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范县大米 | 范县大米具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黄河水资源丰富、土地肥 ,按照绿色食品种植技术,采取优质品种单品种种植、单品种收获、单品种加工、单品种包装的方法,提高大米质量,米质纯正,晶莹透明,洁白如玉,香软味甘,营养保健,适口性极佳,无污染。近年来,范县开展了以打造绿色品牌为内容的现代农民教育工程,通过请科技专家办专题讲座、设立科技咨询服务网点等形式,切实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和农产品技术含量。还按照标准化、无公害化要求,因地制宜的发展水稻、林业等绿色产业,引进优良品种,和农药厂联合研制绿色稻米专用药,成立了专门的科技推广销售队伍,从栽种、施肥、用药到加工,严格操作规程,使水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逐步成为绿意盎然的“江北米乡”。 河南省范县濮城镇、龙王庄镇、陆集乡、王楼乡、杨集乡、辛庄乡、陈庄乡、白衣阁乡、张庄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河南省范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范县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范政文〔2012〕46号 范县农业地方标准:DB410926/T007-2007《范县大米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
濮城滑脊汤 | 濮城滑脊汤是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的特色小吃。濮城滑脊汤味道美,再加上原料普通,做法简单,在乡村自然深受欢迎。 濮城滑脊汤属濮城名吃之一、以汤香味美为特点。 滑脊汤的做法:将新鲜的猪瘦肉细细洗净,切成薄片或条,用食盐、味精码味;然后取芡粉用开水烫成熟浆,或将芡粉搅成糊状。把肉片逐片挂匀糊状芡粉下入汤锅中,用小火炖约十五个分钟,再放入生姜颗粒、蒜沫、葱丝、胡椒粉等等,并用精盐、味精、香油调好味,尤其加上老陈醋,起锅舀出,那热气腾腾的碗中,盛装登场的便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味的滑脊汤了。 那刚出锅滑脊汤,看起来油润滑爽,吃起来软烂醇香,芳香扑鼻。轻轻地用筷子夹起,伸长舌头卷住,稍微轻轻一吸,那油光滑亮的芡粉肉团便“倏”地一声,滑入了口中,转瞬之间便又像一个神奇的精灵一般又滑入了胃里,沿途仿佛一股热烘烘的暖流涌进胸膛,烫得人浑身舒服至极。吃快了,甚至烫得人眼泪直滚。但心里却依旧暖洋洋,热烘烘,润酥酥的,颊齿留香,余味无穷,让人顾不得烫,急不可耐又飞快地来上一碗滑脊汤肉,再来上一个烧饼,吃得肚儿圆圆,直打饱嗝。 ” 滑脊汤味道美,再加上原料普通,做法简单,在乡村自然深受欢迎。滑脊汤就像濮洲朴实的老乡一样,外表平凡、朴实,出身贫寒卑微,甚至看上去有一点点地憨厚,钝拙,让人误会甚至误解。其实仔细想想,现实中,生活里,也往往正是那些出身贫寒卑微,从最艰苦环境里走出来憨厚钝拙的人们,才最懂得生活的艰辛,也最能吃得苦中之苦,最后成就一番大业的却往往就是他们,这种精神正如濮洲的滑脊汤,看似土里土气,甚至上不得大雅之堂,但正是这种平凡和朴实滋养了一方水土,强壮了一方儿女的钢筋铁骨。 |
范县大包子 | 在濮阳,无论是在星级饭店的宴请中,还是在街头小店的随意品尝中,主食几乎都少不了一样---------范县大包子。它以皮薄、馅香、味美赢得了龙乡广大食客的厚爱。 北魏时期,孝文帝在一次考察民情时品尝了大包子,感觉其味美可口,赞誉其为“天下第一大包子”。北宋时期,水泊梁山好汉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在范县以开小店为生,熬稀饭、做包子,迎接来往的英雄豪杰。因二人侠肝义胆、杀富济贫,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们所做的包子也就随着他们的名气传播开来。 范县大包子好吃的秘诀在于包子馅料的调配上。先是把发酵的白面馍掰碎,再用大小茴香、花椒熬成的水泡着,在太阳下晒一个月,制成甜面酱。然后用猪油炒酱,五花猪肉丁用酱炒制。粉条焯好剁碎用酱拌匀。加入葱末、姜末、盐、香油,搅拌均匀。一般的包子为元宝状,也叫合手包。刚出笼的包子其香扑鼻,在下风口,100米开外就闻到包子的芳香味道。 |
濮城杂拌 | 濮城杂拌是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的特色小吃。濮城杂拌属濮城名吃之一、以健康、营养荤素搭配合理,地方风味纯正为特点。 范县的小吃最有名的还是濮城镇杂拌。 |
张氏烧鸡 | 张氏烧鸡经十几年的研制开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选料精良,干香味佳,冷热适口,肉质鲜嫩,热烂脱骨,南北适口,老幼皆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餐桌宴席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张氏烧鸡于2004年11月被中国食品文化研究会、国际风筝联合会认定为《世界蓝天杯十大驰名精品》,同时被授予《指定专用精品生产单位》。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