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许慎文化园 | 许慎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许慎文化园依托许慎墓规划建设而成,是集文物保护、许慎文化博览、汉字文化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许慎(约公元58年-约147年)字叔重,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他因编撰了《五经异义》、《孝经孔氏古文说》等被时人誉为“五经无双”;又因编撰了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被后世誉为“中华字圣”。许慎的学术成就不仅开创中国文字学的先河,对训诂学、经学、音韵学等学科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以上学界对许慎皆怀有莫大的尊重和推崇,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华文化传承花费毕生精力的文化先贤,自1983年开始学界先后八次在漯河召开关于许慎的学术会议。很多学者致电、致信要求漯河政府修缮许慎墓园。许慎墓位于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村庄(许慎曾经居住的村子,东汉时叫万岁里)东,东临京港澳高速,西毗沙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文化园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10月竣工,总用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园区地势由南向北依次抬升,共分三大功能区,即广场服务区、中心展示区、墓冢保护区。许慎文化园遵守中国传统建筑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六书石柱、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形牌坊、许慎墓沿中轴线依次分布,构成园区游览参观的主线。字形解义、部首方阵、魁星亭(金榜石)、蟾桂山、字源石等小品以中轴线为界东西对称分布,构成游览参观的环线。 许慎文化园一方面运用传统建筑艺术,突出许慎文化的时代特色。如字圣殿,为仿-格,重檐庑殿,木石结构,被专家誉为近年来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另一方面运用现代展览手法,将许慎伟大的一生以及他所创立的文字学的深刻内涵充分地展示出来。如叔重堂和说文馆,皆按照博物馆陈展规范要求进行布展,将许慎生平、事迹、贡献展示于众。80米长的汉字大道,按照汉字发展的十个阶段采用石刻和铜铸工艺实例摹刻汉字不同的书体原貌,寓意一部汉字发展史。 许慎文化园是许慎文化的集萃地,汉字文化的博览园。漯河将紧紧围绕建设许慎文化研究中心、许学文献资料中心、许慎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致力把许慎文化园打造成海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圣地。 地址:漯河市召陵区龙江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向东800米许慎文化园 类型:陵园/墓地文化旅游区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95-6770677 官方网站:http://www.xswhy.com/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0.0元 儿童及中小学生、残疾人、现役军人、伤残军人、70周岁以上(含70岁)的老年人、导游凭有效相关证件,记者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到售票处领取免费入园券;全日制在校大中专生(研究生除外)凭学生证,60-69周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证,漯河本地市民凭有效证件半价优惠。30人以上8折,讲解费50元。 许慎 (58~147) 许慎,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许慎(公元58-147年)《与说文解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今天,人们发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当人们开始热衷于研究汉…… 详细++ 姬石镇 姬石镇位于漯河市东北角,毗邻市区,总面积32.8平方公里,耕地3.2万亩,辖19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1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45万人。沙河出市区后呈南北走向,至该乡小潭村后呈东西走向,将该乡半环绕。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速公路漯河北站距该乡2 公里,南站距该乡3.5公里,漯周公路距该乡1.5公里,漯河市新北环路从该乡东南部穿过,新北环东伸后穿境而…… 详细++ 许慎 (58~147) 许慎,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许慎(公元58-147年)《与说文解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今天,人们发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当人们开始热衷于研究汉…… 详细++ 姬石镇 姬石镇位于漯河市东北角,毗邻市区,总面积32.8平方公里,耕地3.2万亩,辖19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1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45万人。沙河出市区后呈南北走向,至该乡小潭村后呈东西走向,将该乡半环绕。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速公路漯河北站距该乡2 公里,南站距该乡3.5公里,漯周公路距该乡1.5公里,漯河市新北环路从该乡东南部穿过,新北环东伸后穿境而…… 详细++ |
许慎墓 | 许慎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墓位于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绪年间碑刻二通,墓后苍柏林立。当地文物部门征地12亩,建许慎陵园。光绪二十五年,东阿周世专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东北隅购地三亩,建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上悬“五经无双”匾额,现为郾城县许慎纪念馆。1986年许慎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郾城区许慎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海河路西段。邮编:462300 管辖隶属该馆于1984年9月开始筹建,1985年4月正式成立。隶属郾城县文化局。 馆舍介绍郾城县许慎纪念馆馆址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建的南阁祠(许慎祠),辛亥革命后改为学校,大部分建筑被改建教室,唯大门内的过厅(5间)被保留下来。1984年,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把基本保留原貌的过厅交给文化部门筹建许慎纪念馆。建筑面积62.9平方米。 馆藏作品郾城县许慎纪念馆除征集关于许慎的文物资料,布置纪念许慎的专题陈列外,还负责全县文物的调查、征集和保护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举办《郾城县文物展览》,展出馆藏商周青铜品和汉代陶品中的精品。 开放时间郾城县许慎纪念馆全年开放。 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 景点位置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土岗 许慎 (58~147) 许慎,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许慎(公元58-147年)《与说文解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今天,人们发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当人们开始热衷于研究汉…… 详细++ 许慎 (58~147) 许慎,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许慎(公元58-147年)《与说文解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今天,人们发现,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便程度,是世界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当人们开始热衷于研究汉…… 详细++ |
周彦生艺术研究院 | 周彦生艺术研究院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翟庄街道梨园周村村南,占地面积100亩。建有综合教学楼、教师创作楼、周彦生创作楼、绘画理论研究楼、写意及工笔画研究楼、对外交流展厅各一栋。 周彦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广东美协理事,广东画院特聘画家,广东省文史馆馆员。2002年被评选为广东当代中国画十大名家。作品曾在全国第六、七、八、九届展中多次获奖。艺术上,崇尚赵佶、任伯年和于非闇,四十年来如一日潜心研究传统工笔花鸟画,笔下的花鸟画兼收传统笔墨,同时借鉴外来艺术,并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创作。一直寻求探索清秀明丽、富贵高雅而气势宏伟的花鸟画去歌颂美好生活。创造出自己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自成体系,游刃有余,在花鸟领域影响巨大。 作为由河南至广东的著名花鸟画家,周彦生的作品既有北派的堂皇大气,又有南派的委婉细腻;既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魂,又富于现代中国的艺术精神。因此,在中国艺术界流传着一句话:“北有何家英、南有周彦生”,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朵艺术奇葩。 |
齐桓公点将台遗址 | 齐桓公点将台遗址为召陵区文物保护单位。 齐桓公点将台遗址位于召陵寨南门外,路东有平台,高3米多,周围83.3米,士人曰:“齐桓将台”,今遗迹尚存,195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孔子思归处 | 孔子思归处 归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东,漯周大道上。据漯河市区约10公里。该村每年农历5月28的城隍庙会,农历3月21的东王庙会、6月25的罗成生日庙会、入伏第一天开始的洪福寺庙会等等,都是吸引十里八乡,甚至周边县市群众的本地盛大-。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县荆其惇纪念孔子陈、蔡之行,在归村寨西门内孔庙中,立《孔子归村遗迹碑记》一通。绞龙碑头,赑屃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县周珍迁该碑于郾城东关外,公路北(今华山美食城一带),咸丰二年(1852年)归村人录文刻石,复立于原庙中。归村村名即由孔子思归而来。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归村汉墓 | 归村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归村汉墓 |
沟李遗址 | 沟李遗址为召陵区文物保护单位。 沟李遗址位于召陵镇沟李村东南约100米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召陵傅庄遗址 | 召陵傅庄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傅庄遗址,位于召陵镇傅庄村,鲁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八国之师与楚国结盟于召陵,傅庄在召陵西北1.5公里,为此次会盟地点,故称会成台会胜台,196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完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邓襄寨遗址 | 邓襄寨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邓襄遗址 |
召陵故城遗址 | 召陵故城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召陵岗南北宽约五公里,东西长约六公里,最高处高于附近低洼村庄约二十米,其地理形貌为豫中东平原罕见。众所周知,雪乃冬天阴雨天天降之物,而召陵雪霁却是夏夜晴空降雪,故此奇名。相传东汉年间,一召陵人夏夜黎明之时外出解溲,忽见天上皓月当空却银花纷降,地上远近一片洁白,一场大雪正纷纷扬扬漫撒在召陵大地,且地上已积雪盈天,树上枝条白花朵朵,银鞭串串,不时还有几条家狗在雪中嬉戏追逐,时隐时现。此人惊奇,随近前用手触雪,可仔细一看,地上、树上哪儿有雪的影儿。天明此人奔走相告,左邻右舍人人称奇,皆曰遇“仙景”也。据郾城县志载:宋高宗时,岳飞抗金抵郾曾驻扎召陵。一天夏夜黎明时分,有哨兵突然发现召陵四周白雪茫茫,一片银装素裹世界,不觉大惊而吼起来,众军士被惊醒,出外四顾也不由惊叫不已。岳飞出来仔细查看一番,后向众军士解释说:“此乃天地氤氲之气相结合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此为虚景,勿须大惊小怪。”众军士方才放心,且均为目睹此盛景引为终身快事。明代文人谢公翼曾作诗论之:“参差壁垒列荒郊,残雪阴云挂树梢,千载共言齐小白,无人还与问包茅”。 召陵历史悠久,位居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魏国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经国务院、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召陵区,成为中国食品名城、全国卫生城、全国绿化先进城市——漯河市的一个新区。召陵新区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总人口49.7万人,交通四通八达,通讯畅达,能源充足,资源丰富。召陵人杰地灵、文化灿烂。这里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家许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这里名胜古迹丰盛,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
姬石村 |
---- |
罗庄村 |
---- |
宋寨村 |
---- |
庙陈村 |
---- |
刘立渡口村 |
---- |
杏树王村 |
---- |
大闫村 |
---- |
付庄村 |
---- |
陈庄村 |
---- |
小潭村 |
---- |
韩庄村 |
---- |
范寨村 |
---- |
肖王村 |
---- |
胡桥村 |
---- |
武庄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