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西藏自治区 >>山南市 >> 错那县 >> 曲卓木乡

曲卓木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勒布沟

勒布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勒布沟,是山南错那县境内康格尔多山南侧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  这里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山川秀美、鸟语花香,四季常青。在古木与竹林相间的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沿公路穿行,随处可见峭壁悬崖,嬉闹的猴群和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瀑布在崇山峻岭、茫茫-的衬映下,若隐若现,恍若仙女的飘带,使这个天然画廊充满了灵气。若在五、六月份,这里还是杜鹃花的海洋,不同品种的花卉色彩迷离,争相斗艳,别有一番滋味。  相传这里还有莲花生大师的修行之处。这里有莲花生大师修行处的一处瀑布。在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随处可见一处处的拜谒地,在门巴向导的传说故事中,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累就到了瀑布跟前。在丝丝落雾当中,你仿佛受到了神灵的洗礼。  勒布沟还是我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在这里生活着淳朴的门巴族人民。这里的民族文化别具特色,他们有自己的方言、文化、服饰等。在风景秀美的门巴人家作客,跳上一曲时而柔和舒展、时而粗旷热烈的门巴舞,品一碗浓浓的青裸酒和热气腾腾的当地荞麦饼,定能使你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扎同寺

扎同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扎同寺   扎同寺,在山南地区之错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扎同乡扎同村北隅。寺庙建在洛曲岸的高阶地,海拔3700米。  扎同寺,全称“扎西通麦寺”,始建于1489年,创寺人为曲吉扎瓜-,至1959年共传承九代,即:曲吉扎瓜-、衮钦·白玛嘎布-、甲瓦·巴桑旺布-、米帕旺布-、赤烈辛达-、曲杰拉瓦-、晋美明久-、米崩·曲杰拉瓦-、丹增克洛-。属主巴噶举派寺庙。历史上较为独立,与不丹朱不拉嘎寺(勒布乡西南)有一定联系,这种关系保持到1959年。原有僧侣80~120人。1951年(-铁马年)大地震使寺庙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文革”中亦被毁,仅存杜康大殿幸免.  扎同寺主体建筑位于围墙内中部偏南,由庭院、殿堂等组成。庭院面积约600平方米,为寺庙举行重大宗教仪式或宗教节日跳神活动的场所。殿堂主要由门廊、杜康、佛殿、贡康、拉康等组成,高五层。底层建筑由南至北有门廊、杜康、贡康、佛殿等。  门廊面积近40平方米(面阔6.6米,进深6米),有柱2根,柱为八棱形,上承替木雕刻及云纹、卷草图案。廊内四壁均有壁画:南壁绘有木寺0神扎增、班丹拉姆、给位嘎布等;西壁绘有本寺0神吉恰尔玛布、恰巴梅林、给宁娘卡及四大天王;北壁大门两侧分别绘有轮回图及该寺寺志;东壁亦绘四大天王像。门廊东侧有配殿,面积15平方米;东侧有木梯可通上层。  从门廊往北进入杜康大殿,面积506平方米(长23米,宽22米),面阔7间,进深7间,平面略呈下方形,有柱36根,中心3间为天井式。在殿立柱为方体,柱距3×3米。殿内四壁遍绘壁画,内容为释迦牟尼传记,包括释边牟尼降生、出家、成佛直至涅盘等重要场景。该壁画线条规整,色彩艳丽,具有重要的文物与艺术价值。大殿西侧为赤巴拉康,东侧为0神殿贡康。  杜康大殿之后(北侧)为佛殿,面积56平方米(面阔8米,进深7米),有柱4根,立柱之上承十字斗拱,给人以华美高阔的空间感觉。佛殿北壁设有须弥座式佛坛,上供释边牟尼佛、强巴佛与燃灯佛像均为泥塑(现已不存);佛殿东西两侧佛坛上曾供有八大弟子泥塑像(今已不存);在东西佛坛上分别塑有日月、莲荷、火焰宝珠、大鹏、凤凰、宝马、雄狮、猛虎、牦牛等图案。佛殿四壁绘有精美的壁画:南壁门道两侧绘有马头金刚(胎藏界观音院的本尊,畜生道的教主);西壁绘有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原生,藏语称“鄂潘麦”,五禅定佛之一)及化佛小坐像;北壁绘有噶举派高僧玛尔巴(1012~1097)、米拉日巴(1040~1123)、塔布拉杰(1079~1153)、帕木竹巴(1110~1170)、林热·白玛多吉(1128~1188)等-肖像;东壁为“八大随弟子”:文殊、金刚手、观世音、地藏、除盖障、虚空藏、弥勒、普贤及胜者无能胜(弥勒像)等像。  佛殿之上即为第四层的阿嘎尔拉康,面积为4柱,原供有中央坛城、灵塔及《甘珠尔》经典(“文革”中被毁)。阿嘎尔拉康的建筑格局有“格西东甲”之称,意为“四柱八梁”,替木及梁柱之上四处可见精美的彩绘及雕刻图案。殿内四壁遍绘壁画:南壁绘有忿怒金刚、桑吉土巴;西壁绘有不动明王、时轮金刚、喜金刚、妙音金刚和转轮戒条等;东壁绘有忿怒文殊等。阿嘎尔拉康之上原为第五层拉玛拉康,供有该寺历代-的肉身灵塔(现已坍毁)。  第三层建筑位于阿嘎尔拉康之下,为寺中用以接待、会晤的“申穷”,面积为4柱,原有二层,内置多尊铜佛像(今已不存)。殿内北壁绘满壁画,由西向东分别有来自印度的84名大圣(即“朱不多甲处扎西”)法像、金刚萨埵、强巴央、恰那多杰及坚热斯等。  此外,底层的佛殿东、北、西三面壁有环廊式转经甬道,其内壁满绘坚热斯的化佛小像数百尊。壁画以白色为底,墨线勾勒,线条苍劲,有“屈铁盘丝”之风,体现了很高的绘画水平。

觉拉寺

觉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觉拉寺  觉拉寺,在山南地区之错那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觉拉乡政府所在地南侧约400米处的山坡上,海拔3800米。觉拉寺,全称“觉拉土丹曲果尔列谢达吉林寺”。始建于1447年(明正统十二年),由甲央·丹增扎巴-(卡达乡人)和游占赤列朗杰(博溪卡人)创建。信奉“博东噶举”,其教派融合了宁玛、萨迦、格鲁等派的教义,流行于山南地区。寺规严格,禁止僧侣从事生产,亦不准娶妻生子。下属分寺有西吾寺、卡达寺和一座尼姑庙、一处修行洞。兴盛时有僧侣106人,最少也在40人左右。其-转世系统有三支:其一为甲央·丹增扎巴系统,其传承八代,分别为:甲央·丹增扎巴-、赤烈嘉措-、吕坚·热布杰-、德里坚赞-、赤烈伦珠-、罗追班丹-、崔增嘉措-、阿旺晋美-;其二为游占赤烈朗杰系统,共传承八代,分别为:游占赤烈朗杰-、明珠·仁钦桑布-、占堆·仁增钦布-、益布桑穷-、多杰宁布-、占堆·仁增朗杰-、阿旺晋美·强则旺久-、土丹仁增·晋美曲扎-;其三为丹增所巴系统中衍生出来的格桑仁增朗杰系统,共传承四代,分别为:格桑仁增朗杰活伸缩、强巴曲烈-、明久旺布-、阿旺晋美·堆丹朗吉-。  觉拉寺原建筑于1962年大部分被拆毁,现存的杜康大殿因当时用做粮库而幸免被毁。大殿坐西朝东,由门廊、经堂、佛殿及0神殿等组成。门廊面积为15平方米(面阔6.3米,进深2.4米),有柱2根。经堂平面呈正文形,面积为289平方米(长宽各17米),面阔6间,进深6间,有柱25根。立柱为方体,柱距2~2.5米,中心68间为天井式。经堂内南、西、北三面绘有壁画:南壁主尊有观音菩萨等像;西壁绘有释迦牟尼、大药王佛、先知王、宣法海、边善胜禅、纯金无垢、妙音王、妙相普宣吉祥、吉祥天母0神像等;北壁则绘度母像。经堂北侧房为仓库,面积36平方米,有柱4根;南侧为0神殿贡康,面积约20平方米,有柱2根。贡康内绘有0神像,极为恐怖。   经堂西壁正中辟门进入佛殿(后殿),平面呈长方形,面积28平方米(面阔7米,进深4米),其北、西、南三面设有佛坛,原供奉有释迦牟尼等佛像多尊;殿内遍绘壁画,内容包括该寺历代-肖像、度母像及0神像。

扎热景区

  扎热景区位于山南地区隆子县东南部,距隆子县城220公里。  扎热景区主要为原始生态景区,整个景区森林覆盖,空气湿润,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据说景区内有108中树木,108眼圣泉,108种名贵药材,108座修行洞,历来是善男信女,游人骚客向往的地方。景区内还有6座(噶举派)白教寺庙。  这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山中云雾萦绕,云蒸霞蔚。有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成群嬉闹的猴子、小熊猫、马熊、野猪等,玉带般的流泉飞瀑,还有那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都将带给您无限的遐思。  这里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氧吧。难怪有人说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在扎日景区内,不够用的永远是您的眼睛。峰回路转之间不觉又是一景,特别是扎日神山,是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耆那教四大教派公认的三大朝圣地之一。每到猴年,来此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  2004年属-木猴年,为西藏十二年一度的“扎日巡礼节”,是区内外群众转扎日宁巴神山的年份。按宗教说法,转此胜山,特别是猴年转此胜山,可减灾祈福,延年益寿,可保称心如意,岁岁平安。  

古沙棘林

  在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曲卓木乡政府所在地,有一片天然古沙棘林。经过考证这里的沙棘林有800多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大约2000多亩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约15米,树围最粗4.5米,十分壮观。  曲卓木乡的沙棘王林,每一棵沙棘树都有着上千年的生长历史,可谓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亚洲沙棘之最。错那的这片千年古沙棘林,属于野生柳叶沙棘林,当地人称为“拉辛”,藏语为神魂树,即魂魄依附的树。据说旧时噶厦政府就曾派出看护员专门照看这片沙棘林。如今,乡里也雇佣了一些当地群众来保护这片千年古林。   景点位置  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曲卓木乡  

贡巴孜寺

贡巴孜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贡巴孜寺,在山南地区错那县(县城距泽当211公里)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南错那乡夏日村产侧的山坡上,东距县城约1公里,海拔4360米。  贡巴孜寺始建于1420年,创寺人为门巴族-丹巴嘉措(邦钦学布赞村人),前后传承十五代-。  贡巴孜寺原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20米),规模宏大。各建筑群依山势起伏由南至北呈梯装伸展,外围有高大的院墙,用片石叠砌,平面呈不规则梯形,北窄南宽,墙体高2~2.5米,厚0.6~1米;围墙的东、南、西、北三面门道,现存东、南、西三面门道,其中南面为寺庙正门,砌有东西向的数级石阶,宽约4米。  贡巴孜寺由南向北由三组建筑群构成寺庙的主体:第一组建筑由前庭、曲康、绒康(伙房)等构成。其中曲康面积为4柱,内供各0神像;第二组建筑紧邻前庭之北侧,由杜康(-堂)及东、西两侧的贡康、拉姆组成。杜康是全寺讲经-的宗教活动中心,面积为16柱,高4层,门辟于南面,殿内原主供强巴佛铜像,高约两层楼(8~10米)。杜康西介为两层楼(8~10米)。杜康西侧为贡康(0神殿),面积为2柱,主供大威德明王。贡康西侧是拉姆康,面积亦为2柱,殿内主供0神吉祥天女。在杜康大殿的上层分别置有拉康(佛殿)与仓库等。杜康大殿东北角为该寺第十四代堪布土登强巴夏日的居所,面积为1柱;第三组建筑位于寺斋的最北端,由经堂、卓康和附属建筑构成。卓康坐北朝南,东面壁门,门上饰桃形护铁两道。经堂面积约53平方米(南北长7.4米,东西宽7.2米),有柱4根,呈正方形。经堂内遍绘壁画:西壁绘十六罗汉;南壁绘四大天王;北壁东侧上面绘有宗喀巴、第五世0(阿旺·罗桑嘉措)、毗卢遮那佛等像,下面绘有十六罗汉像,西侧绘有0神曲班拉姆;身骑白象,左手托宝幢,右手执火焰形桃符。  经堂北壁东端辟有侧门通向后殿。后殿面积48平方米,有柱2根,四壁绘有壁画,内容有释迦牟尼、十六罗汉等像;北壁有佛橱一排,置有佛像。  卓康有东、西侧房各2间:东侧房北间为寺中-居室兼讲经修习室,面积25平方米,有柱1根;南间为厅堂,面积48平方米(南北长8米,东西宽6米),有柱2根,用于僧侣拜见-或听-讲经说法;南面辟门。厅堂内遍绘壁画:北壁西端绘有寺庙原建筑全景图,其上方为该寺-甘丹·娘热巴掘渠引泉及-台等画面,顶部绘有神山嘎桑及本寺0神嘎桑像,骑灰马,手持三叉戟;下方绘有错那湖水及湖中莲荷等图。北壁东端绘有摩羯鱼、宝轮、莲花、法螺等图案。东壁除绘有该寺历代-消像及各类0神像外,还有一幅“蔼见图”,极富特色:画上绘有来自印度、尼泊尔、汉地的使节及蒙、回等族的朝拜者群像,人物神态专注恭敬,服饰动作各异,由此反映出贡巴孜寺作为边疆地区的宗教活动中心在历史上曾占有显著位置。  贡巴孜寺以卓康为主体的建筑群是寺庙现存建筑中最为完整的,殿堂墙体用片石垒砌而成,屋檐部压盖边玛草,外涂红色,屋檐四角原有圆木雕狮各一尊,现仅存东北角一尊。原寺庙东部还有一处建筑叫“扎仓厦”,高二层,上层设仓库及会议室,下层南侧庭院为该寺重要宗教活动场所。寺庙墙外西侧有一0神殿,面积1柱,主供0神仅额有一眼,怒目圆睁,面相狰狞。殿内珍藏有一只野牛角,其上雕有龙、塔等精美图案,据传是甘丹·娘热巴-修渠引泉时所用之法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门隅佛芽·玉罗冈吉

  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沟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具备种植茶叶的自然条件,并具有3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传统和群众基础。   按照错那县特色产业打造年活动安排,围绕建设富裕错那,大力实施产业富县战略,错那勒布茶厂1400亩茶田扩建工作现已全面推开。   勒布高峰茶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茶厂,茶叶品质好、口感佳,所产的茶叶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针对市场需求量日益上涨的趋势,错那将原有的600亩茶田扩建至1400亩纳入打造特色产业年的重要内容,发展壮大茶产业,有效促进群众增收,推动勒布旅游业的发展。   地域范围   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县东与印占珞隅地区相接,西南与不丹接壤,南与印度交界,西北与地区的洛扎、措美相邻、东北与隆孜、朗县相毗邻。保护区域内常年气候温和,年日照时数为1940小时,无霜期186天,年平均气温10.03℃。错那县现辖9乡1镇1处,既错那镇、觉拉乡、卡达乡、曲卓木乡、浪坡乡、库局乡、麻玛乡、勒乡、贡日乡、吉巴乡、勒布办事处。 门隅佛芽玉罗冈吉保护范围是:错那县麻玛乡、勒乡所辖的麻玛村、勒村、贤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1°44′53〞-91°48′36″,北纬27°48′22〞-27°52′25″。

生牛肉酱

  生牛肉酱    藏药历来就很有些神秘色彩,拉萨招待贵宾必有的生牛肉酱就是几种可入味的藏药与捣碎的新鲜生牛肉最奇妙的混合。猩红血性的颜色,兴烈冲鼻的口味,吃下肚更是暖洋洋热烘烘的一团,据说西藏依然是一个让时间凝固的地方,据说千百年来-都喜欢在布达拉宫脚下晒太阳,当肚里存着一团火热,再给阳光一晒今天的-仍是分外的自乐自足。   

卡垫

  卡垫用绵羊毛手工织成的毯子,一般宽2.5尺,长5尺,用于座卧处铺垫。卡垫结构紧密,色彩艳丽,多以龙、凤、鹿、花草为图案,具有浓郁的藏族艺术风格,是最富盛誉的西藏手工艺品。

曲卓木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曲卓木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