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方城七十二潭 | 方城七十二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南阳市方城县七十二潭景区位于河南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的方城县,紧邻省道239线,距离方城高速出口18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入口处第一个具有独特地貌特征的景区,有“中华第一石川”之美誉。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新秀魅力景区,2012年评升为国家3A旅游景区,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仍在不断开发建设中。- 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四季风景如画,山青水碧,谷幽林密,石怪潭奇,飞瀑流泉,是中国唯一的石川地质奇观。石川地质景观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自上而下梯级延展长达4公里,犹如一条银河,随着山势起伏,如飞龙、似卧虎,铺盖在山谷之中,自上而下飞瀑般延展,结构独特,规模宏大,鬼斧神工,被地质专家称为罕见的“石川穴”,创立“石川”新名并录入了国家地质大词典。 石川景区四季各有看点:春有花,金黄的连翘,元胡花漫山遍野;夏有绿,枫杨、刺秋等原生丛林郁郁葱葱;秋有果,山核桃、板栗、山楂等硕果累累;冬有冰,冰瀑相连,堪称奇观。春看花,夏戏水,秋采果,冬赏川,美不胜收,因此有“植物的世界,冰川的海洋”之美称。山青水碧,谷幽林密,石怪谭奇,泉涌瀑飞,被誉为“中华第一石川,亲水休闲佳境”。 自驾 郑州方向、安阳、鹤壁、濮阳、许昌到七十二潭景区的行车线路: 京珠高速→南兰高速(许平南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洛阳、焦作、新乡、济源到七十二潭的行车线路: (长济高速)二广高速→转沪陕高速→南兰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周口、漯河到七十二潭景区的行车路线: 中华第一石川,亲水休闲仙境! 中华第一石川,亲水休闲仙境! 南洛高速→南兰高速(许平南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驻马店到七十二潭景区的行车路线: 京珠高速→南洛高速→南兰高速(许平南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商丘到七十二潭景区的行车路线: 商周高速→宁洛高速→南兰高速)→方城→鲁姚省道→七十二潭 景区美食 胡辣汤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汤类食品。常见于街上的早点摊点,其特点是微辣,营养丰富,味道上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 烩面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 地址: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大河口村(239省道南200米) 类型:地质地貌 电话:0377-67359777 开放时间: 7:00-18:00 门票 门市价55人民币 |
方城大寺森林公园 | 方城大寺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大寺森林公园建于二000年7月,是在国有大寺林场基础上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面积三万八千余亩, 大小山头三十余座.公园内森林茂密,景色怡人,野生动、植物 资源丰富,有元朝时建立的大乘山护国普严禅寺等六寨、六洞、五寺、四庵、四潭、一楼、一阁、—天门,以及古树抱 子、龙潭秋月、落日鹁鸽崖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河南 省155微波站,巍然矗立在白龙山山峰之巅,构成了一幅风 光旖旎的壮美画屏。 千年古银杏树生机盎然,古老的普严寺是河南名寺之一。群山挺秀,层峦叠翠,龙潭秋月湖似两山夹明镜,山水 相映。望夫山、王莽寨、东西宫娘娘山、白龙寨、三龙潭、将 军峰等景点十多处,每一处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春点野花似红唇,峰上松柏久相闻。 林森百鸟蝉鸣处,山泉为我轻洗尘。 信息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信息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
方城普严寺 | 方城普严寺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的普严禅寺,又称普严禅院、大寺。座落于距县城东南21公里的大乘山下,因千年来该寺作为大乘佛教临济正宗传经说法的道场,故又以佛教名山,称大主山为大乘山。 座落于大乘山中的普严寺,又称普严禅院、大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由南岳怀让之曾孙吉本禅师来此传经播道,成为该寺宣扬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一代祖师。先后有吉本禅师、慧果禅师、德遵禅师、慧灯禅师、云渐禅师、大洪僧人在此驻锡传灯。 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重建,改名崇宁万寿寺。元明时重修,仍称普严寺,由于普严寺僧众爱国爱教,卫国有功,被元仁宗封为大乘山护国普严禅寺,为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经宋元明清不断增修,规模更加宏大,闻名遐迩。 普严禅寺北宋时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为方城一大名胜。建有山门、中佛殿、大雄宝殿及两庑。共辖六寨(白龙寨、金门寨、周家寨、大寨、石头寨、贾寨),五寺(除该寺外,尚有主山寺、铁佛寺、草寺、小寺)、四庵(党家庵、和尚庵、里得庵、外得庵)、一阁(观音阁)、一洞(石佛洞)、一楼(望花楼),殿堂僧舍300余间。另有历代高僧圆寂后所建的砖石塔三十多座,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石刻与碑记等一百多通,寺南一里许嶙峋怪石上,刻于宋代宣和元年的摩崖题字和范致明所撰碑文。下辖郝砦的蝎子山寺、杨集的福兴寺、南召县留山的丹霞寺等。留有吕洞宾烤树育子遗诗传说。 山门前有千年银杏树两棵,高约15米,直径约1.2米,枝叶繁茂,苍劲挺拔。该寺所处位置极佳,四周之山宛若五朵莲花。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博望坡遗址 | 博望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先后为侯国,为县,为店,为驿,为镇。西汉时,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于元朔六年(前 123年)封为博望侯于此,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博望之名,由此而得。 相传,此地乃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古战场。《三国演义》赞道: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陈寿《三国志·蜀书》载: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糜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拒夏侯享、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享等追之,为伏兵所破。此处曾出土折戟断镞和土层中烧坏谷物的灰烬,经考证为三国时遗物。博望古战场遗址尚留存一株柘刺树,高5.9米,粗2.2米,虬枝盘旋,木质裸露,相传为火烧博望坡时的唯一幸存之见证。其他遗迹有刘备的观战台,夏侯享屯兵时修建的城楼,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出处的梅林铺,唐代大将尉迟敬德监工修建的三孔拱桥-敬德桥等古迹。博望坡被国家确定为三国旅游景点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辞海》载:博望古县名,西汉置。为张骞的封侯地。相传,当年非常繁华,所辖45里博望屯。故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400米,城垣因风雨剥蚀,早已不存,仅存墙基。城内地下文化层厚达1-7米,出土大量汉砖、筒瓦、铁器等。1992年,国家文物局邀请专家、学者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进行研讨,提议将博望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修复老城内古桥一座,古朴壮观。桥栏镶嵌着用蒲山青古镌刻的36幅仿汉画石刻:张骞生平事迹图。桥西竖汉博望候张骞封邑石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交通 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 |
方城县楚长城遗址 | 方城县楚长城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文献记载,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楚长城在历史文献记载上称作"方城"。关于楚方城就是楚长城的记载,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得到证实。《汉书·地理志》上说:"南阳郡,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 早在战国时期,楚国为了防御列国侵略,在方城山修筑长城。公元前656年。齐国伐楚,两军相遇召陵,楚派大夫屈完前往齐军军营谈判,以“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固守,迫使齐国打消了伐楚计划,订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楚长城一时名声大振。 大关口一带的楚长城结构独特,有南北两道城墙并列,北城墙长810米。南城墙长640米,南北城墙相距250—380米,南城墙北内有7个土台,面积均为l2米见方。似为城堡遗迹,西端也有两道土城墙,全长约400米。 1987年,方城县大关口遗址图片作为楚长城的代表,第一次被挂在中国长城博物馆内展览。1989年,大关口遗址被确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大关口楚长城遗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方城县四里店乡、拐河镇、独树镇、杨楼乡 |
望花湖 | 望花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望花湖原为望花亭水库,位于方城县城东南9公里处大乘山下,因过去此处建有望花亭而得名。是解放后南阳地区修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1956年勘测,1957年开始修建,至1959年建成,先后投资243万元人民币,总工程量97万立方米。水坝高度为15.5米,坝顶高度5米,长1310米。库容1.2亿立方米,灌区效益面积26000亩。库区北依大乘山凤凰顶,南临南阳盆地平原,湖光山色,风景绮丽。此地岗峦起伏,林木茂盛,林地面积840多亩。 近年来,方城县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建设望花湖风景区。该景区先后被评为市风景名胜区、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级风景区,已逐渐形成集旅游、避暑、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水上公园。四季游人不断,夏季游客云集,昼夜相属,尤为热闹。被誉为南阳的“北戴河”。 地址:河南南阳市方城县二郎庙乡望花亭水库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
佛沟摩崖 | 佛沟摩崖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方城县小史店镇东南8公里的香山山腰。是河南省西部发现的唯一一处石雕造像。雕凿于唐宋之际。造像分别镌刻在南北两块自然巨石上。北石高约3.10米,宽约3.30米,南石高约2.60米,宽约2.70米。总计雕像32龛138躯,最高1.4米,最低0.2米。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阿难、迦叶、比丘等。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气魄雄强。雕刻细腻,技法娴熟。其风格与龙门石窟相近,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原建有香山寺。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交通 方城县小史店镇东南8公里的香山山腰 小史店镇 方城县小史店镇位居南阳东大岗最北端,处于南阳、平顶山、驻马店和叶县、舞钢、泌阳、社旗“三市四县”结合部,南依桐柏山,西临伏牛山,是淮河流域甘江水系发源地,境内三分平原、三分山、三分丘陵、一面水,土地肥沃,滩地丰富,素有“小盆地”之称。全镇辖42个行政村,7.1万人,镇域面积277平方公里。 近年来,小史店镇立足临边优势,多策并举,寻求突破,“三化”联动…… 详细++ |
方城文庙 | 方城文庙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方城县裕州文庙,位于城关镇和平街第一小学院内,座北向南,1963年确立为县保,1986年确立为省保。 |
张释之祠 | 张释之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又名张公祠,位于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占地3697平方米,系纪念西汉廷尉张释之的祠堂。始建无考,元、明、清三代先后复建重修,现存建筑物飨殿三间,祠堂三间,后寝三间。张释之葬于县城西北两公里的胡岗村旁。其任廷尉期间,执法如山,刚直不阿,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赞语。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均予以高度评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交通 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 张释之 张释之,字季,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西汉文帝时期著名法律家,法官。 张释之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也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 详细++ 张释之 张释之,字季,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西汉文帝时期著名法律家,法官。 张释之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也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 详细++ |
望花亭 | 位于方城县城东南9公里处大乘山下,因过去此处建有"望花亭"亭台而得名。是解放后南阳地区修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1956年勘测,1957年开始修建,至1959年建成,先后投资243万元人民币,总工程量97万立方米。水坝高度为15.5米,坝顶高度5米,长1310米。库容1.2亿立方米,灌区效益面积26000亩。库区北依大乘山凤凰顶,南临南阳盆地平原,湖光山色,风景绮丽。此地岗峦起伏,林木茂盛,林地面积840多亩。近年来,经过开发,已逐渐形成集旅游、避暑、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水上公园。四季游人不断,夏季游客云集,昼夜相属,尤为热闹。被誉为南阳的"北戴河"。 景点交通 方城县城东南9公里处大乘山下 |
杜凤瑞 | 位于县城东北3公里,占地3875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杜凤瑞(1933--1958),方城县杨楼乡赵洼人,1948年春参军,先后当过通讯员、司号员和飞行员。1958年10月10日在福建龙田上空与-空军激战击落两架敌机跳伞时,遭-飞机射击牺牲,安葬于福州西湖之滨。杜凤瑞被中央命名为空军。空军司令部授予杜凤瑞一等功臣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党委。号召空军学习杜凤瑞的英雄事迹。-命名他生前的飞行大队为杜凤瑞大队。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杜凤瑞题词写诗。1972年建馆,原馆建于城关新华街。1990年迁建于县城东古庄路口,共有展厅11间,展有杜凤瑞烈士生平英雄事迹及杜凤瑞生前驾驶过的同类飞机-歼5型喷气式战斗机一架。厅前塑杜凤瑞烈士雕像一座,高5.3米。国家领导人张爱萍题写馆名:"杜凤瑞烈士纪念馆"。 景点交通 县城东北3公里 |
三贤山 | 方城县道教名山,位于广阳镇北5公里许。海拔553米,山势峭拔,突兀峥嵘,高出群山之上。因山有三峰,又称三尖山。相传刘秀起兵南阳,曾被王莽军队追至此山,危急时被在此修道的魏伯阳、燕子龄、闫子奇鼎力相救,得以脱险,后光武帝建成霸业,封三道人为"三贤",赐该山为"三贤山"。自此,三贤山香火大盛。清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御赐楹联一幅:"出南顶越万峰惟悦此山,还西淮居三贤独乐得天",横批为"伏牛圣观"并拨重金修葺道观。三贤山主要建筑有:五极天尊殿、圣宫圣母殿、祖师殿、0殿、关公殿、玉皇殿、云端姆殿等三十余间,文革时被拆。改革开放后,移址建观于山西脚下石坪。山上建筑亦渐次恢复,游人甚多。该山道人熬制的"益母膏"为补血养气之神品,遐迩闻名。 景点交通 方城县广阳镇北5公里 |
炼真宫 | 位于县城北部,宫城呈方形,四边各长150米,面积2.25万平方米,宫城为土筑,残高5-6米,厚2-3米。据明成化十二年《重-真宫记》碑文记载,此处"乃东汉湖阳公主修真之所也。"湖阳公主为东汉光武帝刘秀长姊,新寡后思嫁大中大夫宋弘,光武帝亲自为媒,然宋弘坚持"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不娶,遂于此地守真全节。晋时,葛玄曾修道于此。明永乐年间,道教名师张三丰在此-,因不修边幅,号称邋遢张。现存有"神仙洞"遗观,为其当年-之处。1994年被市政府正式批准为对外开放道观,整修有仙人洞0、斗姥阁、玉皇殿、三清殿等仿古建筑,碧瓦粉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非常壮观,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游人香客甚众。 |
德云山 | 德云山景区,位于方城县城东5公里处,属桐柏山余脉,是一座人文底蕴十分丰富的名山,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千百年来,拜者如云,名甲天下,境内石林以花岗岩为主,千姿百态,自然成林,被省旅游专家称为“全国少有中原罕见”的奇观。 德云山境区前邻艾鲁路,左边是省级大寺森林公园,右边是望花亭景区,集山水娱乐为一体,所在地为南襄夹道的边缘,属桐柏山系,西部为伏牛山系,是全国有名的四大风口之一,自然风光独特,基岩以花岗岩为主,山体岩石由于长期受风蚀剥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石。这些峰石大者嶙峋峻峙,小者造化成群龟朝圣,金蟾出海,鳄钱捕食,海豹沐浴,鸢鹰观海,鹰蟾同栖,企鹅小憩,竹笋破土等,具有奇、美、巧、怪的特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德云山境 区面积360亩,人文景观悠久,北宋时期山寨、烽火台、兵营、依山而筑,有雄居于山峦之巅,有隐没于山林之间,有文字记载“雷劈石”上留有北宋范致君的碑文,还有“避风珠”、“目莲仙子”、“陈胜躬耕地”的动人传说。近几年方城县二郎庙乡党委政府,以修建景点、优化服务为重点,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德云山境区已露峥嵘,还需有识之士携手开发,才能使这颗明珠在豫西南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景点交通 方城县城东5公里处 |
黄石山 | 又名方城山、北武当山,俗称小顶山。位于方城县独树镇北9公里处,海拔716.8米,山势雄浑,峰险洞幽,怪石突兀,群山拱之。相传道教仙翁黄石公在此传兵书与张良,故称黄石山,又与湖北武当山相对为道教胜地,故称北武当山。相传葛玄仙翁、真武帝君(俗称祖师爷)、张三丰等先后飞升或-于此。传谓山上庙观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至明代最盛,形成七宫二观,二庵十七殿,二桥四堂庙,五洞一街,三道天门的庞大道教建筑群。每逢阴历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古刹大会,远近游人如织,盛况空前。被多个剧种演唱的民间传说《桃花庵》即出自此山,现有桃花庵遗迹和唐代书生张才墓。有中国最早的长城-楚方城长城遗址和汉张良拾履拜师的仙人桥遗迹。山前,有明万历皇帝敕谕北武当山玄帝殿主持并御赐二十柜经书而立的圣旨碑。此山盛产砚石,"中国黄石砚"闻名遐迩。该山居伏牛山最东端。西望伏牛,莽莽苍苍,南眺桐柏,若隐若现,晨观日出,暮看云海,美不胜收,为观光旅游的胜地。 景点交通 方城县独树镇北9公里处 独树镇 独树镇位于南阳盆地东北边缘,伏牛山南麓,距方城县16公里。镇域面积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万亩,辖44个行政村,8万口人。2001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全镇实现财政收入808.6万元。1999年被南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二星级小城镇”;2000年被河南省人…… 详细++ |
大乘山 | 位于方城县二郎庙乡北5公里许。因该山有普严寺,尊奉大乘教而得名,为佛教名山。长21公里,宽10公里,主峰双山海拔711.2米,属桐柏山脉。有黑石山、白石山、玉皇顶、蔡山、霸王山等20余座山峰。大乘山历代名胜有六寨(白龙寨、金门寨、周家寨、大寨、石头寨、贾寨),六洞(石佛洞、老虎洞、霸王洞、白马洞、主仙洞、三道洞),五寺(普严寺、主山寺、铁佛寺、草寺、小寺),四庵(党家庵、和尚庵、里得庵、外得庵),四潭(黑龙潭、白龙潭、青龙潭、响水潭),一楼(望家楼),一阁(观音阁),一盆(莲花盆),一天门(南天门)。大乘,山层峦叠嶂,涧溪环流,怪石嶙峋,林木蓊郁。1957年在此建有大寺林场,林地面积37000多亩,森林覆盖率95%,有油松、水杉、刺槐、榆、杨、樟、银杏、栎类等树种及其他植物70余种,禽兽40余种,蝶类20余种。2000年7月经省林业局批准建立大寺森林公园。"大乘晚照"为裕州八大景之一,此外主山秋菊、大寺红叶、-松啸、彩蝶飞舞等景观也非常迷人,是理想的森林控幽、佛教文化、避暑度假的旅游佳地。 景点交通 方城县二郎庙乡北5公里 二郎庙乡 方城县二郎庙位于方城县境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县城12公里。南与社旗县陌陂乡相接,北东和本县古庄店乡相连,西靠券桥乡,西北邻城关镇。解放初为二郎庙乡,1961年建社为陌陂区二郎庙公社,1969年改变 ""五七""公社,因公社驻地在二郎庙街,后又更名为二郎庙公社。1984年成立二郎庙乡人民政府至今。 二郎庙乡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41个自然…… 详细++ |
西峡猕猴桃 | 中华猕猴桃俗称“阳桃”。是一种落叶藤木果树。产于南阳的伏牛山、桐柏山区的西峡、内乡、南召、桐柏等县。中华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D、脂肪、蛋白质及铁、镁、钙、磷等矿物质和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是高空、海底、矿井。高山特殊工作人员及老、弱、病、残者的优良滋补品。猕猴桃的果籽含油量高,能榨干性油,可供工业使用。其中,西峡所产猕猴桃品质更佳,并开展了人工栽植,培育出了7951和华生2号优良品种,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西峡县成为全国中华猕猴桃商品生产基地县。 西峡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西峡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西政办〔2007〕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田关乡、回车镇、五里桥乡、阳城乡、丁河镇、重阳乡、西坪镇、寨根乡、桑坪镇、石界河乡、米坪镇、军马河乡、双龙镇、二朗坪乡、太平镇乡、白羽街道办事处、莲花街道办事处、紫金街道办事处等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
方城丹参 | 方城古称裕州,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上,250公里桐柏山脉与400公里伏牛山脉交汇于此,在其境内绵延1000余公里,形成山区半包围式的天然屏障,造就了丰富的药材资源,使方城成为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境内现存野生中药材品种达800余种。 丽山奇境育异草,道地丹参香四方。方城盛产丹参,品质优良,疗效显著。据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年修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野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木瓜、板蓝根、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金代谓之‘裕丹参’”。民间流传“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就是对“裕丹参”的赞誉。 方城丹参,形似人参,而皮色红赤如丹,药材质地坚密,皮厚木质芯细,纤维少,折断呈放射性菊花状。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等检验:丹参酮Ⅰ含量为1.182%,隐丹参酮为1.9235%,丹参酮ⅡA为0.6503%,丹酚酸B为9.9214%,丹参素为2.4%。1991年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裕丹参被确定为名牌产品,2003年获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 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化验,裕丹参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标准,丹参酮IIA含量在0.60%以上,超过《药典》规定标准的2倍。1991年荣获张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2003年9月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认证;2003年9月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研究的《无公害仿野生裕丹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荣获南阳市人民0科技成果一等奖。 据史料记载,方城丹参己有2000多年历史,因方城古称裕州,故名裕丹参,早在汉代已被医圣张仲景誉为“丹参之首”。据《名医别录》记载:丹参生桐柏山川谷,此桐柏山乃淮水发源之山。方城位于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交界处,是淮河支流的发源地。早在明清时期裕丹参就远销广州、上海、武汉及东南亚国家,在民间流传着“丹参工、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之留洋”的歌谣佳誉。 为把裕丹参这一事业做大做强,2001年方城县把以裕丹参为主的中草药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后续支柱产业来抓。决定对12个山区乡镇实行封山育参,保护野生资源,严格按照中药材GAP标准和《裕丹参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建立种苗基地500亩,种植裕丹参3万亩,封山育参15万亩,使裕丹参产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方城县在产业发展之初,就把裕丹参的深加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华丰中药材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高、中、低档裕丹参保健茶和生命抗氧化剂等系列降脂降压保健产品。 |
方城羊肉烩面 | 方城羊肉烩面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特产。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烩面是河南汉族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汤,浓酽醇厚;面条,鲜香有韧劲;羊肉,鲜嫩酥烂。做羊肉烩面有三要素,面、料、汤。和面的时候要放一些盐,揉成团后醒二十分钟,然后再揉十分钟,醒二十分钟,反复3-4次,抻出的面条才有韧劲。其配料丰富,包括羊肉、粉丝、木耳、黄花菜、豆腐皮丝、海带、鹌鹑蛋等。最关键的是熬汤,选用上好的羊肉同羊骨架加上各种香料文火长年熬制,熬制汤白肉烂。 方城烩面应属于清汤型面食,主要材料:面、羊肉汤、羊肉。配料:芫荽(香菜)、香油。 制作方法(按照一家三口3-5大碗配料): 1.白面适量加水、盐、1-2个鸡蛋和面,不粘手和和面盆后醒30分钟。 2.羊脊椎骨半个、加水大火烧开,撇清血沫,改小火熬1-2小时左右。 3.面团抻揉成大擀面杖粗长条,手拽成鸭蛋大小面剂,抹上香油,擀成15-20公分长、5公分宽、中间厚两边薄的面片,两面再抹上少许香油防止面片粘连。 4.新鲜羊腿肉300克左右切成一元硬币大小片。 5.大火上炒锅,锅烧热后放15-25花生或调和油,放入姜片、肉片用炒勺爆香、炒8-9成熟,加水烧开。 6.将面片拿起,手掌向上平摊,大拇指按住面片两端轻轻拉抻面,约一尺左右长后轻轻甩动,拉至1-1.5米(长度视个人喜好面的厚薄而定),将面片从中间撕开成均匀的两条快速放入热锅内,注意扯开成两片后及放入锅后要用筷子拨开,防止面粘连,大火将面煮至飘在锅面即可。 7.先将面捞入大碗,然后撒上芫荽末,倒入锅内热汤,淋上1-2滴香油。8.一碗热气腾腾的方城烩面上桌喽! 方城烩面和郑州烩面相比,香而不腻,带有羊肉的鲜香味道。 |
黄石砚 | 黄石砚石质坚润,纹理细密,贮水不涸,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的特点。明代马愈在《方城石》中称之为"石中上品"。其种类有青石、青紫石、墨石、凤眼石、红云石、纯紫石等6大类。石质中天然图案千姿百态,有何纹、玉带纹、眉纹等,倍受中外墨客之喜爱。方城县砚山铺的黄石砚既继承了古砚的传统风格,又采用现代化雕刻技术,推陈出新,创制出9大类别20多个砚种。图案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上百个品种,个个古朴典雅,形象逼真,汇古今砚雕技术为一体,融浮雕透雕工艺一炉,其造型优美,巧夺天工。 黄石砚是中国五大名砚之一,产于河南省方城县。早在汉代已有开发;唐宋时期声名日臻其盛,是历代书画家推崇和珍藏的文房四宝佳品。 黄石砚砚石采于方城县风景秀丽的黄石山,其山因有汉代张良祀奉其师黄石公的古迹,故以山命砚,取名黄石砚。它是一种天然的优质砚材,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的特点。宋代书画家米芾在其《砚史》中论及全国26种砚石,以唐州方城石为第一,将其誉为“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著墨如澄泥而不滑。”北宋诗人、书画家黄庭坚得方城石砚爱不释手,视为至宝,亲登黄石山,并用“乃至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当穷搜”这样的著名诗句赞誉之;明代马愈著《方城石》称其为“石中上品”。 黄石砚石材可分为六大类:青石、紫石、青子石、墨子石、玉黄石、凤眼石,各具其韵,异彩纷呈,其中以青石、紫石最为常见,而以石品纯净,无杂者为佳,如带有金银线、玉带或冰纹无病者为上品。而青紫石融合了青石、紫石两者特色为一身,很是难得,如色泽鲜润、层理分明、设计巧妙,则可谓极品。呈墨色的墨子石因其蕴藏较深极为难得,而像黄玉般带光晕的玉黄石和活灵活现、巧似凤眼的凤眼石更是难得。若工艺上乘、构思巧妙,就更加稀有珍贵了。 199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对黄石砚作了很高的评价,并亲笔题写了“中国黄石砚”。同年,94岁高龄的薄杰先生也欣然动笔,赞誉黄石砚为“黄石玉砚”。 1993年10月,中国黄石砚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金奖。 1994年10月,中国黄石砚荣获国家名砚及石材金奖。 2006年,经国家邮政总局批准,黄石砚邮票跻身“文房四宝”系列邮票,并在全国发行。中国黄石砚荣获国家名砚之后,即列入国家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已成为社会各界文化交流馈赠的工艺珍品。 |
方城石猴 | 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南阳市方城县小顶山都有庙会,庙会上出售一种石雕“小石猴”,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也叫“画石猴”。赶庙会的人都踊跃购买,并相互赠送“好时候”(时候与石猴谐音),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单猴”,寓意是“祖师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辈辈封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这在方城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猴文化”。 特点 这些小石猴造型别致,刀法简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们高约三至五厘米,分素色和彩色两种,彩色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而成。这些石猴形态多样,有单猴、母子猴、猴背猴、猪背猴、猪八戒背猴等等。小巧玲珑,独具文化神韵。 作用 商丘、周口一带的农民,非常喜爱小石猴,因为它有药用价值,农民下地干活时,带上一个小石猴,一旦那里碰伤、划破了,在小石猴身上刮些粉末擦上就可以止血。他还说,石猴之所以被百姓喜爱,除了有药用价值外,它还包涵着深厚的“猴文化”底蕴。因为“猴”与“侯”同音,人们希望加官封侯,就给“猴”赋予了一种富贵、吉祥的涵义。“送一个好石猴的涵义是送你一个好时候。” 石猴文化 刻小石猴不知有多少辈了,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他们从来不去参加任何民间工艺品比赛,也从没有搞过宣传,所以方城石猴仍鲜为人知。后来经过一些游客的宣传,终于引起了艺术界和收藏界的注意。现在,郑州、西安等地搞收藏的人常来方城砚山铺,成批量购买“画石猴”。 |
裕丹参 | 裕丹参,俗名血参,是传统中药材—丹参的一种,因生长在南阳裕州(今方城县),品质优异,疗效显著而闻名。 方城县处于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的分界线上,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独特,所产裕丹参具有参条粗、色紫红、品质好、疗效优等特点,被医圣张仲景称为丹参之首,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竟等对此均有专论。明清时流传“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佳誉,驰名全国。 为了保护裕丹参这一野生中药材资源,方城县采取封山育参,退耕还药等政策措施,按照GAP标准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设无公害仿野生裕丹参种植基地,其产品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化验,丹参酮A含量超过《药典》规定标准2—3.4倍。1991年,裕丹参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2002年获得南阳市无公害仿野生丹参生产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同年荣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域保护认证。2007年方城裕丹参被确定为河南省十大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作为传统中药材,裕丹参主要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妇科疾病的治疗。在方城民间,参水荷包蛋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传统保健食品。目前,以裕丹参为主要原料已开发出丹参茶、丹参蜜等系列制品。 |
方城裕丹参 | 方城裕丹参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特产。裕丹参,俗名血参,是传统中药材—丹参的一种,裕丹参具有参条粗、色紫红、品质好、疗效优等特点。方城丹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方城古称裕州,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上,250公里桐柏山脉与400公里伏牛山脉交汇于此,在其境内绵延1000余公里,形成山区半包围式的天然屏障,造就了丰富的药材资源,使方城成为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境内现存野生中药材品种达800余种。 丽山奇境育异草,道地丹参香四方。方城盛产丹参,品质优良,疗效显著。据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年修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野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木瓜、板蓝根、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金代谓之‘裕丹参’”。民间流传“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就是对“裕丹参”的赞誉。 方城丹参,形似人参,而皮色红赤如丹,药材质地坚密,皮厚木质芯细,纤维少,折断呈放射性菊花状。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等检验:丹参酮Ⅰ含量为1.182%,隐丹参酮为1.9235%,丹参酮ⅡA为0.6503%,丹酚酸B为9.9214%,丹参素为2.4%。1991年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裕丹参被确定为名牌产品,2003年获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 |
方城烧麦 | 清光绪年间,方城县城内开化寺街马玉亮(回族),始创"烧麦"。最初不叫"烧麦"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 "烧麦"是方城著名民间风味小吃,盛誉百年。每年只做两笼,每笼400个左右。"烧麦"上市,即抢购一空。故此名传四方。 方城烧麦的做法: 一、选个大、水凌的萝卜,洗净切片,在锅内煮至能用手撮烂为止。然后,用白布包好将水挤干,剁碎。 二、选较肥的羊肋肉,剁碎成沫。 三、选择白长的大葱,去皮、除叶,切成薄片。 四、选上等酱油、五料面、好清香油,优质味精。 五、选上等细面粉,用温水搅拌反复轧揉,作剂,旋成饺子皮状,边薄有折纹。一两面制成五个,每个重二三钱,包时将酿成的馅装在面皮内,撮成上如石榴花形,下如灯笼形的"烧麦",上笼蒸20分钟即成。 |
益姆膏 | 杨清型益姆膏是方城广阳镇北5公里外的三贤山道教名药,历史悠久,名誉当地。现由华山派第二十四代弟子杨清型及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杨金波先生,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运用药食同源的中华本草精华,采用玉竹、山药、龙眼肉、益智仁、阿胶、大枣、黄精等补虚药物,佐以消食的山楂,解表的白芷、利水渗湿的茯苓、收芷的芡实及化湿的砂仁和化痰、平喘的桔梗,经传统熬制和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有机性食疗膏剂。能全方位调理人体阴阳五行,脏腑经修,气血津液,从而达到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充分提高人体脏腑功能和免疫能力。本产品适应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眩晕症、中风偏瘫后遗症、冠心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病、不孕不育、胎前产后、月经前后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久服能消斑去皱、益肾乌发,针对妇科肿瘤有抑制作用。外用可治疮疖。 益姆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数十种中药材科学配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俗称“万应宝丹”,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现拥有国家专利一项。益姆膏及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 |
广阳大枣 | 广阳大枣东汉末年广阳枣被列入皇室贡品,明清时畅销江南,当时汉口枣行挂牌“九里山前广阳枣一等”,驰名大江南北。广阳枣鲜红个大,落地易碎,酥、脆、甜、后味香,为鲜食佳品。据河南农业大学化验,每百克鲜果含糖21.72%—33.0%,维生素C289.95—394.3毫克,可食部分占鲜枣的92%,出肉率高于其他品种。风味甘甜,宜鲜食,也可加工成干枣、枣品,罐头和枣汁饮料等产品。其干枣又富于弹性,打包成垛堆放的大枣出包后,一天内恢复原形,便于长途运输。 目前方城县栽植枣树面积1.35万亩,60万棵,年产鲜枣1300吨,除广阳大枣外,还有广阳大圆铃、小圆铃、柱铃、石磙铃、马牙枣、羊奶枣等,此外全县还有野生枣树资源21万亩,1760万株。方城县已确定以广阳镇为中心,建立3万亩广阳枣商品生产基地,年产鲜枣1万吨,并将县属五座果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提高到5000吨,实施全方位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
博望坡黄金梨 | 博望坡黄金梨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的特产。博望坡黄金梨外观美丽、形圆色黄、果皮光滑细腻,蜜汁四溢,香甜爽口。 博望是农业大镇,近年来培育了烟叶、蔬菜、黄金梨三大品牌产业,其中博望坡黄金梨在品牌产业中最耀眼夺目,是1推荐果品和上海世博会的参展产品。目前,镇域种植总面积3000亩,镇区基地1200亩,王岗村600亩,毛庄村400亩,前荒村800亩。 博望黄金梨在上市之初就没愁过销路,随着声誉日隆,产品更是供不应求。2007年底,在北京奥运推荐果品综合评选活动中黄金梨通过“奥运推荐果品”认证。2008年,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的博望坡黄金梨,专供奥运会20吨。2010年,博望坡黄金梨又走进了上海世博会。2012年9月,全国第七届农1动会在河南南阳召开,黄金梨成为农运会供应果品,高山峰向农运会提供1000件黄金梨。至目前,高山峰创办的方城县博望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有机黄金梨产品已打入1、上海世博会、南阳全国农运会等国际、国家级会场,并畅销国内多个省份,远销日本、韩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
柳河木瓜 | 柳河乡位于南阳盆地东北边缘,乡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其中山岗丘陵面积占3/4,发展木瓜空间较大,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独特的山区小气候适宜木瓜生长。据史料记载,柳河境内已有1000多年的木瓜种植历史,在龙凤山上,至今还生长着100多棵300年树龄的木瓜树。止2009年,全乡木瓜总面积突破4万亩大关,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柳河种植的木瓜是光皮木瓜,又叫宣木瓜,有“万寿果”之称。据《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具有较丰富的药用价值。 |
唐酥梨 | 唐酥梨即以唐河县为主发展的优质梨,其主栽品种为金花梨,系金川雪梨的实生变种。我市近几年来发展梨面积20多万亩,其中结果面积5万亩,1998年全市梨果产量4000万公斤。 梨的分布比较广泛,适应性强,在我市的山区、丘陵、平地、河滩均可以栽培。唐河县在城郊乡栽培的梨园,运用先进技术,建立精品梨园,高产开发示范园,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梨树在我市的表现为:抗旱、耐湿、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适应性广,早果早产,丰产性好。其加工利用还是初步开始,只有少量的罐头加工,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加工利用。( 南阳) |
南阳丝绸 | 南阳丝绸以色泽鲜润,软亮轻柔而载誉海内外。传统丝绸分家丝绸和山丝绸两种。家丝绸以桑蚕为原料,山丝绸以柞蚕丝为原料,亦称柞绸。两种丝绸均质地精良,严谨致密,图案美观,灿若云锦,"久已四方驰名",是河南出口大宗之货。南阳丝绸业以南阳为盛。 南阳众多的丝绸品种中,以柞木丝二六生绸(代号64411-3)历来是国际市场中的"王牌货",柞水丝二六熟绸(代号63311-3)被国家列为名牌产品。 |
芝麻 | 芝麻是南阳传统的油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集中分布在唐河、淅川、邓州、社旗、方城、镇平等五县市,面积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的四分之一。南阳芝麻含油率高、食用品质好、面积大、货源足,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深受欧美各国及日本客商的欢迎。镇平张林产的林麻油始于唐代,兴盛于清,以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驰名海内外。南阳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非常适合芝麻的生长发育。目前,全市主要种植有豫芝8号、9号等白芝麻系列优良品种。1998年,全市种植芝麻85.6万亩,总产6919.6万公斤,年均单产80.4公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南阳芝麻及其加工而成的食用油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南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