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南伊沟旅游风景区 | 南伊沟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珞巴族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西藏的珞瑜地区,珞巴意为“南方人”。主要分布在米林、察隅、墨脱等县与印度、尼波尔接壤的边境地区。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通用藏文。珞巴人主要生活在林区,兼营畜牧、纺织、采集和竹器纺织。狩猎是其中最重要副业之一,现已改变狩猎传统。珞巴族人的服装与藏族明显不同,由于长年狩猎,珞巴男人一般都跨长刀,身着皮毛猎装,头戴兽皮帽。女人穿圆领窄袖短衫,下身为紧身筒裙,小腿扎裹布。无论男女腰部和颈部都挂满了厚重的饰物。珞巴族善饮自酿的玉米、青稞、鸡爪谷酒,每逢有人从远方来,都用大碗的青稞酒款待客人。珞巴人民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传统,从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曾多次与潜入珞瑜地区的英帝国间谍进行英勇斗争。珞巴族信奉原始宗教,图腾有太阳、月亮、虎、豹、熊、猪、牛、羊、狗、鹰等30多种,还有对天体、山石、土地、树、水和火的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每次远行或外出狩猎,都要杀牲祭祀山神。释惑解疑最为流行的方法是杀鸡看肝的卜鸡卦,一般人都认为自己能从鸡肝的脉络纹路判断凶吉。为此珞巴族家家户户都养了不少的鸡。 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正式成立于1988年6月。1959年民主改革后,在国家的帮助下,他们从山上搬到平坝地区。修建了新村,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农田耕作开始普遍使用新式梨、播种机、电动脱粒机等农具。过去完全靠刻木结绳记事的珞巴族人民,现在有了自己的干部、大学生、医生和科技人员,选出了自己的人民代表,以往那种杀牲送鬼,念经祛邪的风俗,也得到了改变。他们不仅生产生活有了很大改变。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充分享受着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权利。 地址: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风景区 类型:峡谷森林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891-6650808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 200元 |
西部倾波地区景区 | 扎西绕登寺位于扎绕乡附近。该寺建于公元15世纪,创始人是格鲁派结斜亚仁青朗杰-。寺庙占地面积为4887.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437.3平方米,在寺庙鼎盛时期拥有300多僧人,如今只有3名人员对该寺进行管理,寺庙内文物保存完好。 德拉山 德拉山又名玉松山。位于里龙乡玉松村境内,被当地群众奉为神山。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一个风黑月高之时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丢到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又有传说,原本并无玉松山,在修建桑耶寺的时候,由于宗教仪式要收集各地方的土,当僧侣们来到“玉松”时,有个女人撒了谎,说土已经送走了。僧侣们信以为真正准备离开时,前面突然出现一座山挡住了去路,此时僧侣才明白女人说了假话,于是该地就取名“玉松”,此山称为“玉松山”。 天下第一坡位于里龙乡巴让村境内,第一坡河水晶莹透彻、上游河面宽阔而水流平缓,中下游河内怪石林立水流高低落差而湍急,河岸山崖陡峭险峻、林木繁盛,是开展漂流的绝佳地段。沿河道的山间小路前行14公里左右到达桑格山坡,传说文成公主进藏路过此地时遇到一伙强盗,强盗抢劫财物后走到山坡处,突起狂风将他们全部埋在了地下,后来人们便称此山坡为“脾气古怪的桑格山坡”,生动的向我们说明了此山坡终年多风的气候特点。 巴让野人居住点 据说巴让村的一山上曾有野人居住,现在还有遗迹存留。中央电视台记者团于2002年8月来此采访并寻找过。 达瓦西热神山、雨拉神水 位于里龙乡朗贡村20公里处,每年都有大批转山的人来到这里。此山很是神奇,至今还无人能够登上峰顶。山上有一“黑洞”,因无法上去,只能远观而更显神秘。神水呈乳白色,依稀透蓝,极为奇特,据说以此水洗面可驱逐晦气,振奋精神,饮用则可医治百病。 龙达杰玛曲旦寺 位于里龙乡茂公村,据说在格萨尔王时期,益西罗布曾和恶魔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恶魔受伤流血洒在现在的龙达杰玛曲旦之下,为了镇压恶魔和风沙对村庄的侵害,便在恶魔的血上建立了龙达杰玛曲旦寺。从此,恶魔平定。 珊瑚天柱位于里龙乡巴让村境内,远眺其主峰成金字塔形,四季冰雪覆盖,气势壮观,雄伟非凡,被当地人奉为“天柱”、“神山”。山峰半山腰处有一天然湖泊,山脚下前后各有一湖泊,湖水平缓宽阔,周遍草木繁盛,景色极其优美。每到夏季放牧时节,帐篷处处,篝火点点,牛羊四野,高原湖光山色令人遐想无限。传说湖中曾有“湖怪”等大型野生动物出现,一些石头上还存有古代海洋生物的足迹,这多少可以证明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是一片汪洋,令人不觉有苍海桑田的感慨! 嘎玛巴佛塔 位于里龙巴让村后山一沟内。里龙古时是一个宗教圣地,“里龙”藏文意思是“宗教第一路”或“天堂第一路”,因此要感受西藏的宗教文化最好踏上宗教的第一路。嘎玛巴是古时有名的-大师,据说在益当这个地方,有个女人生了个孩子,女人把孩子扔到了河里。孩子落水后,天空突然出现了密云,后来里龙的人把孩子拣了,这个孩子就是嘎玛巴大师。嘎玛巴长大后,人们一直保密他的身世。因此,嘎玛巴大师的出生地就命名“益当”,意即保密。嘎玛巴大师曾在巴让村后山半山处-,现存有-时所坐的禅石及石壁等遗迹。据说当时嘎玛巴身染“麻风病”,圆寂前对身边的弟子说,不要动我的身体而直接在此地埋葬。但是弟子见大师的身躯腹部贴地十分不忍,于是想把身躯平放过来,不料刚翻过身子便有两只黑色的青蛙从大师的身下跑走了,从此“麻风病”在人间传播开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嘎玛巴大师便修建了此佛塔。 芷国国 位于里龙乡仲萨,据说人死后不能及时送到拉萨天芷,也可送到仲萨的“芷国国”,意即由此也可以进入天堂。 麦村土寺 位于米林县卧龙镇麦村。为当地群众供奉和祭祀的地方。 |
扎贡沟风景区 | 扎贡沟原始森林位于米林县南部的南伊珞巴民族乡扎贡沟内,距离县城7公里,沟内藏药材尤为丰富,分布着贝母、虫草、党参、红景天、天麻、三七、雪莲花、野牡丹、秦究、藏麻黄、林芝、三颗针、雪山一枝蒿等药用价值较高的藏药材及松茸类和蕨类植物。 初夏,恰逢野生黄牡丹开始争相怒放,去扎贡沟赏牡丹是最佳时节。 黄牡丹是全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之一,属全国二级保护植物。牡丹常有,野生牡丹却屈指可数,而野生的黄牡丹则更弥足珍贵。 藏药材具有药力强、无污染、无副作用等特点,是最好的天然药物,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据考证,扎贡沟是藏医药鼻祖宇妥·云丹贡布大师行医授徒之地, “药洲—米林”也因此地生长着大量珍稀藏药材资源而得名,沟内有一株千年云杉王和神奇的“甘露洞”。 地址:林芝市米林县南部的南伊珞巴民族乡扎贡沟内,距离县城7公里 类型:地质地貌森林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
索松村 | 位于林芝市米林县境内的索松村,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北岸,是一个游客比较少去的村落,这里还是观看南迦巴瓦峰日落的最佳地方。 与热闹的直白村相比,这里非常的安静,一排田园景色,村子旁就是雅鲁藏布江,还有一片茂盛的桃林,每年内的春季,桃花盛开,融合周边的江水、雪山,简直是美不胜收。 索松村内有一些家庭旅馆可以提供住宿,但是条件会比较差,如果是在旅游旺季,最好提前电话预定,免得到时没有房间或床铺。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境内 类型:乡村 游玩时间: 建议0.5-1天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
格嘎大桥 | 格嘎大桥位于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内,徒步格嘎大桥这一段,能见到很多大大的桃树,以及桦树、槭树、枫树等,红黄绿紫橙五彩纷呈的树叶。 在桥的左侧是一个观景台,这里是观看南迦巴瓦的最佳位置。 地址:林芝市米林县派镇雅鲁藏布大峡谷内 类型:桥 游玩时间: 建议10-20分钟 电话: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电话:0894-5833361 开放时间: 雅鲁藏布大峡谷开放时间:6:0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门票内 |
加拉村 | 加拉村(加拉藏语为“一只雕”的意思),位于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畔、加拉白垒峰脚下,是一个被雪山环抱的藏族村落。从前加拉村由4个小村落组成:分别是位于江东侧的加拉、立白,和江西侧的赤白、加鲁。如今的加拉村仅余8户互为亲戚的村民,过着务农为生的生活。 地址:林芝市米林县派镇加拉村 类型:乡村 游玩时间: 建议1-2天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如果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直白村步行前往的话,需要支付雅鲁藏布大峡谷门票的费用。 |
格嘎温泉 | 格嘎温泉位于南迦巴瓦峰山脚格嘎村1600米的陡坡上,有泉眼7处,水温40-50℃,由于所在地地质构造复杂,板块运动强烈,泉水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治疗多种疾病,每年3、4月份桃花开时为最佳沐浴季节,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这里的温泉都是露天的,不分男女,真正的自然“野”浴哦!在沐浴的同时,你可以面朝雅鲁藏布江水,遥望美丽的南迦巴瓦峰。 地址:林芝市米林县格嘎村 类型:温泉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米拉山 | 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飘撒着许多祭山的经幡和印有-的纸条,但在山口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石雕的底座格外醒目地刻着一行红色大字“福建泉州市援建”。在蓝天白云下,这座雕像是那样显眼,它是米拉山惟一的标志性建筑,它同时也成为米拉山的一个历史见证,见证着泉州市援藏干部在这里留下的勤劳身影以及和藏族同胞结下的深厚情谊。 |
南伊珞巴民族乡(南伊珞巴民俗村) | 米林县的南伊珞巴民族乡,有着南伊原始森林景观及珞巴民族独特的文化风情等旅游资源。村中有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米林珞巴织布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项目。 地址: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 类型:乡村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工尊德姆庙 | 工尊德姆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莲花生大师在这里选址建寺,主供工尊德姆。庙里供奉着古老的工尊德姆像和黑唐卡,据说在-的年代,一位当地老人偷偷保存下来的,现在新塑了莲花生大师像。 地址:林芝市米林县玉松村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 建议10-2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羌纳寺 | 羌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羌纳寺是米林县羌那宗一个不大的寺庙,可寺庙的领地占了羌那宗的三分之一,色俄庄园就是它比较偏远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和墨脱县接壤,环境和物产是整个宗最好的。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和春夏季的鲜花,装扮着莲花峰下的色俄庄园,一道清流绕村而过注入尼洋河。 |
扎西绕登寺 | 扎西绕登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扎西绕登寺位于扎绕乡附近。该寺建于公元15世纪,创始人是格鲁派结斜亚仁青朗杰-。寺庙占地面积为4887.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437.3平方米。 在寺庙鼎盛时期拥有300多僧人,如今只有3名人员对该寺进行管理,寺庙内文物保存完好。 |
玉松村 | 进玉松村的路还是土路,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没有接待设施。桃花盛开的时候,这里的田园风光非常好看。 地址:林芝市米林县玉松村 类型:乡村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米林藏鸡 | 米林藏鸡是西藏林芝米林县的特产。 米林藏鸡 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卧龙镇、里龙乡、南伊乡、米林镇、羌纳乡、丹娘乡、派镇、扎西绕登乡共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米林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米林藏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米政发〔2015〕11号 西藏米林县农牧局《关于实施米林藏鸡繁育养殖与屠宰技术规程的通知》,米农牧发[2015]29号 |
炒青稞 | 炒青稞 炒青稞工具,首数大炒锅,呈凹状直径40公分左右,二是锅开筛,锅底部布满小洞,其作用是漏出细沙,可以将青稞粒与沙子分开。此外还有一个“T”形木制工具,长约40公分,横梁部分一侧开有两头相通的槽,可以用以端锅、拨动烫沙子。 炒青稞的灶是土坯砌成的,呈“串”字形,一排3、4个灶孔,灶孔大小、形状与炒锅等。点火后,一般将所有的灶孔都放上炒锅,既可按顺序炒来,流水作业,充分利用能源。 炒青稞前要做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将沙子炒烫——将适量的沙子摊开在炒锅内以旺火加热;二是把青稞过一下水——把青稞倒入陶罐内并加水,片刻后,将陶罐底部出水嘴儿中的填塞物掏出,放掉水。这样既达到了对青稞稍加清洗的目的,又使炒出的青稞能膨胀开来,并有酥脆的效果。 炒青稞时,将适量的青稞(约一捧)堆放在炒锅的细沙上,当沙子烧得相当烫时——这一温度的掌握全凭操作者的经验或感觉,操作者用“T把”的槽口咬住炒锅沿,两手持木柄,端起锅,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像内地烹饪大师那样颠着炒锅。刹那间,颗颗烫沙与粒粒青稞碰撞,劈劈叭叭响个不停,似过年放小鞭,声音那么清脆,那么争先恐后,渲染得空气都热烈、欢快起来。经几次颠炒之后,便迅速将这依然“充满活力”的一锅倒入锅形筛内,并立即将沙子筛回炒锅里,锅形筛里剩下一堆咧着嘴“笑”的白花花的炒青稞。 炒青稞可是个技术活,普通人可炒不了,不是烫了手,就是炒糊了。一把炒得好的青稞,用一只大碗才能装下,白生生的,个个都像一朵朵小白花;闻起来香喷喷,吃上一把酥脆香甜,胜过崩出的玉米花。 |
米林核桃 | 米林县地处藏东南,自然条件好,适合核桃树的生长,在米林县各乡镇都有大面积栽种核桃树。而且所产核桃仁饱满、多肉、营养丰富,据统计米林县核桃年产150吨左右。 核桃是西藏古老的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时自内地带入,繁衍至今。核桃树在米林境内广泛分布,许多核桃年龄古稀,仍然是技繁叶茂,生机盎然,核桃年产量近80吨左右。核桃是西藏古老的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时自内地带入,繁衍至今。核桃树在米林境内广泛分布,许多核桃年龄古稀,仍然是技繁叶茂,生机盎然,核桃年产量近80吨左右。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