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色林错黑颈鹤保护区 | 西藏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藏北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87°46′~91°48′,北纬30°10′~32°10′之间,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总1 893 63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713 920hm2,缓冲区面积829 160hm2,实验区面积350 550hm2。色林错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3年,2003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是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雪豹、藏羚、盘羊、藏野驴、藏雪鸡、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猞猁、兔狲、藏原羚、猎隼、秃鹫、红隼等。区内还生长着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如:西藏沙棘、掌业大黄、马尿泡、合头菊等。 黑颈鹤是世界上现存15种鹤类中最为珍稀的种类,全世界仅存不到10000只,也是所有鹤类中唯一以高原为主要栖息地的种类。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黑颈鹤最主要的繁殖地。除了黑颈鹤以外,在保护区范围内,还生存着大量的棕头鸥、班头雁、赤麻鸭等珍稀水禽。根据已有资料和2000年7月的考察结果,保护区鸟类即达100余种,可见,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珍稀水禽的栖息地、繁殖地,保护价值是非常大的。 |
申扎自然保护区 | 申扎自然保护区位于那曲申扎县附近,建立于1993年。这里是鸟的乐园。聚居的鸟类有120多种,景象异常壮观。这里是我国最高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和繁殖地。 申扎自然保护区正处于羌塘内流区南部大湖密集的宽广湖盆地带,众多湖泊均为发育于冈底斯山北麓断陷带内的构造湖。 该区位置偏南,海拔低于羌塘高原中北部,气温稍高,湖水矿化度低,适于水生生物与水禽生长和繁衍,尤其是低洼湖区内广泛分布的沼泽草甸滩地,加上巴汝藏布、永珠藏布等内流河,使这里发育着良好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并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理想栖息环境,是国内现有7个黑颈鹤保护区中海拔最高、面积最大者。 申扎自然风景区是鸟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鸟类有120多种,各种鸟类在这里翩翩起舞,争奇斗艳,景象异常壮观。 |
色林错 | 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亦为大型深水湖,湖心区水深在30米以上,透明度7-8,矿化度18.3-18.8克/升。每到夏季,湖中小岛上就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候鸟。 色林错在藏语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位于冈底斯山北麓班戈县和申扎县境内。湖体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约22.8公里,东部最宽处达40公里。 截至2014年6月,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平方公里,比纳木错多出369平方公里,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530米,最深处超过33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扎加藏布、扎根藏布、波曲藏布等。据科学家考证,色林错面积曾达到1万平方公里,后因气候变化,湖泊退缩,从中分离出格仁错、错鄂、雅个冬错、班戈错、吴如错、恰规错、孜桂错、越恰错。 色林错流域四面群山环抱,湖盆面积广阔,湖滨水草丰美,是藏北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也是保护黑颈鹤及繁殖区生态系统的申扎湿地自然保护区。湖中有山,山又有湖,山环水绕,风情万种。湖面蓝绿的色彩让蔚蓝的天空也相形失色。相传格萨尔王征战魔王阿炯,阿炯战败,口渴难忍,恳求让他死后能喝上足够的水。格萨尔王砍下了阿炯的头,把它扔进了色林错让其继续喝水,从此湖水纵有几条大河的汇入而永远不满。 传说,色林是以前居住在拉萨西面堆龙德庆的大魔鬼,他每天要贪婪的吞噬千万生灵,包括人和所有的禽兽,对他的淫威,谁都束手无策。在一个雷雨过后的良辰,一路降妖除魔的莲花生大师终于找到了 色林,色林怎么是大师的对手呢?于是在莲花生大师的紧追下,色林逃到岗尼羌塘南面的一面浩瀚浑浊的大湖里,大师命令色林永远不得离开此湖,在湖中虔诚忏悔,不许残害水族,并把这个大湖名为“色林堆错”,意为“色林魔鬼湖”。这就是西藏仅有的两个“鬼湖”的故事。 色林错在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是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另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雪豹、藏羚、盘羊、藏野驴、藏雪鸡等。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selincuoensis)是藏北色林错湖泊中惟一的一种鱼类。 1985年,色林错湖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湖也正面临着旱化、矿化、湖面退缩的现状。国家在开发和建设中十分注意对当地环境的保护,例如在青藏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用24万多条装满沙石的沙袋沿色林错一侧堆起一条长近20公里的防护“长城”,把湖与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隔开。 色林错是个湖泊的王国,在它的周围有23个卫星湖,如同翡翠项链般缭绕,据说几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整体的巨大湖面。在这众多的卫星湖中,错鄂湖鸟岛成了候鸟的第二根据地。每年的春夏季,都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地中海棕头鸥,不远千里从地中海飞过来,场面极为壮观。这里的棕头鸥其实跟在班公湖见的品种一样,都是修长的红腿,尖尖的红嘴,除翅膀和尾巴白中带灰外,浑身洁白的羽毛,性情温和,不太惧怕人。 |
错鄂鸟岛 | 错鄂鸟岛位于那曲申扎县色林措周围,方圆140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是为保护黑颈鹤而建的保护区。藏族人称黑颈鹤为“宗宗”,意为天鹅,它是世界上已知15种鹤类中惟一生存于高原的鹤。 因生存条件特殊,繁殖及成活率低,黑颈鹤被国际鸟类红皮书及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急需拯救的濒临物种。春夏两季在这里定居的鸟类有80多种,最常见的是斑头雁,还有数以万计的地中海棕头鸥,从遥远的地中海飞过来。 |
中游河谷保护区 | 中游河谷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地。本区有着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黑颈鹤越冬的必要条件,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对于保护区区域内农耕等生存系统的调节和影响,也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价值所在。 |
木纠湿地 | 木纠湿地位于申扎县买巴乡1村、2村、3村境内,海拔高达4800左右,木纠错湿地由木纠错、鸟岛、湿地等组成,这一片区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各种鸟类主要的繁殖和栖息地;主要的鸟类有: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棕头欧等。 |
江爱藏布 | 江爱藏布 |
卡角鲁玛泉 | 卡角鲁玛泉 |
吴如错 | 那曲申扎县内,在从尼玛出发寻找色林错的路上。吴如错是一个淡水湖,海拔约4500m左右。 景点位置 西藏那曲地区申扎县 |
甲岗峰 | 甲岗峰,海拔6444米。系冈底斯山支脉申扎杰岗日山脉主峰,地处东经88.6度,北纬30.8度。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境内。距离申扎县城仅约10公里,在申扎县内可以清晰的看到甲岗峰。申扎县距离日喀则直线距离约185km,公路约300km,一天可以到达。 甲岗峰所处的申扎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 2915.5小时,夏季每天日照时数可达十二小时以上。从拉萨乘汽车沿318国道至日喀则,路程约300公里,正常情况下约需七小时。 甲岗峰所在的申扎县不仅经申南公路与南木林县、日喀则市相连,同时也通过省级公路与尼玛、班戈、那曲相连。那曲有青藏公路与拉萨、安多、格尔木相连,青藏铁路在那曲也有车站。交通相对便利。 申扎县属南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地势较缓,丘陵、高山与盆地相间。丘顶与山地的相对高差一般在300—500米之间,坡度较大,有些地表多为风化的冻裂碎石堆和岩屑坡。南部和北部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中部偏低,海拔均在4700米左右。境内格仁错(湖)面积约700多平方公里。色林错(湖)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藏北高原第二大咸水湖,也是申扎县与班戈县的界湖。地表植被的主要形态为草甸,草场面积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一半左右。 甲岗峰所处的申扎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 2915.5小时,夏季每天日照时数可达十二小时以上。年降水量298.6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两月,且多为阵性(局地性)降水,很少系统性降水。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104.3天,但基本都在冬春季节,夏季最大风速一般为三到四级(10米/秒以下),盛行风向为西风、西南风。霜期持续天数为279.1天。主要气象灾害为风、雪、干旱等。 进山路线 从拉萨乘汽车沿318国道至日喀则,路程约300公里,正常情况下约需七小时。 从喀则沿公路向北经南木林县,继续向北沿申南公路(土路,不过路况比申扎到那曲的要好,且更稳定)抵达申扎县,从日喀则至申扎县约300公里,大概需要一天时间。 从县城向西南渡过窝扎藏布江,卡车直接开到山脚,选址建营。从申扎县到本营距离约8公里。开车(卡车或摩托车)大约20分钟,步行约需两小时。 申南公路在目前所能找到的地理图册、交通图上均未见标出。也可从那曲绕行或从纳木措北侧绕行两条路线(都是地图上明确标出的,但也是土路),但都比经申南公路远两百公里以上。在申扎县城了解到的情况表明,县城人出行更常借重的反而是这条不见刊载的路线,本县公共交通极不发达,只大约每星期有一班那曲的车(全程两天,需在班戈过夜),县城人零散的出行常常搭乘到南木林县的运输车辆(如菜车、兵站车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觉莫杰庚拉姆山 | 觉莫杰庚拉姆山 觉莫杰庚拉姆山在那曲地区申扎县境内。据说此山是永宁地母十二尊之一的太一济世地母(藏语称为“门吉玛”)。山的四周有四座较为有名的山峰:东是玛青吾惹,南为约恰巴东嘎布,西是松查秋莫,北为培吾钦三峰。并在每座山的附近各有一湖,即东有牟帝塔拉雍湖,南有约恰措,西有恰措,北有甲仁措。山的四方有四大盐湖,即东为地惹盐湖,西有朗色盐湖,南有察多盐湖,北有达龙盐湖。 在峰顶上有三个岩洞叫达龙比惹修行洞,呈白、黄、青色,在岩洞附近有两座石塔,据说是印度圣僧桑杰和绰仓珠拉修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果忙措 | 果忙措 |
扎日温泉 | 扎日温泉 |
人参果拌酥油大米饭 | 在黑河两岸、纳木措周围和巴青河谷地带,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蕨玛”的植物,茎红、叶绿、花黄、根部结一种像花生米似的红色小果,这就是藏北的“人参果”。此物性甘温,健脾胃,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用人参果煮粥,清香可口。每当过年过节,或客人来访时、主人常用“人参果拌酥油大米饭”招待客人。主人先把米饭煮好,再拌上融化的酥油,加上白糖和人参果,即可食用。这种饭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老幼皆喜爱食用;此食品为“藏北三珍”之二。 |
雪上一枝蒿 | 雪上一枝蒿 雪上一枝蒿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短柄乌头的干燥块根,是藏区的名贵中药材。它喜高寒环境,特别耐寒,最适宜生长在海拔3000~3500m的高寒地带。 |
藏野驴 | 别名亚洲野驴,属奇蹄目,马科,马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酷似驴、马杂交而产的骡子,因尾稍似马尾,所以有人又称其为“野马”。 |
蘑菇炖羊肉 | 每年雨季,在藏北草原,蘑菇遍地丛生,而且品种繁多。取洗净的鲜菇与切成小块的羊肉加入调料一起炖,肉有菇香,菇有肉味,其香诱人,回味无穷。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之为“赛夏”的蘑菇是菇中上品,用这种蘑菇与羊肉同煮,则羊肉无膻、腥之气;与鸡肉、猪肉同炖,则更是香味四溢,汤鲜肉美,令人百吃不厌。此食品为“藏北三珍”之三。 |
虫草炖雪鸡 | 藏北的巴青、比如、聂荣等县,盛产虫草和雪鸡。虫草即冬虫夏草,每年六月上旬,当绿草如茵、野花飘香的时候,草丛中便长出一寸长的菌类植物,挖出菌根.剥去外层。就会得到一颗有头、有嘴、有足的小东西。这就是虫草。在山上栖息着许多羽毛斑斓的雪鸡。这种状如珍珠鸡的雪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把虫草、雪鸡放在一起,再加少许黄芪炖起来,汤鲜肉美,为“藏北三珍”之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