。 性味:苦、微苦、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于头部创伤、妇科病、类风湿关节炎、中风、高山反应、外敷消肿。用法:酒剂:雪莲花50g;白酒500ml,浸泡10天,每天30-50ml。 刀伤出血:本品碾为细粉、外敷。 |
朗县核桃 | 朗县,神奇美丽,人杰地灵。是十三世0喇嘛土登嘉措和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出生地。“核桃”藏语“达嘎”,据传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随陪嫁被带入西藏,后逐步在西藏广为栽种,民间有把核桃作为婚庆和爱情象征的习俗,被喻为“百年好合”。因核桃一次栽培,百年受益,故西-民又称其为“百年庄稼”。其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鸡蛋核桃等优秀品种,是历代0和达官显贵的贡品。朗县核桃,虽其貌不扬,但品质极佳,核桃仁松脆味甘,肉质香醇甜润,香气逼人,无与伦比。在2008年全国首届核桃大会上,一举夺冠,赢得“酥油核桃”的美誉。 地域范围 朗县位于朗县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北临林芝县、工布江达县,南抵印度,西与山南地区加查县相邻,东邻米林县。地理位置处于位于东经92.28°,北纬28.40°~29.29°之间。总面积为4200平方公里。朗县核桃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正是朗县辖区内,包括洞嘎镇、朗镇、仲达镇、拉多乡、金东乡、登木乡6个乡镇辖28个行政村,平均海拔3200米,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无工业、环境无污染,特别适合朗县核桃生长。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坚果整齐端正,果面光或较麻;缝合线平或低。形状为圆形和卵圆形,平均单果重不小于9克。种仁为黄白色。 (2)内在品质:易取仁,口感好,含蛋白质17-19%,含油量66-70%,含钙750-850mg/kg、铁18-22mg/kg,风味香甜,品质上等。 (3)安全要求:核桃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坚果》的安全指标,在包装,标识上须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
林芝藏香猪 | 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是西藏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主要原产地西藏林芝地区。藏香猪的品质上有"六个最",即: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西藏的传统民族美食。尤其是猪皮,口味Q弹,远易于一般生猪,藏香猪还是我国唯一的放牧型猪种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地带。 从小就在野地里奔跑的藏香猪,一般都是“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肉质不是一般的好(所以也很贵呀!)。赶上1新年,吃到正宗藏香猪的几率大大增加,平时的话,很少能吃到正宗的呢。 |
林芝核桃 | 西藏林芝县盛产核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遍植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七、八人合抱之千年大树比比皆是,景观别致。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麻雀核桃、铁核桃等10余种,以其皮薄、个大、肉嫩、肉满、肉质香醇甜润而誉满高原,林芝县核桃有西藏圣核的美誉。 林芝核桃,肉质香醇甜润而誉满高原,是历代0喇嘛和达官显贵的贡品,可补脑健身,是优良干果和重要的中药材,同时核桃木材质细腻坚实,纹理美观,主要分布在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县,海拔3100-3300米之间较集中,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开花,九月中旬成熟。 林芝核桃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朗县、波密县、米林县、察隅县现辖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