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濮阳 >> 清丰县 >> 瓦屋头镇

瓦屋头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单拐革命旧址

单拐革命旧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旧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等。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迁驻清丰县单拐。1945年3月邓小平率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到达冀鲁豫边区,同时也进驻单拐村。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军区政委邓小平、司令员杨勇及-等同志先后在这里居住长达一年之久。他们在这里不仅领导了有名的锡山战役和解放阳谷、封丘、延津等战役,还积极发动这一带贫苦农民建立农民政权,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斗争,并在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成功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清丰县对该旧址进行了多次修复,并按原址建成3个展区、8户旧居和19座展室,并从全国征集史料和革命文物2000余件,各类珍贵图片400余幅,并建设了占地8000余平方米的革命旧址广场。单拐村现保留有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和邓小平、黄敬、王宏坤、杨勇、曹里怀等同志旧居23处。单拐革命旧址2004年8月被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11月又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兵工厂遗迹──陈氏祠堂:呈“井”字型,砖木结构,面积约20余亩,里面阵设了当年造兵器使用的机器,正祠前东西两侧,各有陪房三间,高八尺许,系当年机器房。由此往南又有北屋三间,高丈余,系兵工厂办公室。该房东南三十米处有水井一口,系1945年冀鲁豫第一兵工厂所凿。南面是一片古柏参天、杨柳依依的空地,是军工厂冶炼、烘炉、工棚遗址。沿祠堂右侧的小路向北前行约60米,便是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时任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就住在这里,在邓小平、-、杨勇等旧居里,保存了当年他们使用过的文房四宝、睡床、椅子、草帽、浴盆等简单的生活用具。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清丰县东南单拐村内。1944年到1945年平原分局和军区机关及邓小平带领的北方局,先后进驻这里。领导八路军和冀鲁豫军民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3年11月,为了加强冀鲁豫与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平原分局),领导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1944年5月11日,冀鲁豫和冀南两区合并,两个区党委机关撤销,各地委(12个)直接由分局领导。合并后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兼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任副政治委员,曹里怀任参谋长,朱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1个军分区和水东独立团。1944年7月黄敬回延安治病后,宋任穷代理平原分局书记。1944年9月,分局和军区机关迁单拐办公。这时,因彭德怀、刘伯承等仍在延安学习,由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代理北方局书记。194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为加强冀鲁豫工作,给北方局发出指示:最近冀鲁豫根据地有极大发展,人口将近两千万,为敌后最大的根据地,但减租减息大半尚未进行,各种政策尚未完全正规,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尚不巩固。为此,中央提议北方局及时进至冀鲁豫工作,普遍发动群众,进行彻底的减租减息,求得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强调北方局必须亲自到平原去工作,协助分局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经过2月份的准备,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于3月上旬由山西麻田带领北方局组织部长刘锡五、宣传部长李大章等20余机关人员来到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心区——濮阳,先住在分局附近李家楼,半个月后,进驻单拐村。  冀鲁豫军区领导在单拐村生活和工作的民房,现存有邓小平同志旧居、宋任穷、杨勇等同志的旧居。  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是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原分局和军区搬迁至濮阳县后所建。它位于村东路南的陈氏祠堂,面积20余亩。山门面北,正面为拱券砖石结构,其上用青砖砌成“山”字形。进入山门,迎面就是机器房(祠堂的正殿)。房门面南,阔三间,高丈余,硬山,前出厦,厦下顶柱上当年安装机器打的圆洞仍历历在目。东西两面山墙上有“点将台”、“应战场”字迹。正祠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房三间,砖木结构,前出厦,高八尺许,亦系当年机器房。由此往南又有北屋三问,系兵工厂办公室。该房东南30米处有水井一口,系当年兵工厂所凿。兵工厂还制造出我军军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  为打击日伪势力,扩大根据地,军区在这里领导了多次功势作战和战役,还积极发动这一带贫苦农民建立政权,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斗争,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清丰亭

清丰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丰亭位于清丰县城西北隅的十字路口处,于1987年新建,亭内置“隋张清丰孝子祠”,后塑张清丰石像。四周栽种花木,铺小路,是瞻仰古人,教育后代的好处所。自古以来,以人名命名的清丰县,世代流传着张清丰孝敬父母的故事。  隋朝时,当地有个叫张清丰的青年,善事父母,孝行闻名乡里,开皇年间,被举为孝廉。  相传,张清丰幼年时家境贫寒,难以从师,但他聪明好学,总是在塾学(学校)窗下偷0习,懂得了行孝道理,长大以后他以开店卖烧饼为营生,尽管生活清苦,但他对父母极其孝敬,衣食起居侍奉得无微不至。每天都把精心打出的第一炉烧饼敬奉父母,不管是谁,也不管出多高的价钱,他都从不出售。有出高价强买者,清丰就恭恭敬敬地劝解:“山高高不过太阳,人大大不过爹娘,不知父母养育之恩者,枉为人也。”天长地久,便被传为佳话。  一年,适逢泰山庙会,四方官民风聚云集,有的游山观光,有的进庙焚香。其时,山东巡抚大人也赶到庙会,并且吩咐岱庙主持和尚每天一早的头炉香必须留给他烧,他不到庙门不得打开。可是,每当他起早进庙焚香时,殿堂里早已是香炷遍燃,香烟缭绕,头炉香早已烧过,一连七日天天如此。巡抚大人见此大怒,斥责主持和尚,主持和尚连说委屈,因为在巡抚没到之前确实未敢擅开庙门,人们一时莫名其妙。这一夜,庙内和尚通宵未眠,在大殿内外,门和墙角遍设埋伏,三更刚过,就见一男青年手捧香烟,一步一叩头,来到庙门前,说也奇怪,上了闩的庙门竟然不叩自开,当青年叩拜佛像默默走出庙门后,门又稳稳关闭,和尚跟踪之后,方得知此人便是顿丘县人张清丰。原来,张清丰为给父母祈福,每天总是早早就进山焚香,人到神知,庙门总是不打自开,主持和尚告知巡抚大人,巡抚大人对此人赡养父母,以为诚心敬神,感动神明,故不再追究此事。从此,张清丰的名字越发令人仰慕了。  隋朝开皇年间,由于张清丰的孝行感动着人们,也感动了官府,因此被举为孝廉,他所在的村庄被命名为清丰店。在他死后,乡里百姓为他立了碑,修了祠堂,到了唐朝大历7年(772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以其境有孝子张清丰门阙表奏朝廷,请下诏于张清丰店置县,君准奏:“析顿丘、昌乐置以孝子张清丰名。”清丰县由此得名,沿传至今。  2000年,张清丰祠碑被公布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丰普照寺

清丰普照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原名圆明寺,位于清丰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唐上元元年(674年),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为普照寺,建有大殿、禅房,元末为兵燹所毁。明洪武年间进行复修,并建天王殿、水陆殿等二百余间。1933年年改为中山公园,辟建戏楼、假山、月牙河等。1938年,园内建筑惨遭日寇破坏。1949年,中共清丰县委迁于此处办公,现仅存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248.92平方米,单层庑殿式,绿彩琉璃脊顶。殿面前壁由朱漆木格扣合,殿内为纵四横六合抱明柱排列,正面铸有丈高铜佛三尊,四周泥塑罗汉十八尊,造形奇特,神态各异。四壁浮雕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造物神奇,表情丰富。内顶作圆形图案,沥粉金龙四条,正中绘有八卦图,显示明代中期佛道两教相结合的趋势。整个大殿,设计严雅,雄姿巍巍,彩绘秀丽,其建筑之高超,工艺之精美,充分体现了清丰县人民的聪明才智。  普照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经沧桑,几遭毁坏,寺内旧迹多已无存,大殿满目疮痍,殿内文物被劫一空。为了加强保护,借以发展民族文化,1980年有关部门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15万元,用木70余方,将大殿修葺一新:飞檐挑角,气宇轩昂;红墙绿瓦,相映生辉;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珍禽瑞兽,栩栩如生,再现了明代木构建筑巍巍雄姿,其宏伟壮观甲于濮阳一市。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清丰县古城乡梁村。旧址现保存有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黄河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

清丰抗战烈士祠

清丰抗战烈士祠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丰抗战烈士祠位于清丰县纸房乡武强镇村。烈士祠建于1946年,座北朝南,面阔5间,单檐庑殿顶,砖木结构。东西长16.5米,南北宽7.54米。明间出望厦,门额悬挂横匾,镌刻隶书“碧血丹心”四字,望厦左右二根青石柱分别镌刻“捐躯赴国难,八年来跟日寇顽血战肉博,创出英雄事迹,树立民族正气,名垂青史惊人世”、“杀身为革命,长时期与父老乡亲共苦同甘,筑成自由堡垒,缔造群众福利,荣升厅堂慰忠魂”楹联。室内正中贴后墙竖卧碑一通,高115米,宽128米,额首镌刻楷书“抗战烈士永垂不朽”,下面刻有158名烈士姓名、职务、籍贯。  抗战烈士祠是清丰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日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1980年被公布为清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纸房乡  纸房乡位于濮阳市清丰县线东7公里处,与马村、六塔、城关、双庙毗邻,乡辖35个行政村,135个村民组,7900户,9880人,耕地面积54510亩,总面积98万平方公里。   纸房地处豫北平原腹地,紧靠106 国道,清六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平坦开阔,土质肥沃,便于耕种。发源于南乐县境内的潴龙河,经该乡境内前万、后万、纸房集等十几个村后流入柳格乡,本乡境内流程7…… 详细++

清丰烈士陵园

清丰烈士陵园为清丰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清丰县地处豫北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革命老区,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志士,为国罹难殉职的革命先烈全县就有3000余人。为宏扬烈士的革命精神,1978年,清丰县政府建设了烈士陵园。陵园中央矗立着一座高20米的烈士纪念碑,大门北侧是烈士骨灰存放室,最东边是解放清丰县城烈士公墓、卧碑和烈士墓群。园内安放着原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平原省主席、山东省副省长晁哲甫同志、十六军炮兵副军长傅学阶、杨尚昆主席警卫团团长万年友、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等功臣闫增龙等二十余烈士的骨灰和遗骨。1980年,烈士陵园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县和我市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成千上万的干部职工、学校师生、解放军指战员和群众前来凭吊英烈。

一门四烈士碑

一门四烈士碑为清丰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门四烈士碑位于清丰县东南瓦屋头镇东梁村东头路北。梁作干先生虽为梁村的一介平民百姓,但他有文化、有见识,具有浓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抗战爆发后,他怒发冲冠,教育子孙“好男儿应为祖国血洒疆场,驱逐敌寇,建功立业”。在他的影响和激励下,其二儿子梁鸿宾、三儿子梁鸿建、其长孙梁克允、大儿子梁鸿图都先后为国捐躯。为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后人,清丰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4月特立“一门四烈士”碑,表达了清丰县人民对梁作干先生一家的褒奖。198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卫河县烈士陵园

卫河县烈士陵园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卫河县烈士陵园位于清丰县大屯乡大屯集村。陵园建于1945年,南北长约72米,东西宽约36米,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院门内华表左右峙立,上镌挽联。两侧东为建烈士陵园记事碑,西为冀鲁豫日报记者柳朝琦烈士纪念碑(1946年立)。园中建“碧血亭”,亭北建烈士祠,廊下立烈士题名碑2方,镌650名烈士籍贯、姓名、职务。祠后为烈士墓地,周围砖墙环护,墓地中央建烈士公墓一座,前立“卫河县抗战殉国烈士公墓”碑,两侧建58名烈士墓冢。陵园松柏吐翠,庄严肃穆。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丰古槐

  武强镇古槐,位于清丰县纸房乡武强镇西古寺(今烈士祠)院中,该树胸围4.8米,直径1.53米,枝下高2米,树高12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5.3米。南面一枝“文革”中毁掉。主干空,主枝干枯,次枝茂盛,树龄无可考。

兵工厂旧址

兵工厂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0中央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机关和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位于河南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1944年夏至1946年冬0中央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机关和军区第一兵工厂曾先后设在单拐,-、-、杨勇先后在这里指挥了清丰、南乐、鲁西南东湖等100多次战斗战役,收复解放70多座县城。军区第一兵工厂在这里试制成功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九二式盖亮号七十毫米步兵炮。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黎城县北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岭下,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是八路军兵工厂旧址,也是“黄崖洞保卫战”的战场遗址。这里奇峰绝崖,巍峨雄浑,集太行雄奇、壮美于一体。其入口俗称“瓮圪廊”最为险峻,总长0.5千米,两侧崖顶欲和,仰视一线天,曲狭幽深。其间峭壁千仞,如铸如削,水雾溟蒙,嶙峋阴森,尽处有清泉飞瀑,抛珠溅玉。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堪称一绝。  1937年7月,八路军军工部,遵照-总司令和左权参谋长的指示,将榆次韩庄的修配所迁到这里。在黄崖洞水窑山建立兵工厂,建厂初只有200多工人,经半年边生产,边建设发展到近700人,取名“军工所一所”,受军工部直接领导,对外称“流动工作团”,后改称“兵工营”。主要生产步枪、手榴弹、马尾弹、五零炮等。每年所生产的武器可装备十六个团,是当时八路军的主要兵工基地。  1940年10月30日,日寇辰冈崎大队向黄崖洞发起进攻,敌人虽在厂自卫队的抗击下,一无所获,落败而去,也给我警卫部队一次教训。奉彭总命令,在左权参谋长的指导下,加强了设防措施。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军井吴三十六师团第四、第六混成旅共五千余众,陆空联合,进犯黄崖洞,企图一举破坏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九百余名指战员奉命保卫,凭借天险与敌血战八昼夜,歼敌千余人,赢得了敌我伤亡六与一比的辉煌战绩,“开中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记录”,又一次粉碎了华北日军妄图摧毁我军生产的阴谋。军委在《战役综合研究》一书中,评价这次保卫战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建国以后,地方政府一直把黄崖洞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1972年在烈士墓千建起了“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从1982年起,多次投资,进行了修复和建设,修了路、通了电,修复了20多间厂房和左权办公室,新建了“展览亭”“镇倭塔”“血花亭”“飞虹亭”等景点建筑,还在入口处建起了由-同志亲自题额的牌楼。黄崖洞更加壮丽。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中央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机关和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位于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杨勇先后在这里指挥了清丰南乐鲁西南东湖等100多次战斗战役,收复解放70多座县城军区第一兵工厂。在这里试制成功了解放军兵工史上第一门九二式盖亮号七十毫米步兵炮。  

清丰食用菌

  清丰食用菌是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的特产。清丰食用菌主要有白灵菇、杏鲍菇、双孢菇、鸡腿菇、香菇、平菇等11个品种,打造了“清丰白灵菇”、“濮丰”、“恒立佳泰”、“申氏”、“枣格强”、“林中鲜”六大品牌。   通过招商引资整合优势资源,建基地、强龙头、活市场,清丰食用菌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750万平方米以上,年产鲜菇11.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1亿元,主要有白灵菇、杏鲍菇、双孢菇、鸡腿菇、香菇、平菇等11个品种,已引进河南恒立佳泰、申氏菇业、河南省业丰、龙丰食品、兴建菌业等10余家工厂化种植及食用菌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清丰白灵菇”、“濮丰”、“恒立佳泰”、“申氏”、“枣格强”、“林中鲜”六大品牌,产品包括烘干品、盐渍品、清水类、即食类等15个品种,年加工能力4.5万吨。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省食用菌生产先进县”。   

李记猪蹄

  李记猪蹄是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的特产。李记猪蹄色泽鲜艳、熟烂离骨、香气诱人、口味上乘,具有滋补保健、美容养颜之功效,是当地及周边地区招待宾朋、探亲、访友的最佳食品,令消费者百吃不厌,赞不绝口。   李记猪蹄主要分布于清丰县周边地区,系高堡王庄村李建立家祖传,至今有一百年的历史,特点是肉烂、脱骨、味香,美容养颜。   “李建省”牌五香猪蹄其创始人是本公司李建省经理的父辈李老先生,他从事饮食行业五、六十年,从多年的经验中研制了一道配方,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锐意进取,融百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风味。本公司在挖掘整理地方小吃的秘制配方的基础上,为迎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口味,经多道工序,加入几十种名贵佐料及多年循环的老汤,精卤而成。色泽鲜艳、熟烂离骨、香气诱人、口味上乘,具有滋补保健、美容养颜之功效,是当地及周边地区招待宾朋、探亲、访友的最佳食品,令消费者百吃不厌,赞不绝口。   濮阳市建省食品有限公司所经营的“李建省”牌小吃系列,是一家以“五香猪蹄”为主的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公司设立了“清丰李记五香猪蹄总店”和“濮阳五香猪蹄分店”,生意兴隆火爆,受益可观。   

双庙凉粉

  用绿豆或红薯淀粉掺水在锅内熬成稠糊状,盛于盆内冷凉成透明体块状,俗称“凉粉块”吃时划成小块,可加蒜汁、醋、香油等调着吃,俗称“调凉粉”,也可加油、葱花炒熟吃,俗称“炒凉粉”。另外,做好盛在盆内冷凉的凉粉,可用圆孔笼屉等工具加工成蝌蚪状装在盛有清水的盆里,食用的时候加蒜汁、醋、香油、芝麻酱等调着吃,俗称“面鱼儿”,清丰双庙凉粉味道清香、口感爽滑。凉粉较稠,煮不烂,既能凉调、炒、煎,还能涮锅吃,这也是双庙凉粉在我市小有名气的原因。   

瓦屋头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瓦屋头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