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羊肉泡馍 | 陕西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牛羊肉泡馍(英文名:Pita Bread Soaked in Lamb Soup) 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 老孙家 。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 泡馍是土生土长的西安吃食,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落魄时,流落长安,正值寒冬,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街边一家卖羊肉汤的老板,见之不忍,给了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赵匡胤将饼掰碎泡入,吃完顿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扫颓废心情,踏上征程,登基以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汤泡饼,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羊肉泡馍,据说老赵吃后龙颜大乐,成为每天定点菜品,厨师长封了万户侯,估计是世界上首位因为推动饮食文化发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没法考证,要不中国又多了一个世界最早。 泡馍味道厚重,即现北人豪爽本质,常见几彪形大汉,人人端一碗,碗若小盆,热气腾腾,个个埋头不语,盏茶功夫,馍尽汤干,外地人初到西安,都惊奇不已,私下却告诉我感觉泡馍简单,不如南菜精致,味道丰富。其实泡馍是外放豪爽简单,内在却精致复杂。 做法 先说做,泡馍讲究汤清肉烂,煮汤是最重要的,骨汤和肉汤分开煮,肉先腌制20小时,再煮8-12小时。常见坊上回族煮泡馍汤,一口近1米口径的大锅,下的调料使用50斤的面口袋,装满满一袋,投到锅里煮。讲究的卖家都是把一锅汤卖光就关门,所以味道好的泡馍店几乎都是早上10点开门,下午2点左右就关门了。 吃也是有讲究的,掰馍有掰,撕,掐,揉,搓等12种手法,大小如蜂头(其实隔夜馍馍比新鲜的更好),掰好后要告诉伙计你的口味要求,口重---口味偏重,口轻,干拌--汤较少,口汤--吃完馍碗底剩的汤刚好一口,水围城--汤较多。泡馍端上吃的时候,讲究蚕食,忌使劲搅和,为的是从头到尾,口味始终如一。搭配糖蒜和辣酱,真正的吃家开始是不吃这些的,影响口味,吃到一半,感觉有些腻的时候,吃一颗糖蒜,挑一点辣酱拌在馍中(拌的量以一两口吃完为宜),然后用送的汤清清口,然后继续吃,这样才不影响口味。 味道好的泡馍油很少,主要是汤的香味,吃着也不腻。 “羊肉泡馍”,即牛肉和羊肉一块熬汤来泡馍, 牛羊肉泡馍以陕西本地牛羊及其骨架、精盐、花椒、八角、草果、桂皮、良姜、 牛羊肉泡馍 蒜苗等为调料,分骨肉处理、煮肉、捞肉、掰馍、煮馍五道工序。一碗好的泡馍,首先须先有一锅煮制成的好汤,好汤的制法当然是商业秘密。而煮肉工艺也特别讲究,先要将牛羊肉反复漂洗,浸泡约5小时,切成约5斤重的大块,再把牛羊肉入锅,下旧调料袋提味儿,大火煮约4小时,肉块入锅,换新调料袋,加盖压实,旺火烧开后煮2至3小时改用文火炖约6小时,待汤浓肉烂,出锅上板备用。 传统煮法 羊肉泡的传统煮法有四种:单走、干拔、口汤、水围城。 所谓“单走”,馍与汤分端上桌,把馍(饼)掰到汤中吃,食后单喝一碗鲜汤,曰“各是各味”。我以为正宗的羊肉泡是煮出来的煮馍,这样食法还不如品尝另一种西安小吃:水盆羊肉。“干拔”有人称“干泡”的,煮好碗中不见汤,能戳住筷子。另一种叫“口汤”,泡馍吃完以后,就剩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宽汤,像大水围城。您掰完馍,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伙计便会明白,这是“干拔”。吃“口汤”和“水围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为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原则是汤宽馍块大,反之则小,有经验的厨师看到你掰馍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汤了。 泡馍的掰法讲究。泡馍是特制的,称饦饦馍,一个二两。据说是九份死面,一份发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发面,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会说掰出的馍要像蜜蜂头,越小越好,其实不然,如上所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干拔、口汤、水围城,馍的大小依次如黄豆、花生、蚕豆即可。 馍掰好后,请伙计呈给掌勺大厨,加羊肉汤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丝、葱花、蒜苗、香菜,高级一点的(西安都称之为“优质的”)还有木耳、黄花菜和香干等即可端上来吃了。这样一大碗自己亲手掰好的泡馍,翠绿的葱花、蒜苗、香菜、红褐色的牛羊肉、黄色的金针菜、映衬着洁白晶莹的粉丝、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指大动。还应注意的是:端上来的泡馍应是泡馍垫底,粉丝覆成网形,佐以葱花、香菜、牛羊肉摆成鱼形在最上面。如若不然,您完全可以调侃一下老板请的师傅是不是叫南郭。 吃时左手拿勺,右手执筷,泡馍上桌后,把辣子酱铺在上面,切忌搅动,讲究从一边“蚕食”,以保持鲜味,一老吃家说这样鲜热之气跑不散,但我寻思搅动过甚,泡馍不成其为泡馍,羊肉汤变成面糊糊才是最可怕的。糖蒜用否,个人自愿。餐后饮用一小碗原汁烹制而成的高汤,以为清口。 |
饺子宴 | 用饺子来做宴席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当时,都城长安是唐朝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太平盛世之中,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唐代长安城里盛行一种高等级的宴席,叫做"烧尾宴",这是朝廷大臣官位提升后,进献给皇帝的丰盛的大餐。我们发现的一份唐代保存至今的“烧尾宴”食单里,发现有一道叫做“二十四气饺子”。就是根据二十四个节气,来包成不同形状、不同内容的饺子。所以我们认为今天的饺子宴可能是在唐代已经有了它的雏形。 近代饺子宴是二十年前出现在西安的。最初由108种饺子组成,发展到今天,它的数量早已突破了108这个数字。为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西安饺子宴又分为迎宾宴、宫廷宴、吉祥宴、龙凤宴。既然是饺子宴,当然是由饺子做成的。不过,这宴席上的饺子,在形、色、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材料选用、制作工艺,到组合方式、吃的方法,都增添了不少新的情趣。 在口味上,西安饺子宴打破了一般用猪牛羊肉和蔬菜做馅的传统,用料十分广泛。按照肉香型、酱香型、果香型、素香型等口味,形成了三百多种搭配组合。如果一天吃一种饺子,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品尝完饺子宴的全部花色。 在制作方面,饺子宴的饺子打破了单一月牙形、角儿形的传统,推出了花、鸟、鱼、虫多种逼真的造型。单从外表上看,这些饺子更像是件工艺品。翡翠芹香用芹菜做馅,花生蒸饺就是用果仁做馅。饺子宴使用的彩色面,在白面中添加了菠菜、胡萝卜等蔬菜的汁液,不仅增加了饺子的色彩,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些饺子的造型综合雕塑、捏塑、点缀等多种技艺,创作者必须对烹调技术和造型艺术都有浓厚的造诣,才能用看似平常的原料,制作出美味与美丽兼有的饺子。饺子宴的不少花色,是以中国的民间传说或历史典故为依据。“珍珠火锅饺子”相传就是深得清朝慈禧太后的喜爱。它选用鸡鸭鲜菇汤料,再配上珍珠大小的小饺子,用双龙紫铜火锅烹制。燃烧的火焰不断跳却,仿佛盛开的朵朵菊花,又被称为“太后菊花火锅”。如今"太后菊花火锅"已经成为饺子宴的压轴经典。在这宴席上,不论您吃到多少个饺子,都能听到表示祝福的解释。一个代表一帆风顺,两个预示双喜临门,还有四季发财,五子登科,七星高照等等。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饺子,在这里构成了一桌桌精致的宴席,也开辟了一个让人们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窗口。俗话说:“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饺子宴已经成为西安的一大名吃。 |
葫芦鸡 | 陕西传统名菜,始于唐代。葫芦鸡的制作分清煮、蒸笼、油炸三道工序。制作时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净血污,煮时用麻丝将鸡捆好,以保持鸡的整形,待锅内凉水烧沸,投入鸡,煮半小时取出,盛—盆内,添肉汤、料酒、精盐、酱油、葱、姜、八角、桂皮,入笼蒸透。油炸时,将菜籽油烧八成热投入蒸好的整鸡,用手勺拨动,至鸡是金黄色时,用漏勺捞出,沥油,随即盛盘中,上桌时另带小蝶花椒盐佐食。 其风味特点是:色泽金红,皮酥肉嫩,香烂味醇,筷到骨脱。含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饱和脂肪酸。(西安) 葫芦鸡,是西安的传统名菜。其选料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鸡”,这种鸡饲养一年,净重1000克左右,肉质鲜嫩。制作时经过清煮、笼蒸、油炸三道工序,成品以皮酥肉嫩、香烂味醇而著称,被誉为“长安第一味”。 |
西安牛羊肉泡馍 | 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历史悠久。早在崇帧年间,西安就有了专营羊肉泡馍的“天锡楼”,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基本制作工艺是,先用优质牛(羊)肉、牛(羊)骨,配以花椒、大茴、草果、桂皮等调料,入锅内煮至内酥烂、汤汁浓备用。用优质水调面团烙成“唬背菊花心”托托馍,掰成着头大碎块。炒锅置上加浓汁汤,再添适量水煮开,放切好的熟牛(羊)肉和适量湿粉丝稍滚,再将掰好的馍块倒入,加调味品煮1—2分钟,淋熟羊油盛人碗中。食用时佐以糖蒜、辣子酱、芝麻油、香菜等 传统作法有三,一曰“干泡”,通过煮制,汤汁完全入馍内。此馍筋而韧、粘而滑;二曰“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留汤一口;三曰“水围城”。宽汤煮馍,碗四周是汤,中点是馍,汤多馍散、清香绵滑 其特点是:肉料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食物。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西安) “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泡馍以烹调方法分为干泡(无汤)、口汤(食后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单走儿(吃馍喝汤)四种餐前先将“馍”掰成黄豆般碎块,交厨师烹煮食时选定方位,讲究蚕食,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和原气其间可加辣子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为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佐以糖蒜,以利再战餐后饮一碗精制的高汤,更觉浓香溢口,神清气爽。 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又有暖胃之功能。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 |
凉拌驴肉 | 驴肉具有补气血,益脏腑等功能,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民谚。陕西关中盛产驰名全国的“关中驴”。自清代咸丰年间起就有凤翔腊驴肉,古时驴肉只有生熟两种吃法,现在又多了驴肉汤锅和驴肉炒菜,加入了川菜和药膳作法,肉美、味鲜。 |
腊牛羊肉 | 腊牛羊肉在西安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西安的名小吃之一。它选料考究、工艺精良、辅料齐全、火功得当,卤出的肉质地酥粒、色泽红润、香醇可口。相传慈禧太后逃难到西安时,吃了西安的腊牛羊肉赞不绝口。今天的腊牛羊肉已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你一定要买一点回去。保鲜问题你不必担心,真空包装一般可以保鲜10天左右。 到西安不能不品尝西安的腊牛羊肉,腊羊肉选料精细,工艺讲究,辅料齐全,火功得当。卤煮出的肉,色泽红润,质地酥烂,香醇可口,肉质细嫩,是佐餐下酒之良菜,也是馈赠亲友佳品。是陕西省西安市的著名小吃。 此味为西安西大街的老童家腊羊肉最为有名,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嗅味停车(撵),品尝了老曹家腊羊肉后大加赞赏。并指派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近百年来长盛不衰。 基本制作工艺是:选用新鲜肥羊,宰杀后配以青盐、芒硝、八角、桂皮、草果、花椒、小茴等调料,经制坯配料,卤制和上色等工序制成。腌肉时将羊肉皮面相对折叠排放在大缸内,添入井水,撒进青盐、芒硝,腌2-5天。腌透。煮肉时先将老卤汤倒入锅内,加入等量清水,放人调料包,用旺火烧开后再酌加青盐,放在肉板匕用重物压紧,改用小火们煮3-4小时,至肉酥骨离时捞入盘内,再用原汁汤冲洗肉面,去原汁,用净布沥干即成。 特点:羊肉除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外,还有味甘苦、性火热、开胃、增进食欲、补肾助阳的作用,是一种强壮食品。 |
辇止坡腊羊肉 | 西安腊羊肉以肉质松酥,色泽红润,咸烂可口,气味香醇而久负盛名。清末慈喜太后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逃往西安,一天当行到北广济街时闻到一阵浓香,立即停辇,派太监探问,方知是老童家烹制腊羊肉而飘出来的香味,品尝之后,赞不绝口,随赠亲书“辇止坡老童家”条幅。老童家腊羊肉即变成贡品,风靡京华。今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羊肉,已拥有现代化的真空包装,批量生产,销往国内外,使这一宫廷贡品变成广大群众的美食。 |
天锡楼 | 天锡楼原名天锡永,位于桥梓口。清顺治元年(1644年)由回民马建行、马建勋兄弟8人创建。店名牌匾由慈禧太后书。主要经营的清真名菜有葱黄海参、鸡米海参、虾海参、红烧海参、肉三仙、素三仙、全羊席108样、滚盘珠(羊眼)、百草关(羊喉咙眼)、百尝草(羊舌)、登云梯(羊蹄)、红烧云头(羊脑)、涮羊肉、烤鸭、烤全羊、黄焖鸡、苡米鸭子等。民国时期,接待过蒋介石、杨虎城、张凤翙、马鸿逵等要人。20世纪50年代后变为小吃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教场门荞面饸饹 | 荞面饸饹是用荞麦面压制的一种细长的圆柱形面食。冬可热吃,夏可凉食,风味独特,有健胃消暑的功效。西安专营饸饹的饭馆很多,以教场门饸饹最负盛名。 饸饹是我国北方的传统风味食品,已有近千年历史。“荞面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陕西关中一带对待传统风味小吃荞面饸饹的赞语。 古时,饸饹也称为“河漏”。元代王祯《农书·荞麦》中载:“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做汤饼,谓之河漏。”教场门饸饹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民初,是由渭南县河北吕家村姓孟的一位老人在当地蔺家店开铺经营,很有名气。孟家的后人孟兆武从十一二岁起就跟随父亲学做饸饹的技艺,十七八岁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把式。1932年,年仅20岁的孟兆武来到西安开饸饹馆,先在南院门第一市场,店名为“渭北饸饹”;以后又搬到教场门。由于孟师傅深谙荞麦面的质地,制作工艺又有独到之处,且选用陕西关中千阳、陇县、白水、长武、蒲城一带所产的新鲜荞麦,现磨现做。压出的饸饹筋细、柔软,用筷子可夹起整碗,食后碗底不留一点断渣。再加上使用的调料齐全考究,风味与众不同,西安城里的人称他做的饸饹叫“教场门饸饹”。 当年,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曾多次品尝过孟兆武师傅的饸饹,在西安居住和工作过的孙蔚茹、方仲如、李启明等老前辈也经常光顾,还用这种荞面饸饹招待客人。近几年来,来西安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也都慕名品尝,赞不绝口。 信息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东亚饭店 | 东亚饭店位于骡马市。民国5年(1916年)创建于上海,1956年支援西北建设迁至西安。营业面积500平方米,职工284人,可接待800多人同时就餐。可烹饪50余款菜肴和60余种南北小吃、细点。传统名菜有糖醋排骨、红烧划水等,名点有四喜蒸饺、奶油开花包等,其中虾肉烧麦、水磨年糕荣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1990年营业总额341万元,实现利税63万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春发生饭店 | 春发生饭店位于南院门19号,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营业面积400平方米,职工84人,其中三级以上厨师6人。主要经营葫芦头泡馍,以选料精细、汤鲜肉嫩、异香满口而闻名。除有海味、时鲜、虾仁、鸡片、大肉等系列葫芦头泡馍外,又研制出具有食疗效果的“五行菜”,深受顾客赞誉。 |
德发长饺子馆 | 德发长饺子馆位于西安市钟楼西北侧,是1935年由河北保定人商人赵继武聘请著名烹饪技师创办的。现营业面积8700平方米,职工390人,其中技术人员76人。主要经营饺子宴、北京风味水饺等。德发长饺子用料严格,制作精细,馅足皮薄,味道醇厚鲜美,其中奥秘关键在于馅料:一是猪肉馅中加生鲜牛肉,肥而不腻,味鲜嫩,二是选用老姜取其辣而出味,三是打馅分数次投放调料,使肉茸充分吸收,既松软又有凝聚力。饺子宴融烹饪技术与造型艺术于一体,“一饺一形,百饺百味”,共有200多个品种。“德发长”三字为赵继武命名。门庭大匾是1949年西安解放后赵伯平省长亲笔题写的。赵继武在经营过程中,以德为宗旨,以信取人。不管市面上物价如何暴涨,总是坚持饺子独特的风味,保证饺子质量。该店讲究一个“德”字,求着一个“发”字,盼得一个“长”字,虽多次变迁,始终兴旺不衰。诗人贺敬之在该店进餐后,欣然留墨:“宴文宴友饺子宴,长忆长安德发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白云章饺子馆 | 白云章饺子馆位于东大街273号,创办于民国27年(1938年)。营业面积500平方米,职工78人,其中三级以上厨师6人。主要经营传统的手工羊肉水饺、蒸饺、系列套餐水饺、清真饺子宴,以及清真川味炒菜、涮羊肉、麻辣烫川味火锅,风味独特,在西安享有盛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五一饭店 | 五一饭店位于东大街西段。原名锦江饭店,创建于民国35年(1946年)。营业面积3147平方米,职工358人,三级以上厨师、服务师110人。主营淮扬菜肴,饭菜精工细做,烹饪考究。太后饼、五彩烧麦、芝麻元宵获国家商业部金鼎奖。香酥鸡、松籽酿方肉、菊花干贝、银丝卷等32个品种获省、市优质产品称号。小笼包饺和豆沙包子及涉外餐厅精制的中西宴会细点等,受到广大顾客青睐。该店有大小餐厅14个,可容1000多人同时就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西安烤鸭店 | 西安烤鸭店地址东大街西段。1980年建成开业,专营北京烤鸭和各类鸭系菜肴。西安烤鸭店完全使用正宗北京烤鸭烤制工艺,鸭子用木炭火烤制而成,皮脆肉嫩,味道鲜美。利用鸭肝、鸭心、鸭舌、鸭掌制作的鸭类菜肴著名品种有金鱼鸭掌、红扒炉鸭条、烩鸭四宝、面包鸭肝、银耳鸭舌、宫保鸭心等20多款。1990年末,西安烤鸭店有营业面积175平方米,一楼设大厅和雅座厅各1个,二楼设有2个特间,装饰典雅,设备齐全,以接待国外游客和承办宴席为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葫芦头泡馍 | "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它以味醇汤浓、馍筋肉嫩、肥尔不腻闻名于国内外。牋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尚无具体考证。但是,早中唐朝,京城长安就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在出售。据说,这就是用猪肠肚做的。相传,有一天唐代医圣孙思邈来到长安,在一家专卖猪肠、猪肚的小店里吃"杂糕"时,发现肠子腥味大、油腻重,问及店主,方知是制作不得法。孙思邈向店主说道:"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于是,从随身携带的葫芦里倒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之药物,调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在店门首,并改名为"葫芦头泡馍"。从此,"葫芦头泡馍"作为一种风味食品,流传千余年至今。说起来也有趣,1935年前后,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在西安因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差异,将士们多有病者。但是,对南院门"春发生"出售的"葫芦头泡馍",大家却始终食欲不减。以致有一段时间,东北军曾将"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列为病号饭。今天的葫芦头泡馍是在唐朝的"葫芦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葫芦头泡馍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它精细的烹制工艺和多种调料的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其烹制工艺主要有处理肠肚、熬汤、泡馍三道程序。肠肚要经过挼、捋、刮、翻、摘、回翻、漂,再捋、煮、晾等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牋 熬汤是将猪骨洗净、砸断,配肥母鸡下汤锅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调料包,直熬成乳白色。牋春发生葫芦头泡馍 泡馍是由进食者将馍掰成箸头大小块放入碗内,然后由厨师将切成坡刀形的肠肚泡三、四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少量熟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进食时,佐以糖蒜、泡菜,更是清爽利口,使人食欲大增。牋 |
地区 | 特产 |
---|---|
冶金社区 |
---- |
远东西社区 |
---- |
利君西社区 |
---- |
中堡子社区 |
---- |
红光社区 |
---- |
公交一公司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