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焦作 >> 博爱县

博爱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怀姜

  怀姜   博爱生姜具有块大、丝细、味道鲜、香辣可口、产量高、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少、易加工、耐储存等优点,用它加工成的“怀姜炸酱”、“姜辣酱”香辣可口,是不可多得的餐桌佐料。生姜还是不可多得的中药材,当地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用生姜配制成多种单方医治疾病,如糖腌姜片用来治胃病;鲜姜、茴香、大料花椒、肉桂磨在一起制成五香姜粉,既可作为佐料,又可用来治胃寒,而且以生姜为原料生产的“姜参蜜宝”饮品曾于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保健博览会”金奖。   怀姜产地范围为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博爱浆面条

清化姜

  最早种植的清化姜 博爱姜亦名清化姜,也叫上庄姜。主要分布于许良、上庄、柏山三个乡。博爱姜块大、丝细、产量高,而且品质佳、味道鲜、香辣宜口,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加工贮藏,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博爱姜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博爱姜,除鲜姜出售外,还能加工成多种姜制品,用以入药或作调料、菜食。历史上,人们就制作出糖晒伏姜、糖腌姜片用来医治胃寒病。糖晒伏姜是治疗老胃寒病的灵丹妙药。其制作简单,价格经济,味道甘辛,民间广为流传。群众用姜和蒜苔捣碎制成的姜蒜苔酱,姜拌韭菜制作的腌韭花,都是菜族中的老成员,它们味道格外鲜美,姜蒜苔中的蒜苔和腌韭花中的韭花都由寒性变温性好食不寒胃。随着时代的发展,姜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群众用博爱姜制成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了。用姜和大料花椒、茴香、肉桂制成的五香粉,是汤、菜、包子和饺子馅的上好调料;鲜姜和香油、味精、食盐等制作的姜渣罐头,既可增强食欲,又有健胃功能。   清化姜   地域范围   “清化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博爱县中部。保护范围包括博爱县清化镇、月山镇、柏山镇、许良镇、金城乡、孝敬镇、磨头镇、苏家作乡八个乡镇,地里坐标为北纬35°05′089″至 35°12′129″, 东经112°59′115″至113°10′319″,区域总面积196.88平方公里,适宜清化姜种植面积为13045.6公顷,年产量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清化姜”色泽较深,皮色光亮,姜块肥大,香辣宜口,久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贮藏加工。2. 内在品质指标:根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清化姜”的测定,总糖含量1.1—1.2%,粗纤维1.2—1.3%,蛋白质含量≧2.28g∕100g,硒含量≧0.0053㎎/㎏。3. 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NY5010-2002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生产管理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生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规范种植,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下一篇:博爱竹器

怀牛膝

  牛膝(亦称怀牛膝),苋科,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山苋菜、对节菜、积名牛茎。根呈园柱形,茎有棱角,节部膨大,状似牛的膝盖,故称牛膝。      牛膝,在四州、湖北、陕西等省均有生产,但怀牛膝质量最佳,数量也居全国之首,1959年,曾占全国总产量的46%。      怀牛膝的特点是:条子粗壮、明亮、色泽鲜艳、油性多。      怀牛膝药效高,李时珍说它: "滋补之功,如牛之力。"牛膝气味苦酸平,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久服轻身耐老。博爱的牛膝,长于补益肝肾,强腰膝以及活血、引血小行的作用。博爱县常年的种植面积为400-500亩,亩产干货500-600斤,最高的达800斤。年收购量25万斤左右。牛膝适宜于沙土和两合土。沙土的牛膝,颜色好、白亮,而炉土的则发黑。牛膝收获时,将根茬取出,晒半干后捆成小把,按个大小挑选,分头肥、二肥、平条三种,头肥4-6根一斤,平条8-14根一斤。挑选后,加工泡制,削把晒干,装箱外运,销往全国各地。下一篇:清化柿子

博爱竹器

  博爱竹器(也叫清化竹器),以“清化竹器”而驰名。博爱竹器,包括许良、上庄、磨头3 个乡30多个村庄的所有竹器产品约有200 余种。

博爱浆面条

  博爱这个地方小吃还算比较多,如果严格推敲起来,应该是舶来品比较多。因此在博爱的流行小吃一般是短命鬼,印象中很多小吃就像饭店里的白酒,仨俩月就要换一种面容。生命力比较强的大概有这么一些:米皮,据说西安是正宗;烩面,好像郑州的比这里的还要有名气;刀削面,当然是人家山西特产了;米线,自然是云南的天下……     数来数去,如果说多少有点博爱特色的小吃可能是浆面条了。     浆面条的做法很简单,用做豆腐时挤出的豆汤当老汤在锅里熬,汤烧开后将面条下到锅里,煮熟捞出,放到碗里加配料,配料则是水煮花生、黄豆,凉调芹菜,芝麻炒焦后轧成的的碎末,香油等等,不放酱油、醋等佐料。这样做出的浆面条面色很白,白中有青,青中有红,红中有黄,味道酸中有香,香中有脆,如果放些辣椒油一类的佐料,十分可口。吃法更是简单,一双筷子即可,是博爱的一道名吃。     过去的时候,浆面条只是一般人家里的副餐,不是每天都可以享受得到的,因为那时豆腐做得少,因而浆面条的主要原料酸豆浆就少。何况,还要有花生、黄豆之类东西。即使这样,那时候的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浆面条只是一种小吃,根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又因为好吃,营养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吃有了深刻的变化,野味和稀罕成了首选的目标,况且浆面条可口、便宜、实惠,一大碗才卖1块多钱,一碗就能吃个差不多,这是浆面条进入市场的主要动力,这样浆面条才“犹抱琵琶半遮面”,逐渐在市场上露出峥嵘。     不过最开始,也仅仅是在路边的地摊上能够吃到浆面条。浆面条进入大饭店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一进入大饭店,它就有不可收拾的欲望,逐渐占领了餐桌上的一席之地,倒是成了一种餐桌上的主食,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饮食是一种文化,像川、豫、粤大菜,满汉全席,无不充满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的内涵,博爱没有典型的大菜,浆面条的出现总算是弥补了一下饮食上的缺憾。     那么,浆面条是否也包含着什么深刻的文化内涵呢?现在实在是差无考证,浆面条的历史和传说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是,对博爱很有名的传说或者说是揶揄倒是博爱人的精明,或者说是博爱人最抠门,这和浆面条实在是套不上近乎。浆面条不想粤菜等等那么明显,也许这是小吃的一个重要特征?说不清。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坐在路边吃一碗浆面条,还是在五星级饭店点一碗浆面条,都是很可意的事情,因为喝上一口面汤,酸溜溜、香喷喷的,这种享受谁说不是一种文化呢?下一篇:博爱冬凌茶

清化柿子

  又名博爱八日黄柿子。产于河南博爱。具有果型大、色鲜艳、无核、肉厚、味甘、含糖量高等特点。清化地区春夏两季气候温暖湿润,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海拔一般在500-800米,无霜期近200天。土壤以黄土、褐土为主,疏松多孔,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磷、钾等腐殖质,呈中性反应。熟果呈橙黄或鲜红色,果肉淡橙色,汁足,且无丝无渣,每百克鲜果肉含糖15克。

柏山缸

  柏山镇柏山村陶缸生产历史悠久。相传,元代柏山村以生产白瓷闻名。到了明朝万历六年(1579年),柏山村许同泰从山西阳城请来工匠,开始生产陶缸,因产品色泽艳丽、质量上乘而颇为-,烧制白瓷的工匠纷纷改烧陶缸,不愿意改烧陶缸的白瓷工匠大都远走景德镇,继续从事白瓷生产。刚开始,柏山村只有缸窑3家,10盘轮(一盘轮为一个生产单元,一般由3个人组成,1个做缸匠人、1个摇轮工人、1个和泥工人),技术不外传。清顺治五年(1648年),窑主张永仁为满足用户需求,开始雇佣工人,扩大生产,生产技术外传。到清嘉庆年间,柏山缸业发展初具规模,为提高技艺、保证质量、保持信誉,各窑主、工匠共同制定了四条规矩,对各类产品的规格大小、质地薄厚都作了明确规定,刻之于碑,相互监督,严格遵守。自此,柏山陶缸生产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全村缸窑发展到60多家,工人250余人,年产陶缸60万套,誉满全省。   民国期间,柏山村有缸窑120多家,180多盘轮,工匠700多人,年产值200多万元(旧币)。1938年日军侵占博爱后,绝大多数缸窑倒闭。解放后,柏山缸业开始恢复,1963年已有相当规模。改革开放后,柏山缸业迅猛发展,1983年有缸窑40多家,72盘轮。进入21世纪后,由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陶制品用量大幅萎缩,柏山缸业逐渐走向衰落。   柏山陶缸品种多样,主要有:缸、汌、盆、罐、坛、瓮、火口等,具有夏天盛水不臭,阴天储物不潮,储粮不霉,腌菜不回味,价格低廉,经久耐用等诸多优点,曾远销西北、华北10多个省区,深受群众欢迎。   2008年,柏山缸制作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柏山村一些上了年纪的制缸工匠正为此努力,想办法将这一古老技艺传承下去。下一篇:上庄姜

马记烧鸡

  博爱县许良镇的马记烧鸡有100多年的历史,并荣获河南省风味小吃一等奖。近年来,马记烧鸡店以连锁经营形式在山西晋城、翼城等周边地区开设门店28家。 博爱县回族马记烧鸡总店,位于太行山脚下博爱县许良镇大新庄开发区,占地5000平方米,员工150名,下属连锁分店三十余家。一九八六、一九八八年荣获河南省民族风味一等奖,一九九一、一九九四年荣获焦作市个体风味一等奖,一九九八年又荣获特等奖,在二零零一年烧鸡大赛中荣获金优奖。二零零二年又被焦作市宣传、经贸、工商商标协会等部门评为知名商标。二零零五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中国企业文化促金会授予“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一百强单位”,二零零六年通过国家安全质量体系QS认证,被河南电视台授予诚信单位,是世界杰出华人财富大会人民大会堂宴会指定用品。 马记烧鸡是经过马家三代人刻苦钻研,博采众优,结合现代高科技术打造出的结晶。产品有真空软包装、药膳乌鸡、山鸡、土鸡、各种鸡小杂件、羊肉串、鸡串、软装烧牛肉、牛肉丸、烧兔肉、红焖养肉,款款新颖,样样绝活,包装精美,高中低档花样俱全。马记烧鸡色鲜味美,手抖离骨,在中原地区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有着“博爱一绝”之美誉。 下一篇:许良扯面

博爱纸扇

  博爱县制扇业大致始于明末清初的清化三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抗战前,以三街为中心,发展纸扇作坊30多家,年产纸扇80多万把,销往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等地。清化纸扇最早的产品叫老鸹扇,就是在一根棍上钉几根竹蔑,然后裱糊上纸,漆成黑色,画上花鸟图案,再用桐油或生漆封涂而成,因形似老鸹翅膀,所以叫老鸹扇。后从杭州等地引进了制作折叠纸扇技术,开始大量生产折叠纸扇。日军侵占博爱后,博爱县制扇业衰败。   解放后,清化纸扇产量逐渐恢复,1950年产量达到25万把以上,1957年产量突破100万把,1958年达到110万把,销往全国各地。1965年后,因从湖南进货的竹箍采购困难,清化纸扇生产停滞,后转移到侯山村,用当地的竹子作扇箍,并派人到外地学习技术,改进制扇工艺,使博爱制扇业得以传承下来,侯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制扇专业村,有纸扇加工专业户60多家,主要产品有工艺扇、礼品扇、广告扇等,远销韩国、新加坡、比利时等国家,产量逐渐提高,声誉越来越好。   2008年,清化扇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一篇:七方丝绸

七方丝绸

  七方村丝织业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由山东周村传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乾隆末年,几家生产规模较大的作坊和外地客商合资,成立专营商号,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和九月十五轩辕黄帝和蚕姑盛会,来自四川、湖广、苏杭、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内蒙等地的丝绸客商云集七方,七方丝绸声名远播,一度有“黄河流域小苏杭”之称。较大商号发展到60多家,饭店、粮行、商店等相关产业一片繁荣。民国初年,七方村丝织业极为兴旺,全村500多户1900多人全部从事丝织业及其相关产业,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加入丝织业,拥有大小织机900多台,雇佣长期工8800多人、短期工2万多人。主要产品有:绫、罗、绸、纱、刺绣、头网等100多种。   1930年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加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剧,政治黑暗、兵匪祸乱,七方村丝织业遭受致命打击,全村仅剩下七八台织机勉强生产。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七方村丝织业恢复发展,全县约有私人织机4000余台,主要生产小绸、缎、被面、澡巾布等产品。   2008年,七方丝绸织造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一篇:柏山缸

上庄姜

  上庄姜对外也称清化姜,是怀庆三辣之一,具有块大、丝细、色黄、味鲜、产量高、易储藏等特点,且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历史上,人们就制作出“糖晒伏姜”、“糖腌姜片”用来医治胃寒病。1993年,以上庄生姜为原料生产的“姜参蜜宝”饮品荣获首届“中国保健品博览会”金奖。   上庄姜自晋朝以来,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连年送往京城。2000年,全县种植面积约1500多亩,主要分布在月山镇上庄村、柏山镇下期城等村,生姜亩产可达2500公斤左右。2007年获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2008年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上庄生姜及其制品姜酱、姜片、姜粉等,已成为博爱县重要的地标性产品,和博爱人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   2008年,“上庄姜种植与加工”技术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一篇:苏家作龙凤灯

许良扯面

  许良扯面,很有博爱特色的小吃,油而不腻,回味无穷。制作时先将面粉用盐水和好,用湿布盖好放置1小时以上,再调到较软程度后擀成较厚较宽面片,然后手拿两端,扯成薄而未断的面片,入沸水锅煮熟捞出,加调料和辣子粉,用烧热的油泼后搅拌食之。 烹制方法:面粉中加少许盐,用凉水和成面团,揉匀,揪成大小相同的剂子,搓成条,盘中抹一层油,放入搓好的条码放好后再刷一层油,用保鲜膜封好,放置10分钟备用;用猪肉、香菇、冬笋、豆芽炒成卤汁,坐锅待水开后,拿出面剂,手拿两端,扯成薄而未断的面片,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浇卤汁即可,也可加入盐、鸡精、醋、酱油、辣椒面,浇上烧热的葱油搅拌均匀食用。 下一篇:清化姜

博爱冬凌茶

  冬凌草,又名“冰草”,主要生长在“太行”、“王屋”二山的深山处,该植物在每年霜降之后,全株会自上而下凝结满薄如蝉翼的银白色冰凌片,遇风吹而不落。过去,当地人们常常采些冬凌草置于家中泡水饮用,颇为受益,因此,这种习惯便延续至今! 博爱冬凌茶主要成份:冬凌草、金银花、绿茶等。 适饮人群:受污染行业、嗓音工作者、干燥地区居民、抽烟、饮酒人士及中老年人。 下一篇:博爱牛肉丸子

博爱牛肉丸子

  博爱牛肉丸子可谓是历史悠久,据传始于元明时期,清朝开始逐渐发展,由于它的制作工艺传统精细,食品干净卫生,味道鲜美独特,因此在晋、豫等地长期享有盛名。 70年代,郑州小楼清真寺楼下,开了第一家范记博爱牛肉丸子店(当时为合营),创了博爱丸子在郑州发展的先河,随后“范记博爱牛肉丸子”于91年在西郊前进路正式开张营业,当时门庭若市,生意红火,郑州方圆十几里遍布老主顾! 下一篇:马记烧鸡

博爱八月黄

  博爱八月黄是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的特产。博爱八月黄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优良柿子品种。果实近扁方圆形,皮桔红色,果粉较多,果肉橙黄色,肉质细密,脆甜,无核,品质上。该品种高产,稳产,树体健旺,寿命长,柿果宜鲜食,也宜加工,最宜制饼。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东与焦作市、武陟县、修武县接壤,西至丹河与沁阳市相连,北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抵沁河与温县隔河相望。博爱县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气候适中,素有“金博爱”和“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誉。   "博爱八月黄"柿子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焦作市所辖的博爱县、修武县及沁阳市等诸县(市)区,为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优良品种。全市现有"博爱八月黄"柿子26.4万株,年产柿子900余万公斤,年加工柿子65.3万公斤。   博爱八月黄树姿开张,树冠圆头形,叶椭圆形,新梢棕褐色,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140克,近扁方圆形,皮桔红色,果粉较多,果梗短粗,果蒂大。果肉橙黄色,肉质细密,脆甜、汁中少、无核、品质上等。10月下旬成熟。博爱八月黄高产,稳产,树体健旺、寿命长。柿果鲜食、也易加工,最宜制饼,加工成的柿饼、肉多、霜白、霜多、味正甘甜,品质优。

怀菊花

  怀菊花,花、叶、茎皆可入药。古代医学认为,怀菊花得天地之清气,含金水之精英,饱经露霜、备受四气、善清上焦邪热、疏风解毒,清肝明目,安肠胃,调四肢,解渴消毒。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益寿。近代临床报道:用开水冲泡作茶饮,对高血压、头痛、失眠等症状有明显疗效。下一篇:怀地黄

博爱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清化镇街道 怀菊花 怀姜 清化姜 怀牛膝 怀山药 博爱竹器 博爱浆面条 清化柿子 柏山缸 马记烧鸡 博爱纸扇 七方丝绸 上庄姜 博爱八月黄
鸿昌街道 怀菊花 怀姜 清化姜 怀牛膝 怀山药 博爱竹器 博爱浆面条 清化柿子 柏山缸 马记烧鸡 博爱纸扇 七方丝绸 上庄姜 博爱八月黄
柏山镇 清化姜 柏山缸 怀菊花 怀姜 怀牛膝 怀山药 博爱竹器 博爱浆面条 清化柿子 马记烧鸡 博爱纸扇 七方丝绸 上庄姜 博爱八月黄
月山镇 清化姜 怀菊花 怀姜 怀牛膝 怀山药 博爱竹器 博爱浆面条 清化柿子 柏山缸 马记烧鸡 博爱纸扇 七方丝绸 上庄姜 博爱八月黄
许良镇 清化姜 马记烧鸡 怀菊花 怀姜 怀牛膝 怀山药 博爱竹器 博爱浆面条 清化柿子 柏山缸 博爱纸扇 七方丝绸 上庄姜 博爱八月黄
磨头镇 清化姜 怀菊花 怀姜 怀牛膝 怀山药 博爱竹器 博爱浆面条 清化柿子 柏山缸 马记烧鸡 博爱纸扇 七方丝绸 上庄姜 博爱八月黄
孝敬镇 清化姜 怀菊花 怀姜 怀牛膝 怀山药 博爱竹器 博爱浆面条 清化柿子 柏山缸 马记烧鸡 博爱纸扇 七方丝绸 上庄姜 博爱八月黄
寨豁乡 怀菊花 怀姜 清化姜 怀牛膝 怀山药 博爱竹器 博爱浆面条 清化柿子 柏山缸 马记烧鸡 博爱纸扇 七方丝绸 上庄姜 博爱八月黄
金城乡 清化姜 怀菊花 怀姜 怀牛膝 怀山药 博爱竹器 博爱浆面条 清化柿子 柏山缸 马记烧鸡 博爱纸扇 七方丝绸 上庄姜 博爱八月黄

博爱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