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铜川市 >> 王益区 >> 黄堡镇

黄堡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的六大名窑之一,是北方地区青瓷的主要产地,因为规模宏大,所以自古就有“十里窑场”之称。  从1984年~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窑址近5000平方米,发现了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的制瓷作坊14处、窑炉18座以及数千件完好的瓷器和30多万件瓷片。这些瓷器、瓷片的胎体瓷化程度都非常高,质地坚硬,瓷器上刻有各种山水、人物、花卉等上百种纹饰图案,给人以“刚劲如刀斩斧截,轻柔似水流花放”的艺术美感。耀州窑瓷器的釉色多为青中-,莹润如玉,精美质朴,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素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  发掘中还出土有一组唐三彩作坊和上千件的唐三彩,规模也很大,这说明耀州窑在唐代时也是烧制唐三彩的基地之一,此外这里还此首次发现了早已失传的唐三彩琉璃瓦和龙头套首。  耀州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史和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被称为天然的古代陶瓷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术价值极高。(国家文物局)  

铜川人民公园

  铜川市人民公园位于铜川市七一路南侧漆水河畔,修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全园占地25.54公顷,其中铭湖面积约1公顷,绿地20多公顷,园内设有动物园、花卉苗圃、水上娱乐、旱冰场、赛车、儿童游乐场、山地越野车、歌舞厅、音乐茶秀等十几种游艺项目。是一个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锻炼的综合性公园。  2005年10月1日免费向游人开放后,每天清晨,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公园,山上山下,男女老少,到处都是人们锻炼的身影。整个公园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五花八门的晨练,有打太极拳的、有跳健美舞的;有玩太极剑的、有打羽毛球的;还有在湖边吟诗读书的、吹笛抚萧的。喜欢戏曲和音乐的人们则聚集在华亭上吹拉弹唱好不热闹。地方戏曲和民歌、现代歌曲此起彼伏。  多年来公园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相继开放了春景园、夏景园、秋景园、和冬景园等新的景点。在园内加强建设的同时,在公园门外也形成了早市一条街,有服装百货、水果蔬菜、风味小吃、山货特产、水产肉类,在人们游园后既可以在此进早餐,又可以顺便购买生活用品。

铜川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

铜川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铜川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国家湿地公园。铜川市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铜川市赵氏河流域中段。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规划面积1314.5公顷。该湿地属典型的天然兼人工型内陆河流湿地。具有黄土高原湿地的显著特点。  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铜川市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国家考察评审会在铜川新区召开。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处王陇富处长、中国科学院李渤生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朱建国教授、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站周灵国站长、冯宁高级工程师以及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张北社、局资源科、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林业勘察设计队等参与该项目规划的有关同志参加了项目评审会议。在对该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市申报国家湿地公园有关情况汇报及该项目规划编制介绍之后,专家组与会人员原则同意我市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内容。同时,专家组围绕规划区内分区规划、设施建设、水体保护、林木培育、水产养殖等进行了认真点评和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  概况  铜川市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属典型的天然兼人工型内陆河流湿地。具有黄土高原湿地的显著特点。湿地流域内溪流、滩涂、河心洲、蓄水区、鱼塘、水库等构成了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复合型湿地系统,湿地范围内形态自然、岸线优美、植被景观秀丽、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示范和科研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太安林海

  太安-  太安-,位于宜君县城西侧,与唐玉华寺相连,占在面积10多万亩,山门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四十里马场川,相传是唐太宗牧马的地方。区内松柏苍翠,遮天蔽日,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有油松、华山松、侧柏、白桦、六叶橡、小叶橡、白杨、五柏木等用材林木;有山梨、杜梨、山杏、山桃、桑树、榆树等经济林木;马兰、野亚麻、山楂、欧梨、野葡萄、沙棘、荆条。  太安-,位于宜君县城西侧,与唐玉华寺相连,占在面积10多万亩,山门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四十里马场川,相传是唐太宗牧马的地方。区内松柏苍翠,遮天蔽日,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有油松、华山松、侧柏、白桦、六叶橡、小叶橡、白杨、五柏木等用材林木;有山梨、杜梨、山杏、山桃、桑树、榆树等经济林木;马兰、野亚麻、山楂、欧梨、野葡萄、沙棘、荆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孟姜女故里

孟姜女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孟姜女故里

赵家塬村农家乐

  赵家塬村农家乐  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乡赵家塬村被评为第四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该区发展壮大“农家乐”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是该区瞄准区域优势,做足增收文章,助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真实写照。  该区紧紧抓住赵家塬“农家乐”发展基础较好及消费需求旺盛的优势,在科学合力布局上做文章,推动“农家乐”产业有序发展。以赵家塬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南雷、北雷等村组,连片规划,着力打造赵家塬旅游度假村,建设集、吃、住、行、游、娱于一体的  “农家乐”旅游点。依托孟姜女故里及孟姜女传说的文化遗产资源及“孟姜红”水果品牌的对外影响,开发以春季观花、夏季采摘、秋季看景为特色的孟姜女农家乐旅游点,同时,发挥王益乡东塬紧邻老市区的区委优势,开展农业观光、避暑纳凉等活动,吸引晨、晚练市民,形成塬畔、孙家坳、宜古、宜兴等以休闲、消暑、健身为重点的“农家乐”旅游点。在强强联营上做文章,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农家乐”做大做强经营机制,鼓励农民变个人的小打小闹为多家联营,支持城镇有经济实力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业主以各种方式投资“农家乐”旅游,把内部的发展活力与外来的发展机遇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同时,在提升服务水平上做文章,推动“农家乐”健康发展。组建“农家乐”管理协会,制定“农家乐”《经营管理章程》,建立服务、卫生管理、项目收费标准等规章制度,开展“农家乐”产业专题调研,及时解决经营者经营管理0现的困难和问题;举办烹饪、礼仪培训2期,70余人受到专业培训,组织“农家乐”经营户代表56人赴白水县观摩学习先进经验,推动“农家乐”经营管理上水平,服务质量上档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孟姜红甜桃

  孟家塬村是鲜桃、柿子的适生地,该村的“孟姜红”牌甜桃个大、色艳、味美,曾荣获中国杨凌第十二届农业博览会后稷金像奖,柿子荣获中国杨凌博览会第十三届后稷金像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港澳等高端市场。    近年来,孟家塬村依托“孟姜红”大红甜桃这一知名品牌和柿子为主导产业,研发新品种、改进新工艺、扩大产业规模、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拓展肉、蛋、奶产业化进程,打造“以畜养果,以果促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单产带动多业,发展标准化果园建设、果品销售、果品仓储配送,衍生出种苗繁育、技术服务、农资销售、农业工程建设等多种村域经济元素,实现了“果、畜、沼、游”的产业联动。该村现有优质标准桃园3000亩,从事桃产业人员1500多人,年销售量2600吨,年销售额1820万元,年单产利润728万元;柿子树7万株,柿子产业人员1000多人,年销售量7000吨,年销售额1859.9万元,年单产利润559.59万元。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7900元。    孟家塬村的鲜桃和柿子已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孟家塬村被确定为国家“桃产业体系、高效、优质、安全、示范基地”,并荣获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市级“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孟家塬村

王益孟姜红甜桃

  王益孟姜红甜桃是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孟家塬村的特产。孟家塬村是鲜桃的适生地,该村的“孟姜红”牌甜桃个大、色艳、味美,曾荣获中国杨凌第十二届农业博览会后稷金像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港澳等高端市场。   孟家塬村是鲜桃、柿子的适生地,该村的“孟姜红”牌甜桃个大、色艳、味美,曾荣获中国杨凌第十二届农业博览会后稷金像奖,柿子荣获中国杨凌博览会第十三届后稷金像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港澳等高端市场。        近年来,孟家塬村依托“孟姜红”大红甜桃这一知名品牌和柿子为主导产业,研发新品种、改进新工艺、扩大产业规模、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拓展肉、蛋、奶产业化进程,打造“以畜养果,以果促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单产带动多业,发展标准化果园建设、果品销售、果品仓储配送,衍生出种苗繁育、技术服务、农资销售、农业工程建设等多种村域经济元素,实现了“果、畜、沼、游”的产业联动。该村现有优质标准桃园3000亩,从事桃产业人员1500多人,年销售量2600吨,年销售额1820万元,年单产利润728万元;柿子树7万株,柿子产业人员1000多人,年销售量7000吨,年销售额1859.9万元,年单产利润559.59万元。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7900元。        孟家塬村的鲜桃和柿子已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孟家塬村被确定为国家“桃产业体系、高效、优质、安全、示范基地”,并荣获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市级“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铜川大刀面

  最有名的在铜川。   刀:长二尺二寸,背前端宽三寸,背后端宽四寸,老秤重十九斤。   切: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刀随手移。   面:搓成絮,木杠压,成硬块,盘起回性,擀开一毫米厚薄后拎擀杖叠起成半圆形。   艺高者胆大,挥刀自如,面细如丝,水开下锅,两滚即熟,浇上干[火览]肉臊子,一口未咽,急嚼第二口,一碗下肚,又等不及等二碗,三碗吃毕,满头热汗,鼻耳畅通,还想再吃,肚腹难容,一步徘徊,怏怏离去。   铜川出煤,下矿井如船出海,乡俗有下井前吃长面,以象征拉魂。故至今矿区多集中大刀面馆。外地人传:卖大刀面的多姓关,是关公后世,或姓包,是包公后裔。此言大谬。铜川东关一家卖主,夫姓华,妇姓陈,皆是关公包公当年所杀之人的姓氏。问及手艺,祖传。再问:先祖出身?则马场铡草夫。   

漏鱼鱼

  将绿豆粉和白薯粉混合的淀粉,用温水稀释倒入沸水锅搅煮成粉粥,舀入漏盆或漏勺中漏入凉水中冷却凝固,捞出装碗加热酸菜调味料,也可直接加酱油、醋等调味料凉吃。形如小鱼,青白发亮,质有弹性。有香、鲜、酸、辣、咸等多种味道,风味独特。

驴蹄子面

  驴蹄子面,据说起源于50年代困难时期,农人忙于农活,无暇做饭,于是用玉米面和硬,直接用刀切成面片下锅。既省时,吃了也顶饥。后来这一食品便流传下来,如今生活水品提高了,则换成了白面制作,面更筋道,配上精心调制的臊子,味道更是引得人口水直流。

小丘犁面

  “犁面”独特就独特在“犁”上面。将擀好的一大张面对折两下,然后用刀将面一刀一刀犁开(不是切)。犁出的面又细又长,配上指甲盖大小的蔬菜丁哨子,有红有绿又有白,煞是好看,最后在放入提前炒好的小肉丁。哨子味道是香辣咸香,汤头融入了十几种调料,味道非常浓郁。

裤带面条

  铜川人吃面条讲究越长越宽越厚越好,铜川精面粉制作的面条,其长、宽、厚就像皮带一样,煮好后调以佐料,吃起来滑而不腻,别有一番嚼头。

铜川乒乓馍

  又名疙瘩馍。白面粉加入油、盐、调料烤制而成。状似椭圆形乒乓球,小巧玲拢,久贮不坏,虽值寒暑,无需加热,亦不用莱肴佐餐,食之酥脆、香鲜、味长,为旅游上乘食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蛋皮春段

  材料:鸡蛋25个,猪肉300克,小白菜500克,菜籽油2500克(约耗250克),姜末5克,酱油100克,味精1.5克,料酒15克,调料粉1克,精盐10克。   1.鸡蛋磕入碗内,用力打成蛋泡糊。锅烧热,用油擦过,放人蛋糊15克摊成直径约21厘米的薄蛋皮,周边一翘就揭下来,整个蛋糊共摊30张蛋皮。   2.猪肉绞碎加酱油、料酒、姜末搅匀。小白菜去根洗净,切碎,挤干水分,同肉馅及其他调料拌成馅料。   3.蛋皮内拨入馅料25克折边,包好两端卷好,用面糊封口,入油锅内炸至金黄色即成,出锅后每个切成3段装入盘内。   特色:外皮酥脆,馅料嫩香,色泽金黄。

素糊饽

  材料:菠菜、大豆芽各5克,豆腐(白豆腐5克、油炸豆腐5克、豆腐丸子3个)、水粉条、炸豆腐皮各15克,面筋泡25克,芝麻油10克,菜籽油100克(实耗),黄花、木耳各少许,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1.将洗净切好的应时鲜菜和大豆芽放入锅内(加油少许),加酱油、精盐炒至八成熟时,舀入盆内。   2.烙好的饼切成长条,放在案板上。   3.炒锅内放入炒过的菜,加汤烧开,放入黄花、木耳、粉条、豆腐、豆腐皮、面筋泡,再放入切好的饼条,煮约一二分钟后,加入精盐、酱油搅匀,淋入芝麻油出锅即成。   特色:汤鲜饼韧,清香可口。

油泼箸头面

  油泼箸头面是陕西著名的地方小吃,又称香棍面,是在煮熟的面条加入调料后浇泼上沸热的菜籽油而成,别有特色,制法独特。因为面条似筷子头粗细,故名油泼箸头面。   油泼箸头面的材料:面粉1000克,精盐、青菜叶、辣椒粉、香醋、菜籽油等各适量。   制作方法:1.面粉加适量精盐、清水和成面团,揉匀饧好,摘成小剂搓成长条,用双手捏住两头,轻轻向外抻拉,如此抻拉3-4次,成为筷子头粗细的面条。   2.锅内加水烧开,将拉好的面条投入锅中煮至熟透,捞出,趁热放在碗中。3.面条碗内加入精盐、青菜叶、醋、辣椒粉,然后用锅把菜籽油烧至九成热时,浇泼在面条碗内即成。   特色:面条粗细均匀,光滑筋道,柔韧耐嚼,香辣清爽。

夹沙花蛋糕

  夹沙花蛋糕是陕西小吃的常见菜,特色:外形美观,柔软香甜。     制作材料:精面粉、鸡蛋、白糖、黄桂花、豆沙或果子酱。   制作方法:1.面粉上笼蒸30分钟,取出晾凉,擀碎过罗。鸡蛋磕入盆内,加入白糖用数根筷子不停地搅打,直至打起泡、颜色发白时,加入面粉、桂花搅匀成蛋糊。     2.蛋糊倒入瓷方盘内,摊约1厘米厚,入笼蒸熟,取出倒入油光纸上,在蛋糕上抹一层果子酱或稀豆沙,趁热带纸卷起,晾凉后去掉纸,用刀横切即成卷式夹沙蛋糕(如做平式夹沙蛋糕,即用两盘蛋糕中间夹入豆沙,晾凉后切成方块即可)。

黄堡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黄堡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