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南召县 >> 白土岗镇

白土岗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西峡猕猴桃

  中华猕猴桃俗称“阳桃”。是一种落叶藤木果树。产于南阳的伏牛山、桐柏山区的西峡、内乡、南召、桐柏等县。中华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D、脂肪、蛋白质及铁、镁、钙、磷等矿物质和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是高空、海底、矿井。高山特殊工作人员及老、弱、病、残者的优良滋补品。猕猴桃的果籽含油量高,能榨干性油,可供工业使用。其中,西峡所产猕猴桃品质更佳,并开展了人工栽植,培育出了7951和华生2号优良品种,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西峡县成为全国中华猕猴桃商品生产基地县。   西峡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西峡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西政办〔2007〕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田关乡、回车镇、五里桥乡、阳城乡、丁河镇、重阳乡、西坪镇、寨根乡、桑坪镇、石界河乡、米坪镇、军马河乡、双龙镇、二朗坪乡、太平镇乡、白羽街道办事处、莲花街道办事处、紫金街道办事处等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南召辛夷

   辛夷系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望春玉兰,既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收敛、降压、镇疼、杀菌等功效,可治鼻炎、头疼、肺炎、疮毒等症,又可提取香精,制作香料、饮品和高档食品。我市南召县素有天下辛夷第一县之称,其辛夷面积大,产量高,栽培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元明之间,广为栽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明代《本草纲目》也载称“辛夷生于汉,丹阳之道”,即丹江以北的南召、鲁山、淅川为中心的汉水流域。南召县现有辛夷面积8万亩,其中盛蕾面积5万亩,年产鲜药1.6万吨,总产量占河南的80%,占全国的40%,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南召辛夷品质极优,挥发油含量高达3.78%,占全国同类产品之首位。1977年版《国家药典》将南召辛夷列为正品。1991年南阳中药材“仲景杯”国际博览会上,南召辛夷又获金奖。2000年三月,南召县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辛夷之乡。( 南阳)    河南省南召县种植辛夷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岁月,计算下来,至今有500年以上的辛夷天然植物群落。辛夷与山萸肉、冬花并称“南召三大特产”,闻名遐迩,近年来南召县用科学技术指导辛夷生产,通过普查、改良选育,从近20个品种中,优选出出口型、丰产型、观赏型3个辛夷类型,在全县大面积栽培。辛夷中含有辛夷素、木兰素、挥发油等化学成分,中医学上以干燥花蕾入药,性温,味辛,古代《本草经》中记载:“辛夷主五脏身体寒热,疗头痛、脑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辛夷能够散风寒,通鼻窍,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寿耐老,主治头痛、脑痛、鼻塞、鼻炎和齿痛等症。同时,辛夷还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兴奋呼吸、抑菌镇痛、抵抗病毒等作用。在东南亚地区辛夷被列为奇缺要药。1983年,县人大还将辛夷花定为南召的“县花”。    南召县的辛夷极富盛名,当地有着中国辛夷生产基地,辛夷种植面积达8万亩、200万株,年产干药50多万公斤,占河南省年产量的80%、全国年产量的4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辛夷生产基地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 1997年版《国家药典》把南召辛夷列为正品。据河南农业大学测定,南召辛夷中的挥发油含量居国内同类产品首位,高达4.82%,高于我国其他产地辛夷含量的1—2倍,1991年,南召辛夷荣获仲景杯中药材国际博览会金奖。

南召板栗

  南召板栗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特产。南召板栗栽培历史悠久,且素以“无虫板栗”著称,是河南重点生产县之一,也是南召的传统外销干果产品之一。   南召县种植板栗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代南召板栗就南下武汉北上洛阳,是南召的传统外销干果产品之一。建国以后,南召山区群众把板栗生产作为绿化荒山和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发展。一是在深山区茅栗资源丰富的地区,充分利用野生资源连片进行野生资源嫁接,变野生茅栗坡为优质板栗林。二是利用冬春造林季节,在荒山荒坡等空闲地大面积造林,发展板栗基地。到达2005年,全县板栗种植面积已达到7.9万亩,年生板栗果3359万公斤,年产值在一千万元以上。已形成了留山镇大栗沟、板山坪、马市坪、乔端等四个万亩优质板栗生产基地。   南召板栗除具有其他地区板栗的基本特性外,最大的特点是无虫。在我国板栗生产中,板栗果生虫是多年来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难题,板栗多生长在山区,且树型高大,防虫治虫难度大,成本高,大量施用农药还会影响板栗的品质。南召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板栗品种,提高了板栗的抗虫能力,根据专家考察分析认为,板栗的抗虫机理首先取决于板栗刺包刺束密度、长度、和着生状况,其次是果实膨大期与成虫产卵盛期的吻合期的长短。我省著名板栗专家钟友华先生对南召板栗研究后认为:南召板栗主要品种为笨栗和南召红明栗,它们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苞剌密度大,刺长且着生角明显较小,刺尖到苞肉的垂直距离较长,苞壳与种壳较厚,所以成虫在这些品种上产卵的机会就少且产卵不易。另一方面,南召笨栗的果实膨大期为八月中旬,而栗实象甲整个八月份为成虫活动产卵盛期,即产卵不利期多10天,对南召板栗抗虫性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南召林业科技人员对板栗优良品种进行了长期的选育和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南召板栗的抗虫性能和品质,目前主要优质品种有南召七月红、南召笨栗、南召早丰一号等。南召七月红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召县板山坪镇樊楼村和仓房村,该品种成熟早果粒中等,种皮呈棕红色且有光泽,种皮薄,易与种仁剥离,肉质细腻,香甜可口,出实率34—38%,空包率0.8%,虫果率7—9.8%,每公斤种实96—100粒。经营1979年和1984年两次全省鉴定,被定为省级优良品种,品质居全省第一。南召笨栗在全县各个板栗产区均有种植,该品种种粒大,种皮棕红有光泽,味香甜面,空包率1.4%,虫果率3.4%,出实率41%,每公斤约88粒。1984年经省级鉴定,被定为省级优良品种品质居全省第四。南召早丰一号主要集中在留山镇郭柏店村,该品种种粒大,味浓香,空包率0.3%,虫果率为零,出实率46%,每公斤种实心实86粒。经省级鉴定,品质居全省第六。   

皇路店花生

  皇路店花生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皇路店镇的特产。皇路店花生籽粒饱满,果型大小均匀,果壳黄白有光泽,种皮粉红色且较薄,吃起来松脆带有甜味,口感好。   南召县的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鸭河口水库周围的皇路店、石门、南河店、白土岗、太山庙等乡镇,以皇路店镇种植规模最大,且皇路店是花生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各地都称作“皇路店花生”。目前,全县种植总面积在2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90公斤,年花生总产量4750万公斤左右,是南召种植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   皇路店花生主要产区是鸭河口库区,这里是浅山丘陵地带,土质以沙壤土为主,质地疏松,透气性强,且气候温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花生生长。皇路店花生与其它地方的花生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皇路店花生主要是白沙系列品种,果型紧凑,籽粒中等略大,蛋白质含量高,榨油食用俱佳。二是由于产区土质和气候特性,皇路店花生籽粒饱满,果型大小均匀,果壳黄白有光泽,种皮粉红色且较薄,吃起来松脆带有甜味,口感好。三是产区花生在生产过程中,肥料以土粪为主,化肥施用量较少,且很少施用农药,产区土壤、大气、水源清洁无污染,花生产品中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都有在国家规定的安全食品的指标范围以内,是无公害仪食品。   皇路店花生以美观的果型、纯正的口味和优良的品质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南召花生在河南、山东、广州等国内市场上占有很高的比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   当前皇路店花生销售主要是向外出售花生米,进行深加工的较少,因此,皇路店花生深加工开发的空间还非常的大,在南召进行花生制油、花生食品系列化加工、花生饼饲料开发和维生素提取,花生壳制作生物菌肥、饲料、活性碳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召土鸡

  南召土鸡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特产。南召土鸡肉口感好,香味浓,吃起来有劲道,是上等滋补佳品,特别适合炖鸡汤。   南召土鸡也叫柴鸡,是南召多年来群众自繁自育,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品种。在南召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饲养土鸡,每户少则三五只,多则二三十只。据统计,目前全县土鸡饲养量在100万只以上。 南召土鸡以浅黄色居多,间有黑色、白色和其它杂色,体形较小,生长慢,抗病能力强。每只成龄公鸡体重1.5——2公斤,母鸡1——1.5公斤,母鸡年产蛋80——150枚,每枚蛋平均重 克。   长期以来,南召农村土鸡的饲养方式以散养为主,自由活动,自觅食物,其所吃食物以青草、昆虫、草籽、粮食等为主,饮山泉雨露,所吃食物不含任何药物、激素和添加剂。土鸡肉口感好,香味浓,吃起来有劲道,是上等滋补佳品,特别适合炖鸡汤。土鸡蛋蛋黄呈鲜红色,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对肉蛋奶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食品的口感、营养、安全性等,会有更高的要求,使用违禁药物、生长剂等喂养的速生鸡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土鸡、土鸡蛋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上土鸡和鸡蛋销售价格高出同类商品鸡(蛋)一倍以上,且供不应求,大部分产品销往洒楼、饭店。   

羊肉汤下片儿

  羊肉汤下片儿就是南召人近年的一个创新。   在羊肉汤下片儿问世之前,羊肉扯面和烩汤羊肉一直是南召人的最爱。羊肉扯面是以羊骨头汤为底,下扯面片儿,面好之后,加青菜出锅,最后加炝锅羊肉,其特点是面多肉少材单,可以饱腹,不足快颐,吃完总有意犹未尽之感。烩汤羊肉则是先将羊肉加葱爆炒加羊骨头汤微汆捞出,加粉条(或粉皮)、黑木耳、黄花菜、金针菇、蘑菇、青菜,最后加炝好的羊肉烩成,其特点是肉多材丰无面,可快朵颐,不足饱腹,吃完有点还差半碗之感,所以总得配上别的辅食。   偏偏有一些食客,既要吃饱,又想吃好。   那是一个雨天的傍晚,几个酒友酒至八分,略感饥饿,来到一家面馆。在面馆里,几个人为吃面还是汤发生了分歧,都想吃好却有人担心吃不饱。争执不下时,聪明的面馆老板一句话解决了问题:在烩汤羊肉里下扯面片儿!   南召美食史上一个伟大的创新便应运而生了。   一群人解了口腹之欲,擦着嘴巴、拍着肚子,直呼过瘾,满意而去。羊肉汤下片儿之名便借着几个酒徒之口,在各种圈子里、场子里迅速传播,成了这家面馆的招牌,一时面馆门庭若市、一座难求。   其它面馆纷纷效仿,这羊肉汤下片儿便雨后春笋般,从一家到百家、从一隅到满城、从城镇到乡下,风靡全县,成了南召人新的最爱。   吃的问题上,没有人会盲目跟风,好和坏,全由自己的味蕾判断。羊肉汤下片儿能够迅速成为羊肉吃法的新宠,却是经受住了绝大多数南召人全方位的考验。这考验,是食材的地道,是味道的醇厚,是搭配的科学。   南召地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南召山灵水秀、物华天宝,保证了羊肉汤下片儿的所有食材的“南召味儿”---------地地道道的南召产:羊肉来自深山老林里散养山羊,面粉来自河川沃野种植的小麦,粉条来自山间谷底小块种植的红薯,菌类则是南召特产的山珍---------,这些食材,原生态、无污染、零添加。   食材的地道是美味的基础,烹饪的技巧则是美味的核心。各面馆羊肉汤下片儿的做法流程大体一样,并不复杂:将足量的羊骨和大块羊肉洗净下锅,旺火烧开,改文火慢熬,熬到汤发白、发糊,尝起来鲜得发甜时,捞出羊肉放凉、切片备用。炒锅烧热,加羊油,倒入切好的葱段、姜丝、蒜瓣、羊肉,加盐、酱油爆炒,炝出葱香,加肉汤微汆,用笊篱捞出备用。   将捞出羊肉后的汤烧开,下入粉条,待粉条漂起,扯好面片儿下锅,面片熟后,加入择好、洗净的金针菇、木耳、黄花菜、青菜、炝好的羊肉等待出锅。   在海碗底上撒上蒜蓉,用热汤激出蒜香,即可盛碗了。   上桌的羊肉汤下片儿,用海碗盛着。汤是白的,醇厚浓郁;菜是绿的,青翠诱人;面是滑的,爽口劲道;肉是炝的,酱香扑鼻;黑木耳,黄花菜,金针菇、粉条--------,且不说营养,单是色泽的搭配,对视觉就是一个冲击。再撒上香菜,淋上香油,不用吃,光看着、闻着,就足以垂涎三尺了。   

南召猕猴桃

  南召猕猴桃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特产。南召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宜猕猴桃生长,野生猕猴桃资源比较丰富。    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宜猕猴桃生长。除10余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外,一些山区县如西峡、内乡、南召县野生猕猴桃资源也比较丰富,尤其以重阳镇、二郎坪乡、米坪镇、板厂乡、南河店镇较为集中。   中华猕猴桃俗称“阳桃”。是一种落叶藤木果树。产于南阳的伏牛山、桐柏山区的西峡、内乡、南召、桐柏等县。中华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D、脂肪、蛋白质及铁、镁、钙、磷等矿物质和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是高空、海底、矿井。高山特殊工作人员及老、弱、病、残者的优良滋补品。猕猴桃的果籽含油量高,能榨干性油,可供工业使用。   

南召红薯

  南召红薯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特产。南召红薯以淀粉和糖份含量高、无筋无渣、软甜可口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南召县红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秋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平均亩产鲜薯1700公斤左右,全县年产鲜薯17万吨。全县16个乡镇均有种植,以太山庙、小店、留山、白土岗、城郊等乡镇居多。红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干旱,耐瘠薄,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病虫害,南召县红薯种植绝大部分在丘陵区和山区,这里的土壤没有污染,水质纯洁,向阳利水,自然隔离带好,基本上没有病虫害,种植过程中除施用少量化肥外,一般不施用农药,红薯的加工过程一般都是简单的物理过程,不添加化学试剂,因此,南召的红薯是无公害的安全食品。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种田水平的不断提高,南召县在红薯种植上加大了新品种选育推广和新技术投入力度,大面积引进推广了优质脱毒红薯新品种,推广了地膜育苗、地膜种植、安全贮藏、黑斑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使红薯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召红薯以淀粉和糖份含量高、无筋无渣、软甜可口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柞木香菇

  南召柞木香菇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特产。利用柞木生产的香菇质地细密,肉质厚,菇型好,营养价值高,属于香菇中的上等产品。   南召香菇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其生产香菇的原料是柞木。柞木由于生长速度慢,质地细密,各类营养成份积累高,是香菇生产最佳的原料。利用柞木生产的香菇质地细密,肉质厚,菇型好,营养价值高,属于香菇中的上等产品。山清水秀的栽培环境和严格的生产工艺孕育出了南召高品质的香菇产品,使南召柞木香菇在河南省享有盛誉,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约占省香菇市场销售量的六分之一,产品远销浙江等地。   南召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香菇人工栽培工作,刚开始是段木香菇栽培,直接利用柞木树桩,栽培香菇,产量低,资源利用率低,并且必须使用大直径的段木,破坏森林资源。1995年,引进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并获得成功,使香菇生产冲破了资源束缚,可以使用大量的林木间伐枝梢材料和柞坡修剪的大量柞柴粉碎后作为香菇栽培原料,从而为该产业快速发展拓展了空间。1998,南召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行情,把以袋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业确定为南召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推进了该产业向新的台阶迈进。目前,全县袋料香菇栽培总规模已达到2100万袋以上,年产干香菇40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1.5亿元。全县已有香菇生产专业乡镇3村,专业村33个,专业大户300户,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达5775户,从业人员2.31万人。   南召县香菇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乔端、马市坪、板山坪、四棵树、皇后、小店、云阳崔庄等深山区乡镇,其中乔端、马市坪、板山坪三个乡镇是南召香菇生产主产区,栽培量在1500万袋以上。   为了适应市场对有机香菇的消费需求 , 提高南召香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 从 1999 年全面发展香菇生产开始 , 南召县就把有机香菇生产作为追求目标 , 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 制订了严格的有机香菇生产标准 , 并明确职责 , 强化责任 , 专人专抓 , 认真落实。生产菌种的原料必须来自天然 , 包装袋必须有国家认证的标志,有产地,购进时必须有正规发票;香菇栽培的原料中,所用木梢、麦麸等必须是经过检测没有受到农药化肥污染的原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必须是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的地下水或河水,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农药或人工合成生长剂、添加剂,菇棚 500 米周围必须与生产地隔离;产品采摘后在整个烘干过程和包装运输过程中,均应确保无污染。该基地地处深山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柞木资源丰富,生产香菇所用原材料都是林木间伐的枝梢林,全部为柞木,品质优良,且该区为工矿企业,水质清澈,自然隔离屏障好,农田面积极小,在香菇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低,通过几年来严格按照有机香菇生产程序组织生产,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有机产量的标准。   

西峡山茱萸

  山茱萸是名贵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之功能,是治疗男性病、妇科病的必选之药,原产我国,在世界上分布稀少。我市的西峡、南召、内乡等县山高林密,环境独特,非常适宜这一珍贵中药材的生长,被《中国药典》确定为最佳适生区,所产山茱萸肉厚、色红,药用成份高,经吉林农大测试中心测验,西峡山茱萸主要成份含量超过国家标准5倍,居全国之冠。1991年,西峡县山茱萸荣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金奖。目前,我市山茱萸总面积30多万亩,总株数1800多万株,年产干药200万公斤,占河南省产量的90%,占全国产量的60%。近几年,我市又与河南农大、吉林农大合作,对山茱萸进行了品种改良等深入研究,培育出了石磙枣、珍珠红、八月红、大马牙等一批内在成分含量高、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为建立更加优质的山茱萸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南阳)

南召辛荑

  我市是辛荑的主产区,现有栽培面积8.8 万亩,年产鲜蕾40万公斤,占全省的75%,占全国的40%。辛荑入药具有祛风、通窍、收敛、降压、镇痛、杀菌等功能。可治疗鼻塞、鼻炎、头痛、疮毒等多种疾病,也是提取香精 、制作香料的主要原料,广泛用于医疗卫生和轻化、食品、医药等工业,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物资。我市的辛荑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挥发油含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为辛荑之正品,荣获1999年国际博览会金奖,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畅销港澳、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辛荑树形美观、适应性强,结蕾早,产量高,寿命长,经济价值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对“河南辛荑”的需求量逐日上升,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家已提出向我国年度定购辛荑的要求,因此,辛荑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市已规划以南召为主的山区县,大力发展辛荑,计划新发展辛荑面积5 万亩。辛荑一年栽植,三年见药,五年株产蕾0.5公斤,十年株产可达2公斤,亩产110公斤。经济效益可观。( 南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白土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白土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