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西安糊辣汤 | 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今早的早餐十有八九吃的是糊辣汤,似乎在我有吃的记忆的时候,就有糊辣汤这个名词伴随着。早已记不清第一次吃是什么时候。糊辣汤,陕西人民最经典的小吃之一,可以说凝聚了陕西小吃的精华。几乎在西安,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糊辣汤。早上穿行在背街小巷,随处可以闻到一口口大锅散发出肉汤的香味,听到卖糊辣汤的师傅用很有特色的坊上陕西话喊着:糊辣汤、热馍等等,看着木勺拉起的汤的线条。这才是陕西人的风情,西安人的生活。 熬糊辣汤是西安回民的绝活,似乎没有外传,几乎卖糊辣汤的店都会有清真的牌子,而往往一些回民的泡馍馆早上也会客串卖糊辣汤。因为糊辣汤的精华在于汤,必定要用好的肉汤,而泡馍馆的那些纯正的羊肉或者牛肉汤正好能满足那些饕餮者挑剔的口味。糊辣汤里面的菜很杂,几乎每一家卖糊辣汤的菜都各不相同,可能100家糊辣汤里就会有100种菜的搭配。这就让很多喝糊辣汤的人忽略了糊辣汤里的菜,但是我觉得糊辣汤里面的菜的选材和质量绝对直接影响到糊辣汤的品质。 喝着糊辣汤,菜确实都没有了自己的味道,所有的味道都融入在那浓浓的汤里,以及牛肉丸子中.但是菜的口感却往往能给食客愉悦的感觉。我以为好的糊辣汤里,白菜帮子,土豆,豆角必不可少。糊辣汤的另一个主角便是馍了,而现在在西安除了在一些坊上的老字号,绝大多数店都用得是烧饼或者托托馍,让人有时候不禁为了一些不错但是被馍拖累的糊辣汤有了一丝惋惜。正宗的糊辣汤应该用半发面烙的大饼,吃时切开,按角卖。这种馍不会似发面馍那般泡一会便虚浮肿大,没有了馍味;也不会似死面馍这样不吃汤,让人仍感觉汤是汤,馍是馍。好的馍应该在掰完扔入碗中捞起时吃感觉馍就如菜一样,已经是汤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起糊辣汤,不得不提原来在大麦市街的好再来,或许这是西安第一家一整天专门卖糊辣汤的店。记得小时候中午来这吃糊辣汤的时候,总是人山人海。而在小小店铺两边的条桌条凳上看见的都是食客享受的表情。糊辣汤已经成了大部分西安人生活的一部分。无时无刻不回忆西安的糊辣汤,如今又回到了这片土地,倒也不用再想这个复杂的问题,我每周的早餐必然最少有3顿是糊辣汤。 下一篇:稠酒 |
粉蒸羊肉 | ·粉蒸羊肉·西安清真风味食品。粉蒸羊肉以肥羊肉和面粉为主,拌以熟牛羊肉、花椒粉、五香粉、精盐等蒸制而成,故称粉蒸羊肉。其特点是:油而不腻,软绵润口、鲜香味美。食时佐以生蒜,也可用饦饦馍夹食。秦人食羊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烹制方法多种多样。粉蒸羊肉是其中之一,以穆斯林制作者为佳。可单吃,也可以夹馍(饼)吃。尤宜秋冬季节食用。用面粉拌肉,是制作粉蒸肉的关键工序。西安清真饮食专家白剑波说:用肉片拌面时,绝对不能加水。如果面粉粘不上肉片,可以加些清油。面粉加水,就会形成死面团,死面团上笼蒸熟,就成了硬面块。顾客吃到硬面块,下次就不会光顾你的店了。拌面粉时加些清油,蒸出来的粉蒸肉就油润酥软,避免生成死面团。 |
雁塔花灯 | 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起源自汉武帝於农历正月十五日於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於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我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下一篇:粉蒸羊肉 |
优种马铃薯 | 马铃薯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 ,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 、蛋卷等,为数达 100多种。马铃薯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马铃薯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马铃薯的赖氨检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脂肪含量为千分之一左右。矿物质比一般谷类粮食作物高一至二倍,含磷尤其丰富。在有机酸中,以含柠檬酸最多,苹果酸次之,其次有草酸、乳酸等。马铃薯是含维生素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的作物,特别是维生素C,每百克鲜薯,含量高达20至40毫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半斤鲜薯,即可满足需要。马铃薯是一种粮饲菜兼用的作物,营养成份齐全,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 下一篇:雁塔花灯 |
凉鱼 | 用凉水将面和成面浆,在锅里烧些开水,等水沸后将面糊慢慢倒入锅内,边倒边搅。(也有直接面浆放在锅里烧开)直到面糊粘度达到要求(冷确后成团)后将其倒入盆或碗内冷却,即成搅团。或趁热时将面糊从多眼的器具(箅子或漏盆)里漏过,下面用放有凉水的盆接着,这时漏下去的面糊即成了像蝌蚪一样的面团,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凉鱼了。提前将西红柿、鸡蛋、韭菜、豆芽、豆腐等做成臊子或用做酸汤。将蒜泥用油激一下可以提高食味。将冷却以后的搅团切成块,浇上臊子或酸汤,放入佐料即可食用。也可以先在碗里放入臊子、酸汤、佐料,再将热的搅团一勺一勺放入碗里,即为美味。用漏勺将水盆里的凉鱼捞上,放入碗内加上臊子、酸汤、佐料,更是别有风味的小吃。下一篇:优种马铃薯 |
枸杞炖银耳 | 陕西省古典名菜。据传,辅佐刘邦兴汉灭楚的“三杰”之一张良,在隐居期间,常以银耳清炖为食,寓意“清白”。隋末唐初,房玄龄和杜如晦协助李世民推翻隋朝统治,统一全国,对唐朝赤胆忠心。人们在雪白的银耳中加入了色红似血的枸杞,寓意“清白”与“赤诚”共有,这就创出了红白相间的名羹“枸杞炖银耳”。 基本制作工艺是,枸杞冷水洗净,银耳温水胀发、洗净、漂入清水中待用。砂锅加清水置旺火上,烧沸、投入鸡蛋清、冰糖、白糖进行搅拌,烧沸后撇去浮沫,至汤清白,将备好的银耳、枸杞投入锅内,炖熟后倒人大扬碗内即成。 其风味特点是:红白相间,甜香可口。具有润肺补肾、生津益气的功能。(西安) 相传唐初房玄龄和杜如晦辅佐李世民夺取政权后,以汉代张良创制炖银耳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制成,寓意大丈夫不仅要操守清白,更要有血气。此菜红白相间,香甜可口,为宴席上一道珍贵名羹,是老幼咸宜的滋补佳品。 下一篇:八宝山药泥 |
疙瘩油茶 | 陕西小吃 工艺:熬煮汆炖烩焖法 疙瘩油茶的制作材料: 精面粉6500克,熟羊油(或植物油)1000克,调料面50克,精盐150克。 疙瘩油茶的特色: 酥香可口,是西安著名的风味小吃。 教您疙瘩油茶怎么做,如何做疙瘩油茶 1.面粉4000克与精盐、调料面拌匀。锅内放入羊油,用小火化开,油温至60℃时,先放入面粉1000克炒匀,锅里遇有大"油面块"时,用手随时掰小,要边搅边掰,待"油面块"变小且较匀时,再将面粉4000克陆续放入,再继续搅炒至面熟,出现樱桃般的疙瘩时,用小火再炒少许时间,出锅备用。 2.锅内加水1.75万克烧开,放入面疙瘩烧开,将面粉1500克用30℃温水和成稠糊,倒入锅内,用小火烧至锅内"油茶"出现汽泡时即成。 疙瘩油茶的制作要领: 1.炒面疙瘩时要用小火快速炒拌; 2.制油茶时面疙瘩要慢慢倒入锅内,边倒边搅拌。下一篇:西安糊辣汤 |
荞麦煎饼 | 特点:用荞麦粉摊制而成,味道可口,香味浓郁。 类别:风味名小吃 主要原料:荞麦粉、豆腐干、酥肉、芝麻凉汤、炸辣椒等调料。 简要介绍:煎饼用荞麦糊状精粉摊制而成。内卷豆腐干和酥肉,食用时用芝麻凉汤或炸辣椒作调料,味道可口,香味浓郁,颇具地方特色。 下一篇:西安辣椒 |
西安辣椒 | 西安辣椒呈细而长,深红发亮,味辣浓香,易干耐藏,被称为“辣中之王”。同时,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辣红素,辣椒素,蛋白质,脂肪,磷,铁等成份。能调剂品味,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下一篇:疙瘩油茶 |
炒粉鱼 | 炒粉鱼是一种形似小鱼,状如蝌蚪的食品,是西安市有名的风味小吃,也是夏令时节理想的消暑食品。其风味特点是滑润绵软、葱花喷香、物美价廉。下一篇:荞麦煎饼 |
西安民间剪纸 | 西安地区的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富有特色,名闻中外。其内容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风俗习惯、生产活动,表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畅销作品有“连年有鱼”、“五谷丰登”、“黄帝出巡”、“杨门女将”等。西安地区的民间剪纸精而不繁,巧而秀丽,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 信息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下一篇:西安漆器 信息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
梆梆肉 | ·梆梆肉·西安传统风味食品。猪肉、内脏熏制而成的一种肉食品。熏是烹调方法的一种,有生熏、熟熏之分。一般是利用木屑、茶叶、锯末、柏枝、谷草等不完全燃烧时的浓烟,使之吸收,增加食物特殊香味。梆梆肉的特点是:色泽红润,肉嫩味醇,熏香浓郁,越嚼越香。 西安梆梆肉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系采用锯末熟熏而成。最早出现在西安东关和南城柏树林一带,经营者出售时身背椭圆形的木箱,手执木鱼状的木梆边敲边喊,沿街叫卖,故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西安东关合作食堂杨四彦师傅制作此肉已有40年经验,在群众中享有盛誉。现在经营者为个体饮食户。 西安乃是文化极厚重的城市,此地人用猪大肠煮饼,不直说,而是名曰“葫芦头泡馍”,反之关于这“梆梆肉”的称谓则直白明了,它源自早年贩卖此物时店家挑担提篮、敲梆子沿街叫卖的情景。 既说“梆梆肉”,怎么先提这葫芦头泡馍呢?看客莫急,须知原来这但凡有“梆梆肉”贩卖的店家,定是同时经营葫芦头泡馍的...奇怪吗?其实一点不稀奇,原来这“梆梆肉”与葫芦头泡馍一样,也是用猪大肠为原料、熏炙而成的,两者乃是一脉相承的美味。 猪大肠这东西,那可不是一般人伺候得来的,处理起来工序繁杂,且极讲究,必须先将猪大肠反复翻洗摘油、漂洗笊肠,后入锅除腥去腻,再另锅煮沸调料汤,放入大肠后文火炖煮,出锅空水...等等等等,十分辛苦,漂洗的过程需多道,末了还要用食碱祛腻油,不如此就无法保证猪大肠食材的洁净与品相,后面的加工就更无从提起。西安最有名的经营葫芦头的店家,除了“当春乃发生”的“春发生”,还有“天发芽”、“春发芽”等,而直接以“梆梆肉”名气为胜的,还有小南门里的“诚信和”、东厅门的“朱秀英梆梆肉”、新民街的“老耿家梆梆肉”等。 梆梆肉,是用猪肉内脏熏制而成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熏是烹调方法的一种,又有生熏、熟熏之分,一般是利用木硝、茶叶、锯末、柏枝、谷草等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浓烟,使之吸收,增加食品特殊香味。成品有色泽美观、烟香味浓的特点。 最早在街头就地熏制梆梆肉的,是将煮熟的猪大肠架在盛满锯末铁箱的金属网筛上,用燃烧锯末后余烬的白烟捂盖恶薰,火候的掌握、熏炙用的材料都极其讲究,但这种传统方法显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现如今已不可能继续沿用,即便如此尽量使用天然材料熏制,是保证“梆梆肉”保持传统熏制食品特点的基本要求,桃木、梨木、松柏木,类似这些天然的材木依然是上上之选。 “梆梆肉”的制作,除了以猪大肠为主料,还要有猪头肉、猪肚、猪心、猪肺、猪肝、猪尾等,配以精盐、麻油等诸多调料共同熏制,其肉嫩味醇、熏香浓郁,不曲不卷、平整亮鲜,色泽焦黄、不发乌黑,入口细嫩光滑而筋道,吃了之后回味令人齿颊留香,绵延不绝。 说了这么多,总之一句话:这个好吃的东东您自己做不了!想吃的话还是到我推荐的那几家店里去品吧,外地的朋友那更对不住您了,只好麻烦你亲自来一趟西安。下一篇:水盆大肉 |
水盆大肉 | 水盆大肉是西安特有的夏令小吃,以猪肉为主料,用水盆锅烹制而成。油大、肉肥、汤烫。吃法有两种,一是食时配白吉馍佐餐;二是将坨坨馍掰碎放在碗里与水盆大肉一起吃。两种吃法都应佐以泡菜、糖蒜、香菜、甜面酱及葱白段。 特点:肉嫩汤鲜、滋味醇厚,食后有清凉之感,为消夏祛暑的可口美味。 下一篇:烩麻食 |
烩麻食 | 烩麻食是用搓成的小面卷与菜料烩制而成,以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有名。据载,烩麻食是由元代的“秃秃麻食”演变传承而来。元代《饮膳正要》有关于"秃秃麻食"的记载,用手撇面,以羊肉为配料制作而成,后经厨师不断改进,其制作工艺和用料有了很大变化,成为今天流行的"烩麻食"。 麻食是一种面制品,先用大拇指把面搓卷成核形中间空心的面卷,再和炒菜一块烩制而成。它的主辅料相融,筋韧爽滑,乡土气息浓郁。制作麻食十分简便,对配料没有严格要求,可精可粗,可荤可素,普通家庭常以此调剂饮食花样。 麻食呈枣核形状,中间是空心的,制作好后,主辅料相融,筋韧爽滑,乡土气息浓郁。 主要原料:面粉、肉丁、黄豆、豆腐干青菜或鸡丁、火腿丁、花生米等配料,调料。 麻食是一种面制品,先用大拇指把面搓卷成核形中间空心的面卷,再和炒菜一块烩制而成。它的主辅料相融,筋韧爽滑,乡土气息浓郁。制作麻食十分简便,对配料没有严格要求,可精可粗,可荤可素,普通家庭常以此调剂饮食。( 西安)下一篇:枸杞炖银耳 |
稠酒 | 西安稠酒是西安特有的古老名酒,酿造历史悠久。先秦称"醪醴",北魏称"白醪酒"。唐代时酿造工艺得到发展,稠酒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人们喜爱的饮品。相传"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即为稠酒。 |
八宝山药泥 | 材料:山药500克,白糖200克,江米粉100克,黄桂花5克,青梅、山楂糕、葡萄干、橘饼、核桃仁等果料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山药洗净,蒸熟去皮,用刀压成泥,每500克山药加熟江米粉100克、白糖100克、黄桂5克拌匀。 2.取两个瓷碗,碗底抹一层熟猪油,先将各种果料铺在碗底,然后放上拌好的山药,入笼蒸20分钟至熟,取出翻扣在汤盘内。另用锅加白糖100克、适量水烧开,勾少许粉芡成糖汁,浇在山药上即成。 特色:香甜可口,是宵夜小吃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